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阶段目标总结

阶段目标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13:17

阶段目标总结

阶段目标总结第1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目标设置;目标控制

1 前言

当前,我国市政工程造价控制面对的是加入所WTO所迎来的国际工程市场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完全竞争的建设项目的人、财、物定价几乎完全服从市场运行机制,未来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处于一个技术与经济相渗透,程度日益复杂的环境中,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也从被动反映造价结果转向能动影响项目决策,建设项目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最主要的方法是“目标管理方法”即“MBO”方法。它的精髓是以被管理活动的目标为中心,通过造价管理以实现目标为宗旨而开展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责任明确化的活动。目标管理方法要求进行“目标控制”,通过建立总目标和目标分解,在目标控制中采用PD- CA循环进行管理。

2 设置造价控制目标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是周期长、内容复杂的生产过程,不可能针对整个项目建立一成不变的目标,而只能根据项目建设不同阶段、不同环节设置相应的控制目标。以下按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四个阶段、九个环节”(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来进行目标的设置并具体分析适合于各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和措施。

2.1 编制计划书阶段

该阶段是基本建设初始阶段 本阶段造价控制目标的设置,对整个建设项目具有全局性控制作用,通过初步、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对产品需求和原材料供应等进行预测,然后确定拟建规模和建址条件、选定地址,再对各建设方案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选择最优建设方案,建设方案选定后进行投资估算,作为下一阶段投资控制目标。投资估算值作为一个重要的造价控制目标,要求整个估算过程要在可行性充分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科学的估算方法,充分考虑建设期物价波动、资金利息、投资方向调节税及汇率变动影响。坚决抵制故意压低造价,有意漏项或有意抬高造价的做法。

2.2 编制设计文件阶段

我国现行规定,重大项目要进行三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小项目可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段进行,当有的工程复杂时,初步设计的内容可加深到扩大初步设计。在不同的设计阶段,设置不同造价控制目标。初步设计阶段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和设计方案竞赛,采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优选设计方案,编写单位工程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建设项目总概算作为设计阶段限额。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建设设计最后阶段,本阶段基本上决定了建设项目的一次性投资额,投资额的大小是由专业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决定的,施工图预算的重点是工程量的确定。因此,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工程量,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在工程量计算时,要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保证工程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防止“漏项”、“重项”,正确套用预算单价,尽量避免“重套”、“错套”现象,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取费标准及调价方法,为建设实施阶段有效地进行造价控制提供合理数据。

2.3 建设实施阶段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目标为承包合同价。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以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量清单为基础,采用施工图预算、工程概算、扩大综合定额,平方米造价包干,通过招标单位编制标底,投标单位编制造价,各优选投标单位激烈竞争,投标单位,最后由招标单位和中标单位确定项目承包价,签定的承包合同价即为建设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目标。

2.4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是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工作,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最终确定投资额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阶段造价控制目标为项目施工图预算所确定的市政工程造价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各种变化引起的增加费用。

3 造价控制目标的落实

市政施工造价控制目标的落实,可分为三个方面:落实造价控制目标责任主体;落实目标保证条件;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检查和监督。

3.1 落实造价控制目标责任主体

整个工程建设过程要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不同阶段造价控制目标责任主体不同,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目标得以实现的责任主体为设计单位,承包合同价作为项目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目标,责任主体为施工企业。

3.2 落实目标保证条件

目标的落实保证条件一般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施:合同措施保证、组织措施保证、经济措施保证、技术措施保证。

3.3 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检查和监督

市政工程造价目标责任主体落实后,还要对责任主体加强检查和监督,检查和监督要步步为营,实行多层次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体系,明确监督检查责任,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使市政工程造价控制责任落实到实处。

4 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控制

4.1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重点在设计阶段

据有关资料统计,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5%~35%,而在施工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5%~25%。可以看出,项目决策及设计阶段是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关键阶段, 必须重点控制。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方法有:投资决策阶段注重可行性研究,加强设计阶段的技术经验论证,在方案比选时,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依据经济指标优选设计方案; 采用价值工程法综合考虑功能和造价,提高设计价值,同时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和方案竞赛,把竞争机制引入设计,落实造价目标经济责任制。

4.2 项目实施阶段

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现场管理,聘请认真负责、信誉良好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依据法律和合同施工,尽量减少工程索赔等。

5 造价控制结果评价和资料积累

造价控制结果评价和资料积累是目标管理的最后环节,通过对造价实际数值横向、纵向比较来评价造价控制程序及控制结果,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造价控制不断迈向新台阶。造价资料的积累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造价资料具体包括:工程概况、工程结构构造、单位工程、分项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工程量、主要设备及材料用量等,把这些资料汇总成册,为以后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提供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造价管理水平,节约资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阶段目标总结第2篇

【关键词】多项目;进度监控

引言

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需要进行多项目管理的甲方企业,往往面临多个项目进度信息难以获取、项目协调管控缺乏依据的问题。因此,对多项目进度绩效进行监控,掌握多项目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必要环节。

1.多项目进度监控的难点

多项目管理与单个项目管理有一定区别, 多项目管理继承了单个项目管理中的理论和方法,不同的是,多项目管理把关注焦点从单个项目内部转向多个项目之间,强调项目之间、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一致。而监控多项目进度与监控单个项目的进度也有一定差别,在多项目进度监控工作中,常常面临项目进度信息难以获取、项目协调管控缺乏依据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1 多项目进度汇报渠道不清晰,进度获取的信度效度都难保证

甲方管理多项目涉及内部建设部门和外部承建单位,且项目数量和复杂度明显高于单项目管理,管理过程中需要执行大量的协调和控制工作,只能任由承建单位人员填报各项目实际进度,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都无法判断。而且在多项目的海量进度汇报文档面前,各单位汇报标准不统一,也会使管理者将无从入手进行监控。

1.2 多项目进度管控不到位,失去了对项目计划的控制能力

多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项目内部存在执行问题与缺陷,项目间也存在资源的冲突,甲方项目管理者在管控过程中很可能发现一些项目存在进度延误或关键工作项不合规的情况,也可能出现项目目标和企业管理目标不一致的情况。

表1 企业项目管理角色职责分工表

图1 绩效指标分层管控的实现

2.多项目进度监控方法

实施多项目进度监控须结合企业的组织架构,在责权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建立分级的进度监控指标体系,获取并分析各个项目的进度绩效,依据绩效分析结果来对多项目进度进行有效管控。管理结构一般可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具体各角色人员及其工作的责权情况可查阅表1。

根据上表,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管理目标不同,同时也负责不同层级的绩效任务。通过项目管理人员结构保障绩效指标分层管控的实现,使指标逐层细化,进度绩效上下可索,源头可追溯,决策有依据,如图1所示。

3.进度指标的建立

明确了多项目绩效指标的分层管控实现方式,接下来应分级建立进度绩效指标。

3.1 建立企业级进度绩效指标

建立企业级进度绩效指标,是企业实施多项目进度监控的基础,进度管理方面常见的绩效指标如下:

