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土木土建论文

土木土建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1:30

土木土建论文

土木土建论文第1篇

1.1政府统一领导

基于《宪法》、《安全生产法》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地方的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成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一岗双责”,同时是当地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1.2部门依法监管

基于《宪法》、《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土木建筑行业部门,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质量安全司、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地方的土木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施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工作。

1.3企业全面负责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基于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企业应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管理制度等。

1.4群众参与监督

基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新闻媒体、工会、社区、企业、职员,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监督、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等。

1.5全社会广泛支持

全社会广泛支持反映了诱发安全生产事故原因的复杂性,如有来自工作环境自身的危险因素,来自家庭、社会对员工的压力,来自行业准入、工程项目准入条件,招投标环境氛围等。从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看,安全事故的影响也从过去的事故企业、人员,延伸到了社会大众。因此,必须发挥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

2项目安全生产管理

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延伸,由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安全部负责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配合,由专业工程师(工程队长)负责落实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班组长在安全员的监督下组织现场一线安全生产工作。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以人员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和工程产品生产可靠为目标,以材料、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的投入,通过安全生产技术系统方法,以安全计划、施工计划、施工方法和标准规范为支撑,以项目资源(工期、质量、资金)、项目需求和安全管理能力为约束的系统安全过程,如图3所示。土木建筑工程特有的建造方式以工艺活动(过程产品)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生产要素多变,每一项过程的投入资源、生产过程和产品均不相同,而且受环境影响较大,使其生产显著区别于工业产品生产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管理。

3基于团队的安全生产班组管理

团队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是项目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在班组,危害以班组为中心,影响整个项目。只有把班组建设成安全生产的堡垒,及时消除、排解安全生产风险,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为此,基于矿山、电力行业平安班组建设经验、结合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的土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班组内的互保、联保制度如下。

3.1互保制度

(1)互保结对子的原则:班组成员中,相互配合作业时,由两人及两人约定的组对,安全相互保障,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共同体。

(2)班组成员必须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明确安全互保伙伴。

(3)每日工作前,班组长应根据当班人员实际情况,明确当天的互保组对,不得遗漏。形成每一项工作中的工作人员都是事实上的互保伙伴,并履行互保职责。

(4)互保对象设置,应采取老少互保,老新互保,男女互保,强弱互保,急性(格)与慢性(格)互保,胆量差异互保。

(5)作业中,互保组的双方要对伙伴的安全健康监督,做到4个互相,即:①互相提醒:实时观察组对伙伴,若对方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因素或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应及时提醒伙伴,并纠正其不当行为,组对伙伴应应答对方呼唤;②互相照顾:互保组对伙伴要根据工作任务、操作对象合理分工,做到互相关心、为对方互创条件;③互相监督:互保组对伙伴要互相监督,严格执行个体防护标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管理制度;④互相保证:保证互保组对伙伴安全作业,互保对方不发生人身事故。

3.2联保制度

(1)联保原则:班组成员各互保组对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在作业过程中相互联系,形成安全相互保障的共同体。

(2)联保的主要方式:①提醒:在工作中发现互保对象以外的人员,若存在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因素或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应及时提醒,并纠正其不当行为,相互之间应应答对方呼唤;②照顾:在工作中对互保组对伙伴以外的人员,做到互相关心,为对方互创条件;③监督:对互保组对伙伴以外人员应互相监督,严格执行个体防护标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管理制度。

3.3实证研究

结合德上高速公路建设,2011年10月—2012年5月,选取B1标段和B2标段各2个班组进行了作业班组成员间的联保、互保制度的宣传教育和跟踪调查工作。结果表明以平安班组建设为目标的联保、互保制度具有可行性。尽管土木建筑施工班组的稳定性差,但通过以联保、互保制度为基础的平安班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班组人员的安全意识,发挥一线工人发现、排解安全风险的能力,促进了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4结论

