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7 15:05:36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第1篇

强调创意策划,有效提升报纸影响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是今年主题宣传的头等大事,也是检验主流媒体报道能力的重大新闻题材。楚天都市报编委会高度重视建党90周年报道工作,早在年初就开始布置筹划制订相关方案。经过专题研究、精心策划,楚天都市报首先联合共青团湖北省委组织推出了“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大型主题教育活动。

大别山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重要区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革命实现历史转折的战略枢纽。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这片红色热土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以大别山红色资源为载体,通过组织引导广大青年“走红色老区、瞻红色景点、扶老区人民、唱经典红歌”,使之实地感受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革命和创业精神,加深对党史的理解和感悟,加强对国情、省情的认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项活动吸引了全省百万名青年踊跃参与。很多青年还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新浪、腾讯微博或荆楚网、大楚网、楚天都市网的专题页面发表感想、体会,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

该活动成功地把新闻报道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严肃重大的主题化为形式活泼、生动而具体的行动,牢牢抓住了青年人的注意力。活动一经推出,便给广大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对“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主题教育活动的创意策划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出发仪式上作重要讲话,为青年代表授旗。人民日报以图配文的形式给予了及时报道。活动还引起新华网、人民网、中国记协网、中国记协三项学习教育通讯等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

实践证明,都市报在重大主题宣传领域同样大有可为。

借力特色活动,扩大报道影响面

开展重大主题宣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动员群众参与重大活动、关注重大事件、理解重大决策,营造良好氛围,凝聚社会各界力量。

围绕建党9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楚天都市报在推出了“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之后,又相继策划了红映荆楚、湘鄂赣青年记者“红色三山行”两项活动。这三项活动各具特色,高潮迭起,成功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均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活动,不仅青年朋友、市民百姓踊跃参与报名,机关事业单位、高校、企业、团体、汉正街个体商户等也主动联系,要求参加活动。黄冈团市委、孝感团市委、麻城市委、红安县委、武汉铁路局主动提出,做好配合、接待工作,助力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4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出发仪式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国电信、省气象局、武钢集团、丝宝集团等6家单位的300多名青年代表即赶赴革命老区红安“将军县”,接受革命传统教育。4月30日,在武昌火车站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开通了从武汉到大别山老区的红色专列,当天,共有1300多人乘坐首趟红色专列赶往老区麻城。有年轻父亲带上儿子,有祖孙三代同时报名,还有青年学生相约出行。红色之旅远远超出“青年”范畴,得到广大市民的响应。5月4日,全省各界青年代表在麻城举行“重走大别山、建功十二五”誓师大会,进一步将活动引向深入。其间,一批青年企业家到大别山区送项目、送技术,结对帮扶,推动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团省委与黄冈市、孝感市达成了支持老区青少年事业发展的框架协议,促成了湖北青年创业园落户大别山区。省科技厅响应活动,主动提出为大别山老区提供更多科技扶助项目。

在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深入推进过程中,红映荆楚活动又于6月2日在武汉大学正式拉开帷幕。在为期半年的活动时间内,楚天都市报共组织了百部红色经典,先后走进社区、老区、高校、企业、厂矿、军营巡映,巡映场次达到万场。该活动既传播了红色文化,也为群众送去了欢乐。

七一前夕,楚天都市报又携手三湘都市报、江南都市报启动了 “红色三山行”大型采访活动,为建党90周年主题宣传增添新的亮彩。韶山、井冈山和大别山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燎原到华夏大地的伟大历程。6月17日,“红色三山行”活动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湖南省委副秘书长为参加活动的青年记者授旗,三家都市报的总编辑带领大家到韶山铜像前敬献花篮。三家媒体的青年记者在随后的12天内,跨越三省行程1000多公里联合采访,追寻历史足迹、缅怀先烈伟绩、记录沧桑巨变,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别开生面的新闻创新之举。该活动有效地扩大了都市报建党90周年报道的影响面、覆盖面。

强化新闻要素,增强主题宣传的贴近性、实效性

重大主题宣传思想性强、政策性强、指导性强,容易突出宣传价值而忽视新闻价值,而强化新闻要素、突出新闻性,是提高主题宣传实效性的重要办法。

在组织建党90周年相关报道中,楚天都市报非常注意从相关资料中挖掘新闻要素,按照新闻规律推动报道,寻找读者容易接受和感知的路径和切口,而不是简单停留在史料的堆砌、生硬的宣传上。

青年代表到红安、麻城瞻仰烈士陵园,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记者一路同行,从中捕捉到《8岁讲解员 娓娓讲述大别山》、《龟峰山:岭上哟开遍映山红》、《年轻父亲牵着幼子 在王树声大将墓前三鞠躬》等生动场景。

红映荆楚武大首映,记者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走进时代的记忆》烘托出现场气氛;在洪山礼堂巡映时,记者用飞扬的文字《红色的光影舞起来》给读者传递着激情和灵动。

在韶山、井冈山、大别山追寻历史足迹、缅怀先烈伟绩时,记者不忘挖掘少为人知的党史故事,忠实记录革命圣地的沧桑巨变,革命老区人民的当下生活和状态,跨越时空让历史变得鲜活,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

辉煌党史镌刻着湖北荣光。楚天都市报举全编辑部之力精心打造制作的大型系列特刊《基石》、《求索》、《铸剑》、《复兴》,注重突出湖北特色,充分挖掘辉煌党史中的湖北元素,全方位展示在湖北这块热土上兴起的波澜壮阔的革命风云和湖北人民浴血书写的红色史诗,全面展现湖北人民为党的创立、发展、壮大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该系列特刊在文本操作上,注重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通过故地重访、人物访谈、亲历者讲述等形式,表现宏大主题,既立足湖北又放眼全国,全方位回顾展示了90年来党在自身建设、重大转折期的探索、军队建设和经济工作方面的成就,充满了贴近性与权威性,真实可信,感染力强,让广大读者读来既荡气回肠又倍感亲切实在。

跨区域、跨媒体联动,以集束效应放大主流声音

大主题需要大激情、大策划,形成大气势、大规模,以集束效应放大主流声音。

跨区域、跨媒体联动协作,“特刊+活动”是楚天都市报在组织建党90周年报道中最富有成效的操作手法。

除与三湘都市报、江南都市报携手发起“红色三山行”活动,实现跨地区联动协作外,楚天都市报还充分运用大楚网、荆楚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介,与报纸形成互动,共同传递红色记忆。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红山三山行”活动一开始,就注意发动、提醒参与队员利用微博发送相关体会心得。荆楚网、大楚网迅速在网络页面上制作专题,实时跟进,刊发大量相关文字、图片,在网上形成声势,与报纸互为补充,在网友中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在“红山三山行”活动中,还特别邀请了大楚网、华声在线的网络记者共同参与活动,增加了运用视频报道的手段。