1)持续时间;

2)按工程活动的结果状态数量描述(常见如进度值、实现功能数等);

3)已完成工程的价值量;

4)资源消耗数量。

建立企业级进度绩效指标须结合甲方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依据自身工作特性定制指标。下表提供了常用的企业级进度指标与统计评价方法,可供参考:

表2 企业级进度绩效指标参考

指标名称 统计维度 统计内容 统计方式 指标评价方法

项目总体进度 全局 各个项目总体进度数据 由各个项目进度计划完成度报告中获取完成度百分比 以百分比方式描述项目当前实际进度;

项目阶段进度 项目阶段 项目各个阶段的计划完成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 由各个项目进度计划关键里程碑完成情况中获取并计算阶段进度百分比 按已划分的项目阶段,记录计划计划完成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以百分比方式描述项目当前阶段实际进度;计划完成百分比=计划完成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

项目阶段交付物完成度 项目阶段 项目各个阶段的交付物提交情况,各交付物的权重系统 获取各个项目各阶段的验收交付物提交情况并计算完成交付百分比 按交付物提交总数方式描述项目数量;交付物完成度=∑已提交交付物数*各交付物的权重系统/计划提交交付物总数*各交付物的权重系统

项目资源投入效率 项目阶段 项目各个阶段的资源投入情况 获取各个项目各阶段的计划投入资源状况并计算资源实际使用百分比 按交付物提交总数方式描述项目数量;交资源投入效度=已投入资源数/计划投入资源总数

分类项目总数 建设部门、项目性质、项目阶段、项目优先级 各部门执行项目数及占比 根据建设部门属性进行分类统计各部门项目数及占总数百分比 按类别统计总数方式描述项目数量;

分类项目占比=分类项目数/项目总数

项目进度完成率分布 建设部门、项目性质、项目阶段、项目优先级 根据维度统计项目进度完成率分布比例、数量 根据各个维度进行分类统计各部门项目数及占总数百分比 分区间评价:进度完成率=实际进度/计划进度;分类项目占比=分类项目数/项目总数;进度正常项目数(进度完成率>=95%);滞后项目数(95%>进度完成率>=80%);严重滞后项目数(80%>进度完成率>0%);未按计划开始项目数(实际进度=0%);

通过对这些指标实施周期性监控,甲方项目管理人员可以获取到企业总体项目进度的推进情况,并能够通过指标项的变化分析出各个管理维度的项目进度是否符合计划情况。

3.2 建立项目级进度绩效指标

项目级进度绩效指标是从单个项目过程中提取的能反映进度绩效的指标项,是甲方获取单个项目进度绩效信息的必要指标。为标配合企业级指标项,甲方管理者须根据企业级进度绩效指标的要求对参与乙方人员进行宣贯,指导其制定项目进度管理计划。

乙方按甲方管理需求编制单个项目计划,对项目计划进行阶段划分,并为划分后的阶段计划加入的过程绩效信息采集点。这些过程绩效采集点是用来反馈单个项目过程的进度绩效信息阶段计划实施过程中,乙方管理者收集从这些采集点的绩效数据,分类汇总后形成的指标项,即为项目级进度绩效指标。

如图2所示,建立项目级进度绩效指标,使甲方监控多项目进度的绩效探测器深入到具体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绩效信息采集,乙方实施项目过程的绩效能有效承接甲方的企业级进度绩效指标,使指标数据抓取更准确,监控工作更到位。

此外,甲方应规范化进度绩效指标通用的工作模板,各个项目依照工作模板来建立项目级绩效指标,可使众多项目实施过程具备统一的进度状态评价标准。

4.进度监控跟踪

4.1 周期性汇总进度绩效,跟踪企业总体项目进度变化

甲乙方管理员依照项目进度管理计划,对项目的进度绩效进行监控。乙方管理者应提取项目过程绩效信息采集点的绩效信息,并根据工作模板输出项目级进度绩效指标数据,以周报/月报形式定期汇报项目的进度情况。

甲方管理者通过周报/月报等渠道获取各个项目的进度绩效,汇总录入到多项目进度绩效汇总报表中,并用相关性分析、控制图、流程图等统计方法将各个维度的指标数据分类统计,形成企业级进度绩效指标的数据。数据通过自下而上的指标项汇总而来,所以甲方管理者能够准确把握项目的总体进度情况,也能往下钻取数据,查看具体项目里详细情况。对比多个统计周期的汇总报表,还能实现对企业总体项目进度趋势的跟踪,通过某些指标项的变化追溯源头,发现问题,为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提供了分析依据。

图2 项目级进度绩效指标与过程绩效信息采集点

4.2 分阶段管控多项目进度

针对单个项目的管控,甲方管理者可以根据项目计划,对项目各阶段进行验收。通过阶段验收,甲方能对该项目的阶段进度计划进行验证,确定该阶段的项目级进度绩效指标是否符合常规状态。同时,甲乙方共同核实项目阶段进度与成果,比较与分析计划与实际情况差值,最后确定调整措施、修改计划。甲方可依据战略统筹管理的结果来确定项目是否推进至下一阶段,项目发生变更时也可以及时停止后续阶段的资源投入,做到步进式的进度控制。

5.实施多项目进度监控的工具支撑

对于多项目进度监控,若没有信息化支撑,手工完成项目进度监控的难度是相当大的。现在市场上的项目进度管理软件很多,而且功能也很完善,可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项目进度管理需求。然而对于大型企业多项目管理现状,对软件工具,还应对其提出新的要求。

软件工具要实现对大型企业企业多项目进度管控的功能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功能点:

(1)建立进度绩效指标

根据上文介绍的分级绩效指标,软件工具要实现企业级和项目级进度绩效指标。甲方能建立企业级综合绩效指标项,创建多项目的监控模板;并可以对单项目设置项目级绩效指标,细化设置过程绩效采集点的内容和采集时间,系统自动按期检查进度并提醒决策者、管理者关注多项目进度执行情况。乙方能在甲方的监控模板内分阶段创建项目计划,生成项目活动、阶段里程碑。系统跟踪项目活动的执行,并按甲方设置的统计维度、方式进行绩效统计,定期形成项目级过程绩效指标。

(2)实现进度绩效监控

a.收集绩效数据,分析项目实际进度状况

系统动态监测项目日常工作绩效信息,计算和追踪进度活动实施进度,收集阶段里程碑完成情况,并根据各种信息的属性形成分类状态报表,分析项目进度与计划的符合度。在系统实现绩效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根据进度绩效指标项分析得出以下信息:

1)项目进度。通过收集项目活动完成时间和完成效率,计算单项目的执行效率;

2)质量情况。通过收集项目过程交付物的提交效率,以及交付物评审情况,来核实项目质量;

3)项目管理水平。通过对乙方汇报状态的时效和合规度及其时间成本绩效,来识别项目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

