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专科美术论文

专科美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0:51

专科美术论文

专科美术论文第1篇

一、“由技入道”:强化基础技法,突出人本教育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水平,具有美术教育专业能力,能适应社会美术事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工作者。”[1]2据此目标,来审视当前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原因是:强调了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把绘画基础技法等作为最主干的课程,居于专业课程中最主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由重视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由素描、色彩、国画、油画、版画转变为素描技法与表现、色彩技法与表现、国画技法与表现、油画技法与表现、版画技法与表现,目的是要强化基础技法与个性表现,由过去专业技能深度训练转化为基础技能方法训练,体验与创造个性表现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重在演示,学生重在创新与个性的形成;教师既是主持者又是倡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表现、凸显个性,在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形成艺术个性。但是,这些基本技能方法的训练仍然没有达到美术教育“由技入道”的最高境界,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和方法、实现了自我表现后,还缺失“道”的境界,缺乏人文语境与审美境界,缺乏自我个性表现后的哲学思考及艺术创新能力。毋庸置疑,这种缺憾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有密切的关系。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应只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现,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在考虑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考虑它对人的目标的实现所承担的责任。教师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扩大文化视野,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高师美术教育也应该重视专业美术与生活美术的融合,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充分体现这一重要方面,不能将“技”与“道”孤立地分开。

二、“由理入道”:扩展美术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除了“由技入道”之外,“由理入道”也是目前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融合,走向“综合性”。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应在“综合性”上做文章,这种“综合性”并不是简单的、杂乱无序的学科知识堆积,而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技能和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宽专业知识的广阔度,注重学科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以适应将来从事的基础教学工作或其它艺术工作。在课程设置上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2]1教育功能也由单纯的美术教育向多种教育功能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要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功能。此外,还必须承担道德教育、管理教育的功能。许多院校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设置偏重美术技能课程,而对与中学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课程,如艺术教育学、艺术心理学、美术欣赏、技法理论、中学美术教学法等课程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明显存在着重技能技巧训练,轻艺术理论、艺术素质及教学法的现象,与中学美术教育需要差距较大。相比之下,“国外的许多国家对美术师资的培养都相当重视理论与艺术理论课程。如德国的杜瑟堡艺术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在课程设置上,10%是美术教育学,20%是美术史论,10%是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3]这些对学生审美能力及艺术素质培养的课程占了总课时量的40%。因此,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结合中学实际,适当压缩技能训练课时量,增加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欣赏、技法理论及教学法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应根据需要拓宽专业面。目前,高师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依然受到专业美术院校的强大影响,这与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这样的课程设置无疑显现出一定的弊端。因此,通过课程建设,有效完成学科目标是当今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此外,还要通过哲学、美学、博物馆学、综合艺术等课程的设置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三、“技道合一”:兼顾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课程设置

实现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体系的合理建构。在课程的改革中,要突出师范性,同时要考虑适应社会的多种需求,要围绕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本地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努力构建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要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重点。要树立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意识,这样,课程体系的建构才有针对性,专业的发展才有保证,地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前景才能充满生机。当前,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体设想应该是:以人文引领,重建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理念;强调课程设置内容的多学科性、交叉性、应用性、人文性,合理配置课程资源。

(一)关于“综合艺术”方向课程的设置

根据党和国家对新时期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美术教育人才的要求,在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综合课程设置理念引入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观点。艺术种类是在艺术产生和发展中逐渐形成并逐步分化出来的。而已经获得独立的艺术门类又在不断地加强相互间的联系,甚至是与艺术门类之外的其他人文、科学领域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互相融合,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样式和品种。但是,“在20世纪的美术教育中,比较注重艺术分离的趋势,却忽视了美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人文、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趋势。”[4]316根据美术教育发展的这一趋势,结合我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情况,考虑设置“综合艺术”方向课程。“综合艺术”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古代美术与博物馆、现当代美术与美术馆、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等实用美术的课程内容,使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品收藏等重要美术机构与我校美术专业的美术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加强美术学科的横向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和职业选择,而不是仅仅从事美术教育。

(二)关于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散乱、缺乏针对性,脱离了新形势下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实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因此,课程调整的第一步是整合美术专业课的结构和教学内容,把课程整合为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大类,坚持加强专业基础课,重视专业理论课,调整专业必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原则,对专业的学习要减少纵向的“深度”,增加横向的“宽度”。同时,美术学科要冲破专业分科界限,增加选修课,走出过分专业化,尤其是专门技艺化的狭小范围。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考虑设置一些实用性的专业选修课。分两个方面来谈:一是综合性的选修课,如插画、漆画、陶艺、版画、平面设计、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等。这种综合性的选修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课程素描、色彩、国画、油画等课程的同时,掌握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利于职业选择。二是发掘新的课程资源,开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选修课,如苏州园林艺术、常熟花边艺术、常熟红木艺术、苏州艺术家群体研究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美术研究课程,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当然,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上面所说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以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列入必修课中。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是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向。通过这些特色选修课的设置,可以“把美术学习拓展成文化学习,把单一的绘画知识和能力拓展成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展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文化、艺术素质,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造能力和多方面艺术修养的复合型美术人才。”[5]77

(三)关于特色实践课程的设置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应更多考虑市场的要求和需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我校应用型教学的定位,特色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我校美术教育专业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毕业创作课程的设置

“毕业创作”课程是高等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创作和展示的重要实践课程。它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学生掌握及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反映出专业的培养宗旨和教学状况。因此,毕业创作综合体现了美术专业四年的教学成果。正如尹少淳所说:“必须通晓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以及书法、摄影等特点,以此作为形式和手段,向青少年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6]122毕业创作展示是学生通过展览的设计安排,向参观者全面展示自己学识与能力,以便人们对本专业的教与学做出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全面地考查美术专业学生在美术创作、美术教学上的各种能力,因此,毕业创作课程应隶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之中。

2.美术调研课程的设置

深入挖掘本地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之一。美术教师要利用丰富的地方文物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例如宗教建筑、名宅、碑刻、园林以及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开发新的教学课程,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参观艺术家工作室和传统艺术作坊,可以加强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深沉的历史人文背景。通过挖掘、学习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显示地域色彩,张扬地域个性,使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成为美术课程发展的必要补充。美术调研课程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联系到自己所熟悉的艺术资源,增强艺术的理论直观性和艺术感知能力。

