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52:07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 实施建议

朋辈心理辅导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发起,80年代中期我国国内开始探索相关理论及实践。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渐明显,为了缓解高校心理咨询的压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朋辈心理辅导在国内高等院校普遍开展。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涵义

朋辈辅导的本义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朋辈心理辅导指同辈朋友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有学者提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内容主要以促进同学的积极改变和自我成长为工作重心,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传递与辅导作为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认同采纳此观点。

本文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可理解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招募、选拔和培训校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实践感兴趣的学生,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互助等工作,例如积极关注反映同学的心理健康动态、帮助同学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就业中的心理困惑等。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及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助手,主要包括各班级心理委员、校系各级心理部学生干部以及学校心理类社团成员。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存在两极分化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差异大,有些是高考失利的优等生,有些是中职学生春季招考生,有些是拥有地利的高中后进生,极个别又是文、体、艺特长生,中学阶段教育背景的差异致使学生在心理成熟水平、学习心理上都出现两极分化,好的同学学习积极、成绩优良、目标明确、全面发展,心智成熟、独立,能够有条不紊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部分同学学习懈怠、成绩不良、浑浑噩噩、业余时间都用于游戏、睡觉等无意义的事情,没有人生规划,心智不够成熟,遇到问题多采取逃避态度,怨天尤人,毫无责任感。

2.团体差异显著

有调查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以下特点:

性别差异:高职院校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女生,男生在人际关系、个性素质等方面强于女生。

生源地差异:高职院校中农村生源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生源的学生得分,表明农村生源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表现出更多自卑感,更易心神不安。

是否独生子女差异:高职院校非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调查因子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表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可能更多地表现出自卑和心神不安,体验到更多苦闷、焦虑的情感与心境,对事物存在较多的害怕与恐惧感。

3.常见问题集中

有调查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检出率相对较高的心理问题集中在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三个方面。

三、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现状

1.朋辈心理辅导员知识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包括心理委员、心理协会成员等,他们与本科院校同类人员相比,知识结构多偏重理工科、技能的学习和操作,人文及社会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即使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有浓厚兴趣,经过专业老师的培训,也很难达到综合类本科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更不能与心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辅导技能相比,因此给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带来客观困难。

2.朋辈心理辅导员缺乏系统培训

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知识结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心理专业师资力量、编制的有限,再加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也需要一个申报、论证、审批的过程,最终导致朋辈心理辅导员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专业学习、实习实训,零碎的业余时间培训和薄弱的知识基础也为系统、专业的培训目标带来现实困难。

3.朋辈心理辅导对象心理特点明显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极分化、团体差异、常见心理问题集中三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应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考虑适合高职院校现实特点的辅导方式和活动。

四、关于朋辈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建议

1.合理定位角色,明确工作重心

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来自各班级,分别住在不同宿舍楼,因此应实现及时反映班级或身边同学的心理动态的功能,提供相关信息协助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开展咨询、辅导工作。另外,可以积极发挥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强等优势,在心理专业老师指导下针对性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创新团体训练活动形式、开展趣味交流互动活动,吸引同学关注和积极参与,使朋辈心理辅导有效实施。

2.创新宣传形式,巧妙编排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以理工科内容和实践技能为主,需要加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同学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明确奋斗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同学树立自信,了解适应新环境技巧、懂得人际交往艺术、养成健康的休闲习惯等,将宣传内容巧妙编排,例如用幽默漫画、短篇故事、名人轶事、问卷互动、典型案例、心理情景剧、心理电影展播等形式,通过校园宣传栏、网上心灵社区、主题班会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吸引同学们关注、学习、理解、领会、运用,潜移默化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技巧和技能,有效实现朋辈心理辅导。

3.加强纵向指导,以经验助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也是学生,与其他同学身份地位相同、情感体验相同,遭遇环境适应、学业困惑、情感受挫、就业压力、人际交往敏感等大学生普遍心理困惑具有普遍性。高职院校应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纵向交流活动,由高年级朋辈心理辅导员向低年级同学现身说法、答疑解惑,分享交流亲身体会、成功经验或是失败教训,对低年级同学来说是重要启示,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及学习环境,与同学愉快相处,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确立就业目标并积极准备,掌握成功经验及方法,吸取失败教训,避免走弯路,朋辈心理辅导有效实施。