4)风险情况。定期根据项目风险清单,对各项潜在风险的状况进行调查,确认并更新风险管理清单。

b.进度绩效汇总,钻取多项目进度绩效数据

系统在收集到各单个项目进度数据的基础上,自动汇总各维度的进度数据,形成进度绩效汇总表。汇总表可查询甲方设定的各个维度的进度数据,,并能逐层钻取下层数据,实现细粒度状态跟踪。

系统还应该实现周期性的进度监控,按月度/季度形成基准进行比对,周期性记录企业项目进度状况,实时反映出当前时间节点下的多项目运作情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6.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甲方实施多项目进度监控的难点,提出了通过对多项目分级建立绩效指标来实现精确进度数据跟踪的方法。甲方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本文论述的监控方法实施多项目进度监控,能从多项目中有效地获取进度绩效,为多项目执行效率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进度数据支撑。

作者简介:

阶段目标总结第3篇

一、优化准则与理论模型

为了协调风险与效益,追求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我们选择的优化目标是相对效益———效益指数与风险指数的比值,即单位风险所带来的收益。优化模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外部变量的风险模型与效益模型为基础,探究宏观形势、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结构等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商业银行所能达到的最高相对效益;第二阶段以根据因子分析得到的风险指标和效益指标与相应的指数的关系为基础,探究在第一阶段优化状态下构成风险指数和效益指数的变量的变化情况,将优化结果落实到各风险指标和效益指标上去。

(一)优化原则商业银行效益与风险优化原则有三项,即追求最小风险、追求最大效益和多目标协调。单目标原则是相对极端的原则,从效益和风险两个角度考虑,二者都达到理想状态是商业银行的最优选择。因此本文遵循多目标协调优化的原则。

(二)优化标准1.内部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效益的内部表现主要有股票收益、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等三个方面,效益的内部优化要求股票收益高、盈利能力强、盈利质量佳。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效益的内部因素优化标准是总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均位于合理的范围且高于现状。银行的内部风险类别多样,本文中风险的内部因素优化标准是准备金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人民币)位于合理的范围且均优于现状。2.外部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宏观投资状况、银行资产结构、资产规模、利率。银行资产结构又可细分为总资产负债结构、贷存款流量及存量结构、现金结构等,利率又可细分为实际利率、利息收入支出结构等。因此银行外部优化标准是:总资产负债率适度,贷款与存款匹配,资产与负债匹配,现金在资产中占比合理,实际利率合理,利息收入支出比合理,资产规模、宏观投资适度。3.量的优化。量的优化标准是指相对效益提高,即单位风险的效益提高、综合效益增加、综合风险降低。4.结构优化。效益、风险的结构优化是指影响效益、风险的内部因素影响力,外部因素影响力的调整优化。

(三)多目标优化方法多目标优化要求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风险达到最小。直接解决这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比较困难,本文将采用乘除法,将优化目标转化为以下形式:相对效益=效益/风险优化目标是相对效益,即单位风险包含的效益,在实现相对效益最优的同时,也实现了效益、风险的优化,内外部因素影响力及结构的优化。

(四)商业银行效益、风险协调优化理论模型对商业银行效益与风险的协调优化分两个阶段完成,遵照由外而内的顺序,层层递进。第一阶段进行外部优化,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优化的基础上对银行内部变量进行优化。1.第一阶段优化———外部环境优化。外部优化是对商业银行的第一阶段优化,在此阶段需要优化相对效益、效益、风险以及所有外部变量。为了便于研究,用带有上标“0”表示变量取现状值,带有上标“1”表示变量取优化后的值,记相对效益、绝对效益、风险、总资产负债率、存款占总负债比、贷款占总资产比、贷存款比、现金及存放同业款项占总资产比、利息收入支出比、实际贷存利率比、资产规模、宏观投资的现状值。外部优化目标函数是相对效益函数。我们通过计量非平衡面板模型及矩阵方法估计得到了效益模型、风险模型。根据计量模型的假定,在模型准确设定的条件下,残差的均值为0。因此效益函数、风险函数是将相应的计量模型省略误差项作为效益函数、风险函数,二者的比构成相对效益函数,作为外部优化目标函数。2.第二阶段优化———内部流程优化。商业银行的第二阶段优化是内部优化,将第一阶段优化结果作为此阶段对相对效益、效益、风险的约束,对内部变量进行优化。将第一阶段相对效益、效益、风险优化结果分别记作:xdxyIYH,xyIYH,fxIYH;设总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准备金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的现状值分别为:X01,X02,X03,Y01,Y02,Y03;记相对效益、效益、风险、总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准备金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优化以后的取值分别为:xdxy1,xy1,fx1,X11,X12,X13,Y11,Y12,Y13;记内部变量总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准备金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前面的系数分别为:γi、δi。内部优化目标函数是相对效益函数。效益函数、风险函数与第一阶段不同,它们分别由内部效益变量、风险变量表示。效益函数有三个内部效益变量:总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的线性加权。风险变量是三个内部风险变量:准备金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的线性加权(效益指数、风险指数的权数由时序全局主成分、标准化等方法确定)。因此,第二阶段的目标函数为。

二、实证分析

(一)两阶段效益风险协调优化实际模型在两阶段效益风险协调优化理论模型中,商业银行的效益系数结构、风险系数结构是可变的,约束边界没有具体化。在实际优化模型中,需要进一步对这些问题明确。在商业银行相对效益的两阶段理论优化模型中,假定商业银行效益结构、风险结构可变,因此第一阶段目标函数中效益函数、风险函数的外部系数结构与第二阶段目标函数中效益函数、风险函数的内部系数结构都是可变的。由于效益、风险结构的频繁变动会使优化模型要频频变动,从而得到的优化值缺乏稳定性和借鉴意义。为了使优化更具有应用价值和稳定性,我们在实际优化中假设目标函数中效益函数、风险函数结构不变,也就是说本文的实际优化中不包括结构的优化,只进行内部优化、外部优化和量的优化。在第一阶段的外部优化中,包括宏观投资环境(tz)、银行资产规模(zc)、资产负债率(fz)、实际存贷利率比(lx)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ckz)、现金占总资产比重(xj)和贷存比(dc)。于这些变量中,由于短期内银行的规模是相对固定的,而宏观投资状况是外生的,不受控制,因此我们在第一阶段的优化中假设银行资产规模(zc)和宏观投资状况(tz)不变,固定在2013年的水平上。本文取商业银行2013年经营状况作为现状,实际约束中要求各优化变量取值优于2013年。另外要求优化变量取值在合理优化范围内,文中使用三种方法确定,这三种方法分别是:(1)最优值法,即在样本期内选各个变量的最优值作为约束;(2)历史观测法,即将近三年最大相对效益、效益、最小风险对应的变量取值作为约束;(3)不允许取值法,这种方法首先确定出各个优化变量的不允许取值,然后剔除这些值后作为约束。最优值法由于确定范围过大,只代表局部性,优化性质表现较差。而历史观察法则是兼顾变量、效益或风险两者或三者,而且在本文中历史观察法均将不允许取值排除在外,因此历史观察法是一种确定约束上、下限的较好的方法。下面按照两阶段效益风险协调优化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益风险协调优化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对商业银行进行平均水平上的总体优化;其次分析各类银行效益与风险协调的优化;最后选择几个典型的银行,对优化模型在具体银行的应用进行尝试。

