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卫生院经济管理

卫生院经济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9:00

卫生院经济管理

卫生院经济管理第1篇

一、对于基层卫生院经济管理的基本认识

对于基层卫生院经济的发展来说,增强经济管理意识和经济管理管理的革新,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因为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大,必然的将促使我们的基层卫生院经济管理发展,进而由规模扩充向内涵建设的转变,由数量攀升向效益转变,同时也会由偏重经济杠杆调控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转变,总的来说,它将朝着更加集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方向转变,这也是基层卫生院经济管理的一大趋向。具体来说,其转变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基层卫生院的管理中,既要重视质量管理,更要注重经济管理,他们之间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我们知道,发展必须要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只是单纯的追求质量的提高是不能促进基层卫生院的全面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经济管理,并和质量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且,在当前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的情况下,医院的质量管理内涵也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了经济费用的相关内容,并且费用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病人要求既要把病治好, 花的钱还要少, 这就是医疗质量新概念的一个内容, 达到经济管理促进质量管理目的。因此,在推进医院管理优化的时候,就要将经济概念植入到质量内涵之中, 进而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医院质量管理的内涵,实现医院的快速发展,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

(二)关于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的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已经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和发展,而且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不断的降低医院医药以及相关检查项目的费用,也就是说它缩小了基层卫生院一定的利润空间,如此一来,医院如何更好的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就要把卫生经济的管理重视起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适应变革和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因为当前看病难和看病贵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都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就要进一步的额强化对医疗机构管理、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来解决群众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必须加强经济方面的管理,重点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来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能够较为充分的利用当前医院的各种资源,促进内部经济管理的加强,减少浪费、降低运行成本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二、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对于当前医院的运行环境和面临的问题有着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要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进行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首先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医院的各项资产运营和管理,这是当前医院发展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更加注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比,因为这项改革不仅需要广大的医院人员参与其中,同时还需要在市场规律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对此,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医护人员进行经济管理的责任意识,重点就是要明确当前卫生经济中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中要更加强调成本控制意识的教育和宣传。第二,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的完善经济管理机制,设立较为全民的卫生经济管理监控体系。第三,就是实现计算机标准化、科学化管理, 尤其是对全院的药品以及一次性卫生用品等机械设备要进行有效的监控,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更加注意基层卫生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好经济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我们知道,医院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它需要对社会公共所承担的责任,但是如何全面的认识其社会效益还需要我们强化卫生经济管理。总之,医疗卫生单位要协调和做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要做好这一点就要重视医院的医疗关系。而医疗卫生单位提供的服务直接产出社会效益, 但随着当前医疗市场的变革和发展,我们就压把医疗卫生单位的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又要重视市场经济的压力,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有效统一。

(三)基层卫生院的经济管理不能忽视患者的健康需求,而是要在保证患者健康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所以,在医院进行卫生经济管理的时候,相关的医疗工作者必须把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而按照医院卫生服务的相关需求来进行经济方面的优化和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设立相关的卫生经济管理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加强对医院医疗工作者的指导,从而更好的指导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尤其是要重点做好对卫生经费管理的控制,避免医院卫生资源的浪费,从而对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资产运营的过程中,医院卫生的相关费用如何更好的进行分配,实现科学化的流动等都是需要我们积极思考的问题,要重视标准经费与专项经费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视为患者服务补贴的激励机制建设,其中可以建立并完善较为科学和系统化的患者服务奖励模式,利用经济上的政策调整来改善为患者服务的质量。

卫生院经济管理第2篇

当今社会看病贵与看病难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与之相对应的我国对医疗卫生系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如医院的检查费和医药费不断降低成为主要趋势,使得医院的利润空间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小。目前社会各界与政府都充分重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所以在医疗改革时,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还会进一步降低。为了适应这种背景,医院要最大程度地使运行成本降低,通过实行多种经济措施来实现对卫生经济的管理,使医院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浪费,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总之,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医院应高度重视卫生经济管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方式,以满足发展与变革需要。