4.加深横向交流,以互助促自助

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也是学生,与同年级学生学习内容相同、年龄相当,具有阶段性相同经历,从而会产生相同的心理困惑,朋辈心理辅导员可根据自身情感、心理体验预估同学可能会有什么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导向组织开展同年级同类心理困惑同学线上(心理论坛、QQ群)或线下交流会,加深横向交流,方便有相同心理困惑的同学相互倾诉、相互安慰、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减轻焦虑情绪;交流过程中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提供相应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支持,激发同学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自身问题,帮助同学们实现互助、自助,达到朋辈心理辅导的有效实施。

5.双线并进,团体训练显实效

团体训练是朋辈心理辅导常用方式之一,根据功能有完善型(提升团体领导能力等)、发展型(培养团体心理调适能力)和矫正型(解决团体轻微心理问题)三种,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适合采用完善型、发展型两类训练双线并进的形式,促进朋辈心理辅导有效实施。

完善型的团体训练适用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对自身团队或其他学生干部团队开展,设计系列训练课程,包含不同主题的若干单元,不同单元在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体现循序渐性。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主动参与训练,学会表达自己、与成员交流、体验和反思,提升组织协调力、创意策划能力、管理执行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实现自我完善。

朋辈心理辅导员针对团体差异显著的心理特点,以性别、生源地等差异组织具有某一共同心理特征的团体,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发展型训练,设计情绪管理类、缓解压力类、珍爱生命类、人际交往类、职业探索类等心理辅导活动,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参与。如针对人际交往类活动,由专业教师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设计问卷开展调查,统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如自卑、羞怯、虚荣、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情绪,确定团体活动成员,设计心理辅导方案,以趣味游戏、角色扮演、行为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呈现,团体成员通过参与活动、心理体验、反思感悟、成长受益。

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经过严格选拔、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具有并不断提升心理健康辅导知识水平及心理活动组织策划能力,采纳并实施以上建议,有助于增强朋辈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兆铭.浅谈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J].高等教育在线,2014,(01):141.

[2]于骞敏.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39.

[3]张兵,谢德光,谢玉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28.

[4]郑有珠.大学生朋辈辅导实践――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J].三明学院学报,2013,(03):83.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第2篇

朋辈辅导工作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朋辈辅导工作。如中国矿业大学已建立起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一级为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心,二级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三级为大学生心理自助中心,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实现了从学校到学院到班级的心理健康网络层层覆盖。

朋辈辅导的高校调查

1 调查研究的方法

(1)设计两份问卷,一份调查普通同学对朋辈辅导的了解情况,一份针对朋辈辅导工作人员,共200份。将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发放、收集、统计、分析。

(2)邀请朋辈辅导员参与小组访谈,通过聚焦小组访谈法进行调查,访谈提纲主要涉及朋辈辅导员个人对朋辈辅导工作情况及个人对辅导工作中问题的认识两方面,共10个题目。访谈时间约为40分钟。采取记录员记录并录音的方式对结果进行记录。

2 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分为部分。一部分调查对象为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本科生,调查对象的选择具有随机性,遍布本科各个年级,覆盖文法、经管、工科、理科、艺术几大类专业。

另一部分是中国矿业大学各学院的朋辈辅导工作人员。主要集中集中在大一到大三各个专业的。朋辈辅导员。

(2)焦点小组成员为校心理自助中心朋辈辅导的12位成员。

3 调查的主要内容

(1)了解朋辈辅导现状:包括对朋辈辅导的了解情况及态度,心理咨询机构和场所,师资力量、专业技能、朋辈辅导活动状况、对现阶段朋辈辅导的改进意见。

(2)朋辈辅导员对朋辈辅导工作的认识和对朋辈辅导实践中的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调查结果

1 对朋辈辅导的了解情况

62%的学生表示之前对朋辈辅导不太了解,也有22%的心理委员,17%的心理自助中心成员对朋辈辅导不是很了解。多数心理委员和心理自助中心成员表示对朋辈辅导有所了解。

2 朋辈辅导的场所和专业素质

朋辈辅导员进行朋辈辅导的场所主要是图书馆、公教、户外场所、咨询室、宿舍。朋辈辅导员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讲座培训,书籍、网络,专业老师督导(老师面对面指导)。朋辈辅导员认为朋辈辅导应掌握专业的心理知识,平易近人,有责任心,善于交流。

3 朋辈辅导的开展状况

朋辈辅导员主要通过团体辅导活动、主题班会及少量的个人辅导来进行朋辈辅导。40%的同学对朋辈辅导表示乐于接受,51%同学可以接受。60%以上朋辈辅导员认为现阶段自己的工作效果一般,20%朋辈辅导员认为工作效果显著。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1 朋辈辅导制度缺乏规范性