(二)商业银行效益与风险的实际优化1.总体银行优化。总体模型中银行效益的影响因素包括宏观投资环境(tz)、银行资产规模(zc)、资产负债率(fz)、实际存贷利率比(lx)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ckz);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银行资产规模(zc)、资产负债率(fz)、实际存贷利率比(lx)、现金占总资产比重(xj)和贷存比(dc)。前文已假设资产规模和宏观投资形势不变,这里资产规模取固定值,2013年各银行资产规模均值为1.95;宏观投资(tz)取2013年的0.79。其余变量则根据其现状和历史值设定约束范围。变量约束的基本要求是优于现状,因此每个变量在2013年对应的各银行的均值是约束范围的一端;约束范围的另一端则来自该变量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下的取值,包括风险最小的状态、效益最大的状态以及相对效益最大的状态,我们在这三种状态对应的变量取值中选择最优的一个作为约束范围的另一端。表1给出了各变量2013年的均值以及三种最优状态下的取值,根据这些值可以选定每个变量的上限和下限,得到约束区间。表1第一行给出了各银行所有年份中相对效益最大的样本各个变量的取值,第二行给出了效益指数最大的样本各个变量的取值,第三行给出的是风险指数最小的样本各个变量的取值。根据各变量对效益和风险指数的影响方向以及实际情况,可以确定每个变量的约束区间。在约束中,2013年值作为上限还是下限,由变量与目标函数的关系决定,若二者同向变动,则作为下限;若二者反向变动则作为上限。这种约束保证变量优化值优于2013年对应取值。若变量与目标函数关系不明确,则由实际状况决定。在总体优化中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后面分类优化中目标函数随资产负债率变量的变动关系不太明确,在样本期各银行资产负债率都高于85%,平均取值达到94%,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过高,需要降下来,因此将2013年资产负债率取值作为上限进行约束。根据效益模型、风险模型、各变量的约束范围以及2013年各银行的平均风险和效益表现,可以得到第一阶段优化模型的具体形式。目标函数为相对效益(xdxy),优化目标是目标函数的最大化;约束条件包括相对效益、效益指数和风险指数要优于2013年的状况,资产规模和宏观投资固定不变,其他变量处于给定约束区间之内。利用该模型得到的优化结果及优化幅度见表2。从表2的优化结果能够看出,与现状相比,风险与效益的每个影响变量都得到了优化,得到的最大相对效益为1.544,即在各影响变量的可能取值内,相对效益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为1.544,此时的风险指数和效益指数分别为0.587和0.905。经过优化得到银行总体相对效益的优化区间[1.079,1.544],效益指数的优化区间[0.756,0.905],风险指数的优化区间[0.587,0.704]。比较现状与最优状态,可以发现资产负债率下降、存款占总负债比重下降、实际贷存利率比上升、现金占总资产比上升、贷存比下降,这也是在商业银行的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内容,进行这些方面的改进可以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更加接近于相对效益最大化的优化状态。可以看到,第一阶段的优化使得相对效益提高,效益提高,尤其是风险下降幅度很大,显然对商业银行来讲这是一种更好的经营状态。第二阶段优化建立在第一阶段优化基础上,探究最大相对效益状态下效益指数和风险指数各构成因素的取值。因此第二阶段的优化要求固定在第一阶段最优状态上,相对效益取值为1.544,效益指数取值为0.905,风险指数取值为0.587。第二阶段优化模型中的优化变量是效益指数和风险指数的构成因素,也就是计算两个指数的三个效益指标(总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和三个风险指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这六个指标的约束区间也是由现状和最优状态样本对应的取值确定。表3给出了各种状态下各指标的取值及约束区间的确定结果。从表3可看到,变量的下限均是2013年取值,上限由表中前三行最大相对效益、最大效益、最小风险的对应取值中最大值确定。根据效益指标、风险指标与效益指数、风险指数的线性关系,第一阶段优化得到最优相对效益、效益指数和风险指数,以及六个指标的约束区间,进一步可以得到第二阶段总体银行优化模型的具体形式。第二阶段优化的目标是使相对效益达到第一阶段的优化状态1.54,同时效益指数和风险指数也保持在此状态下,优化的结果是寻找三个效益指标和风险指标在此状态下的取值。优化结果如表4所示。第二阶段优化中相对效益、效益、风险优化值均与第一阶段优化值相等,各个效益、风险内部变量优化值均大于2013年的平均状态,存在优化提高的空间。2.分类优化。银行分类优化是将所有银行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按照类别进行优化。分类模型的优化与总模型优化类似,也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需要确定变量的边界值再根据优化模型求得各类银行相对效益能取得的最大值以及此状态下各变量的取值。与总体优化不同的是,第一阶段的分类优化中目标函数的表示是各类银行各自的效益模型和风险模型,而第二阶段的分类优化中各类银行的目标函数与总体优化是一致的,因为各类银行风险指数和效益指数的综合计算方法完全一致。分类模型中各类银行风险和效益的影响因素大体一致,其中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资产负债率(fz)、宏观投资(tz)、银行资产规模(zc)、现金占总资产比(xj)以及贷存比(dc,大型、小型银行)和新增贷存比(dc1,中型银行);效益的影响因素包括资产负债率(fz)、宏观投资(tz)、银行资产规模(zc)、贷款占总资产比(dkz)以及贷存比(dc,中型银行)和新增贷存比(dc1,大型、小型银行)。因此在第一阶段的优化中首先需要确定这些变量的约束边界。与总优化模型类似,我们同样假设宏观经济形势与银行规模不变,即宏观投资变量确定为2013年的取值0.789;银行规模的约束值则分别给定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2013年的平均规模水平5.11、1.19和0.33。其余外部变量的约束边界用总模型优化中介绍的方法来确定。根据效益和风险的分类模型和各影响因素的约束范围,再加上相对效益指数、效益指数和风险指数的约束范围:优于2013年均值且小于(大于)临界值,我们可以得到分类优化模型的具体形式。由于三个第一阶段优化模型优化目标函数不同,效益、风险函数随着银行的类型变化而变化,从而得到的优化结果也必然会有差异。从优化结果知,中型银行的优化区间要大一些,最高相对效益可以达到1.859,大型和小型银行的优化区间则相对较小。因此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现金占总资产比重和新增贷存比需要优化,中型银行除了资产负债率外各指标均不需优化,小型银行行需要优化的内容主要是贷存比。分类效益风险协调第二阶段优化模型与总体优化模型中第二阶段内部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相同,因为三个效益指标和三个风险指标与效益指数和风险指数的线性关系是完全一致的。三个效益指标与三个风险指标的约束方法与第一阶段类似。但相对效益、效益、风险的约束会随着银行类别不同而不同,这是由于第一阶段的相对效益、效益、风险的优化结果将作为第二阶段优化的约束条件。利用上述三个两阶段效益风险协调优化第二阶段内部优化模型,可知各类银行要达到第一阶段的优化状态,需要各效益指标和风险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中、小型银行的总股本净回报率、营业收入利润率都需要大幅提高,同时风险方面拨备覆盖率(大型银行)和流动性比率的优化空间也比较大。3.典型银行的优化实例。前面两小节对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情况和大、中、小三类银行分类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我们可以对单个银行经营状况进行优化。单个银行的优化是针对单个银行确定各指标相对的约束值,也可以用该优化模型进行风险与效益协调的优化,探究特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实际上,将优化模型应用于某特定银行的实际优化才更加体现了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本小节选择了几家典型的银行作为实例,将优化模型投入到具体银行管理的应用中,包括我国五大银行之首、拥有最大规模和最大客户群的工商银行,以及经营发展比较成熟的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为了保证风险模型和效益模型更加切合实例银行的经营状况,我们将分类模型中的目标函数作为优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同样,为了排除投资形势对于银行优化的影响,在三家银行优化约束中投资形势变量的取值定位于2013年的水平78.6%;2013年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的资产水平分别为6.153、1.242、1.191,优化模型中也分别将他们的资产规模固定在各自现有水平,排除规模变动的影响。其他内、外部变量约束取值为2013年均值的一端变化,另一端的约束不变,为各银行所属类别的分类优化模型的约束。在各变量的约束边界确定后,用同样的两阶段优化方法分别对三家银行进行优化,可以得到他们各自经营的可能的最优状态,以及应该加以改进的方面。工商银行风险与效益协调的最优状态是效益指数提高到0.794,风险指数下降到0.566,此时的相对效益为1.403,相比现状(1.004)有了很大提高,也高于样本期内任意年度的相对效益。相比之下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最优效益指数都很高,达到最大值1,相应的最优相对效益也比较高。同样分别对三家银行进行第二阶段的优化,将最优状态落实到每个效益指标和风险指标上去,发现典型银行优化与分类银行优化具有很多共同结论,但是也有差异。工商银行优化重点是营业收入利润率;浦发银行效益的优化压力比较小,风险方面拨备覆盖率需要提高;而中信银行则要全面优化。