活动与特刊相得益彰。活动形成声势,特刊再提供深度阅读内容,进一步阐释、深化、提升活动的意义。经过精心准备,从4月19日起,楚天都市报相继推出了四期大型特刊:《基石》、《求索》、《铸剑》、《复兴》,每期特刊8个版,分别由封面文章、专家访谈和分解报道组成。系列特刊的开篇之作《基石》,结合90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制度建设,通过权威的专家访谈、翔实的史料分析、扎实的故地重访、准确的归纳提炼,充分展示了9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辉煌党史,镌刻湖北荣光”这一报道主题。《求索》则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作的一往无前的探索。它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以坚韧和清醒,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以及对在探索、奋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和错误的不断自我纠正,走过了一段伟大的历程。《铸剑》回顾了中国共产创建人民军队、壮大人民军队的不平凡历程,同时告诉人们,湖北是一块红色热土,是一片将星云集、群星闪耀的土地。《复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经济工作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湖北与湖北人在党的经济方面作出的贡献和成就。有读者评价说,整个系列特刊谋篇有致,气势恢弘、震撼人心。四期特刊帮助读者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了湖北和湖北人为中国革命成功作出的独特贡献,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也更深入地理解了重走活动的意义所在。

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出发仪式举行时,楚天都市报不仅在封面版刊发大幅照片、作显著导读,在一版正头刊发消息,还推出了寄语、侧记、现场、感受四个整版报道:《接过先辈旗帜 万众一心跟党走》、《沿着先辈足迹 谱写新的辉煌》、《8岁讲解员 娓娓讲述“大别山”》、《血与火的画卷 震撼年轻心灵》。首趟红色专列开进大别山、各界青年代表誓师十二五,楚天都市报也分别在同天以推出多个专版的形式重磅推出报道。在报道体裁上,注意多形式的运用,既有消息、通讯、图片,又有评论、访谈、现场手记、记者感言等。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第2篇

一、政策执行及规划情况

1、隆阳区第三轮矿山资源规划(2016-2020)已完成文本规划,规划矿点位置、区域已确定,目前省厅开展数据库更新工作,数据库更新后才能按新矿规执行,东山片区矿区规划图已取得,见附件。所有规划矿点在前期已进行各部门联合预审,不涉及开采红线,符合办理矿权条件,正式联勘联审2016年启动后中断,目前重新启动。根据规划,佑恩砂石场通过转型升级扩容进入规划,矿区面积由0.0339平方公里扩容至0.1165平方公里,开采标高由93米增加至144米;小青树砂石场规划期未申报扩容,故本轮矿规无扩容规划,根据了解,在本轮矿规期间无法实现矿区扩容,老矿区面积0.0228平方公里,开采标高25米;平泰砂石场与周边云泰砂石场、老松树砂石场、小桥砂石场整合重组后同时扩容,扩容区域已进入规划,相关石场整合重组未完成,平泰砂石场实际控制人涉及相关案件,暂无法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2、涉及新矿区矿权出让已明确不采用协议转让方式,可能采取招拍挂有偿转让方式,具体操作方法未确定,具体工作时间未确定。有关部门较为顾虑招拍挂后产生的矿权、用地权不统一造成的后续纠纷等问题,探讨采用地权、矿权等相关手续打包转让或引进国资平台试点等方式,未形成定论,至今未有扩容矿山审批完成发证案例。隆阳区对重点工程设置临采点从严管控,按常规矿权审批,至今未设置任何临采点。

3、各目标矿山老矿区矿期延续已完成,延续原矿区范围,期限多数为1年,至2020年5月中旬,各家石场略有区别,自然资源局网站新证信息可查,但实体证未,主要由于前期超采问题未处理完成。各石场前期超采问题如何处理、何时处理仍未有明确答复,因采矿权问题为国家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4月份督导保山期间反馈重点问题,可能会加大处理力度,情节严重可能在行政处罚、追究违法所得的同时,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采矿许可证。

4、小龙潭水库位于目标矿山附近区域,距离约5公里,与水务部门了解,东山片区内小龙潭水库水源保护范围事宜交润泽水务公司负责,目标矿山均不在水库水源保护限制区域,不影响证照审批。

二、与目标石场、合作方洽谈情况

1、佑恩砂石场、小青树砂石场现阶段均有合作意向,其意见大致相同:石场取得老采矿许可证延期并将前期违规超采情况处理完成后即开展合作,整体转让优先,股权合作或其他形式合作也可以考虑,合作后,矿山扩容及后续事宜由新主体完成,如扩容及全部手续完善后合作,暂时不作考虑,也不签订此类合作框架协议,佑恩砂石场转让价格未报,小青树砂石场前期对永昌投资公司报价为不含设备1500万,沟通可以参考尽职调查、中介评估价格重新协商定价。约定预计至8月15日,前期违规超采处理及联勘联审均会有一定结论,基于结论,再次协商合作事宜。平泰砂石场实际控制人涉及相关案件暂时无法协商相关事宜。

2、永昌投资公司前期接触小青树砂石场洽谈合作事宜,后相关工作停止,相关信息掌握有限。与永昌投资公司协商一致:(1)双方整合以共同主体对接砂石料场相关事宜,避免单打独斗,信息、资源共享;(2)永昌投资公司利用地方企业优势,在与有关部门对接信息中给予我方充分支持,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政策及规划信息;(3)后续合作模式等事宜待合作石场有初步结论后再次协商确定。

三、工作计划

综合考虑隆阳区矿山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目标石场前期普遍存在违规超采问题待解决,经营科计划:

1、紧盯政策导向,注意与永昌投资公司合作,积极主动尽可能全面、及时掌握地方矿山规划及政策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第3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 借助

阅读能力是语文中除了识字能力外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是学生吸取知识能量的必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文本形象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在教学课文或者其他阅读材料时,总是把抽象的意境或情感,想方设法地形象化,以帮助学生来理解文本的内容。而我们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以《狐狸和乌鸦》为例,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学生明白狐狸说的是假话,但他们的体会不深刻,只是表象地知道其实乌鸦没有麻雀好看。于是,我找了一张麻雀的图片,与乌鸦的图片放在一起,学生直观地看到乌鸦的羽毛是乌漆墨黑的,而麻雀的羽毛尽管不是很漂亮,但它的羽毛有花纹,有不同颜色,有浅有深,比乌鸦好看多了,学生看了这两张图,再来读这句话,感情就深入到位了很多,甚至还有同学体会到,狐狸说这句话是用了很大的心思的,它聪明地用麻雀跟乌鸦比,而不是用孔雀或者金丝鸟等美丽的鸟跟乌鸦比,可见它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真是挖空心思啊!瞧!小小的多张图片的举动,却让孩子悟出了这么多,可见只有我们老师肯花心思,去钻研教材,像个红娘一样,去为学生和文本找到一根适合的“线”,把学生牵进课文,拉近孩子和文本的距离,学生从读中感悟,以读代讲,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形象生动的板书,把蕴含的情感直接化

