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6:10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课程;教育教学;课堂教学;途径

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对信息的获取能力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视野有限,学生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学生也不能针对教师的问题迅速做出回答。要想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改善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将素质教育作为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想要学习的科目,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存在的误区

1.过度追求小组合作讨论形式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小组教学的目的,学生通常运用大量的时间去讨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难以集中小组内成员的智慧,学生之间存在着应付学习的情况,没有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去执行,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导致教学存在片面性,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片面强调自主性学习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体系的建立,教师要减少讲述理论课程的时间,给学生留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多赞美学生,切不可利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学生观点的对与错,应该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结合美术鉴赏课程实际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面对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提出并指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强化高中美术鉴赏课课堂教学途径

1.教育者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

要想促进美术鉴赏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美术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现出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另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将美术教学纳入人文学科的范畴,丰富学生的视野,充分展现美术作品的人文精神。

2.突出学科本位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蕴含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与历史和哲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术鉴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讲述历史和哲学相关知识的时间,着重讲述美术语言,使学生明确美术教学的特点。同时,美术教师不能用美术作品来实现对历史和哲学的探讨,应借助历史和哲学等学科,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教会学生美术鉴赏的方法,促进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运用网络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主要运用图片或幻灯片的形式,从而实现美术鉴赏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的图片通常会受印刷版面和幻灯片投影效果不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实现了与同学之间的鉴赏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鉴赏效果的提升。

4.增强课堂利用效率

要想提高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率,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课程鉴赏,美术馆和博物馆都是进行美术鉴赏的最佳地点。我国美术鉴赏教学正向着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方向迈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在美术鉴赏课程内部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美术鉴赏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倡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鉴赏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齐颖慧.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119.

[2]周迎峰,肖钢.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生自主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1):60-63.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践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我国的美术鉴赏课程也在不断发展。美术鉴赏课程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钻研的精神,美术欣赏能力和相关的理论能力较差,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其解决的策略。

一、大学生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识与修养方面存在问题

大学生的学识与修养是指大学生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特别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专业课的学习,影响了美术鉴赏课学习的质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是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敏感性差,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把美术课当回事。

(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美术鉴赏课程,学校方面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没有配备专业的教师和教学用具,致使美术课程的专业性和教学效果都没有到很好的传承。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没有把情景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是简单地讲解理论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校管理层的问题

美术鉴赏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必须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要切实认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作用,保证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实现。目前一些高校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各种教学措施也相对落后,没有建立相应的课程体制。

二、提高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在教学观念上强调美术鉴赏课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鉴赏课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在观念上重视美术鉴赏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美术鉴赏课。另外,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审美已经走到我们所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各种艺术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代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对于日后的发展会有滞后的影响。而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会有独到的想法与见解,在各种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主张。

(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

要想开展美术鉴赏课的情境教学,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配上独特的风格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在视觉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材的内容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要尽量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三)做好课程的导入

新颖的导课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同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每一份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沉淀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而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时展现也可以产生共鸣的效果。如何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产生这种共鸣,使得不同的艺术形式“浓妆淡抹总相宜”,便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在欣赏艺术大家的经典作品时,可以通过相关的影音资料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的生平经历等。例如,我们教师在讲西方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的《向日葵》时,可以先以梵高的肖像画为引,对其耳部的残疾产生疑问和话题后,利用多媒体播放《Van Gogh》的电影片段,使学生们了解梵高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中就能够进入大师梵高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对进一步鉴赏梵高的经典画作有了基本的了解。

(四)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能够增强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审美观念的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大学生疑问为向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探究式学习中提出应对不同的问题都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学生切身地去体会,提高人文素养。

在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更多的讲解书本上的理论思想,将总结好的观点灌输给学生。为此,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应多注重对课堂教学思想的设问讨论,让同学们通过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根本上也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我探究来解决问题。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美术鉴赏课程也在教学课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艺术来源于生活,并被人们在生活中所应用。我国高校根据市场的要求,高度重视美术课程的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优化自身与高校发展达到互利共赢。当代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更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总之,通过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新世纪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在教学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上也将是更加成熟的。

参考文献:

[1]王琼.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践探析[J].大舞台,2012,05:219-220.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有效教学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它给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从课本到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美术课程的授课模式与授课秩序,使美术学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然而面对目前竞争仍旧激烈的高考,在艺术类院校的召唤下,传统的高中教育和高考模式依旧影响着几乎所有学校,使高中美术课堂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本质与特点,并且由于对美术的“轻视”,许多学生依旧在美术课堂做着其他科目的作业、看其他书籍,更有甚者直接在上课时间睡觉。长此以往,将导致高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艺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名存实亡。

