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2:34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罩;反射裂缝;机理;技术关键

1 加罩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技术关键

在旧水泥路面各种改建方案中,加罩沥青混凝土是实际工程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原水泥路面修建不久,随即又面临拓宽改建这种情况,如上海市"三纵三横"城市主干路的组成部分,陆家浜路和华山路等道路拓宽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方案为利用原路面,按规划进行拓宽,最后统一加罩沥青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罩沥青混凝土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多的课题,主要涉及原路面的评估和处理、加罩层层次和厚度的确定、反射裂缝防治技术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尚需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1.1 原路面的评估和处理

加罩前对原水泥路面进行必要的状况评定和处理是影响加罩效果的先决条件。一般可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附件G

旧混凝土路面状况评定"中的有关细则进行综合调研和评价,主要包括各种损坏的归类统计和成因分析,最终对原路面做出分级评定,这里不一一熬述。考虑到水泥路面上加罩沥青混凝土相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反射裂缝问题),本研究着重对原水泥路面接缝的弯沉差(或者说传荷能力)进行了测试。测试对象包括缩缝、胀缝和沟槽开挖处等各种类型的接缝,并为日后观测和研究做好准备。

原路面接缝弯沉差测试注意要点以及加罩前原损坏路面的处理详见"四。工程实例"。

1.2 加罩层层次和厚度的确定

加罩层设计厚度的确定主要考虑结构强度因素和非结构强度因素,与结构强度因素有关的设计层厚度问题,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了大量理论分析,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应力计算模型,研究加罩层厚度与板底弯拉应力和接缝剪切应力及罩面层综合应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对加罩后的反射裂缝尚无法控制和缺乏相应的标准,故基本以经验确定。美国AASHTO计算方法如下:

加罩层厚度H=A(D1-D2) 式中:H:沥青混凝土加罩层厚度。

A:旧板厚度与沥青罩面层之间的等效系数。A=2.2233+0.0099(D1-D2)-0.1534(D1 - D2)2

D1:承受设计交通荷载所需的板厚。D2:旧板的有效厚度。

该公式考虑了旧路的剩余寿命、影响路面使用质量的因素、可靠度,但未考虑反射裂缝的影响因素。

与非结构强度因素有关的加罩厚度确定,主要考虑考虑道路沿线标高的控制、沥青混凝土最小摊铺厚度要求和加罩层与与板的结合问题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据国外报道,有效的加罩总厚度以10~15cm为宜,一般采用二层式加罩。

1.3 反射裂缝的防治

对道路工程师来说,反射裂缝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最初,反射裂缝就是由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而提出来的。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工程技术人员就开始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方法和技术来延缓或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随着土工材料和施工机械技术的发展,反射裂缝防止技术取得了新的进步。

目前,国内外对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统一的认识,各种反射裂缝防止技术的实施效果尚在探索之中。

1.4 施工工艺

沥青加罩层施工工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日后路面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它除了常规的沥青混凝土摊铺工艺外,还包括施工前设计要求的准备工作和各种防止反射裂缝技术措施的工艺要求。

2 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及防治技术

2.1 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罩层的反射裂缝主要来源于两部分,即水泥路面接缝处的应力集中和沥青加罩层底部的弯拉应力,简述如下:

2.1.1 应力集中

在沥青罩面层与水泥砼路面结合良好的前提下,水泥路面接缝处应力集中使得裂缝直接扩展进入罩面层,而应力集中来源于温度变化、行驶车辆及两者的综合作用,主要分温度型反射裂缝和荷载型反射裂缝两种:

温度型反射裂缝:水泥砼路面的温度影响一般按日变化温度和年变化温度来考虑。在年变化温度影响下,由于作用时间长,沥青罩面层顶面和底面的温度基本接近,在冬季,由于水泥板的收缩在沥青罩面层内产生拉应力,在夏季,由于水泥板的膨胀在沥青罩面层内产生压应力,而应力均集中在水泥板的接(裂)缝处;在日变化温度影响下,沥青罩面层顶面的温度变化比地面大,使沥青罩面层出现翘曲变形,温度下降,顶面出现拉应力,底面出现压应力,导致开裂。

荷载型反射裂缝:汽车经过接缝时,沥青罩面层受力分3个过程:

1)荷载位于接缝一侧时,由相邻板块弯沉差引起的剪切应力。2)荷载位于接缝时,罩面层主要承受弯拉应力的作用,由于水泥板在接缝处不能承受弯拉应力,因此,沥青罩面层所受的弯拉应力最大。3)荷载位于接缝另一侧时,由相邻板块弯沉差引起的与第1次方向相反的剪切应力。车轮经过接缝时,接缝两侧砼板将出现相对位移(即弯沉差),该差值是剪切应力的根源,资料表明,相对位移大于0.06~0.10mm时,反射裂缝的出现频率较快,路面使用寿命缩短。

2.1.2 沥青罩面层底部的最大弯拉应力

当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消除了水泥板接缝处应力集中的影响,反射裂缝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使罩面层在接缝处产生最大的弯沉,相应产生最大的应力,从而使接缝顶部的沥青罩面层成为反射裂缝产生的最可能部位。

2.2 反射裂缝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外界因素包括温度和行车荷载;内在因素指路面结构本身的特征,主要包括罩面层与水泥路面之间的结合能力、沥青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罩面层厚度和水泥路面的传荷能力等等,国内外学者运用静力学平衡方法和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后表明,层间界面剪切模量的提高,温度型反射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将增大,而荷载型反射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将减小,因此,加罩前确定何种反射裂缝为主显得特别重要;水泥路面的传荷能力与荷载型反射裂缝密切相关。

