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5:59:07

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第1篇

答: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还有很多爱农业、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主、归国留学人员和城镇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大家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叫“雁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农村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乡情、乡愁的张力越拉越紧,呼唤着游子的归来;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不应求,乡村的价值洼地需要被填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现了无限商机,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下乡创业。大家到农村创业创新,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为农业注入新要素,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强新动能;有利于激活各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使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为农民就业增收开辟新渠道;有利于引领和推动农民按照市场的要求组织生产和调整结构,增强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力量。返乡下乡人员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赢得了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2.返乡下乡人员创啥?

答:农业农村商机无限,广阔天地之上,大有作为。返乡下乡人员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获得效益的同时,也能繁荣农村经济。在选择项目时,要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开展。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资源和自身优势,做到“三个对接”:一是主动对接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积极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营销等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导开发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加工食品。二是主动对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升级版农家乐、采摘园和休闲农业聚集村,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服务档次,把农业打造成养眼洗肺、健康养生的幸福产业;发展农村电商、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村绿化美化等生产性生活业和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主动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生产接二连三,三次产业互动,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关系,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并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农业部门对选择什么产业、怎么进行经营,主要是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搞好市场分析、政策咨询和项目论证,引导发展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发挥优势的特色化、小众化、中高端、高附加值农产品,提高创业创新质量和效益。

3.返乡下乡人员咋创?

答: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要顺应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大方向,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要通过联合与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唱独角戏”“跑单帮”的方式开展创业创新。在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上,可以与农民合作,创办、领办农村合作组织,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不仅要自己富起来,也要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也可以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开展网上创业;还可以与其他农村经营主体(包括企业、村集体、合作组织)合作,创办农业企业和各类相关产业,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引领者;还可以通过开展网上营销,打造特色品牌等赢得市场、分散风险,形成创业创新的命运共同体。

4.返乡下乡人员注册登记该咋办?

答:目前各地正在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和“先照后证”改革,在现有“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三证合一,是指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这“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是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一照一码是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原来由三个部门(工商、质检、税务)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直接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将办理时限由8天缩短至3天以内。首先,可以在县里设立的返乡下乡创业“绿色通道”享受办理登记等程序的便利服务,如果在创业园区内创业,既可以享受工商等部门直接到园区集中办理证照等服务,还可以申请得到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服务。其次,可以享受“五照合一”和“一照一码”的优惠政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享受简化创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登记”等服务。第三,可以享受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有了这些政策,只要有到农村创业的想法并付诸实施,就能够得到很多方便、实惠的开业登记服务。

5.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咋贷款?

答:到农村创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融资。过去,银行不愿意为其发放贷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抵押物。现在,承包经营的土地、或者流转到手的土地经营权,包括农业设施、农机具等,基本都可以作为抵押物在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正在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目的是把土地资源盘活为土地资产,加上房屋、宅基地、农业设施、农机具等,通过这些“资产”的抵押,可以到y行获得贷款。国办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青年、妇女等人员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要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延伸覆盖。把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6.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在税收上有啥优惠?

答:创办的企业如果符合政策规定条件,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税费优惠政策。

近年来,财政部也不断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在农村金融方面,自2016年5月1日起,在营改增试点期间,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对中国农业银行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的县域支行提供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和农村各类组织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算缴纳增值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及其各分支机构提供涉农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2016年12月31日前,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对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农户自立服务社以及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独资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从事农户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自2011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二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递延纳税等。三是在小微企业方面,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均可依法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并将于今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把上限提高到50万元。四是在创业就业方面,明确对符合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7.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有啥财政支持?

答:众所周知,“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对三农的支持政策、资金和项目有很多。一是你到农村创业,如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农村信息化建设等范围内,可以申请相关的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基金的支持。如果符合条件,地方政府会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你予以支持。二是过去只适用于在城市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如今也可以支持你到农村创业。三是如果你创办的是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办理银行贷款时可以由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来为你提供担保服务。

2016年,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13.86亿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2亿元,选择部分省份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下一步,中央财政拟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支持深入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提高农村创新和农民创业能力。

8.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用地用电有啥优惠?