2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经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缺乏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正与世界接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医院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为了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做好。然而目前大部分医院缺乏经济管理的独立机构,仅由财务科来完成经济管理工作;并且由于缺乏经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经济管理在具体工作中无法高效能运作,形成了较低水平的经济管理局面。

2.2经济管理观念陈旧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许多的成就,然而有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如部分医院经济管理仍是粗放模式且观念陈旧,甚至认为只要医院赚了钱,经济管理工作就算是做好了。没意识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巨大作用,不能做到精打细算,重复购置医疗器械及设备,或者使其闲置,使医院的投入大大增加,给医院的财务带来不必要的开支。

3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加强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专业和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强化经济管理的意识,从一些先进的医院学习经济管理的经验及知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医院可以将社会经济管理的高级人才引进,请他们精确分析医院的项目运营结果和经济状况,预测医院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医院进行决策。此外,医院应加强培养经济管理人才,要加大中高层干部培训,使他们掌握经济管理的技能和知识,促使他们作为骨干力量在医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医院管理者的工作起到协助作用,对医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2转变经济管理的观念

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享受新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做好经济管理工作,要增加成本管理的意识,注重控制医疗成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和器械的浪费,使医院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从而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强化落实管理措施

新时期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医院为了强化管理和深化改革,必须制定一些新的卫生经济管理的改革措施。一是经济效益直接与个人和科室的经济利益挂钩。二是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对各模块的编码和名称规范进行调整和修改,并规范和论证其对应关系及项目分类。三是强调成本核算的效益,并进行全面的考核。通过这些措施,使医疗成本取得很大程度的降低,改革经济管理的办法逐步得到落实,服务理念发生较大转变,逐步扩大医疗市场,显著地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

4结语

卫生院经济管理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新医改;重要性

一、我国医院卫生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医院卫生经济管理面临着世纪大背景和国内新医改的新形势。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行业也不例外。速度、学习、危机和改变成了时代特点,哪个医院最先能学习和利用信息时代的成果和产品,最先意识到危机并做出改变,哪个医院就能最先抓住机遇,走在前面,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必须正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积极调整思路,转变管理理念,迎接机遇和挑战。

医疗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也是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的大问题,为了解决医疗问题,我国积极探索,做出了很多尝试和改变。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开始。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印发了《关于城

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同年10月,财政部表明本年度将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改革的财政支持。预计2017年,我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将全面推开。

新医改提出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这为我国的医院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医改将“看病难”、“看病贵”作为改革的目标,更加注重医院的服务和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就应更加规范、科学和透明。新医改大力推进药物制度、医保制度,使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面临要站在总览全局的高度对医院的整体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要面对新情况、处理新内容,配合国家的医保、医疗补助等惠民制度。

二、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意义深远,是医院管理中的大事,不容忽视。

1、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保障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能为医院的卫生工作提供有序的保障,改善医疗卫生环境,促进医疗的进行。

2、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关乎医院的总体效益和患者的切身利益。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做好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运用市场化思维、对医疗费用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再制定透明、合理的收费方案,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减少医院因医疗费用造成的纠纷。

3、医院要想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必须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目前我国的医疗市场,公立医院体制僵化,长时期亏损靠国家和政府补贴,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负担,私立医院又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不管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总体上来说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有限而珍贵,只有充分进行管理和分配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4、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是面对新情况的要求。新医改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医、药分管,医、药的管理可以说直接决定着医院是否能稳定发展,过高的、不合理的医药费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再者,国家改革了公费医疗制度,医疗保险不断普及与发展,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更复杂,要求更高,所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进行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刻不容缓。

三、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

新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意味着必须面对新情况,采用新思路,采用新措施,加强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

1、为了顺应时代变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应转变传统思维,进行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科学化,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2、为了适应国内新医改的形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应切合新医改的要求和需要。