二、构建高中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

1.教师方面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难免对非必考科目有所轻忽,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鉴赏课程,使其了解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赏画,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对其审美的一种提升,对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鉴赏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对所鉴赏的作品有正确认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鉴赏作品,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以及被提前利益化。

(2)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着教学方式。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的直观感受,直接的视觉刺激更能使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让课堂变“静”为“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教学难度。并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使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实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深化其对作品的理解。

(3)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教授理论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好的作品,更应该组织学生结合理论,进行绘画实践。同时,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鉴赏,互相交流,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等,使他们不仅能掌握美术鉴赏理论和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能真正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值得鉴赏的作品。

(4)开发特色美术鉴赏课程。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学校情况的差异,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以及自身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美术鉴赏课程。

2.学生方面

(1)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有了学生的配合,老师的授课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美术鉴赏课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问题及讨论环节等,与学生形成积极互动,使学生真正了解、接受并喜爱美术鉴赏,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授课模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参与学习实践、课堂积极互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诠释、用心体会、动情甄别,真正理解并爱上美术鉴赏,抛却偏见,发自内心地理解并欣赏美术之“美”,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身素养。

(3)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老师多以理论授课为主,教给学生鉴赏理论、绘画技巧理论,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新课改后,在美育教育的指导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当有所改变,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进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生、参观画展、进行鉴赏交流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实践方式。

(4)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美术鉴赏说到底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教育,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使其能够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美,能够深入发现并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进而提升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判断力和鉴别力。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名作;学习热情;教学实践

美术鉴赏课主要为学生提供培养自身基本人文素养以及鉴赏能力的平台。教师在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之余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利用美术名作,提高教学针对性

美术作品作为记录文明的一种方式,其意境往往会与当时的社会相结合,因此开展美术作品赏析课程不只是为了单纯地欣赏艺术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意义以及包含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著名雕像《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为例,当学生初次看到这座女神雕塑的图片时,也许只会注意到女神丰腴的身体或者是美丽的笑容,但论起深层次的含义,却不能感悟,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雕像中的残缺美,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所有的艺术均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学习美术鉴赏课程时,教师可适当地将实际生活引入美术欣赏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艺术。如,在讲解《中国民间美术》时,学生初次接触这些艺术作品,可能会觉得这些东西并非高雅的艺术,而是带着“土气”的东西,教师的任务就是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让学生在这些写实的艺术品中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些质朴的艺术中寻找历史的记忆。如此才会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艺术赏析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突出学生主体,强化教学实践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人体作品课堂氛围

1.前言

人体作品赏析是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苏教版中,人体作品赏析占有较大比例。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人体作品赏析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苏教版《美术鉴赏》课程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1]。本文从笔者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出了自己看法。

2.课堂氛围要神圣

人体作品赏析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进入教学内容的。由于作品多为,这导致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在上课中容易起哄、害羞等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出现。针对这一情况,在人体作品赏析中,有必要树立起神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一门课程、这一堂课不是性教育课程。同时,老师要注意自己的穿着、表情和神色等。在课堂中,要改变单纯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思维,坚持即严肃又活泼,从而让学生收起嬉戏之心,尽量的注意力从人体作品以外的遐想转移到人体作品本身的赏析中来。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就作品进行必要的讲解,增加学生们对作品的认识,让学生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3.营造文化氛围

人体作品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瑰宝。由于传统文化的差异,人体艺术作品主要以欧美居多[2]。在苏教版《美术鉴赏》课中,人体作品也大多来源于欧美,而这些作品又大多是或半裸,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明显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对于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罗马美术课程中,针对那些大量运动着的作品,就从当时的社会、文化、民俗等角度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们认识到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人们异常重视体育锻炼,以强健体魄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时,当时的人们认为对人展示强健的肌肉是一种荣誉。此外,对神的敬仰,也让人们更愿意接受“坦诚相待”。通过深挖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学生们不仅对作品形成了崭新的认识,而且还丰富了自己的人文底蕴,起到了较好效果。

4.注重学生道德修养

我国在性教育方面一直“半掩琵琶”。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时期,加之近年来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带来的信息便捷,高中生有了初步的性认识。在面对作品时,很有可能产生不良的想法[3]。针对这一情况,在人体作品赏析中,注重对学生性教育的同时,还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比如在《大卫》中,除了引导学生欣赏创作者细腻的创作思维与热情外,还通过介绍创作有关故事,树立学生们欣赏美、追求美的道德认知。从教学实践来看,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们可以将注意力从作品外进入到作品内,并将思维放到作品本身。

