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7:27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第1篇

1拍摄难。一方面,表现在对城市建设原貌拍摄上难以控制。据了解,不少城建开发公司没有将开工前原貌拍摄记录下来。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拍摄不完全。大多数单位没有从工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等各环节进行拍摄。

导致拍摄内容不齐全完整的原因:一是工作人员兼职较多,没精力去做;二是领导没有把拍摄工作纳入整体计划,没办法去做;三是对城市原貌的拍摄范围把握不准,什么位置的、多大规模设施的需要拍摄保存,搞不清楚;四是拍摄人员或是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或是因为计划性不周,对整个情况不了解,失掉了许多拍摄机会;五是由于经费有限,没资金拍摄。一些单位面对老化的设备,或因资金困难,无力更换,或因控办限制,无法购买,使得形态各异的高大建筑物和与之衬托的环境背景无法用陈旧的设备反映出来,直接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2收集难。主要是多门拍摄,收集上难以控制。拍摄多为业务部门,随机性强。档案部门对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不好掌握。这些档案即使交给档案部门了,也是星星点点,很不完整。在收集上,档案人员常常叫苦连天,工作往往处于被动。个别人曾在调离工作时,连同自己拍摄的工作照片也一同卷走,还说这属于个人知识产权。

另外,目前由于声像档案载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属于“账外”档案,不易控制。许多城建声像档案形成部门,出于使用便利,不愿将其无偿交给档案部门管理,而往往从个人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声像资料任意处置,致使照片底片损伤或丢失,录像制品也因多次使用,将其中一些珍贵资料内容丢失。加之保管条件等原因,这部分档案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3管理难。一方面,体现在保管上的分散性,另一方面,体现在管理上的不科学性。首先,一些单位在城建声像档案资料形成和管理上各行其是,散存在各业务科室,档案不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次,一些单位形成的城建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久而久之,面对一堆照片,没有人能说清来龙去脉。照片说明,不是缺时间,就是缺内容,造成整理上的不规范,也给日后查找利用带来麻烦。由于底片需要单张保存,加印费用较高,许多单位索性不存。再有,照片档案装具规格通常固定,而实际照片大小、形状不一,使整理工作停滞。

二、解决集中管理难的对策

上述问题种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因此,我们要紧急呼吁那些形成城建档案的各有关部门把收集、保管和利用好城建声像档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尽量避免和减少这部分档案人为的流失,以保证档案内容的齐全和历史记录的完整。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是:

1执法建制守规范。

收集与管理城建声像档案的难度主要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受行政命令制约,档案部门无法控制。《档案法》的实施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合法依据。它明确规定,凡属国家档案,不管是何种载体档案,都应依法无条件地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因此,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层层抓落实。要将“依法治档”宣传到有关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国家档案的齐全和完整。

2领导重视是关键。

解决声像档案集中管理难,首先要解决领导认识问题。要认识到城建声像档案能形象地、真实地记录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具有一般文字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现实和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领导要抱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待这一问题,并且将这项工作纳入单位管理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那种只重建设项目的结果,轻形成结果过程;重企业有形的经济效益,轻社会无形的历史影响的短期行为是不可取的。

3人、财、物是条件。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收集与管理难问题,没有与之相应的人、财、物,就会成为一纸空谈。第一,应选派有责任心,懂拍摄技术的同志担任此项工作。第二,在经费使用上应给予必要的保证。第三,添置必要的声像档案设备和提供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可通过光盘保存声像档案,这样提供档案更便捷,保存更耐久。另外,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应具体研究解决特殊规格照片档案装具问题,以满足档案整理和保管的需求。

4前控工作是手段。

收集工作具有机动、灵活、拾遗补缺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档案部门除加强平时收集照片、录像档案外,还应处理好与形成档案的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向有关人员及时了解信息,查询照片档案的去向,并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尽可能的把散存在个人手中的照片收集起来,集中保管,更好的发挥其利用价值。