土木土建论文第2篇

1.1动态控制原则土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也遵循PDCA原则(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即要求在根据计划执行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每一个细节来进行反复的检查各项的消费额和开支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开支要能够及时的修改和处理。土木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虽然由设计图纸和合同规定的成本计划来实施,但是由于施工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成本控制也随之处于动态的过程。因此,成本控制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不断的修改、反馈、纠偏,才能够保证完工时的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优化。

1.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收支平衡是一个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性条件,在进行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时,不能仅仅着眼于企业利润的提升。对于成本控制,有“进”就必有“出”,一个项目在施工之前,计划里就应该要使得每一笔费用的支出都要有相应的预算收入,达到收支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一个企业的资金得到良性的循环利用,企业才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2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

2.1增收途径的分析从增收途径进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是一个最根本的措施。所谓从增收途径的分析来进行成本控制,就是仔细分析建筑施工之前的资金计划、消费预算等,准确完善每一项资金预算,通过这个环节的控制来实现成本控制。比如说,在进行施工项目的设计时,就将成本控制的意识加入到其中,对图纸的审核时,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合理化建议以及积极的修改意见;再比如说,在进行材料选择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对所选材料做相关的测试,以保证材料能够符合设计以及合同的要求。这样就避免了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不合适而进行重新购置,造成施工过程财力、人力等资源的多重浪费。

2.2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此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建立一个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这个核算体系不仅仅只是针对“物”,还要针对“人”,换言之,即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施工细节进行成本核算,保证其是符合成本预算的,对超支以及减支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汇报与核算,并分析其原因。针对“人”即是说在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之下,所有参与成本控制的工作与管理人员都要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对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成本进行一个全面的考核,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纠正,并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2.3信息化成本管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教育以及科技等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成本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由于信息化管理的便捷以及精确性,信息化管理还保证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必须要做到的重要环节。

3结语

土木土建论文第3篇

钢构件在施工现场首先要注意就是有足够的支撑面的木枕垫底。而关于钢构件的运输工作也需要重视。关于钢结构的施工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完成构件的吊装前要确保构件表面干燥清洁,同时具体的型号、位置没有错误。

2.土木工程建筑创新施工技术

2.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当中各种大型以及超高层建筑的涌现,其中深基础施工是保证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深基坑工程主要包括了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调查、支护结构设计、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地层位移预测与周边工程保护、施工先创量测与监控5个方面。目前,针对不同的施工要求深基坑支护方法也越来越多,包括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桩、深层搅拌桩、钢板桩等。所以在具体的土木工程当中,科学设计预计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并且采用安全合理的支护技术措施保证深基坑施工十分重要。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就是在基坑挖土期间能够达到挡土、挡水的作用,保证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不会对周边建筑物、道路等产生影响。部分支护结构可以重复利用,而部分支护结构会埋在地下,因此支护结构既要保证施工安全,又需要经济合理。几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钢板桩支护、深层搅拌水泥桩支护、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土层锚杆支护、锚喷网支护等。在具体的应用当中,钢板桩由于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应用较广。

2.2新型预应力技术

关于新型预应力技术,需要着重描述的应该是体外预应力[3]。与体内预应力结构相比,体外预应力的施工要求更低。考虑到体外预应力的特殊性,即体外材料不能够与预应力结构发生共振,一定要保持其单独振动。这是因为当体外预应力发生共振时,很容易导致预应力筋的弯折疲劳。在预应力技术当中,设置预应力结构十分重要,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施工工艺流程。在具体的结构设计当中,要充分了解土木工程的特点以及荷载性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预应力施工方案。

