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围术期护理论文

围术期护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5:36

围术期护理论文

围术期护理论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28例行患者,年龄21岁~48岁,平均年龄(33.5±4.7)岁。随机将228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114例,年龄21岁~47岁,平均年龄(32.4±4.1)岁;预防护理组114例,年龄22岁~48岁,平均年龄(33.9±4.9)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抗感染用药。

1.2.2预防护理组

1.2.2.1入院指导

当患者入院之后,难免会对陌生环境、自身病情,甚至有时还会对治疗措施等存有较多疑虑,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恐惧心理,这些负性心理会在手术过程中诱发感染的风险,并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通过安慰、鼓励等方法及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避免出现对疾病产生的盲目恐惧等负性心理,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同时,全面、系统地为患者进行术前相关疾病知识、治疗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的宣教工作,以取得患者的认同感,进而保障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2检测项目

关于一些术前、术后的检查项目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详细的详解;并陪同患者一起完成相关检查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内将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进一步缓解患者内心的担忧与疑虑等。

1.2.2.3饮食护理

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手术的影响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术前饮食指导工作。如多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以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抵抗力和免疫力。术后嘱患者不应过早剧烈活动,以免切口裂开等。同时,还应对其饮食加以及时调整,以高蛋白、高纤维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1.2.2.4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女性阴道中的细菌类型、数目较多,且多属致病菌范畴;然而在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往往造成阴道内微环境发生变化,极易造成菌群失衡,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应结合手术环境、手术方式等因素,遵医嘱适时、适量给药。

1.2.2.5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切口感染、尿潴留、腹胀、切口脂肪液化等均是妇产科围术期内易发生的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须对患者术后的切口张力、渗出液颜色及量予以密切观察;尤其是肥胖、营养不良患者。护理人员可嘱患者平时卧位时将床头抬高15°~30°,用软枕垫于双膝之下,使腹部肌肉放松,减轻切口张力。指导患者在咳嗽时,可取平卧位,用双手轻压腹部两侧。同时,还要保持手术切口干燥,避免发生感染或脂肪液化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应对术后患者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指导,如大小便、起坐等;还应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帮助患者拟定术后早期科学的运动方案,以进一步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避免肠粘连、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2组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后,预防护理组围术期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围术期是以手术治疗为核心,主要包括了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有院内因素以及院外感染条件等;同时,随着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菌株迅速增加,加也大了围术期各阶段的感染风险。另外,由于妇产科手术多针对孕产妇等易感染人群,如何有效避免或降低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率成为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笔者经研究发现,针对妇产科患者围术期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及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之后,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感染发生率,并可最大程度地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本文预防护理组围术期感染率(1.75%)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9.65%)。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感染预防措施对降低妇产科围术期感染发生率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另外,加强抗生素的科学使用,避免患者耐药菌株过多等,也是预防、降低围术期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4结语

围术期护理论文第2篇

AORN的使命就是支持注册护士们帮助接受手术和接受有创治疗的病人们达到最佳效果。AORN的梦想是在围手术期护理实践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成为全球的引领者。

作为护士,每日我都处于对病人的护理进行管理的角色。我们领导着手术和介人治疗区的小组,为病人提供协调护理。在美国,医务人员每天都要走到一起对病人进行护理。小组包括外科医生、注册围手术期护士(循环护士)、麻醉科医师(MD)、取得资格证书的注册麻醉护士、围手术期注册护士或者外科技师(surgicaltech-nologist)(刷洗职务)、可能是医学博士的外科助理、注册护士一级助理(RNFA)或者医师助理。

AORN的领导层决定我们需要把焦点放在小组的构建上,以便我们能够战胜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的主要焦点是病人的安全。

正确手术部位通用方案

手术部位正确是保证病人安全的目标之一,其与提高识别病人的准确度、提高在护理供给人员中通讯的有效性并避免部位或者侧向错误、病人错误和手术错误有关。

引人“正确手术部位通用方案”。该方案在“错误手术部位峰会”上制定。在该峰会中,有AORN和二十多个关键外科组织参加。此次会议规定了防止病人错误、手术错误和手术部位错误的标准。在实施手术和有创治疗医院的各个区均强制到位的情况下,是一种“暂时停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把手术刀置于病人身上以前,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停止,并集中在病人身上。这时,小组就可以积极地去肯定病人正确,取得手术正确、部位正确、侧向正确(如果涉及偏重哪一个侧面)的一致性,标出部位,病人在正确位置,而且植入物和特殊设备均在常