心理委员是离同学最近的朋辈辅导员,合格的心理委员可以及时发现周围同学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对于促进班级同学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访谈中发现一些班级的心理委员没有严格按照特殊的角色要求和程序产生,一些是按照一般班委选举方式产生,也存在少数班级心理委员有团支书或其他班干部兼任,不能保证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

在问卷调查中近六成同学认为班级心理委员没起到什么作用。可见对于心理委员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效绩评估制度。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委员开展的活动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比如团辅没有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更像是普通的集体游戏,一些主题班会也常常是形式化过场。随着年级变化,大三、大四的心理委员由于考研、工作等事情,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针对以上的选举和管理部规范的情况,需要建立朋辈辅导员筛选标准。辅导员本身的素质对整个咨询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目前我们可以先批判地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经验,从职业态度、本人的兴趣、价值观念、性格特点等方面建立筛选标准。在筛选方法上,可以把他人推荐和自我推荐相结合,前者又可以分为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两种,但要遵循自愿原则。

2 朋辈辅导员专业性不足

调研中了解到本校每学期都会对大一心理委员进行为期一月的培训,主要采取讲座加团辅的形式。少数心理自助中心也会定期组织成员学习。但在问卷调查中有一半的朋辈辅导员认为自己缺乏专业性。在访谈过程中朋辈辅导员反映自身缺乏实践训练,表示不能将理论转化为可以使用的知识技能,很快就会把培训的内容遗忘,很难运用。

虽然部分学院辅导站老师定期也会召开座谈会,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实际案例分享也十分有限。大多数学院和心理自助中心都缺乏专业老师的督导。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帮助他人的责任,但因此而产生的自身问题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这是极其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

对辅导员的培训要有计划地系统进行,要讲究时间和进度上的循序渐进,不能采用大满灌的方法。培训方式可以多样,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授课。可以针对某些主题开展培训,时间一般可持续一学年,主要分四个部分:辅导员个人的成长(如性格测试、成长小组活动、对个人的辅导等),辅导知识和技能训练(如设训练营、开日间训练课程、组织小组研讨等),辅导实习(如开讲座、新生辅导、组织大型活动、人际关系辅导等),朋辈辅导员团队建立(如节日联欢、助人自助小组等),在经过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辅导员的最终招募。

作为专业的指导老师可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朋辈督导,朋辈督导可以以朋辈小组会议的形式开展,通过共享彼此辅导信念和技巧的交流、个人咨询分析、案例分析、朋辈评价和反馈等方法,并辅以录音回顾,来实施对朋辈辅导员的管理和指导,从而达到促进其成长的目的。另外,朋辈辅导员要有主动寻求督导的意识。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持续有效的督导关系。

3 朋辈辅导的宣传力度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有62%的学生表示之前对朋辈辅导不太了解,也有22%的心理委员,17%的心理自助中心成员对朋辈辅导不是很了解。在回答“如果朋辈辅导效果不明显,你认为是什么原因?”60%学生认为是由于自己有所保留重要信息,导致交流不够深入,可见学生对于朋辈辅导缺乏了解和信任。在最后建议一项多数同学填写了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朋辈辅导。

学校及相关组织应加强对朋辈辅导的宣传力度,同学只有在了解的情况下,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才会产生信任,才能真正实现朋辈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建设中的作用。

结束语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朋辈教育; 农类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教育

社会的快速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随之迅速崛起,办学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增加,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职业生涯教育也逐渐被高职院校所重视,成为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部分高职院校通过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融合,积极开展朋辈教育,使其成为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之一。笔者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一、农类高职学生就业调查概况

作为农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目前共有22个专业,其中涉农专业11个。2010-2013年共有9个农类专业学生毕业。通过麦克思公司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0-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报告,来分析农类学生毕业半年后他们工作状况。

1、工作与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2010-2013届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于专业相关度数据显示,7个农类专业低于学院平均值53.25%,其中4个专业低41%。以2013届为例,商品花卉与园艺技术专业仅为20%和13%。

2、职业满意度相对较低。2010-2013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数据显示,6个农类专业满意度低于学院平均值。

3、职业期待吻合度相对较低。2013届毕业生工作一年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实际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

二、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

外部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以及适应工作的能力、学校培养人才的教育方式等诸多因素制约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主体性教育,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1、农类学生对专业的忠诚度相对较低。

2014年招生数据显示,超过70%的农类专业的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于50%,35%以上的专业调剂高于50%。学生转专业数据显示,学生在专业“二次选择”上,部分免学费的农类专业学生转专业的意愿在20%-25%之间,个别专业超过30%。仅有51%的学生愿意将来从事与农业专业有关的工作。