2.3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灌注桩施工比较简单,可以采用机械钻孔或者是人工挖孔的方式,不需要使用大型机械,并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振动以及挤压周围土体带来的危害,其经济成本也低于地下连续墙低。一般情况下,当基坑深度达到8-14m时,可以采用排桩。柱列式灌注桩的工作比较可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帽梁整理拉结作用,特别是在基坑边角处,帽梁应高连续交圈。当要求灌注桩需要起到抗水防渗作用时,应该保证桩间与桩背的深层防水搅拌桩或者是旋喷桩的作用。如果施工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为严格时,为了有效降低排桩的变形,应该在软土地区对基坑底部沿灌注桩周边或者是部分区域用水泥搅拌桩等进行加固,有效保证被动区的抗力。随着钻孔灌注桩逐渐在土木工程中的使用广泛,在加强技术的同时应该对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作出更加细致明确的规范,保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更加完善。

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未来发展

3.1产业化

将土木工程变成产业化,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5]。借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其中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与人工强度,实现更加高质量的流水线作用。这种产业化模式需要相应技术的支持,将建筑施工变成一体化作业,形成一种标准化的施工技术代替原有的人工施工。借助产业化,使用更加先进的施工设备与技术,在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人工施工危险指数,更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

3.2生态化

低碳理念与低碳经济的不断渗透,土木工程施工本身就与环境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解决这种矛盾实现土木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就成为了建筑施工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充分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在最大限度之内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就需要从方方面面做起。首先是从建筑材料,加大研发力度向节约型、环保型建筑材料方向发展,同时从施工机械设备方面进行优化,提供施工效率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从废物利用的角度考虑尽量少产生工业废料,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有效节约资源。同时建筑技术方面肯定也会再次得到一定的创新,更好的作用于具体的土木工程建设当中。

4.结语

土木土建论文第4篇

以某高层建筑剪力墙工程为例,为保证该工程土木施工的质量水平,在施工之前有必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整个施工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确定各种级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最佳砂率,然后选定“LZ”引气剂掺量,并通过混凝土性能的试验,完成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方面在保持各种级配混凝土用水量和水灰比恒定的情况下,试配试验不同砂率的混凝土,工程经试验分析,确定各种级配混凝土的最佳砂率、用水量、强度比。另一方面需要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当中掺入适量的引气剂,而掺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泌水问题,经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含气量需要控制在3%左右,而此时一级配混凝土、二级配混凝土、三级配混凝土的引气剂掺量分别为0.05%,0.08%,0.12%。在水灰比不同的情况下,每一种级配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中一级配混凝土的用水量为148kg/m3~153kg/m3,二级配混凝土的用水量为128kg/m3~133kg/m3,三级配混凝土的用水量为103kg/m3~108kg/m3。另外通过混凝土水灰比与抗压强度的回归分析,可看出两者之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为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2某高层建筑剪力墙工程土木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

案例工程的土木施工内容,主要是混凝土施工,其中温控技术和质量检验技术是工程技术应用的重点,结合本工程土木施工的背景概况,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应用建议。

2.1混凝土温控技术

本工程历经一年半的施工,期间在夏天和冬天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提高特殊季节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1)夏季时温控技术。本工程夏季主要采用冷混凝土浇筑的方法,从混凝土的运输开始,需要分别在自卸车和搅拌车罐体之上覆盖一层帆布遮阳篷和隔热层,减少混凝土在太阳直射下温度过高,同时将彩布条覆盖在刚浇筑好的混凝土上方,同时采用喷雾的方法,降低仓面的温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尽量选择在早晚时间段施工,同时控制好浇筑层的高度的浇筑间歇时间,原则上浇筑层高在1m~2m之间,而上层浇筑和下层浇筑的间歇时间,以5d~10d为宜,这样就能够为混凝土浇筑提供较为良好的散热条件。2)冬季时温控技术。本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使用蒸汽或者电热加热混凝土,然后在浇筑时采用保温模板,尽量减少混凝土表面长期暴露,以免受到低温冻裂,并在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另外侧面的模板尽量不要拆除,需要拆除时,则需张挂EPE保温板。

