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2:55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 PDCA; 医院感染; 运用

医院感染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医院感染管理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2],已日益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院是一所拥有85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引入PDCA循环进行医院感染管理,使本院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1 PDCA循环的释义与引用

1.1 PDCA循环的释义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一种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法,即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以上4个过程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人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3]。

1.2 PDCA循环的引用 本科于2009年7月独立建科,2010年1月起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全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笔者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将工作重心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关注医疗活动中的细节、流程,实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循环反复的工作程序,把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感染管理水平呈阶梯式上升。

2 方法

2.1 计划阶段(Plan) 每年的岁末年初,依据上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薄弱环节、卫生部新规、省市院感质控中心年工作计划等制定下年度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培训计划、监测计划、质量检查标准,为更好地运用PDCA循环圈管理开好头、布好局。近两年来,本院将抗菌药物合理运用、多重耐药菌管理纳入考核范畴,同时加大手卫生执行、科内培训效果、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考核权重。

2.2 实施阶段(Do)

2.2.1 健全组织,明确人员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是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目标,制定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预案,对突发或暴发流行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考评标准、培训计划、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和督导工作。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通过培训提高本科人员院感防控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每年年初还层层签订感染管理目标责任书,并与绩效奖惩挂钩,以充分调动全院医务人员参与院感管理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2.2 加强培训,提高感控意识

2.2.2.1 专职人员培训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环节,专职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因此,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势在必行。专职人员每年参加全国及省级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学习,以获取国内外的最新院感讯息,在更新理念、增长知识的同时又获得感染管理专家的答疑解难。感染管理科主任每年参加市院感质控中心组织的感染管理会议和院感质控活动,及时了解本年度全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存在的问题、控制措施及来年工作重点。此外,专职人员还通过博览专业杂志、每天登陆上海国际院感控制论坛和江苏感控家园网站自我学习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感染管理水平。

2.2.2.2 全员培训 本院根据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科建设规范》的要求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分层分级逐级落实。将管理层、兼职人员、新入职员工、实习生、保洁员作为培训重点人群,力求做到“全员、全面、全程”,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保护患者、保护自己,更保护家人。

2.2.2.3 开展多种形式的医院感染管理主题活动 2011年,本院作为唯一的县级医院参与了全省医院感染多媒体教学片的征集与拍摄工作。2012年开展了主题为“关爱生命,安全在手;院感控制,从手做起”的手卫生宣传培训月活动。

2.2.2.4 多渠道普及院感知识 本院已连续3年承办市级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班,邀请省市知名院感专家来院授课,传经送宝。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宣传院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应知应会知识,反馈各项分析统计数据和检查、考试情况,全面了解科室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耐药菌监测结果等院感质控指标,及时捕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2012年起,将《医务人员院感三基培训指南》纳入全院医务人员常规考核,每两个月一次,单独出卷,80分合格。每年修正、使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内容包括各级监控人员职责、科室自评考核表、科内培训考核记录、院感小知识、持续质量改进表、院感病例登记、院感主要质控标准、职业接触登记表、健康档案等,真正实现科内院感质控“一本通”。每季编辑、下发一期《院感简讯》,将该阶段医院感染发生、病原微生物检出、多重耐药菌监测、ICU目标性监测等情况及时向临床作分析与反馈,敦促临床修正不足,认真落实院感防控标准化操作规程。

2.2.2.5 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培训 重点科室院感管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4]。笔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走出去”即选派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改进工作中不足。“请进来”即邀请上级医院院感专家或院感专职人员采取上门培训的方法,通过现场指导帮助,往往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2.3 有的放矢,完善各项监测

2.2.3.1 感染病例的监测 每年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5],以获取本院医院感染率的基线,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及部位、病原体检出、易感因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微生物标本送检和Ⅰ类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及时发现危险因素,遏制医院感染的暴发,也为目标性监测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每个月进行一次出院病历回顾性调查,抽取上月30%出院病历查看有无院感病例漏报及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定期公布调查结果并与当事医生沟通,按《医院感染管理奖惩规定》予以处理。每天深入病房,通过查看病历、查房、向经治医师了解等方式,掌握感染病例的详细情况,及时督导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感染病例经治医师必须24 h内上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对每月的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通过《院感简讯》公布院感发生率、病原菌及感染部位前5位,提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合理用药。

2.2.3.2 全面开展目标性监测 本院目前已开展ICU一机两管、多重耐药菌和普外科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工作,通过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无菌技术规范的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实施、多重耐药菌的院内防控工作、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有了明显进步,围术期抗菌药物运用、标本采集方法逐步规范,感染病例抗菌用药渐趋合理。2013年组织了ICU医院感染暴发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

2.2.3.3 新规定 2012年《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管理规范》两规颁布后,及时调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落实新规。

2.3 检查阶段(Check) 督导检查是对计划实施的综合评定,是感染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1)充分发挥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作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委会议,制定相关制度及规定,讨论本阶段院感工作面临的问题并作出决策。(2)感染管理科将考核标准细化为科主任、护士长两部分,具体内容设计成检查表,重点科室采取不定期日常检查、一般科室每个月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二联单形式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并适时验收整改效果。(3)感染管理小组每周进行一次科内自查,主动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2.4 处理阶段(Action) (1)帮助科室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行有效干预并跟踪督查整改情况。(2)每个月、每季将记录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追溯其措施、流程、制度是否存在不足予以纠正。每个月通过内网公布检查结果,每季以《院感简讯》形式向医院领导及各科室各部门进行反馈,通报检查情况、目标性监测进展、耐药菌监测结果等等,同时制定整改措施,确定下一轮管理目标,作为下一阶段评价依据[6]。(3)每季将科主任、护士长院感质量考核成绩上报给院办纳入综合目标百分制考核进行汇总、排名并公示,起到一定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3 结果

2010-2013年,医院感染率由3.2%下降至2.1%,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3%下降至59.1%,手卫生依从性由15.2%提升至42.7%,多重耐药菌院内防控合格率由36.4%提升至86.8%,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10.9%提升至年47.1%,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88.9%提升至98.5%。