另外,还应做好收集前必要的登记和鉴定工作。如,凡为工作照相的,照后都要将照片和底片一并交由档案室统一保管。否则,不予报销。

5部门配合共同管。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我们就房山区161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工作方便,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或档案馆统一保存。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斓呢逊Α?BR>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

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五)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主要有: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室,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位、重点科室重点收集。对本地重点单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情况。③重点人物(摄录人员)直接征集。有一部分摄录人员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或聘请)摄录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城市建设、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些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和征集。④广泛的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声像档案,运用发公告、发文件、上门实地寻求等形式,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献、建立名人全宗、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声像档案 归档管理 有效利用

声像档案包括以照片、扫描图片、幻灯片、缩微胶片、唱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硬盘等不同介质保存并能够再现声音以及图像,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保存价值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种类丰富。本文主要结合录音录像档案在制作、保存与利用的不同阶段应当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确保声像档案保存与利用效果的针对性措施。

一、源头干预:录制模式的最优选择与录制标准的最少变动

档案部门主动加强对声像档案音视频文件摄录标准的质量控制和源头干预,并将声像档案的收集积累工作拓展到对摄录器材以及摄录存储介质的挑选和购买,拓展到对摄录人员进行指导与培训,实现音视频文件录制质量与录制格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顺利做好录音录像档案归档保存和利用工作的首要环节。

(一)确保声像档案中音视频文件摄录格式的规范化

为确保声像档案中音视频文件摄录格式的规范化,选择声像档案制作的技术平台,使其在制作之初就能满足当前标准与最新技术要求,是保证声像档案长期存取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这就需要标准制定者在选择音视频文件存储格式时,应选择那些市场占有率高、占用存储空间小,具有较强通用性、开放性和可移植性,对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依赖程度低的格式,以避免技术标准的频繁变更。

目前,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的规定:“对用视频或多媒体设备获得的文件以及用超媒体链接技术制作的文件,应同时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以mpeg、avi为通用格式。”“对用音频设备获得的声音文件,应同时收集其属性标识、参数和非通用格式的相关软件。音频电子文件以wav、mp3为通用格式。”

(二)确保摄录文件存储介质的标准化

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的规定,存储介质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软磁盘不能用作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档案部门通过采取质量认证、加贴认证标志的方式对达到能够制作档案级光盘要求的可记录光盘、光盘刻录机采取准入制度,是确保摄录文件存储介质标准化的必要措施。

磁带存储系统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的特点,是备份声像档案的首选介质。在磁带格式技术中,lto技术是一种开放格式的技术。同时,lto还特别规定,由第三方进行每年一次的兼容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延续性。

从mb到gb再到tb级,移动硬盘在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成为满足很多用户在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度和便捷性方面不同要求的首选存储工具。鉴于一旦硬盘突然失效,上面存储的数据就很难恢复,特别是对硬盘频繁进行读写操作也增加了病毒入侵的可能性,移动硬盘不适宜作为声像档案长期保存的存储介质。

二、归档管理:对归档声像文件的严格校验与妥善保存

声像档案信息在其制作、保存和利用过程中,应避免遭到破坏或更改,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对含有重要或敏感信息的声像档案还要确保机密性。

(一)严接收:坚持归档声像文件入库格式的规范化、入库内容的选择性

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的要求,对归档的声像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必须进行检验和审核。

1.把好对拟归档声像文件所记载内容的挑选关

并非所有音频视频资料都有长期保存的价值,对声像文件在管理、财务、法律、证据或信息等方面的持久价值与档案价值进行鉴定,是归档前对声像文件内容重要性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拟归档文件进行挑选的第一步。声像档案只是从音频视频资料中挑选出来的有必要长期、持久保存的声像文件。

2.把好对拟归档声像文件格式的校验关

从理论上讲,为了保证声像档案的原真性,无论是数字化采集还是直接形成的需长期或永久脱机保存的声像档案,均应保存未压缩或无损压缩的格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存储格式及存储载体相关技术参数要求的前提下,既要保证视听质量,又要尽可能地实现存储空间的最小化。