AORN着手发表关于手术后期安排病人方案中确认过程的文章和信息。手术始于制订病人方案。如有偏侧现象,确切的那侧必须写清楚(右/左)。这看似简单,但是许多缩写和字迹难以辨认。在入院时必须确认确切的病人、手术、部位、侧面,并递送到每个病人的护理处。病人是该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果手术过程包括左/右侧、多组织(手指/脚趾)或多水平(即脊柱手术、颈、胸、腰),那么手术部位必须标明。病人和外科医生都参与部位标记。标记不能拭除,并置于一个覆盖后也能看见标记的部位。

在切开病人之前的那一刻,整组人员必须用有效的口头语言进行确认,这个确认仪式必须成为常规。这一确认时刻必须记录在案。

药物治疗不当

IOM发现,药物治疗不当是另一个主要威胁病人安全的问题。建议执行约束或强制职责以将关于药物经营和管理的危险降至最低。约束的例子:剂量限制方案、自动停止定购、三方检查药品、在手术室标记所有药品。强制的例子:标准化和限制护士室中常规储存的浓缩电解液的数量。AORN标准、推荐规范和指南防止我们的护理过程造成药物治疗不当:

.仔细确认药品标签三次。

.当药物传递给消毒人员时传达药物强度、给药途径和剂量,当药物给予将要服用的人手中时再次传达。

.保持药物无菌传送至无菌室。

.进出无菌室标记所有药物。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所有原始药物和溶液容器保留在手术室,直到手术结束。

.创造药物安全储存环境:分开貌似和音似的药物,将高度危险和易于出问题的药物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报告和反应药物治疗不当或近似过失的程序需要恰如其分。注意力应该在错误降低上而不是惩罚。许多临床机构缺乏回顾专注于错误降低而非惩罚趋势的方法。

手术物品遗留

手术物品遗留在病人体内一直是全世界困扰病人和医院的问题。海绵、剖腹包、毛巾、针、甚至大的手术器械遗留在病人体内,导致疼痛增加、伤口愈合延迟、感染和增加身体、心理上的折磨。这种危险在急诊手术、不改进手术程序和体重指数高的病人中显著升高。AORN建议规范中统计海绵、手术刀、器械的部分说明了如何在例行程序中阻止这些致命手术危害及其并发症。

AORN建议:

.所有手术都应该清点手术刀和各种器具物品。

.在有可能导致海绵和器械遗留的所有手术中应清点海绵和器械。

.应在手术前进行清点作为基数。在一个腔内关闭另一个腔之前,伤口缝合之前,在皮肤缝合或手术结束时,在消毒人员和巡回护士换班的时候进行清点工作。

.清点物品时,要数出声来,同时有两个人观看,其中一个人为注册护士。

.清点完毕的物品应通过交换基座传递给外科医生。

.每次应进行相同的操作。

.清点过的物品、亚麻布、废弃物直到手术结束时才被清理。

.记录清点类型、清点数量、清点人的姓名、职称、清点结果。

.通知病人清点结果。

降低护理中获得性(医院的)感染

降低护理中获得性(医院)感染危险的发生是医院优先考虑的问题。众所周知,降低感染的手段之一就是洗手。疾病控制中心手部卫生指南在全美医院强制执行。“将细菌摩擦掉”是我们的行动标语,让我们的参加者知道肥皂、水和摩擦是良好的洗手方法所需要的。

围术期护理论文第3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应用临床多年,虽然手术疗法经多位前辈改进,但是仍然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的死亡率高,因此护理工作复杂沉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症:胰头部、壶服部、十二指肠部、十二指肠第三段、胆总管中下段的肿瘤,严重的胰头部,十二指肠第三段损伤。这些患者因病变早期不易发现,导致患者就医时已出现相应并发症,患者全身体质差,并发症多且重,危险性大,手术耐受性差,所以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院近3年来,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细致观察、护理,疗效满意,具体护理疗效如下。

1临床资料

6例患者,胰头部肿瘤2例,胆总胆中下段肿瘤4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50~72岁。临床表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无明显腹痛,进行性消瘦,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部饱满不适,部分有发热表现,腹部肿块未触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或间接胆红素转氨酶明显升高,其中4例减性磷酸酶升高,肿瘤相关抗原因无条件未做。B超:胰胆管扩张100%,并发现占位性病变95%,CT对4例胆总管病变诊断准确率为60%,胰头部2例诊断100%,这6例患者都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er术式),其中2例有并发症,但在细心地护理和治疗下痊愈。