(三)商业银行效益与风险协调优化的结果根据优化模型的实际测算,我国银行业整体的效益水平和风险水平也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和潜力。各类银行需要扩大贷款的投放来保证利润来源,达到风险和效益的均衡。大型银行由于机构庞大,发展也比较成熟,风险和效益状况很难在短期内有大的改变,只能是小范围调整;中型银行优化潜力最大,其效益与风险在最优水平下能达到高收益—低风险的理想状态;小型银行的经营比较灵活,有自己独有的优势,也能达到较高的效益水平,但相应风险要高一些。

三、政策建议

阶段目标总结第4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 PDCA循环 质量管理

一、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的成败。一种好的质量管理方法能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目标的如期实现打下良好基础。尤其对化工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化工生产的本质安全与稳定生产。质量问题解决不好,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工程进度滞后、投资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为今后的生产埋下隐患或造成直接危害。所以,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米东区化工项目”项目工程管理中,“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工程管理中,可以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的四大控制。

二、PDCA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的科学程序。一次循环完,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放在下一次循环中,这样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过程,将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并予以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以免重现。

三、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

“米东新区化工技改项目”该内容包括土建、电气、工艺、给排水等专业。建设项目项目部为实施主体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

1.计划阶段(P阶段)

P阶段,项目部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要求,明确了该化工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四大控制的管理目标。施工单位根据四大控制的管理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明确分部程、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网络总体及日进度计划;按照施工图纸编制工程预算,将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

第一步:资料收集及工程难点

(1)施工单位收到施工图纸并认真分析,对工程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认真踏勘。 (2)本工程对原有厂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工程须考虑对已有建筑物的保护措施。(2)厂房中新施工的墙、梁、柱与原有建筑的框架的梁、柱连接成一体,而连接点的强度则是改造施工的重点和难点。(3)不能改变原有厂房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本工程施工的难点正是工程施工中要抓好重点工作。

第二步:施工准备

项目部组织设计交底和对施工图纸进行三方面审查(1)符合性审查;(2)工艺会审。(3)施工条件会审。

2.实施阶段(D阶段)

实施阶段设计文件由图纸变为实物阶段。在D阶段,施工单位以设计文件的内容及前期计划、准备工作为基础,

开展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施工过程的每一个工序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尤其是重点部位的施工。实施过程中应随时将各项计划和目标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偏差则在下一个循环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施工过程中是一个计划严密、工序繁多的过程,每个工序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但要符合设计文件、设计规范要求,同时要满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3.检查阶段(C阶段)

将实施效果与计划、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C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本阶段,要认真检查施工执行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把问题移交到下一阶段进行处理,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C阶段是工程监理的工作重点,通过本阶段来达到该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实现对工程四大控制目的。项目部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用好旁站监理,不放过工程检查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所有工序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复检,并填写检查记录,留下管理痕迹。质量监督站和项目部不定时检查,通过检查发现代表性问题有:

3.1根据施工特点,施工单位编写了脚手架施工方案。该方案明确了脚手架的搭设、材料选用等要求,并对脚手架进行了设计和计算。而一层施工检查中发现脚手架的搭设与施工方案存在一定差距。不合格率高达40%。

3.2工程进入施工中、后期阶段,由于多重原因施工进度与网络进度计划对比出现了严重偏差,进度滞后近一个月。

4.处理阶段(A阶段)

A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A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和总结,把存在问题及时改动。总结好的经验,不断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对于上述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问题,项目部按照PDCA循环管理房中的A阶段要求进行处理和总结:

4.1脚手架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墙体砌筑、抹灰质量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有施工安全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工程质量管理与施工安全不可分割。严格按照施工单位编制的脚手架方案重新修复,并监理公司复检合格,方可进行高处作业。旁站监理人员发现高处作业不系挂安全带,严格进行处罚。

4.2施工进度按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质量易于保证,如果施工进度出现偏差而不及时纠偏,后期在追赶施工进度时,将无法保证施工质量。该问题在项目部的严格督促下,施工单位迅速增加人力,及时纠正了进度偏差,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工程监督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保证。

通过施工问题的处理,施工单位总结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前期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在后期施工中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结论

化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管理过程,质量管理离不开工程的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管理,只有有机结合、互相制约才能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实现工程四大控制目标。