2.2质量检验技术

在剪力墙钢筋浇筑好之后,混凝土质量的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同时也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过关的关键。本工程采用回弹法,其检验技术具体如下:1)检验条件。采用回弹法来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要求被检测的混凝土内外部质地均匀,如果混凝土外表和内部质地有不均匀情况,比如煅烧后内部呈蜂窝状孔洞、遭受过冰冻或腐蚀等混凝土,不适用采用这类检测方法的,另外由于剪力墙施工的复杂性,被检测的混凝土比较潮湿,不能够即刻采用回弹法检测,需要在干燥后方可检测;2)检测要点。在应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时候,要掌握操作过程的要点,符合操作规范,并按照正确的流程操作,才能保证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一方面是选择检测范围选择要检测的区域并做好布置工作。一般的做法是在一个4.5m×0.3m的区域内选择大概5个~10个测试点,每两个测点的距离保持在2m以内,测试点与构件末尾处的距离宜保持在0.2m~0.5m之间,并用砂轮清除掉被测区域表面的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和蜂窝麻面,保持被测区域的平整性和干燥性。被测区域,最好选择在构件的两个对称侧面上,同样的测试区域宜确定在混凝土浇筑体的边面上,或是在作业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在混凝土浇筑的表面和底部,而且须避开预埋件。另一方面是大批量检测,在进行大批量检测的时候,由于检测现场存在大量的尘埃和回弹仪自身质量问题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导致检测出来的数据低于标准状态时的数据。在进行大批量检测的时候,回弹仪的率定值前后会有较大的差异,使得检测的结果偏低。所以,在检测的过程中应同步使用标准的钢砧,用于检测率定值。在检测的过程中,要保持回弹仪的轴线与结构或构件的检测面垂直,如果有偏差的话将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

3本工程土木施工经验总结

本工程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其土木施工基本原则为“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通过整个施工流程的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施工经验:1)原材料的高标准把关。混凝土的配置科学与否,是决定混凝土性能水平高低的关键,而原材料是配置混凝土不可或缺的唯一资源,在选择原材料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置标准,还应该建立严格的采购、保管、应用机制,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配置要求;2)在制备混凝土的工程中,包括材料用量、强度、坍落度、抗渗性、和易性等性能,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配合比,但由于剪力墙工程的受力件不同,对混凝土的制备会有一定的差异性。笔者建议在制备混凝土之前,展开全方位的试验研究,确定适用于本工程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3)混凝土的搅拌,对混凝土的应用水平保证同样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要严格计量原材料,而且还需要根据不同浇筑部位的具体要求,确定最佳配合比,而在搅拌过程中,应该以先后顺序倒入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以及保证搅拌后的混凝土不会存在泌水现象,如有问题,应该予以及时纠正;4)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清理干净模板,将模板上面的缝隙和孔洞堵住,并适量洒水湿润,可适当试铺一层水泥砂浆;在浇筑混凝土时,以分层浇筑振捣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下料的均匀,同时要求密切关注模板是否存在位移、变形、堵塞等情况;5)混凝土拆模。拆模对时间的要求最高,如果未能准确拿捏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轻则使得混凝土结构缺棱掉角,重则导致混凝土结构倒塌毁损,在此笔者认为拆模时,要实时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状态,不能一味为了节约拆模成本,而盲目地提前拆模;6)混凝土养护。本工程混凝土养护重点关注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而不同厚度的混凝土结构,温度和湿度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建议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尽可能减少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

4结语

土木土建论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力学;材料。

引言

土木工程这门学科是极其古老的,在人类有了自己的文明之时就已经有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土木工程的三要素有“材料、施工、理论”,在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与渗透,我们的土木工程才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材料。但是时到今日,土木工程的理论仍有很多地方不是很完善,理论与实际也有格格不入的地方,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更上一层。

