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9 18:50:55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1篇

[关键词]整体阅读 阅读能力 说明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68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并不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结构严谨。说明文的教学具有双重任务,一是传授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增长见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下面以苏教版《秦兵马俑》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说明文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案例

一、悬念设置,情境导入

师:秦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王朝的建立者为嬴政,是第一个称帝的君主,后人称之为秦始皇。秦始皇生前就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寝,召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陵寝工程量巨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974年的春天,陕西临潼县的村民在打井过程中无意发现了秦始皇陪葬品中的兵马俑。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师:《秦兵马俑》中的秦兵马俑在哪里呢?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奇迹”?是怎么制成的?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自己先大声地朗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局部研读

师:秦兵马俑到底是怎样的?课文中有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段话概括得非常好。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将课文中描述兵马俑的话找出来,用笔画下来。

1.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2.读读这句话。圈画关联词语“不仅……而且……”。

3.轻声读,思考这段话是什么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件出示)

4.想一想:课文中哪些文字在写规模宏大,哪些在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5、交流。点明课文就是从这两方面来具体介绍兵马俑的。

【设计思路:整体感知,明确说明对象,并抓住要点进行局部研读。说明性作品的说明对象往往比较直观,一般在题目里就明确说明,或者在课文的开头、结尾点明。只有了解课文的说明对象,如它的特点、形状、结构、历史等,才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理解文化。同时,抓住具体的语言,让学生深入感悟理解,使学生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三、抓关键点,掌握方法

师: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它们( ):有的微微颔首,( ),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 ),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 ),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生: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端庄,好像在暗下决心……

【设计思路:描写兵马俑形态的词语是本课语言学习的重点。这里,教师准备几张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让学生用课本语言回答,再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抓住课文的关键点,让学生体会说明性的语言;同时,渗透基本的说明方法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生命和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

四、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师: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马俑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秦始皇的故事。同桌先交流一下,交流完了我们全班一起讨论,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案例评析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 旅游开发 西安 兵马俑博物馆 价值

博物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社会教育的主要责任,其服务对象也是当地的市民和学生,很多城市博物馆对外来旅游者的接待很少,但是博物馆对当地居民并没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主要是没有坚实的市场基础,人们的头脑印象中自认为博物馆就是存放古董的地方,因此博物馆的旅游价值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发挥出博物馆的优势,对人们进行教育。以下就从西安的兵马俑博物馆谈起,对博物馆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探索。

一、博物馆旅游价值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追求功利心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在科普方面并没有非常大的投入,无论是社会投入还是学校投入都是以基本的教育为准绳,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主要是为了考取各种证书,获得优异的成绩,还有学历证书和上岗证书等等,民众在文化追求方面并没有自觉性,这样作为公共教育的场所博物馆就失去了自身的教育作用,也缺少广泛的社会认知基础。

(二)博物馆的发展自成体系

我国博物馆很多都是国家型的事业单位,主要作用和职能也是对文物进行收集、展览和保管,还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但是并没有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当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博物馆所使用的经费也是由国家发放的,这样博物馆就缺少自我积极投入到旅游市场去运作的一种内在性愿望。很多博物馆在旅游开发方面仅仅是一种副业的存在,并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我国多数博物馆在人才方面都是文化教育人才,缺少基本的市场开发人员,这样就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旅游者需要的博物馆产品。由此博物馆的发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很多博物馆还是静态的发展方式,主要展品都是文字、图片或者实际物品,很少使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人们对博物馆的参观也始终停留在一边走一边看的情况下。