答:用地方面,可以享受以下政策:第一,在征得村集体同意后,可以采取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来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创业。第二,可以使用自己在农村的住房或者其他农民闲置的房子和院子来发展农家乐。第三,如果在农村没有住房,只要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允许与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第四,如果创办的企业需要建设农业配套辅助设施用地,可以在县级人民政府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进行申请,因为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要用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第五,可以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厂矿废弃地、砖瓦窑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闲置校舍、村庄空闲地等地进行创业。第六,如果创办的项目属于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范围,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以在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的基础上,再给你打一个七折优惠。

用电方面,创办的企业从事农业、林木培育和种植、畜牧业、渔业生产、农业排灌用电以及农业服务业中的农产品初加工用电,包括对各种农产品进行脱水、凝固、去籽、净化、分类、晒干、剥皮、初烤、沤软或大批包装以供应初级市场的用电,都算作是农业用电,可以按照农业用电来算电费。

9.返乡下乡人员想学本事该咋办?

答:国家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培训项目有很多。可以这样说,如果希望参加创业培训,只要提出申请,地方政府就可以安排参加至少一次的免费培训。政府鼓励建立各种农村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以及建立企业家、科技人员、成功创业者等组成的创业导师队伍,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辅导。甚至在创业的全过程中,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创业的路上有这些导师陪伴,相信创业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10.返乡下乡人员的后顾之忧咋解除?

答:社会保障和生活保障是很多创业者最大的心病。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国家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到农村创业,可以在当地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且子女也可享受当地的城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也可接受当地义务教育,依地方相关规定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二是如果是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享受一定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如果创业失败,并且生活困难,可享受当地社会救助服务。

11.返乡下乡人员网上创业有啥支持?

答:如果投资入股参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和运营,可以优先被聘为村级信息员或区域中心管理员。如果能提供网上营销、农资配送、技术培训等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如果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到农村创业创新,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落实税收优惠等措施给予支持。各类电信运营商、电商等企业也会在国家的鼓励下面向大家开发信息应用软件,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供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推介优质农产品,组织开展网络营销。国家也面向返乡下乡人员开展了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大家可以积极响应、参与培训。农业部已建立了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和中国农村产业融合信息网,为创业创新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大家可以关注和利用,获得信息,反映诉求。

12.返乡下乡人员该去哪儿的园区和基地创业?

答:可以创业的园区和基地有好多,这里强调一下,要特别注意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去创业创新。园区要素集中、产业集聚、经营集约,是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有利平台和载体,引导大家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进行创业创新,有利于构建“生产+加工+科技”三位一体、上下游产业衔接的新格局,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以及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很多就是返乡下乡和本乡人员的创业园,农业部将形成统一的目录向社会公布,增强各方面支持政策的引导性、精准性和协同性,为创业创新提供可选择的场所、设施条件和便利的服务,依托一些中高等院校、知名村镇、大型企业的见习基地、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工厂等建设一批孵化园(基地),可以为创业创新提供价廉物美的孵化服务;有些地方政府还会有一定的租金补贴。另外,现代农业示范区也具备创业创新园区及孵化的功能,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阵地。

返乡创业第2篇

关键词:农民工;本土化就业;城市融合;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17-02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5278万人。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求着成功与财富的梦想,以劳动与付出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和城市的面貌。同时,城市也改变着农民工的生活及精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现出来。城市的繁华与农民工经济收入低的矛盾、城市的融合感、公平感等,造成了农民工的困惑,也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关于困扰农民工就业的几个问题

1.称谓上带有歧视文化色彩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长期以来,“农民工”已成了人们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习惯性称呼,媒体也一直沿用这个词语。但事实上,“农民工”这一称呼背后隐藏着歧视文化色彩。一些企业、单位在给予农民工的待遇上,农村招进来的跟本地的不一样,跟城市居民更不一样。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而唯独“农民”却永远被加上了特定的标签,“农民”被界定为一种身份,不能够与城市很好地融合。对“农民工”这一带有歧视色彩的称呼,是城市文化派生出来的对乡村政治、文化、经济的排斥而产生的人的等级观念的歧视。更有胜者提出,农民属于“草根”底层,城市人属于“花草”上层,这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鸿沟,不易于社会和谐。