2术前准备

2.1心理护理适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大部分是胰头部,胆总管中下段恶性病变,因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术后长期生存率不高,患者心理状态比其它恶性肿瘤术前心态还要差。由于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腹胀痛、食欲差、频繁呕吐、皮肤瘙痒,使患者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向病人及家属谈清楚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风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手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赢取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也是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随时和医生、家属三方面联系沟通,随时掌握病人的心态,尽力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悲观情绪,尽力做到使病人相信医护人员能够给他第二次生命。

2.2营养支持6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黄疸,肝功能差,凝血功能差,补充能量、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凝血机能,改善肝功能,是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的关键之一。①术前要进行1周的充分准备,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维生素K1,输白蛋白、新鲜血浆以改善凝血机制,纠正低蛋白血症。如有贫血,输血纠正贫血。②对于进食差的患者,应用长链氨基酸,脂肪乳剂等。③血糖检测及控制,胰头部及胆总管下端占位性病变患者,血糖值往往增高,一旦证实合并糖尿病,应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7.1~6.3mmOL/L范围内,使用胰岛素期间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2.3呼吸道的准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术后病人卧床时间长,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机会多,所以,术前应采取预防措施。有吸烟史者,最好戒烟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胸式呼吸锻炼,训练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有利于防止术后肺部感染腹部切口痉挛,呼吸困难现象。

2.4训练卧床大小便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躯体带管多且时间长,卧床时间长,训练床上大小便是很有必要的。否则术后易发生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对病人造成精神上不必要的痛苦。

3术后护理

病人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神志清醒者可取头部抬高20°~40°度半坡位。24小时心电监护,妥善固定鼻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并随时保持各引流管通畅,有效引流,保证静脉通道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此外,还要做好以下护理。

3.1腹腔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手术范围大、创面大、吻合口多,易发生腹腔内出血。早期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胃肠减压物的性质和量、颜色,但应注意腹腔内出血往往是不能通过腹腔引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赖腹腔引流,必须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一旦患者术后出现脉搏增快、烦躁、结膜苍白、表情淡漠等低血压,失血性休克表现时,虽腹腔引流物不多,但首先考虑腹腔内出血的可能,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是最简便有效的手段。一旦明确诊断,首先要加快输液速度,输血、补充血容量,给予止血药物,挤压腹腔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经保守治疗仍出血不止,立即行手术探查止血。

3.2应激性溃疡观察及处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7天,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的出现与手术创伤大,病人应激性较差,体内激素分泌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术后应常规应用洛赛克20mg静滴1次/d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第三天后如胃肠减压物呈显咖啡色,足以证明是应激性溃疡发生,可另给予云南白药,1.0+NS40ml胃管注入,3次/d,有条件可应用施他宁3mg持续静滴,我们因术后常规应用洛赛克,6例病人均未出现应激性溃疡。

3.3胰瘘的观察和护理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胰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偶有不同程度的胰瘘发生,小量短时间的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并发症。6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仅发生了1例胰瘘量较多,持续16天,此例患者因病程长,胰头部肿瘤合并胰腺炎,术中因胰腺肿胀体积大,吻合时做了胰端修整。胰瘘一旦发生,必须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保护引流口周围皮肤,防止化学性皮炎发生.可用氧化锌软膏涂抹引流口周围皮肤每2小时一次,凡士林纱布衬垫引流管口周,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干燥,防止皮肤糜烂,造成病人的痛苦。禁食、水,肠外高营养,施他宁3mg,24小时持续泵入,合理应用有效抗菌素。警惕腹腔内因胰液腐蚀致大血管破裂,再次大出血,观察引流情况及体温,白细胞计数,防腹腔脓肿形成,如引流不通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使其通畅。

3.4腹腔内感染的观察和护理腹腔内感染大都继发于胰瘘,积液引流不彻底,其次于患者体质差,低蛋白血症,术中由于胃肠胆道细菌感染所致。故除做好手术准备外,手术时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关腹前,反复大量冲洗腹腔,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高效广谱抗菌素,术后给予足量合理抗菌素防治感染。

3.5切口感染及裂开的观察和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因营养差,切口易感染、裂开,术后切口用腹带减压保护,翻身时必须轻,动作连续,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不能使腹壁高度紧张,防止切口裂开.一旦切口裂开,早期表现为切口处有渗液,局部略凹陷,触摸时发现局部薄弱,如少部分裂开,可用“蝶”形胶布张力固定;如裂开多,则行二次缝合,如有发热,切口局部瘙痒加重,有浓血性渗液,局部红肿,考虑为切口感染,一旦发现,早期拆除几针缝线放置引流条,勤换药,促进切口早期愈合。