二、西安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开发的成绩和经验

(一)兵马俑博物馆旅游科技展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兵马俑博物馆也增加了自己的科技展示职能,建立起360度环幕电影放映展示厅,以此能够让旅游者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兵马俑的产生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情况。在每一个展厅当中还设计了计算机触屏系统,在系统当中观众能够查询到各种信息。在综合楼的内部面积扩大,游客能够在此聚餐,也可以购买一些纪念品,其中为了提升品位还有贵宾接待厅以及西安艺术文化厅。博物馆的每一项功能都得到了进步一的扩展。为了能够让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能够在内容上的到扩充,开始扩大游客的访问量,规划建设起文物陈列馆和兵器以及战车等等。观众能够对遗址进行参观和了解,进而更深刻的展现出兵马俑的历史文化。兵马俑的工作人员在旅游开发方面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西安的兵马俑博物馆还进行了不同的改造,以此提升博物馆在旅游方面的吸引力。例如,让游客自己去观看兵马俑的挖掘现场,以此体验到考古旅游的乐趣。还可以引进一些现代化的表现手法,让旅游者能够全面的对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模拟兵马俑的整个制作过程。

(二)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开发的缺失

在当前的旅游客人在参观兵马俑博物馆的过程中,主要内容就是在大厅进行兵马俑实物的研究,了解兵马俑的数量,旅游者在此的时间非常少。还因为旅游的基本需要,很多旅游者只能在兵马俑的坑基础上对陈列的兵马俑进行观看,很多旅游者对兵马俑观看的印象就是认为自己看到了世界上注明的泥塑作品。从总体上看,兵马俑旅游素材的挖掘还十分欠缺,兵马俑在博物馆当中旅游开发的重点并不是对新文物的展示,而是召集更多的旅游者,发挥出博物馆的旅游价值,关注游客在此之中有多少收获。

三、西安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探索

探索出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兵马俑旅游发展空间和方向。兵马俑是西安博物馆在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线索,并且也是对后人进行军事教育的素材,这样能够吸引一批对军事有兴趣的旅游者,增强人们对此部分文化的了解程度。兵马俑在西方人的眼中被认为是奇迹所在,就像当时的古罗马军队有自己的战争盛况,但是后并没有留下很多资料和实物,文献记载也非常少,我国古代军事情况可以从兵马俑的观察以及考察当中获悉,当时秦能够统一六国也是依赖于强大的军队。

兵马俑是整个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价值的挖掘更有意义,这也是西安兵马俑博物馆进行深化发展的一种凭借,旅游开发和史书记载以及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结合自爱一起,再造出秦始皇陵寝,这在未来有非常大的旅游市场,教育价值也非常突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以西安兵马俑博物馆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每一个地区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优势,因此各地需要在市场经济理念的引下,注重自身价值的发挥,关注旅游市场能够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注考古材料和文物蕴含文化信息之间的结合,开发出适合旅游者的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让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价值更大,才能让旅游产品的宝库得到充实。博物馆展览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可以得到继承,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扬才能将我国古代文化传承下去,才能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娥,吴海伦.基于顾客感知的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实证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

[2]陈琴,李俊,张述林等.“大博物馆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2,(11).

[3]曾亚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中国商贸,2012,(04).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3篇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陶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陶俑是体现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一定阶级的信仰、崇拜和追求死后享受的产物。了解中国古代陶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教学重点:

讲述中国古代陶俑的功能、雕塑手法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着重介绍汉俑与唐俑在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上的异同。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陶俑应把握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泥塑人像出现可上溯至七八千年前。

如《陶人头》面庞丰满,五官端正,神态温和憨朴,显然是个女性形象。眼和嘴用镂空法,产生浓重的阴影,更使形象显得格外传神。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用生动的人头塑像作器口,并在器腹部配以三横排具有鸟的形象特征的纹饰,使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造型概括生动、形神兼备、富于想象和鲜明的民族个性著称。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

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按一定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包括陶俑,另外,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陶俑:

俑——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材料一般是木和淘

土,以淘土最为普遍。俑的形象都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主要是卫士、仆人、厨夫、说唱艺人等下层人物的再现。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农民打井时,挖出了一 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认为这是 秦始皇随葬的兵马俑。经过几年的挖掘,已发现埋葬兵马俑俑坑四个,总面积约25380平方米。已发掘1、2、3号坑兵马俑共计7000多件。数量惊人,形体硕大, 气势磅礴,震撼了世界。人们赞叹其为天下奇观。兵 马俑的兵俑身高1.8米左右,将军俑高1.95米左右, 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俑,而且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其形象似以秦军将士为模特儿塑造的,他们的相貌、神情、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稳健,有的威猛,有的稚气未脱,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个地区的人。兵马俑真实地再现了每个细节体现了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宝,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博物馆,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放映录象)