2.经济能力成为农民工定居城市的主要问题

自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市场化改革以来,与户籍相关联的很多社会福利逐渐被剥离出来抛向市场,而市场化的新的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再加上农民工整体地位较低,在市场化条件下城市生活的重压之下,收入低就成为农民工居留城市的首要障碍。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民工并未获得与市民一体化的安全保障,市场因素对农民工定居城市的阻碍逐渐加强。城市化进程使一些农民与土地相分离,而非市场化的征地补偿制度又使一些农民的利益受损;城市土地价格和房价飙升,使城镇居民生活压力骤增,城市新增人口更无力承担高房价带来的高昂生活成本,城市廉租房建设滞后难以实现“居者有其屋”;农民工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使农民工获得的经济收入和保障水平远远低于正式职工,这些都造成了农民工市场能力和经济地位较低。

3.公平感影响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近期的《社会心理蓝皮书》显示,农民工普遍感觉社会不公平。大多数农民工处于相对剥削地位,从而产生了不公平感。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难以进入高端人才市场。同时加上户籍限制,农民工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就业机会。在企业内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工却不同酬;在企业外部,农民工工作相对不稳定,流动性大,大多因辞去工作而损失应得收入,即使工作稳定的也难以有效应对企业欠薪风险,且缺乏有效维权途径。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的户籍制度衍生出一系列不公平政策,如劳动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城市房价调控政策、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等,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农民工的就业权、健康权、居住权以及子女教育权等,抑制了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意愿与期望。2011年的“潮州古巷事件”、“广州增城事件”和最近的“中山沙溪事件”等农民工与本地人的大规模群体性冲突,表面上是地域族群矛盾的激化,实则是农民工对于“二等公民”身份不满情绪的爆发,是农民工反抗歧视,争取城市公民权的前奏。

三、城市融合与返乡创业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外出打工的一种派生现象。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有农民工回乡创业,而进人新世纪以来,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强烈回乡创业愿望的动力驱使、西部大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城市二元体制排斥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一些农民工率先作出了回乡创业的理性选择。返乡创业,应该说是未来时展的趋势。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农民,需要农业,农民阶层对社会未来远景的建构依然有着重要意义。现代农业能为人们创造就业和收入,农业能够应对新的稀缺。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帮助农民工实现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为农民提供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这对拓展农村就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等,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2.对农民工实行“公民”身份,促进农民工与城市融合

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明确排斥自己的“农民”身份,积极认同自己的“工人”身份。然而,传统的“农民工生产体制”已影响到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解决“农民工生产体制”内在矛盾,在企业中实行农民工“企业公民”身份,在社区生活中实行农民工“社区公民”身份。农民工成为企业公民,就能够在受到管理和约束的同时,还享有公民权利,有权就工资、工时、工作条件和其他相关问题提出诉求。通过集体议价机制,及时反映市场用工、物价水平、企业利润等方面的变化,让企业公民通过程序正义实现自身利益。农民工成为社区公民,就有权享受所在地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社会福利,包括自身及子女有权在城市中平等地享受包括教育、医疗、住宅等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逐次推进社区公民建设.统筹考虑制度安排及各项具体政策设计。

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农民工就业以及相关保障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方面,要推动实现农民工更高质量的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涉及农民工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协议、工资标准及发放、土地权益、子女教育、户籍、技能培训与教育、法律援助、工商、财税等各方面的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同时,要对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惩治,维护社会公正。

返乡创业第3篇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策略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伟大产物,能够推动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与此同时,其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农民群众的优秀代表。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我国现有农民工2.9亿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民工问题日益严峻,再加上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因此,我国采取了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以及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两项政策,期望促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工问题,保障其切身利益。大量农民工返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长期投入机制未健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措施,有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式,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一、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现状的分析

(一)创业就业经验日渐完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表明: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5.3%,初中文化程度占56%,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占11.1%。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较2018年提高0.2个百分点,而对于外出农民工而言,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8%,比2018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正在逐渐上升,再加上外出农民工在城镇中接受专业的技术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活动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对于早期创业成功的农民工来说,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接触现代化管理与经营理念,能够更好地完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进而更好地带动当地地区的就业水平,甚至为创业就业活动开辟多种渠道。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

从目前的农村发展形式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流动性逐渐增大,与此同时,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创业就业活动依然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据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9077万人,较2018年增长了0.8%,其中,返乡农民工已达11652万人,同比增长0.7%。返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工仍然在农村劳动力中占据较高的比例,其创业就业活动成为农民增收的关键来源之一。返乡农民工利用自身在城镇中所学的各种高新专业技术与实践进行创业,使得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转变了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局面,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然而,随着农民工返乡浪潮的兴起,农村劳动力逐渐趋向于饱和,而面对城市劳动力则出现短缺的现象,则会导致农村非农产业专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三)创业就业形式以小型企业为主