2.3 反射裂缝的防治技术

通过上述反射裂缝产生机理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和最新发展动态,为防治反射裂缝,可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采取如下各种技术措施:

2.3.1 应力吸收

在罩面层和原路面之间设置隔离层,主要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如土工布、砂、石屑等,根本就是消除应力集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土工布,其主要功能为:

1)计算表明,设置土工布后,使界面结合力减少,相应减小罩面层的拉应力。2)由于土工布的延伸性,使旧板的位移通过土工布使应力扩展,从而缓解应力集中。3)防止表面水和地下水的渗入,减缓罩面层的剥落破坏。4)延缓旧板温度变化速度,减小位移量。

2.3.2 加筋

采用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以提高加罩层的抗拉强度,如钢筋网、玻璃纤维格栅、纤维沥青混凝土等。玻纤格栅的主要特性以及在沥青路面中的主要功能:

特性:高抗拉强度、低延伸率、热稳定性。功能:防止或减少沥青路面各种裂缝的产生,如疲劳开裂、低温收缩开裂、由下卧层裂缝引发的反射裂缝。

纤维沥青砼的功能:纤维主要是聚脂或聚丙烯等化工产品,以0.3%左右的掺量(每立方米沥青砼中含18亿根纤维),产生巨大的内聚力,使沥青砼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耐久性,防疲劳开裂和收缩或裂缝反射。

从试验过程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在普通沥青混凝土中掺入0.3%得纤维后,劈裂强度可提高20%左右,两种纤维之间区别不大。2)两种纤维在拌和过程中(200℃)均无变质发脆现象。

2.3.3 破碎原水泥路面

这种方法在国外使用较广,防裂效果最好,但需专用的破碎设备,理论上不允许破碎后的路面有任何松动,否则将加大罩面层厚度,不一定经济。

2.3.4 锯缝

即在加罩后的沥青面层上锯缝,并与原水泥路面的接缝对齐,一般采用锯横缝,这种方法难度在于施工,且拓宽工程如设计中心线与原路面中心线不一直时就不太好处理。

2.4 防治技术的效果

从以往的工程实践来看,除破碎原水泥路面外,反射裂缝防治技术只能延缓或减少反射裂缝,但不能消除,一般能延缓3至5年,相应减少养护工作量。至于何种措施的效果好,目前说法不一,本研究专门选取了不同的技术措施和多种组合进行试验路研究,以期取得初步结论。

3 结语

3.1 根据初步研究和观测,文中所采取的各种防治反射裂缝的措施只能延缓或减少反射裂缝,不能消除。

3.2 加罩层厚度目前尚无标准和规范,可参照国内外的一些计算方法,主要由经验确定,在非结构因素的前提下,适宜的厚度为10cm左右,但要考虑构造和经济上的限制和要求。

3.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沥青砼罩面牵涉到多方面的技术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对反射裂缝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应综合技术经济加以分析,选择适宜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李华、金志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治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而在实际施 工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重要的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分析其原因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1 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成因

1.1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结构性裂缝与非结构性裂缝两大类。

(1)结构性裂缝

由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也称荷载裂缝。它包括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如在超静定结构中由于构件局部破坏所引起的结构内力等都可以引起混凝土的结构性裂缝。

(2)非结构性裂缝

由各种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它包括温差,干缩湿胀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这类裂缝是在结构的变形受到限制时引起的内应力造成的。如在超静定结构中使用环境的温差过大,构件尺寸不标准等都会产生非结构性裂缝。混凝土工程中大部分裂缝都是非结构性裂缝。

1.2 混凝土裂缝开展的成因

(1)收缩裂缝

收缩是混凝土固有的物理特性,受到养护阶段水泥品种、骨料品种和含泥量、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种类及掺量、介质湿度、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来说水灰比越大、水泥强度越高、骨料越少、环境温度越高、表面失水越大,则其收缩值越大。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收缩受到其支承结构的约束,板内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2)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或季节气温变化过大而形成的。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将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并在一定龄期出现温峰,之后下降。混凝土内部散热慢而表面散热快,必将在内外形成温差,为协调温度变形,混凝土表面将产生拉应力(即温度应力),当超过抗拉强度时就形成了温度裂缝。

(3)其他裂缝

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沉降裂缝和腐蚀裂缝。沉降裂缝是由建筑物各部分沉降量不同而产生的结构内力所造成,往往为贯穿性裂缝,建筑墙体的八字形或倒八字形裂缝就是典型的沉降裂缝。腐蚀裂缝则是由构件长期处于腐蚀性环境下引起,这类裂缝往往是由混凝土密实度不足所导致,有一定的扩展性,最终会减少构件的寿命。

2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材料,五种基本材料(石子、砂子、水泥、水和掺加料)的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养护条件和使用环境都将对裂缝的开展产生影响。混凝土产生裂缝,从根本上讲就是混凝土抗拉能力不足,而在施工、养护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拉应力,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对待,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混凝土的拉应力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1 设计要规范,杜绝超筋构件和少筋构件。超筋构件和少筋构件都是应当避免的构件,尤其是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钢筋设置不合理,那么拉应力就只能依靠混凝土来承担,这样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是极为不利的。通常设计时应考虑结构的安全储备,减少构件的拉应力,或者直接采用预应力构件延缓受拉区域拉应力的产生,也可以采用组合结构等方式,通过改变构件的受力模式,既发挥了混凝土抗压能力强的优势,又避免了抗拉能力不足的缺点。在结构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还可以简化结构形式,将超静定结构转化为静定结构,减小结构内力,保护混凝土。