3.博物馆学与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实践课程的设置

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要加强与地方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馆的联系,积极争取学生在博物馆和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参加实习或做义工的机会。这门课程的设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鲜活、生动、直观的美术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提前介入实际的美术工作,增加工作经验,以利于将来的就业。通过上述特色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单一、脱离美术工作实际的教育状况,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年内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较为全面的美术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教学能力,真正体现师范性的特点”[7]116。

(四)关于人文基础课程设置

重建和完善一批具有人文精神的、广义上的基础性学科,尤其是加大传统文化的教学比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人文修养,能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的联系,综合后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将给学生展示的是一种大文化、大艺术的观念。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人文课程的设置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应遵循人文课程内容与美术专业相关联的原则、基础性与工具性原则。建议设置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与写作、中国民间美术、中外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名著选读、西方文艺名著选读、文学名作选读等必修或指定选修课。在美术教育专业中设置人文基础课程,可以打破以单纯学科知识体系设定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整合,构建相对独立的新课程体系。

专科美术论文第2篇

而事实上,这样的论坛确实能使人文社科各领域的专家获得不同的对话经验,那是一个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始的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山水社会”,而后又得到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和浦东艺术基金资助并在重庆、西安、上海、北京四个城市巡展的项目,在最后一站北京山水美术馆巡展时,喜玛拉雅美术馆联合北京大学举办了论坛,“山水社会”这样一个拼贴词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理论中交叉着并从不同角度引发讨论,而且形成了一个“山水社会”的论述框架和各个学科侧面。

“山水社会”作为一种课题设置在它开始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山水审美的传统话题,它是一种艺术社会学的展览实践,虽然跨学科是现在学科的一个常态,但合作起来似乎不太容易,也有以跨学科的名义做的论坛,但邀请的专家都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谈论自己的话题,也只能被看作各领域的专家在呈现自己的成果,“山水社会”展览由于将“山水”与“社会”拼贴在一起,而把讨论的主题集中到一点并使其讨论的范围变得多向起来。

在美术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当代美术馆自身的努力,更多地呈现出前卫艺术理论的第一线平台的角色,而自从前卫艺术打破艺术与生活的,艺术与政治的边界后,艺术的跨学科成为了常态,而让美术馆的论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地可以不讨论艺术而讨论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中的所有的问题,其实对每个专家来说,各自为政很正常,他们都是自己的专业深度并成为不断往深处挖掘的专家,学科之间的分割在学院系统中依然有着惯性,各学科话语权上的制约而或多或少影响了不同学科交叉的可能性,除非是那些以课题方法组合起来的专家小组变成了跨学科小组,但这样的小组组建起来又不很容易,这个时候美g馆倒像是一个中枢,把他们的不同话题组织起来并且在同一个平台上自由交流,艺术的跨学科正成为各专家的油和召集理由。

“山水社会”主题展作为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主打学术项目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在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里做了不少的跨学科努力而逐渐到了2015年真正确立,从沈其斌馆长到王纯杰馆长都围绕着这样的跨学科的思考而在项目中持续性思考地展开,也是这个美术馆创办人戴志康文化思考中的逻辑结构的建立。我在十几年就开始提出的:美术馆不只是审美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论点也在这样的美术馆得以实现,艺术首先是介入社会,艺术语言是介入社会后自带出来的结果才是波德莱尔式的现代性起点。

专科美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 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保障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地方高校,由于受地域、环境、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财政投入少,综合实力差,区域优势不强,而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相对于其他文、理科专业而言,又属于特殊专业,因此更应该面对现实,积极推进,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一、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与基础美术教育对接缺乏实效

“为基础教育服务”是国家对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为基础教育输送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教师应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才能够达到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在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开始之前,基础阶段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就已经进行得热火朝天,但承担基础教育阶段美术师资培养的“工作母机”——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岿然不动,依然故我。长期以来受“美院”办学模式影响太大,“美术专业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高师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积弊太深。虽然部分高校在做一些积极的尝试,但由于缺少参照,没有方向感,故成效不大。

(二)课程设置合理性欠缺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杨贵仁所作的《推进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是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强调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二是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三是重美术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四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口传心授、机械训练、灌输式和一言堂现象。”

(三)教育思想观念较陈旧

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师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学要求。大部分教师来源于专业美术院校,虽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对师范性缺乏认识,不了解教育实际,对学生不能给予师范性的积极诱导。美术教师普遍不关心教育领域的发展形势,仍根深蒂固地延续陈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导致目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尚有距离。

二、建构适应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针对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一是应该突出美术课程的综合性、人文性,强调师范性,整合传统课程,增加教育类课程,加大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量;第二要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强调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第三是淡化专业技能的强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第四是要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强调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基本原则

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以《课程指导方案》和《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学校所在地域的特点和办学特色设计本校的培养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设计《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有4点:1.坚持学生成人与成才培养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基本要求与个性成长相统一的原则。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统一的原则。4.坚持专业性与师范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课程框架。设计时要妥善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等关系,加大课程整合力度,优化课程结构。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强化“宽基础、重实践”,在全面发展能力素质的基础上,强调本专业最核心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强调突出实践育人,注重第二课堂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等。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结合美术学学科专业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地方区域的特点和学院的办学特色,制定了具备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培养方案。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划分为三大模块: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平台、实践创新平台。第一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人文科技素质课程模块;第二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第三平台即实践创新平台分为模块进行细化:见习实习、实验实训、论文设计、学科考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其他活动。

(三)课程体系的学时分配

《课程指导方案》规定了“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600—2800学时,公共课程学时数为720学时,专业课程学时数约为1900—2100学时”。《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12门专业必修课程共1060学时,约占专业课程的50%,确保其应有的学时和学分,保证师范生美术和教育的基本素养。地方高校还可以精心设计和安排剩余的约450学时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学院在通识教育平台设置了707课时,学科基础及专业课程平台设置了1600课时,学科基础课程分绘画基础、设计基础、工艺基础、理论基础四个模块,专业课程分教育理论、美术表现、设计制作、人文拓展四个模块。(转第页)

(接第页)而在最具特色的实践创新平台,设置的模块共有实践课程41周,针对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师范技能,学院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四年学习的全过程。