4 讨论

4.1 健全组织,充分发挥院感三级管理组织的职能是实施PDCA循环的组织保证 每一级组织将PDCA循环应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质量管理体系标来规范日常工作的每一个个人,在全院形成人人关注PDCA、人人参与PDCA的良好氛围[7-8]。

4.2 加强各级各类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是实施PDCA循环的技术保证 专兼职人员应加强院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区分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重点部位的感染管理是推进感染控制工作的关键问题[9],在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目标性监测中,时刻关注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在不间断的PDCA管理实践中完善充实自我,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10],逐步由经验管理提升至科学的管理。

4.3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是实施PDCA循环的根本保证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为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越来越彰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11]。只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坚持以监测为基础,管理为手段,控制为目标,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改进。几年来各项标准操作规程(SOP)的推广,保障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平稳运行。

4.4 转变工作方法,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是实施PDCA循环的基本保证 从以往重视“检查结果”管理转变到重视“产生结果的全过程”管理,即注重细节、流程的管理。过程管理需要专职人员及时、有效、动态全过程关注,不但要全面综合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12],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感控干预措施。如陆续制定了多重耐药菌院内防控、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职业接触处置上报、胎盘胎体与婴儿遗体处置、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等流程,增强了各项工作执行的规范性和可行性。同时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及未解决的问题带入PDCA的下一个循环管理,以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

2010-2013年本院的管理实践充分证明PDCA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提高的动态管理过程,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过程中,运用此方法可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熊涓,张梅芳.浅谈医院感染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21-122.

[2]陈佩,王红萍.PDCA循环在标准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314-4316.

[3]李斌,丁碧岚,石祥宇,等.PDCA循环在等级医院评审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30-31.

[4]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10-14.

[5]任南.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1-88.

[6]许燕卿,罗盛鸿,左亚沙,等.PDCA循环在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1702-1703.

[7]潘小良,宋朝晖,梁巧米.PDCA循环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8):35-36.

[8]夏磊,丁晶宏,张欣,等.以医院评审为契机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35-37.

[9]付小芳,刘昕.西部2省6家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主要问题及探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5):343-345,349.

[10]曹斌,黄立钊,王,等.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77-4579.

[11]马秋丽,李淑君.加强护理管理 提升院感防控水平[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9-90.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第2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一为提高我院院感管理质量,进一步搞好院感管理、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

一、医院感染控制

1、每月下到各个科室监测住院病人院感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院感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月对手术室、产房、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发现不合格处,严加整改,直至监测结果合格为止。

3、每季度对临床科室、重点部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本年度院感监控管理要求,配合全国院感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次。

二、抗菌药物应用

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协助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传染病管理

1、每天收集全院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死亡医学诊断证明书、居民恶性肿瘤报告卡,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肿瘤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对收集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保证其内容完整、真实。

3、收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1、每月到医院临床支持中心检查一次,督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避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

2、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一次、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1、将手卫生消毒列入科室质量检查项目,每季度抽查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技术考核一次。

2、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3、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六、院感知识培训

1、本年度协同医教科组织新进人员进行院感、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一次。

2、分层次开展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两次,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水平。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二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疾病的传播,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必要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现制订出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的制度和措施

按照“二甲”医院评审的要求检查其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内镜、小儿科、口腔科、检验科、血透室等重点部门进行感染质量督查,并协助做好院感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并定期对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二、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对全院的工作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要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医院感染的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掌握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的概念和操作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等知识,并组织工作人员院感知识考试1—2次。

三、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认真的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空气、无菌物品等的卫生监测和效果评价,每月抽查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的卫生学监测,督促科室做好消毒灭菌隔离等工作,每半年对全院各科室的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价,对不合格、达不到消毒的灯管和消毒剂督促及时更换,对新购入的灯管进行强度监测,合格的产品才可以投入科室使用。

四、对全院各科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汇总

每月对全院各科的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汇总,督促临床科室对院内感染病例的报告和汇总,定期下科室了解情况,抽查病历进行漏报调查,对全院的院内感染情侣进行分析汇总,及时向院长及主管院长汇报,每季度向全院各科通报反馈,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查看抗生素使用情况,并计算出使用率。

五、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继续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经常下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和运送的规范性。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三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20xx年院感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培训

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进行消毒更换。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三、加强院感监测,实行医院暴发预警报告

1、严格《医院手术部位管理规范》执行,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2、充分发挥临床监控管理小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24小时报告制度。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杜绝恶性院感案件的发生。

4、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各科室将每次出现的职业暴露及损伤的人员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记,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四、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远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第3篇

现就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平罗县地处银川平原北部,辖七镇六乡共128个行政村(含原陶乐县),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万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培训中心、红会门诊部、预防保健站各1所,村医疗站168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全县共有卫生人员817人,大专以上学历的414人,中专以上学历的154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4人,中级职称的134人,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464人。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施行以来,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以传染病预防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和防治预案,切实提高了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概况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县卫生防疫站具体承担《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防保科,指定专人负责本乡镇及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聘用了具有卫生专业知识的村级防保员共56名,目前全县从事传染病管理和监督相关技术人员120余人。2003年,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单苗接种率和五苗覆盖率达99%以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1997年的394/10万下降到2003年的272/10万。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分别19年、15年未发病;麻疹、结核病、流脑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要求。几年来,我县先后荣获“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先进集体”、“全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免疫先进集体”、“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纪念日,就《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多万份,悬挂横幅100多副,刷写宣传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8万多人。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了解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防治传染病的意识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治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为正确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县卫生防疫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了分片包干,明确责任,监督员经常下乡督导落实工作;同时每月集中召开防疫专干例会,安排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分级管理,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多路并举,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合“非典”和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发热病人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和《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在原县中医院住院部建立了配备60张病床的医学隔离留验观察站(可随时启用)。四是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房建成了具有30张病床,配备了先进设备的传染病房,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2003年全县先后共出动疫情应急出理350人次,组织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26起,对258名可疑症状者和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集中医学隔离留观、家庭留观人员3614名。

(四)强化措施,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1、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枢纽,村级医疗站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填卡逐级上报制度。自开展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相关制度,实行了“非典”和人间禽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设立了疫情室,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各医疗单位还指定专人监督本辖区(单位)传染病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