除了借助图片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外,用形象生动的板书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以《青蛙看海》为例,在教学这一课时,课文中提到小青蛙必须登上一座很高的山才能看到大海,那这山到底有多高呢?我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板书,我画了一座山,提醒学生,为了表现出山很高,我们可以在山顶画一个太阳,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这样一展现,学生立刻觉得“哇!这山真高啊!”还有学生说这真像华山,因为一年级时学过《咏华山》这一课,这真是我这节课中出彩的一幕,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个板书吸引了。接着我在山脚下贴上小青蛙图片,再在山上画了几个石阶,并让学生模仿青蛙跳一跳,学生通过图文以及自己的模仿体会,充分感受到了小青蛙的不容易,也明白了青蛙是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让自己实现了愿望。于是最后,我在山的中央,写上了“坚持”两个大字,寥寥几笔,却清楚形象地展现了文本的内容,把抽象的情感体验直接形象地展示给了小朋友,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并轻松而又深刻地理解了文本的真谛!在这节课里,老师手中的粉笔就成了红娘手中的“线”,这“线”绕成的一幅简单的画,既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又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真谛,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对课文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迫不及待地朗读起来,这效果,比老师单纯的“循循善诱”好太多了。

三、借助煽情动人的音乐,把虚幻的意境真实化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第4篇

秋日的市南,没有春天的乍暖还寒,少了夏天的烦躁潮闷,平添了爽朗和明媚。秋之市南的美景,完全可以用缤纷夺目、万种风情来形容。

缱绻蔚蓝海岸

市南的美,因海而氤氲。

在城市绵长的海岸线上,海湾优美地连着海岬,像一颗颗夺目的珍珠串成了这座城市最美丽的“项链”。市南拥有着世界最美的海湾,从西部的团岛湾、前海湾,再到亚洲最美的海湾――汇泉湾和太平湾,再到湛山湾、浮山湾和麦岛湾 海天一色的深邃蔚蓝中,每一处海湾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美丽风景一路东行,首先是拥有青岛最经典的标志性景色“飞阁回澜”的栈桥不远处是1467年的北方妈祖庙――天后宫,还有以“琴岛”闻名的小青岛、鲁迅公园、汇泉湾海水浴场、号称“万国建筑博览馆”的关 应接不暇的美景有着一步一景、步移景移的美妙。

路线指南:栈桥――天后宫――海军博物馆――小青岛――鲁迅公园――青岛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场――欢动世界――关景区――五四广场

尽览多彩山水

市南是五彩缤纷的,一半是海水的蓝,一半是城市的绿,难得的是,这里蓝有韵、绿含魅,满眼遮不住的全是美景。

在城中有山、山边有海的市南,要想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不需费力便能登高望远。西部老城区有许多山头公园,它们不仅像一颗颗翠绿宝石点缀着青岛,本身也是望海观城的最佳去处。信号山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中,远处的栈桥、小青岛,近处的江苏路基督教堂同时被取进镜头中,小鱼山可以用“精致”、“醉人”来形容,登上山顶的亭廊可以俯瞰整个汇泉湾,这里不仅可以俯瞰沿海美景,还可以远眺市区。

路线指南:观海山――观象山――信号山――小鱼山――炮台山――湛山植物园

慢享欧陆风情

来到市南,你会爱上散步。

走在市南老城区,影视剧中的经典画面――天主教堂、胶澳总督府旧址、基督教堂等不期然地出现,仿佛让人置于天然的摄影棚之中。那些不知名的老街道同样有着别致的街景,随心而行,你收获的是像秋日阳光一样明媚的心情和一路风景。不能错过黄岛路、沂水路、红岛路、伏龙山路、福山路、金口一路等街道的景色,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这里吸引着康有为、老舍、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大批文人墨客,他们在此或居住,或著书,或讲学,留下了不被磨灭的时光印记,说不定路边哪扇铁花门中、石墙院内就是某位名人的故居,某条石路上还印着他们的步履行踪,秋日午后的关里,阳光碎金散银地洒下来,照在那些精致庭院里的经典建筑上,院外高树的叶子渐渐由绿变黄,装点着秋天的街道,油画般的街景好似上帝的杰作,就像置身于古典的欧洲。这份欧陆风情,能且只能在市南体验到。

路线指南:天主教堂――青岛音乐厅――总督府――基督教堂――胶澳总督官邸――老舍故居――康有为故居――关

寻获奥帆“宝藏”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第5篇

谭逸: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

这个展览在山西的展出不仅得到同行的高度肯定,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效果,展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图式输出,更重要的是展览背后所隐射出对文化的思考。从展览作品来看,我觉得起到了这个作用,当下的美术创作,流行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对绘画纯粹性的丧失反而更看重技术性的体现,这使得绘画和别的种类艺术之间没有差异性,慢慢地丧失了绘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这个展览很好地体现了绘画的纯粹性,参展的画家都是正规的美术学院出身,他们本身具备非常好的绘画功底,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在创作中有着明确的文化立场。他们很理性的把自己的创作建立在传统绘画材质的特性之中,画面的创作意识很强,造型感很强,图式很当代,感觉还是很地道的中国画审美情趣,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因此作品显的很纯粹,这是当代绘画很珍惜的东西,对于山西美术界来说这是尤为重要的。

伊宝:太原科技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山西大学研究生

过去在北京学习的时候,一直研习水墨,刘进安老师带领研究生也一直在探索这一方面。就水墨技法成熟度方面看来,我认为当代水墨还没有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但是看完这批70、80后青年画家作品后,我思考该如何让水墨的传承与创新很好的结合起来。不管是别的青年水墨展还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青年水墨展,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感觉他们的作品没有“形”,我倒觉得这不是问题,对于水墨,在我看来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无论在何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我们现在对于水墨探索所做的正是在创新――包括材料、技法等方面;另一方面呢,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回归,我们今天的青年画家以非常直观、质朴、敏锐的态度去面对当代水墨,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最好的领悟与追溯,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指日可待。

此外,相较于北京火热的艺术氛围,山西显然没有北京的水墨语言来的丰富。怎样才能让山西的水墨氛围提升上去,有没有一批这样的团体去实现这个梦想?这都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事情。另外,山西的文化遗产丰厚,是一座文化古城,儒释道文化在这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现今的年轻人也可以来山西感受一下这种古老的文化意蕴,相信这是对绘画有所助益的。

