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20 00:39:01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财务资产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获利能力最弱的资产。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有效地保证一个企业随时有资金可以利用,并从闲置的资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也即要求在货币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抉择,以期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不足和过剩所产生的不良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本文就企业如何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

货币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而且有利于对整个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货币资金预算是对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估计,也是对企业预算期货币资金收支结果的预算。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为控制企业日常货币资金流动提供了主要依据,也是评价企业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的现象产生。

在货币资金预算中,应把整个预算期分为若干个时期分别计算货币资金的余额。长期货币资金流量预测虽然重要,但在货币资金管理中所编制的预算,主要是一年以下的短期预算。划分时期的长短要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来决定,但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即月度财务收支计划,某些货币资金流入流出变化大的企业,还可以按周或按日编制预算。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等等。完整的货币资金预算应包括货币资金收入、货币资金支出、货币资金千余缺以及货币资金筹集等部分。

货币资金流入量来源于销售收入、投资收益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其中销售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其金额可以直接从销售预算中得到;投资收益的货币资金收入时间比较固定,数量也容易确定;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可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关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预算期货币资金流入量加期初货币资金余额,构成预算期可动用货币资金数量。

货币资金流出量主要包括购货支出、营业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上缴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其中购货支出可从材料预算中得到;营业费用支出如工资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可以从费用预算中得到;利息支出所需的资金可以从偿债计划中得到;所得税付出以及利润分配支出可根据企业的盈利计划预先估计,支付的时间也比较固定;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并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

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货币资金的同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企业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项目招标、工程采购、经济担保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

一是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

四、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程序,确定货币资金执行的审批权限和制度,超限额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或超审批权限的资金支出。严格企业内部资金收入和支出审批程序。

1、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控制

①每笔收入支出都要及时开票;

②要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结算款项要及时送存银行;

③尽可能采用集中由财务部门收款的方式,分散收款要及时送交单位出纳;

④不得坐支各项收入;

⑤出纳员收妥每笔款项后应在收款凭证上加盖“收讫”章。

2、对货币资金的支出控制

①每笔支出都应有单位负责人的审批经、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

②出纳人员每一笔款项都应以健全的会计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为依据,付款后,需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

③各项支出都有预算和定额控制执行;

④要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尽可能使用转账支付;

⑤银行单据签发和印鉴保管应当分工负责。

五、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

加强对货币资金、会计凭证、原始的管理,要依法建账,及时核对银行账目,认真履行定期对账、报账的制度,建立定期进行检查的制约机制。不符合审核程序不能支付资金,按规定实事求是报账,不作假账。

一是货币资金的收付只能由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接触货币资金;二是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制度;三是出纳人员要做到每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与保管的现金核对相符,并经常与会计核对账目;四是要严格执行定期现金突击盘点制度和核对银行账的制度;五是已开出的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全部及时入账;六是所有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连续编号并顺序使用,错写作废的原始单据应加盖“作废”章后妥善保管。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第2篇

1.在企业内部建立结算中心。

在企业内部建立结算中心,能够帮助财会人员很好地了解企业资金的进出状况,也能够对企业的货币资金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一个很好的把控。当然,通过这个结算中心,企业就能够单独开设账户,而且结算中心也能够相应地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然后再与各个银行的商业情况结合,为企业在各种地域都开设相应的账户,这就给企业的资金进出提供了有力的后盾,帮助更好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

2.企业按照国家规范管理资金。

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身处在何种行业中,都必须得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准则,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规范相关部门的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态度,争取让所有员工都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从而保证企业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对待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也要有严格的态度,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赏罚制度,让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的工作中去。

3.加强企业的金融资产的管理。

每个企业要想提高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就必须要加强对金融资产的管理。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中,所涉及的金融资产也相应较多,我们应该设立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地规划企业的货币资产,让相关人员依照规定对企业的资产充分利用,例如:可以有效地对资产进行买进、出售等,从而保障资产能够很好地流动,再依据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创造更大的收益。

4.应该周期性地编制企业的资金。

无论在何种企业中,我们都需要对自身的整体资金做一个预算,并且还需要合理地规划资金的分配以及流动状况,要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定期对资金做合理的编制,并对资金的回收以及支出做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当然,我们在编制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在不影响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进行,并合理地规划企业的货币资金以及金融性资金,定期做科学合适的编制,以便于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二、合理地管理相关账款的支出与收入

为了让企业有更大的影响力,也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我们一定会接触到许多的账款支出与收入,例如:企业的生产、销售、资源应用等都是企业支出或收入的相关账款,从资产负债表项目来分析,这部分资金也是企业的流动资金,我们能够将其直接、快捷地转变为企业的现金,并且这部分资金关系着整个企业的收益,所以,我们需要严格管理企业的这部分款项。

1.从资产负债表项目预计账款的收入。

企业的财务部门每个月的月底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资产做相应的分析总结,而且也会有下月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从这个表中,对应分析企业的合作单位以及相关客户的信用度等,制定出相对应的账款收入政策,并且需要严格计算整理其中的赊欠情况等,从而给企业下个月的资金运用做出合理的规划,让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管理其营运资金。

2.依据企业的资金状况规划资金的支出。

作为财务人员,我们必须对企业的资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且依照企业的营业总额、销售总量、生产总量等规划企业接下来的资金支出状况,而且也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例如:将企业的部分资费投入到生产设备的改进、员工技术的改进等方面,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我们也需要对员工的薪酬进行认真地比对,依据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做好相应的记录,从而促进企业各个环节的和谐发展,也给了企业运营提供相应的保障。

3.建立严格的账款收支制度,降低风险。

企业的资金运转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我们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账款收支制度,从资产负债表中分析各种各样的资金数据,并且按照所制定的账款收支制度将拖欠企业的帐款收回,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才能给企业的资金运营强有力的保障。