5.鼓励讨论与争执

艺术作品唯有在不断争议中,才能永葆价值。换一句话说: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争议、分歧,不在于统一。由于人们的审美观点、当时的心情、学问、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人看同一作品,所形成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美术鉴赏》的人体作品赏析中,需要鼓励学生们相互探讨甚至争论,以培养学生们的质疑精神、创造精神。同时,经过讨论,学生对人体作品赏析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对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的认识,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整个讨论中,老师要根据课堂具体情况,适时参与、引导,让整个讨论处在预期的轨道中。讨论的形式则可以采取分组讨论、个人发表意见等多种方式。在讨论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语的文明化,避免出现粗俗语句,造成同学之间的尴尬。

6.老师要具有深厚的人文修养

课堂氛围的营造,与老师自身的素质有极大关系。老师个人文化素质深厚,在教学中无疑更具有优势,可以如鱼得水。就人体作品赏析而言,需要老师在上课前,做好功课,即要了解作品本身的价值、评价,还要尽量获得创作者当年在创作作品以及作品流传于世的各种逸闻趣事。这些是课堂教学中珍贵的素材,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考虑到现代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发散度高,还有必要收集类似作品的信息,以免在授课中,被学生“难倒”,从而影响了授课效果。

7.总结

人体作品赏析作为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的一门课程,虽然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是有理由相信,一线老师在强化个人专业修养和人文修养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引导,积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这门课程在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欣赏方面将会起到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枚辰.巧设三重氛围,鉴赏人体作品——浅谈高中美术鉴赏人体作品的氛围营造[J].江苏教育研究,2012,(1):47-49.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鉴赏;人文素质;教学初探

引 言

美术鉴赏是人们通过自己特定的审美感官,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感享受,领会与体味作品的思想内容。美术鉴赏是一种以视觉为引导,联系鉴赏主体的人对鉴赏客体的作品进行感觉、认识、理解并产生情感判断,达到鉴赏者与创作者对生活的共识和共鸣,是鉴赏者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中美的真谛来认识和把握人生命运的过程。[1]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美鉴赏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其美育教育功能,是我们目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对美术鉴赏育课程进行教学初探。

1.明确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

美术作为人类追求、创造美的活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认识。如何面对美术作品?从美术的特有性质和角度去认识、分析、体验、评判,将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的探索延至深层,从美术活动的生理、心理分析上确定鉴赏的审美意义、方法、性质,完成鉴赏活动,这便是我们美术鉴赏的精神活动之所在 [1]。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和评判能力。对美术作品如何鉴赏、怎样鉴赏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关键。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首先是对人类文明史和人的智慧及创造力的认识、学习和继承,进一步认知人类自我的发展进程。其次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鉴赏过程是一种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鉴别,肯定真善美,鄙弃假恶丑,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精神境界也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面对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就会深感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增强热爱祖国的热情。再次是通过不同的审美层面、审美内容、审美方法、审美途径,使审美鉴赏能力向更高层次推进。同时,必须认识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新的要求,加快研究和探讨现代审美鉴赏教育已在美育活动中凸显出来,这反映出社会各方面对迅速提高各类人才审美素质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现代人对提高自身审美素质的内在要求。[2] 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的同时,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诱导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鉴赏教学关键所在。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灵活、生动

美术的范畴比较宽泛,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摄影、工艺等方面,对我们教师来说,如何通过这么庞杂美术系统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是一个考验。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2.1根据课程的性质,制定灵活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考虑到美术鉴赏课程性质,而简单的把美术鉴赏课程分为中国美术史部分和外国史美术部分。把鉴赏课程当成史论课程来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繁多,时间紧张,老师自己上起来找不到重点,满堂抓,上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仍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美术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印象。或有些老师干脆把《美术鉴赏》课程作为《美术欣赏》课程授课。美术鉴赏不同于美术欣赏。“鉴赏”具有鉴别、甄别的意思。“欣赏”,一般不包含鉴别。“鉴赏”是人们对美术作品带着一种科学、审慎的态度来进行观赏,“欣赏”乃是人们对美术作品带有一种肯定赞誉的态度来观赏。[1] 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在内涵上也不同,美术鉴赏的内涵比美术欣赏的内涵更广泛,其具体要求也更高一些。欣赏是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赏析,其基本态度是肯定、赞许并为之感动。鉴赏是在一定层次的要求下对艺术作品进行鉴别、批评、赏析。它首先要求主体对作品作出是非判断,在仔细识别与知晓某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其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鉴别,然后才对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作出肯定、赞赏或批判、否定的表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这是不妥的。作为新世纪的人们不仅要能欣赏古今中外的美术名作,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鉴别复杂的美术作品的能力,以决定对这些作品取何种态度。[2] 在教学过程中,又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学生对逸闻趣事的好奇心,专门挑拣一些作者的趣事津津乐道,或对作品只是简单的从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对于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等很少涉足;虽然不同程度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美术方面的知识,但大大的消弱了学生对美的评判,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以及人文素质及人格的培养。因此,我们上《美术鉴赏》课程,首先要打破美术史论课程一贯的教学大纲,分门别类的形式制度适合美术教育普及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教学大纲。