围术期护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为此,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嗜铬细胞瘤手术8例,均治愈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3~61岁,病程2~5年,均具有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8例患者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全部阳性,6例术前经α-受体阻滞剂准备,8例均经手术治愈,并经病理学确诊。

2护理[1]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痛、多汗等症状,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的表现为排尿后血压急剧上升,有的轻微刺激即血压升高。同时手术危险性大,术前准备时间长,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故护士必须在言行举止上让患者满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的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顺利接受手术。

2.1.2降压扩容由于瘤体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血压升高而血容量不足,因此,术前的降压扩容是治疗的重点。常用降压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苯苄胺,其优点是作用维持24~48h,控制血压效果好,口服用药方便,根据病情逐渐加重,随时调整,但可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改变,服药后要有人在旁边照顾,不要随意下床活动,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护士要多巡视患者。扩容是术前准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术前3天,每天输全血2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平衡液1000ml及5%的葡萄糖液500ml,同时摄入饮食不限盐,以利于血容量恢复。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肿瘤切除后患者的血压很不稳定,患者回房后取半卧位,设单人病房,24h专人护理,尽量减少搬动,常规吸氧,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口腔、皮肤护理。

2.2.2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嗜铬细胞瘤切除后,血循环中儿茶酚胺急剧下降,使长期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开放,术前虽然进行了扩容治疗,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循环血量不足。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压不同程度的下降,少尿,均经输血、输液及对症处理后得到纠正,因此,必须做到:(1)保持2条静脉管道通畅,一条用微量泵调整药液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另一条用来补充血容量,监测循环功能。(2)严格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根据CVP来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3)准确记录24h尿量,为医师提供补液量作参考。(4)注意水电解质紊乱,按医嘱检测各项生化指标。

2.2.3保持尿管通畅每2h挤压导尿管1次,更换时勿过度牵拉或打折,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并做好记录,每天尿道口用0.033%碘伏抹洗2次,防止尿路感染。

2.2.4预防呼吸道感染手术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为使痰液便于咳出,常规予氧气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0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达到消炎、止咳、祛痰效果。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翻身拍背,进行有效排痰,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3小结

手术摘除嗜铬细胞瘤虽然危险性大,但只要充分地做好对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就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为此,术前充分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治疗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围术期护理论文第5篇

【摘要】目的 对手术病人实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并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的对比来观察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对120例手术病人实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并观察记录术中病人基本知识了解情况,手术中肌肉紧张的程度,血压的变化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与110例只施行传统常规手术护理的对照组病人进行对比。结果 开展了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病人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开展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实施及病人的恢复。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发展,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与护理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现在以人为中心、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化护理是围手术期患者所需求的。术前患者对手术和麻醉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和恐惧心理,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1]。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针对具体病情,作出耐心细致的安慰、照顾,缓解患者的焦虑,减轻生理应激反应,达到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目的[2]。结合本医院具体情况,为病人开展了全面的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 年5月本医院手术室1号、2号手术间择期接受手术的患者230例,随机将在1号手术间手术的病人作为实验组A,共120例;在2号手术间的病人作为对照组B,共1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无差异。护理人员在学历、技能、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转变以手术配合为主的手术室护理观念,强调以满足手术病人的需要为护理工作中心,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放松地配合手术治疗。

实验组:进行全面的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手术配合护理。

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手术中在肌紧张程度、血压的变化,术后随访记录病人术后疼痛情况。

对实验组A组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术前教育:对于A 组患者,责任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于术前1日到病区了解,熟悉患者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诊断、病变部位、手术名称及术式、麻醉方式、患者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术前准备等项。

1.2.2手术室内病人的护理:术中是病人情绪紧张的高峰期,巡回护士在做好其它专业护理的前提下,可以友善地与病人进行适时的简单交谈,这样做用以将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手术外,缓解心理压力及减轻对手术刺激的敏感度。

1. 2. 3术后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对病人进行称赞、鼓励,坚定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病情,告诉病人病灶已切除,麻醉作用过后切口疼痛是正常的。对于放置引流的患者,应给予专业用途者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极大程度地稳定

2结果

2.1手术前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由表1可知实验组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从表4 可以看出,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实验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

3 讨论

本文观察对比结果表明,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病人在手术前基本知识的认识充分,手术中肌紧张程度,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明显降低,血压变化趋于平稳,增强了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手术前患者的恐惧与顾虑,手术中有利于麻醉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手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还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了病人机体的恢复。

要想做好心理护理,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待患者如亲人的崇高品质和优良的服务态度,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和术后康复,做好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渡过围手术期及整个治疗过程[3]。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实施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护理对病人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证实了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吴慧芬,叶淑梅.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02,3(1):101

[2] 于登瀛,吴雪莹. 心理护理重在实施上下功夫[J] .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1.