三、企业的借款管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大地扩展企业,也为了增加企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客户,我们也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借款情况,也可能出现从银行中贷款的情况,这就会让企业短期地处于负债的状态。而且,在现在各类企业都风起云涌的情况下,对于借款我们必须谨慎处理,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在借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企业的资金现状以及企业的财务所能承受的限额。其次,我们企业的还债能力也是重中之重的,企业的借款必须要保证在企业资金所能偿还的能力范围内。再者,我们也要结合所借债款的支出方式,千万不能用在长期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上,这样,企业的资金运营就会降低发生财务危机的几率。所以,企业的借款要合理地运用,合理的分配,才能确保营运资金的正常工作。

四、结语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评价 风险预警 研究综述

一、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的意义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于1993年引入营运资金这一概念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才逐渐展开。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价值创造和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因营运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案例已屡见不鲜,2003年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Kmart申请了破产保护,2004年在我国运营8年之久的普尔斯马特轰然倒下。近年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正逐步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心之一。

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研究,企业可以找出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判别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对企业各环节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营运资金风险发出预警信号。

然而,对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有涉及营运资金安全性的指标,但是较少的研究能够把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结合起来。显然,这不利于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规避。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应当能够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最终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

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在梳理和把握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展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也由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逐步发展为较完整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单个组成项目上,并且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的研究,相应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应收、应付账款、存货周转率等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而这类指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这类指标忽略了流动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利用这类指标很难发现各流动资产项目的相互变动对营运资本的影响程度,继而无法对营运资金进行综合的评价。

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指标, 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Richard V. D.等(1980)提出了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全貌的现金周转期指标,指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这个公式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之中。但该指标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考虑企业不同形态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因而不利于企业全面、正确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由此,James A .Gentry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思想,通过对各阶段现金流量时间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权现金周期的概念。加权现金周期与现金周期相比,考虑了不同形态营运资金占用情况,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营运资金绩效。但是上述营运资金绩效的研究都不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具体研究。Joseph Cavinato(1990)则以制造业为例,细化了产品-现金周转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产品-现金周转期的方法。他提出了产品-现金周期指标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同时,Martin Gasmen等(2003)提出了衡量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剩余日(Excess days)”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通过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上述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虽然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指标有所涉及,但是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也就不能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在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郁国建(2000)指出,传统的评价缺乏战略性和集成性,通过建立一种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更有效管理,他创建了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购销周转率来考核营运资金的总体流转情况。然而,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上述各营运资金项目等信息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议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以及“产成品周转天数”。建议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显然,细化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见,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思路主要有:横向组合各单一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纵向细化传统评价指标,从而划分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且改进了指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但上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仍囿于传统视角,往往只侧重于一个方面,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该体系给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直观评价,但在指标选取、分数判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李争光等(2011)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同时选取三家家电企业2009年度财务数据,通过计算相应指标来评价三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该指标体系便于企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易于找出管理重点,但在指标权重、指标得分确定方面较为主观。

徐玮(2013)则从供应链资金管理特点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将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作为目标层指标,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营运资金安全性和营运资金绩效作为准则层指标,并基于煤炭行业对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验证。该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根据所得到的分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资源配置与经营效率,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改善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重指标选取、权重及分值确定的合理性。

3.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针对已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对于营运资金的分类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提出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重新分类,并相应的提出了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即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与传统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上述评价体系不仅涵盖的营运资金要素更为全面,而且体现了渠道管理的思想。但是上述指标体系仅考虑了营运资金的周转期,而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状况未纳入评价范畴,使得评价结果相对片面。同时,在指出现有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体系未能评价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的同时,王竹泉(2012)设计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流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增加了由各渠道营运资金利润率指标组成的盈利性评价部分,对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评价。可见,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已经从营运资金的创新分类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基于渠道的评价体系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成果之一,并且从最初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涉及收益性和流动性评价的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对营运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展开分析评价,并不能起到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目的。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营运资金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核心之一,虽然现阶段专门针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关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可从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启发,参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能够对营运资金风险进行预警的量化模型。

蔡佳茹(2012)在借鉴较为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营运资金的行业特点,从对影响营运资金短缺风险因素的分析入手,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探索了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并尝试性的建立起以多元综合预测模型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

刘震宇(2013)运用灰色预测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5个方面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指标变量进行设计,创新结合灰色点预测和区间预测,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结合案例企业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过去5年的营运资金指标值,预测出未来5年的营运资金风险的大小。该结论能及时、准确发现物流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异常信号,降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但是由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企业根据自身风险预测进行管理。

姚文伟(2014)同样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 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但是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没有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

郑晨(2012)针对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对营运资金的每个项目进行单独分析,却并未联系营运指标的项目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营运资金为主要参数的综合模型,同时针对以往的研究从未涉及过风险管理,在模型中体现出风险因素,选取了自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的所有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营运资金与风险管理效果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是本文仅对在国内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医药制造类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而未将所有的制造类上市企业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指标的选取上,量化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可以将营运资金预警案例引入到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分析当中,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而构建出适合各行业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

四、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展望

(一)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

现有研究表明,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但是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证的角度展开分析,对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可以弥补规范研究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加以运用。

(二)创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研究局限,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之间几乎是孤立研究,将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相结合,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判断标准,对于加强集团化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评价体系所得出的指标数据进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方面研究,如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数据处于多少区间表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良好;指标数据处于多少区间说明企业已面临着较高的营运资金危险,应谨慎对待营运资金风险管理问题。J

参考文献:

1.Joseph Cavinato.Accelerating Your Product-to-cash Cycle [J].Chilton’s Distribution,1990,(3):74-75.

2.Juan Colina.Working Capital Optimization[J].Plup Paper,2002,(7):64.

3.Martin Gosman,Trish Kelly.Working Capital Efficiencies Resulting from Large Retailers’Power[J].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3,(3):25-31.

4.李文.企业营运资金评价指标分析[J].财会月刊,2012,(7):14-15.

5.李争光,李萍,施鲁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4,(12):39-40.

6.徐玮.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煤炭行业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5):76-81.

7.王竹泉,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8.张婉君.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10,(2):74-75.

9.王竹泉,张先敏.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12,(9):11-12.

10.Hyun Han Shin,Luc Soenen .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1998,(10):37-45.