2.2 施工要严管,杜绝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环节比较多,需要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强化过程管理,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如在现浇楼板施工时,应注意放射钢筋的摆放位置和钢筋小马凳的布置,确保钢筋没有发生变形、跑位,而且有足够厚度的保护层,这样才能使钢筋充分发挥抗拉能力较好的特点,迟滞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的养护阶段,养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会对混凝土的最终形成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施工。当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补浆、刷化学涂料等,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展。

2.3 工程交付使用后,应适时进行建筑保养。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内混凝土结构经常受到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表面和内部各点温度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同介质之间还在进行持续的热交换,因此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均匀,容易产生裂缝。这就要求混凝土工程采用直径较小而数量较多的钢筋来平衡内力,减少裂缝。在装修时业主不能破坏承重构件,不能局部改变使用环境,不能随意改变建筑用途,尤其是在隔墙设置时,应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局部出现了沉降裂缝,那就应当对裂缝进行修补,同时将墙体进行加强,以保证建筑寿命。

混凝土以其良好的工程特性而深受设计和施工人员青睐,在工程中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如何减少混凝土的裂缝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使用混凝土时只有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文件和使用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迟滞混凝土裂缝的开展,保证混凝土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和交付使用后都能够满足业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耀台,詹树林.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J],2003,21(5).

[2]钟升贤.建筑施工裂缝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14.

[3]范洁群,姚刚.混凝土裂缝处理思路及方法[J].四川建筑,2005,25(4).

[4]孔德福.混凝土裂缝的预防[J].山西建筑,2007,33(17).

[5]朱国起付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2).

[6]黄东.建筑土木工程技术的控制与实现[J].江西建材,2016,(11).

[7]谢朝兴.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6,(3).

[8]赵来柱焦彦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7).

[9]何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6).

[10]王剑.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

[11]赵来柱焦彦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7).

[12]张双洋张振东金伟.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5,(11).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第3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ising standard of people's living in our county,people began t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how to avoid quality problem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s become the major problem for construction unit. This paper analyzes causes of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ummarizes the past experiences,and proposes th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maximum service life of the construction.

关键词:住宅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Key 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s;quality problems;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109-01

1关于基础工程的防治方向及措施

1.1 对浅基础工程的防治避免边坡失稳,基槽边坡发生坍塌后除了清除塌落的土方外,还应针对造成塌方的原因和场地条件,分别采取改缓边坡度、卸除坡顶荷载,或对土壁进行支护后,再继续施工。避免基槽、基坑泡水,已被水淹泡的基坑。应立即查排、降水设施,疏通排水沟,并采取措施将水引走。

1.2 对桩基础工程的防治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时避免桩身断裂。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应避免缩颈。人工挖孔灌注桩成孔遇到地下水出现流砂时。应采取混凝土护壁的办法,一般用30~50cm高,加配筋上下两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cm,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桩身,并使用速凝剂。

2对柱体部位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

2.1 竖向钢筋要注意的问题钢筋接头偏心或倾斜时在焊接前应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避免焊包不均匀:钢筋端头接面要求平整:焊接时应适当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部均匀熔化。填装焊剂尽量均匀;避免气孔:焊剂必须保持干燥,钢筋接头表面要保持清洁,焊剂要均匀填装,还要保证焊剂的埋入深度;避免钢筋表面烧伤:焊前应将钢筋端部的铁锈和油污清除干净;夹具电极上黏附的溶渣和氧化物应清除干净。

2.2 关于柱子烂根的问题在柱子浇筑过程中。存在跑浆时。应在浆凝固前及时的铲除干净;对于烂根,拆模后应及时修补,先将松散的混凝土剔除。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高一级别的细石混凝土浇筑。表面烂皮的部位可用1:2的水泥砂浆找平。

3对梁体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

梁的截面较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易产生水化热致使梁体开裂;混凝土拆模过早,使梁体开裂;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也大造成梁体开裂;截面较大的梁体水化热必须得到控制。适当掺入减水剂。对砂、石进行淋水降温;对于梁体一般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闭:对较宽较深裂缝。应先沿缝凿成八字形凹槽 再用环氧胶泥或水泥砂浆补缝或再贴环氧玻璃布处理。

对较严重的贯穿性裂缝,应采用环氧灌浆处理,再进行结构加固处理(钢箍加固法):钢箍加固法:在结构裂缝部位四周用u形螺栓或型钢套箍将构件箍紧。以防止裂缝扩大。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

4对卫生间渗漏的防治

卫生间施工时应注意地面的标高、地面的坡度和防水要求;在卫生问楼面混凝土的浇筑中浇捣必须密实。要认真养护避免造成干缩裂缝;管道预留孔位置必须正确。上下不得有错位;管道安装时重新凿楼面增大的预留孔。填补管道四周孔洞时。必须用水清洗干净。浇捣要密实。

要认真做好防水层,做防水层时基层表面一定要干燥、坚实干净、平整避免粘贴上的防水材料起鼓。施工结束后一定要做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关于墙体裂缝的防治

5.1 地基下沉引起墙体裂缝出现裂缝的部位:底层窗间两个对角形成斜裂缝,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常在建筑建成后出现;窗间上下两对角形成水平裂缝,裂缝下宽上小;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的竖直裂缝,一般大型的厂房和礼堂较多。对地基沉降稳定后的细小裂缝不会影响结构安全的可以采取高强度的水泥砂浆填堵:对地基仍沉降不均匀的。裂缝继续扩大的需加固地基后处理裂缝:墙体较严重的裂缝可用1:2水泥砂浆灌浆填堵再用4~6钢筋网对墙两侧进行加固。最后用高标号的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封闭补平。