2.2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内容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生动性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灵活性。

首先需要让学生对美术鉴赏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美术的概念。美术又称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是运用造型手段反映生活“美丑”属性,表现作者审美意识的艺术形式。[3] 这里的“美丑”是一个宽泛的含义,主要是本质的、精神层面的,而不是表象的,外在的。

其次,把美术鉴赏相关知识与代表性的作品结合起来讲解,学生能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对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的介绍。首先要对徐悲鸿个人简介及在美术史上重要性有一个介绍;其次是其代表作品;再次介绍《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作品的形式语言、表现手段、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所体现的创作者思想情感等等。通过对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理解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的艺术家,他们的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也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人格的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让学生把握对某一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鉴赏不能简单的从作者个人经历,或单独的从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等来分析,而要把该作品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当时的社会历史长河中,结合当时的审美价值观,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意识、思想情感、人文修养及其对当时、对后世的影响等等进行评价,才能做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学生通过具体作品的鉴赏,把握蕴含在其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实质内涵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

3.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多样性

《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素质课,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多样性的教学发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以多种教学方式穿行教学。

《美术鉴赏》是视觉性极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一特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积极和动性性,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

一方面先让学生去观察、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例如我们展现一副美术作品,不要急于去告诉学生作品是什么,作品展示的是什么,作品的语言形式、创作者表达的意图、思想情感等等,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受、联想、分析、判断,然后再加以补充,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方法。

另一方面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教学语言要富有生动性。要用生动的语言、合适的表达方式去传达美术作品的思想和内涵,鼓励学生去想象、通感美术作品,比如在介绍摄影黄山的时候,让学生看了作品之后,闭上眼睛设想自己处在黄山之中,闻着大自然的芳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想象微风浮过脸庞,学生就能感受、体验到黄山的自然美,得到美的享受,身心都会感到愉悦,教学也在愉悦和享受中不知不觉的结束。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的直观性使学生直接感受美术作品,利用作品的震撼力和冲击力直接冲击学生的视听神经,营造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觉空间,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美术作品的特色和魅力,与美术作品达到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中,通过收集资料、制定多媒体幻灯片、手工制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会和乐趣。

结语

总之,《美术鉴赏》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要使该门课程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效果,通过《美术鉴赏》,普及大学生的美术教育,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健全人格,从而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新生.美术鉴赏论[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5.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第8篇

一、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

美术新课标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念。美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审美活动,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强调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比如站在天安门前面,人们会自觉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欣赏罗中立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亲情和感伤的乡土情怀;而看到达利《内战的预感》则会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类所造成的无可估量和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情感因素是鉴赏作品的关键,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体味到了某种情感,他的情绪就会激动,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鉴赏。然而,问题在于中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很难体味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分析体味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作品最精彩的部分。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阴险狡诈狠毒的神情等。

二、在美术鉴赏中体味文化情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在环境的影响,这就是美术作品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去学习。如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及其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鉴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要让学生了解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件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大卫的历史史料;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如果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和作为资产阶级雅各宾党领导人的马拉真实资料,就无法理解这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精神及为什么要这样画。这些,一方面老师要能够烂熟于心,在教学中做到信手拈来,更要巧妙的穿插到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不能生硬的告诉学生。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课前自己进行搜集了解,带到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其次,在鉴赏过程中要营造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鉴赏体验。在鉴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让学生观看一些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苦难生活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有如亲身体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才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悲剧性给人的巨大震撼;在鉴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播放一段爵士乐,让学生在聆听爵士音乐的同时体味作品的内涵。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鉴赏教学时,我让课堂内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为此,我建议学校利用教学楼走廊、橱窗等场所展示学生或教师作品,既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艺术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在鉴赏现代建筑艺术时,直接让学生到校园、湖心公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和公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为了让学生对当地的人文和乡土文化有深入了解,我带学生参观了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遗产,如清真大寺、中山公园以及南门、玉皇阁等古建筑。美术鉴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鉴赏美术作品。

三、强调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