(1)新医改的目标是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研究应该做好医院的收费管理制度、切实评估和制定医疗收费标准,实行统一管理,在核算、分配、质量考核、奖励补贴发放等方面核算方式上下一致、统一归口等。既保障群众利益,又不致使医院受损失。

(2)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要平衡好医院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方面。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应建立在医疗质量的坚持之上,以医疗技术为依托,在医院、护理、院务等方面建立合理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保障综合效益。

(3)增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编制合理的预算方案,严格审批程序,监督预算方案执行过程,及时调整不合理预算,决算明晰,并对整个预算方案的执行、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将其纳入考核,使医院的各项开支清晰透明。

(4)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必须改变“以药养医”的做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处理好医院人力、药品、材料、试剂成本以及消耗性成本、平摊费用等各项成本,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建立“成本谱”,分析成本指数,对大额支出进行单机核算等,严格监督医院成本。杜绝医院医疗器械、医疗工具常年闲置或使用不充分、医院盲目扩张规模、采购行为随意和采购流程消耗性成本过高等行为。

(5)要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水平、高素质、高品德的医疗队伍和护理人员以及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人员是基本保障。因此,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应建立多层次的奖励、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对超额完成任务、重点开发人员、综合效益好的科室人员多给与激励,同时,保障医院人员的技能、医德的教育培训的必要支出,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人员应定期考核和评估,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等。

结语:

新时期新形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在新形势下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对其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措施建议,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N].健康报,2009-04-07(1).

卫生院经济管理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院;时代意义;卫生经济管理;应用

一、新时期信息技术应用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的时代意义

近几年,我国医疗事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医院只有提升内部管控措施和管理机制,才能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健全完整的信息优化技术,确保信息化操作流程符合时展需求。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推进的过程中,要突出其应用机制以及对医院卫生降级管理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系统操作框架缺失

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建立健全依赖于管理系统的建设框架,管理人员要强化财务综合分析信息管理机制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建立流程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系统的基础构架还不完善,这就会导致使得数据处理过程出现偏差,导致其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产生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二)医院内部资产结构和物质参数缺失

对于医院内部运行框架来说,信息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技术模型,在实际运行实践中还处于摸索阶段,应用实践处理机制也比较落后,也就会致使资产和物资管理项目出现了严重的信息化缺失问题,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就不能完全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三)信息业务系统缺失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进程就呈现出了区域特性,有些地区之间经济水平和科技发展程度差距较大,也就导致配套设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若是设备不足以支撑信息技术的优化升级和使用,就会使得整体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框架存在严重的不一致,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运行环境,也就使得卫生体制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四)信息运行框架共享机制缺失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要想实现医疗结构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无缝对接,就要确保信息能得到有效的传递,实现优化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保证管理人员能对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实现信息数据互通的同时,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有效的指挥和处理。然而,在信息运行框架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数量和业务量的激增导致数据交换口以及共享接口超负荷运转,甚至出现了数据封闭的问题,这也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的价值。

三、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一)应用在医疗结构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

在医院管控过程中,利用医疗结构管理系统就是为了助力整体管控措施的实际效果,确保系统追踪以及信息收集的实效性,也提高医务人员以及医院内部资金、药品的有效管理。另外,应用医疗结构管理系统能提升医院组织结构以及实际工作流程,告别传统的单一化管理模式,深化管理力度和管理深度,真正实现全面管理措施,利用多元化系统促进财务信息接口的完整性。

(二)应用在OA办公软件系统建立过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医院的实际管理框架内,要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就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工作模型,实现工作运行中办公自动化项目的有效运行。而目前比较主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就是OA系统,利用不同的协议以及标准构建一种完全贴合于医院自身的办公管理系统,管理部门能利用该系统进行业务的沟通和协调,从根本上提升了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实现了信息流通速度的提高。