5.2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出现裂缝的部位:墙体顶层纵墙出现的八字裂缝;墙体顶层圈梁底下出现的水平裂缝;房屋建好后1~2年,东面、西面的裂缝较明显;梁底与墙体交界处出现水平裂缝。温度裂缝一般不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且2年以后趋于稳定。对此裂缝稳定后再作处理:裂缝可以采取高强度的水泥砂浆填堵:裂缝较严重的可用1:2水泥砂浆灌浆填堵。最后用高标号的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封闭补平。

6建筑质量预防

必须对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进行重点控制,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班组长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定期对设备进行校验和检修: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等施工技术,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工法进行施工,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降低成本、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强化合同管理,及时收集工程索赔、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资料,加快工程结算进度。重视图纸会审工作,及时发现构造设计是否合理、细部大样图是否齐全等问题,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技术沟通。

7结论

以上是我们从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和施工方面。对住宅建筑常见通病防治的探讨。只要大家在施工中下决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治工作,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能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郑颖,丁慧月.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与治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2]黄芳,钟伟青.住宅建筑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6(13).

[3]李军.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路探讨[J].住宅科技,2010(4).

[4]刘学彬,李万海.浅谈住宅建筑排水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0(7).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9502

1 公路桥梁混凝土裂缝问题概述

1.1 国外对裂缝问题的研究

裂缝问题是公路桥梁的常见病害问题,所以国际上有很多研究结构专门从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研究,比如美国AC1224委员会、欧洲CEB研究所、英国C&CA研究中心等。英国科学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最早提出了粘结滑移理论,根据这个理论,裂缝的开展主要是因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形成了相对滑移,所以裂缝的控制主要取决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英国混凝土协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无粘结滑轮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可靠的粘结就不会产生相对滑移。有滑移—无滑移统一理论认为在混凝土完全裂开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粘结破坏,而该破坏可能是纯滑移导致,也可能是内部开裂导致,裂缝宽度是有滑移和无滑移的组合。

1.2 裂缝修补方法的分类

公路桥梁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很多,从大类上讲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类型:(1)表面覆盖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细微裂缝,在裂缝的表面进行涂膜操作,常采用的材料包括聚合物水泥膏、聚合物薄膜等;(2)低压注浆法:该方法适合于宽度在0.2mm至0.3mm的裂缝,我国从1989年开始采用自动低压注浆技术修补裂缝,目前该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开槽填补法:该方法适合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该方法主要将拌好的改性环氧树脂砂浆用橡胶桶装到已凿好洗净吹干后的混凝土槽内进行嵌入;(4)结构加固法:当裂缝程度较深,已经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使用时,就要采用该方法,加固技术包括加大截面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外贴钢板加固法、喷射混凝土加固法等。

2 公路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2.1 荷载引起的裂缝

荷载裂缝主要来自于直接应力或者次应力的作用,荷载裂缝主要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以及振动严重部位,荷载裂缝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在独柱或双柱结构的桥梁墩柱柱身上往往会出现平行于受力方向的平行裂缝,这主要是由于中心受压造成的;第二,在弯矩最大截面附近,会在受拉区边沿开始出现与受拉方向垂直的裂缝,这种裂缝还会向中和轴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受弯引起的;第三,在主筋和抗剪切筋设置不足时,当箍筋太紧时会发生斜向破坏,从而引起斜裂纹,这主要是由于受剪引起的。

2.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所以当外部环境或内部结构的问题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就会发生变形现象。当这种变形受到约束,就会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就属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此类裂缝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三种,温度裂缝往往发生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中,比如桥面铺装、桥墩、台等部位,温度裂缝与其他裂缝的重要区别是它会随着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

2.3 收缩引起的裂缝

当混凝土成形后,由于表面水分会蒸发,而蒸发是由表及里依次进行的,这就会导致内外干缩量存在不一致性,当混凝土表面收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时,就会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的开裂,这种开裂就是收缩引起的裂缝。收缩裂缝是公路桥梁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的裂缝,这类裂缝往往属于表面裂缝,裂缝的宽度比较细微,成龟裂状,纵横交错,没有特定的规律,影响收缩裂缝的因素很多,比如水泥的标号和用量、外界自然环境、骨料品种、养护方法以及振捣方式等都可以引起收缩裂缝。

3 公路桥梁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3.1 荷载裂缝的措施

荷载裂缝对结构使用的安全性具有很大的威胁,当荷载裂缝宽度小于0.3mm时,会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当荷载裂缝继续发展,超过规范的限制,就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当偶遇外荷载突变,就会造成桥梁损毁,引发重大交通安全事件。所以,荷载裂缝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首先,采用合理的结构方式和合理的分块,在施工中如果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则要根据温度裂缝的要求进行分块,且设置必要的连接方式;其次,钢筋布置要科学,要尽量采用“小直径、密间距”的方式布置钢筋,在变截面处要加强钢筋的布置,同时在表面设置钢筋网片,为了防止钢筋生锈,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提高耐久性;第三,结构物使用阶段的沉降计算要准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宽裂缝;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限制施工材料、机具的堆放等,这些都可以有效的避免荷载裂缝出现。