2、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制度。全县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中心的县、乡两级计划免疫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计划免疫工作队伍和设施齐全的冷链运转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与辖区所有适龄儿童家长签定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健保偿合同,对儿童进行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实行每月集中免疫接种。县卫生局建立了儿童“七病”和其他传染病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全县计划免疫工作效果进行监测监督,促进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水平和接种质量走在了全区前例,先后圆满完成了全国计划免疫三个85%的目标评审验收,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多项重大免疫接种活动的实施,受到了国家、区、市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

3、深入开展了以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2003年,配合“非典”防治工作,全县组织开展了“防非典、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预防非典知识,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制作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对群众进行经常性卫生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防护工作。消毒防护、预防院内感染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卫生局将其列入对卫生系统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等相关单位的执法监督和规范管理。县级医疗单位设立了质控保健科,负责对消毒防护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健全了消毒防护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对医疗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定时消毒;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2003年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幼托机构共进行消毒工作监测采样175份,消毒合格率达70%。

(五)强化监督,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县卫生防疫站专门设立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科,组建了由7人组成的传染病执法监督员队伍,制定监督计划,坚持对全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自“非典”防治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医疗废物污物的处理、禽流感市场监督、学校晨检等大型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1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0多起。执法监督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打击了违法行为,促进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配套建设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不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证了预防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保持对防疫站、保健所正常经费的足额拨款。坚持将农村预防保健经费10万元和结核病控制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及时足额划拨。加大跑项目、引资金工作力度。自199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防疫站疾控楼和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使全县卫生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和购置了大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机等新三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医疗诊断条件和诊疗质量,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基层群众认识了解不够。

(二)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待遇太低,队伍不稳定,基层预防保健工作质量不高。

(三)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依法管理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政府行政支持。

(四)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村医疗站和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较差,且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第4篇

一、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深刻理解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准确定位疾控机构的基本性质,逐步调整和理顺单位的职能;对照卫生《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能。

2、贯彻落实《市-2011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刚要》和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及市卫生局有关部署,全力配合市职业病防治院和市慢性病防治院的建设,并全力支持“两院”尽快开展业务工作,在“两院”建设期间,继续做好职业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各项工作,同时做好业务交接准备,做到无缝交接,平稳过渡。

3、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结合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建设工作,加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的指导,确保今年内全面完成每乡镇至少建1间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任务。

4、落实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体系,整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资源,逐步建设集成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以个案为基础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建立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实施全市接种一卡通目标,及时掌握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动态,实现流动儿童接种信息的异地共享。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控机构基本信息系统的管理,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强化对信息的分析、利用工作。

5、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意见》(河委发[]20号),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次源”的理念,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提高队伍的素质。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力争增加机构编制,引进若干名急需的专业对口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继续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在职人员培训的力度,选送部分业务骨干到省或有关单位参观学习、短期进修;及时派出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学习;选派部分业务骨干到挂钩扶持点锻炼;继续完善内部学习制度,各业务科室平均每月要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单位不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鼓励工作人员通过函授、自学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质。突出学科骨干的核心带头作用,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6、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

必需的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满足正常开展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对各县疾控中心建设特别是实验室建设的指导和工作督导,配合市卫生局实施对县级疾控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促进全市疾控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综合防控能力的提高。

二、以全省加强作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7、以全省加强作风建设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的事业心、责任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协调领导的能力;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相关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8、巩固“文明窗口”的成果,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建立一支科学、高效、有力的工作队伍,以高度的热情、最高的效率、最优质的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并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及时处理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依法依规从严查办违纪人员,促进单位行业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树立疾控队伍新形象。

9、落实五·五普法工作规划,加强普法工作,逐步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学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特别组织学习与本单位职能相关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专业法律法规,全面履行法规所赋予的职责。

三、推进科学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10、落实省、市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的部署,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加强对各科室工作的管理,推进各项业务和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并力争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的考核。

11、进一步完善门诊、体检、财务信息系统,加强对单位财务收支、物资、药品、生物制品、固定资产等管理,及时掌握各类物资的数量,药品、生物制品的有效期和贮存量等。

12、加强增收节支工作,特别是在财政全额保障到位前,想方设法增加有偿服务收入,确保单位正常运转,促进单位经济的良性循环,增强发展的后劲,如:继续发挥职业病“两证”的作用,进一步拓展相关业务。

13、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和本中心《质量手册(第三版试行)》、《程序文件(第三版试行)》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增强科学防病的能力。

14、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维稳、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的管理,明确职责,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无失火、无失窃、无安全生产事故、无违法违纪、无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和事发生。

四、开展科研及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走科技防病之路

15、鼓励工作人员多钻研业务,多总结工作经验,多撰写论文,力争全年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

16、鼓励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

17、充分利用新仪器新设备、新标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应用,服务疾病防控业务。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8、切实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准备。进一步加强流感哨点监测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监测、分析、评估工作,继续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完成省下达的接种任务,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密切配合重症病例的救治。

19、深入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艾滋

病防制能力建设,配合有关单位完成我市hiv初筛实验室网络建设;认真实施《广东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和《市防治艾滋病部门责任分解量化考核方案》,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本单位的职责,加强宣传咨询和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大艾滋病人感染者的随访干预力度,控制二代病例;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强经性传播的干预工作;继续做好高危人群的筛查、哨点监测和群众自愿检测工作,并做好初筛检测样品的确认检测工作;做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管理;认真实施全球基金艾滋病控制项目,并做好项目的管理;做好艾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终期评估工作。

20、进一步加大结核病防治力度。抓住发现和治疗等重点环节,围绕提高结核病人报告率、转诊率、系统管理率、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等“五率”,加强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治和肺结核病人的转诊、追踪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建设的指导、督导和查痰质量控制工作,将流动人口纳入项目管理,实施免费治疗,开展现代结核病以及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的控制工作。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gots)覆盖率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保持在80%以上,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95%以上,结核病人的追踪到位率85%以上。认真落实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提高结核病防治水平。