(四)课程体系的评价标准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科学、系统评价,学院建立一个“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开放式评价体系。它涵盖了基本知识和理论、实践能力和师范技能水平、创新思维与方法、综合素质评价等内容。这一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大学教育的一般性规律和本质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规律和本质相统一的基础上的。这一评价体系由单一评价、集体评价、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四类组成。单一评价,指在美术理论课的闭卷理论性考试中实行的、由任课教师依据标准答案对学生考试进行的评价。集体评价,指在美术专业技能性训练课程中实行的、由多名教师对学生作业或考试进行的评价。社会评价,是指对学生参加展览、申报专利、参与课题、发表文章或作品等诸多校外获奖成果的认定。综合评价,由单一评价、集体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进行总评,最终形成学生基本的学业成绩。

(五)课程体系的质量监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推进,凭借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规范实施。因此,健全美术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监控功能,对于确保教学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质量监控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系统监控、类型监控、环节监控。1.纵向监控。纵向监控是指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文件为依托,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的监控。它包含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资料、教学效果反馈等实行的监控,由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共同督查实施。2.模块监控。模块监控是指根据专业特点划分课程类型模块,美术学专业分理论讲授课程、技法训练课程、外出实践课程、专业实习课程等,制定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实行监控,它主要由院系督查实施。3.环节监控。环节监控指的是根据专业特点,对教学环节所作特殊规定的监控。例如,技法课中对理论讲授部分课时比例和教师作画示范的规定、外出写生课程对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的规定等。它主要是由院系和教研室共同督查实施。

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对美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新的要求,我国教师教育在教育观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也就积极推动着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自身的调整、变革与发展。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在逐步增强,但还处在尝试新的教育理念的过程当中,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为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洪琪,阳鲁平.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培养实用性创新人才[N].文艺报,2006—12—30.

[2]王大根.高校美术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服务[C].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学校工作会议交流论文.

[3]廖文科.在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0.6.10.

[4]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S].2005.

[5]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2004.

[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专科美术论文第4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书法”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新增设的一个学习模块——也是首次作为一门正式课程纳入基础教育系统,要求学生在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汉字艺术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并规定了高中书法教师最基本的条件:第一,必须是美术专业出身,能开设包括书法在内的3个以上美术教学模块;第二,不仅具有较强的书体临摹、创作能力,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要有较深的了解。

“书法·篆刻”模块推出以后,开设此模块的学校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具备书法教学能力的教师。开设此课程的中学,大部分教师是以兼职为主,其人员构成主要有四类:一是书法爱好者,二是语文教师,三是书法家,四是书法专业高校毕业生。其中前三类是主体,他们或者不懂书法理论与实践,缺乏系统的书法专业知识,或者不懂书法教学,第四类科班出身的书法教师所占比例很少,而且缺乏书法之外的美术知识和能力,视野较狭窄。这四类人都不是理想的高中书法教师,均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书法教学。

从理论上说,高等师范教育的目标指向应该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要求与高师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成为一个互为促进、互为验证、双向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只有这样高等师范教育才更有针对性。

二、我国高校书法专业课程开设概况与高中书法师资匮乏之现状

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开设有书法专业。从人才培养目的上看,其课程结构主要有三类:一是培养书法篆刻创作人才,二是培养书法篆刻理论研究人才,三是培养书法篆刻教育人才。前两类以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第三类以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为代表。大部分院校的书法专业课程都是这种类型,只是各院校因师资不同略有差异。这是目前科班出身的高中书法老师的主要来源,所以,考察这类课程对本选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师范大学的书法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其课程兼顾到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应该说这类课程培养出的人才足以胜任中学书法教学,但因缺乏书法之外的美术知识和能力,面对新课标中的其他模块便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知道,书法仅仅是新课标9个模块中的一个,而且只是一个选修课,对绝大多数中学来说不可能为一门可开可不开的选修课引进一名教师。也就是说,一方面高等院校从书法学科出发培养一批又一批可以“胜任”高中书法教学的教师,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学又不接收他们,这就形成了用人单位缺人、培养单位人才过剩的悖论。这种悖论的症结源自于高师书法专业“学科本位主义”的自恋,而不是立足于中学用人实际。

三、美术新课程对高中书法教师的要求

美术新课程和以前的美术教学大纲相比,更加注重素质教育。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能仅仅局限于我国传统美术以材料分类的学科界限,局限于某一科目的学习,而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绘画、雕塑、版画、建筑等),要使学生知道运用不同的美术手段能够传达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他们自身情感美的观念。同时,还应该站在宏观的立场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美术科目所负载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建立多元的文化观念。高中书法课教师——美术新课程9个模块之一的一门选修课教师,当然无法独立于新课程而自行其是,而是必须从美术视角下看待书法教育。也就是说,书法只是若干视觉造型艺术中的一种,也是用以传达情感和观念的许多视觉造型手段之一。所以,作为一名新课程模块的高中书法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美术学科的综合理论及实践能力,应善于将书法理论知识和实践与美术其他相关理论和实践相融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师书法专业应该是高等美术教育主要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或者就像侧重于油画的油画方向、侧重于设计的设计方向一样,是高师美术专业侧重于书法特长的一个培养方向。

四、新课程背景下高师书法课程设置的改革策略

现有高师书法课程主要是指为培养高中书法教师而开设的书法课程。主要包括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的书法课程和美术学(书法方向)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的书法课程。

前者在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作为培养高中书法教师而开设的书法课程,因为美术学(教师教育)《方案》中的书法课只是“美术表现与创造”模块中的十几门选修课之一,一般教学单位在执行这一方案时常把它作为国画基础课(主要为题款)开设20—32课时,只能解决最基本的入门基础,根本无法具备能胜任高中书法课所应有的系统的书法理论知识和全面的临帖及创作能力。但《方案》并无问题,它首先是为适应新课程而制定的改革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方案,基本上能够满足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事实上,《方案》指导下的课程体系,个别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侧重国画方向的毕业生也基本上能胜任高中书法选修课教学。但这对于高中书法师资队伍建设来说存在太多的可变系数。核心问题就是课时量少,无法进行知识和技能拓展,书法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和技法实践能力的全面性都无法保障。

而后者却只是立足于“学科本位主义”。有不少这类专业甚至都是开设在文学院、历史学院等非美术院系。这类课程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综合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毕业生无法应对将书法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与美术其他相关理论和技能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改革形势,无法适应高中美术新课程。

有鉴于此,笔者对现有高师书法课程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第一,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为基础,增设书法专业方向课程。