3.2 温度变化裂缝的措施

温度变化裂缝一般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影响较小,如果对桥梁的承载性影响不大,可以不做处理,但是,在日常养护巡查中,要定期进行观测,当裂缝宽度大于规范限制时,要及时进行处理。温度裂缝的防治首先要注意水泥的选取,一般宜选用地热矿渣硅酸水泥或中热硅酸盐水泥,要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来减少水泥用量,相关研究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使用量增减10公斤,水化热就会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另外,在满足强度等指标的前提下,可以增加粉煤灰,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化热,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其次,可以通过改进振捣工艺减少温度裂缝。对于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可以在终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这样可以排除石子和水平钢筋底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减少内部裂缝和气孔,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最后,还可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降低部分温差,夏季施工中骨料通过洒水来降低温度,冬季施工中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

3.3 收缩裂缝的措施

收缩裂缝可以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任何部位,与温度裂缝一样,当裂缝宽度未超过规定宽度时,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不过,如果收缩裂缝发生在承重结构的最大受力部位时,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进行收缩裂缝防治时,要严格控制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由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与用水量成正比,所以用水量较大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就会急剧增大。为了降低用水量,可以掺加适当的外加剂,比如有大量球状颗粒的一级粉煤灰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干燥收缩值。另外,还可以掺加适量的膨胀剂,以起到收缩补偿的作用,在养护方面,由于混凝土浇筑面收到自然环境的风吹日晒,表面容易干燥过快,所以要在混凝土终凝之前进行及时的保温、保湿养护。合理配置构造钢筋也可以有效的防治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与配筋有一定的关系,构造钢筋的细密程度可以影响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所以,构造钢筋更加细密,可以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付宗波.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区域间交通运输要求的不断增强,都客观带动了我国桥梁建设行业的发展。在国内现阶段的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因具有抗压强度高、价格低廉、取材广泛、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且兼具不易风化、耐火性好、养护费用低等优点,而成为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首要选择。在现代桥梁工程项目建设中,混凝土材料的缺点也是较为突出的,主要表现为:抗拉能力差、容易开裂等。国内外大量的桥梁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的混凝土构件均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同时,部分桥梁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发保护层剥落、混凝土碳化、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桥梁整体结构的正常使用。在今后的桥梁工程项目建设中,加强对于施工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引发国内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 桥梁施工裂缝的原因分析

在国内现阶段的桥梁工程项目建设中,桥梁施工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是影响桥梁整体强度、刚度、硬度的重要因素。从专业工程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发桥梁施工裂缝的原因较多,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时,必须经过综合的分析和考虑,进而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2.1 荷载引发的裂缝

在混凝土桥梁施工中引发荷载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2.2 施工材料质量引发的裂缝

通过对国内大量桥梁工程引发施工裂缝的因素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等基本材料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也有可能导致桥梁结构施工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同时,在混凝土材料的调配中,由于存在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等弊端和问题,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如果使用超出规定的特细砂,后果将更为严重。砂石中有机质和轻物质过多,将延缓水泥的硬化过程,降低混凝土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拌和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采用海水或含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碱对骨料产生化学反应是引发构件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3 温度变化引发的裂缝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料因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材料极有可能发生变形现象,若变形遭到外界的约束,则有可能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发温度变化的主要施工因素有: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2)预制T梁时横隔板安装,支座预埋钢板与调平钢板焊接时,若焊接措施不当,铁件附近混凝土容易烧伤开裂。

3 桥梁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在进行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时,一定要注意对于施工质量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尤其是采取有效的工艺和技术措施加强对于施工裂缝的防治。在桥梁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制定与实施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潜在的因素,而且要积极加强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进而才能达到理想的施工裂缝防治效果。

3.1 加强对于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工艺、技术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是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关键、除施工的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对于各类建筑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桥梁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必须应进行对比试验,在高温下或雨后施工对砂、碎石应进行含水量实验,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2 提高施工工艺和技术的管理

在桥梁施工中,支架沉陷、模板变形是引发早期裂缝的原因之一。对于现浇结构,支架及模板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和荷载预压。在浇注混凝土时。除少量塑性混凝土可用人工捣实外,宜采用振动器械捣实。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其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3.3 适量掺加合成纤维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合成纤维因具有价格低廉、产量大、性能优越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国内桥梁工程中普遍使用的钢纤维相比,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为:钢纤维的阻裂效应主要体现在阻止硬化混凝土破坏时的裂缝扩展上,使硬化混凝土在开裂后仍保持一定的抗拉强度,而合成纤维的阻裂效应则主要体现在消除或减轻了桥梁早期混凝土中原生裂隙的发生和发展,使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减小。相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桥梁施工而言,合成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可以有效阻止或尽量减少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出现。适量加入合成纤维对于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为全面,对于降低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只有加强对于混凝土材料性能、施工工艺、技术,以及相关质量管控措施的合理应用,才能减少施工裂缝现象的出现。同时,针对桥梁施工裂缝产生原因的不同,工程技术人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逐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进而促进国内桥梁施工技术的整体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崔进强,刘碧东.浅谈桥梁施工裂缝的形成原因[J].科技咨询导报,2001(11):23-24.

