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筹建工作思路

筹建工作思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5:59:16

筹建工作思路

筹建工作思路第1篇

一、以统筹城乡党建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

以统筹城乡党建来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必然选择,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一)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视角看,有必要以统筹城乡党建来统筹城乡发展。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日益加快,这说明我国的城乡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城乡上层建筑的变化。城乡党建作为城乡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也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面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党建,探索建立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这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紧迫任务。统筹城乡党建必然会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这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党建,并要求以统筹城乡党建来统筹城乡发展。

(二)从解决城市与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视角看,有必要以统筹城乡党建来统筹城乡发展。由于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诸多原因,我国形成了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党的基层组织也被划分为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两大体系。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随着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发展阶段,各类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城乡发展出现了大开放、大流动和大融合的趋势。与此同时,城市和农村的干部、人才、党员等基本要素也随着劳动力的市场化频繁流动,寻找更能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和舞台。这些变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挑战是说基层党组织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新思路新发展,那就是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机遇是指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统筹城乡党建,能够较好地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因此,要彻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农差别和城乡差距等现实问题,必须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三)从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视角看,有必要以统筹城乡党建来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建设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相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党的建设都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当前,城乡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利益关系多样化等新趋势,使城乡基层党建面临着新的时代课题。同时,城乡基层党建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党建融合度不高、工作规划和运行相对分离、资源配置相对分割,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体化进程缓慢等。只有统筹城乡党建,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城乡党建,就必须对城乡基层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进行调整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基层党建的整体水平,使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更加协调,更加融合,走出一条基层党建服务经济建设中心的改革创新之路。

二、以统筹城乡党建来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思路

以统筹城乡党建来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上,既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重点突破。当前应着力解决四个问题,即明确思路、健全组织、整合资源和构建机制。

(一)明确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本思路。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来构建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要坚持改革创新,以整体的思路、系统的观点和开放的理念改进党的基层工作,不断调整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城乡党员动态管理,创新活动形式和方式,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互动,使统筹城乡党建与统筹城乡发展在指导思想上相互一致、在工作目标上相互协调、在工作成效上相互促进,在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的过程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二)优化城乡基层党的组织设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成分、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流动加剧,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组织设置。优化城乡基层党的组织设置,应该坚持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教育管理和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比如,实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与社区联建等模式,建立“区域型”党组织;在产业链上、在专业协会中、在社区楼宇内,建立“产业型”党组织;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党建活动,打造融就业、服务、咨询、信息、培训于一体的交流平台,建立“网络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劳务市场、商贸市场,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形式,建立“流动型”党组织。这样的党组织设置,能够实现区域联动、城乡互动、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建立整合城乡资源的基层党组织互助体系。城市有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农村有土地、资源、劳动力的优势。如何把城市和农村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就需要建立整合城乡资源的基层党组织互助体系。比如,可以开展“城乡手拉手、党群心连心”活动,使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城乡党员结对互助、城乡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把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项目通过组织链送到农村,把农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势互补。再比如,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管理人才等方面,引导城市支援农村;在活动场所、培训设施、教育网络等方面,实现城乡综合利用;在工作经验、技术信息、技能培训等方面,达到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资源的整体优势,形成统筹城乡党建带动城乡共同发展的新合力。

筹建工作思路第2篇

*之所以要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是由宏观经济形势、客观发展规律和*基本县情决定的,是认真总结自身发展历程、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谋求科学发展的结果。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来自于对中央政策的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从“两个趋向”到“两个阶段”,从打破二元结构到推动科学发展,中央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理论指导越来越成熟、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推进方法越来越有力。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说到底就是要学会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全体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来自于对客观规律的理性把握。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一体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以欧盟为代表的无国界合作促成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崛起,以珠三角为代表的跨区域合作促成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腾飞,都是经济发展逐步走向集中融合的成功例证。与此同时,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完成之后,不约而同地都在着手谋划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学习借鉴这些地区的先进经验,就是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打破行政区划分割、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更大区域内优化资源配置、重组生产要素,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来自于对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无煤县,市场资源两头在外,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实现超常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坚持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作为省城太原和晋中市的卫星城,距离中心城市很近,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和融合性较强,必须坚持走城郊型经济的发展道路。这就决定了*必须把主动融入大太原经济圈、主动融入榆太同城化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通过积极主动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尽可能地提升放大既有优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尽可能地创造形成全新优势,切实增强对中心城市和外来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积极推动“两个主动融入”向纵深发展。

二、*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是什么样的?