刘静平:太原科技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山西大学研究生

看完这批展览画作之后,对我的启发很大,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批青年艺术家的精神状态,像我们地处山西,虽然说离北京很近,但是在精神状态上差别还是蛮大的。对于我来说,就仿佛是看到了一个非常光明的前景。我觉得这个展览的展出,对于年轻艺术家的提携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另外就此次展览来看,展出作品风格多样,这可能跟画家个性有关。虽然他们的作品最终都归于一个“墨”字,但是从当今角度理解,就不是单单有笔墨在其中,他们更多是在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同在画自己一般。当今的青年艺术家不再拘泥于水墨形式,而是将其当做一种纯艺术语言来表达,这样眼光也会开阔。

观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充满活力固然是好的,但是我担心因为过于强调纯粹的艺术语言,而使艺术形式显得有些单薄,这会让人觉得不耐看,你会发现他们的世界其实是很狭小的。中国画的灵魂还是在“笔墨”二字,所以我认为青年艺术家们还是应该注重这一方面的修为。艺术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业内人士对于如今青年艺术家的画法不会感觉奇怪,但是业余爱好者可能会接受不了;另外,我希望可以去挖掘一些更加有深度、厚度的作品出来。

孟冠华:山西大学研究生,水墨人物画家

现在年轻人的绘画艺术风格跟五六十年代的绘画风格大大不同了,展览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绘画是一种心灵体现,或者说绘画是一种缘分。我喜欢这种风格,那么就按照这种风格画画,不需要什么内容、形式,只要画面感觉特别唯美,很纯净,有这种感觉就可以了,这大概就缘分。第二种就是,视觉冲击力很强,构图意识也很强,是一种组合,一种有意识的构图,在我看来,他们更想表达的就是在这样一个物质、文化都蓬勃发展的时代,展现给人们自己心灵的诉求。第三种感觉就是,还有一些年轻人在执着追求传统文人画的路子。以上三种风格在我看来都没有错,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画画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一方面继承传统,另一方面也在开拓创新,这是这个时代造就的一种艺术形态。

张保平:太原师范学院讲师,油画专业。

逛完整个展厅给人的感觉很轻松,不论是画框的选取还是画幅大小、题材、内容等各方面,有种在逛苏州园林的感觉。我看好多画作的颜料有很多是油画颜料,国画和油画在很多方面在融合,这说明他们之间是存在共通之处的。

张卓鹏:太原师范学院国画专业毕业,水墨人物画家

这个展览令我大开眼界。山西省的文化氛围相较于北京是有些闭塞的,我觉得多接触这些新鲜的画作是蛮好的。我现在任教于中学,在那种教学体系下,我本人所教授的内容跟上大学时学习的完全不一样,工作的忙碌让人很难静下心来画画,所以我很希望能多参加这种展览,更希望有机会能够参加这类的展览,能给我们更多的机会。我是画人物画的,相较于山水、花鸟,人物画名家就少得多,如果能在这一方面出头是很不容易的,看展厅里这些艺术家的画作,感觉他们对于人物的线描绘画语言掌握的很到位,他们画面单纯的表现形式让人感觉非常的美,他们的色彩、肌理、线条与这个时代是紧密相连的,他们有的会故意把纸揉皱了在里面添加一些色块,还有的居然是在泼墨里面有一些很细的勾线,材料丰富。但是就像前面老师说的,现在年轻人的作品在内涵上可能还是耐不住推敲,他们的画面中大多有导师的影子,过若干年后,他们这条路子到底走不走的通,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在里面,是值得警醒的。

史利鹏: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水墨人物画家

我以前比较偏好传统,但现在我也慢慢在接受新水墨的一些东西。对于水墨,我一直在探索,刚才看完这些画,我觉得特别新,甚至都不知道现在的水墨作品已经发展成这样了。我一直在想怎样继承传统,变形与写实也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画精神主旨还是在写意,但我所喜欢的写意是写实的写意,就是说既不能画的如同素描那般像又不能没有中国的笔墨在其中,这其中可能需要有变形的规律。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还是写意,离开写意谈笔墨就没意义了。

王炯:太原科技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山西大学研究生

我刚才看了一圈,发现大家都在追求一种新形势,都在创新。我平时上完课之后画画,也是想画的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算是从模仿前辈们画作开始的,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也想有自己的特色在其中,想模仿的跟别人不一样些,这是很难做到的,找生活中的素材直接去创作往往会导致作品没有生命力,所以我想加入一些艺术的东西,但是怎样融合进去,既不生硬,又能让别人觉得有生命力就比较难,这样听听大家发言,看有没有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借鉴大家的想法,来让自己的绘画技法得以提高。

杨勇:太原画院专业画家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第6篇

建筑,传统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常年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都说,古街是有生命的。灰砖青瓦,飞檐翘角,是它沧桑又慈祥的面容;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街巷,是它清晰可辨的筋脉和血管。古街才是一位真正饱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看惯了人世间的冷暖寒凉,因为悟透了生活的精髓,因此显得超然而达观。当历史的风云和岁月的辉煌终于远去,古街以最自然朴实的状态,融入了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现在的老街,虽然远没有昔日的壮观,但人们仍然可以从诸多细节中,体会其当年盛况,感叹沧海桑田。

我们今天看到的昭德古街,全长3500多米,以点带面,线线相连,由东门街、东关街、昭德街、北阁街、粮市街及其两侧的街巷组成,它们南北相通,东西相连,形成了一组连线成片的古建筑群。街的两边多为老店铺,青砖小瓦,古式的木质小插板门,依稀可见当年这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繁华。古老的民居和商铺错落有致,出檐的梁柱和弯脖的斗拱,古老的窗棂和斑驳陆离的木门,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街道的古老与沧桑。

古街边的老房子都排排相对,一家的院门对着另一家的院门,像楹联一般格律整齐。如今,当地保留下来的房子大多建于明清两代。与大部分的中国北方民居一样,这里的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和形状,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料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

庭院是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敛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稍大一些的建筑,则是由若干庭院组成的群落,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高潮和过渡,成为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

保留有这些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昭德古街区,自然引来许多好奇的目光与探寻,拍摄历史古装戏的影视剧组也纷至沓来,《西游记》、《聊斋》、《李清照》、《宋江》、《郑板桥》、《》等,都利用古街为背景,拍摄了大量历史镜头,使青州昭德古街名扬世界。

文化,千年浸染开出的生命之花

昭德街区不但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而且是著名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的历史上,曾诞生或居住过许多光照千秋、彪炳史册的人物,最为著名的莫过于4位状元。