[2]牛紫龙.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J].工程建设,2006(08):49-51.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防治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加上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导致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现象,这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筑结构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涉及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受力能力、结构运行等多方面。因此,对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防治措施,对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

一、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裂缝类型主要有一下几种:干裂、塑性收缩、沉陷、温度裂缝。

1、干缩裂缝

混凝土在养护期后的两周左右容易出现干缩裂缝,当其受到外部条件影响时,如果内部适度变化,则变形小;若水分损失多,则变形大。其形态主要为平行线状或网状,多为0.05~0.2mm。

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在凝结前,由于失水较快产生的。此种裂缝一般的状态为中间宽、两端细,并且或长或短、连贯互补,最短长度为20~30mm,最长达2~3m,宽约1~5mm。

3、沉陷裂缝

该类裂缝的产生原因有很多,结构地基的土质较松、不均、回填土渗水造成不均匀沉降是主要原因。沉陷裂缝具有贯穿性或深进性,其裂缝走向和深陷情况有关。小裂缝的走向一般和地面垂直或呈30~45 度角扩展,大裂缝会有错位;其宽度则和沉降量正相关,且基本不受温度变化影响。

4、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的出现是经过一系列温度、拉力等的变动过程而产生的。由于混凝土体积大,内部聚积大量水化热不易散发,这会使其内部温度迅速上升,但其表面散热快,进而导致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增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这样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极值,从而裂缝出现。

二、导致裂缝出现的原因

1、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果源于材料的质量问题,主要在于水泥、石沙等的劣等质量。混凝土开裂可能是由于水泥强度不足、超期或受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2、混凝土配比问题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到其混合配比情况的直接影响,而这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这里所说的混合配比不当是指水泥用量过度、水灰比不当、含沙量不当、外加剂类型不当等,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3、施工问题

施工问题导致裂缝出现的情况比较常见,比如水泥结块、混凝土干缩、水分蒸发等都是造成裂缝的重要因素。另外,模板构造不合理、支撑强度不够、漏浆、支撑地下沉等也会造成裂缝出现。因此,混凝土裂缝可能产生于运输、搅拌、浇灌等各道程序中的每个差错。

三、裂缝防治措施

1、施工技术准备

在进行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中,首先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抗”和“放”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以此来防止结构断面突变导致的应力集中,积极采用一些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例如在混凝土中掺一些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等。同时,水利施工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构造钢筋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旦发现图纸中存在异常,便要及时的与设计人员联系交流,进行变更处理。

2、设计合理的方案

根据各种混凝土允许产生的裂缝宽度要求来设计施工方案,能有效控制裂缝产生。同时,配筋方案也有较大影响,钢筋间距密而直径细的钢筋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3、实现原材料质量达标

合理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等级,配合好的石沙原料,同时防止使用强度较高的水泥,并且减少水泥用量,可以使原材料的质量达到建筑标准。

4、添加外加剂防止裂缝

外加剂的使用可以防止混凝土开裂,若其得到正确使用,工程质量能得到保障,并且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可以得到提高。减水防裂剂是一种常见外加剂,它的作用主要有: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调整水灰比对混凝土干缩的影响;减少水泥用量,而水泥用量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率,减少的部分可用骨料加以补充;使混凝土的缓凝时间恰当,防止水泥迅速水化热而导致塑性收缩增加。

5、加强施工质量

混凝土裂缝的防止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尤其体现在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上,以减少早期的收缩。具体做法是对构件的湿润养护加以控制,采用流水或者蓄水的方式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时间为14~28d。同时,在施工中还要考虑大体积水泥水热化的问题,除了降温措施,还要防止水化热集中出现。此外,要采取蓄水保湿的措施,如覆盖布条、薄膜、麻袋等方式,在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对其进行养护,以避免其因为内外温差大产生裂缝。而对低下结构的混凝土,应尽快回填土,有益于防止裂缝出现。

6、修补裂缝

表面修补的方法对处理深进裂缝、表面裂缝、大面积细小裂缝都有效。可以增加细石沪宁图或沙浆应对分布较广的表面裂缝。具体的做法是,先将裂缝周围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再沿深进裂缝向内凿成15~20mm、宽150~200mm的凹槽,之后用钢丝刷和高压水清洗且洒水至湿润,再用1:2的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并控制厚度为10~20mm,进而抹光。最后用水泥净浆和1:25的水泥沙浆交替抹压几遍形成防水层,覆盖并洒水即可。

7、施工监测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变形度的测试监督工作,及时将现场情况进行反馈,一旦发现异常,专业人员要先进行讨论,然后及时的进行补救、解决措施。另外,要做好混凝土性能改善的工作,加强对抗裂能力的提高和养护。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于预防裂缝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贯穿裂缝的形成,发现情况后再做出更改,由于保持结构整体性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防止贯穿性裂缝的产生,一旦发现此类裂缝的出现,不能盲目采取补救工作,要先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和各项数据,对产生的条件和原因、问题等进行分析,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下修补细节及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卫太.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预防处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0).

[2] 刘洪霞.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学之友,2010(24).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坝体;化学灌浆;加固

由于现代水利工程坝体结构多采用混凝土结构或土石坝结构,其在使用一端时间后长会出现坝体裂缝,坝体裂缝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坝体的安全,给坝体的使用埋下了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对水利工程坝体裂缝进行治理成为了水利工程维护、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化学灌浆施工方法的出现,为坝体维护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促进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1.混凝土坝体裂缝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现代水利工程为了保障坝体的强度与使用寿命,多采用混凝土作为坝体的主要施工材料。但是混凝土工程经过长时间自然环境的影响,会出现炭化、侵蚀等现象,其中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技术控制原因以及混凝土自身特性等原因,混凝土坝体常会出现裂缝。坝体裂缝使坝体工程内部钢筋结构受到外界物质的侵蚀,导致坝体强度降低,当裂缝宽度达到一定程度还会影响坝体的力学结构,最终导致水利工程坝体使用年限降低。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快混凝土坝体裂缝治理、加快新技术应用成为了水利工程养护部门的首要工作。

2.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的化学灌浆加固

化学灌浆(Chemical Grouting)是将一定的化学材料(无机或有机材料)配制成真溶液,用化学灌浆泵等压送设备将其灌入地层或缝隙内,使其渗透、扩散、胶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防止地层变形和进行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修补的一项加固基础,防水堵漏和混凝土缺陷补强技术。