[3] 朱梅萍. 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实施与效果观察[J]. 工企医刊2008,21(2):1~6

围术期护理论文第6篇

围术期与围术期护理的界定及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普通外科围术期学术讨论会上,对围术期做出的定义是“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而围术期护理是指“从患者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患者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围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患者进入外科病房到患者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外科护士在围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患者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由此可见,围术期护理是患者在整个外科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中心阶段[1],现将围术期护理评估的定义、目的、技巧、内容分述如下。

1 围术期护理的定义与目的

根据围术期的概念和处理的目的,可将围术期护理评估的定义与目的归纳为: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着“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这一最终目标,采用观察、交谈、体检、参阅各种相关文字资料等方法,连续性地收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的主客观资料,进行动态的分析判断,以及时发现患者在围术期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和制定实施恰当的护理计划,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依据,也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反馈的信息资料。具体地说,通过围术期的估计与处理,术前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能够安全地耐受手术并确保手术成功;术后尽早顺利康复。因此,护理质量管理的定位同样应建立在护理工作是否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上,因为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是护理服务产出效果的标准[2]。为了保证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必须做好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交接工作,且要做好手术后及时随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痊愈出院。

2 围术期护理技巧

2.1 系统观察 是指护士用感官或借助一些器具有意识的收集支持或否定护理诊断的资料。要求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但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还要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系统观察是临床护士每日运用的护理技巧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2.2 有效沟通 指护士通过交流技巧与患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流畅友好的,有目的的信息交流。为确保沟通有效护士需注意以下技巧:首先自然地自我介绍和说明来意与目的;合理的运用开放性提问;恰当的目光交流;随时把握语言、语调和交谈内容;巧妙的运用引导语引导患者;适时扼要地归纳和总结。

2.3 护理体检 指运用基本的视、触、叩、听技巧以及护理测量的工具与手段,去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临床护士既要熟练运用基本的体检方法,也要掌握具有专科特点的体检方法来准确地获得客观资料。

3 围术期护理内涵

患者手术治疗得到满意的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围术期护理,也要有优质的服务与优良的护理技术,三者缺一不可[3]。从重要性来讲,完善的围术期护理较护理技巧更为重要。围术期护理是从患者的整体来考虑,包含患者的生理、社会、环境对疾病影响的转归因素,患者对手术需求与精神准备的护理需求、特殊情况的护理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确保患者度过围术期,取得手术成功。概括起来,围术期护理分3个阶段,内容包括如下。xz

转贴于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技巧;内涵

围术期与围术期护理的界定及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普通外科围术期学术讨论会上,对围术期做出的定义是“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而围术期护理是指“从患者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患者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围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患者进入外科病房到患者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外科护士在围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患者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由此可见,围术期护理是患者在整个外科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中心阶段[1],现将围术期护理评估的定义、目的、技巧、内容分述如下。

1 围术期护理的定义与目的

根据围术期的概念和处理的目的,可将围术期护理评估的定义与目的归纳为: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着“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这一最终目标,采用观察、交谈、体检、参阅各种相关文字资料等方法,连续性地收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的主客观资料,进行动态的分析判断,以及时发现患者在围术期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和制定实施恰当的护理计划,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依据,也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反馈的信息资料。具体地说,通过围术期的估计与处理,术前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能够安全地耐受手术并确保手术成功;术后尽早顺利康复。因此,护理质量管理的定位同样应建立在护理工作是否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上,因为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是护理服务产出效果的标准[2]。为了保证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必须做好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交接工作,且要做好手术后及时随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痊愈出院。

2 围术期护理技巧

2.1 系统观察 是指护士用感官或借助一些器具有意识的收集支持或否定护理诊断的资料。要求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但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还要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系统观察是临床护士每日运用的护理技巧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2.2 有效沟通 指护士通过交流技巧与患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流畅友好的,有目的的信息交流。为确保沟通有效护士需注意以下技巧:首先自然地自我介绍和说明来意与目的;合理的运用开放性提问;恰当的目光交流;随时把握语言、语调和交谈内容;巧妙的运用引导语引导患者;适时扼要地归纳和总结。

2.3 护理体检 指运用基本的视、触、叩、听技巧以及护理测量的工具与手段,去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临床护士既要熟练运用基本的体检方法,也要掌握具有专科特点的体检方法来准确地获得客观资料。