在现阶段的返乡农民创业就业情况来看,农民工的创业领域涉及多个方面,但其产业形式主要以个体经营或私营企业为主,其中,个体经营比例高达70%,而私营企业所占比例约为25%,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其余则为第一产业下的承包、租赁经营等。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意愿不足

相关调查表明,我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愿远高于创业意愿,其组要原因在于部分农村的前期创业过程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再加上创业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自主创业企业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另外,创业作为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要求创业人在资金、技术、资源、心理等多个方面经过长时期的思考和准备,这就使得大部分资质不高的返乡农民工缺乏创业信心与创业能力。近年来,我国返乡潮大多以被动为主,因而在资金上、项目选择上都具有普明显的模糊性与盲目性,进而导致了农民工创业意愿不强。

(二)整体重视程度不高

近年来,我国对于返乡农民的创业培训工作极为重视,绝大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都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但基层机构却难以提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重视程度,导致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相关培训措施也只是流于形式,严重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再加上部分返乡农民工对创业就业的认识不高,参与创业培训的热情不高,出现了“上热下冷”的现象。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并未给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使得部分农民工的创业之路充满障碍,导致其创业信心严重下降。

(三)创业资金不足

对于较多的返乡农民工而言,其外出打工积累的资金难以支撑其进行创业,这就使得农民工的创业想法被束缚,再加上农民工创业者的自身素质能力不足、融资渠道稀少等因素的影响,为农民工贷款创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甚至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从而加剧了农民工创业融资的难度。

三、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策略探讨

(一)降低门槛推进优惠政策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而言,政府应遵循“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行业与领域应降低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限制并实施优越的优惠政策。首先,针对部分地区而言,农民工返乡创办经济实体是当地的重点发展项目,因此,国家和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降低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并实施注册资本分期到位的措施,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以优化其审批程序,发放为期12个月的临时营业执照,以此减少各种费用的收取,减轻创业人员的经济压力。其次,国家应允许农民进行非正规创业、季节性经营,即对在集贸市场一级制定区域摆摊设点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农民免除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再者,对于各项收费行为应加以规范,甚至取消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收费项目,例如:对农民投资经营个体、微型和中小型经济实体等,试行“零收费”政策。最后,国家还可以采取“三年扶持期措施”,即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登记注册后提供三年享受国家和当地龙头企业现代技术、资金等多种资源支持。例如,今年一月九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了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新规定,分别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可在创业地享受与当地劳动者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对参加返乡入乡创业培训的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

(二)扩宽就业创业融资渠道

为了进一步推进返乡农民创业就业的顺利开展,扩宽就业创业的融资渠道极为重要,因此,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应引导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展开:一是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联合当地金融机构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公共财政基金,从而达到给予不同创业者相应的财政及信贷支持。二是实施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创业人员可以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益、有价证券、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多项无形资产作为抵(质)押品,从而有效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的同时,降低了反担保门槛与贷款抵(质)押的标准,变相拓展了融资渠道。三是推行返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即给予农民工返乡创业贴息或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人员的信贷压力。

(三)加大对创业的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能够有效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几率,进而带动就业水平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展开:首先,政府应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活动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即通过做好小城镇发展工作以及乡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来增强当地的创业项目承载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进而减少创业者的投资压力,进一步降低其创业成本。其次,政府应取消对农村户口人员在城镇居住的相关限制措施,例如:禁止学校向农村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收取任何附加费用。另外,政府可以联合城镇企业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基地”等开发区,并对其给予一定的补助,一次吸引大量返乡以及引导其进行集中经营、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在创业园区中设置就业求助部门,再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求职服务的同时,达到广泛收集跨区域岗位信息的目的,以此解决农民工求职困难的问题,实现大范围援助及重点帮扶。

(四)加强返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返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创业指导等,能够有效提升返乡创业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首先,相关部门以及企业需要正在结合当前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对于培训内容而言,需要具备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应包括创业指导、贷款咨询、政策咨询等内容,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就业者的综合职业素养。其次,政府以及企业可以定期组织返乡农民工进入当地重点企业学习,以此拓展其思维,深化其专业技能,进而能够为后续的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进行创业、再就业,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应给予支持并采取提高农民工对就业创业的认识、减低门槛推进优惠政策、扩宽就业创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创业的环境建设、加强返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来不断促进积极发展,以此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国香.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9,13(32):296-297.