2、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的招生体制决定了学生素质普遍较低,自主意识弱,自控能力差。调查发现近七成农类高职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只有5%的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仅有7.5%的学生非常清楚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6.4%的学生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总体而言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与内容,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与技巧。

3、职业生涯教育针对性减弱

高职学院基本把工作重心放在专业教学、科研方面,忽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作用和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在政策、资金、设备和人员上投入相对较少。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0年成立了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教研室,将所有学生工作和辅导员作为教研室老师进行师资培训与管理,对全体学生三年期间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门生涯教育课程。2014学年起,学院为提升课堂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只允许副高职称以上的学生工作老师上课,作为主要授课任务的年轻辅导员基本上不具备资格。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以“慕课”的形式由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因此,对于农类专业学生,以发展农业型职业生涯为主要教育的针对性相对减弱,职业生涯教育的形式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并举转变为第二课堂为主。另外,学院也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主要由思政辅导员兼任了此项教育职责。

三、朋辈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优势

朋辈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大学生朋辈教育,就是从优秀毕业生或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品格优秀、综合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并且热心助人,经过相关内容和形式培训后,以朋辈身份走进低年级大学生中间,通过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经验与知识的共享和传授,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生活、学生、工作上的问题。朋辈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1、根据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沟通问题上,更加倾向于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同、兴趣爱好相近的朋友、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将朋辈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以提升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2、目前高校从事职业生涯教育辅导老师,多数由学生工作党政干部和辅导员兼职参与此项工作,平时行政事务繁忙,很难给予全过程、长时间、个性化职业生涯辅导,因此将朋辈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以缓解职业生涯导师队伍紧张问题。

3、通过高年级学生群体,与低年级学生交流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实践、就业择业心理等内容,实现职业生涯教育模块全面化覆盖;通过校友资源优势,聘请部分优秀毕业生,搭建学校与社会桥梁,与在校学生分享他们的职业体验与工作经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社会化发展。

四、朋辈教育在农类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实践

2013年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全面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将职业生涯教育在内的七个模块任务以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能力学分形式要求学生三年内完成。课程平台采取选修课或网络学习形式,活动平台采取“两个一”要求(一次创新创业、一次生涯规划活动)。

1、多层次全方位设计职业生涯教育实践体系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应该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要覆盖到全体学生。作为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补充方式,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应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应设计多层次全方位实践体系满足全程化和全员化的要求。针对农类专业以及农类学生特点,一年级以学业生涯设计规划阶段,主要由朋辈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引导学生初步制定三年的学习目标,分享大学学习心得;二年级以职业生涯设计规划阶段,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分享培养农业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途径和心得,三年级为就业实践设计规划阶段,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形势分析、做好就业准备,了解相关就业程序和就业创业政策。

2、多途径多方面组建朋辈职业生涯教育导师队伍

优秀的朋辈职业生涯教育导师队伍决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的效果。2014年学院园林系成立了朋辈教育指导中心。根据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建立不同类型的、适合“师”导生学的朋辈导师团,朋辈职业生涯教育导师纳入其中。选拔学习成绩优异、思想政治素质高、人际交往能力强、创业创新创业方面有突出表现、乐于奉献的在校高年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组建了朋辈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团,为朋辈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高职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以及朋辈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团的成员特点,分为专业学习型、农业科技创新型、农业创业型、优质就业型、活动大赛型五类小组,发挥不同类型朋辈职业生涯教育导师的特点。通过挂牌招才的形式,不断充实导师库资源。

3、多形式多元化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活动

朋辈职业生涯教育作为第二课堂有效补充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学生需求,贴近学生实际,设计多形式的载体多元化的模式。

一是以新媒体为载体,建立了系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通过微信官网“人文订制”栏目,将朋辈导师团导师库成员的相关信息公开,学生有需求时随时在导师库里找到相应类型朋辈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同时实现在线交流。

二是以论坛为载体,举办“学子生涯讲堂”。讲堂每期一个主题,如:创业历程、学习与职业规划、就业经验分享等,让具有各类型朋辈职业生涯导师身份的优秀学生作为主讲人,讲述他们亲身经历或所思所想,影响和激励其他学生。

三是实施学业帮扶与提升计划,将各类奖学金活动者和获得高级农业类职业资格证书的优秀学生与同专业的低年级班级结对,积极开展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活动,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其职业规划意识。

四是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在低年级中开展成才就业之路系列活动,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高年级中提供全面、细致、高效就业服务活动,如,模拟面试、简历设计大赛等。

五是以“导师+项目+团队”为模式,让创新创业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在校高年级农类学生,通过学徒制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低年级学生传承自己的农业创新创业成果,利用学院科技园、创业园不断孵化出农类的小微企业。