汉代陶俑造型不受什么约束,数量多,题材多样,内容极为丰富。东汉的马俑多,这是爱马风尚的体现。如《车马仪仗》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展示了东汉马俑的艺术水平。尤以表现生产劳动和奏乐、说唱题材的俑最具特色。如《说唱俑》,以生动的造型,显示了汉代人物俑的艺术特点。

唐代的陶俑更加丰富多彩,尤其以女俑、乐舞俳优俑和三彩马最有时代特色,艺术性也最高。如《三彩骆驼载乐俑》。它高66.5厘米,是由胡汉两民族组成的五人乐舞队。这件作品反映出唐代盛行少数民族歌舞,也折射出盛唐对外开放,民族团结。不仅骆驼造型生动,而且人物虽小但其表情、动态十分生动, 充分显示了唐三彩陶艺高超的造型制作水平。

三.放映录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4篇

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给我们提供了课时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文化》为例,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如下: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2.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阅读课文中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学习处理历史信息。了解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通过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想象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威武雄姿,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3.仔细观察教科书中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描述和想象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2.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通过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3.通过秦始皇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上面的表述对本课可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表述,但作为教学之用则显得累赘。根据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我把教学目标整合如下:

1.用列表法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通过展示交流收集到的史料,了解《史记》的作者和体例,学习处理历史信息,感受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3.观察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课时教学目标在制定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

一、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依照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但三维目标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维度达到三维目标,不出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词语,只要在目标中体现三个维度的要求目标即可。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明确规定本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有: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严格依据这一要求展开。新课改要求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

二、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依照对学情分析

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培养的能力有多个方面,究竟选择哪一个或几个方面作为本节的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后续课程的需要。教学参考用书中规定的“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在一节课中实现,因而必须降低要求,知道产生的影响就够了。

三、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考虑生成性目标

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超出、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仅限于预设的目标,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又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设计的教学目标中应该有共同的基础内容和扩展内容,有实践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这两种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一条开放性的目标进行表述,这种目标能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本课的“观察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5篇

一、适时设疑,唤起学生的求知需要

心理学说:当个体对某种事物感到欠缺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并马上转化为需要。而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尝试教学中可以设法让学生感到对知识技能的欠缺,产生学习的需要,鼓励其好奇求知,初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学习《秦兵马俑》前,在黑板上板书“世界第奇迹”,学生答“秦兵马俑”又问“为什么它会被称为世界‘第奇迹呢’?”学生哑然,无言以对。这时,老师又不失时机的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缺的是什么,学生齐说是关于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这个时候叫学生尝试学习这一课就水到渠成了,结果学生一个个读得都很投入,把关于秦兵马俑的特点都烂熟于心,不仅回答了问题还萌生了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情境,自然走进课本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学习课文入境才好。在尝试前也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入门。如《孔子游春》,学习这篇课文正值春天,我们可以从描述身边的春景着手通往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所呆的泗水河边,让学生用想象跟着作者去旅游。

三、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兴趣之上体验成功

幽默有趣、具有启发性与科学性的设计,能满足学生的求奇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尝试练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设计“尝试要点”时,就必须注意要有一定的新颖度。问题的单一性必然形成思维的僵化或呆滞,如果从比较新颖的角度设计“尝试要点”,便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当学生在尝试练习和与同学讨论中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时候,他的尝试兴趣和意识怎么会不更浓厚呢?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6篇