3.把好对拟归档声像文件所确定的密级、保存要求与保管期限的鉴定关

在对拟归档声像文件确定密级与保存期限时,应根据其所记载的内容,参照国家对同类内容的纸质文书档案的管理规定执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由于声像档案存储介质本身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不稳定性,使其即使在符合规定的保存条件下存放,也难以达到长期安全存放的要求。因此,及时对声像档案所记载的信息进行更新或迁移是非常必要的。

(二)妥保存:根据存储介质和读取方式的特殊性,对声像档案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为确保声像档案具备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以及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还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提前备份工作,避免因存储介质损坏或技术淘汰危及声像档案安全

备份介质应选用较耐久的材质,以减少存储或利用过程中的损坏几率;应使用标准的软件和文件格式存储备份数据,以减少长期保存中数据迁移带来的风险;应减少数据迁移的频率,以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提前制作存储介质的备份,备份后实行远距离异地存储,既可以防止存储介质因污迹、霉变、介质层间开裂等原因导致声像档案无法读取,也可以避免因水灾、火灾、风暴、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坏危及声像档案的安全。

2.对归档的声像档案要定期检查

声像档案的形成单位和保管部门每年均应对声像文件的读取、处理设备的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由于声像档案一般都是脱机保存在唱片、磁带、光盘等存储介质上,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必须保存原播放设备及播放软件,同时注意做好声像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

3.对存储介质要适时更新

通过将声像档案的内容信息从原存储载体转换到新的或稳定性更高的同类载体上,是避免因存储载体的老化或损坏造成档案内容信息损失的基本方法。尽可能保存母带、提高存储载体质量、加大更新的时间跨度、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等方式,都是提高更新质量、降低更新损失的有效方法。

4.对存储信息要适时迁移

近年来,开盘录音、盒式录音等模拟录音方式逐渐被数字录音方式取代,磁带录音机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维修单位都迅速减少,适时采取数字录音方式按照最新的技术标准转录备份,并实现规模化集中储存和备份,可以为将来的进一步转换升级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对于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的唱片、钢丝录音带等录音档案更应抓紧转录。

5.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同步保留与及时备份

尽管数据的丢失与存储介质的损坏有很大关系,但由于数字声像档案必须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中才能被利用,因而由于软件与硬件技术的迅速更新而导致的技术淘汰,常常成为影响音频或视频声像档案长期存取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的规定:“对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同时收集其软件型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原则上应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如不能转换,收集时则应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6.播放设备的同步配置与同步维护

尽管有些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后还可以读取此前的信息,如dvd机可以读取cd光盘,但是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曾经被普遍采用的读取设备几年之后就难觅踪影,甚至荡然无存。因此,原则上,声像档案的保存单位应当具备读取自身所藏全部声像档案的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如果难以实现同步配置与同步维护,应当优先确保可识别声音与图像能够实现跨存储媒介、跨操作系统、跨播放工具的再现与保留,而不要拘泥于原始技术信息的保存。

三、有效利用:读取方式的最优选择与最佳效果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录音录像档案,提高读取方式的安全性和内容检索的便捷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提高读取方式的安全性

提高录音录像档案读取方式的安全性,就是要提高录音录像档案存储信息的安全性、阅读工具的安全性和存储介质的安全性。确保录音录像档案存储信息的安全,主要是防止录音录像档案存储内容被改动,归档后的声像文件应当被设置成禁止写操作的状态。确保录音录像档案阅读工具的安全,主要是指防止遭受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如果在归档过程中未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检查,声像档案尤其是视频档案就有可能带有计算机病毒。确保录音录像档案存储介质的安全,主要是指防止存储介质在借阅过程中被损坏,供查阅使用的电子文件在利用时应使用拷贝件。

(二)提高内容检索的便捷性

尽管目前并不要求建立与音频、视频声像档案所录制的语言信息相对应的文字文本,然而随着录音录像档案中语言类音频、视频文件总数的不断增加,从海量的库存中快速检索特定语言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建立声像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将与特定录音录像档案相对应的,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录音录像档案语音信息的内容摘要、发言底稿或录音文稿,以及发言者的姓名、发言的时间、地点等信息都录入到系统中,对于克服录音录像档案不能像电子文本那样进行海量搜索的缺点,提高对关键信息的查找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将语音识别及人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声像档案的信息检索,很可能会成为今后提高声像档案信息查询的准确性与便捷性、提高声像档案内容快速检索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周耀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邹家炜主编.档案管理实用大全[m].同心出版社,1996.