11.柯宝红.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2009,(8).

12.张梅玉.零售业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南开大学商学院,2010,(11).

13.张宁.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0.

14.逄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J].财会通讯,2009,(5):6-7.

15.John C.Groth.The Operating Cycle:risk,return and Opportunity[J].Management Decision,1992,(2):3-11.

16.W.Steyn,W.D.Hamman,E.V.d.M.Smit. The Danger of High Growth Combined with a Large Non-cash Working Capital Base-A Descrip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2002,(1):41-47.

17.徐晓玲.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11,(9):270-271.

18.王灿.国内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56-57 .

19.蔡佳茹.营运资金短缺风险的预警模型研究――以零售行业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12.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进程;展望

中图分类号: F406.71 文献标识码: A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营运资金具体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进行优化。W.D.Knight(1972)对当时的存货订货量基本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在保险储备量下的最优订货模型。这一模型提出了在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如何使存货的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的订货方法。1976年Hampton C.Hager在《现金管理和现金周期》一文中提出了“现金周期”这一概念,提出了改进现金管理,缩短现金周期的措施。 Keithv.Smith(1979)指出:关于每个营运资金项目管理的研究己有很大进展,但将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却没有多少进展,并首次探讨了整体营运资金规划与控制的内容。从当时的研究情况来看,营运资金管理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尚未系统化、只是停留在孤立研究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层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不断深化,其逐渐成为财务管理学科一个独立的重要领域。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内容从营运资金各项目扩展到企业战略高度。 KennethP.Nunn(1981)以1971一1978年间1700多家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对包括产品、销售、会计、竞争地位、行业因素等19个变量的多重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揭示了营运资金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战略的影响因素,指出营运资金政策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他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营运资金管理不仅停留在日常的财务运作上,而且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关,决定企业的价值。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起来。Herbert J.Weinaub和Sue Visseher(1998)通过调查10个不同行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激进型和保守型营运资金政策的相对关系,发现不同行业的流动资产管理政策和流动负债管理政策明显不同。此外,Senen(1993)和Wang,Yung一Jang(2002)等研究也提出行业因素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影响。John Antanies(2002)提出了“三角难题”。所谓的三角,其实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几个方面:客户的满意度、存货功能的发挥情况,还有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情况等。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对于上面几方面往往难以两全,很容易顾此失彼,顾全一个方面的时候,很容易损害到其他方面的利益,那么就容易造成整个企业利益受损的局面。考虑到这些,企业在进行营运资金管理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的顾全大局,力求各方面均衡,不要在照顾一方面的时候妨碍到其他方面的工作,尤其要注意不要发生本来是要达到营运资金管理最优化,最终却造成公司战略目标的优化程度降低,损害到了整个公司的利益。与此同时,Juan Co1ina(2002)在管理类型上重新阐释了营运资金管理。他指出,一个全面的营运资金管理计划包括三个部分:(1)收入管理(应收账款、订购程序、支付账单和收款);(2)供应链管理(存货和物流);(3)支出管理(购买和付款)。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细化,强调了营运资金三个组成部分的行为将会给公司带来最佳效果。Colina的这一论述使人们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观念不再局限于资产负债表部分,而是扩展到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将公司日常琐碎的经营管理统一于营运资金管理之下。

在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营运资金的管理实践也一直在不断创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2000年,DELL提出提炼其基于网络的供应链结构,以便降低存货,节约现金,为企业带来利息收益以及再投资为股东创利的机会。自2001年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在2001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经济低迷时企业压缩营运资金周转期(DWC)的能力需要客户和债权人(供应商)的配合,否则,可能出现负面影响。过紧催收客户款,可能将客户推到竞争对手的怀抱,受惊吓的供应商也会拒绝赊销,公司必须有充分的获利能力,才能获得其供应商的信任,才能在采取紧缩的营运资金投资政策后提升获利能力。

我国营运资金管理不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上都远远落后于国外,跟国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相距甚远。并且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的,且少有系统的研究分析,还不够科学、合理,大多数是对某个营运资金项目的独立研究探讨,多为对营运资金内容中的某一部分的单独研究,甚至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借鉴引用了西方的成功管理经验。

毛付根(1995)发表了题为“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的文章,指出:要想合理管理营运资金,就要先从资产负债表入手,理清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运行趋势,二者的资金是如何运作的,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是怎样的,抓住其联系而后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能提出管理营运资金的有效对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张维迎(1995)站在博弈论的角度研究分析了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应收账款不外乎是通过赊销形成的,因此在赊销时就应该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步。

杨雄胜等(2000)指出营运资金周转额应为垫支的营运资金在某一形态下周而复始回归到其原有形态的数额,他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比率的计算尚不完善,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上述比率的应用也并不容易。由此总结得出,在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时,可以不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而是去计算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以及存货周转期,这两者计算起来相对容易,从企业中资料比较容易取得,依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和原材料出入库汇总表、在产品和产成品汇总表就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计算取得,以此作为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使得评价效果更为简便、准确。

王竹泉、马广林(2005)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名为“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的文章,作者认为渠道控制才一是跨地区经营企业管理营运资金的重点内容,营运资金管理要和企业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相挂钩,企业要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良好关系,这样才有利于营运资金的有效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吴剑东、肖云(2006)认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企业正常经营的基本保证在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使其日常交易活动正常化,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因此,企业就迫切的需要建立一个能“科学、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征信系统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并且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马程琳(2007)通过对我国四大类型企业(即信心十足的成长型企业、稳健的绩优企业、危机四伏的地雷型企业和经营衰退的夕阳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及其同比数据的研究,分析其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王灿(2010)在《现代商贸工业》上发表了题目为“国内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文中对企业集团这种特殊企业模式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企业集团规模大、层次多、经营管理难度大,因此造成营运资金风险大、结构比例失调、资金成本高等问题,而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目前,我国的研究普遍缺乏对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都偏重于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的简单罗列、具体汇总,并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到底要怎样合理的筹融资,怎样有效的利用资金,不让其闲置浪费,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约资本、提高效益。我国的研究还没有上升到这样一个阶段,也还没有经验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我们在营运资金管理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政策,也迫切需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因况制宜的来给予指导。