五是利用学院农类专业学生连续六届获得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十佳规划之星、创业之星的经验与优势,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此项各层次比赛,同时请此六届已毕业的十佳规划之星担任导师与同学分享大赛经验,帮助低年级学生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在农类学生中营造学农爱弄专农的氛围。

六是利用优秀毕业生校友资源推动就业,对接他们所在的企业招聘和实习计划,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输送优质的学生就业。

五、结论

实践证明,朋辈教育模式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有利尝试,这种潜移默化的指导方式效力持久、影响深远。借助这种形式,有效地补充了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工作队伍的力量和工作压力,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纽带。改变部分学生对师生型思想教育模式的逆反与排斥心理,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教育客体为教育主体,帮助学生直接了解社会,锻炼实践技能,提高竞争意识。朋辈导师这批优秀的学生骨干在榜样的示范过程中引领校园风尚,激励优秀学生在助人过程中锤炼自我,充分发挥优秀群体的标杆作用,形成良好的群体效应。朋辈教育对精英学生如何成为“全人”的培养有着积极地实效性,为优秀学生创设了一定实践和锻炼的平台,调动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的精神,增强服务他人的责任感和学长意识。(作者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1432846)

参考文献:

[1]潘爱华. 朋辈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探索和思考[J].职业时空.2011(7):135-136.

[2]边社辉,王湃,郑建辉. 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83-85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朋辈辅导 胜任力 调查 培训督导

[作者简介]钟向阳(1975- ),男,湖南耒阳人,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蔡传钦(1970- ),男,广东揭西人,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部)副处长,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广东 广州 51064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共青团广州市委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构建志愿者培训系统化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C04)、2013年度华南农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心理朋辈辅导志愿者需求及其系统化培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56413109)和2012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大学生朋辈辅导员人本主义体验式培训课程研究”(项目编号:JG12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73-02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引入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心理服务需求量大和专职心理咨询师资不足的矛盾,但同时存在着发展瓶颈。钟向阳等研究者发现,66.7%的朋辈辅导员觉得有必要开设系统的培训课程,杜芬娥也调查出82.0%的朋辈辅导员认为学校提供的培训很少,还有覃晓茜等研究者研究发现个案辅导工作难以深入开展,超过半数的朋辈辅导员能够觉察出身边同学存在心理问题,但不知所措。在国外,Mary指出学校朋辈辅导模式存在着滥用的现象,甚至认为它是一种灵丹妙药。Lewis经过调查发现,没有专业监管和督导的朋辈辅导可能会加剧校园自杀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朋辈辅导工作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目前,国内有关朋辈辅导员的胜任力和工作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次研究从胜任程度、工作难点、提升途径,以及督导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为高校朋辈辅导员的管理、培训和督导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华南某综合性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一、二、三年级朋辈辅导员为调查对象。朋辈辅导员队伍由校级、院级和班级三部分组成。校级、院级朋辈辅导员主要以一、二年级为主,故在总人数上三年级相对较少。按照分层随机方式抽样,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95.3%。其中308为男生,455为女生;一年级374人,二年级257人,三年级96人,35人年级不详。

(二)研究工具

自制大学生朋辈辅导员胜任度的调查问卷,按照统一要求采用匿名信函的方式进行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9.0来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朋辈辅导员工作胜任程度

调查从工作了解和素质具备两方面考察胜任程度。结果发现,仅有42.3%认为了解朋辈辅导员,48.2%认为一般,还有7.9%认为不了解;有38.8%自认具备优秀成员素质,55.8%对自己是否具备优秀素质不置可否,还有5.1%自认不具备(如表1所示)。这表明朋辈辅导员普遍不了解工作的内容和职责,同时具备优秀朋辈辅导员素质的人的比例也不高。

(二)朋辈辅导员工作开展情况

调查从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两方面考察工作开展。朋辈辅导工作可简单划分为个体辅导、团体活动和普及宣传。结果发现,个体辅导中直接面谈、网络咨询(利用QQ、电邮等)、电话咨询的人次分别占74.7%、62.5%和48.1%;团体活动中素质拓展、主题班会、讲座或者沙龙的人次分别占24.4%、12.2%和11.7%;普及宣传包括利用心理剧、心理电影、知识竞赛以及微博或报刊等手段进行面上教育,总人次占26.0%(如74页表2所示)。可见,个体辅导和团体活动是朋辈辅导工作的重心。对于个体辅导,有36.9%认为难以开展,只有7.2%认为容易开展。在团体辅导中,有30.8%认为难以开展,只有11.7%认为容易开展。这表明开展个体辅导或团体活动对朋辈辅导员都存在难度(如表3所示)。