2.1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的化学灌浆加固处理技术概述

混凝土坝体裂缝修复的化学灌浆加固处理法适用于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的修补与加固。对于灌浆死缝可选用水泥浆材、环氧浆材、高强水溶性聚氨酯浆材等;活缝可选用弹性聚氨酯浆材等。其施工首先要根据原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勘察和分析,确定灌浆孔。然后钻孔、洗孔、埋设灌浆管。沿裂缝凿宽、深5~6cm的V形槽,并清洗干净,在槽内涂刷基波,用砂浆嵌填封堵;进行灌浆前要进行压水检查。灌浆结束封孔时的吸浆量应小于0.02l/5min。在进行灌装时要根据裂缝类型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灌浆方法,垂直裂缝和倾斜裂缝灌浆应从深到浅、自下而上进行;接近水平状裂缝灌浆可从低端或吸浆量大的孔开始。

2.2化学灌浆材料与使用注意事项

目前常用的化学灌浆浆液主要有环氧浆液及丙凝浆液两种。环氧浆液的主要成份是环氧树脂,丙凝浆液的主要成份是丙烯酰胺。环氧浆液的特点是能灌注0.1~0.2的裂缝,可灌性强,收缩性小,强度高,抗渗性能好;丙凝浆液的特点是可灌注细微裂缝,可灌性好,浓度为12~15的浆液与水相似,聚合时间可以控制;该浆液稳定性好,不析水,有一定膨胀性,抗挤力好,是良好的防渗材料。其具体使用需根据坝体裂缝情况选用适宜的材料进行,对于宽度较小,无渗水或有微渗水的裂缝用环氧浆液进行灌注。对于宽度较大,有渗水或渗水量较大的裂缝先用丙凝浆液进行灌注再用环氧浆液灌注。无论是环氧浆液还是丙烯浆液其关注施工必须在12℃~16℃温度环境下进行。

2.3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加固处理技术的具体施工

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裂缝的化学灌浆加固施工,首先要对裂缝进行清洁,去除表面杂质以及混凝土钙化物质。具体实施可以采用钢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等方式进行。刷洗后还要对裂缝进行干燥处理,确保灌浆工作面的干净与干燥,为后期的化学灌浆施工打下基础。

其次,为了保障化学灌浆材料与裂缝块石、沙浆结台充分结合,使灌浆过程中不开裂、不漏浆,还要对封堵裂缝表面进行凿槽。凿槽后,先清理槽内碎石屑,用高压水,压缩空气冲洗吹干,然后埋管、灌浆管采用“埋入式”,间距控制在20~50cm之间,根据裂缝宽度与长度的具体情况而定。灌浆管用紫钢管,用快硬水泥埋设。为防止漏浆,U型槽中须用专用材料进行封堵,合适的封堵材料和严密的操作工序是封堵质量好差的关键,要根据坝体设计结构以及坝体受力情况选用适合的化学灌浆材料,以保障灌浆加固的施工质量。

在灌浆结束后,要对缝面进行修整,清楚灌浆管外露部分,并采用增厚涂料涂刷缝面,通过修整是缝面平整。同时还需要在坝体裂缝的顶端两侧打孔,使用环氧灌浆材料和钢箭进行锚固,将裂缝两侧的坝体拉紧。

2.4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质量控制

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过程的控制是保障灌浆质量、保障坝体加固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材料控制、操作方法控制、工艺技术控制等方式保障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质量。首先,要通过对裂缝的勘察与分析,选用适宜的灌浆材料,并在灌浆材料配置过程中严格控制配比,保障灌浆材料质量,为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打下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裂缝的情况,单孔一次灌浆或停灌结合等工艺方式,满足裂缝灌浆要求,保障灌浆质量。例如:在进行环氧材料灌浆时,由于环氧材料需一定时间才能固化,因此在灌浆达到一定量后,需停止灌浆,待环氧浆液达到一定固化后再继续进行灌浆。

在进行灌浆施工时,还要根据裂缝走向、裂缝内混凝土情况等进行压力与渗透的控制。如混凝土裂缝内部还有其他横向裂缝,则需在灌浆过程中考虑到横向劣等情况,加大压力,使灌浆材料渗透范围增大,保障灌浆质量。如裂缝内部无其他裂缝,则需在灌浆时控制灌浆压力与渗透范围,压力过小或范围过小,将导致灌浆不饱满,裂缝没有完全堵死,影响灌浆质量。

3.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坝体一旦出现裂缝其力学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坝体承受力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坝体安全。因此,即使进行坝体化学灌浆处理,加固坝体时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在日常坝体检测中,检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密监控坝体情况,及时发现坝体裂缝,并向上级汇报。坝体养护企业或部门,要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坝体施工技术文件以及裂缝勘探资料的分析,选用适宜的灌浆材料与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双重控制,保障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

4.结论

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加固技术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技术也非常成熟。灌浆施工过程只需通过对施工过程材料控制与技术管理即能很好的保障灌浆质量,保障坝体强度。水利工程坝体除在出现裂缝时及时进行化学灌浆加固,还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意混凝土坝体的其他病害,并通过日常养护与定期养护对可能发生的损坏进行防护。减少混凝土坝体裂缝、病害的出现,在裂缝出现初期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造成坝体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钱晓强.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裂缝的化学灌浆加固[J].水工建设与养护.