3 围术期护理内涵

患者手术治疗得到满意的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围术期护理,也要有优质的服务与优良的护理技术,三者缺一不可[3]。从重要性来讲,完善的围术期护理较护理技巧更为重要。围术期护理是从患者的整体来考虑,包含患者的生理、社会、环境对疾病影响的转归因素,患者对手术需求与精神准备的护理需求、特殊情况的护理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确保患者度过围术期,取得手术成功。概括起来,围术期护理分3个阶段,内容包括如下。

3.1 手术前期 护理包括以下9个方面:(1)患者入院至确定手术日之间心理调整,护士应了解患者环境改变、角色改变、心理状态改变,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影响。(2)护士传授给患者及其有关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配合治疗的知识、方法。(3)与手术相关的康复训练知识,如肢体功能锻炼、肺部深呼吸等要领。(4)为患者提供各种术前信息,如手术方案、手术操作者、手术麻醉方法选择、术后疼痛处理等。(5)患者机体包括合并疾病对术后恢复影响的防治,如术前有肺功能障碍,改善肺部状况的超声雾化、拍背。(6)疾病或手术本身需要的特殊准备。(7)特殊的器械、药物和方法使用知识,如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剂量、方法及观察不良反应处理。(8)了解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段,如患者担心术后疼痛,可以介绍止痛技术,如担心无人陪护,可与陪护中心联系等。(9)让患者了解围术期护理配合的重要性,如手术方法、护理方法。手术前护理的关键是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期。

3.2 手术中期 护理包括以下5个方面:(1)手术中配合的实施与管理,保证患者与手术器械万无一失。(2)术中监测与常规护理。(3)麻醉清醒者的语言保护性措施和心理安慰:如保暖、抚摸、关心体贴等。(4)意外情况的预防、发现与抢救配合。(5)特殊药物的应用及护理。手术中护理的关键是使患者能够安全地耐受手术,并保障手术成功。

3.3 手术后期 护理包含以下8个方面:(1)患者术后良好环境。(2)生命体征与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异常情况的观察。(3)术后常规护理技术:如床上洗漱、擦浴、口腔护理、洗脚以及术后肢体的功能锻炼。(4)专科护理技术,如肺部护理、各种引流管护理、呼吸道管理等。(5)康复训练技术实施与管理。(6)维持内环境平衡与良好的代谢支持:如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各种静脉穿刺技术应用。(7)术后所需特殊治疗与护理。(8)患者出院健康教育与家属康复知识实施教育,护士对所做护理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后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尽早顺利康复。

围术期护理是从手术前准备与手术后护理发展起来的,由于许多护理问题贯穿于手术前中后3个阶段而不能分割,护士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患者对手术的过程及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时间、术后的饮食情况、注意事项及手术费用情况,都需要护士全过程体贴入微的关怀,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在治疗方法和认识上的发展,要求护士的护理技术也应有先进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陆丹.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及评价[J].家庭护士,2007,5(11):809811.

围术期护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输卵管性不孕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084-03

doi:10.14033/ki.cfmr.2015.13.041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具有出血少、创面小、恢复快、无瘢痕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1]。腹腔镜手术较为复杂,围术期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卵管性不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76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资料,现将围术期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认为输卵管不孕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76例(96条)。所有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30.3±4.5)岁。患者不孕病史2~10年,平均(4.3±1.5)年。其中,48例为继发性不孕患者,28例为原发性不孕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输卵管造影检查,并被确认为输卵管阻塞、输卵管伞端闭锁、输卵管积 等多种症状。患者月经均正常,排除其他女性不孕疾病因素,且所有患者的丈夫均经过常规检查,无男性引起不孕因素。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评估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手术前,护理人员随同医生一起查房,全程参与患者病例讨论,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状况,明确护理重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2.1.2 心理护理 由于部分患者属于多年不孕,并经过长期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因此对手术期望较大。并且许多患者对腹腔镜手术认识不足,担心手术是否安全或是否能成功,因此在手术前会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术前,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多交流沟通,详细介绍腹腔镜手术的各种优点及手术的可靠性和成功案例。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可能减少患者心理上的焦虑与不安等情况,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3 阴道准备 若患者伴有阴道炎,同样需延缓手术,治愈后方可进行。术前需采用0.2%浓度的碘伏溶液清洗阴道及阴道内放置0.2 mg灭滴灵2~3次;手术当天早上,冲洗阴道1次。