(三)朋辈辅导员工作影响因素

调查从个体辅导、团体活动以及自身素质三方面考察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妨碍个体辅导开展的原因主要有知识和技能缺乏、人生阅历和辅导经验不足,以及同学的信任程度不够,这三个方面的人数分别达到27.7%、27.5%和17.7%;而影响开展团体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组织经验欠缺、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强、团体理论知识缺乏和同学的信任度不高,人次分别达到60.4%、47.2%、46.8%和46.1%。从朋辈辅导员自身而言,影响工作的因素也集中在辅导技巧、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不足上,人次分别达到63.2%、57.4%和53.6%。

(四)朋辈辅导员的素质提升

调查从素质要求和提升途径两方面考察素质提升。结果显示,在20项常见的素质中,排在前五位是尊重隐私、积极关注、沟通能力、奉献精神、服务意识,人次分别达到72.3%、49.3%、44.4%、37.5%和29.1%。如果将积极关注、奉献精神、服务意识视为辅导态度,结果说明朋辈辅导员注重保密原则、辅导态度和沟通能力三大方面的素质。朋辈辅导员主要通过个体自学(52.4%)和朋辈交流(47.6%)等方式来提高工作能力的,而选择系统培训和课程教育课程人次较少,只有35.6%和17.6%。可见,朋辈辅导的系统培训或教育相对缺乏。

(五)朋辈辅导员的督导需求

调查从必要性、形式和内容三方面考量督导需求。调查发现,有73.0%认为有必要开展专业督导,3.6%持否定态度,还有22.7%认为必要性一般;同时有46.2%希望由老师开展团体督导和个体督导,朋辈间的个体督导和小组督导也较受欢迎,占39.3%,自我反思的有8.8%。督导内容则希望以支持督导(48.0%)和教育督导(39.5%)为主,只有10.0%选择了行政督导。可见,朋辈辅导员希望高校能提供小组和个体相结合的、以支持和教育督导为主的专业督导。

三、讨论与思考

(一)朋辈辅导员胜任度的分析

高校朋辈辅导员工作的胜任程度普遍不高。首先,朋辈辅导员对自己工作的内容和职责普遍不明确,只有42.3%了解自己工作的职责和内容,还有近一成的朋辈辅导员不了解自己的工作。其次,也只有近四成的自认具备优秀朋辈辅导员素质。杜芬娥(2009)调查显示,有92.0%认为自己的职位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性的工作,出现“在其位难谋其政”的状况。最后,朋辈辅导员在工作开展中也会遇到较大的压力。调查发现只有7.2%自认能够胜任个体辅导,11.7%能够胜任团体活动。制约朋辈辅导工作开展的因素很多。从个案辅导来看,朋辈辅导员缺乏知识和技能、自身阅历和经验不足和同学的信任度不够是主因;从团体活动来看,阻碍的主因是缺乏组织经验、内容缺乏针对性,还有同学不够信任;从自身素质来看,主要限制因素包括辅导技巧、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但是,朋辈辅导员却主要是通过自学和与朋辈交流来丰富自己的专业心理知识,相对缺乏系统性的课程培训教育。

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究其原因。从教师来看,朋辈辅导模式推广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现有师资不足的情况下,高校难以对全校朋辈辅导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从朋辈辅导员本身来看,朋辈辅导员大多数来自非心理学或社工专业的学生,并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化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这就造成朋辈主要是通过自我学习和朋辈间的交流来提高工作水平。由于朋辈辅导员普遍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专业培训,这导致其缺乏理论知识、辅导技巧和实践经验,自然也会影响其工作的胜任度和有效开展。另外,这也导致普通的同学信任度不足。一方面担心隐私会被泄露,另一方面又对朋辈辅导员能否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心存疑虑。本次调查也显示,有17.7%的人认为不被信任会影响朋辈开展个案工作,46.1%的人认为不被信任开展团体活动。这势必也会影响朋辈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提高朋辈辅导员胜任度的对策