*县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一城两镇三大经济区域”的功能划片和“六个一体化”的发展框架。就是要以县城、胡村镇和范村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村,规划建设三大经济区域,以此为基础积极推进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体制改革一体化“六个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互融互动、协调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统筹城乡城乡发展的模式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觉性。大多数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都是在生产力发展到较高阶段后进行的,基本模式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基础,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带有较强的自发性。而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在发达地区已经迈向城乡统筹阶段的大形势下,立足于在欠发达的现实条件下,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是对具有*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带有较强的自觉性。

二是系统性。*县以“一城两镇三大经济区域”为战略构架、以“六个一体化”为基本内容、以“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相融”为内在机制、以“生态经济县和休闲度假区”为发展方向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建立在区域发展定位基础之上,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共同发展之上,是*借鉴先进经验、整合社会资源、彰显独特优势、走向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三是开放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眼于“主动融入大太原经济圈”,力求通过优化基础环境形成“洼地效应”,通过优化发展机制促成“筑巢引凤”,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资本、外来技术、外来人才的落地生根,最大限度地促进外来机遇、外来动力、外来理念的引进转化,积极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方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进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

四是科学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县委政府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全新实践,是*在全省率先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积极探索。在工作理念上,更加注重运用统筹兼顾的办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在方法步骤上,更加注重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重点、实施突破,兼顾全面、有序推进;在评价机制上,更加注重切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惠及于民。

三、*怎样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统筹城乡发展既是一个发展目标,也是一种工作理念,只有细化分解为具体工作任务和年度奋斗目标才能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一是必须从发展规划这个最基础的环节抓起。做好发展规划是推进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以往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很多时候都是在做具体的产业规划,而不是战略性、区域性的发展规划。为了弥补这一欠帐,在统筹城乡发展起步之年,要把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尽快出台全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纲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动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城乡教育布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八个方面的发展规划或工作方案。这些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既要结合省市大的发展方向、承接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充分体现工作的承接性;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区域功能划分、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充分体现规划的指导性。同时,不仅县委政府要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门详规;在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以后,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抓好规划的执行落实,坚决防止制定规划与落实规划“两张皮”的问题发生。

二是必须从环境建设这个最关键的部位突破。加强环境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目前来看,我县环境建设方面的欠帐较多、差距较大,还不能够承载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要求。为此,我们积极致力于打通*到太原的一级公路,努力争取龙城高速和大西高铁途经*,抓紧规划建设南山一线旅游公路,这些都是为改善发展环境而做出的努力。下一步,我们仍然要坚持把环境建设摆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从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城乡环境等方面入手,下大力气改善硬环境;从政府职能、社会风尚、文明进程等方面入手,下大力气创优软环境。通过着力营造有利于吸纳生产要素、有利于凝聚发展动力、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的软硬环境,切实提升*经济社会的开放度、包容度和融合度,努力增强*对外来资本、外来人才、外来机遇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转化力。

三是必须从经济发展这个最核心的内容推进。推动经济发展永远是第一要务。没有经济发展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县委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农业作为立县之本、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县之基、坚持把旅游作为活力之源”。按照“一城两镇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格局,在水秀胡村规划建设新型工业园区并与太原开发区达成合作意向,在南山一线规划建设旅游专线,在县城区加快改造城中村,都是县委政府为推动农业生态化、工业集群化、旅游特色化而采取的有力措施。就是要把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工作布局,具体到促进各产业各区域的科学协调发展,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必须从社会和谐这个最宽泛的领域拓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执政的最终目标。在积极推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把“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作为根本理念,切实加强县委政府对公共秩序的坚强维护、对公共事务的全面管理、对公共财政的合理分配、对公共人群的广泛关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别、各阶层、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努力提升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民主法治、精神文明、群众、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工作,着力营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四、*怎样保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为了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切实把查找解决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作风效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摆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扫除障碍、创造支持、提供保证。

一是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解放思想是个老话题,发达地区在讲,我们也在讲;过去讲,现在讲,将来还要讲,但讲法要有所不同,要从讲在口头上、写在报告中转变到落实在工作上、体现在实践中来。要通过采取“走出去”到发达地区培训取经、“请进来”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诊治党员干部头脑中存在的各种影响改革发展的思想症结;通过建立健全衡量评价干部思想解放的科学机制,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打破落后僵化的思维定势。特别是要学习发达地区在贯彻执行上级政策时不迷失理性判断,不唯上、不盲从;在面对重大发展机遇时不满足等待观望,善于争、敢于抢的做法;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和方法,活学活用上级政策要求,只要是上级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事情都要态度坚决地执行,只要是上级政策没有明确禁止的事情都可以大胆去尝试,敢于办成前人没有办成的事,敢于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真正形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