该项目按照“PDCA”管理方法进行工程管理。项目部采取周例会的形式,安排、落实、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处理解决各种问题,使得工程的每一个工序、分部和分项工程都在实施之前编制计划,实施过程中执行计划,检查阶段若发现与计划发生偏离,下一阶段整改、处理和总结。通过管理实践,项目部总结出该项目之所以实现工程一次中交成功、各项指标达优、工程管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工程施工合同双方约定的四大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原因是采用“PDCA”的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阶段目标总结第5篇

关键词:投资项目 动态监测 评价 ANP分析法

投资项目涉及的范围广、资金多、工期长,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也错综复杂,因此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偏离既定目标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项目产生的偏差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就意味着项目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失误。因此在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将其量化地度量,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基础。而投资项目监测与评价的前提是监测目标的确定,所以“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成为投资项目科学管理的主要方法,因为项目的目标系统实际上是对项目所要达到的最终状态的描述系统。目前普遍接受了结果导向型的监测评价(Results-oriented)理论。但是传统的结果导向型监测与评价,通常是在问题突现、得到通报以后才开始对有关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这时若要消除不良影响,往往事倍功半,付出的代价巨大。因而战略目标导向型(strategic objective-oriented)的监测评价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进展。合理的监管体系应该属于过程型监测与目标导向型监测评价的结合,由于投资项目常常是多目标的综合,因此也可以称作投资项目多目标综合(ANP)的动态监测与评价。

基于以上的思路,本文对投资项目的动态监测与评价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在项目评价因素间存在影响作用时,采用ANP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解决方案。

投资项目多目标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将投资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并根据五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及其指示指标设计动态监测与评价体系。这五个阶段是:概念阶段、勘察设计阶段、项目建设阶段、项目收尾阶段和项目后评估阶段。由于不同的阶段项目的重点不同,指示的指标也不同,因此贯彻目标监测与过程监测的结合原则,将每个阶段的指标按照项目管理的三个重点,即项目绩效、项目时间(进度)和项目成本进行划分。更进一步的指标分解是根据专家会议法确定的,监测指标如表1所示。

表1中的评价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经验数据确定的评价范围区间,或者是在经验值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Delphi)法等方法确定。面对投资项目不同量纲的指标的问题,可采用下述的公式进行指标的归一化。

收益型指标的无量纲化公式:

费用型指标的无量纲化公式

其中:xi是第i个指标的实际值。

max(xi),min(xi)第i个指标的规定上限与下限的值。

多重目标的综合(ANP)评价

表1的评价指标是在项目目标逐级分解假设基础上建立的静态体系,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对投资项目动态地监测与评价特性。而且也没有处理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任务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各任务间相互作用对项目整体的影响。借助于项目的层析结构网路模型,见图1,可以对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框架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如果是无反馈的网络层次结构,通常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处理,而本文给出的网络结构模型具有网络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的特点,网络层内部之间也形成了循环反馈,这样的网络层次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支配关系,所以是AHP方法无法解决的。正是在这样的复杂依存关系基础上,1996年Saaty提出了网络层次分析的方法。国内的一些学者也曾应用该方法解决类似的网络结构问题,本文将该方法引入到投资项目监测与评价中来,从理论上看,这样的处理方法更接近项目实施的现实。

根据上文提出的无量纲期望值,可以应用ANP分析计算出不同阶段的权重,以及项目在成本、进度与绩效方面的权重,进一步加总得出项目总目标的评价值。然后根据监测数据更改某一个阶段的评价值,如概念阶段,这时候其他阶段的期望值不变,有些类似于敏感性分析。应用ANP计算出权重,最终得出项目的总评价值。虽然我们没有改变其他阶段的期望值,但是由于各个阶段之间的依赖关系,在超矩阵的计算过程中,不同指标的赋权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层次结构计算恰恰是ANP方法的优势。根据我们对总评价值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某一个具体指标或是若干个指标的共同影响,实现监测的目的。随着项目的实施,这个监测与评价的过程可以随之进行,如监测项目设计阶段的状况,两个阶段影响因素的累积作用也能够得到监测。在投资项目计划的有效性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监控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是从总体上对系统进行监测,而不再仅仅关注局部和某个指标的问题,也不会因为某个不理想的指标而武断的否定项目,也不会被若干个指标的耦合作用而迷惑。系统动态监测的过程应该是根据指标的系统作用评价项目,如果有必要则反向追查项目出现不利状况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的对象。

本文针对投资项目的动态监测与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目标型监测评价与过程型监测评价结合的思路,并据此将投资项目的绩效、成本、时间目标与项目的五个阶段(概念阶段、勘察设计阶段、项目建设阶段、项目收尾阶段和项目后评估阶段)结合。并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之间的循环反馈作用,提出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求解项目的评价值。并根据项目建设的五个阶段进行动态的比较监测。本文认为遵循这样的监测与评价思路能够清晰有效地获得对投资项目的适时、准确认识。

参考文献:

阶段目标总结第6篇

引言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投资难以控制。如何将投入的资金在项目中合理的分配,使其能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工程造价控制要解决的问题,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的开始,它对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成本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阶段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设计管理的现状表明,加强对设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设计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使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1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重要性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由于设计阶段是项目要实施而未实施阶段,调整、改动都比较容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修改,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应该把在没用开工之前,把好设计关。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分三个阶段:即“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使项目的规模、标准、功能、结构、组成、构造等各方面都确定下来,从而也确定了它的基本工程价值。随着阶段性设计工作的进展,工程项目构成姿态一步步地明确,可以优化的空间越来越小,优化的限制条件却越来越多,各阶段性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逐步下降。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将决定着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安全、造价、使用价值和功能。设计管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将建设项目各要素置于事前控制的必要途径,因此,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就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2 限额设计在设计阶段的实施步骤

限额设计的控制对象是影响工程设计的投资的项目。在设计阶段对项目进行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最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通过层层限额设计来实现对项目投资限额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实施限额设计的第一步是合理确定限额设计总值。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总投资额的重要依据,所以,应以经过批准的投资估算作为限额设计总值。在实施限额设计过程中,则依据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手段加以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理论及方法纵向控制即从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初步设计、详细勘察、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和设计变更整个过程中,将限额设计贯穿到整个设计阶段,而在每一阶段又贯穿于各专业的每一道工序,步步为营,层层控制,改变和克服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的现象,最终保证限额设计目标的实现。

设计阶段限额设计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2.1 合理确定设计限额总值

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的投资估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因此,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中应严把设计限额总值这一关。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1 在投资估算中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企业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主体,为争上项目而人为压低投资估算或故意漏项少算的现象有所增加。设计单位是可行性研究或设计任务书的重要决策者和参与者,因此,设计单位应充分认识到估算工的重要性,尊重科学、尊重实际、维护投资估算的严肃性。

2.1.2 提高投资估算的质量,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度

由于工程条件和资料的不同,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可能波动较大,但无论如应该满足其准确度的要求。各主管部门应结合各专业特点,对建设项目设计任书的深度从技术、经济两方面科学论证设计方案,合理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动因素,切实编好投资估算,认真审查投资估算。