首先,系统专业的培训是朋辈辅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只有在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下,才能建立起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朋辈辅导员队伍,从而有效推动各项朋辈辅导工作的开展,避免其带来消极的影响。程素萍等研究者指出,目前培训机制不健全这一先天不足,直接导致了朋辈辅导的发育不良和整个朋辈项目的成长挫折。本调查也发现,朋辈辅导员通过自我学习来提高工作水平缺乏有效性和系统性,使他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高校要设立一套完善的朋辈辅导员培养机制,以提高朋辈辅导员的工作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高校在形式上要建立“自我学习+朋辈交流+专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并以专业培训为主导引领自我学习和朋辈间交流。在优秀朋辈辅导员的素质调查中发现,朋辈辅导员注重更多的是辅导态度而非辅导技巧。这是与罗杰斯(Rogers)的“来访者中心”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是一致的。人本主义理论是朋辈辅导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它首先要求注重心理辅导的核心态度,即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的培养。优秀的朋辈辅导员应该拥有一个真诚开放的心态,以中立的态度,恰当的共情,尊重和接纳、倾听并理解来访者,使其调动自身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因此,在培训内容上,尤其要注重人本主义所提倡的核心态度性条件的培养。Salovey和D'Andrea对高校朋辈辅导员培训的调查,发现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占15.0%,超过半数的采用折中的模式,也都整合自我实现、体验学习等理论,但基本上还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依托的。当然,也要注重道德和伦理的培养。在本次调查中,有超过七成的认为“尊重隐私”是首要素质。

其次,持续有效的督导是朋辈辅导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保证。督导(supervision)是指有一定辅导和督导经验的心理辅导者,帮助被督导者不断提高辅导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辅导的理解,以及不断完善人格和自我成长。Robinson等研究者指出,学校在开展朋辈工作时不仅要提供全面完善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提供持续的督导和支持。本调查发现,有超过七成的朋辈辅导员需要接受督导。朋辈辅导员作为非专业的辅导者,难以理解和完全遵守保密性原则;同时其本身存有发展性的问题,有的容易产生情感枯竭,甚至受到心理伤害。因此,高校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督导机制,提供持续的督导以保证朋辈辅导员有足够的能力去提供服务。

根据调查结果,在督导形式上,高校要建立“专业督导+朋辈督导+自我反思”三位一体的督导制度,并以老师专业督导为主,同时将个体和团体督导有机结合起来。个体督导主要是针对来访者的特殊个案以及朋辈辅导员个体的深层次性问题,而团体督导主要是针对来访者的普遍个案和朋辈辅导员共有的发展性问题。专职老师也要为朋辈督导提供支持,培养一批朋辈领袖,使他们具有独立开展交流或督导活动的能力。从督导内容来看,朋辈辅导员需要支持督导,希望能获得在心理上的支持和疏导,其次是教育督导,希望接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有效的督导,既可以提高朋辈辅导员的胜任度,又能增强普通同学的信任度。当然,督导人员必须经过良好的培训,熟悉督导的内容和职责,以免对参与者造成二次伤害。

[参考文献]

[1]程素萍,张艳.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8(6).

[2]杜芬娥.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9(12).

[3]覃晓茜,韦宏阳,康超.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满意度研究 [J].宜春学院学报,2011(3).

[4]钟向阳,张莉.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2).

[5]Lewis M W,Lewis A C.Peer Helping Programs:Helper Role, Supervisor Training, and Suicidal Behavior[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6(3).

[6]Mary B.Peer Support:Expectations and Realities[J]. Pastoral Care in Education,2004(1).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朋辈辅导高校性教育

[作者简介]董海龙(1978-),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法社会学。(江苏盐城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59-02

一、问题的提出

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学年年初在校生总数(包含博士生、硕士生、普通本科生、普通专科生)为22852512人。如果我们以17%作为大学生实际的发生率来计算,当前在校大学生中有过实际性体验的群体总数近390万,这是一个庞大而令人焦虑的数字。有学者指出,当前大学生实际的发生率不会低于17%,这与潘绥铭的调查结果相近,较陆卫群(18.3%)和孔晓牧(18.5%)的数据略低。另一组引起教育工作者极大关注的数据是,调查显示有近60%的大学生对性知识很少了解或不了解,尤其是女大学生。在大学生知之不多的性知识中,31.6%来源于报纸杂志,32.5%从医学书籍上获得(可能与研究对象为医学生有关),影视录像占13.7%,5.2%源于色情读物,而从父母、教师处获得的性知识最少仅为3.9%。由此可见,对当前在校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的性教育是当务之急。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禁锢,教育工作者对涉性问题总是采取淡化、回避的态度,即使属授课内容,也往往采取让学生自学的学习方式。性教育的不足乃至缺失,直接导致了当前学生性知识缺乏、性道德模糊,婚前增加、意外怀孕现象频发等严重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对大学生展开积极、全面的性教育,将科学的性知识、性道德、性评价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让科学的性观念占领学生的头脑。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拟从朋辈辅导的角度对当前高校的性教育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性教育的开展有所裨益。