二是要以改革创新求突破。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发展的要求,唯有改革才有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针对薄弱环节、选准重点方向、谋求创新突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陈旧体制和僵化机制,在改革创新中获得突破、求得发展。要积极推进“土地向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三个集中,努力打破传统的行政分割、城乡界限和产业划分;要紧紧抓住市县机构改革契机,重新调整界定政府职能及部门机构,积极推进工作机制的整体创新。要积极整合行政资源,优化党委决策、提升行政效能,强化部门职责、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推进党政领导体制的整体创新。要挖掘塑造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优势、体制优势、机制优势,努力形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强大合力。

三是要以对外开放谋发展。面对*境内无矿产资源,产业产品级次相对较低的现状,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走对外开放的路子。要切实加强软硬两个方面的环境建设,加快打造“生态良好、功能齐备、政策宽松”的县域基础环境,着力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创业环境,努力形成“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内集聚转化,促进县域经济向外拓展;要扎实推进农业生态化、工业集群化、旅游特色化进程,通过三次产业向外延伸,不断赋予三次产业新的内涵,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外向度,有效拓展三次产业增效空间。要依托水秀胡村新型工业园区做好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落户工作,以新型工业园区带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以外来高新企业带动全县工业企业整体升级,努力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筹建工作思路第3篇

按照及有关规定,我校党委自组建以来共召开了九次党员大会进行换届改选。20__年我们根据离退休党员增多和在职培训学员党员多的实际情况,在党委换届改选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现了由党员大会向党代会的过渡。通过对党代会的筹备和召开,振奋了全校师生的精神,加强了领导班子的建设,推进了学校的党建工作,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一、加强教育,为党代会的成功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在会前准备中,我们对全体党员进行了认真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党员由于所站的角度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对召开党代会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党代会就是选班子,与己无关的思想;2.召开党代会是剥夺党员的民利,不相信群众的想法;3.党员大会是一次机会,可以充分表达我们对个别领导意见的心理;4.经过领导班子“三讲”,过党代会这一关没问题的低标准和盲目乐观的倾向。针对部分党员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主要做了五项工作。第一,做好宣传发动。印发了召开党代会的宣传提纲,把召开党代会的目的、意义向党员讲清楚,把党委对党员的要求讲明白,使广大党员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第二,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下发了《致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将党代会筹备召开的情况向全体党员通报,并以回执的形式向党员征求“您如何评价党委工作,对今后党委工作的建议”为主要内容的意见。第三,进行党课教育。针对党代会筹备的要求和党员的思想状况,适时开展专题党课教育。在专题党课中讲“三个代表”的要求,讲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和要求,讲党代会必须遵循的程序,讲党代会的筹备情况,讲党员中存在的倾向性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第四,开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代会召开的迎庆和奉献活动,在全校掀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代会召开的热潮。第五,深入谈心,细致入微地解决一些个性问题。通过卓有成效地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形成了共识,即:党代会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必须创新,不能守旧;必须高标准,不能“瓜菜代”,从而坚定信念,形成了上下一致,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程序,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党代会是程序十分严格的会,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实施集中的会。我们注重坚持规定不随意、次序不颠倒、步骤不简化、要求不漏项等几项必须遵守的规定和步骤,做到了“四严四确保”。即:

1、严密组织,确保安排协调到位。在党代会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我们严密组织,严格按要求执行。把筹备工作细化为22项

具体内容要求,逐一分解。我们落实时间、落实人员,保证了筹备工作按时完成。

2、严格代表选举,确保基础工作到位。在党代表选举之前,我们将选举党代表会议的议程、会议主持词、代表的选举办法等全部发到各党支部,要求支部严格按下发的程序和办法执行,不得擅自变更。各党支部严格按照民主程序和党代会筹备组的要求,认真进行了代表的选举工作。全体党员按组织要求,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程序规范,圆满完成党代会代表的选举工作。例如离岗培训学员中有110多名学生党员,当时正分散在全局17个站段实习,为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保证党员的民利,我们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抽调支部干部和党员深入到学生实习的站段,以党支部为单位,把学生党员组织起来,进行代表的推选工作。二是把实习的学生抽调回来,集中做好代表选举工作。