一为北宋著名的三元状元王曾。传说,王曾的父亲虽然不懂文墨,但雅重儒道,晚年梦见孔子托梦,言曾参将往生其家。果然,不久喜得一子,因此取名王曾。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大魁天下,后官至宰相,封沂国公。昭德街白果庄巷便是王丞相故居的后门,巷名因原有王曾兄弟二人栽植的白果树而得名。

二是明代状元赵秉忠。赵秉忠的故居位于北阁街西侧,名曰软绿园。至今,街区仍保留着赵状元命名的青龙、白虎二巷。

三为清代状元、著名外交家洪钧。洪钧本为江苏吴县人,同治年间,母子二人来青州,投奔在此做官的亲友,住在东门街附近绍兴会馆。少年时代的洪钧就在此处“森盛号”杂货店学徒。由于他学习刻苦,在青州考院考中秀才;同治七年,进京殿试,高中状元。青州民众称之为“学徒状元”。

这里在清代还出过一位武状元丁殿祥,其状元府在东门街附近。丁殿祥,回族人,字靖远,号崧生,嘉庆十九年,甲戌科武进士第一名,皇帝钦点为“武状元”;曾任宫廷一等侍卫、广西参将等职。

或许是蕴育了4位状元的缘故,常有许多达官贵人、政客显要选择在此居住。

昭德街东赵宅巷,原系元代荣禄大夫、左丞相伯颜居住的地方。元灭宋后,元宪宗赐伯颜赵姓,迁居青州,至今,街区仍有许多赵姓后人在此居住,现保存有鲁东民团总指挥赵明远故居。真教寺北侧杨家巷,为明代回民进士杨应奎故居所在。杨应奎官至南阳知府,擅书法工诗文,著有《谷集》,曾出资重修过真教寺。粮食街路南双井街,有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李文藻的故居。李文藻官至桂林同知,著有《益都金石考》、《青社拾闻》、《诸城县志》、《历城县志》、《云门碑目》、《南涧文集》、《岭南诗集》等著作,家有藏书数万卷,遂名其书楼曰“万卷楼”。董家巷有明代万历进士、工部尚书董可威的住宅。民国时期,青龙街人赵太侔赴美哥伦比亚大学戏剧专业学习,回国后曾任山东大学校长。

新月,澄明心境,生活便可更从容

古街中,伊斯兰教寺院有两座,即真教寺和清真寺。真教寺是青州伊斯兰教最大、最古老的寺院。据寺内碑记记载,该寺由元代伯颜丞相后裔,于元大德六年始建,为元代三大真教寺之一。后历代增修,发展到现在,成为规模宏大、结构紧凑的古建筑,至今仍是伊斯兰信教群众,结集礼拜的重要场所,后经历代修葺,规模不断扩大。它融合中外建筑之精华,既有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特色,又明显地带有阿拉伯式的建筑风格。1935年,原全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著名的马松亭大阿訇曾在此讲经礼拜。

真教寺坐西朝东,教众礼拜时,面部正对着圣地麦加的“天房”。寺门分大门、二门。大门为单檐歇山式,砖石结构,门洞拱券式,门面通宽30余米,上嵌砖雕龙凤等吉祥物,正面门额为石刻“真教寺”三个大字。二门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檐下施斗拱,砖雕伊斯兰教经文及图案,工艺精湛,花纹精美。墙壁上有碑文,记载真教寺创建始末。二门后,迎面是一座碑亭,宽3米、高4米,砖石结构,顶覆琉璃瓦,碑的两面分别镌刻明朝皇帝朱元璋御制《至圣百字赞》和“圣谕”,内容为赞颂伊斯兰教的教化功德。

此碑叫百字赞碑,碑文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撰写,一共用了100个字来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赞颂。明朝皇帝之所以对伊斯兰教尊崇有加,是因为当时的开国功臣中有许多回族将军,如常遇春、胡大海、穆英、兰玉、丁德兴等,他们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这样做,一来是为了与他们沟通感情,二来是尊重其信仰。

清真寺位于昭德街区西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衡王之子宁阳王朱载始建,青州知府张连登亲笔题写寺额。知名阿訇王静斋曾在此译经。现青州伊斯兰教协会和青州市民族书画院均设于此。

宽容,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胸怀

在昭德街,仅仅有清真寺,还不足以说明这条古街的宽容与热情,仅在昭德街区,就存在3种不同的宗教寺院4座。

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位于昭德街区西侧。明万历三十三年,即1605年,天主教由西方传教士传入青州。清光绪元年,即1875年,青州出现了第一座教堂,其后教堂不断扩建。1933年,建青州大教堂,圣堂能容纳3000人,高35米,为当时青州最高的建筑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华东局保育院曾设于此,保育院的孩子得到了修女们的悉心照料。现青州市天主教爱国会设于此。基督教于清咸丰九年传入青州。宣统二年,即1910年,青州建大礼拜堂,作为教会活动中心。基督教倡导教会办学、施医、建博物堂,在培养神职人员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带入了青州。

昭德古街的这种宽容,不仅仅表现在宗教寺院和场所上,更体现在当地群众的神情上:他们淡定从容的言谈举止,微笑着面对所有前来的异乡人和陌生人。每一位不经意间或者专门前来拜访的人,一旦走进来,自然会感觉到一种温暖、一种亲切自然。

招牌,不仅仅是标示,更是一种文化

昭德街区明清时期为山东历史上著名的商贸中心,当年曾商贾云集,仅山西省在此经商的大贾商家就达40多家,他们结为商帮,在东关街穆家巷建起了宏伟的山西会馆,为晋商落脚投宿、聚会议事提供方便,今遗迹仍存。

许多回族老人对这一街区原有老字号至今仍耳熟能详,给你指出它们原来的位置,如利兴福丝厂、振兴烟厂、万和堂药店、山城玉酱菜、益兴永百货、和合商店、兴茂茶庄、红丽染坊、中义和糕点、杨家货栈、德明药房、赵家店、永春堂药店、法家店、王家店等。昭德街区著名的回民食品店隆盛糕点、福禄寿糕点,传统老工艺程记洪炉等均有上百年的历史。著名的穆斯林传统食品,如刘蒙汗家烧饼、梅穗粽子、老汤牛肉、东关烀糕、东关粘粥等,现已被列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古街里,还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程光,他一辈子都在经营一个名为“程记洪炉”的铁匠铺。今天,这种纯手工的铁匠作坊已经少之又少了。对于他来说,这种纯粹的体力劳动也显得过于沉重了。虽然曾经的老主顾已经越来越难得上门;然而,每当有活计时,程光还是会生起几十年的老炉子,抡起沉重的铁锤,在火光的映衬下挥汗如雨。对于老人来说,门口的老街,也正在这一下下的敲砸中浇铸成永恒的记忆。

生活,物欲浮云,内心安详才是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昭德古街的人们,依然传承着祖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他们的表情里,没有当下人们的紧张窘迫,只有从容和淡定以及对信仰的坚定与善意,他们按照既有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活着。这是不是才是真正的生活呢?