3.吴建西,张绍武.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现代情报,2003(6).

4.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 38-2008)[s]/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档案工作标准汇编(7).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

5.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s].中国档案,2003(11)-(12).

6.仇壮丽,唐思慧,王协舟.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进行修订的几点建议[j].档案管理,2007(6).

7.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5(4).

8.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1999(4).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辽宁省非物质文遗产;声像档案;利用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282-02

一、明确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问题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设备不齐全,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各企事业单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软件乱和软件不齐全。在有的企事业单位里,一部分软件没人会用,使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者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的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效率,使其利用效率不高。

(一)认识不到位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保管利用不够重视,可能对于重大公务活动和科学研究过程进行了录像、录音和拍照,但是录完拍完后的资料保管和利用重视不够,有的没有得到及时的归档,导致归档数量不全,利用时找不到齐全的资料。

(二)制度不健全

存在无制度或者不按制度执行的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档案部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但有的单位缺乏自己的管理制度和利用制度,有的单位即使制定了严格的利用制度也不完全执行,没有行之有效的保障,出现自由处理的情况。

(三)管理不规范

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无序的问题。一是没有形成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目录,有的和文字资料一起编目录,没能单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资料单独编排目录;二是编排目录格式不规范;三是编排目录的方式不规范;四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标示不明确,录像带、录音带未加技术编辑处理,未配解说、音乐等,没能形成完整的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四)使用效率低

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完整收集整理妥善保管重在开发以及利用。有些单位资料保管工作做的尚可,但是开发利用做的不够好,没能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五)保管条件差

存在资料受损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资料的保管比文字的保管条件要求严格,有的单位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和其他的资料混在一起,使其在利用的时候查找非常麻烦。

二、营造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氛围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保护意识

人们逐渐明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知道“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概念,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增强保护的紧迫感。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宣传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宣传,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使得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不断提升宣传力度,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有广阔平台,并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也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产的保护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逐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的社会氛围。

(三)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环境

整合辽宁省文艺、曲艺和工艺等网络资源,建立辽宁省非物质声像档案文化网站。建立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有效机制,扩大公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通过公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名录、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代表作展览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三、完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制度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目标。辽宁省应根据声像档案管理规定,逐步制定完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制度。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的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日常保管、借阅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1.编制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目录、卡片等检索工具。档案馆和各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编制声像档案目录等检索工具,配备相应的设备,为利用提供方便。

2.建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借阅、利用制度,严格审批手续,根据声像档案的机密程度,确定利用范围。

3.具有专利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外单位利用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已移交档案馆的,所得专利收益,原则上应拨给原移交单位,档案馆收取保管费。

4.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原版一般不得借出档案室之外。外单位借用或复制声像档案,由档案室负责办理,并按有关规定收费,实行有偿服务。如在借用中造成损坏,则由借用单位负责赔偿。

四、确保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规划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工作,必须全盘考虑。要科学确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制定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远景规划,细化每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之有效地指导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效率

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虽然政府与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与传承,但被动的保护很难阻挡得住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在强势文化冲击下的微势头。另一方面,保护工程投入巨大,而经济产出甚微,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全靠政府投入将难以为继。因此,那些经济潜在价值好,市场化可能性较高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项目,应走向自我图强、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建立“政府扶持引导,公众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传承机制,实施辽宁省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特色鲜明、又处于濒危状态的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广泛征集珍贵、濒临灭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实物和资料,组织力量编辑出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名录详解》,有计划地出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丛书。