21、根据《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的要求,继续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非典”、人禽流感等急性呼吸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加强流感疫情监测,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工作。继续做好手足口病等其他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农业部门传染病防治信息的通报、联防机制。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22、进一步加大狂犬病防控的工作力度,根据《广东省狂犬病监测方案》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和动物伤人暴露监测。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规范做好犬伤者暴露后伤口医学处置和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接种,切实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按照《广东省太类管理规定》,加强部门协调,落实部门职责,遏制狂犬病疫情,特别加强重点地区督导和疾控专业人员犬伤后伤口处理知识的培训,规范犬伤医学处理。

23、做好鼠疫防制工作。按照《广东省鼠疫监测方案》,建立省、市县(区)三级人间鼠疫监测网络,市、县(区)均开展人间鼠疫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防止外来输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预防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开展鼠疫宿主动物现场监测工作。

24、按照《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粤卫办[]7号),建立监测哨点医院,认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工作,落实以病源检测为手段的监测措施,及时处理聚集病例。

25、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监测工作;继续做好流脑、乙脑、登革热、霍乱、伤寒、痢疾等其他急性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疫情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暴发和流行。

六、全面加强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

26、认真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疫苗管理,一类疫苗免费调拨,并按规定配送,二类疫苗严格按《条例》采购,市全部委托省疾控中心采购,并只供应到各县和源城区各接种点,严禁从无资质单位和个人购进疫苗。抓好冷链设备使用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疫苗的质量、效价和用量,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安全、有效。严格按规范程序接种各种疫苗,杜绝预防接种事故发生。加强疫苗资金的回笼管理,促进资金的快速回笼,确保疫苗资金的良性循环。

27、认真抓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工作督导。配合市卫生局开展全市工作检查,保持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麻疹疫苗、白百破疫苗(含血破疫苗)、乙肝疫苗和乙脑疫苗等疫苗的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我省方案,落实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四种疫苗的普及接种,降低针对疾病的发病率。

28、抓好疫苗可预防的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年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重点抓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率,落实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的省级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以自愿为原则,推广成人乙肝特别是高危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继续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按上级部署,继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或查漏补种,进一步推进消除麻疹工作。扩大免疫服务人群和工作内容,积极开展流感、水痘、hib、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等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工作。特别加强免疫工作薄弱地区、边远地区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开展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免疫效果和afp监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加强麻疹、流脑腮腺炎、水痘疫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指导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学校学生、托幼机构查出的缺种、漏种儿童,及时组织补种。

29、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及时有效地处理基层异常接种反应和由此引起的纠纷,降低预防接种风险。

七、抓好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30、贯彻落实《广东省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及碘盐鉴别活动方案(-年)》和《转发卫生部等4部门关于印发〈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粤卫[]16号),加大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宣传力度,按监测规范的要求,做好食用盐碘含量的监测工作。特别要做好工作,迎接国家对我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工作的抽查和复核考评。

31、指导高氟地区继续做好地氟病改水降后的水质追踪监测工作,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2、贯彻《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2015年广东省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寄生虫病(如肝吸虫病)防治;加强对来自疫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防止外来疫情输入。根据实际开展蛔虫、蛲虫等土源性线虫病的查治工作。

33、做好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严格执行《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预防疟疾局部暴发流行。做好防治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八、积极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

34、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果,做好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开展麻风畸残康复工作。消除麻风病歧视,共建社会和谐,组织对麻风病院(村)防治工作检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现有麻风病院(村)整合和建设。

35、按照国家新的性病监测规范,做好性病监测工作,扩大性病监测覆盖面;认真实施国家“基本控制梅毒项目”,加强性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切实降低淋病、梅毒等性病发病率。

36、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及死亡监测,逐步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登记报告、随访复查、规范治疗、健康教育管理等制度,完善疾病信息监测系统,控制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牙病的发病率。继续配合省疾控中心到相关县(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关项目工作。

37、贯彻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15)》、《广东省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实施方案(-2015)》和《市-2011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配合做好精神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和精神卫生有关工作。

九、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工作

38、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39、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及标准开展劳动者作业场所的监测监护工作,保证出具的结果和建议科学、准确和公正,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的危害。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建立放射单位和放射作业人员档案,做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射线诊断机防护和光机性能质量监测。

40、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和有关技术规范,开展劳动者就业前、就业期间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保证检查结果的科学、准确和公正,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协助疑似职业性损害的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

41、认真贯彻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推广驾驶人提交身体条件证明“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公字[]29号)精神,继续做好市区驾驶人员体检“一站式”服务相关工作。

十、加强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消毒卫生、媒介生物控制、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监测和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工作

42、制订市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卫生监测的计划(包括被监测单位名称、监测项目、频次、收费等),扩大监测覆盖面。按上级有关要求制订和实施食品污染物监测计划,掌握本地食品安全状况。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移交前,继续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餐饮消毒环节的食品卫生监测工作,做好有关项目的卫生评价工作,防止健康危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等公共卫生危害的发生。

43、制订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建立病媒生物监测机制,开展以蚊、蝇、鼠、蟑螂等“四害”为重点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并及时分析其消涨情况及与疾病流行的关联性,预测其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

44、制订和实施消毒卫生监测和指导工作计划,开展医疗机构、托幼机构监测工作,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治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做好医院内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传播。

45、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做好市区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提高体检和培训工作质量,特别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入学、就业体检项目的规定,保护乙肝携带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保护公众的健康,严格健康证和培训证的发放管理。

46、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开展学生防病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强化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督导,指导学校建立和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减少学校传染病的暴发。

十一、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和对基层防病机构的指导培训工作

47、根据防病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有关疾病宣传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病宣传和咨询活动

。突出学校、托幼机构、工厂等重点人群,开展疾病控制进学校、进工厂活动;发挥市健康教育网络优势,开展疾病控制进机关、进社区、进单位活动,提高公众对疾病的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8、根据工作需要,举办全市预防接种、卫生监测、卫生检验、结核病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班各1期以上,提高基层疾病控制人员的素质。

49、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各类专业技术骨干对县级疾控机构、慢病机构进行业务工作督导和评估,重点对免疫规划、传染病管理、重点传染病防治、结核病归口管治、“五大”卫生监测等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协助下级卫生防病机构解决日常工作中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其做好技术服务提高基层防病能力,推动全市工作全面开展。