当今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通货膨胀和货币市场日益紧缩,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以提高营运资金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现金流的创造能力,已成为财务理论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运营资金 管理模式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特点及优化其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特点

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营运资金的来源具有多样性。与筹集长期资金的方式相比,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方式较为灵活多样,通常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商业信用、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预收货款、票据贴现等多种在内外部融资方式。

(2)营运资金的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数量会随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时高时低,波动很大。季节性企业如此,非季节性企业也如此。随着流动资产数量的变动,流动负债的数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3)营运资金的周转具有短期性。企业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通常会在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根据这一特点,营运资金可以用商业信用、银行短期借款等短期筹资方式来加以解决。

(4)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变动性和易变现性。企业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是经常变化的,一般按照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现金的顺序转化。为此,在进行流动资产管理时,必须在各项流动资产上合理配置资金数额,做到结构合理,以促进资金周转顺利进行。此外,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一般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如果遇到意外情况,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现金短缺时,便可迅速变卖这些资产,以获取现金。这对财务上应付临时性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作为企业组织各项生产、活动的经济命脉,运营资金始终贯穿于企业运作的全过程。企业对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运营状态的优劣。随着整个国际市场竞争氛围越来越浓厚,市场大环境也变得相对糟糕,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也显露无疑。因此,在这种竞争大环境下,我国企业必须要基于自身发展实情,对运营资金管理模式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并及时找出解决措施“亡羊补牢”,使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更规范,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内部管理水平以及市场核心竞争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最终实现企业资金运营效率的最大化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当前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的缺陷

(一)运营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运营资金管理存在明显不足。其中尤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相当薄弱,不但不能在企业运营资金管理过程中给予其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反而为运营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提供了沃土,加大了企业流动资金的不稳定性和非协调性。

(二)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缺乏科学规划

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结构进行管理,主要就是指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比例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合理的管理。但是,企业当前所使用的运营资金管理方法中的一项首要原则就是:资金安全。这一原则虽能保证企业资金充分满足生产与经营的需求,降低了运营资金的占用比,却在无意中忽略了对企业运营资金结构的规范化管理,也欠缺对运营资金内部结构的科学规划。这就使得企业实际上并不能对运营资金进行有序的安排,也无法及时处理好运营资金和其他资金间的关系,最终反而会使企业资金的流动协调性大大降低。如果企业内部的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项目占比过大,会增大企业的运营风险;而如果企业内部的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存在的数额差距过大,则会导致企业运营资金结构的失衡,使企业运营风险和经济盈利间的剪刀差变大。

(三)运营资金的实际运营效率不尽如人意

目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流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流动资金周转缓慢、质量不尽如人意,企业的不良投资数不胜数。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很多企业并不真正了解市场,导致其生产出来的产品结构欠缺必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让企业产品的销售力和竞争力都严重受挫。另外,企业采购人员中饱私囊的行为,也会让企业存货的账面与实际市场价之间存在差异,致使企业花高价购买同类物质。除此之外,企业偿还运营资金时的付款周转天数不断推迟也是导致企业资金运转速度慢的重要原因,它还会使企业的信用日益降低。

三、优化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和理论研究,为运营资金的管理保驾护航

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科学化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完善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必要措施,就是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的严格控制与研究,不断加强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效率。第一,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规章制度,优化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的内部控制模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严格性和规范化,进而提升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水平和对经济风险的防御意识。第二,基于学位论文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展开有效的研究,就是对其他国内外学者关于某一学术问题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和升华,以达到发展企业运营资金管理,增强其学术支撑的目的。

(二)基于供应链整合,加快企业运营资金的运转速度

“供应链整合”,顾名思义,就是指为了提升综合竞争优势,为顾客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或产品,供应链上下所有企业间彼此进行更高层次、更紧密的合作。实际上,就是以一个系统整体为出发点,对供应链中的每一个节点企业与核心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并据此来提高供应链中各企业间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的运转速度,最终在低运营成本和高资金运转速度的前提下,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真正实现最大化。通过整合供应链,能在不同企业间形成一个“协同化管理”的理想局面,能将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真正融合到企业运营活动中的每一个职能领域中,有效地克服了不同资金运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脱节现象,从整个运营大局出发对企业的运营资金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严格来讲,“供应链整合”活动又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方面内容。内部供应链整合活动,是凭借任何可能的手段,以“紧密无缝流程”的形式将企业内部的不同功能作业衔接起来;同时以“业务集成”为根本出发点,让供应链中的企业集中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而其他业务直接外包出去。“外部供应链整合”活动,则是指让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将“以客户为导向”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据此来提高各个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参与度。

(三)以客户的切身需求为导向,加快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

电商时代的来临,让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逐步转变为“以客户切身需求为导向”和“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现代企业必须加快向市场化转型,依据对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的仔细观察和深入分析,对顾客的实际需求快速做出响应。而企业的运营资金始终贯穿于此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整个供应链(包括客户和供应商)中,所以满足客户需求是提升企业资金运营效率的根本保证。首先,通过对客户当前实际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未来需求变化的准确预测,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此提升供应链响应客户需求的效率,并促进企业运营资金周转效率的大大提高。其次,从大局上讲,每一个企业实际上都可以视为更大范围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所以,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活动与同一根供应链条上的兄弟企业之间有很大程度的依存性和很紧密的利益相关性。供应链上不同“节点”间的双赢性竞争及以之为基础的高层次合作,都有助于整个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运营活力的保持。故而,加大供应商的参与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实际上是加强供应链运营资金管理、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重中之重。

四、结论

保证充足的运转较快的营运资金,是企业实现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所以,运营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要优化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模式,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理论研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严格性和规范化,进而提升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水平和对经济风险的防御意识;要基于供应链整合,提高各企业间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的运转速度,并加快企业运营资金的运转速度,最终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真正实现最大化;还要以客户的切身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进企业运营资金周转效率的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2).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新常态营运资金公司绩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6.71/F425