(三)完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手段

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录制模式的最优选择与录制标准的最少变动。档案部门主动加强对声像档案音视频文件摄录标准的质量控制和源头干预,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收集积累工作拓展到对摄录器材以及摄录存储介质的挑选和购买,拓展到对摄录人员进行指导与培训,实现音视频文件录制质量与录制格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顺利做好录音录像档案归档保存和利用工作的首要环节。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制作的技术平台,使其在形成之初就能满足当前标准与最新技术要求,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长期存取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是全社会共同的目的。近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际开始重视这些濒临危机的文化遗产,这也给辽宁省乃至全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提供了一个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得到提高,那么它的价值就能得到实现,从而进一步促进辽宁省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参考文献:

[1] 刘敏.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以德江傩堂戏为例[J].北京档案,2013,(6).

[2] 杜芳,王松岩.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培育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

[3] 董励华,郑继仁.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C] //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4] 李洪喜.以声像档案管理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09,6(1).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第5篇

1.1 企业档案室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不被相关部门重视,且起步较晚。水电厂档案室成立于1983年,以工程档案为主。声像档案长期以来没有被重视并纳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点,声像档案工作在一些二级单位还未真正开展起来。

1.2 企业档案室声像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企业档案室没有制定统一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以及归档要求,声像档案管理制度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阶段。归档部门还没有按归档要求全面执行起来。有的科室则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且移交内容不够全面。

1.3 企业档案室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正规大学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寥寥无几,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素质,档案人员流动性大,对声像档案整理水平参差不齐。

1.4 企业声像档案产生部门对声像档案工作本身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理解和管理。没有设立专人进行保管,档案资料整理困难。谁摄录谁保管,声像档案事件内容及文字说明整理起来难度较大。

1.5 企业声像档案产生部门声像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和部门成本额度控制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声像档案产生部门采购不同档次的摄录设备,影响到声像档案本身的质量。

1.6 企业部分珍贵声像档案流落民间,收集归档困难。部分档案虽然已收集,但对于其档案人物、事件很难加以考究或根本无法考究。

1.7 企业档案室声像档案保管条件不到位,影响档案寿命。声像档案对档案库房的保管环境和条件有很高的要求。由于企业声像档案工作开展比较晚起步慢,再加上资金、设备因素等影响,使得声像档案保管环境不到位,易受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质量,缩短其保管寿命,从而影响其利用。

2 加强声像档案管理的措施

2.1 领导重视,重点强调。近几年,集团公司和勘探局档案馆对声像档案工作重视,多次下达文件对声像档案工作提出目标和要求,各二级单位的档案部门主管领导也加强了对该项工作重视和管理,并对该单位档案室声像档案工作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切切实实地把声像档案工作落实好。

2.2 健全制度,统一管理。各企业档案室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以及归档要求,并在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过程当中。如中石化的《中国石化声像档案管理细则》。制度规定了声像档案的管理标准、归档要求和周期,并对档案生成部门提出严格要求,统一管理。

2.3 专业管理,强化素质。河南油田档案馆2009年7月专门组织全局各二级单位声像档案管理人员开设声像档案管理培训班,对二级单位企业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管理水平。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有高质量的管理。

2.4 宣传学习,从源头抓起。企业档案部门应对档案产生部门主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对声像档案制度及时宣传并通过会议传达,对声像档案制度和文件开展专题讲座,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可行性讨论。转变谁摄录谁保管的观念,避免声像档案管理分散状态,提高本部门声像档案的质量及利用率。

2.5 购置设备,严格要求。加大声像档案宣传和管理力度,引起档案产生部门重视;以标准文件规定和制度形式对各档案生成部门购置的声像设备提出要求,并对摄录资料保存内容和保存格式提出严格要求,达到声像档案归档规定要求。

2.6 多措并举,征收档案。企业档案人员应详细了解本企业的发展历史,了解企业合并、改制分流等改革原因和结果,并采取积极宣传号召民间档案捐赠、档案人员到民间义务收集、争取企业档案资金支持有偿收集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来收集珍贵声像档案资料及相关的人物、事件说明材料。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第6篇