第二,以美术学(书法方向)本科专业课程为基础,增加美术基础、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美术理论与历史、美术表现与创造等课程模块。从培养目标上看,增加这些模块的课程,就意味着增加了美术创作实践能力培养系统、美术理论研究能力培养系统和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系统,从知识和技法实践能力上趋同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培养目标,就能够全方位地适应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

结语

从理论上说,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是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生态系统,其中高等师范作为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单位,理应走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并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如果高等师范教育不顾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只沉浸在“学科本位主义”的自恋中,那么人才的产出过剩与需求难以满足的悖论便会永久存在,这样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便是失败的。所以,从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改革现有高师书法课程体系,使之适应高中美术教学改革发展实际,适应高中对书法教师的需求,对于高等师范书法专业教育发展的持续性、长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忻州师范学院重点建设课程基金资助项目(2011年)]

专科美术论文第5篇

延安大学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计划”培养高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18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5所附属医院,57个本科专业,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类别,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于193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是老延大合并时的八所院校之一,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冼星海、古元、华君武、石鲁等老一辈艺术家曾在此读书、任教。学院设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和舞蹈学4个本科专业,有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3个硕士点。“艺术设计”被列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平面构成》、《美术鉴赏》等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独立教学楼(星海楼)1座,教室12间,画室10间,音乐厅1个,多媒体教室6间,艺术设计、影视欣赏等实验室5间。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1项,厅级8项,市级5项,校级12项;发表科研论文112篇,其中核心期刊5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画册4部。美术专业教师有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60余幅美术作品入选各类美展,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

二、美术类招生专业简介

美术学

学制: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现代信息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文化素养,能在美术学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美术学相关的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技法理论、基础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设计与工艺、创作、透视学、解剖学、书法等

毕业去向:大中专院校、普通中学、文化艺术机构、企事业宣传部门等。

视觉传达设计

学制: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设计基础知识、先进的设计理念、敏锐的艺术感悟力、熟练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等从事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的应用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案图形设计、三大构成、中国艺术设计史、设计概论、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

毕业去向:大中专院校、普通中学、文化艺术机构、企业事业宣传部门等。

三、设考点的省份(美术类)

山西、甘肃、广西、江苏、河北

注: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及陕西省美术类专业录取成绩将采用相关省份统考成绩。

【美术类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安排】

省份

科类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点

山西

美术类

1月14日、15日

1月17日

太原师范学院(晋中校区)

甘肃

美术类

1月21日、22日

1月24日

兰州文理学院

广西(南宁)

美术类

1月29日、30日

1月31日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桂林)

美术类

2月1日、2日

2月4日

广西师范大学

江苏

美术类

2月6日、7日

2月8日

南京晓庄学院

河北

美术类

2月25日、26日

2月28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四、考试内容

素描(头像默写,8开纸)

色彩(静物默写,8开纸)

五、招生计划

在山西、甘肃、广西、江苏、河北五省计划招收美术学80人,视觉传达设计80人

六、招生类别

文理兼招

七、学费

美术学7000元/年,视觉传达设计9000元/年

八、录取规则

在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同时达到录取线以上,按专业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九、报考要求

报名时请携带本人身份证、艺术专业准考证。

专业考试成绩将于2015年4月10日后在校园网上公布,专业合格证直接从查询成绩页面打印,学校不再寄发。

成绩查询网址:219.244.0.28/cxxt

学校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圣地路580号

邮政编码:716000

专科美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民国时期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中国画 美术教育

作为本土艺术的中国画被纳入现代教育的体系成为一门学科,当追溯到上海美专中国画科的成立。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画的学院派模式,这是近代艺术教育史上重要的一页。

一、上海美专的办学宗旨

民国初年,西风东渐。在新学制的蕴养下,我国第一所私立美术专门学校――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成立。创始人刘海粟(1896―1994年)年仅17岁,他凭借着热情、勇气、胆识在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起风弄潮。根据刘海粟在《上海美专十年回顾》一文中的记述可知,在民国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人们多关注的是“国计民生”,对待艺术“颇菲薄之”,认为是“雕虫小技”“简直不值得齿及”。当时,刘海粟与乌始光筹办上海图画美术院,是“极不容易的事”。年轻的刘海粟抱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振作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在民国元年十一月创立上海图画美术院。①刘海粟在《上海美专十年回顾》中又写到创办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信条和宗旨:“第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第二,我们要在极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第三,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这样研究和宣传的诚心。”②

刘海粟等人抱着对艺术的虔诚、敬畏之心创办美术院,相信艺术能振奋民心。其办学宗旨中所宣称的“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奥蕴”表明,在西风东渐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初衷还是兼顾中西方艺术教育。翌年1月28日,上海图画美术院在《申报》刊登了两则招生广告,正式开门办学。③从两则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校址位于上海美租界乍浦路八号洋房,学费优惠,院长是乌始光;上海图画美术院明确表示借鉴欧美美术院校的教学方式,教授西洋画法和实用美术(摄影、照相、铜板),甚至开设英文课程。2月,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在《申报》上又刊登了三次广告,内容与前两则广告基本一致,只是详细注明了招生对象为“(资格)无论已习未习”,学费具体金额“(纳费)每半年十八元,膳宿加三十元”。可以说,上海美专在建校初期,教授的课程以西洋画法为主,未涉及到中国画的教学,其主要创始人刘海粟、乌始光、张聿光、汪亚尘等,乌始光年纪最长,能应付几句英文,也都未曾出国留学,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办学条件是极其简陋的。从课程设置上看,未设置中国画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刘海粟所宣称的“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

为了维持学校的生存,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所设置的西洋画教学都是商业画教学。刘海粟在《怀念抱一》一文中曾透露,他和乌始光等人曾在周湘创办的背景画传习所学习,周湘的教学方式也极为简单,学生主要的作业是模仿贴在墙上的范画,写生课是画两排树中间夹着一条马路。周湘办学的目的是“传授新法图画,并研究关于图画必须之学识技能,以养成专门人才,使将来从事教育、工艺均得良好之效果为宗旨。”刘海粟的办学思想和课程设置受到了周湘的影响,采取的是师徒制的临摹法,创新的一点是将西洋画分为正科和选科,还设函授部。总体来说,上海美专办学初期的招生广告和课程学习,并没有真正实现刘海粟所宣称的“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这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办学经验的影响,从校名“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中的“图画”也可窥见上海美专教授商业美术的性质。