2.2 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限额的分配

通过价值工程的功能分析,对建设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加以量化,确定出其功能评价系数,以此作为设计限额分配时供参考的技术参数,从而最终求出分配到各专业、各单位工程的设计限额值。该方法的目的是使分配到各组成部分的成本比例与其功能的重要程度所比例相近,即V=F/C=I,从而更大程度地达到项目各组成部分投资比例的合性。由于直接按功能评价系数确定的成本比例是建立在全寿命周期费用基础上的,即该成本中包含了建造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因此还不能直接按功能目标成本比例来分配设计限额。这样,就需要分析类似工程的经验数据将功能目标成本中的运营成本因素扣除,最后得到项目各组成部分占总造价的比例,设计限额总值就按照该比例进行分配。

2.3 绘制施工图和编制、审查施工图预算工程建设项目中,依照合同要求,在绘制施工图和编制、审查施工图预算过程,各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交通组织,各专业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系统图、详图,计算书,施工图预算。在进行限额设计方案时,首先应审核投资估算技术经济分析是否超过投资限额,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方案设计修改,同时,对投资估算与投资目标逐项比较修正投资估算,以检查有无偏差,并分析投资偏差原因。在次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改进设计方案。当改进设计方案认可后,再次审核改进后的设计,进行方案和投资估算,重新作投资估算,以确定投资目标调整方案,提出投资目标。直到按调整方案,分解投资目标,最终确定资金支出计划编制资金支出计划控制总进度计划。

阶段目标总结第7篇

Abstract: The three key aspects of project management are schedule control, quality control and cost control, and the effect of cost control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project economic benefit. From the five key stage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cluding estimation stage, design stage, bidding stage, construction stage and settlement stage,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and importance of cost control in project management.

关键词: 项目管理;造价控制;估算;设计阶段;招投标;施工阶段;决算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cost control;estimation;design stage;bidding;construction stage;final 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52-02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我们国家的建筑业在近十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市政交通、公共建筑、住宅、办公楼、酒店、综合商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造起来,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大城市。由于建造建筑物需投入大额资金、需要数量众多的劳动力、其建造成果又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建筑业一跃成为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在建造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项目管理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移交后结束,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项目立项前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的比选及确定、招投标方式的选择、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现场协调及管理、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项目造价控制、竣工验收管理、项目后评估等各个方面。工程管理需要业主、设计单位、造价控制单位、总承包单位、各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协调及配合才能完成。

1 项目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每一个建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要历经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很多个过程,时间跨度也较长,需要一年甚至数年的时间,需要很多的参与者共同合作及配合。一个项目最终是否成功与多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各方面参与者控制及管理项目最关键的三个方面就是:进度、质量及造价。

工程进度不仅仅指工程施工的进度,它还涵盖了整个项目从立项到最终竣工的所有过程。对业主或投资者来说,开发或投资任何一个项目最终的目的是盈利或是发挥工程的功能来为公众服务。所以能否尽快的、按计划的完成项目使其尽早投入使用或销售是业主或投资方最关心的事情,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利益。由此工程进度控制成为项目管理的要素之一,主要可以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进度控制、项目开工后施工进度控制及项目竣工阶段相关验收及移交工作进度控制三方面去着手。

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是在项目施工阶段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及控制。对于任何一件产品来说质量就是生命。虽然建筑工程与食品、日用品、衣物等不一样,但从本质上来说,建筑物不管是住宅、办公楼、酒店还是轨道交通都是为公众所用,为公众所服务的,只不过它具有大件性、个别性等特点。也正因为如此,建筑物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影响着民众的点滴生活,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等,从大的方面来说,建筑物的质量甚至与人的生命忧戚相关。现在很多因施工质量不过关而导致房屋倒塌、桥梁断裂而伤人性命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工程质量控制,也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工程造价直接影响着业主或投资方的决策、投入及收益,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是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依据、是业主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对工程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尤其在现今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否用最经济的成本获得利益最大化已经是投资方的最终目的,工程造价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投资方的成败忧戚相关。也正因为如此工程造价控制也成为项目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越来越被投资方及业主重视。

2 造价控制在项目各阶段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有大额性、个别性、长期性等特性,这些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在项目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造价控制与质量控制及进度控制一起并列成为项目管理中的三大要素。造价控制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一个项目的成败,毕竟对业主来说经济利益是至上的。本次将主要从建筑工程的五个关键阶段去讨论造价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这五个关键阶段分别为:估算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决算阶段。

2.1 估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我们所说的估算阶段通常指的是投资估算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进行造价控制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投资估算的编制。投资估算是指通过编制估算文件预先测算和确定建设项目投资额的过程。投资估算是决策、筹资和控制造价的主要依据。业主最初就是通过投资估算来了解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总造价。在这个阶段,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物的类型,是商场、办公楼还是住宅等;然后确定建筑物的设计风格、选用材料及装修的档次等,这都与工程造价相关,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而相应的有了投资估算之后,就可以通过估算费用反过来去修正原有的建造意图。若业主方认为总造价太高,则可考虑降低设计的标准或材料的档次,若业主方的投资预算足够,则可考虑提高建造标准。很多时候在业主方投资预算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已确定的投资估算来进行限额设计。也就是说,通过多次的设计方案比选,最终选定与投资估算最为接近的设计方案作为最终的设计及施工方案。从估算阶段就开始的造价控制更有利于业主掌控整个项目,使项目管理有据可循。

2.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措施。设计的方案、标准及档次基本上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总造价。如果设计时间较充分,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设计比选,以期在设计阶段就确定及控制好造价。设计方案的比选可以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地下支撑及围护结构的选择、地下室层数的选择、总体结构形式的选择、外立面方案的选择、装修风格及档次的选择、机电设备系统的选择等等,这些都对工程造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能否在设计阶段将这些问题予以明确,将对控制造价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能在设计阶段就将上述问题一一明确,那么一个项目的总造价也就基本确定了。

2.3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造价控制另一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在招投标阶段。招标及投标就是最终确定项目合同造价的一个过程,是在投资估算的基础上对总造价的一次确定。在我国招投标有三种方式:直接发包、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招投标法对这三种方式的使用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我们这里仅仅讨论这三种方式在控制造价方面的利弊。

首先是直接发包,直接发包就是业主在很早就已确定一个承包商来承接项目,待图纸齐全后就直接与其进行合同价格的谈判。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所需时间短,适合一些工程时间很短或者很特殊的工程。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所获得价格较市场价高,因为只有一家投标单位,所以没有竞争,价格难免偏高,不利于造价的控制。

其次是公开招标,公开招标就是向市场公开寻求投标单位,只要符合要求的均可投标。这样的招标方式,竞争较为激烈,有利于业主方获得最低的合同价格,但是也会导致招标过程变数较大,很难控制中标单位的素质。

最后是邀请招标,邀请招标就是业主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认为可以胜任项目的投标单位来参与投标,这样一则保证了竞争性,二则保证了投标单位的能力及诚信。就是其竞争的范围相对较小,通常所需时间也较长。