企业一般将档案实体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和专门档案。在这种分类体系下,将照片、录音、录像、奖杯等特殊介质档案称为声像档案。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在理论上存在划分标准不一,同一层级的内容相互交叉等不足,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因可操作性强,管理方便,在企业逐渐成为一种档案分类习惯。近几年,笔者所在企业在各类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声像档案越来越多,声像档案已成为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做好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与此同时,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对于声像档案的检查验收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更好地做好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声像档案的作用,确保声像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有效,为提升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所在企业积极探索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建立了适应企业自身管理方式的声像档案管理模式,下面就具体措施做一介绍。

强化制度建设,声像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从立档部门与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落实抓起,明确声像档案的摄录、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要求;明确声像档案归档范围,建立归档控制措施,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明确声像档案保存时效,对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并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按照企业声像档案管理办法谁主管、谁归档的原则,建立声像档案目标考核制度,使声像档案管理得到足够重视而成为日常工作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重视文字档案,轻视声像档案的局面。企业对声像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维护声像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利用,明确责任,严格管理,解决了声像档案由个人保存或随意处理造成流失的问题。

控制摄录源头,做好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

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源头,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必须从源头做起,确保声像档案各种要素齐全,特别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专门载体。声像档案的收集主要由摄像人员具体负责,档案部门协助。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方法一:通过正常移交收集声像档案。企业各部门按照程序和归档制度的有关规定,对声像资料进行整理,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这是正常声像档案的收集形式。方法二:通过重点单位、重点科室收集声像档案。企业重点单位、重点科室产生的声像资料,档案部门应该明确具体的收集对象,定向、定内容的进行收集。方法三:通过重点人员直接收集声像档案。部分摄录人员不仅承担本部门的摄录任务,有时还被指派到其他单位摄录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部分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资料,档案部门抓住重点摄录人员,不失时机地做好收集和征集。

为保证声像档案所记录的信息齐全、完整,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地记录所摄录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由、摄影、摄像者等相关要素,根据记录中的内容再通过计算机进行登记、整理相关要素,准确地反映出声像资料的内容,避免出现声像资料积压和信息含混不清的情况发生。为保证声像档案及时归档,及时解决收集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特别是对企业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企业建设、外事活动等重要声像资料的收集,档案部门采取开会集中协调,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与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声像资料收集完整、及时、准确、有效。

科学立卷归档,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企业声像档案产生的领域十分广泛,而且内容交叉的情况很多,我们根据声像档案管理的特点,按照企业的自身需要和管理要求,选择了声像档案单独立卷,分库保管的管理模式。采取分年度整理,把一组具有共同主题内容关系密切的若干份声像资料排列在一起,对每份声像资料编号,按介子类型+问题+案卷号组成案卷,集中编放的编制模式。按案卷编写文字说明,填写卷内目录,并利用一系列手段完善这一编制模式。如企业在重大活动中,一般会形成文字、照片、录像、录音、领导题词等档案,在立卷编号时,如果按介子类型分别立卷编号,就将这些档案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不便于展现整个活动的全貌,为了弥补这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在声像档案与其对应的纸质档案可作出参见号或指引卡,编制对应目录,便于查询和提供利用。采用介子类型+问题+案卷号组成案卷这种档案分类模式,使所形成的声像档案突出反映出档案的分类体系,既完整、又准确,存取更方便。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从而达到了为档案各项工作服务的目的。

严格保管制度,确保声像档案长期保管

声像档案的保存必须根据声像档案载体的化学性、物理性等特点创造条件,妥善保管,确保声像档案长期保存下去。声像档案保管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声像档案与纸质档案分库保管,使用音像磁带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入库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被污染、破损的,要及时进行处理。二是声像档案库房要恒温、恒湿,远离光线、磁场,对录音、录像制品采取定期倒带检查、刻录光盘等保护措施。三是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保管。目前声像摄录工具都是数码产品,与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在计算机上观看或保存。利用计算机保管还有不易丢失、操作、查阅方便等优点,代表了未来声像档案保管的方向。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第7篇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3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仅占2%,98%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9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2/5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他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天的尴尬局面。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工夫。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第8篇