十二、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50、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进一步完善单位《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工作预案,做好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灾害防病、免疫反应等各类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技术等应急处理准备,及时、准确处理各类突发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十三、完成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51、全力做好“创卫”、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爱国卫生、扶贫、无偿献血、保密及其他相关工作。

十四、配套措施

1、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力争增加人员编制、科室设置,完善管理的职能。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第5篇

年初以来,我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的悉心关怀下,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为契机,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培训,增强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处置整体水平

为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我中心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反应组织,组建了应急反应专家库和应急专业队伍,建立了反应敏锐的应急预警系统。同时制订和完善了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并设专人专库管理。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疾控事业的开展。截止到目前,共举办应急管理和处置培训班18次,其中卫生应急培训班4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班5次,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培训班9次。通过强化人员培训,切实提高了各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素质,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一)我辖区的免疫规划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稳步发展,有力保障了计划免疫工作在本辖区的正常进行。截至目前,共办理接种本2638本,补办接种本164本。全区累计报告接种率分别为乙肝疫苗__%、卡介苗99.53%、脊灰疫苗99.19%、百白破99.18%、白破97.9%、麻疹99.54%、A群流脑疫苗99.34%、A+C流脑疫苗__%、乙脑99.34%、甲肝98.99%。安全注射率100%。

(二)对各乡镇卫生院、市区内接种门诊以及首针医院开展督导活动,累计督导39次,针对督导发现的部分接种门诊存在冷链温度记录不全、接种时操作不规范、预检诊不符合规定以及接种完疫苗后儿童未留观30分钟等情况,均下达了整改意见书。

(三)开展AEFI病例搜索及上报工作,共报告一般反应病例73例,未发现异常反应病例。

(四)开展麻疹病例流调追查以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共发现8例疑似麻疹病例,2例为确诊病例,6例为排除病例,并对患儿进行了采集标本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过追查,2例确诊病例均不是本辖区麻疹病例。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区于__年3月份对辖区区8月龄至4周岁未完成麻疹免疫的儿童进行了查漏补种,发现麻疹漏种1611人次,补种1568人次。接种率97.33%。

(五)开展接种率调查工作。为迎接国家免疫规划常规疫苗接种率评估,我中心于10月份组织开展了辖区内适龄儿童的接种率抽查工作,共查找适龄儿童420人,接种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并发放通知对辖区内适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工作。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

1、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

实行24小时在岗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疫情电话24小时畅通,安排专人负责网络直报的卡片审核工作,确保疫情报出后2小时内及时审核。全区各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正常,疫情网络直报及时、准确。传染病报告卡自诊断至报告平均为0.63天,录入至审核平均为14分钟;无迟报卡片,无迟审卡片。

2、全力做好人感染__禽流感防控工作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关于加强人感染__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紧急部署,成立了区疾控中心人感染__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方案和预案,明确了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于4月3日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全体应急全员开展了相关知识的培训;4月8日至4月9日,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人感染__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了督导;4月12日和4月16日,针对__禽流感举办了两次相关应急演练。

__月20日,北京市卫生局通报确诊一例廊坊赴京就诊患者为人感染__病例。接报后,__区卫生局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召开会议、制定措施、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研判疫情形势,并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排部署。__区卫生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王庆乐为组长的人感染__禽流感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人感染 __禽流感医疗救治专家组和__区人感染__禽流感应急处置组,下发了《关于做好人感染__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设预检分诊和发热呼吸道门诊,开展主动搜索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人感染__禽流感诊疗方案》等三个规范性文件,从技术层面指导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防控工作。二是加强监测,做好应急响应工作。7月20日,紧急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区疾控中心派出2组8名工作人员对患者就诊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工作,共调查密接人员41名,并按照国家卫计委《人感染__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二版)》要求进行严格判定,最终确定密切接触者16人。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期间共采集密接人员咽试子样本60份进行__病毒检测,未发现阳性样本。按照相关要求,于7月23日对6名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观察,于7月25日18时,对剩余10名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隔离观察措施。辖区内5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强化监测工作,即对流感样病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采集咽拭子进行__禽流感病毒检测,及早发现病例。辖区各医疗机构共采集流感样病例(ILI)咽试子样品173份,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咽试子样品14份;主动搜索病例2055例,其中发热伴流感样病例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7例,肺炎病例105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0例,人感染__禽流感疑似病例0例。共采集咽试子样本70份,血液30份,鸡肉制品8份,经过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未发现阳性样品。三是强化人员技术物资储备,有效应对突发疫情。根据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人感染__禽流感应急预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了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规范报告意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注意询问患者禽类或活禽市场的暴露史,加强预检分诊和病例筛查工作,发现人感染__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要严格按规定时限报告。区疾控中心强化了物资储备,对应急物资和消杀药品储备等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查,检测试剂、耗材、消杀药品、防护用品等方面随时更新补充,确保应急处置所需。同时加强应急值守,全天24小时双岗值班,要求应急队员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强化应急意识,增强责任感,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及时、有效、规范处置,严防疫情传播蔓延。四是加强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我们利用报纸、宣传橱窗、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人感染__禽流感防治知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当前传染病疫情,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引导公众勤洗手、保持居室通风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开展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同时呼吁民众理性应对,勿要恐慌,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避免接触病死禽、畜,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有效途径。

3、以重点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加强疾病防控和监测工作

(1)流脑监测。根据市疾控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__年流脑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区设立万庄镇为监测点,于1月和4月分别开展了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调查工作,采集咽拭子210人份,未检出脑膜炎奈瑟菌。

(2)霍乱监测和培训工作。我中心于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外环境水、市售(海)水产品、市售食品等开展霍乱监测。共采集外环境水监测54份,监测海水产品和市售食品各108份,经过检测,未发现霍乱弧菌。

(3)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按照《__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要求,中心积极深入医疗机构、乡村、学校、托幼机构进行疫情主动搜索,分析流行趋势,提高预警能力,控制疫情传播;同时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随访,对发现的病例及时进行个案调查及消毒处理。

(4)开展聚集性病例和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工作。截至目前,我中心调查处理腹痛、腹泻聚集性疫情8起,食源性疾病1起。

4、艾滋病防治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管理。按照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定期对病人及感染者进行随访、检测和发放抗病毒药物。