[2]李军.混凝土坝体裂缝的处理[J].水利工程师.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钢筋混凝土是我国建筑行业最大的使用龙头,钢筋混凝土的运用广泛,得到各建筑行业的青睐。随着近几年,高层建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钢筋混凝土的运用也迅速发展。随着发展越来越快,问题不断呈现。建筑本身就注重使用寿命,舒适的使用环境,和建筑质量是子安在人选址的基本要求。对于混凝土现浇板裂缝而言,造成其开裂的原因多种多样,在施工前和施工后都可能造成现浇板的裂缝。一旦有裂缝产生说明混凝土的浇筑不合格,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由于混凝土不同于以往的空心楼板,混凝土是整体浇筑,更坚固,更稳定。有效的解决了房屋渗水的问题,但是如果有裂缝依然会让过去的老问题重现。为了有效的解决裂缝问题,必须查找裂缝原因,研究解决方法。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

现浇板浇筑是混凝土浇筑的一个重要环节,浇筑是由多种技术做支持,每个细节都要严格控制,造成裂缝的原因不固定,现浇板浇筑的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可能是浇筑前造成的,也可能是浇筑后造成的。

(一)混凝土浇筑前

1、混凝土模板的搭建不均匀,是造成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浇筑前的原因之一。由于在浇筑前要对建筑物进行模板支撑,一旦模板在搭建的过程中,出现倾斜或不均匀现象,会造成浇筑时的裂缝膨胀。所以模板的合理设计,是关系着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地面内置物的不均匀排列,也是造成混凝土现浇板浇筑的一大原因。现浇板在浇筑之前,地面或墙体会掩埋线路管道,如果管道的排列不均匀,触及墙体规定范围之外,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会产生空气阻力,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的搅拌也是裂缝产生的外部原因,如果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成分颗粒较大,会影响凝固效果,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搅拌成分需要合格的啥子,石子和水泥,不能掺和任何劣质材料滥竽充数。

4、施工原因,(1)现浇板上过早施工,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在现场管理时为了抢工期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和终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2)配筋和楼板厚度施工中,由于钢筋配置不符合要求、钢筋间距偏大和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均会导致楼板开裂。

(3)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野蛮操作任意踩踏钢筋,致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减少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

发展。

(4)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水泥在常温下具有凝结硬化快,水化热大等特点,尤其在夏天,混凝土浇筑后在高温下,得不到及时浇水养护,而失水收缩,使混凝土发生干裂,最终导致开裂。

(5)混凝土浇筑后,没有按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板收缩开裂。

(二)混凝土浇筑后

1、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是造成现浇板裂缝的最主要的问题。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得来的。好技术是在长时间积累过程中学会的,由于对技术的掌握不熟练,在浇筑的过程中浇筑的时间,速度,都会严重影响浇筑的质量,从而产生裂缝。

2、温度合理的控制严重影响也是原因之一,混凝土浇筑一般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温度过高会造成混凝土膨胀,吸收不均,不能有效地缩放,所以产生气泡,影响混凝土的凝固。浇筑前的地面温度也会造成浇筑时的裂缝,随意在浇筑前,一定要控制好环境温度和地面温度。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钢筋混凝土的现浇板出现裂缝属于常规现象,现浇板的浇筑使建筑外部结构基本完成,所以混凝土现浇板的浇筑质量严重关乎,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安全。现浇板出现裂缝,会造成渗水严重,影响室内的正常居住。之所以预防裂缝的产生,是因为裂缝的影响作用以小见大,小裂缝的影响不足以产生大影响,但是裂缝变大时就很难及时进行补救。以下两点,是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浇筑的主要防治措施。

1、保证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的材料质量问题,确保搅拌的混凝土水浆质量合格。其次要解决墙体的内置物排列整齐,加强内置物的摆放空间,建筑的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不能相互影响。以及钢筋的位置,钢筋不能弯曲过量,影响浇筑的效果。浇筑后要控制好温度,确保处于低温的情况下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搅拌细度,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进行搅拌。搅拌的比例也是很有讲究的,即便不需要精确到克,但是搅拌的原料比例,依然是控制裂缝和浇筑质量的有效预防措施。浇筑前要保证支架的支撑整齐,暗曹之间协调排列,不留多余空隙,

保证浇筑时泥浆可以完全吸收凝固。

2、浇筑混凝土技术改革,是目前彻底解决浇筑裂缝的途径。只有提高整体的技术问题,才能提高每个步骤之间的有效协调。技术是财富,技术也是基础条件,施工人员,在进行浇筑时,要了解每个步骤之间的分工合作,掌握相互之间的影响,不能只顾自己手上的事,要全局照料在自己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还要保障下个步骤能够很好地衔接。所以要加强混凝土浇筑人员的技术学习,在失败的教训中吸取失败的经验。裂缝的产生本身就是技术故障问题,所以要不断加强技术的创新,摒弃传统技术的弊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新技术,为更好地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三、结语

过去很多年来,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方法,所以存在许多隐性的问题被忽视了,以至于长期影响着建筑实施的质量安全隐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建筑的任何关于质量的问题都会,格外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所以就要求建筑实施部门,不断地改革创新,对于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问题的出现,虽然眼下危害不明显,但是长期搁置不管,就会严重影响建筑的主体。一半的小裂缝可以及时补救,但是对于高层建筑,以及老旧建筑物长期没有检修,裂缝就会越来越大,为了杜绝安全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技术,以及外部可能影响裂缝成因的每个细节。只要找到裂缝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只是时间问题,技术一旦发展成熟,就彻底解决了裂缝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凤芝. 浅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预防与处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

[2]段连宝.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之初探[J]. 中国西部科技.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