一、引言

营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营运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企业资金的周转,而资金周转灵活与否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据调查发现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管理上花费了30%的工作时间。

2012~201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在7%~8%之间,这与21世纪初前十年年均10%的高速增长相形见绌。2014年11月在APEC峰会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指出经济新常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第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经济增长要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状态,企业依存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营运资金管理是否也会呈现新的特点?虽然之前有许多学者在营运资金管理上做了研究,但是新常态下营运资金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匮乏。

国外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远早于国内,所以研究成果也比国内成熟,Hampton C.Hager(1976)为了改进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第一次提出了概念“现金周期”,之后,学者们开始把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开始研究,现金周期成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另外,外国学者还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把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Afza and Nazir(2008)对巴基斯坦上市非金融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营运资金投资政策与融资政策的激进程度与利润负相关。

1993年,营运资金概念才引入我国,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相对较少。毛付根(1995)提出:应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营运资金融资和综合策略可分为稳健型、中庸型和激进型,政策不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不同。陆俊华(2012)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营运资金投资策略与绩效正相关,筹资策略与绩效负相关;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负相关。王竹泉等人(2009)还将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结合起来。

二、实证研究

营运资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包含企业所有的流动资产,侧重流动资产的管理,但疏忽了流动负债对营运资金的影响;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财务上通常采用此定义。

(一)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Z)作为指标衡量公司绩效,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用流动资产比率(W1)替代,流动负债比率(W2)代替营运资金的筹资政策,考虑到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对以下因素进行控制:公司规模(W3);财务杠杆(W4);可持续增长率(W5)。变量具体说明见表1。

(二)研究假设

H1:营运资金投资政策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小于长期资产的盈利能力,流动资产比率越高,营运资金投资政策越宽松,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

H2:营运资金筹资政策激进程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流动负债的资本成本小,而长期负债的资本成本高,流动负债比率越高,营运资金筹资政策越激进,企业的资本成本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

H3:公司规模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一般来说,企业规模是企业实力的象征,企业规模越大,实力越强,融资渠道也会越多,相对来说融资费用也会较低,所以企业的利润也会越高。

H4: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财务杠杆越高,企业利润越大,因为利息的税盾作用可以提升企业价值,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费用,所以假设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H5: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越高,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强,企业的利润自然也会越多,所以对公司绩效产生正方向影响。

(三)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都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中企业的中期财务报表,为了减少无效数据对实证分析的影响,本文对数据库中选取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了数据不全的样本;剔除了这三年内被ST或*ST的样本。

根据以上原则,样本首先在Excel2007版中进行了筛选,然后应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等工作。

(四)模型构建

为对营运资金与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检验本文假设是否成立,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α0为常数项,αi(i=1,2,3,4,5)是对应变量的系数,θ表示残差项。

(五)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2013~2015年汽车制造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都比较低,2014年净资产增长率均值是2013年的一半,跌幅较大,说明2014年汽车制造业的经济不景气,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2013~2015年流动资产比均值逐步递减,但比重仍较大,说明总资产中流动资产份额逐步减少,总体而言汽车制造业还是采用宽松的营运资金投资政策,但较以前有所缓和;2013~2015年汽车制造业流动资产负债比率平均值87.93%,说明企业大部分债务资本都是通过短期债务筹集的,营运资金筹资政策很激进,但是从每年的均值来看,流动负债比率呈小幅下降趋势;从流动资产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来看,汽车制造业采用宽松型的投资政策搭配激进型的筹资政策,即稳健型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企业规模逐年增大,而流动资产比率逐渐变小,这说明在新常态下,企业要增加长期债务资本或权益筹资来维持企业运转;如表2所示,财务杠杆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50%以下;2013~2015年,汽车制造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变化较小,一直维持在4%左右。

2.相关性分析

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Z和W1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135,且通过了置信度概率为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流动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表明流动资产比率越高,营运资金投资政策越宽松,企业绩效也就越好。

Z与W2的相关系数是0.243,通过了置信度为1%的水平下显著性检验,说明流动负债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即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比例越大,企业营运资金筹资政策越激进,企业绩效越好。

Z与W3的相关系数为0.233,通过了置信度为1%水平下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Z与W4的相关系数是-0.195,通过了置信度为1%水平下显著性检验,表明企业财务杠杆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低。

Z与W5的相关性通过了置信度为1%水平下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为0.901,属于高度线性相关关系,企业可持续增长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3.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表6。

表4中,调整后的R方为0.828,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D-W值为1.798,在2附近,说明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问题;表5中,p(Sig.)=0

表6中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说明除因变外其他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根据表中的回归结果,W1的标准系数为0.021,说明流动资产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t值为0.709,p=0.479>0.05,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与之前pe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不太一样。

W2的标准系数是0.089,且t值为2.884,p= 0.004

W3的标准系数为0.025,说明企业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t值为0.822,p=0.412>0.05,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与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有出入,同时也与本文的假设推理有差别。从描述性统计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企业绩效并没有因此而提高,这可能是因为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适度规模才能产生较好绩效。石建中(2014)研究了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企业由小到大的过程中,一定的规模水平才能实现规模经济;但当规模已经相当大时,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本文样本中,企业规模都很大,并且还在逐年增大,所以以上回归分析的实证结果可以接受。

W4的标准系数为-0.094,且t值为-3.095,p= 0.002

W5的标准系数为0.869,且t值为28.702,p=0

3、新常态下汽车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新常态下本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营运资金投资政策:汽车制造行业近三年平均流动资金比率为58.7%,2013年最高,超过60%,本行业的营运资金投资政策为宽松型;

(2)营运资金筹资政策:根据描述性统计表,行业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占比每年都在80%以上,而且标准差很小,说明本行业绝大部分企业都有比较高的流动负债比率,都采用了激进型营运资金筹资政策;

(3)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宽松型营运资金投资政策配合激进型营运资金筹资政策,所以本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为稳健型的。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沪深2013~2015年汽车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法对新常态汽车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营运资金投资政策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2.营运资金筹资政策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越大,营运资金筹资政策越激进,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3.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汽车制造业的规模效应不大,扩大企业规模,并不能提高企业绩效;