一、妙用导语,以奇激趣

新颖独特的导语,像演讲的开场白,像乐章的序曲,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愉快主动地积极学习,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语,妙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我以激情洋溢的导语开场:“同学们,如果说通过‘酒池肉林’‘反戈一击’,我们就可以了解商朝灭亡的历史,那么,‘退避三舍’‘围魏救赵’‘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成语,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雄称霸的历史。你们想知道这些成语的来历吗?”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急于知道这些成语的由来,一个个显得兴致盎然,急不可耐。

二、图说历史,以图增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插图能再现历史时空观念和人物活动情况,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是激发求知欲望,增进学生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如我在讲《秦始皇陵与兵马俑》时,先让学生观察“形态各异的兵马俑”插图,并让他们用语言描绘所看所感。学生们兴趣很高,踊跃发言:有的说将军俑威风凛凛,头戴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有的说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做握弓状,我仿佛看到了秦武士的英勇雄姿;有的说我知道了秦驭手俑的样子以及他们是如何驾驶战车的,驭手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脖子上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牵拉辔绳……这些描述,使学生仿佛看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挥着“甲兵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的千军万马,扫六合平天下的雄武英姿。学生通过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真切感受到秦陵兵马俑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抛疑追问,以疑求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学生的需要。我们的新教材特别添加了“思考与讨论”,就是希望能够给予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这种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巧设情境,以情燃趣

探寻多种多样、新鲜活泼、生动感人的历史情境,可以使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在情境的凸现下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震动,从而既达到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时,我将在西安半坡遗址参观时带回来的仿古乐器陶埙拿到了课堂上,告诉学生这种古乐器就是半坡原始居民创造的,并请几个学生上来体验,吹一吹,体验古乐器的神奇。学生兴致勃勃,在古朴的陶器工艺中感受古代文明的灿烂。

五、穿插诗词,以诗引趣

如果一堂课充斥的只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的讲解和灌输,一个个要点、一幅幅知识骨架图,说的是空洞的、干瘪枯燥的语言,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其学习兴趣和能力就难以被激发、培养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古诗词,并配之以巧妙的设疑、精心的引导和精彩的讲述,使历史教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之自觉探究学习,同时也能丰富历史课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7篇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重点: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秦朝历史的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介绍文字和照片、秦统一的措施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搜集。

2.战国七雄分布图、 秦始皇简介。

3.秦始皇为统一全国所做的措施。有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焚书坑儒等历史故事。

导入语: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的伟大的国度――中国。 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国家――秦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朝,去领略他的魅力。

师:在学习这节课之前,老师想做个小调查,大家知道L城吗?

生回答:知道.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长城,长城就是秦朝的时候最先修建的,那么谁能说说你们见过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生自由回答:如我在书上见过,长城蜿蜒盘旋,雄伟壮观等。

师:看来每个同学对长城的描述,看法都不一样,老师这有一个关于长城的小短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有关兵马俑,长城的小短片。

师:“大家看了如此整齐排列,雄伟壮观的兵马俑和蜿蜒万里的长城有没有感想或者问题?

生:自由回答,如长城是谁修建的、长城的作用是什么等。

师:大家有这么多问题,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这节课,相信学习完这节课之后大家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板书课题)

2 、既然咱们今天要学习秦国的统一,那么让咱们来看看国家统一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

秦未统一之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板书:七国割据)

3、那么当时百姓们所处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把书中的四个漫画。编成了一个小故事,下面请同学来表演一下。(学生表演)。

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统一有什么好处?不统一行不行?你能从书中第32页的故事和大家的模拟表演中得到答案吗?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

师:如(统一结束了常年的战争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而安定的社会才能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不统一是不行的。)

4、把书翻到33页。自由读后 讲解(课件)。引出百姓生活穷苦(板书:民不聊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叫“第一个”。怎样理解“多民族”和“统一”的意义。(分小组讨论)

师:第一个就是最开始的一个、史无前例的一个。意义是知道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了。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更好的巩固新生的政权,他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板书:进行改革)下面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秦统一的措施,与小组成员分享一下,组长把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讨论完毕后组长进行汇报,下面讨论开始。