3、严格候选人推荐,确保选举前期工作到位。在这方面,我们坚持在全体党员中两上两下推荐候选人,要求党员人人表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候选人酝酿的过程就是民主的过程,根据酝酿的情况进行决定就是集中的过程,整个候选人的酝酿推荐工作我们都是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的。

4、严格党委工作报告的讨论,确保贯彻上级精神和实际工作结合到位。党委的工作报告既要贯彻上级精神,又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总结工作,又要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为使党委的工作报告准确、全面,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参与了党委工作报

告起草、修改的全过程。为使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学校的工作,党委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党员、群众的座谈会,学习上级文件,研讨本单位工作,努力在二者的结合上下工夫。初稿形成后,先后四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六易其稿,反复修改,并两次印发学校各党支部、党委成员和全体代表,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正式稿。

三、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党代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党代会的筹备、召开的过程中我们注意狠抓了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高标准。在党代会筹备的开始阶段,学校党委成员认真学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有关理论文章,通过学习党委成员思想更加明确,一致深刻认识到:党代会是正常党内 生活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全面检阅,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契机。做好党委的换届改选是对我们几年来工作的实际检验,是对学校党组织能力和党员素质的严峻考验,是对筹备工作成效的实际验收。鉴此,学校党委提出党代会筹备必须与学校改革发展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基本思路。要求筹备工作必须勇于探索,用一流的标准,创一流的业绩。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使党的基本知识得以普及,使党的队伍受到教育,使党员力量进一步凝聚,使学校整体工作得到促进,从而达到“四满意”,即:领导满意,党员满意,代表满意,群众满意。因此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分工,由书记挂帅侧重抓党代会的筹备,校长等领导侧重抓日常工作,大事随时集体研究,并且成立了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筹备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各项任务进行了细致分工,包干到人,紧张地开始了筹备工作。同时加大宣传舆论和环境氛围的营造,在全校上下形成了迎接党代会的浓厚氛围。

二是抓住选举过程坚持高起点。酝酿党代表候选人、党委委员候选人、书记和副书记候选人,三次酝酿参加的人员不同,但酝酿充分是选举成功的前提。酝酿的过程是民主的过程,是为集中打基础的。推荐候选人工作我们坚持做到两上两下,反复酝酿。召开党委会确立党委委员以及书记、副书记候选人时,坚持会前充分准备,会中人人发言,决议实行表决,充分发扬了民主。当候选人确定后,选举就是关键环节。我们坚持请示汇报制度,严格执行选举办法,严格履行选举程序,使三次选举都得以顺利进行。

三是组织起草工作报告坚持高水平。党委工作报告既要做上届委员会的工作总结,又要对今后党的工作提出奋斗目标,是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也事关学校今后几年整体发展和党的建设。为了起草好工作报告,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组织了认真细致的研究,确定了报告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构要求,组成了专门写作班子,先后深入学校各部门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通过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形成送审稿。继而根据路局党委的指示精神,进行了再修改,形成了正式工作报告。

四是致力会议组织坚持高质量。对于会议的各项组织工作我们十分重视,在党代会召开之前,反复研究方案,最后形成了隆重、热烈、庄严、有序的总体要求。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筹备组精心准备,从签到、会标、桌椅的摆放、座签的位置、宣传氛围的渲染、监计票人的培训、主持词内容等都进行了具体策划和安排,达到了各环节的有章可循、有序衔接。例如,我们对与会每一个代表都设置了位置座签。谁坐在什么地方都是定位管理,谁到谁没到都一目了然,同时也以此作为投票的排列顺序,为大会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四、我们的几点体会

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在路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党代会如期召开,并胜利完成了会议的各项任务。党代会的成功召开使我们得到如下一些深刻的体会。

1、思想统一是前提。常言说,重视不重视,关键在认识,而思想认识的统一尤其重要。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都统一在为确保党代会的成功召开上。一个时期内,想问题、办事情都从这样一个大局出发,形成了认识同一、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中心,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了开好党代会的良好氛围。

2、领导重视是关键。经验证明,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从党代会筹备开始,学校党委对此就十分重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决心以最大的努力,实现最高的标准,并制定了强有力的措施。建立两套班子,采取时间上错开,工作上衔接,合理安排,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做到筹备党代会和促进学校工作两不误。班子的重视为党代会的成功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做好结合是条件。在党代会的筹备、召开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边抓党代会筹备,一边抓学校的日常工作,并且注意二者的结合,努力做到双促进、两不误。同时从整体来看,筹备党代会激发出来的热情促进了学校的工作,学校良好的工作结果、稳定的内部环境又为党代会成功召开提供了重要保证。没有学校这几年的健康发展,没有稳定的内部环境,也就不可能保证党代会的成功召开。