每天,最早醒来的,是昭德街里的一间间店铺,木板门吱吱呀呀慢慢推开,一扇扇门板被卸下。狭窄街道的共鸣和回响,成为古街优美的晨曲。

经营传统清真糕点的福禄寿就是这里的一家老字号,今天,他们制作的清真糕点已经是古街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与往常一样,每天早晨,店主将炉子的火捅开时,一天的辛劳与快乐的生活画卷也随之展开。位于古街西隅一片空地上的早市,也逐渐热闹起来,古街的居民都会来这里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牛羊肉……他们之间互相熟悉,在攀谈中编织着古街上的生活。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第7篇

他走上青城山时已经108岁高龄了。这个博通五经的“贤良方正直谏科”,四川江州令已经不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了,东汉政治的腐败,使他对政治感到索然无味,飘然入邙山学长生不老之术。后入江西龙虎山筑坛练丹,后又碾转数省,足迹踏遍了大半华夏,参详了许多名山大川,最后他以108岁的力气奔青城山而来。一到山下,张陵那抑郁了多年的心胸一下子郎润了起来,纷乱了多年的思绪一下子清晰了起来,紧锁了多年的眉头也随之舒展开来,他四海漂泊,八方求证,苦苦寻觅了一生的求证练道之仙地,今天终于站到了张陵的面前。

张陵先是被青城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的美景打动。随后一翻这座山的历史,他更是大吃了一惊,原来早在秦代,青城山就已被列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圣山之一。

从来没有停下过的张陵觉得应该歇歇脚了,于是,他轻轻地放下拐杖,卸下背上的《道德经》,将颠沛流离一生的足迹留在了这里,结茅传道,并在天师洞旁种下了一颗银杏种子。

那或许不仅仅是银杏的种子,同时,也是道的种子。

于是,道教就像那颗银杏种子一样,从一千八百多年前开始,便在青城山紫气与霞光、晨钟与暮鼓、清静与幽雅中发芽、抽枝、拔节、开花、结果……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以一种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力量,影响中国政治、文化、科技、宗教近两千多年。

青城山也因此而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本土文化之集大成者,被推为中国国教。对于源于青城,道行天下的道教,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认为:“中国文化的根砥是道教”,世界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对中国古代科技贡献最大的是道教”。

政治中的“王道”

道教创建后,首先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张陵之孙张鲁开始,道教就开始推行“政教合一”,张鲁曾据汉中三十年之久。魏晋时期,从民间方士到豪门士大夫谈玄论道的风气日趋盛行。南北朝时期,道教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将人间封建等级制度移植于幻想的神仙世界,开始用道教神权来加强封建政权的统治。隋唐时代,道教一跃成为中国国教,举国上下莫不以尊道而自豪,时人吴道子、李白、孙思邈、陆羽、杜光庭等皆是名闻天下的有道之士,连唐太宗都自称是老子李聃的后裔,不仅如此,道教在唐代还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宋代道教大昌其道,连曾经香火鼎盛的佛教都受到了排挤。元代开国大帝忽必烈十分尊崇道教,并聘请丘处机担任国师,协助管理国政,使得道教在元代兴盛之极。明清之后道教虽然开始有了式微之相,但依然对时政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技上的“知道”

一直以来,道教都崇尚清谈,摆玄龙门阵,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之术,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某天,只听一声轰响,正在专心炼丹的道士被突然爆炸的丹炉掀翻在地,他来不及包扎受伤的小腿,擦去满脸的烟尘,席地而坐,开始研究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奇怪的化学反应,于是在炼丹之时发生的一次爆炸成了火药的起源。而道士们看风水使用的罗盘成了指南针的雏形,四大发明之中,道教贡献了两大发明,由此可见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影响之大。

道教科技是指道教学者的科学思想及其科技成就,包括某些同道教神仙方术揉和在一起的有科学技术价值的内容。其范围甚广,其中,道教外丹黄白术,对中国古化学和冶金学有重要贡献。内丹学则在人体科学奥妙的探索、包括生理心理学、脑科学,老年学、气功学等多项领域有卓著成绩。气功、导引、存思、守一、睡功、辟谷、食疗等在身心医学、体育学、营养学、养生学等领域取得了极为独特的成就。道教医药学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道教中的房中术亦包含有诸多性医学、性心理学的合理科学成分。道教在天文、地理、博物、本草、矿物、铸造等多种领域都有突出贡献。道教的美容术、测绘学、武术、兵法等学科都有很丰富的科学成就。随举一二,如道士华佗发明了体育科学史上著名的导引疗法“五禽戏”和外科手术术前麻醉的药物“麻沸散”,唐代道士赵友钦最早开始大型光学实验,五代道士燕真人绘制了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图,最早采用地图学上等高线画法的是《五岳真形图》,最早记载气象预报“云图”是道经《雨阳气候亲机》,最早记载人工方法造虹试验及银河、潮汐、雷电等成因的是道教专著《玄真子外篇》,最早记载镜的成像理论、摩擦生热燃烧现象、声音产生等是道教专著《化书》,最早著录“珠算”器的文献是道教专著《数术记遗》……

艺术中的“文道”

五代时期,后蜀王衍常带着乐队舞伎,登上青城山,在道教音乐声中,花前树下,鸟鸣泉吟之间载歌载舞,表演他写的各种剧本……开启了中国山水实景演出之先河。而几乎同时,道士杜光庭亦在青城山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武侠小说《虬髯客传》。

时间到了1977年8月,美国即将升空的宇航飞船“旅行者二号”正在作最后的准备和检修工作。一天,负责此次航行的宇航专家匆匆赶到美国最富盛名的音乐大师办公室,他拿出一张录制有各国音乐的铂金唱片,他要把这张唱片放给这位当时美国音乐界的权威人士听,然后确定38首歌曲录入铂金唱片,让飞船载入太空,到茫茫宇宙之中去寻找人类的知音。音乐大师仔细地听完了所有乐曲后,为美国宇航局确定了包括贝多芬、莫扎特等旷世大师的经典作品在内的38首歌曲。在这些刻入唱片的世界名曲里,大多只是节选,而惟有一首曲子是完整的,那就是由二王庙里道士张孔山整理的古琴曲《流水》,它长达7分钟的优美音乐被完整的保留在了铂金唱片上,至今在太空里回响。