一、探索完善声像档案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一)建设目标声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声像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要,是以专业管理软件为核心,对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管理,通过网络方式相互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声像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档案网络化系统,它是一种互动的,提供分散于不同部门或地区的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管理平台,实现声像档案资源数字化、数据传递网络化、信息服务快捷化,最终实现声像档案的立体管理及各档案部门数据及时收集归档为一体的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提升的声像档案为宣传报道服务、更广泛的交流信息、深入科学研究、提升声像档案艺术欣赏价值。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最终应实现以下目标:1、在全市建立统一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根据目前声像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结合本馆自身特点站在统筹全市城建声像档案信息化发展工作的高度,开发出一个安全、灵活、高效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用于本馆及下级单位。2、在本馆上搭建起声像档案管理和服务平台,建立物理集中及客户端工具分离的方式,面向各下属立档单位提供声像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充分体现“智慧档案”的管理理念;3、将系统建设成与本市城建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目标相协调的服务平台。系统建成后,应实现声像档案接收一体化、声像档案归档网络化、声像档案管理自动化、声像档案借阅便捷化、声像档案资源社会化的目标,使声像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本市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声像档案综合管理平台应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核心的业务过程可以包括三个环节。1、声像档案入库流程:将声像档案采集导入到eRhea系统,档案著录编目审核、资料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包括采集导入、编目著录、审核三个环节。2、档案存储管理:视音频资源导入过程中同时生成两路不同码率素材,同资源可以在导入完成后由系统后台调用Service进行浏览码率的生成。资源后,可以手动或者按照迁移策略将资源迁移到数据流磁带机/库中进行归档/备份存储,同时有资源源格式输出需求时,归档系统自动从近线带库回迁资源到在线供输出。3、声像档案再利用流程:用户可通过资源管理页面或者全文检索定位到需要的声像档案资料,可以在线预览相关档案资源,从页面发起资源下载或者导出请求,对于在线资源可以直接通过页面下载,对于受限(需审批需准备)资源可以发起下载申请,发起下载导出请求,审批通过后或者资源准备完成后,通过页面或者专业声像处理工作站下载导出。4、系统架构系统功能主要从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来源导入、再利用、系统管理及第三方接口等方便说明系统功能。整体系统支持在单位局域网中进行部署,整个架构在千兆局域网中。前端工作站包括声像处理工作站、非编工作站、著录管理工作站和检索查询工作站,系统部署于现有办公局域网后,整个办公网办公机器亦可以查询检索声像档案。系统后台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转码服务器、在线存储和数据流磁带归档系统等。后台服务器系统可以集中部署核心机房,并且可以根据规模和预算进行虚拟化部署。声像档案系统是一个专门为声像档案管理设计的一个应用平台,在功能涵盖声像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声像档案数字化(视音频采集)、声像文件智能处理、声像档案整理编目(立卷和归档)、声像档案利用(借阅与查询、视频再制作)、声像档案编研制作、声像档案交换、声像视频长期归档安全管理、声像档案统计等辅助管理(统计、接收、移交)、系统管理等。所有考虑应用环节较多,应用流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体系架构必须以档案应用为出发点,以实现声像档案管理过程中高效可靠的应用。

二、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价值分析

(一)有效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促使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将会促使档案管理理论、声像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并且通过最大程度的实现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声像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彻底改变档案封闭、半封闭的状况,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声像档案工作在本单位中的作用和地位。从声像档案管理角度看,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可为声像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从声像档案利用角度看,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可为档案利用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前,为了查一些声像档案需要与一些设备连接才可以查看,有了该系统,即使没有读取查看声像档案的设备,也可以直接进行网上查找和浏览。同时,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只需一次交互操作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另一个方面,声像档案相对于纸质载体档案而言,有着自身的特性,例如:直观的形象性。收集、保管的特殊性、是其他载体档案的必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