2.1.4 胃肠道准备 在腹腔镜手术中,必须彻底灌肠,才可有效避免对肠管、膀胱等脏器的损伤。手术前将肠内容物彻底清除,防止肠管胀气或充盈。术前12 h禁食、8 h禁水。术前16 h口服电解质散或是甘露醇,若肠道不够清洁,则需使用2.0%的肥皂水给予清洁灌肠1次。

2.1.5 皮肤护理 由于腹腔镜手术于脐孔部入路,该部位凹陷于体表,污垢较多,需清洁脐部,且术前24 h需将脐部周围皮肤洗净,保证手术区域周围皮肤的干净,避免术后伤口感染。

2.1.6 其他准备 手术当天早上,需留置尿管,避免术中由于膀胱充盈对其造成损伤,且便于暴露手术视野。术前0.5 h,肌内注射鲁米那钠0.1 g、阿托品0.5 mg。

2.2 术中护理

2.2.1 常规护理 行腹腔镜手术需要全麻,并在人工气腹下进行,若患者心肺功能不佳则极易造成呼吸和循环型障碍[2]。术前,患者需做凝血、血常规、心肺、肝肾功能等多项常规检查。在准备进行手术前,测患者体温,若体温超过37.5 ℃需延缓手术。

2.2.2 术中观察 在进行手术时,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咳嗽、气踹等早期肺栓塞症状,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停止手术,患者取头低位,采用多巴胺药物和异丙肾上腺素给予循环支持。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连续6次,并给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6 h,注意观察伤口及引流管的通畅及引流液的量和性状,伤口疼痛者给予药物止痛治疗,并做好记录。积极预防并发症感染。保持尿管通畅,手术后24 h拔出尿管,鼓励患者自行排尿,早期下床活动;术后6 h可食用流质食物(避免糖、牛奶及豆制品等产气食物),排气后恢复正常饮食,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若切口渗血,及时采用沙袋压迫止血。

2.3.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行腹腔镜手术后,个别患者会发生恶心与呕吐现象,一般与、腹腔内CO2以及手术激惹有关,症状严重者需予甲氧氯普胺肌注,适当延长进水与进食时间,术后予0.02%高锰酸钾液会阴冲洗2次/d,保持外阴清洁;静滴抗生素3 d左右,预防感染;由于CO2弥散入血,引起肩背部疼痛者,可轻按腹壁,促进气体排出,并给予阿是穴手法按摩,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行气导滞,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二氧化碳溶入血中,经过代谢排出体外,严重者则需及时给予吸氧,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缓解症状。

2.4 康复指导

术后阴道流血干净即给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0 d;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4周后才可恢复性生活。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观察切口,如发现有渗液,及时就诊。

3 结果

经过治疗和精心围术期护理,76例患者(89条)输卵管疏通,手术时间为60~120 min,术后24 h即可拔出尿管。无一例患者感觉不适或出现并发症现象。患者住院天数为5~7 d,平均(6.1±0.5)d。经1年追访,15例患者宫内妊娠。

4 讨论

作为运送、摄取卵子及将受精卵运送子宫腔的重要部位,输卵管一旦出现功能障碍则会引起女性不孕症。一般情况下,造成输卵管出现功能障碍的原因是急性输卵管炎症或慢性输卵管炎症,严重时造成输卵管完全不同。有些输卵管炎症虽不会导致输卵管完全堵塞,但是却会对内膜细胞的纤毛运动造成影响,输卵管壁僵硬后影响输卵管蠕动,进而导致不孕[3-4]。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一种微创方法,作为未来手术治疗方法的必然发展趋势,其主要用于不孕症输卵管造口、宫外孕、输卵管良性肿瘤切除、子宫肌瘤切除等病症治疗中。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为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术后瘢痕小等,被多数患者接受,尤其深受年轻患者的欢迎。

在腹腔镜下可对盆腔及腹腔的全貌进行观察,查视输卵管动态状况时可确定输卵管梗阻部位、通畅程度及病变范围等,并且术后疼痛感轻、创伤小、恢复快,有其独特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及推广,且护理方面也被要求相应改进[5]。虽然腹腔镜手术优点众多,但其穿刺、气腹等操作对内分泌、循环、呼吸等的影响不可轻视。因此,必须加强其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应当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主动、细致、周到的护理,促使患者可顺利恢复健康。

本组在研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等制定了科学的护理操作流程,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在术前护理中,首先应初步评估患者实际病情,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状况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然后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焦虑、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阴道准备、胃肠道准备及皮肤护理等;在行腹腔镜手术前,需做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多项常规检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观测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做好相应措施;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在做好一般护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适当延长患者进水与进食时间,保持外阴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此外,在患者出院前需做好康复指导工作。患者出院后需坚持进行2周左右抗炎治疗,下次月经干净3~7 d后行输卵管通液术、术后半年尽早妊娠、注意饮食合理搭配、注意个人卫生等。