发源于青城山的道教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道教曾广泛运用散文、诗词、小说、戏曲、音乐、绘画、书法等手段,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扬自己的思想观念等。中国建筑中的宫观,雕塑中的石刻造像和石窟艺术,美术中的《八十七神仙图》《朝元仙杖图》《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书法中的王曦之作品、灵飞经册,音乐中的珍品《流水》、洞经音乐、纳西古乐都受到道教的滋润,道教“游仙诗”和“青词”等还成为中国文学的一种体裁,书圣王羲之所形成的独特书法艺术,与王羲之长期受道教的熏陶有关,源于道教在画符中精、气、神的运用。而道教所追求的逍遥自由精神还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文化的浪漫情感,道教的许多典故也为中国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唐诗创作中最具飘逸灵气的李白和李商隐,实为多受道教精神熏陶的道门中人,李白本身就是一位道士。宋词所使用的词牌,至少有四十种与神仙故事或道教活动有关。元曲中的许多作品亦取材于道教典故。明清时期的著名小说,如《封神演义》、《绿野仙踪》乃至《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也多以道教思想为宗旨或深深地烙有道教文化的烙印。

哲学上的“问道”

道和道教的精神与思想对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心理观念发生过并一直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学说在我国文化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道教推崇的道教经典《老子》、《老子指归》、《老子想尔著》等书文约义赡,言辞隽永,是不朽的哲理专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光辉巨著。道教思想追求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万物为师”、“和谐相处”等至今仍是当代社会重要的哲学思想。

舌尖上的“味道”

道教以追求长生不老、长生成仙为宗旨,而道士们则非常注意饮食养生,食物的搭配十分有讲究,既营养又健康。道教饮食虽然不主张人们每餐吃素,但也提倡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饮食清淡,能使人神清气爽,更能使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长智慧、延年益寿,而且道士们在生活中还创造了许多美味佳肴。仅以青城山为例,就有白果炖鸡、洞天乳酒、川穹肘子、泡菜、老腊肉、青城茶及长生宴。长生宴将《青城道教食谱》等文献中的道家菜品融入民间的道家养生美食并进行了精心的选料和烹饪,推出了思之垂涎、观之娱目、食之爽心、留香三日的长生宴。这些菜品包括了“白果炖鸡”、“太极豆花”、“川芎锅贴”等几十道特色菜肴,原料天纯,烹饪精妙,装盘艺术。色、香、味、型妙趣万千。不但菜品丰富,而且韵味十足,,在历届届中国道教文化节上更是风头出尽,得到挑剔的食客们交口称赞。

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科技、文学与民俗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重要意义。而道教的产生与都江堰有着非常深刻的关系。

公元前256年,李冰修建了都江堰,几十年后,造就了殷实富饶的天府之国。公元143年,109岁的张陵来到青城山。在这之前,张陵曾漫游天下名山,寻找创建道教的基地,并先后在天目山讲授老子,在北邙山隐居修道,在云锦山炼外丹黄白术,但他最终将创建道教的基地选择在了青城山。

张陵之所以选择在四川创建道教,除了青城山风景秀丽,是上古神仙眼中的洞天福地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四川已经是,文化昌盛,经济繁荣。因为入教者必须交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教”。当时四川以外的很多地方贫穷落后,民不聊生,不要说交五斗米,很多人连温饱都不能解决,又哪里有物质(五斗米)与精神(思想基础)来入教?而对当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四川人民来说,很容易接受,于是入教者蜂拥而来。张陵后来又建立了以巴蜀为中心的二十四治,标志着道教创教的成功,被称为天师道。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第8篇

老君洞道观位于重庆市南岸黄桷桠附近的老君山上,是重庆的重要道观。数百年来,每逢初一、十五或清明佳节,香客朝山,游人踏青,道观内香烟氤氲缭绕,山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老君洞始建于汉朝三国时期,正式创建于隋末唐初,历时1300多年。原为佛教寺庙“广化寺”,明万历九年(1581年)改为道观,名“太极宫”(俗称“老君洞”),清代几经培修扩建。

整个庙宇依山造殿,凿崖成像。主要建筑呈“玄”字型依山盘旋而上。庙区占地300多亩,造像30余尊,有三消殿、灵官殿、三丰殿、玉皇殿、真武殿、吕祖殿、邱祖殿、观音殿及斋堂、客堂、经堂、戏台、戏楼、藏经楼、丹房等,文物古迹以老君洞、三丰洞、纯阳洞、石猴洞、三圣洞、燃灯洞等最具特色。

庙宇慈航殿上雕刻有碑铭“真武传道”,三清殿前石刻有“玉龙捧圣”。岩造图象老君骑青牛,周文王拜相,节子访贤,同月星辰岩上石刻浮雕,文人墨客的题字多在岩壁上,技艺尤为精湛。老君洞道观内多崖刻佛道故事图像,其中以九龙碑和八难岩两处石刻浮雕最具艺术价值。另有摩崖石刻文字多处。

老君洞位于南山风景区,距市中区南岸二公里,地理条件优越。沿青牛崖壁左侧石梯上行百余米,至老君山顶,举目远眺,山城景色尽在眼前,是观看山城夜景的好地方。老君山松柏森森、古木参天,阴翳蔽日,幽邃静寂,适为修道、念经、避暑游乐之世外仙境,游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临汾市浮山县老君洞

老君洞位于浮山县城南5公里处,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历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风尘岁月,有毁有建,始成现存规模、1957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个部分,由南至北建于一条中轴线上。

老君洞洞深8.3米,宽10.1米,洞内左右各卷石洞一个,有石碑各一立于洞中。石梁殿为洞上二层建筑,其结构奇特,殿、梁、檀、栋、椽、宇、檐、瓦等纯为石制,无寸木片瓦。殿门两壁嵌《太上显化图》线刻石雕组画81块,殿内神台上雕有李老群石像,四壁有元代壁画《黄录朝圣》绘有115组612个神话人物,线条流畅,主题突出,造型生动,手法浪漫夸张,透视合理匀称。《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曾对其进行了刊载,是研究我国道教文化老子哲学思想及古代美术雕刻艺术的极其珍贵的资料。2006年05月25日,老君洞作为唐至明占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河北省沙河市老君洞

位于河北省沙河市渡口村北的广阳山上,为天然洞穴,洞内正中间有老子塑像,旁边有徐甲塑像以及青牛塑像。洞外为老君台,老君台下有太清宫三教殿。

相传老子在写完《道德经》后骑青牛、出函关、不知所终。老子研究者们长期以来也不知道公元前477年至471年六年间老子身在何处。1998年,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和《老子传》作者刘升元等一行人对河北省沙河县渡口村广阳山进行了专项考察,他们在认真察看了老子遗迹、古碑石刻并查阅相关史志资料后正式确认:公元前477年至471年这六年期间,老子就在渡口村广阳山修行,渡口村是老子的第二故乡,老君洞就是老子的最后修行地。