1.对土木工程历史、现状的认识

古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大致从旧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在这一时期修建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没有什么设计理论。所用工具也很简单,只有斧、锤、刀、铲和石夯等手工工具。随着后期的发展,在房屋建筑、桥梁工程、水利工程、高塔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些文明古国的不少传世杰作,至今巍然屹立。

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前后约300年时间。在此期间,建筑材料从以天然材料为主转向以人造材料为主,建造理论也从主要以总结长期建造经验向重视科学兼顾经验转变。建造技术方面,一些性能优异的大型机械伴随着各种极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能建造结构复杂或所处环境恶劣的土木工程。1687年牛顿总结出力学三大定律,为土木工程奠定了力学分析的基础。随后,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和材料强度理论的基础上,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20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土木工程在建筑材料、结构理论和建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进步。建筑材料方面,高强度混凝土、高强低合金钢、高分子材料、钢化玻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上。结构理论方面,利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绘图能力,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更加符合结果的实际情况,使得在结构设计上更为可靠。

2.土木工程的技术

土木工程是“民用工程”,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的原意是与“军事工程”相对应的。历史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民用性的。它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分支。

最早的土木工程的材料用的是泥土、木料和其他的天然材料,后来在人们的反复实践中才出现瓦砖等人工材料,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 。随着这种新材料钢材的出现,是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变得各式各样。

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不能制造大跨度的建筑结构,但是,从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这是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力学分析之后,出现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现代的建筑多用钢筋混凝土或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飞跃发展。

土木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3.土木工程的展望

在这个“世界村”的年代,我们首先考虑到的问题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土木工程的发展路线必然走得是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路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急切关注。

放眼世界,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先进,而现今资料表明:未来美国要投入16000亿美元来解决已建工程的不安全状态,譬如,氯离子所引发的建筑锈蚀等等。作为当代土木工程师,在传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多多吸取已出事故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创新改良,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这一大好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空前难得的施展才干、向国际水平冲击的良好机遇。当代土木工程自动化正向着全面化发展,而计算机的运用,将使其变为现实。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还能使项目管理层与企业管理层及劳务作业层信息收集渠道畅通、信息资源共享。

当然,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味地追求节省,而是要寻求一种最合理的中间状态,既要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创意,也要追求完美的技术经济指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现今,建筑世界已经进入到生态美学的时代,注重文化、生态、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性化、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当代工程师的着眼方向。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土木工程师总是在不断的求索中。设计出一个最简单的结构,最少的耗费,最大的功用。这真是作为一个土木工程师所应当承受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个未来的土木工程师,我们的道路依然相当艰辛,我们要为国家的土木工程事业发展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罗福午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概论.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丁大钧,蒋永生主编《土木工程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3]江见鲸,叶志明主编.土木工程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土木土建论文第6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各行各业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项目数量逐渐攀升,土木工程项目的功能也越来越繁杂。土木工程的建筑者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工程质量的提升是重要的竞争环节[1]。为了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需要不断升级技术,以期获得土木工程项目技术又稳又快地进步,从根本上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效率低下的难题。

1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1.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应用灵活,是典型的综合性技术。对于不同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来说,它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方法等都会有细微的差别。灵活性主要是由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工艺较为复杂,可应用的土木建筑方法很多。复杂性主要是由于施工环境多变、施工器械产生故障无法预知等。同时,土木工程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宏观统筹规划项目任务时各部门之间需要密切配合,但土木工程部门较为复杂,人事关系方面容易出现问题[2]。

1.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发展较晚[3]。由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需要更加先进的土木工程建设理论以及相配套的施工技术,因此推动了我国对于土木工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夯实了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知识的“地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探索并完善了一系列适用于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理论框架,在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分析方法被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中,多学科的交叉为土木工程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从理论体系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有了一定成就,有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太理想的情况。这说明我国的理论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要学会灵活变通,处理建筑工地中的问题时要对理论知识加以变形处理,切忌照本宣科、墨守成规,要注意时时规范施工团队的施工行为,妥善进行管理。不知变通、不恰当的管理、不完善的知识体系都会给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1.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类