4.控制变量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汽车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越小,净资产收益率越大,企业绩效越好;

5.控制变量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其标准化系数很大,说明两变量高度相关,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可以提高企业绩效;

6.汽车制造业采用宽松型营运资金投资政策配合激进型的筹资政策,即新常态下汽车制造业采用了稳健型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二)对策建议

在新常态背景下,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对汽车制造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企业管理层应重视营运资金管理,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确定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并确定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汽车制造业也是如此,此时更应该关注营运资金管理,处理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以防止企业的资金周转失灵,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能正常运营。

2.降低财务杠杆,并保持激进的营运资金筹资政策

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中不难看出,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完全抵消了债务成本的税盾作用,所以在现有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降低财务杠杆;流动负债比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但标准化系数不是很大,而且根据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汽车制造业的这三年的平均流动负债比率已达到87.93%,营运资金筹资政策已经很激进了,所以结合两者来看,汽车制造业应该减少债务成本,且在债务总额中保持较高比例的流动负债。

3.提高本行业的可持续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很高,由近三年的统计结果看,本行业的可持续增长率一直维持在4%左右,如果能提高本行业的可持续增长率,那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就是相当大的。

4.调整企业规模

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也就越大,但在汽车制造业中,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无显著相关性,也就是说企业规模的大小对企业绩效几乎没有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本行业中企业规模效率低下,市场机制不完善或其他制度方面的原因,企业可以尝试调整企业规模、加大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1]Lazaridis and Tryofonidis.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capitalmanagementandprofitability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thens stock exchange [J]. JournalofFinancialManagementandAnalysis, 2006(19):26-35.

[2]Talat Afza, Mian Sajid Nazir. Working capital approaches and firm’s returns in Pakistan [J]. Pakistan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Social Science, 2008(1):25-36.

[3]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l):32-36.

[4]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J].会计研究,2009(9):51-59.

[5]张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渠道理论的实证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11.

[6]纪同臻.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与企业竞争力、企业营业绩效相关性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7]王金利.营运资金管理与公司绩效[D].南昌:南昌大学,2012.

[8]赵艳伟.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9]王竹泉,孙莹,王秀华,张先敏,杜媛.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2[J].会计研究,2013(12)53-59.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供应链 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周转期

一、供应链营运资金基本理论概述

供应链可以直译为英文“supply chain”,许多学者对于供应链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比如: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再比如: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物流计划与控制等职能,同时它也是一种管理策略,主张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它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分担采购、制造和销售的职能,从而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企业的市场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想要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上获得胜利,企业就必须与其供应商和客户形成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与此同时,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有效地管理,必须充分考虑营运资金在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地位与关系。由于企业的营运资金目标不同,种类也不尽相同,所以本文选择以提高周转效率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作为研究的对象[1]。

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主要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加快资金的回收,同时也可以提升支付能力。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进行内部的管理,提升其内部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中所有战略合作伙伴的绩效。

图1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从图1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营运资金可以分为采购过程中占用的营运资金、内部生产占用的营运资金和销售过程中占用的营运资金。所以,结合本文对所选案例――苏宁电器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就是选取一定的财务评价指标,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苏宁电器2009~2012年度的营运资金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并期望评价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苏宁电器在该时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二、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一)营运资金分类

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把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环节管理相结合对营运资金进行分类,这样,既考虑到了全部的营运资金,又直观地反映了营运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布。

表1 营运资金具体项目分类表

如表1所示,根据业务流程,将营运资金分为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和营销环节营运资金。结合图1及表1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布图。

图2 营运资金在各个环节分布图

(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相关指标,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使用的计算指标如下:

1.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指标

由于在现实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往往是不能同步的。所以,仅用企业的存货数量衡量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是不科学的。因此,要真实的测算营运资金的周转期,就要在物流的基础上考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对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影响。

采购过程营运资金周转期= (1)

采购过程营运资金= (2)

2.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指标

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要考虑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如应付租金、出租包装物的租金等。因为其他应收款表示的是企业已经支付某单位的款项或是尚未收取的款项,所以其他应收款影响了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而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应付但尚未支付的款项,所以在计算营运资金时应扣除其他应付款的款项。

生产过程营运资金周转期= (3)

生产过程营运资金=

(4)

3.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指标

销售过程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市场的需要,最终把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因此销售过程也是供应链的最后一环。在销售过程中需要厂商、商、经销商和顾客共同参与完成的。

销售过程营运资金周转期= (5)

销售过程营运资金=

(6)

三、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初期发展

1.“1+3”的运营模式

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电器最早主要致力于空调的直销,但由于当时中国空调人均消费水平低,空调的供应量大于消费者的需求量。所以,苏宁电器逐渐将自己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建设和完善零售的环节上,并建立了“1+3”的运营模式。其中“1”指连锁店, “3”指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服中心。“1+3”的运营模式就是建立一个连锁店面的同时必须建立一个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服中心。“1+3”运营模式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也可以稳定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帮助企业提供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2.传统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分析

传统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分析,就是按照要素来对供应链的营运资金进行分析。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表2所示的绩效指标。图3是对应表2的营运资金绩效分析图。

表2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绩效指标 单位:天

从图3不难看出,苏宁电器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9至2012年是逐年上涨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2009-2012年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都明显上涨。如果将2009年作为基期年,那么,2010年的存货周转期比2009年基期年上涨22.97%,2011年上涨34.34%,2012年上涨58.72%;2010年的应收账款比2009年基期年上涨78.48%,2011年上涨337.97%,2012年上涨615.19%.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1至2012年的供应链营运资金周转期涨幅最明显。

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的实施,使苏宁电器代垫财政补贴款增加,客户增多,从而使应收客户款项增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相应增加,最终导致应收账款周转期增加,所以苏宁电器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期的延长是企业以后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图3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绩效指标分析图

(二)基于供应链的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采购环节的绩效指标值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表3所示的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图4是对应表3的绩效指标的分析图。