老君洞同老君合一起,历米为当地名胜。据清朝光绪年间《畿辅通志.山川.广阳山》记载:“广阳山,在县西七十里,盘礴高耸,诸峰罗列。……是山绵亘数量,有罗汉、老君、千佛三洞在其上”。在老君洞右边山壁上,有当代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所题之“老聃修行处”石刻。

四川省凉州老君洞

老君洞位于普咩乡老君洞村的半山腰,与金沙江面垂直高度约500米,洞中有股清流通明亮的泉水注入金沙江中。当年长漂时某报记者未到现场错误地报道:“金沙江的水有三分之一流入老君洞,密封船险些进入老君洞……”至今还成为当地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料,流传甚广。

老君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结构,洞口高而宽敞,入洞约5丈变得狭窄难行,形如洞口,人称“狗钻洞”只有体瘦的人才能入内,过此险景豁然开阔,石柱石笋林立,景观奇特,洞中有洞,洞中有水,错落有致,情趣横生,晶莹的洞中“珊瑚”似禽似鸟,奇形怪状,色彩各异,有红的、绿的、黄的、白的极为诱人,进洞者无不赞叹,都说比云南的阿卢古洞和燕子洞漂亮数倍,洞中的奇、幽、险难以用最美丽的形容词来描述。老君洞洞深无比,据说不低于30里长,至今无人探底,洞中无数难解之“谜”正待世人揭开。

老君洞同样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太上老君为寻金探宝,打造兵器,致电此令仙人凿洞,因山石坚硬,鸡叫天亮就收工,只打了一个10多米的浅洞。取名为锅迁洞,如今还在半山腰之中,相距老君洞数里。次日晚上众仙改换地方凿洞,终于凿出今日的老君洞。普咩乡老街80多岁的老人高玉珍讲:“仙人打仙人洞,若有不信,山上还有三个钻子印为证”。解放前,洞中建有“老君庙、星王庙”,香火极旺。老君滩是泥石流的产物,老君洞是大自然造就的宝洞。老君滩名扬四海,老君洞深藏不露。看滩游洞,乐趣无穷,游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山西浮山县老君洞

又名混元石梁殿。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万历三年(1575年)完工,是一座砖石混砌仿木构建筑。殿坐北朝南,殿高4米,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券有一洞通向内殿,四壁满绘壁画,面积77.86平方米,共分115组,612尊神像,因年久失修,现仅存87组,神像500余尊。壁画内容为道家故事题材,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绘制,内容为道教始祖老君显化事迹。

河南西峡县老君洞

老君洞位于西峡县二郎坪乡境内,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在周王朝王子朝内乱中,曾经离开洛阳来到这个溶洞隐居、修炼、传经达120年之久。老子被后来的道教尊为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尊神之一,后人就把这个溶洞称为老君洞。

老君洞自古以来就是香客信士云集的膜拜圣地,也是文人墨客凭吊的人文胜迹。洞口左侧有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是大清乾隆三十一年所立的。它主要记录的就是当时大庙的四至边界和庙产值。据碑文记载,老君洞在明代时就有房屋四十余间,道士一百余人,香火旺盛,庙内香烟缭绕,暮鼓晨钟,庙外风景如画,香客云集,每逢农历二月十五日,也就是老子生辰时,老君洞天空中均会出现“云龙”奇观。大德高道们在此举行庙会,讲经论道,开导众牛。

传说,当年老子骑牛游历到这处溶洞前,青牛却卧下再也不走了。老子四下打量,发现这里竟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他就在洞里隐居下来,专心炼丹修行。这个洞就是今天的老君洞。而这座山就被后人称为“伏牛山”了。

老君洞是一座大型的溶洞群,它洞内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外峰峦叠嶂,山高林密。传说,

老子在这里隐居以后,附近野人峰上的野人常常过来侵扰他修道。于是,老子就派青牛来到一个位置稍高的溶洞为他望放哨。这个洞就是青牛洞。

但是,虽然有了青牛警戒放哨,野人还是时不时过来扰乱老子炼丹修行。为了彻底解决野人的侵扰,老子冥思苦想,终于发明了铁器制作的技术,他当年打制铁器的那个溶洞就是今天的打铁洞。据说,七十年代的时候,当地考古部门还曾经在打铁洞里发现了残余的铁漪铁屑,老百姓说那就是老子当年打铁的遗物。至今,民间铁匠仍然尊老子为祖师爷。

发明铁器以后,老_了就有了对付野人的有力武器。不仅如此,他看到农家人用于薅麦,就发明了镰刀;看到了种地的艰难,就发明了犁子、锄、镢,等等。民问还有更古老的神话传说,说据此一百多里外栾川老君山大庙的铁椽、铁瓦也是老子在打铁洞打制好后由山羊一块儿一块儿驮上老君山的。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几百几千印了,方圆几百里以内的老百姓都这么说,都这么传。

不过,在与野人的反复较量中,老了也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当年老子在这里观察到野人用打通的竹筒喂小野人饮水,就使用劈开的竹筒,给老百姓发明了一种引水渠,这种引水渠被当地老百姓叫做野人渠。现在老君洞景区还有一些这样的竹筒架设在山谷溪流旁边,也有一些已经改进为水泥仿树构造的引水渠,但是野人渠的名字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老子在老君洞隐居、修炼、传经达120年之久,后来,终于修成正道,称为道教尊神道德天尊,位列“三清”之一,民间称他为太上老君。自此,老君洞也成为香客信士云集的膜拜圣地,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凭吊抒怀。

广西融水县老君洞

老君洞:又名真仙岩、灵岩。位于融水县城南1.5公里处,整个景区占地10多公顷,有溶洞2个,其中的老君洞是融州古八景之首,堪称“水月洞天”。清澈婉蜒的灵寿溪自洞背穿山而过,流经洞中的部分长约300米。乘小舟自后洞顺流而下,可一览全洞风光,观赏洞中石壁上的摩崖石刻及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口占木参天,浓荫敞日,两座宋代建造的古石桥在洞口跨溪而卧,其桥造型美观,结构精巧,目前仍可通行汽车。相传太上老君南游融岭至此洞,流连忘返,对人说:“此洞乃火之绝胜也,山石磺石元,溪流清邃,不复西度流沙。我当隐焉”,于是化身为石,永留洞中。此洞因此得名,并成为全国道教圣地“三十六洞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