(三)应用在医院信息运行技术优化过程中

在医院建立健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分析的机制,保证医院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步提升。医院管理人员要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利用技术革新的新格局强化管理的价值和信息技术的时效性。

(四)应用在医院数据库建立过程中

医院要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强化建立具有实际价值的数据库,确保医疗数据使用标准符合医院共享以及传递需求,建立完整的数据链条,实现数据格式以及数据信息制度的完整和健全,真正提高医院卫生管理以及财务管控等方面能实现信息技术的全方位覆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运行过程中,基于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价值的目的,要提高对于企业基础管理、辅助管理、后勤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信息技术管控基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推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过程中,医院内部的管理人员要集中升级管控措施的高效性和智能化,促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融合策略,一定程度上确保医疗事业中卫生经济管理得到信息化技术的助力,实现医疗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薛艳杰 单位:辽源市妇婴医院

参考文献:

[1]孔凡芬.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经贸,2015,22(22):63-64

[2]陈新,林燕.福建省二级以上医院卫生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福建医药杂志,2013,33(06):153-154,181

卫生院经济管理第5篇

【关键词】卫生经济标准化管理质量评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经济管理的自动化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管理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卫生经济标准化。与此同时,医疗服务具有特殊性,其构成内容较为复杂,数据来源广,在医院卫生经济系统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规范、对应关系、标准名称以及标准代码等,如录入和打印门诊收费、住院收费,账务的汇总处理等,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混乱,同时,卫生经济的信息质量也较低,因此实施卫生经济标准化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一、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

(一)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卫生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医疗收费、价格管理、账务管理、成本核算以及效益评估等方面。因此,医院所要实现的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的运行,它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是不同的,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多样性,与卫生经济管理有关的会计、价格、核算等方面的数据处理分析上更为复杂。大量的经济数据需要准确的记录和保存,及时精确的处理和分析。所以要实现卫生经济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标准化和网络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必不可少。在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多相关部门在管理费用数据时,有着不同的分类归集,如果在归集原始数据时,它们没有合理明确的对应关系、统一的规范标准作为依据,不同系统中的同一项目就会被归集为不同的类别,最终会导致医院汇总的数据不可比、不可信、不准确。例如,医院可能会将介入放射操作项目归入治疗类,也可能会归入检查类。所以,只有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才能实现信息表达标准化,进而达到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只有使信息流程规范化,才能做到信息通畅,能够信息共享,实现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自动化。综上所述,对于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自动化,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是其非常重要的基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卫生经济标准化管理提高了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者为了实现良好决策,需要了解和掌握医院卫生经济的信息。能否准确合理的收集、汇总、分析以及反馈大量的经济管理信息,直接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质量,也影响着医院的经济管理效益和水平。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是其经济管理的原始数据,从医疗科室到后勤保障,从收费窗口到仓库管理,大量的数据最后会归集到不同的子系统中,如价格管理、医疗收费、成本核算、账务管理等。要使各子系统之间的经济数据具有可靠性以及可比性,必须要有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标准代码,以及对应关系的一系列规范,才能使大量的数据汇总归集有理有据,使汇总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进而成为有用的信息。同时,还应该大力支持开发和应用相应的医院信息系统,推进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对各子系统模块的项目分类、编码、名称及对应关系等的不断调整、修改和规范,不断完善了词典库,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达到了信息共享,保证了及时、准确、可靠的医院经济信息反馈,提高了医院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二、卫生经济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对于卫生经济质量来说,没有统一的指标评价体系,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缺乏量化的科学评价,通常处在一个原始、无序的状态中。因此,医院和各个科室的领导很难及时掌握医疗费用以及病种经费的现状,也很难对投入与产出的效益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不可避免的,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盲目进行投资、综合效益低等状况。所以在卫生经济质量实际情况的基础下,制定了13项卫生经济质量指标:各科室药费成本指标,科室年度经济指标,军免费床日费用比例指标,药品采购与销售比例指标,科室药品存留比例指标,药品采购出入库比例指标,低值易耗品采购出入库比例指标,采购低值易耗品与实际消耗指标,低值易耗品存留比例指标,低值易耗品月消耗指标,药品月消耗指标,公杂费月消耗指标,消毒材料费用比例指标。