1.3.1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后续的工作都在此基础上进行。钻孔灌注桩需要多钻床配合进行工作,可以分为钻孔阶段和灌注阶段。在前一阶段进行钻孔时要注意水泥板的材质,最好的选择是天然泥浆。后一阶段要注意施工的时间,需要多钻机配合工作,注意孔的清洁。1.3.2基坑支护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来看,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所挖掘土方的各方面条件,以顺利完成土木工程建设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期间,相关施工者要监测土方的情况,重点考虑湿度、均匀程度等,水位不得超过沟渠土。1.3.3钢混技术实施钢混技术,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清洁,其次在浇筑时要重点关注横梁两侧及中心等重要位置,注意浇筑的质量。浇筑工作一共分两步,第一步是在浇筑前对屋顶建造一个钢的模板,第二步将混凝土填充满整个模板。另外需要注意季节的变化给整个施工带来的影响,尤其在冬季施工时,要明确水泥的临界强度,实时监控相关数值指标,保证水泥混凝土的正常工作[4]。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实际施工与理论不符

建设理论是理想状态下的理想成果,而根据理论进行的土木工程建设要根据实际进行变通,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实际的建设很难完全与理论成果相符[5]。土木工程的内容较为复杂,要求也比一般的工程更高,对于原材料、技术和施工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控制土木工程建设的成果就相对更加困难。仅仅依靠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现实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进度。

2.2技术不达标

在实际的工程工作中会出现很多不足,有些不足是由于施工技术不够先进,而有些不足是因为建筑单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地压低成本而选择过时的建筑材料,二者的共同作用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的建设效率,甚至会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2.3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健全

很多土木工程项目在建设时没有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有的即使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完整的表述,导致施工人员对整个项目的具体细节并不十分了解,再加上管理机制的漏洞,就会对整个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完成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难以按时完成项目,质量上也难以匹配相应的要求。

3土木工程施工加大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无论哪个领域,要想发展,就必须把创新当作第一要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项施工技术也在进步,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大创新力度,付出更多努力。创新和竞争是并存的,随着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以前的一些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工程建设需要。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以及人才的竞争,如果企业建筑技术较差,就无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保证企业良好发展,一定要在土木工程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寻找突破口,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策略

4.1对施工程序的创新

施工程序是土木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施工程序的选择,也是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施工单位要总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并对相关员工开展专业培训,告诉员工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只有施工人员本身更清晰地掌握整个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程序,才不会导致工程进度的拖延。

4.2对管理机制的创新

根据长期的土木工程实践结果来看,传统的土木工程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土木工程施工的需求,必须对原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出色的管理机制能够带来多方面的效益。对于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第一,要以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来适配相符合的管理机制;第二,细化技术标准,呈现更加全面的施工技术;第三,要求项目领导层对土木建设工程的情况有宏观掌握,妥善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

4.3对新型预应力技术的创新

对于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来说,对新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我国所采用的预应力技术十分有限,对于日益新颖的现代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来说比较落后。因此要对预应力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即使预应力技术的创新之路十分艰难,也要结合实际建设来进行创新。在实际中,土木工程的跨度较大,能看到的差异也很大,采用传统的预应力施工技术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的需要。因此需要在预应力方面进行创新,以此来满足新时期工程施工建设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并非易事,因为预应力分为两大类,即体外预应力和后张预应力[6],一般来说,就是从混凝土截面方向来实施钢筋结构的加固,让混凝土在两者间获得预应力,这样的施工能够让土木工程项目效率更高,其运用到涵洞式土木工程中最为常见,在桥梁建设中也很常见,大部分工程对于预应力的要求都很高,因此,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创新。