表3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的绩效指标值

单位:元

(2)采购环节的绩效分析

由于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天数必须是正数,但是根据公式计算出营运资金周转期是负数,所以,为了符合实际要求,本文将营运资金的数值取绝对值后进行计算。再结合图3计算得出:2009年~2010年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上升了46.34天,2009~2012年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下降了30.51天。虽然从2011年的51.65到2012年的57.11上升了5.46天,但是,总的态势较2009年的周转期还是呈下降趋势。如果把2009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看成基数,那么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4年中相对于2009年来说下降的百分比分别是100%,112.26%,25.12%,38.35%。

图4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采购环节绩效指标分析图

表4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流动负债内部结构分析表(%)

另外,从表4中也可以看出苏宁电器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占流动负债总额的比例最大,分别为86%、91.7%、86.1%、81.8%;同时发现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比例在这4年中没有过大的波动,且始终保持在高位。在苏宁电器2009~2012年流动负债总额中,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两项总和都在80%以上,是流动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表明苏宁电器利用供应链的优势,既增强了议价能力,又增加了对供应商信用资金的使用力度,从而加快了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的运转。

总之,苏宁电器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9~2012年度表现较好,虽然在2010~2012年间周转期有所延长,但是,相比2009年是呈下降趋势的。在2009~2012年的4年间,苏宁电器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于应付票据的增加。

2.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生产环节的绩效指标值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表5所示的生产过程中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相绩效指标值。图5是对应表5的绩效指标的分析图。

表5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 单位:元

图5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生产环节绩效指标分析图

(2)生产环节绩效分析

从表5和图5可以看出:2009年~2012年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出现了波动,2012年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比2011年上涨6.45天,上涨比率为176.71%。2009年~2012年在产品存货金额均为零,其原因主要是苏宁电器是以家电零售为主的企业,不涉及产品生产,所以不存在在产品。

通过计算可知:苏宁电器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2009~2011年间下降了8.75%,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但2012年上升明显,苏宁电器应更加关注生产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化。

3.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销售环节的绩效指标值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如表6所示的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图6是对应表6的绩效指标的分析图。

表6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 单位:元

(2)销售环节绩效分析

从表6和图6可以看出, 2009~2012年期间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逐年上升,上升的比率分别为66.38%、103.87%、70.54%。同时,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成品存货占销售环节的营运资金的比重最大,致使2009年、2010年的成品存货金额比整个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的金额还分别高出46265.6万元、22443.6万元;2011年、2012年成品存货占整个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的98.06%、94.99%。说明苏宁电器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存在潜在弊端。二是应收账款占整个环节资金的比例逐年上升,反映出苏宁电器的坏账风险较高。

图6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销售环节绩效指标分析图

四、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货周转期长,导致成本上升

通过图表分析可以看出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的每个环节所包含的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成品存货在其各自的营运资金中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在采购环节中,如果把2009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看成基数,那么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4年中相对于2009年来说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销售环节,结合图6不难看出,自2009年~2012年周转期逐年上升。可见,在苏宁电器供应链循环中,存货周转期越长,说明存货在企业滞留的时间越长,企业的成本就越大,这样就提高了销售该存货的亏损概率。

2.应收账款周转期上升,降低了企业偿债及盈利能力

根据上述图表的数据显示,对于应收账款周转期来说,从2009年~2012年上涨了615.19%,这一现象表明其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变慢,也说明了苏宁电器从2009年~2012年资金在企业外部滞留的数额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形成的利润并没有以实际的货币作为基础。所以,应收账款周转期的上升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解决对策

1.优化存货管理结构,降低成本

无论是苏宁电器的门店还是供应商都会有自己的存货库存。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优化库存,降低成本;但是,以某一环节的优化代替整体供应链优化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苏宁电器应该调整各环节存货结构,提升配送环节的能力,以达到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的目的。

2.关注与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周转期的增加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赊销方式,寻找赊销收益和风险的最佳组合,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成本。同时,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参考文献:

[1]James A. Gentry,R. Vaidyanathan, HeWiaiLee. A Weigh ted Cash Conversion Cycle[J].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1990.

[2]Tim Reason. Capital Ideas: The 2005 Working Capital Survey[R]. CFO M agazine,2005.

[3]George William Collins, Analysis of Working Capital, Accounting Review,1945, Vol.21 Issue 4.

[4]王竹泉,逢咏梅,孙建强. 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02).

[5]宫丽静.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供应链的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08.

[6]邓连凯,王文文.供应链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6).

[7]吴克,熊燕华,王佳强,朱亚敏,张杰.供应链环境下苏宁电器VMI的实施研究[J].物流科技,2008(5).

[8]郭晓莎,吕素萍.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1(5).

[9]王竹泉,马广林.分销环节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06).

[10] 王竹泉,孙莹.营运资金概念重构与分类研究――由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引发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0.

[11]戴鹏.营运资本一个尴尬的概念[J].对外经贸财会,2001,(9).

[12]李心合,叶玲.嵌入供应链的公司财务理论研究[J].当代财经,2013,(05).

[13]李聪聪.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3,(8).

[14]王竹泉,王苑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 质量 质量管理

企业以往的营运资金管理没有涉及质量问题。什么是营运资金质量,什么是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以及如何开展营运资金质量管理都是新问题。用质量管理理论分析说明这些问题,既是对质量管理理论应用领域的拓展,也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有益补充。

一、营运资金质量概述

1.营运资金质量

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是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利益相关方要求的程度。

(1)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风险性(安全性)。营运资金会因各种原因给各个利益相关方带来风险。比如说,因数量不足给生产企业带来停产倒闭的风险;因增值能力不足(收益率不高)给资金提供方(如银行等)带来本利损失的风险;因管理不妥、使用不当造成失窃、滥用或其它使企业或国家利益蒙受损失的问题等等。

第二,周转性(流动性)。周转性是指企业的营运资金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更大量现金的增值流转特性。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就相应提高了营运资金的利用效果。