二是开展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深入大型工地、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大众宣传活动,已覆盖人群7118人次,发放宣传材料__份、安全套12770个;深入到市区内各足疗、按摩、保健、酒吧、美容美发、歌厅等娱乐服务场所,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干预活动,已覆盖人群109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54份、安全套3054个。通过发放宣传画、宣传小册子、安全套、发展同伴教育员等方式,让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和高危人群更多的了解一些艾滋病防治知识,树立防范意识,保护自身健康。

三是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我中心设立自愿咨询检测室,有单独的房间,能进行保密性咨询,有保密文件柜保存资料。环境安静舒适,室内张贴规范服务要点、注意事项、工作制度等;并备有宣传资料、转介卡、安全套和有关咨询登记表。

四、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及健康教育

1、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一是开展碘盐监测工作,采集碘盐样品300份,监测数据已上报市疾控中心。二是开展碘缺乏病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260余份,接待咨询群众80余人。三是按照国家CDC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的要求,完成尿碘和盐碘质量控制考核工作。

2、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我中心建立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领导小组及实施方案,已经建立示范单位和“健康加油站”一个,制作展牌3块,印制宣传资料3种共计300余份,并配置体重秤、自测血压计、腰围尺、控油壶等物品。

3、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我中心设立卫生宣教栏4个,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设立四小、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京南食品有限公司、康乐小区和万庄镇6个健教试点,并进行了季度督导活动。开展“全国肿瘤防治周”“世界高血压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爱牙日”“世界卒中日”“精神卫生 日”“全国高血压日”等宣传工作,共计制作宣传横幅7条,出动宣传人员2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600余份,接待咨询群众480人次。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1、乡镇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目前,辖区5个乡镇纸版居民建档累计为11.44万份,建档率77.12%,纳入老年人管理10874人,管理率__%,糖尿病管理__人,管理率为__ %,高血压管理12853人,管理率为71.42% ,重性精神病管理336人,管理率为76.34%。各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了不低于2平方米的2个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内容,累计印发宣传资料6种11.48万份。各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了传染病网络报告和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疫情报告设备基本齐全。各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均已开展,均配备了有资质的卫生协管员,制定了详细的协管组织制度和协管方案,组织了各乡镇村医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第6篇

]346号)精神,现将我县农村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治县基本情况:

××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辖3镇8乡81个村(居、社区)委会,总人口14.8万人,其中瑶族人中占34.44%。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县级4个,中心卫生院2个,普通卫生院9个。此外,还有行政村卫生室15个,厂矿场、学校等医疗室2个;城镇个体医疗诊所68家。全县总床位312张,其中县级202张,乡级110张;国家卫生技术人员356人,其中西医生231人,中医16人,护理95人,其他专业14人。已获得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38人。全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8人。11个乡镇共有村医121人,每千个农业人口拥有村医0.87人。

二、自治县农村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情况

(一)组织领导方面:

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全县卫生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卫生工作列入全县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自治县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自治县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认真地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推行县、乡、村领导干部卫生工作责任制,级级把关,层层落实,把各级卫生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在具体的工作中,实行领导负责制,平时加强相关理论学习,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全县卫生工作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以确保全县卫生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工作措施方面:

一是出台政策,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决定》(桂发[

]8号)下发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立即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出台了《自治县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暂行办法》(金政发[

]32号)和《自治县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金政发[

]3号)两份重要文件,并于今年4月29日,召开了全县卫生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保健规划要点(2001——2010)》(桂政发[

]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了《自治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2001——2010)》。调整、充实了自治县初保委员会成员单位,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责成各初保成员单位依据《自治县初级卫生保健规划(2001——2010)》制订了本部门、本单位的初保工作实施方案。并且于今年

月协助来宾市相关技术人员完成对我县医疗卫生状况的专项调研,并形成了《夯实基础,保障健康》的专项调研报告。

二是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综合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自治区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于5月31日在南宁召开,会后,我县迅速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为主任的自治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卫生局局长担任,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县、乡工作委员会辖区内艾滋病防治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工作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台。按照要求,县委、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金发[

]36号)。县卫生局也因应下发了《关于印发金秀瑶族自治县高危人群工作队实施方案的通知》(金卫疾控[

]46号),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组成干预工作队,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专人负责管理艾滋病防治工作,负责的工作包括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病人的个人档案、随访、探视及面对面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疫情的统计、上报等等。

三是采取措施,防控结合,对狂犬病进行有效防治。狂犬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关于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紧急通知》(金政办发[

]79号)和《关于预防控制畜类狂犬病的通告》,要求各部门加强合作,开展犬类免疫,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狂犬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间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专人负责狂犬病监测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监测报表,同时要求各乡(镇)卫生院上报监测月报表,做好犬伤人员、疫苗接种人员和病例的登记工作,及时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为提高犬伤处理能力,我县举办了一期由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县直医疗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狂犬病知识培训班。加强狂犬疫苗的管理,实行逐级供应,保证狂犬疫苗的质量,有效地控制了全县狂犬病的发生。

四是认真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和落实卫十项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自治县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金政办发[2003]132号)。县卫生局下发《关于印发金秀瑶族自治县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200年实施计划的通知》(金卫疾控[2003]58号)、《金秀瑶族自治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归口管理规定的通知》(金卫疾控[

]15号)、《金秀瑶族自治县结核病控制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金卫疾控[

]14号)。

年3月正式启动了结核病控制项目,对辖区内的结核病人实行了归口管理与治疗。目前在案治疗结核病患者为170人。

七是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1、为规范县、乡、村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上卡和接种证的管理工作,在今年5月份我县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200-2010年广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广西计划免疫条例》、《广西预防接种工作暂行规定》、《全区计划免疫工作质量监测综合评估方案》、《全区计划免疫工作三年奋斗目标》、《金秀瑶族自治县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从而使他们在工作得心应手。