经济管理科来负责统计分析以上各项卫生经济质量指标,定期进行评比,及时发现问题,为医院、各科室减少消耗、保证质量提供数据分析的依据。开展以上各项指标的评价,既重视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又强调了开源节流、保质降耗,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及时修正经济管理的漏洞,也确保了一视同仁的对待各种病员诊疗。此外,将院、科两级的核算管理与卫生经济指标管理紧密结合的做法,对医院经济质量管理综合效益的提高非常有利,也能对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笔者认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度的合理健全、各项工作的落实,是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其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一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也要求各级医院加强自身管理,从工作性质和要求出发,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卫生院经济管理第6篇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经济运行机制 完善策略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最为显著的问题,即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医院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代表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因此,医疗卫生体系的相关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创新观念与手段,以便尽快解决公立医院中收支失衡、财务管理效率不佳等问题,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一、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研究人员对上海市、南京市、北京市等几个地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显示,多数的公立医院都存在着财务运营效率低、“以药养医”情况严重、医疗费用增长快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影响着公立医院公益性作用的发挥,以及经济运行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公立医院运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以上问题的重视,并加以思考与分析,以供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第一,财务运营效率低。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在进行制度的改革,以便适应新形势。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些医院将发展重点放到了医院公益性作用的发挥以及医疗卫生技术的提高上,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关注度不够,从而导致医院的收入较低。另外,医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未能针对公立医院本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财务收支结构,对卫生资源的消耗明显超过其他资源的消费,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水平,但是也提高了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成本,造成医院财务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二,“以药养医”情况实际存在。医疗改革在进行,国家医疗政策改革也在进行。国家在相关政策中对医疗药品的加成率加以限制,目的即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但是,相关政策的改革收效甚微,并未能有效地促使医院节约药品支出,很多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不断增加药品的支出,以弥补医疗卫生工作收支失衡问题。因此,在药品差价逐渐减小的形势下,公立医院依然在利用药品收入作为医院的主要补偿渠道,医药养医的情况仍然存在。据调查显示,公立医院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结构比例严重不合理,这种情况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调控力度不够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第三,医疗费用增长快速。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发展迅速,其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公立医院生存能力逐渐增强,使其市场化的特征逐渐显露出来,这与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是脱不开关系的。目前,国家公立医院多是城市级的大医院,这类医院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引进市场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增加与完善医疗卫生设备等资源来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从而促使病患前来就医。过度地提高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成本花费,使医院成本控制效率下降,医院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估做得不到位,也使医院的经营呈现盲目性特征。因此,很多医院逐渐提高医疗费用,以补偿其他项目的花费,这种情况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率起到负面影响。

二、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存在问题的成因

基于以上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已经迫在眉睫,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问题及其成因的研究与分析,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以促进公立医院健康长足发展。

第一,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即是其公益性。但是,在公立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是以企业化方式运行,这种情况下,医院对自身的收支情况必须做到严格的规划与管理,才能保证自身的发展。政府的资金投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立医院收支上的不平衡,但是其投入较少,并不能有效解决公立医院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公立医院还担任着社会公共卫生的职责,对公共卫生的安全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据调查,公立医院每年在公共卫生事业上的投入是其他医疗机构所无法比拟的,这就造成公立医院财政吃紧问题,影响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效率。

第二,国家政策影响。国家对公立医院药品差价的管制,使其药品加成率逐渐下降,这对公立医院的药品收益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虽然,一些公立医院依然采用以药品收入开进行医疗收益补偿,但是其效果不甚良好,公立医院的收支结余减少,使其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受阻。另外,国家推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制约了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公立医院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使医疗体制改革进行不彻底,也使医患的紧张关系得不到缓解,从而影响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