4、广泛参与是基础。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由于我们宣传广泛、发动全面,使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代会的有关工作,形成了党代会工作人人抢着做,党代会筹备人人争着干的工作气氛,党代会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动人事迹。例如:有的代表感冒发烧,输液后带病参加会议;有的代表家属也关注党代会的召开,临出门还反复叮咛职工别忘带上领带;有的代表自觉推迟了参加全路的学术活动时间,按时参加会议;有的代表为党代会的召开专门购买了西服、皮鞋,很多同志象过节一样穿上了新衣服;一些群众和学生也主动请战,自觉地参加到会议服务之中。一时间,开好党代会成了全校上下共同的心愿。党内外群众的广泛参与,奠定了党代会必然成功的群众基础。

筹建工作思路第4篇

一、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认识、团结力量,层层抓落实。项目实施前,多次组织学习《贵州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工作做到位,帮扶必尽力,指导不出错。”项目建设中,针对边远山区贫困程度深、群众筹劳难、施工条件差等客观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进项目建设,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下设项目推进落实小组和项目监督小组;项目推进落实小组由村支书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村委委员和村民小组长为成员,负责组织筹资筹劳、民主议事、鼓励和引导农户开展项目建设等工作;项目办、财政所、党政办组成项目监督小组,负责监督项目进度、效益和质量。

二是阳光操作,实行普惠为主筹补结合。一是充分尊重民意,重大事项采取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方式进行票决,积极调动村民出资投劳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公开制度,利用村务公开栏等方式确保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公开透明;三是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的普惠性,在村村受惠的基础上,适当向贫困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村倾斜。

三是与其他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为新农村建设推波助澜。在项目建设中,实行“政府支持抓引导、以奖代补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一事一议”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扶贫、小城镇建设、整脏治乱、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首先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最急需,群众愿望最迫切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使入村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更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波助澜。

二、主要成效

一是助推基础设施建设迈台阶。通过两年的努力,补郎乡共申请财政奖补资金72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3万元、硬化通组路22.5公里、连户路6500平方米、院落硬化5569平方米,房屋立面整治9750平方米、排水沟2.5公里,种植绿化树260株、路灯安装20盏、公厕4座、垃圾池7口。全乡16个行政村,已有15村实现入村公路硬化,从分散投入到整村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房前房后脏兮兮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干净舒适的庭前院后;不但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激情。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得到了实惠,看到了成效,思想观念发生根本变化,从以前的要到现在的我要干,有效解决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象。广大农村呈现出“人人议建设、户户参建设、村村比建设”的良好态势,充分激发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激情和勇气,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面临的困难及成因分析

一是环境条件比较艰苦。补郎乡位于县西北部,距县城约23公里。全乡最高海拔1793米,最低海拔1090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高山、丘陵、山塘相互交错,山高坡陡,地型破碎,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经常发生大旱、血凝、冰雹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光导致补郎乡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也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二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补郎乡属二类重点扶持乡,全乡辖16个行政村、108个村民组、405个自然村寨。总户数6008户,总人口22368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7%,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5%,人均吃粮343公斤,人均纯收入2830元。经济社会落后导致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人力、财力方面的困难。

三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乡内油路里程12公里,通村公路的有16个村,通公路的组104个,未通公路的组2个,虽形成全面的公路网,但路面水毁和失修比较严重。水利有效灌溉面积较小,教育、卫生、住房、文化事业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影响村民推进项目的积极性和进度。

四是村民积极性不高,筹工筹劳困难。一是开会难集中,意见难统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群众居文秘站:住较分散,人员难集中,给召开村民大会带来了难度;二是由于部分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对项目建设认识不到位,在表决公益事业时,往往采取实用主义、本位主义态度,对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看得较重,认为发展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级政府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三是由于外出务工劳动力较多,在家劳动力主要是老弱病残人员,所以筹工筹劳存在困难,导致部分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四、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建议

一是要提高群众的思想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一事一议”项目政策 宣传,提高群众对“一事一议”项目的理解和支持。真正使村民从等、靠、要的圈子中走出来,让村民积极参与项目筹资筹劳工作,逐步形成人人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人人都都能发挥主人翁精神。