二、上海美专的中国画课程设置

民国初年,当时人们的西方文化热情并未退却,但如何立足本土文化,发展本土的中国画教育,已经提到上海美专的教学日程。刘海粟身处新文化运动的热潮中,尤其是1917年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他更加认识到强调艺术本土化的重要性。是年7月,刘海粟在校刊《美术》第二期发表《救国》一文中指出:“故救国之道,当提倡美育,引国人以高尚、纯洁的精神,感发其天性的真美,此实为根本解决的问题。”面对弱国无外交的尴尬局面,美育成为救国的重要方式。

1919年9月刘海粟应汪亚尘之邀前往日本游学,这位有着创办新式美术学校雄心壮志的年轻人,终于走出国门,学习透视学、色彩学等专业课程,详细考察西洋美术的教育情况。在日本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刘海粟参观了帝国美术学院第一回展览会、日本美术院第六回展览会等展览,参观了东京的多所名校,如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女子美术学校、东京美术学校等,并会晤了岛武二、石井柏亭等艺术家。1920年,刘海粟返回上海,是年10月,刘海粟《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完稿。在此文中有一节写道:“说起世界艺术来,我中华自然算是先进国,所以有许多西方的著名艺术家,都说西方的美术导源于东方,东方的美术又导源于中华。但是现在东方的美术是怎样呢?现在中华的美术更是怎样呢?西方的美术固然早胜过东方,并且东方素来无固有艺术的日本,也渐渐驾于中华之上了。细细想来,这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耻的一件事,也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退步。我们现在倘然仍昏沉沉打过去,不知急起直追去从事艺术运动,那以后的世界上将只知有西方各民族的美术和日本的美术,只知那西方诸民族和日本的文化,再没有地位给我们中华了。”④从论述中足可见刘海粟对此次日本之行感触良多,思考了中国固有之艺术中国画的问题。正值五四期间,相对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情,刘海粟做了逆向的思考,这对实现刘海粟的办学宗旨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1920年,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刊出特别启事,称自始更名为“上海美术学校”⑤,由“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到“上海美术学校”的名称变化,可以看出校方对学校发展方向的新规划,学校不再局限于商业美术教学,对课程专业做了调整:修改学则,设西洋画、中国画、雕塑、工艺图案、高等师范及初等师范六科。至此,中国画作为一个学科正式提上教程。在这六科中,除了中国画专业,西洋画、图案科、高等师范科、普通师范科的教学内容中也涉及到中国画的教授与学习。是年,刘海粟欲请吴昌硕前往美专教授国画。刘海粟对吴昌硕的评价极高,他在后来的回忆中提道:“当时的上海画坛生气不足,陈陈相因、散发出庸俗气息的商品画充斥,除了像吴昌硕这样的大家以外,中国绘画每况愈下。”⑥遗憾的是,当时吴昌硕年事已高,身体不便,于是推荐入室弟子诸闻韵到上海美专的函授教授中国画。

自建校以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一直面临财政困难,为获得省款补助,1922年,刘海粟经蔡元培致函教育部次长陈垣寻求支持,得到资助,但教育部提出要求“中国画须与西洋画同时举办”。⑦1922年冬天,诸闻韵在日本短暂考察美术教育后,翌年春回到上海美专,与刘海粟商定筹备增设中国画系科。诸闻韵主张“中国画教学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一整套教育体系”,同时,他聘请潘天寿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理论与实习教学。1923年9月“添办中国画科一班”,诸闻韵任上海美专师范国画科主任,招收新生20余人,王一亭、潘天寿、许醉侯等被聘为导师,自此上海美专的国画科进入发展期。

自上表中可见:第一,上海美专的国画科课程实践与理论并重,国画实习科占60学时,课程中还包含多项理论科目,其中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哲学、美学、美术史、金石学、书学均为2学时,国文时;第二,上海美专并没有凸显国画教学的优势,自第一学年开始,学生在学习国画的同时,也在学习西洋画,三年中西洋画占有时。而在西洋画科的课程中⑨,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国画学习,仅占6个学时。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国画科学制为三年,西洋画科学制为四年。

1925年,上海美专改定新学制,毕业年限为三年的院系有:造型美术院(内分中国画系、西洋画系);师范院(内分图画音乐系、图画手工系)。毕业年限为两年的系科有:图音专修科、图工专修科。经过学制修改案的调整,到1926年1月,上海美专已经具有八个学系,一个专修科,分别为中国画系、西洋画系、雕塑系、音乐系、工艺图案系、建筑系、艺术教育系⑩以及艺术教育专修科?。中国画在学程纲要中位列首位,中国画系的地位得到突出。中国画系的学科科目分为主副两科,主科有中国画(138学分)、中国文学(36学分)、书学(16学分)、金石学(16学分)、美学(4学分)、中国画史(4学分)、色彩学(2学分)。副科有西洋画(18学分)、透视学(16学分)、外国文学(6学分)、艺术论(4学分)、艺术解剖(2学分)。从学分比例上来看,中国画为主修,为突出中国画自身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点,中国文学和金石学、书学占据的学分也较多。此外,上海美专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开设了中国美术史的课程。早在1918年,黄宾虹便应邀到上海美专教授画理。1924年,滕固从日本东京东洋大学毕业任教于上海美专,教授美术史和艺术论,并于1925年撰写完成了《中国美术小史》。

是年,刘海粟发表《昌国画》一文,再次表达了立足本土艺术的决心,他说:“世界艺学,实起源于东方、东方艺学起源于中国……民国肇始,上海美专随之呱呱下地,而中国新艺术亦肇端也。美专之旨,一方面亦当研究欧艺之变迁,一方面更当发掘吾国艺苑固有之宝藏,别辟大道,而为中华之文艺复兴运动也!”?不同于刘海粟早期创办学校的宗旨,在办学十余年后,上海美专经历了人体模特、旅行写生、男女同校、创办杂志等等西式引起的风波和教学的成功后,刘海粟再回首,明确提出中国画的教学是中华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重要举措。