[2]李泽坤.新时代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株洲市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调查数据的分析[J].法制博览,2018(12):50.

[3]张军凯.新形势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4]金波.朝鲜族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9.

[5]胡娜,谢华.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8(12):15-19.

返乡创业第4篇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现状

该县目前没有外出务工的1100余名返乡人员中,其基本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文化结构。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7.1%,高中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二是返乡打算。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人员中有50%的人准备在家乡创业,有15.2%的人愿意继续外出务工,有3.1%的人准备在家务农,还有31.7%的人未确定;三是返乡地点与行业。愿意到深圳、珠海及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占82.5%,愿意到其他地区的占17.5%;愿意从事电子、机械制造的占37.2%,愿意从事服装加工的占21.6%,愿意从事建筑安装的占10.8%,愿意从事餐饮、服务及其他行业的占30.4%。

二、返乡农民工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1、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受金融危机影响,该县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传统输入地“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用工相对减少,吸纳就业能力减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求职难度增大。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见底,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仍会有相当多处于“半就业”状态下的农民工返乡。目前,××县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且工资水平偏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

2、社会维稳难度增加。随着返乡农民工在家“赋闲”时间的推移,失去收入来源的返乡农民工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以及要求民主、民生、民权、劳动保障的意识将更加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得农村社会新旧矛盾,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以及债权债务纠纷等,在时间和空间上被交织在一起,由此引发新的群诉群访事件,从而影响到当地社会治安形势,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给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一定压力。

3、城乡社会矛盾加剧。由于国家明令禁止土地撂荒,而种粮收益远不及外出打工收入,之前很多外出农民工将土地使用权匆忙转让给其他农户或企业。伴随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外出农民工返乡后如果不能尽快地外出务工,在家又没有土地耕种,短期内二次就业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外出农民工文化消费、文化娱乐的渠道受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影响,“上网难”、“读书难”等一系列问题突出,比较容易滋生聚众、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加剧城乡社会矛盾,危及城乡社会稳定,从而进一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数不多,比例不大,但相比下岗失业人员等创业群体,农民工返乡创业难度更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缺乏,制约了创业。虽然返乡农民工积累了一定资金,但与创办企业所需资金比起来,可谓杯水车薪。有的企业办起来了,却因缺少流动资金而运转困难。由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创办企业大多是租用场地,没有财产抵押,难以找到担保人,小额担保贷款未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贷款扶持对象,资金短缺、贷款困难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如该县大段镇返乡创业农民工周庆水投资120余万元创办江西××天柱峰鞋业公司,20xx年还被评为全市返乡创业先进个人,但公司生产经营不到两年就倒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流动资金。

2、能力不足,阻碍了创业。返乡农民工虽然经历了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的洗礼,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不足的限制,仍普遍存在经营理念、企业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不适应的问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比较弱,相当一部分返乡创业人员所创办的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模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比如,近几年该县农民工先后兴办十多家机制木炭厂,但由于创业者经营能力不足,管理不科学,到目前只剩一家生存下来。

3、服务缺位,影响了创业。一是政策方面。目前,××县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仍不多,有的还不够明确,有的创业人员仍不清楚办企业要交多少税费,可以享受哪些优惠。二是服务方面。县创业指导中心软硬件建设还有待加强,创业服务功能和手段还有待改进,创业项目的开发、利用渠道还不够畅通,目前全县还没有一个创业孵化基地。三是环境方面。少数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态度生硬,执法随意;有的企业税赋过重,在征收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土地租赁税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由于创业环境还不够宽松,创业成本较高,有的返乡农民工转到外地创业。

四、 几点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劳务输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完成资金、技术、经验积累后的一个明智选择。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全民创业、破解“三农”难题、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大力扶持,真正实现由“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效应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效应转变。