二是要加强引导和服务。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换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尊重农民的民利,按照“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确定限额标准,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认真组织科学测算项目“方案,使方案切合实际,充分照顾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办事业,不花过头钱,不做过头事,不增加村民的经济负担。

筹建工作思路第5篇

一、 筹资对象

按各村(居)的社会人口进行筹资。

二、 筹资标准及时间

按各村(居)社会人口每人100元标准进行筹资,镇直机关及个体大户可以捐资,多捐不限。

筹资时间:从20**年6月5日至20**年6月25日。

三、 组织领导

为了搞好这次道路筹资,经研究,决定成立镇村道路建设筹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彭德平同志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建同志担任,成员由三套班子领导、驻村干部、村(居)支部书记组成,负责组织、实施、指导镇村道路建设筹资工作,解决各种矛盾及突发事件,各驻片领导作为所在片的主要负责人,驻村(居)干部和村(居)支部书记作为此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各村(居)的道路建设资金筹集,必须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

四、 筹资办法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镇政府通过广播、宣传栏、宣传车等形式,走村串户进行广泛宣传此次道路筹资的目的、意义,使群众充分认识道路筹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村(居)要利用6号至7号两天时间把筹资任务分解到户到人,要开好党员干部大会,各组开好群众会,要把道理讲深讲透,使群众明白,争取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全体村组干部、党员、镇直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来认真对待此项道路筹资工作,为大兴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镇党委、政府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缴纳,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各村(居)及机关学校三天时间内把未完成的人员名单送到筹资领导小组来,各机关一把手对本单位的道路筹资负总责,特别是中小学,要召开教职工会议,动员大兴藉的教职工要积极带头交纳,并通过他们向学生宣传道路筹资是势在必行的。

再次:各村(居)在镇村道路建设筹资工作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扒粮扒物等现象发生。对一些所谓的“钉子户”、“难缠户”,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通过多渠道进行动员,做好思想工作。

最后:道路筹资由镇财政设立专户、专账、专人扎口管理。各村(居)要将征收的款项当天全部上缴镇财政所,存入专户,严禁坐收、坐支现象发生,严禁白条及股金等抵兑道路筹资款。此次收款由镇政府出具统一票据。同时镇财政定期不定期地向镇人大汇报资金筹集及使用情况,严禁挪用道路资金。

五、 奖惩措施

筹建工作思路第6篇

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不妨做个简要回顾。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述三大概念的产生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层次,三者是一脉相承的,是战略决策思路一步一步具体化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是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取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它将战略思路、战略取向进一步具体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因此,现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初期,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农民对自己的劳动时间有了支配权,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有了使用权。这次改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2000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主要是为农民减负,落实党和国家在“三农”方面“少取”的政策。这次改革不但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动摇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税制基础。可以预见,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是长期的和深远的。近两年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宏观层次和新农村建设内容看,这次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提出,是通过改革和发展给农民以更多的公平待遇,使他们享受到由公共财政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由此缩小城乡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距。

我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概念,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赋予其新时期新的内涵,它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通过这些综合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需要,而不能搞成政治运动,也不能搞成“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筹建工作思路第7篇

一、认真解决好五大问题

(一)关于提高思想认识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将海西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后,我州通过召开理论研讨会、外出考察取经、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等各种方式,在全州上下广泛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思想大讨论,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年打好基础,三年重点推进,五年基本实现”的总体思路。随即,州委、州政府印发了《推进海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文件的形式正式确定了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示范区七大体系建设的工作措施,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的进度不十分平衡,究其根源,主要是对示范区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示范区发展思路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措施上还没有完全融会贯通。因此,各地区、各部门仍需要对示范区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发展路径再学习、再研究,把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吃透、学精。思想认识耍再统一、再提高,切实把示范区建设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示范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正确指导协调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

(二)关于把握发展目标的问题。示范区“一三五”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实现这些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由于州内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各部门担负的职责备不相同,在发展目标分解上必然出现各有轻重。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全州的总体目标,认真研究、找准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定位,既不能盲目求大、无法达到,也不能自我减压、碌碌无为。特别是发展任务重的地区和部门,一定要科学测算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及时与州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与全州“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并把具体的发展目标体现在本地区、本部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之中,认真组织落实,确保按时圆满完成。