总之,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业主可以根据自己项目的特点及招投标法的规定来选适用的方法。招投标阶段合同总价的确定是前两个阶段投资估算的延续也是今后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因此非常重要。

2.4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设计方案的落实,是最终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设计方案及合同总造价已经确定,造价控制的要点就在于如何严格按照图纸及合同要求去施工。尽量少做变更及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增加,把造价增加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在这个阶段作为业主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有效地控制造价,一是随时监督及记录财务状况,施工阶段主要的增加费用有暂定价的增加、暂定金额的增加、暂定数量的增加、变更及签证等,只有对这些方面进行控制才能真正实现造价的控制;二是制定资金预计使用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合理的制定资金预计使用情况,对资金使用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控制付款,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合理的支付工程进度款,不要超付也不要少给,这对工程进度及造价控制都非常重要。只有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及管理才算是成功。

2.5 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关于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是在前四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总价的计算及评估。主要要做到四个字,那就是有据可循。任何费用是否计算均需有据可循,说得出道理,有书面资料证明才可以判定是有或无,是增或减。竣工结算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做好了这一步的工作,项目造价控制才算圆满的完成,所以绝不能忽视。

3 结语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是否有系统、专业及全面的管理及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业主来说,造价常常是影响他们最终决策的主要因素。所以工程造价控制对项目管理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估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可以影响业主对建筑方案的选择;在设计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方案比选及限额设计等方法来控制造价;在招投标阶段,则可以因为招标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合同价格从而影响造价;在施工阶段,可以通过控制变更、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控制付款等方法有效地造价控制;在竣工决算阶段,有据可循的计算才能有效。只有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在每个工程阶段严格的实行造价控制,才能将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或者是控制在其投资估算之内。能否有效地控制造价,将是评价业主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也能为今后类似项目的投资提供参照。所以,在整个项目管理中严格的进行造价控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柯洪主编.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阶段目标总结第8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投标验收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建筑企业的竞争可谓达到了白热化,“多揽活、干好活”是每个企业的共识。加强施工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一定要树立“干好现场,才能赢得市场”的理念,实现精细化管理。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发表以下浅谈。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广义的施工项目是指从投标、签约开始到工程施工完成后的服务为止的整个过程。它与狭义的施工项目不同。狭义的施工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签约后开始到验收、结算、交工时为止的一段过程。我们这时所谈的施工项目是指广义的施工项目管理过程。施工项目寿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构成了施工项目管理有序的全过程。

一、投标

签约阶段业主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和建设准备、具备了招标条件以后,便发出广告(或邀请函),施工单位见到招标广告或邀请函后,从作出投标决策至中标签约,实质上便是在进行施工项目的工作。这是施工项目寿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可称为立项阶段。本阶段的最终管理目标是签订工程承包合同。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建筑施工企业从经营战略的高度作出是否投标争取承包该项止的决策。决定投标以后,从多方面(企业自身、相关单位、市场、现场等)常握大量信息。编制既能使企业盈利、又有力可望中标的投标书。例如一套投标文件主要包括:①投标函部分:A、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B、投标文件签署授权委托书;C、投标函;D、投标函附录;E、工程建设投标保证函。②商务标部分:A、投标报价说明;B、投标总价;C、工程项目总价表;D、单项工程费汇总表;E、单位工程费汇总表;F、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G、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H、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I、主要材料价格表.(其中5~9最好包括土建、给排水、采暖、电气、消防)。③技术表部分:A、企业概况;B、施工组织设计:a编制依据;b工程概况;c施工部署;d施工准备;e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f质量保证措施;g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h环境保护管理措施;i附图、附表。C、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a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b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辅助说明材料。如果中标,则与招标方进行谈判,依法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使合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计划,符合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施工单位与业主单位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交易关系正工确立后,便应组建项目经理部,然后以项目经理为主,与企业经营层和管理层、业主单位进行配合,进行施工准备,使工程具备开工和连续施工的基本条件。

二、施工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成立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建立机构,配备管理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用以指导施工准备和施工。制订施工项目管理是规划,以指导施工项目管理活动。进行施工现场准备,使现场具备施工条件,利于进行文明施工。编写开工申请报告,待批开工。

三、施工阶段

这是一个自开工至竣工的实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经理部既是决策机构,又是责任机构。经营管理层、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作用是支持、监督与协调。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务,达到验收、交工的条件。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按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努力做好动态控制工作,保证质量目标、进度目标、造价目标、安全目标、节约目标的实现;管好施工现场,实行文明施工;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处理好内外关系,管好合同变更及索赔;做好记录、协调、检查、分析工作。

四、验收、交工与结算阶段

这一阶段可称作“结束阶段”。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协调同步进行。其目标是对项目成果进行总评、评价,对外结清债,结束交易关系。

4.1竣工自验(或竣工预验)

4.1.1施工单位自验的标准与正式验收一样,主要是:工程符合国家(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竣工标准和竣工规定;工程完成情况是否符合施工图纸和设计的使用要求;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工程是否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和标准等。

4.1.2参加自验的人员,应由项目经理组织生产、技术、质量、合同、预算以及有关的作业队长(或施工员、工号负责人)等共同参加。

4.1.3自验的方式,应分层分段、分房间地由上述人员按照自己主管的内容逐一进行检查。在检查中要做好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和项目,确定修补措施和标准,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修理完毕。

4.1.4复验。在基层施工单位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并查出的问题全部修补完毕后,项目经理应提请上级进行复验(按一般习惯,国家重点工程、省市级重点工程,都应提请总公司级的上级单位复验)。通过复验,要解决全部遗留问题,为正式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

4.2正式验收

在自验的基础上,确认工程全部符合竣工验收的标准,即可由施工单位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开始正式验收工作①发出《工程竣工报告》。施工单位应于正式竣工验收之日前10天,向建设单位发送《工程竣工报告》。②组织验收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邀请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方面参加,同施工单位一起进行检查验收。列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大型建设项目,往往由国家有关部委邀请有关方面参加,组成工程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③签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办理工程移交。在建设单位验收完毕确认工程竣工标准和合同条款规定要求以后,即应向施工单位签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④办理工程档案资料移交。⑤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在对工程检查验收完毕后,施工单位要向建设单位逐项办理移交手续和其他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并应签认交接验收证书。还要办理工程结算手续。工程结算由施工单位提出,送建设单位审查无误后,由双方共同办理结算签认手续。工程结算手续一旦办理完毕,合同双方除施工单位承担工程保修工作以外,建设单位同施工单位双方的经济关系和法律责任即予解除。

五、用户服务阶段

这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最后阶段。在交工验收后,按合同规定的责任期进行用后服务、回访与保修,其目的保证使用单位正常使用,发挥效益。在该阶段中主要进行以下工作:为保证工程正常使用而作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服务。进行工程回访,听取使用单位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观察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维护、维修和保修。进行沉陷、抗震性能等观察,以服务于宏观事业。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