第三,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医保制度已经实行5年有余,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服务,但是医保支付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率,尤其是在医保扣款难以实现的形势下,公立医院未能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制度,从而使医院内部管理效率低下,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造成医院总收入减少问题。另外,薪酬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国家对公立医院医疗人员的财政补贴逐渐提高,很多医疗人员的实际收入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引发公立医院医疗人员费用提升,扩大医院收支比例,不利于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

三、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的策略

在2010年开始,我国对公立医院进行试点改革,以期能够通过强化政府引导效率、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力度、健全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等方式,来不断完善其经济运行机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评估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状况。自2010年起,我国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对试点公立医院的进展、成效、经验、问题等进行全面地调查、评估与分析,并推行医药分开、法人治理机制、医保付费机制等策略,以提高公立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保证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如,医药分开制度下降医疗服务费适当上调,药物费用适当下调,转变了公立医院的收费模式,不仅使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解决了“以药养医”的问题,促进了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率。

第二,加强政府引导力度,提高财政补偿投入。政府在促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公立医院完善经济运行机制过程中,政府需要提高重视,积极加强引导的力度,并提高财政补偿的投入数额,以此来帮助公立医院合理化收支结构,从而达到有效经济运行、、平衡收支、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具体来说,政府的引导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偿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产生过度医疗等问题,以此保证群众看病的效率与利益;以药养医是公立医院发展中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利于经济运行的。因此,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机制,以此促进医院节约、合理用药、合理医疗,提高公立医院收支的平衡性,促进医院经济运行。

第三,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强化财务管理。公立医院在接受政府的投入之外,还需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尤其是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以全面的财务管理了平衡收支,促进经济运行。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医院财务部门可以采用零基预算与固定预算相结合的方式,并加强预算监控与执行的力度,从而保证预算制度的落实;成本管理涉及范围较广,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各方面的成本进行严格的管理,并规范成本核算流程,编制科学的成本核算报表,以为医院的财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绩效管理作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财务预算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并加强风险管理力度,从各个方面进行绩效管理,以保证财务预算目标的达成,进而为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条件。

第四,创新医院管理模式,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公立医院的主要特征即是其公益性,但是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公立医院的市场化性质也主线凸显出来,因此,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对医院管理的重视,并创新医院管理模式,在保证医院公益性的基础上,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实力。据研究与实践得出,目前较为有效的、创新的管理模式是挣值法,即将项目管理、项目成本以及项目质量相互统一,以成本管理为基础、绩效管理为导向、预算管理为主线,进行强化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完成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财务预算目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医院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与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在保证安全有效医疗的基础上,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改革的重点,相关工作人员必需提高重视,积极分析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并创新改革观念与手段,调整相关政策法规,保证公立医院收支平衡,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经济性的双重提高,进而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淮涌,吴乐山,雷二庆.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博弈分析和机制选择[J]. 医院管理杂志, 2010,12(05):243-245

[2]顾玉娟,沈 慧,王立义.上海市某区不同类型二级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与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社会科学版), 2011,31(04):69-70

[3]屠海波,宇应涛,张永生.医院医疗经济运行分析方法的探讨[J]. 中国卫生统计, 2011,50(03):93-95

[4]袁 杰,敖检根,朱建设,刘 崧.江西省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0,47(02):120-123

[5]陈少贤,汪 唯,彭晓明,张衍浩,吴少林.广东省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与发展状况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08,77(02):124-126