(三)关于找准工作切入点的问题。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的方方面面,工作的综合性很强,同时也存在许多特殊性。如何找准切入点,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灵活运用指导意见中体系建设的工作措施,使之本地化、实用化,制定推进当前工作和涉及长远发展的抓手,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坚定不移地把工作抓实、抓出成效。就州级层面来说,当前重点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设、规划体系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农牧区产权制度改革等,配套完善与城乡居民相关的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就业、救助等保障政策,为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关于加快工作落实的问题。当前,我州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进展还不尽人意。从各地区、各部门看,有进展快的、抓的好的,也有行动迟缓、进展慢的。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先进为榜样,增强加快示范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要根据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内容,把工作部署得再周密些、再严谨些,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要根据示范区的阶段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在工作落实上再加一把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争取时间能早一点的就要早一点,能加快一点的就要再快一点,为示范区建设赢得宝贵的时间。要细化工作职责,把责任划分的更明确些,将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抓,做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为干部群众做出表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确保示范区快速推进。

(五)关于凝聚工作合力的问题。示范区建设是惠及城乡全体居民的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转变发展方式采取的重大举措,事关全州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海西的长远发展。抓好示范区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各个部门身负重任,干部群众人人有责,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来共同推进。为此,州委、州政府印发了2011年全州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任务表,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到了各地区、各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简单地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只是某个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也不能因任务分解的多点就拈轻怕重、推诿扯皮,将统筹工作置身事外。全州上下从现在开始要树立“一切为了一体化”这样一种大局意识,切实担负起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使命,认真履行统筹城乡发展的光荣职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沙成塔,汇流成海,为全州统筹工作注入强大而不竭的动力,为统筹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妥善处理好十大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工”与“农”的关系。继续保持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各项工作全都是为了这个大局服务的。当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州“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我们务必正确处理好两区建设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州经济总量实现高速增长,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发展进入关键期。2010年底,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3907美元,接近国内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水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28亿元、288.97亿元和66.24亿元,三产比重由“十五”末的3.33:74.53:22.14调整为2.8:79.1:18.1,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4%、86.8%、lO.8%,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按照经济学理论和评价指标来研判,我州已经迈入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产比重下降,二产比重快速上升,劳动力由一产依次向二三产转移,带动城市化率提高,城市化的集聚效应促进城乡不断融合的新特征。与全国、全球同步,海西的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进入结构性和战略性调整阶段。这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高、发展难度更大,是海西发展中的“爬坡”阶段。要实现这一步跨越,挑战更多、压力更大,只有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工业化有力的支撑作用,城乡全面统筹发展,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同时,统筹全州城乡发展工作的快速推进,又会为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全州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的新发展。所以,我们要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的作用充分调动起来,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

(二)要正确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重点和难点在农牧区。但统筹城乡发展的范围不仅仅是农牧区,还包括城镇,两者要协调推进、相互融合、一体化发展。我们不仅要发展农牧区,关心农牧民,还要发展现代小城镇,关心城镇居民,让城乡居民的利益共同得到维护、共同得到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点要在组织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农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各环节中得到体现,一定要注意综合考虑、稳妥推进。要正确协调处理好农牧民与城镇居民的利益关系,推进一体化时把农牧区与城镇、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城乡融合的发展方向,增强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中心城市和各地区重点镇的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牧区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保标准。努力做到城乡社保全覆盖,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生活水平上的同质化,维护和保持社会公平与稳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三)要正确处理好“全”与“重”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需要上下左右协调推进。我们既要整体推进,防止片面性,又要突出工作重点,避免平均用力。一要保持工作之间的整体推进和重点推进。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中的七大体系建设,基本涵盖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这些工作内容,具体到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可能情况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切入点,重点突破,打造示范区的闪光点和风景线,示范带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二要保持地区之间的整体推进和重点推进。我州东西部发展基础差异较大,发展重点也各有侧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农牧民人口较少,特别是三行委,实施城乡统筹的基础好、困难少、阻力小、宜于操作,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全州率先发展,为各地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东部地区农牧业人口比重大,农区与牧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条件成熟的地区就要加速推进,示范带动其它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整体推进。三要保持部门之间的整体推进和重点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与每个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分工不同、任务不同。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肩负重要任务的部门要勇于改革创新,加大力度,重点推进,从本部门做起,破除旧体制旧机制的束缚,扫清示范区建设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为各部门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各个部门都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加强联系与协调,相互支持,相互补台,扩大工作成效,确保部门之间的整体推进。