三、上海美专的中国画教学成果展示及历史意义

上海美专的中国画教学成果展示,一方面是学生的学期作业展览,另一方面是师生书画展。

1929年6月11日至15日,也就是在全国首届美展的前期,上海美专举办了本校第32届学期成绩展览,展出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千余件作品。?就在这一年,上海美专国画系开始分为山水、花鸟两科,并聘请多位名家任理论教授或教习,如钱瘦铁、黄宾虹、张善I、商笙伯等,进一步扩展了中国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随后,6月11日至15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画系师生书画金石展览在宁波同乡会举行,《申报》对本次展览的评价是“这个展览几乎与全国首届美术展同步,是上海美专本土美术教学进入高潮期的标志”。刘海粟还携中国画走出国门,到欧洲进行绘画展览。1934年,刘海粟在德国柏林普鲁士美术学院举行的中德政府合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会”上说:“中国的绘画,自三代以至现在,已历4000余年之历史。聪明才智之士,深究笃学,不知其几千年。递嬗演化,以有现在之造诣,卓然在世界艺苑独树特帜而领有东方全域。……中国绘画之精深,不仅借勾勒填彩以肖食物而已,乃别具气韵及诗意,常于极简单之笔墨中,含有极深厚之意趣。”?此次展览之后,欧洲各地诚邀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中国现代美术的成就得到肯定。

上海美专创办之初,致力于西方美术的吸纳和传习,后来重视本土美术发展。上海美专中国画科的设立,一方面是学院美术课程设置发展的自我完善,政府相关条文条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刘海粟“国魂”的觉醒。上海美专中国画科的建立可以视为民国美术教育本土化型的一个缩影,回望百年前的中国画教育,不能脱离当时的中国画坛状况空谈中国画教育。

民国初年,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先进人士意识到中国画坛的问题所在。早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控诉中国现状之流弊时说:“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近欧美、日本竞胜哉?”?1917年,吕?、陈独秀在《新青年》第6卷第1号,发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吕指出:“以美术真话之学说,印证东西新旧各种美术,得其真正之是非,而使有志美术者,各能求其归宿而发明光大之,此又一事也。”吕还批评了当时的美术现状,指出“徒袭西画之皮毛,变而为艳俗,以迎合庸众好色之心”,感慨“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日,诚不可不极加革命也”。陈独秀将革命的对象直指四王:“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要改革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这是什么理由呢?譬如文学家必用写实主义,才能够采古人的技术,发挥自己的天才,做自己的文章,不是抄古人的文章。画家也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够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曰。”康、吕、陈的观点代表了民国初年画坛应对中国画危机的回应,上海美专的中国画科设置则从教育上以全新的课程观回应了画坛危机。同时,上海美专作为先行者,为后来成立的美术学院提供了师资力量、办学思路、课程内容等。

上海美专将中国画专业推向了现代化的方向,从成立最初的实用性教育转向了纯美术教学。中国画、中国画史、中国画理论、艺术论、美学、哲学、书法、诗学、国文、题跋、金石学、篆刻学等一起构成了上海美专中国画学科。从课程安排上看,伦理学、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西方绘画的基础课程引入了中国画基础教学中,又将哲学、美学和美术史添加在教学中,体现了对艺术理论教学的重视。同时,上海美专的中国画教学并未脱离中国画自身的需求,学校开设了金石学、书学、国文课程,体现了中国画诗书画印结合的特点。上海美专还注重中国画师资的引进,诸闻韵、潘天寿、王一亭、朱光、陈摹、许祖荫、藤固等人成为教学的核心力量。优秀师资为上海美专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教学方法、理念,推动了上海美专的发展。

伴随着上海美专的发展,中国画科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办学理念也在随时展。回溯上海美专中国画创立的初期情境,可窥视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下,中国画教学最终适合本民族艺术发展的根本转变,为中国画教育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注:本文为南京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民国美术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XJ201301)。

注释:

①“民国元年的冬天,乌君始光在毗陵与海粟计划创立美术院于海上。其时社会上对于艺术颇菲薄之,一般人开口闭口都是国计民生,所谓,简直不值得齿及。在那时代要在中国的社会上树立起美术学校的旗帜,实在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我们凭着良心和兴味,抱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振作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做去。所以在元年的十一月,我们就本校的态度树起鲜明的旗帆,创立上海图画美术院。”刘海粟.上海美专十年回顾[J],《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2期,第3―5页。本篇载于1922年9月17日至9月22日《时事新报・学灯》,又载于1922年7月20日《中日美术报》第1卷第3号。

②刘海粟.上海美专十年回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2):3.

③《申报》刊登的两则具体广告内容如下:其一“上海图画美术院招生广告:本院专授各种西法图画及西法摄影、照相、铜版等美术,并附属英文课。教法精详,学费从廉。有志来学者,可速至(或函授)上海美租界乍浦路八号洋房本院,取阅章程报名也可。院长乌白。”其二,“上海图画美术院函授部招生:本院为便利学者起见,特依欧美各国专门学校之通讯教授法,设立函授部,函授各种西法,图书讲义明显,范本精良,裨遐迩良学志士得足不出户,不妨职业,习成专门学术焉。有志就学者,可投函至上海美界乍浦路八号洋房本院,取阅章程报名此布。院长乌白。”上海图画美术院招生广告[N]、上海图画美术院函授部招生[N],申报,1913―1―28.

④?朱金楼,袁志煌.刘海粟艺术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207:151.

⑤自1912年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成立,后因种种原因,几经易名。1916年,私立上海图画美术学校;1920年,上海美术学校;1921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多用简称“上海美专”。

⑥陈瑞林.现代美术家陈抱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130.

⑦侯云汉.民国教育“整饬”时期私立高等美术学校立案的考察――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线索[J].美术与设计,2012(1):115.

⑧金恒亦.民国时期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⑨参见《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行政组织》《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概况》《上海美专专门学校学则》,载《上海

美专成立二十五周年一览》,及《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立案卷》等资料。

⑩艺术教育系分为:甲(图画音乐系)、乙(图画手工系)。

?艺术教育专修科分为:甲组,即图画专修科、乙组,即图画音乐专修科、丙组,即图画手工专修科。

?刘海粟.昌国画[J].艺术周刊,1925(13).

?1929年1月《申报》对本次展览做了报道。

?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N].中华美术报,1918―10―13.

?吕原在日本读书,因日本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乃愤而辑学回国,在刘海粟的邀请下进入私立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任教务长。《美术革命》写于1917年12月15日,约在致函《新青年》前后,吕氏辞去美专教务长一职,随欧阳竟无到南京筹备“支那内学院”。陈世强.大匠旁观、寄蕴宏志――陈独秀与中国近现代美术[J].美术研究,2002(2):22.

参考文献:

[1]刘伟冬,黄.上海美专研究专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建华.民国名流与上海美专[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档案Q250―1―2[DB].