一要营造浓厚氛围,引导返乡创业。一方面,要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以亲情乡情感召他们,以优惠政策吸引他们,以事业凝聚他们,千方百计引凤还巢,形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生动局面,营造“返乡创业,投身家乡经济建设”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树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农民工返乡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提高全社会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要利用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时机,组织返乡创业成功者进行巡回演讲,以激发更多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要拓宽融资渠道,化解资金瓶颈。一些返乡农民工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对他们来说,资金成为企业初创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现有融资渠道和方式还不能适应小企业融资“少、急、频”的需求特点。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尤其是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创业所需资金的支持力度。要积极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由原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为主,扩大到扶持全社会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要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采取现有放贷政策和存折质押放贷两种形式,贷款额度可提高到5万元以内;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返乡创业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孵化服务中心为载体,以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孵化实践基地为平台,以党员“双带”致富为纽带,按照“创业有帮扶、就业有指导、生活有帮困、生产有服务”的孵化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孵化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农村种养户、经纪人、管理员、技术员等创业就业致富能人,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驾驭市场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不断巩固基层党的执政基础。

二、目标任务

围绕我镇四大主导产业和四个特色产业,建立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孵化实践基地4个。接收农村党员入孵人数200人以上、返乡农民工入孵人数400人以上,出孵创业就业200人以上,带动群众创业就业1000人以上。通过入孵创业就业,发展党员20名以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0名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孵化服务中心

成立镇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孵化服务中心,由镇党委副书记中心下设综合服务、土地流转、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市场销售、信贷融资六个组。其中综合服务组职责:办理入孵手续,资料备案归档,储备孵化项目;土地流转组职责:宣传土地政策,办理土地流转,调解土地纠纷;信息咨询组职责:收集和孵化信息,做好咨询服务;技术指导组职责:引进推广技术,加强入孵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组职责:代购配送农资,拓宽市场渠道,市场信息;信贷融资组职责:管理孵化基金,宣传信贷政策,代办信贷手续。同时建立石头塘村、村、黄泥圩、星村圩等六个孵化服务站,建立石头塘村蔬菜产业、巩桥村生猪产业、铺前村食用菌产业、村西瓜产业等4个孵化培训学校。

(二)建立孵化实践基地

依托产业基地,建立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蔬菜产业、西瓜产业、草菇产业、生猪产业等四个孵化实践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孵化对象”模式,推荐入孵对象到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务工,要求入孵对象与农业龙头企业(基地)签订免费实践培训合同。入孵对象实践培训到期后,可继续留在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务工,也可出孵自己创业就业。

四、创新孵化保障机制

(一)保障实践培训。根据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意愿,实行分类指导、基地实践、学校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孵化培训工作。整合镇党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和孵化实践基地等培训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入孵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聘请农业专家讲课,邀请科技示范大户进行经验传授,组织现场讲学,帮助其掌握1门以上创业就业技能,切实增强创业就业能力,解决创业就业无处学技术问题。

(二)保障技术指导。聘请农业局、果业局、科技局专家和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员组成一支技术服务队,定期免费传授种养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开通孵化短信平台,定期免费最新惠农政策、创业政策、就业信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市场信息等。镇里组建蔬菜、西瓜、草菇、生猪四支农业产业党员专业服务队,经常联系入孵对象,了解情况,指导培训,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创业就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孵化对象技术指导,解决创业就业无人指导问题。

(三)保障市场销售。按照“牵线搭桥、定单种养”的原则,孵化服务中心负责宣传推荐产品,组建一支农产品专业销售经纪人队伍,外出开拓市场,搭建协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与大商场、大酒店和大食堂的定单供销渠道,实现协会(合作社)与市场、经纪人与市场、农户与市场三级对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消除销售顾虑。

(四)保障政策扶持。对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家庭收入、生产经营、特长、帮扶需求等情况,将未创业就业的入孵对象分为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三类,分别制定扶持计划,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入孵培训实践。具体在“一贷两免三奖四优先”上给予政策扶持:一贷,即根据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出孵创业情况,协助到农业银行办理1-3万元的孵化资金贷款。二免: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入孵后可免费参加基地实践培训,免费享受技术指导、法律援助、咨询服务。三奖,即对到县工业园、产业基地务工3个月以上签订劳动合同的享受县招工奖励政策;对出孵创业新承包(租用)10亩以上土地集中连片发展产业的,每亩奖励土地流转费用20元;对每次发展100头以上养殖规模的,其栏舍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奖补范围,每栏(10M2)补助红砖2000块。四优先,即对出孵创业就业的优先安排项目扶持,优先推荐为表彰对象或“两代表一委员”,优先列为农村党员培养对象,优先培养为村组后备干部。