(四)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我们抓示范区建设,一切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搞好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社会事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要紧跟其上,促进城乡居民“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注意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一要从转变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入手,以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新思想、新理念,开拓农牧民的视野,改变农牧民群众“等、靠、要”和“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激发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热情。二要从提高农牧民的发展能力入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但为农牧民群众‘‘授以鱼”,还要“授以渔”,提高农牧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牧民群众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意识。三要从提高农牧民的文明程度入手,加快农牧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改变农村不良的陈俗陋习,提倡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将他们培育成新时代的“职业农民”。四要从改善农牧民的卫生条件入手,通过村容村貌整治和各项综合措施,逐步提高农牧区的环境卫生水平,努力使农牧民家庭达到具有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生活条件,影响并改变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养成干净卫生的生活习惯,让农牧民群众在提高收入的同时,生活方式也向城镇居民进一步接轨。

(五)要正确处理好“硬”与“软”的关系。我们开展示范区建设既包括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还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等软环境建设。硬件建设是物质支撑,是一种有形建设,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软件是制度保障,是一种无形建设,有着更加长远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对示范区建设更具影响力。没有制度创新,没有良好的软环境建设,就难以激活物质要素,硬件建设必然受到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组织实施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规划,落实完成各类项目建设,加快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城乡发展条件,为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大的物质动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制度创新,利用好、使用好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时机,从实际需要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抓紧制定出一整套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保障环境和体制机制环境,盘活各类物质要素。整合各类建设资源,有效促进示范区的硬件实现高标准、高档次、高质量建设。

(六)要正确处理好“给”与“用”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保持正确的投向、合理的分配,事关工作最终的成效。从工作保障上来说,一要做好全盘工作的资金保障。在周密谋划全盘工作的前提下,预测计划好每项工作的资金投入,防止因资金问题导致工作滞后。二要做好重点工作的资金保障。重点工作是我们的突破口,是我们的有力抓手,也是资金保障的重点范畴。要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用在刀刃上,做好重点工作的资金保障,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盘工作的顺利推进,这是建设投入的关键。从工作内容上来说,一要加大对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的投入。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州政府今年承诺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更是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二要加大对公共基础设建设的投入。城乡居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建设、城乡面貌的改善,要求我们同步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特别是今年重点建设的

示范镇示范村工程,一定要做好此项工作。保证工程建成后,各项配套建设全面跟上,水电路实现“三通”,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全部到位,使这道风景线真正靓丽起来。三要加大城乡社会保障投入。今年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已经正式启动,加之城乡居民各类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和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都需要资金来保障,要提前做好这方面的预算和准备。从发展阶段来说,要根据示范区“一三五”的建设要求,结合各级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的方式,谋划好各项投入的计划安排,及时申报落实规划中即定的建设项目,确保建设资金按时到位、合理分配和使用,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七)要正确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在全省八个地区中,海西能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主要基于我州综合实力的显著提高。我们要把这种发展优势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全州各界的积极性,举全州之力,争取通过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但这决不是要自我封闭,孤军奋战。我们要以建设省级示范区为契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省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支持,来推动示范区建设。要抓住央企、浙江省对口支援的发展机遇,结合海西城乡实际,认真组织衔接一批统筹城乡发展急需解决、自身无力解决的援建项目,协调做好援助工作的年度安排。经常性地与对口援建企业和地区加强联系,深入交流,增进感情,最大限度地激发援建单位的支持潜力,争取获得更多的援建资金和资源,为示范区建设注入新的动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各种平台,以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商机和吸引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最大程度地吸纳外来资源为我所用。要将企村共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激发共建企业参与城乡统筹的社会责任感,借助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切实解决结对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成效。

(八)要正确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组织领导、制定政策、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把各种微观管理汇集成全方位的主导力量。同时,统筹城乡发展还要遵循群众自由选择、自主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在统筹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双方不能失位,也不能错位和越位。在已实施的户籍制度改革中,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这条原则。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否则就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在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做到党委政府主导既要坚强有力,又不能大包大揽;激发农牧民的主体意识既要细致到位,又不能听之任之,避免工作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筹建工作思路第8篇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国情、总结经验,立足发展而提出来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发生深远的重大变化,而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矛盾没有变。所以改革开放,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我们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党的十七大明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地意义,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我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更要以发展的和谐的诚挚的心来搞好保障工作,确实打造好“和谐社会”的工作,充当好角色,努力创造良好的环竟,服务氛围,高效、廉洁的工作模式,心为服务对象所想,解弱势群体之难,构建好和谐工作的幸福网。

3、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社会主主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素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劳动保障人,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方方面面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等的综合利用,促进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关心群众、爱护群众,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战胜和推动我们的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