[4]上海档案馆馆藏.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档案Q250―1―14[DB].

[5]石楠.刘海粟传[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6]顾平.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迈克尔・苏立文.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M].陈卫和、钱岗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8]吴晓明.民国画论精选[M].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3.

[9]李安源.从上海美专到柏林中国美术展览――刘海粟与蔡元培交往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

专科美术论文第7篇

安徽大学(AnhuiUniversity)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当前正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

安徽大学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馆藏图书336余万册。现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6个学院(系、教学部),87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设立孔子学院3所,成立国(境)外“中国中心”5所。学校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还被外交部列为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定点高校之一。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依托安徽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美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绘画(含中国画、油画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含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方向)、戏剧影视导演等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内创作研究机构、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演艺集团等省内大型文化企业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增高,职称结构不断完善。学院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种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005年以来,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先后获得包括全国美展银奖、音乐金钟奖优秀奖等在内的各类奖项约40余项;在《美术》等各类书刊公开发表作品1000余幅,并有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展演。

通过“211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建设,艺术学院目前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一流,拥有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的艺术楼,1300平方米设施先进的实验剧场、6个戏剧排练厅、3个舞蹈练功厅、黑匣子影棚以及先进的摄影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音频制作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等设施。学院与安徽歌舞团、安徽省话剧团、合肥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10多个实践实习基地。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长期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着力培养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学生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社会欢迎。2007年,平面设计专业岳贤德同学在全球“寻找吉利新车标”的活动中独揽金奖;2012年,戏剧专业杜肖宇同学在《今天我主持》华语主持人大赛中摘得冠军,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二、专业简介

1、绘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绘画创作、绘画史论等专业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美术系绘画专业现有中国画、油画两个本科方向。采取整体绘画制作技术、技巧、创作的培养方式和方法,研究系统的画论知识、美术史学方法、绘画形式专题和绘画创作实践以及综合制作技法,使学生精通技法和相关艺术理论、有较高创作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本专业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提倡兼容并蓄,鼓励创新。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针,实行综合多元的教学方式。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端正。汇集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授、学者和画家,具备了一支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视与构图、风景写生、中国画基础、材质与构成、中外美术史、民间美术、美术概论、美学、艺术考察);专业核心课程(国画方向:山水临摹、山水写生、山水创作、篆刻、书法、白描人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花鸟创作、毕业创作;油画方向:油画静物、油画临摹、油画头像、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毕业创作)。

就业去向:各类大中专院校、中等学校、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具有宽厚设计基础知识、前端设计理念、活跃的创意思维和较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且将新媒体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融入创意表现,能从事品牌建设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商品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设计师,形成了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纸品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品牌设计、动画设计、新媒体界面设计、展陈设计等。

就业去向: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出版、企业形象策划、高等院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3、环境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并且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形成了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建筑与环境设计史、设计美学、当代设计理论与思潮、速写、立体构成、人体工学、空间解析、建筑初步、材料预算与施工工艺、设计表现、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与室内陈设、公共艺术设计、景观雕塑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优秀的毕业生能胜任大中专院校的教学研究,以及在房地产公司或相关企事业单位担任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4、音乐表演(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等发展需要、有艺术表演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社会文化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音乐表演专业现有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四个本科方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及欧洲院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丰厚的学术蕴涵,同时又具备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复调、曲式分析、和声、乐理、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音乐美学基础、民族音乐概论、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名作、艺术概论、即兴伴奏、正音、钢琴基础、合唱指挥、声乐主课、钢琴主课、萨克斯主课、手风琴主课、声乐伴奏、音乐欣赏、表演、形体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文艺团体、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影视剧制作中心,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与音乐表演相关的部门。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5、戏剧影视导演(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较强创新意识,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导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巧,能够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新闻媒体、影视机构和中高等院校及相关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导演、编创、管理、教学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表导演概论、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表演理论与技巧、导演理论与技巧、视听语言、影视编导、导演剪辑基础、台词、剧本写作、媒体写作、舞台美术、影视剧美术、人物造型、录音基础、观摩与评论、形体、音乐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艺术团体、电视台、广播电台、中高等艺术院校、各类影视机构、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以及各类企事业宣传策划部门。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6、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舞台剧、影视剧、广播剧表导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技能,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影视机构、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从事表演创作、教学、管理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戏剧影视启蒙、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表演理论与技巧、剧目排练、台词、舞蹈、音乐、视听语言、影视艺术、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艺术团体、中高等艺术院校、部队、各类影视剧制作机构、广播电视文化制作及管理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培养层次 计划 招生省份 备 注 绘画 本科 3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省外校考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省外校考 环境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省外校考 音乐表演(声乐) 本科 16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钢琴) 本科 5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萨克斯)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手风琴)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戏剧影视导演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合 计   215

注:招生省份及计划以各省公布为准。

四、报名考试

(一)报名条件

凡在我校招生省份内具有全国普通高考报名资格,报考“艺术类”且身体条件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省统考合格的考生均可报考。考生需要参加高考,考试类别为艺术类,文、理兼收。

(二)专业课报考办法

1、美术类(外省考生)

(1)考生按下表时间到我校在各省设立的考点报名(网报的省份按照考生所在省份要求在网上报名)。

(2)凭准考证、艺术类专业省联考合格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

(3)考试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4)专业课报考地点及时间安排:

省份 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考试时间 江苏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2015年1月22、23日报名,24日考试 湖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统一安排 2015年1月26、27日报名,29日考试 湖北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 2015年1月27、28日报名,2月1日考试 浙江 杭州师范大学 2015年1月28、29日报名,31日考试 河南 郑州市106中学(中原路校区) 2015年2月3、4日报名,5日考试 山东 潍坊市招生办公室统一安排 2015年2月2日-26日报名,28日考试注:报名考试时间如有变动以各省公布为准

(5)考试科目:素描和色彩。要求考生自备画具、颜料等考试工具。考试纸张大小为8K。素描和色彩的考试时间每科目160分钟。

2、美术类、音乐类专业(安徽考生)

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专业在安徽省均参加全省统一考试,文化课、专业课报名及考试办法均以《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专业考试简章》为准。

3、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1)专业课报名

①时间:2015年2月4日-5日

②地点:安徽大学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磬苑宾馆,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从合肥火车站乘149路公交车到芙蓉西区站下;其它车站下车的转乘149或128路公交车到芙蓉西区站下。