(五)帮助组织服务。开展农村农业产业种养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农业产业种养户信息库,帮助注册成立镇蔬菜专业合作社、镇草菇专业合作社、镇生猪专业合作社、镇西瓜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运行规章制度。农村党员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出孵创业就业后,推荐加入产业合作社,并通过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切实解决出孵对象创业就业后续的培训、管理、发展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有效解决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发展无资金、致富无技术、创业无项目、就业无门路”等难题,帮助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培养发展农村致富能人。镇里成立农村党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孵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组织委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农技站、果茶站、水技站等站所负责人组成。建立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实践基地、结对联系入孵对象制度,加强创业就业孵化扶持指导工作。

返乡创业第6篇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创业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35-02

当前,支持中西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对于“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增长速度骤降,就业压力增大,尤其是中西部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 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 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在外出务工的14 041万农民工中,中、西部占70.3%。截至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为7 000万人左右,约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0%。春节后,在返乡的7 000万农民工中,大约80%以上已经进城务工,其中,有4 500万已经找到工作,1 100万人仍处于寻找工作状态;近20%就地就业或创业或寻找工作。

破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重在“开源”,利用危机倒逼机制主动引导新一轮的创业浪潮,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创业者。返乡农民工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且能够带动其他农村劳动力就业,开辟了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新空间。据统计,一名返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平均可带动7~8个人就业,初步估计全国近500万返乡创业人员,能够安排约3 000多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增收5 000元左右。

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农民工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从主观愿望上来说,大多数农民工也想留在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生活,然而东部城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和教育费用是一般农民工无法支付的。因此,绝大多数农民工就只有选择返乡生活,但返乡农民工尤其是新一代的农民工根本不愿意居住在乡村,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在家乡附近的城镇居住。进入城镇的农民要想真正融入城镇过上城市生活就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经济地位,就有必要在打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创立自己的产业,筑就牢固的经济基础。返乡农民工创业是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返乡创业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农业中的规模化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业。他们不仅将农业技术带回了家乡,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残缺不全的缺陷。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欠发达地区低成本的小城镇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返乡农民工为家乡带来了新的产业和服务,对完善城镇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返乡创业一般都在集镇和县城,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产业支撑和服务设施严重不足。返乡创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家乡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够极大地增强当地经济活力,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地方税源,提升了当地城镇的发展能力。

返乡创业是外出劳动力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投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后的一种理性选择。创业的动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外出的农民工中,不少人认识到,外出打工只能解决温饱,只有实现创业才能实现致富。农民工在外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创业资本,学到了从商和经营的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是比较熟悉的,认为返乡创业的成功机会已经到来。其次,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是造成劳动力外出的社会成本、心理成本增加的制度因素。输入地收入下降和失业风险增加,而输出地投资环境的改善、夫妻分离、子女教育、照料老人等也形成了外出劳动力返乡的拉力。输出地投资环境的变化,从而加大了劳动力外出的机会成本,其具体表现形式是输出地市场规模的扩大,交通、通讯等创业条件的改善,输出地政府对返乡创业的重视和为其提供的优惠条件。再次,成功的返乡创业者的示范效应。返乡创业者在行业选择上与其外出就业的行业有着很高的相关性。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适宜于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的商品零售业、服务业或小规模加工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1.自有资金普遍缺乏,阻碍了创业的进程。据有关部门测算,在农民工总量中,只有7%~10%的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具备了创办工商企业、农业企业的能力,而大多数农民工则心有余却力不足,特别是创办生产性经营企业。如果资金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多数返乡农民工就只能空有一腔创业的热情而很难实现创业梦想。在现有的不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虽然产品销售旺和经济效益较好,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资金缺乏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严重阻碍了进一步创业的步伐。