2、加快计划免疫接种场所的“四室”建设步伐。各乡(镇)卫生院加大“四室”建设力度,今年已累计完成6所,占目标任务的54%,达到自治区规定要求。

3、针对冷链运转、上卡、接种的不同情况,实行定点集中接种三个乡镇,其余为上门巡回接种的方法,今年已完成上级指定的每年6次运转,截止9月,今年出生儿童上卡1130人,上卡率7.63%;五苗接种率情况为:卡介苗96.36%、脊灰糖丸98.4%、百白破菌苗97.63%、麻疹疫苗97.38%、乙肝疫苗96.78%,五苗全程接种率91.30%。在1月份开展了一轮全县强化免疫活动,全县5631名儿童得到了有效免疫,服苗率94.77%;9月份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共搜索门诊病例164556例,住院病例6865例,未发现afp病例,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儿童计免针对性传染病发生。卫生部门还通过安全注射培训、强化安全接种意识,全县所有接种点都配备了自毁型注射器,做到安全注射,有效地避免了接种事故的发生。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病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对各种疾病的症状、诱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广泛宣传,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不同群体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为加强狂犬病知识的宣传工作,在县有线电视台和桐木镇有线电视站播放狂犬病预防知识光碟录相,十月份全县科普下乡活动中采用发放宣传单、现场播放录相等方式进行狂犬病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狂犬病预防知识水平,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中,全县已发放由自治区提供的宣传资料共计4万多份。

(三)、落实资金方面

1、200年,县人民政府在保证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工资及业务经费的同时,将乡村医生开展公共卫生补助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确保预防保健三级网的正常运作。在县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不仅划拨了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还与来宾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来宾市200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责任状》。

2、县财政局每年拨给县卫生局艾滋病/性病防治经费5000元。

3、县财政每年拨给冷链经费2万元,村医补助1万元,乡镇财政按人口0.05元/人,每个村民委50元拨给计免经费和村医补助。疾控中心每年投入大量的业务经费,确保计免冷链工作的运转。

4、县人民政府与自治区财政厅于200年7月28日签订关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增款实施广西结核项目的再转贷协议。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极为困难,资金缺口仍然是制约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帮扶力度,增加对我县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我县的防病治病能力。

2、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乡(镇)卫生院则普遍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

3、由于自治县财政困难,仅靠县财政微薄投入,开展各种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举步为艰,很难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到最好。

4、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管理难度大。目前,我县所掌握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制科反馈来的信息,很多是没有详细地址的,有些甚至是假名,因此,无法有效地落实国家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政策。

5、卫十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配套经费不到位,加上我县地处偏远山区,病人分散,县、乡、村督导存在较大困难,复治的老结核病人,耐药性病人数多,难治愈,而多数病人的经济条件困难,又属不符合免费治疗的涂阴病人,这给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县加强督导,提供技术支持,对涂阴病人提供免费药品治疗。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第7篇

【摘要】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存在着严重的感染问题,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加强预防和控制诊疗活动中的感染,可进一步确保计划生育技术质量,保障育龄人群生殖健康。本文通过了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现状,为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有效地开展感染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健康感染管理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1] ,承担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等重要任务,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生殖健康的概念贯穿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始终,它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多的包含社会科学的内容.随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不断深入,服务范围的扩大,以及群众对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开展感染预防控制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及工作开展的情况,谈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感染控制方面应加强的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段时间的调查了解,目前我省市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开展感染控制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和规范。

1、感染管理组织尚不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卫生部门相比,开展感染控制工作起步晚,管理组织尚不健全,缺乏明确的监督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中,接受规范的专业技术培训机会不多,持证上岗率比较低,因此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要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有一定的难度[2] 。

2、感染防控意识和知识欠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依据据国务院颁布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设置的专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临床的医疗活动中同样存在着感染的风险。对此卫生行政部针对临床诊疗工作制定了各项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如《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缺乏有效地实施和监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缺乏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和指导,专业技术人员感染控制知识贫乏,感染控制意识不强,对由于感染给受检查者带来的伤害及工作中职业暴露给个人造成的感染传染病的风险认识不够[3] 。

3、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大部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能够开展正常的感染控制工作,但在交际工作中,有个别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工作开展不到位,视这些条例为一纸空文。

4、消毒设施简陋及操作不规范大部分的服务机构都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有效地对污水进行处理;手术室、消毒供应室设置不符合标准要求,不能对其进行生物学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没按要求每锅进行BD测试,消毒员无证上岗;手术器械清洗、保养不按标准执行,造成器械生锈有污渍;器械的包布有的出现破损和不及时清洗的情况;个别机构还在使用淘汰的低效消毒剂等等,这些为病原体感染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感染的风险相当大。

5、消毒灭菌效果得不到有效的生物学监测缺乏明确的监管机构,没有专门进行细菌培养的检验科,使用中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的医疗器械、消毒后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都不能按要求进行生物学监测;没有紫外线灯的强度检测仪,不能检测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多数机构只能疾控部门监测,不利于掌握消毒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行,极大地存在着感染的风险。

二、思考与建议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感染管理体系 一是要提高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开展感染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据相关资料表述,计划生育各种手术并发症中,感染造成的占50%左右,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首要原因[4] 。由于对感染防控工作不到位,一旦造成感染事件的发生,不仅给育龄群众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不利于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二是在本系统建立与卫生系统同样的感染防控体系。如在省市计划生育科研所内建立感染防控中心。与卫生部门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沟通和协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在的管理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重点,承担对全省、市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感染管理工作具体指导和质量监控。同时,主动争取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卫生部对医疗机构在感染管理有关方面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各项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和规范,使市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都能按标准开展感染防控工作。三是要大力加强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和专业队伍的建设。

2 做好培训,增强开展工作的能力 一是加强对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的感染防控专兼职专业技术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和定期的继续医学教育。根据有关规定,严格持证上岗,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的认识,把感染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诊疗活动中。二是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应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和卫生部下发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建设标准》的要求,继续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做好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检查室的规范设置工作;对重点部门的消毒工作加强管理,如手术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的消毒;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的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相关索证工作等。

3 加大投入,规范硬件设施建设 开展感染防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规范完善重点部门硬件设施,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流程,购买消毒设备,消毒剂及清洗手术器械使用的酶洗液,除锈剂等等。由于感染防控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且要增加单位的财务支出,加之缺少有力的监控和检查,管理人员在这方面投入的自觉性差。为此,要强化感染防控工作的领导力度,提高投入水平。通过感染防控,避免给群众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减少国家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额外支出。加强市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手术室、消毒供应室规范建设,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污水处理设施;积极主动协调医疗废物处理,将医疗费物交由指定单位回收;