③报名办法:一律面报,不接受函报。报名时须交验:1.二代身份证(不得使用临时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备存);2.市、县招生办打印的艺体考生专用照片2张(带有考生号);3.报名考试费。

(2)专业课考试

①考试时间:2015年3月20日-3月27日(3月20日报到,领取专业准考证)。考试时间如有调整,以专业报名时发放的“考试报到证”上时间为准。

②考试地点:安徽大学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磬苑宾馆,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3)考试内容

戏剧影视导演:

初试——(1)朗诵(自备稿件,体裁不限)

(2)才艺展示

(3)命题小品(集体)

复试——(1)朗诵(自备,戏剧或影视剧人物独白)

(2)命题编讲故事

(3)命题小品(单人)

(4)笔试(影评或剧评)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初试——(1)朗诵(自备稿件,体裁不限)

(2)声乐(自选歌曲,唱法不限,无伴奏)

(3)命题小品(集体)

复试——(1)朗诵(自备,戏剧或影视剧人物独白)

(2)形体(自选舞蹈、戏曲身段、武术或体操展示均可,自备伴奏光盘)

(3)命题小品(双人)

(4)综合测试(专业问答或即兴表演)

五、录取办法

1.美术类专业:对专业课考试合格、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划定的相应批次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线者,根据考生志愿,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投档原则:“先分数,后志愿”,即综合成绩排名靠前的先投档,投档顺序为专业志愿填报顺序。我校美术类含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三个专业(专业课考试时不分专业,填报志愿按专业填报)。

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70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300

2.音乐表演专业(含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方向):对专业课考试(省统考)合格、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安徽省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线者,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主项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专业:对专业课考试(校考)合格、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安徽省划定的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录取控制线者,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六、联系方式

校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邮编230601)

网址:zsb.ahu.edu.cn

专科美术论文第8篇

一、美术院校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构成

美术院校教师科研成果量化评价体系就是将学院各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换算为等量分值,以教师各项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为认定标准进行综合衡量、考评教师科研状况的一种管理办法。评价体系由统计表格、分值说明、参考目录三部分组成。统计表格和分值说明依次对应,分别包括10项内容。教师先按表格要求填写当年成果内容,在表格分值空格处根据分值说明填写分值,最后合计当年获得的科研成果总分值。其中5和7项的分值计算配有参考目录。将5项学术论文分成三级:A级核心论文,B级重点论文,C级一般论文。将7项展览等级分成四级:A级为国际大型展览、部级展览;B、C级为国外专业性展览、全国美术家协会各专业美术委员会举办的单项展览;D级为各省市美协组织的美术作品展、联展、邀请展。根据级别分别将历年的展览名录逐条列出,教师可以清楚地查找到自己参展应给予的分值。管理方式以整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年底根据上一年的经验,将评价体系进行修改,兼顾公平与合理。同时设有必须及格分值,助教8分、讲师10分、副教授与教授15分,如未完成,5年累计为一个奖惩周期。

二、美术院校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核心问题

评价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分值量化的科学性。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视觉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饰设计、公共美术、多媒体艺术、动画、摄影、油画、版画、雕塑、国画、史论等所有专业产生出的成果千差万别,作为一个学院的科研管理与统计部门,如何将所有教师科研成果的工作量进行比较,一直是本项研究的重点。美术学与设计学两大学科差别较为明显,这种因专业不同而出现的局部不均衡现象非常明显。分值量化在本专业内能有效地评估教师科研工作成果,但在跨专业评估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三、美术院校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难点

科研成果质量的认定是评价体系的难点,学术浮躁现象已为整个学界所关注。学术不端行为与当前科研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效应、轻长期积累的取向有关。一些出版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让所谓的核心论文、学术著作掺杂了太多的水分;一些展览的邀请与评奖方案由于各种人际关系、社会地位、作品炒作而真假难辨;一些设计被采用变成了赚钱的生意而失去了对艺术价值的追求。当代美术的市场化和资本化导致美术语言逐渐缺乏原创性和生命力;有些美术家创作急功近利;美术批评失语;美术史写作状况混乱,缺乏学理性标准。当然客观原因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无法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而且一般科研课题的要求完成周期是2至3年,有悖于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这些因素同样为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增添了难度。但主观原因更应引起重视,从事科学研究,甘于寂寞的心态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考评体系的构建而言,在数量与质量认定中仍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以下是评价体系的分值说明,供教师参考。

1.出版教材

教学用书或出版教材应为当年新编(5万字以上)20—30分。

2.教学成果奖

精品课、教材、其他教改项目获部级成果奖40—50分,获省部级30分,获校级15—20分。

3.科研项目

为当年正式结题项目。承担部级项目40—50分,市级20—30分,院级15分。

4.学术著作

学术专著(8万字以上)40—50分,学术论著(6万字以上)25—35分,译著(5万字以上)10—20分,编著(5万字以上)10—15分,个人论文集、个人作品专集10—20分。

5.学术论文

核心刊物(被A&HCI收录)15分,重要刊物6分,一般论文4分。

6. 作品发表

发表于正式出版社的大型画册一次2—4分,一般画册刊物一次1—2分。

7.作品参展(设计参赛)

国际大型展览、部级展览25分,国外专业性展览、全国美术家协会各专业艺术委员会、专业学会举办的单项展览或赛事4—6分,各省市美协组织的美术作品展、联展、邀请展2分。

8.设计(创作)作品被采用

与教学或学术研究有关的设计(创作)作品被国家大型活动或场馆采用15—20分,被省市级大型活动采用5—10分,被一般场地或活动采用2—5分。

9.个人展览

在部级美术馆展出为30分,地区性或专业院校为15—20分。

10.个人作品收藏

部级博物馆、美术家协会收藏10分,省市级美术馆5分,院级收藏3分。

美术学科的开放自由与科研管理的系统性是科研评价体系的双生面,教师科研成果考评体系并非仅仅是监督机制、考评手段、激励措施,其核心目的应是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提供更大的研究空间及更多种可能性。但现实状况是,很多教师在这种体系下会有紧迫感,仅仅为了考评分数而努力,忽视了科研本身。这种现象看到了评价体系的应用价值,但在数量达到要求的同时,如何真正提升内在质量,还需要教师及管理者共同努力。

(注:本文为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资助项目和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2130)

参考文献:

[1]孙海垠,纵深.从文化公德自律理论阈阐释艺术管理及其孵化教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