第三,经济性(效益性)。营运资金的经济性主要表现为效益性,取决于收益与成本,一方面要关注其收益增加,另一方面要关注其成本减少。

第四,适配性(结构性)。营运资金的适配性是指构成营运资金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

考虑营运资金质量时,必须考虑所有这些特性的全部,而不是一个或一部分。质量是综合性、整体性问题,既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忽略任何一点,必须在全部特性之间寻求最佳结合、形成合理结构。

(2)营运资金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

第一,使用方。生产经营企业是营运资金的使用方。他们对营运资金最主要的要求是数量充足、周转快、风险小、收益高等。营运资金的一些质量特性正是由营运资金使用方的要求决定的,使用方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没有要求的特性,便不是营运资金的质量特性。

第二,提供方。营运资金提供方除了使用方之外,还包括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或企业。他们的要求主要是资金安全性,还本付息的及时性、保障性。

第三,相关方。资金中介组织,担保方等。他们的要求与提供方相似。

第四,监管方。政府及其它监管组织。他们的要求主要是保证营运资金的使用符合国家社会的要求、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各类政策、法律、法规等表现这些要求。

对于以上各方的要求,都必须给予满足,考虑营运资金质量问题,不能只考虑某些相关方的要求,而忽视其它相关方的要求。

2、影响营运资金质量的因素

凡是导致营运资金的一组特性不符合利益相关方要求的因素,均是影响营运资金质量的因素。大因素可归纳为风险性、周转性、效益性、适配性四个。每个大因素又包含许多中、小因素。我们可以借助石川图来说明这些影响因素。

二、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概述

1.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

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是建立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并在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营运资金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实施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的全部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建立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宗旨和方向,应体现营运资金质量价值观,明确为营运资金使用方、提供方、相关方和监管方服务的宗旨和确立追求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的理念。

(2)确定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营运资金管理追求的目的,在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的框架内制定,并作为财务管理总目标的一部分,为财务管理总目标服务。方针可以是定性的,反映宗旨、方向和价值理念,目标应该是定量的、可分解、可测量和考核,并在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中表现出来。

(3)建立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是开展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基础平台,是与营运资金质量相关的所有要素(如人、财、物和信息)的有机组合。该体系要围绕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明确组织结构、人员职责、权限、沟通交流等管理职能。

(4)开展营运资金质量策划。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策划最主要的任务是确定营运资金质量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运行过程、程序和相关资源。所以除了目标策划外还应考虑:第一,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确定与营运资金运行相关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比如说人员职责、权限、沟通方式、组织结构等;第二,营运资金运行过程和程序的策划,确定营运资金运作流程、规则、结构关系等;第三,营运资金相关资源策划,确定营运资金的提供方、来源渠道、数量额度等。

(5)严格营运资金质量控制。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营运资金风险与成本的控制,目的在于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要针对与风险和成本相关的各种要素制定控制标准,改进控制方式方法,提高控制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对营运资金的构成因素、种类及其结构进行优化,用系统观念看待营运资金控制,注重发挥其整体功能,统筹兼顾成本与风险两个方面,以求整体效果最优。

(6)持续进行营运资金质量改进。质量改进主要是对营运资金的周转率和收益率的改进,目的在于增强满足各利益相关方要求的能力。通过优选资金供方、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减少存货、采取即时生产方式,通过诚实经营、信守合同、按期交货,通过改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等,提高营运资金的周转率;通过优化营运资金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营运资金的收益率;通过坚持质量管理规则、规范,过程和程序优化,提高营运资金运作对法律、法规的适宜性,提高满足营运资金监管方要求的能力。

(7)加强营运资金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主要是对内保证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提供各利益相关方要求能够被满足的信任,即建立企业良好的资金信誉。企业生产经营主业和人员素质是影响企业资金信誉的重要因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者、利益相关方都应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主业活动,注重提高企业全员素质。要避免脱离企业主业和全员素质问题,就资金管资金,把营运资金管理独立出来,与企业其他人员和生产经营主业活动割裂开来,这样既不能保证营运资金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也不能建立企业良好的资金信誉。

2.影响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因素

影响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大因素有四个,也可深入分析中、小因素。

第一,营运资金质量方针决定营运资金管理价值、理念和管理文化。

第二,营运资金质量目标形成营运资金管理的动力源。

第三,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平台。

第四,活动或过程是形成营运资金质量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以上影响因素中,存在客观必然联系和制约作用。方针目标决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各种管理活动或过程得以展开的平台,对质量管理活动或过程存在促进或制约作用;质量管理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形成营运资金质量。可见,营运资金质量就是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程度,营运资金质量管理就是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制定、实施和实现的全过程。

三、营运资金质量管理准则探讨

1.质量管理准则

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营运资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所以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是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企业应把营运资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质量目标和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标准,作为检验营运资金质量及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更应作为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一个准则。这个准则就是营运资金质量现实应大于或等于营运资金质量目标。

2.营运资金质量准则

上述营运资金的质量目标,反映的是营运资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可称为营运资金的质量要求。而营运资金质量现实,是营运资金运作的实际状况,表现为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营运资金质量是“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可用下式表述:

上式比值的大小,正好可以反映质量的高低或优劣。由于其大小正好是两个非负数的比值,所以其取值有大于1、等于1和小于1的可能。因为大于1说明质量过剩,小于1说明质量不足,所以把营运资金质量准则确定为:营运资金的质量等于1。

3.准则的进一步说明

用x表示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用x1表示营运资金的风险性,x2表示营运资金的流动性,x3表示营运资金的收益性;用y表示营运资金利益相关方要求,用y1表示利益相关方对风险的要求,y2表示利益相关方对流动性的要求,用y3表示利益相关方对收益性的要求;用 分别表示风险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重要性,且 。用Q表示营运资金的质量:则

这一公式,可以为定量考虑营运资金质量提供可行方法。

从质量管理学视角探讨营运资金及其管理问题,理清营运资金质量、质量管理及其准则等理论问题,对于指导企业确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思想意识、改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益等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接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孙铮.戴欣苗等,中外会计与财务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化成,财务管理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