4.4对施工材料的创新

施工材料对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影响也十分重大,施工材料的选择要依据施工项目的要求,结合施工地的实际情况,在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质量更佳的施工材料进行项目建设。例如,在现阶段进行墙体建设时,通常会选择质量好、重量轻、有毒有害物质少、更加安全且价格不高的材料,满足企业对于利润的需求。现在材料市场上所售卖的各种新型材料是在原有材料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克服了原有材料的缺点。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复合型材料,兼顾多种材料的优点,在使用上也非常成熟,广泛应用于各种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

5结语

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创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施工技术效率低的情况,为了促进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要积极开发更加符合建设需求的土木工程建设技术。本文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探究,并从施工程序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新型预应力技术的创新以及施工材料的创新等方面来解决施工技术效率低下的问题,希望能够为相关施工和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明哲.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住宅与房地产,2019(9):227.

[2]陈锦.浅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和创新[J].装饰装修天地,2019(7):246.

[3]王生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初探[J].精品,2019(10):101.

[4]刘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新商务周刊,2019(1):292.

[5]尚书礼.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与创新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9(24):98.

土木土建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特点; 知识结构; 培养计划

[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教育与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国际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08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多地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培养目标上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服务;专业设置上表现为专业划分过细过多,缺少专业的交叉;课程安排上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而对传授专业研究的最新发展缺少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上则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高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原先的不足逐渐被认识,教育工作者正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这种体系已经大体建立并处于不断完善中。一方面对于许多问题比如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材建设等已经统一了思想并取得了成果。另一方面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8个专业综合为土木工程,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土木工程人才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了解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将有助于认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最大的两个特点就在于它的”个性”和“综合性”

(一)个性

土木工程常常是单一的,在大部分时候无法连续不断地复制和销售。其规模一般较大,无法试做,做完后也很难退货。此外,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地质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还没有完全国际化,各国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这个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产品本身和制作过程具有很强的个性,从业人员应特别重视经验和工程案例的积累。

(二)综合性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二、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

一般认为,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应具备:实践-理论-计算三极的知识结购。

工程师最终的任务是将理论和计算的东西在实践中应用,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工程人员必须具备实践技能。同时,土木工程师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因为,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由于客观情况过于复杂等原因,难于如实地进行理论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来解决。理论知识主要指数学、力学和专业知识,也包括必要的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它对实践和计算起指导作用。计算机的出现对传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带来了冲击。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土木工程师必备的条件。这表现在:1.理论分析较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采用计算机分析则有可能提出供选择的方案,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案。2.用计算机模拟结构的试验,一方面可以突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结构的足尺试验,并可方便地修改参数;另一方面有些结构难于进行直接或大量试验(如构筑物倒塌分析等),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就能体现出其优越性。3.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化施工等成为可能。同时,具有实时性、远程性和交互性特点的网络技术的兴起,为大量数据的传送方式提供了新的途径。土木工程综合性强的特点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分析、处理、决策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所以,网络技术必将在土木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

为适应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具备了以上的知识结构的现代土木工程师同时也应尽可能地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2.具备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经济、文化、财政、法律、民族、宗教等);3.有较高的管理理论和能力,具备经营与开拓能力;4.关注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这样,土木工程师才有可能使其所负责的建设项目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从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

三、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土木土建论文第8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工程建设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中国的施工工地随处可见,不管是路网的建设,还是隧道桥梁的建设;这些土木工程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这样说,土木工程的建设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对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改善,又会出现些资源消耗严重和环境污染恶化的问题。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1、土木工程理论的发展

土木工程的发展包括两个部分,即土木工程理论和土木工程设计,理论是基础、设计是理论的体现,只有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让土木工程设计得到最大的进步。土木工程理论包括力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需要对每个学科综合加固,切实保证理论基础的可靠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给土木工程带来了极大的飞跃,针对建筑、道路、铁路、桥梁、隧道等专业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这给土木工程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突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发展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很好的进步,对于国家各个建设项目、甚至国际项目的优势理论都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2、土木工程设计的发展