卫生院经济管理第7篇

关键词:新医改;卫生经济;问题

一、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存在的问题

1.医院卫生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新医改环境下,我国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医院的管理也不例外。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长期的影响和深入并不能随时撤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争睹对卫生的管理体制干预仍然较多,导致医院卫生机制缺乏经营自和医院卫生机制本身管理调控的缺失,致使医院卫生管理水平无法有更快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较为低下,对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以及可及性都有不好的影响。此外,我国大部分的医院缺乏激励机制或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护人员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导致工作缺乏活力,自然也无法快速达到医院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效。

2.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疏于重视,在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认为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因而对于预算工作缺乏科学的指导与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预算与实际的情况并不符合。例如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要求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来编医院的财务预算,但实际情况是,这种零基预算方式所涉及到的预算管理项目较多,不同的预算项目又有着不同的预算规律和预算特点,因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仅仅采用这种单一的预算方式并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状况,造成了预算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卫生院的融资机制一直是内部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公共卫生医疗事业投入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与卫生事业的发展进度和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这些投入仍然显得单薄,财政投入效率不高。之前国家对卫生院还会实行一定的财政补贴,但目前国家开始将补贴通过健康保险等方式更多地投入到需求方,导致卫生院管理建设资金不足。

二、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发展的对策

1.卫生经济制度的完善

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要预算的科学性和切实可行性,以统筹兼顾、收支统管、量入为出为预算的总的工作准则,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体制之中。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编制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分配预算、医院的效益预算和收支预算等。财务管理机构在编制本年度的收支预算时可以参考最近几年的实际收支状况,在结合本年度医院的发展计划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之上,以本年度的药品价格变动单、医疗收费标准更动状况、市场物价浮动水准、人员编制等具体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年度预算编制,从而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医疗卫生机构的每一个具体的科室要严格的按照本年度的资金预算标准来进行相应的医疗卫生器械和药品的采购,严禁私自采购超出预算标准、在实际的医疗卫生服务中没有太大作用的医疗卫生用品或者器械。通过严格执行预算从而建立起严谨的预算管理和执行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提高内部审计管理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审计认识。提高审计意识包括:医院内部管理层对审计工作价值取向的真正认识,内部审计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传统观念的转变,使医院管理层了解到: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不是为了“专门找茬”,而是对医院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并有效地协助相关组织对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同时在提高医院价值、降低医院的运行风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应本着“积极为医院服务”的职业理念,对医院内部审计内容精心管理。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提高监管质量。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系统,使内部控制机制更加的健全。医院应将日常的审计业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医院全部活动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建立数据模型。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全面的评估医院管理风险、合理有效的配置审计资源、实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3.实现卫生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对监控方面提供帮助,也使得管理机制更为精细化。首先是业务运行方面的监控,通过对业务运行进行监控可以全面有效的掌握财务的运转。其次是对相关费用所进行的监控,通过这一方面的监控可以实现支出的合理科学。关于医院在这方面的相关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预警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它可以对形成的费用纠纷等进行自动的提醒,然后由医院进行干预。与此同时在经费软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相关的功能模块以确保收费方面的透明。建立医院卫生经济发展的评估系统,评估系统对于医院来说极为重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评估并优化该体系,可以使得医院在评估方面实现管理的精准化和精细化,从而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型,同时科学的评估可以加强提高医院员工的效益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结束语

新医改环境下不仅要实现为医院的有效管理,同时要在医院管理下实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保证医患的良性发展,同时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实现医疗市场的过大,保证医院市场化的监管,同时体现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卫生院经济管理第8篇

关键词:医院 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医院管理,特别是做为医院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相比医院的经济管理则相对复杂,它要求医院以实现社会公益性为前提,按照公共服务效率最大化而不是经济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提供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特殊性,要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