坚持对压力蒸汽灭菌锅进行每锅的BD测试,消毒包内放置132指示卡及每月的生物监测。因此,要做好感染防控工作,必须加大投入,在抓好消毒灭菌、预防感染的同时,及早预测和准确查明感染源,以提高硬件设施水平,结合进一步规划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建设中,将感染防控工作所需设施一同规划和落实。

4 加强合作,提高感染管理水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诊疗中的感染防控工作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计划生育系统在开展自身感染防控体系的基础上,要充分与卫生行政、疾控和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合作和沟通,利用它们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指导我们的感染防控工作,达到资源共享,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本系统感染防控管理水平。计划生育与医疗卫生服务重点有差异、服务对象不同,诊疗工作中的感染防控也不同。由于我们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健康人群,因此要求我们工作更细、质量要更高,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感染管理体系,确保诊疗活动安全,才能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感染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确保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确保育龄群众诊疗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总之,我们要提高认识,建立感染管理体系。要提高在计划生育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直接面对基层广大群众,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均等化的重要力量,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石。因此,要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编办、人事、物价、卫生、药监、财政等部门,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给予实际支持,及时有效地解决感染控制方面的问题,进一步保证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计划生育枝术服务管理条例[M].第2版.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12.

[2]国家计生委科技司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规范[M].第1版.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9,7、6.

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第8篇

2013年5月23日,WHO正式将此病毒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截至2013年7月21日,全球共向WHO通报了90例MERS-CoV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包括45例死亡病例。其中沙特阿拉伯报告80例、阿联酋6例、约旦2例、卡塔尔2例、英国3例、意大利3例、法国2例、突尼斯2例。其中至少有8起家庭或医疗机构相关聚集性疫情,有至少14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目前该病的传染源、传播方式尚不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毒具有有限的人传人能力,尚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的社区传播能力。虽然WHO应急委员会评估认为,该疫情尚不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但由于该疾病存在国际传播风险,且疫情未来发展趋势尚难预测,各地应提高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监测,认真做好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

高度戒备

中国很快启动了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相关培训,制定防控指南,并迅速制备出了检测试剂,发至各个省级疾控中心及卫生检疫机构的实验室。

根据WHO、欧盟CDC、美国CDC,以及有病例报道的国家通报的调查、研究结果,中国对此开展了病例输入可能性的风险评估。例如中国是否有外国公民在有疫情的国家或地区感染;中国公民是否前往疫情地区旅行、工作,其感染可能性的大小;将疫情带回以后,导致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一旦有输入病例,中国的发现能力如何,以及发现后采取控制措施的能力如何等。

这些风险评估,需要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专家以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家的共同参与,并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而持续进行。一旦出现聚集性病例、医务人员感染等情况,即要对此开展评估工作。此外,还需特别关注与疾病相关的调查,如感染来源、传播方式、传播能力、临床临床特征等。今年5月份,通过对法国出现的两例聚集性病例的调查,人们对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潜伏期有了新认识,WHO建议将病例定义的暴露史回溯时间由原来的10天延长至14天。

中国的应急体系需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修订、更新预案和防控及诊疗方案。目前MERS尚未在中国发现,因此防控重点主要针对输入病例,加强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能力。一方面,需各级医院对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出现疑似病例,及时向疾控机构报告,开展调查,采集患者的标本送至检测实验室。针对MERSCoV,可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络,以及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上报。目前在技术方法上,从实验室拿到标本的6小时内即可检测出病毒。另一方面,由于对于此疾病人与人间的传播能力是否会变强尚未知晓,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在平时要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防护工作。

此外,还要针对特殊情况,制定防控措施。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商讨未来针对MERS的应对准备,其中最重要的话题,即今年中国仍会有大量前往沙特阿拉伯朝觐的人员,9月及10月份会有更大批的人员从世界各地前往此地。虽然今年沙特阿拉伯已控制了各国朝觐的人数,总体上可减少20%,且不再为过去5年内曾参加过朝觐的外国穆斯林发放签证,但参加朝觐的人数仍然庞大。针对此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宗教局、民航局、旅游局、外交部等相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应措施,譬如如何减少感染风险;感染后应如何应对处置;如果MERS被带回国,如何及时发现新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等。

去年10月,中国甘肃兰州为应对赴沙特朝觐人员感染和疾病输入,进行了针对性培训及演练。今年的相关准备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加强应急准备

未来面对的有可能是MERS或新型流感,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疾病。虽然无法预测这些新发传染病是否以及何时爆发,但对于严重的传染病流行,特别是大流行的应急准备,有两个非常重要问题,需要医疗机构高度重视。

首先,由于中国特定的医疗服务模式,大医院往往满负荷运转,这给医院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亟需研究针对中国患者数量大、就诊环境拥挤的情况下,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的措施。

第二,在开展应急准备时,医疗机构需预先考虑疫情爆发时,就诊、住院和需要重症监护患者骤增的应对能力(surge capacity of medical care)。国际上对此高度重视。每个地区要根据自身状况,如医疗服务资源、医疗服务能力的分布情况、假定疾病类型、发病及就诊人数、重症患者比例、疫情发生后患者的增加速度等等,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

对于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以及各个医疗机构间的衔接方面,还需做进一步更细致的工作,以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更为充分的应急准备。从国家到地方的各层面,都应针对各种疫情发生的假定情形,制定一系列的应急准备计划,以期按照计划,系统有序地推动应急准备工作。

譬如某地区内的医疗机构平时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如何,从门诊、急诊,到病房、重症监护,再到医疗检验等等,在紧急情况下可接纳多少突然增加的患者;是否有足够的ICU设施,并有足够的可以操作这些设备的医务人员;此外,是否有从事其他专业的医护人员,在应急状况下可使用这些急救设施?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问题,需要平时加强训练,应对准备及规划。

如果疫情已发展至超过一家医院的接诊能力,患者如何转运、如何分流,哪些医院可以承担,哪家医院可进行对口分流?对此,目前虽已有相应预案,但仍不够细致,还需在此薄弱环节进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