师:第一组你们收拾到了什么?好的,看来同学们可真没少下功夫收集到这么多资料,真棒!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咱们来一起看一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做了那些贡献。(课件)

一、政治方面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

2他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3同时他还制定严密的法令,颁布《秦律》,用法律约束百姓。

二、军事方面

1、修建长城、抵抗外来侵略。(课件)。

2、修驰道。统一车轨,方便交通,以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供应。

三、经济方面:

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收税。

2、统一货币。使用秦半两钱。

3、统一计量单位,包括重量、长度等。

四、文化方面:

1、下令小篆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课件)。

3、兴办学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师:既然秦始皇为统一全国做了这么多措施,那么就让咱们来分小组选择一项内容(文字、货币、度量、道路等)讨论统一的意义有多大。生:(分小组自由讨论)派代表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看来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能看出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暴君。(板书:残暴专职)

讲解:前文看到的兵马俑就是秦始皇前后耗费四十年的时间。共用70多万人建造的,皇陵建成之后他把所有工匠及工人全部杀害。连同兵马俑一起用来陪葬。从这个方面也能看出当时的帝王是多么的腐朽、迷信。

师:由于修建长城、兵马俑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加上秦始皇收取大量的税收,当时百姓们就流传了一个打油诗咱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课件)由于秦始皇的专治与残暴,秦朝不久就被了。

6、秦始皇的统一,使中国结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由于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财富可以积累,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秦始皇还有另外一面,即他是一个非常残暴的统治者。

7、 师:你眼中的秦始皇,是怎么样的,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课件)

生:自由说心中的秦始皇的好与坏。

师:看来大家对秦始皇的褒贬不一。虽然秦始皇非常的残暴与专职,但是秦始皇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的伟大君王。

布置作业:最后让咱把书翻到31页一起来起读一下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课件)这首歌就作为今天的作业回去多读几次。

秦朝只经历了15年就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汉朝,那么汉朝又有什么有意思的人物和故事呢,让我们回去收集一下,下节课继续学习。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8篇

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欣赏教学的模式

利用网络搜集有关的资料是构建欣赏教学模式的基础。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充分准备大量的教学资料,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也会产生强烈的震撼。

制作课件,又是欣赏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准备了大量的材料之后,教师依据欣赏教学的主题,依据新课标,从教材入手,进行课件的制作,把声音、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形成直观的效果,使课堂信息量增加,满足学生的欣赏要求,为创设一个学生乐学的环境打下基础。

在教学《黄河》一课时,我先从网上搜集了黄河的视频片断,绘画作品等,将其制作成课件。课上,我用伴有《黄河大合唱》的一段视频来导入,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片中奔腾咆哮的河水,铿锵有力的歌声使学生情绪激昂,达到了未入课先入境的目的。课件的运用不仅让学生领略了黄河的魅力,更主要的是通过眼、耳、手、心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其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孕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增加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借助网络资源的直观形象性,激发兴趣,培养情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创设优良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课前利用网络有意识地对声音、文字、图形等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资料丰富。这样在欣赏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畅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倾听不同的思维观点和评论,有利于将其化难为易,将静态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将其看见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融入到自己的直观认识中去,从中提高了自己的美术欣赏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教学《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一课时,我就利用网络先搜集整理有关秦陵的图片及视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图片资料,由远及近,由小及大,让学生先从整体欣赏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壮观场景。然后分别欣赏现在称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的三个俑坑,接着局部放大欣赏坑中各种各样姿态的兵俑和马俑,尤其是兵俑,重点欣赏武士俑、将军俑、车兵俑、骑兵俑和弓弩手这几幅陶俑图片,之后出示在陵园西侧出土的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最后,播放一段秦陵视频,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学生欣赏评述后,使他们认识到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在这有声的环境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受,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了审美情趣。

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美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展示评价,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层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欣赏作品;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作品的局部放大,对作品进行评析和欣赏,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又欣赏到别人的作品,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并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另外,科学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每个学期都有进步,这样不仅仅讲评方便,还可以通过欣赏评析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