2.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创业能力有待提高。返乡的农民工大部分人只有初中甚至是小学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小,“先天”不足导致农民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民工创业者普遍存在着经营理念、企业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应对创业的考验。一些业已存在的企业,往往经营管理水平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3.社会环境的制约。有些地方返乡农民工创业已经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但舆论导向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广播或报刊等媒体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报道仍比较少,并未营造出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力支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回报家乡有功的社会舆论氛围。在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有些相关单位不仅不提供应该的服务和优质服务,甚至还故意设障碍。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目前,中西部地区在大力招商引资和“招大商”的形势下,返乡农民工创业似乎无足轻重,再加上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从人数和比例上与东部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并未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尽管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十分困难。企业从开户申请到正式投产运转,中间“审批部门多、办证时间长、收费项目多”,导致返乡农民工创业初期成本过高。不少农民工创业者的感受是“业未创、身先疲、心已死”。

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战略高度对待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行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

第一,建立一套有利于中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有效机制。根据各地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优势,统筹规划创业园区的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且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和创业园。产业规划要考虑到农民工的具体情况,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返乡农民工创业。要把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纳入县、乡镇领导的考核体系。调动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财政支农资金要有一定的比例支持中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

第二,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的力度,设立农民工创业培训的专项基金。要以县和乡镇为主,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筹集专项基金和财政专项拨款,加大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能力和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培训的力度。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能够接受法律法规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尽快具备办企业的个人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使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组织交流活动和科技讲座,使创业者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金融,让返乡创业人员能够及时筹集到发展企业的资金。政府应积极协调银行与返乡创业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创新农村金融新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要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促使农村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要充分运用财政、扶贫、支农等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财政用于扶持开发区、创业基地建设、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和扶持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和农民工创业担保专项资金,结合返乡创业者在科技研发、产品开发、小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对农民工创业的项目给予支持。支持和引导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互助合作,寻找民间融资新途径。

返乡创业第7篇

工商局返乡农民工就业洽谈会的讲话

 

为畅通创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经市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均允许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可以创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也可以申办个体工商户;投资方式可以资金、技术、设备出资入股,也可以采取提供原材料委托加工、代销产品、提供信息等方式与他人合作创业。在符合城乡规划、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或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单位要积极给予支持。

(二)落实创业用地。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允许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等方式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将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按照有关规定对收取集体非农用地规费予以优惠。

(三)建立返乡创业基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在工业园内区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小区,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对各地规划建立的符合条件的重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给予一次性开办经费补助,补助经费从县(市、区)人民政府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各地要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园、小企业基地、商业街建设,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建立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返乡创业小企业基地或返乡创业一条街。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优惠政策。

(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返乡创业农民工证照齐全的,房屋产权、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均可作为抵(质)押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积极探索用土地流转经营权、商品林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

(五)逐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

1.鼓励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按照量力而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将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农村建卡贫困户、农村低保人员、农村残疾人、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按税收政策规定,纳入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范围。

2.对返乡农民工进城从事个体经营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比照城镇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其流动资金不足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地方财政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贴息一年。对返乡农民工合作经营和组织起来创办的小企业,可按其吸纳符合贷款条件返乡农民工和其他失业人员的数量,按每人5万元之内,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申报程序和办法可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资府办函〔20xx〕146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4.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

二、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简化审批程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返乡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程序。大力推行并联式审批、一站式服务,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 二)强化信息服务。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创业的相关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要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要通过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接受和处理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三)强化创业指导。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等服务,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提供公共服务。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服务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三、健全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返乡创业第8篇

该镇“返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从客观上分析,一是返乡创业具备本土基础。“家有三尺硬地”。外出能人根在家乡,具备深厚的创业根基。二是返乡创业拥有草根优势。外出能人天生具有草根性,适应环境能力强,回到家乡创业更是如鱼得水。三是返乡创业有现实好处。回到家乡创业,机制更灵活,服务更细致,当地党委、政府甚至可以动员全镇的力量为其服务。四是返乡创业可获得精神享受。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可以受到当地党委、政府较高的礼遇,有一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感受,这是在外地创业所不可比拟的。

该镇“返乡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与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密不可分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高位推动,引领能人返乡创业。能否促成能人大批返乡,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该镇坚持把“返乡经济”作为壮大镇域经济的根本途径来抓,努力把在外能人资源优势转化为本地经济发展优势。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促返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并配备专职人员。通过上下联动,该镇党委、政府摸清了符合××发展的潜在返乡投资群体,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在外能人的投资意向信息。为动员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镇党委、政府每年在打工创业人员相对较多的地方,召开促进××经济发展知名人士座谈会,联络乡情,推介××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在外创业务工者的亲情、友情、同学情等关系,通过情谊架设返乡创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