近年来,腹腔镜被应用到输卵管不孕的手术治疗中,由于其具有术中出血量较少、创伤面积小、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无瘢痕等优势,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腹腔镜的使用,加之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由此可见,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腹腔镜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李炜[6]针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措施及优势进行分析,发现接受全面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输卵管畅通率均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证实围手术期的全面护理有利于提高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76例(96条)输卵管不孕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研究结果表明,76例患者(89条)输卵管疏通;手术时间为60~120 min;经1年追访,15例患者宫内妊娠。本组研究结果与上述李炜[6]相关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腹腔镜用于输卵管不孕的治疗,应全面做好术前评估工作,针对性做好心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严密监护患者恢复情况,观察各种并发症情况,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康复。对输卵管不孕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不仅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治疗费用,还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受孕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艳君.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微创医学,2013,8(2):244-245.

[2]晋秋波.论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34):160-161.

[3]李霞.136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5):3114-3115.

[4]黎荔.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2.

[5]黄小青.输卵管再通术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103-105.

围术期护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 舒适护理;普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a)-081-0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以及创造性的新型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能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手术作为一个重大刺激,给患者造成心理上及生理上的创伤与应激反应,可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循环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提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很关键[1]。围术期舒适护理可减少术中的不舒适感,保证手术高效、安全、顺利进行。2009年1~9月,我科对150例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围术期舒适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1~9月间在我科住院择期手术的300例患者,按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150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23~78岁,平均(57.7±7.6)岁;对照组150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龄21~79岁,平均(56.8±7.4)岁。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全麻。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均意识清楚,能自我正确描述生理或心理感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的行为、表情、语言、麻醉及手术的配合、主诉疼痛的程度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心率、血压变化及患者对舒适的满意程度。焦虑评分(y=总评分):①y<35分,无焦虑症状;②35分≤y<55分,偶有焦虑,症状轻微;③55分≤y<65分,经常焦虑,有中度症状;④y≥65分,有重度焦虑。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取α=0.05。

2 围术期舒适护理的措施

2.1 术前舒适护理措施

术前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情,向患者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手术的安全性、手术环境、麻醉及手术的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认真地解释患者的提问、消除各种疑虑,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使患者树立对手术成功的信心,满足其心理舒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前行为训练指导[2]。

2.2 术中舒适护理措施

①手术开始前核对患者、手术部位等;手术室保持环境整洁及安静,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控制在60%~70%。②协助摆放麻醉与手术,动作轻柔;尽量减少躯体的暴露;手术需符合手术操作需要,且不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臂撑、头架、护腕加衬以垫防止压迫神经、血管,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保持患者正确、舒适。③麻醉时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术中医护人员谈话应轻柔、和谐,避免不良言语的刺激。④各项操作应做到稳、准、轻;巡回护士应始终站在手术台旁,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对非全麻患者术中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与心理疏导[3]。

2.3 术后舒适护理措施

给予生理舒适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结束时,配合医生为患者包扎伤口、妥善固定引流管等;患者身上的血迹及消毒液等用温水擦干净;为患者整理好衣裤、盖好被服,并注意保暖。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静脉输液通路及各种引流管等。麻醉清醒患者告之手术顺利结束,并告之患者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对麻醉未清醒患者,送回病房途中适当固定,向家属交待注意事项(保暖、、输液等)[4]。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及术后并发症,给予及时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为91.33%(137/150),对照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为21.33%(32/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97,P<0.05)。

3.2 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比较

研究组87.33%(131/150)的患者总评分y<35分,对照组18.67%(28/150)的患者总评分y<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64,P<0.05)。

4 讨论

给予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增加患者的满足感与安全感,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降低手术的风险,为顺利完成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5]。舒适护理简便、可行,操作性强、便于掌握,适于推广应用。

舒适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产物。舒适护理是一种积极的、整体的选择。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一个最舒适的状态,即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达到最佳的状态,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实施舒适护理措施,给予整体化、人性化、个性化、文化性、开放性、多元性及人文主义的护理服务,使患者适应环境、减缓焦虑程度[6];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舒适护理的理念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自觉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新文,刘丽,李惠英.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33-135.

[2]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410. [3]谭晓艳,郭伟航.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A):62-63.

[4]高雅琪,董银平.围术期病人实施舒适护理的观察与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88-2789.

[5]陈建萍.舒适护理在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6):162-164.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