土木工程设计和规划改变了凭借经验设计的惯例,趋利避害地全面考虑土木工程的安全、环境、经济等所有因素。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施工方法的出现,人类更有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修建,;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超高层、超大跨桥梁和大跨结构等大型复杂结构的兴建,结构设计呈现更长、更高、更柔的发展趋势。土木工程设计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随着对土建项目要求的增长,土木工程设计也更加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只有把握好新技术、新优势才能把土木工程设计想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目前,土木工程设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形式、受力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3、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

3.1建筑材料的发展

复合材料高强钢材等全新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应用。如:碳纤维、铝合金、镁合金、镀膜玻璃、双层中空玻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各种节能混凝土等新型工程材料已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它们在强度和耐久性上表现出优越性,为高层、大跨和结构复杂的大型土木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但是,这些材料也有其缺陷,如: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成本太高,应用范围比较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土木工程实施工艺的发展

工程实施的设备、工具不断地向自动化、机械化、科学化发展,如:同步液压千斤顶、直升机安装技术、滑模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的、高层的、复杂的土木工程不断发展并得以实现。预应力技术是施工工艺中最为突出的技术之一,可以应用在大跨度、大开间等多层和高层建筑,还可应用于核电站、预应力储仓、桥梁结构、公路工程等等。

随着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应用于组织管理中,推进了土木工程的科学快速发展。并且,工程逐步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使得土木工程的发展逐步实现节约成本、提高工程效率等需求,对于以往不能实现的施工工程,现在也可以实现。

鉴于以上土木工程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个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下,可以用来建筑的土地越来越少,促使土木工程不得不快速、科学地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三、土木工程发展趋势

1、空间的开发应用

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许多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存空间拥挤、交通拥堵、用地紧张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给人类居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了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逐渐向高空和地下延伸。作为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高层建筑不仅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在高度上也是不断提高。据不详细统计,我国目前已建成20层以上高层建筑10000多栋,100m以上的建筑多达500多栋。通过大量修建高层建筑,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居住问题,更大程度地利用了空间。

人类可以通过修建高层建筑来利用高空空间,那么能不能通过某种渠道来利用更广阔的太空空间呢?其实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的林铜柱博士就大胆地提出了在月球上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建太空实验站的设想。虽然这一设想在目前的条件下难以实现,不过这并不代表在不远的未来不可以实现。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在未来的活动场所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到达太空。

与高空相对应,地下空间同样是土木工程的发展前景之一。城市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旦得到合理开发,对于节省土地资源以及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城市开发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地铁干线,极大程度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海底建筑同时也在蓬勃发展,事实上,我国的香港澳门一直在进行填海造地工程,以此来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而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不仅建设了车站,还建设了博物馆。

2、高性能新型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毫无疑问,钢结构将成为今后大型建筑结构的主流形式。同时,钢结构将在高强度,良好塑性、韧性以及可焊性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几个国家已经开始把屈服点在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入规范。高性能混凝土以及其它新型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量、高强度、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能方向发展。如铝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出现使用,就是现代土木材料发展的良好例证。

3、计算机应用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在我国以野火燎原之势迅速普及。随着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的逐渐完善,计算机在土木工程结构计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结果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稳定安全。通过计算机也有利于设计出更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减少成本、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不难想象,计算机将在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建筑工业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新型技术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尤其是在重点工程建设中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其它工业部门相比仍然处于落后的阶段。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合理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统一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

5、环境工程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焦点,气候问题更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必将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城市综合症,冰川消融,气候变异,沙漠化,水污染等问题无一不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和土木工程密切相关。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大型乃至超大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必须成为土木工程师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的某些领域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国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展望未来,不仅要加强新型结构型式、新型建筑材料、新的技术手段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更要加强土木工程二级学科间理论和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实现土木工程的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1.(12).

[2]庄实磊.浅谈土木工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1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