一、医院经济管理

医院经济管理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指导与监督,开展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保健服务技术和经济效果,更好地完成以医疗为中心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各项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是社会上最复杂的社会组织。她是一所大学,不仅培养医生和护士,而且还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她是一个工厂,通过投入人力和资本生产要素生产一种叫做“健康”的产品;她更是一支精锐军队,时刻守卫着人民的健康[1]。医院的种种特性,使医院已不再是一个传统概念上的事业单位,而是一个社会责任重、服务范围广、工作负荷大、职业风险多、知识更新快的高风险性、竞争性经济实体。医院必须密切关注其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二、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人才不足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程薇教授所做的北京市卫生财经人员现状调查中发现:北京市卫生财经人员中,69.85%的人员没有任何计算机等级证书,具有研究生学历仅占总人数的2.18%,取得硕士学位的仅有1.68%,北京市卫生财经人员职称构成中,无任何职称的人员共计2488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为51.06%,正、副高职称分别占总人数的0.41%和1.25% [2](数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10月16日)。同时2013年全国财务年报数据显示:全国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所属卫生计生机构财会人员总数已经超过40万人,其中本科以下学历人员31.3万人,占78%,卫生计生行业经济管理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可见医院经济管理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经济管理意识薄弱

医院的生存依赖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这使得医院管理层高度重视医疗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医务人员能获得较多的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与学习的机会,而医院涉及财务、审计、资产、价格、绩效管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人员则几乎很少能获得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在管理岗位的人才选拔上也较多的使用医疗专家,医院的中高层岗位上医疗专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些医疗专家虽具有较强医疗专业知识,但对经济管理方面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不能较好的掌握有关经济政策,经济管理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例如,医院的各级管理者不能正确理解财政性资金的概念,易发生对政府采购法及政府采购目录等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现象,以及由于未严格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易出现基本建设项目严重超预算、资产管理混乱、盲目购置等情况,造成资金浪费。

(三)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医院也开始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医院开发了HIS系统用于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结算;使用财务软件系统分别进行财务核算、成本核算和项目核算等;也有独立的物资管理和科研管理软件,但由于医院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得这些系统数据不能有效整合,不能实现数据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各系统各自为本系统的使用者服务,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易出现数据不统一,不能为医院的管理层提供实时、有用信息,影响医院经济决策等现象。

(四)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指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医院及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是对医院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制度中均明确提出了对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要求,但目前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仍未给与充分重视,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虽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有序合规开展,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部门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发挥。

三、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设立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

医院应设立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管理医院的各项经济事项,将财务、资产管理等业务纳入经济管理部门范畴。该部门直接由医院负责人管理,在医院未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情况下,该部门负责人最好能以院长助理的身份出席医院有关会议,参与医院的各项经济决策,使医院的各项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合规实施。

(二)加速医院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

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是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它是以医院的实际业务与工作内容为基础搭建的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将医院各个分散的财务、资产管理、科研管理等系统软件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医院的运行情况,随时调取数据为医院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加速医院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是医院实施高质量,高效率和规范化经济管理工作的关键。

(三)提升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地位

医院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配备专业人员,不断提升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地位,最大程度的发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基本建设项目、设备购置、绩效分配、经济合同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的监督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医院防控风险的能力,节约资金,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医院应转变经济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目的的引进经济管理人才并对现有经济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逐步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经济管理队伍,以提高医院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竞争力。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培养一批坚持依法理财、精通财会业务、善于经营管理、把握事业发展规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提升我国卫生计生行业经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国家卫生计生委财务司于2014年启动了卫生计生经济管理队伍建设“335工程”,为医院的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平台。医院管理层应及时了解该项培训工程的现实意义与目的,对该项目工程给予充分重视与支持,借助这个有效的平台,为医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

(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有效方法,医院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的全过程实施强有力的监管,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由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3],有效发挥预算管理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医院可以通过预算加强对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管控,合理配备医疗所需资产,避免盲目采购和无序支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医院收支平衡,资产的有效使用,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果。

(六)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提高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化水平,医院迫切需要通过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让总会计师以经济专家的身份参与到医院的经营管理中。

综上所述,医院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医院应密切关注其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医疗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李玲.中国医改与国家治理[Z].国家会计学院培训课程,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