二、朋辈辅导概述

朋辈辅导(peer counseling),又称朋辈心理辅导、同侪辅导等。对于朋辈辅导的定义,国内外专家有着不同的理解。霆多尔和格雷认为,朋辈辅导是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苏萨曼(Sussman)认为,朋辈辅导是指由受过培训和督导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给或者不给建议,而为其提供倾听、支持及帮助的过程。沃伦豪斯特(Varenhorst)认为,朋辈辅导是由受过训练且接受督导的学生来执行助人工作之历程,其服务对象只限于年龄相近的求助者及他人转介的当事人。国内学者陈国海等人认为朋辈辅导是一种自助式的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综上可知,朋辈辅导是一种自助式的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朋辈辅导的发展成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台湾,大陆地区对于此项的研究与实践是晚近的事。20世纪60年代,种族动乱、校园骚乱等社会问题波及美国的家庭和学校,各种心理问题在美国青年一代中凸显,吸毒、辍学、滥交等问题突出,导致当时能够提供专业心理辅导的心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促使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另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1969年学者威兰德(Vriend)发表了受训的高成就高中学生以团体咨询方式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用数据证实了朋辈心理辅导在成员人格发展和学业成就上的效果,被称为有关美国学校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研究的首篇论文。此后,陆续有研究证实,适应困难、被同伴拒绝的学生的社交技巧训练以及生涯规划训练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使朋辈计划的实施有更优质的理论与技术支持,1984年,美国成立了全美朋辈互助者协会(The Na? tional Peer Helpers Association,后更名为全美朋辈教育联合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er Programs)。该会聚集了全美501个致力于朋辈心理咨询推广的合作伙伴,与全美37个州的协会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国外设有14个附属机构,会员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多的是全美的中小学和大学,他们共同探讨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制定实施朋辈心理咨询的统一标准,并提供不间断的职后培训和监督。全国性组织的成立对于美国朋辈辅导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大陆地区第一个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咨询机构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目前已有80%的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尽管如此,相对于大学生不断增长的心理辅导需求,专职人员依然是不够的。近年来,随着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势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前期有关朋辈辅导的宣传和研究为在高校性教育中运用朋辈辅导模式奠定了基础,同时,将朋辈辅导运用于高校性教育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朋辈辅导在高校性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高校的性教育相较于美国、瑞典等国起步较晚、基础较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若有若无的状况,往往遇到某种宣传日或重大事件时才会偶尔被提起,由此其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反思高校性教育开展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观念上的保守。时间的脚步虽然已经迈入21世纪,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社会环境的影响,国人一谈到“性”仍总感觉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恰当的性教育在人类繁衍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客观、科学地看待性问题,对社会成员进行必要的性教育、性知识的普及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涉性问题大可不必遮遮掩掩,直截了当、大大方方地将这些问题讲出来、讲清楚,不仅能转变学生对性的看法,而且也能传达正确的知识信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早在汉代就有了学校的性教育。东汉史学家班固的《白虎通德论》中记载,贵族子弟在“辟雍”学宫除必须学习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课程外,还要接受性教育。“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妻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也就是说,这种男女之间涉性之事在家中由父亲传授会显得轻慢不严肃,所以必须在学宫中学习。在此后的历朝历代中,性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均或明或暗、或隐或现地存在着。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性教育教师缺口大约在50万人。一方面是巨大的教师缺口,一方面是有限的培养渠道,双方的落差造成了当前性教育师资力量捉襟见肘的状况,从而影响了性教育的有效开展。三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滞后。在我国,性教育还没有纳入学校正规的课程体系,没有设立独立的课程、规定足够的学时,缺少统一的性教育大纲、教材及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滞后,也成为影响性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高校性教育落后的现状,结合国内朋辈辅导研究与实践的先期积累,笔者认为,为了短期内实现迅速提升高校性教育教学效果的目标,一种更为可行的途径是借助朋辈辅导来广泛推行性教育。

1.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朋辈辅导诞生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时美国国内心理咨询需求急速攀升与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不足之间产生的矛盾。当前,我国高校性教育专业人员缺口较大,短期内培养专业性教育教师来弥补这个缺口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可以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学生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思想上进、人格健全、掌握一定人际沟通技巧的学生,将他们培养成“半专业”的朋辈辅导人员,让他们深入到学生中去,向学生进行性教育的宣讲,从而缓解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2.可以促进性教育工作者思想观念的解放。目前,性教育工作的管理与实施部门不够明确,教务处、学生处、思政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医务室等部门都能沾上边,也都不愿主动承担这项工作。临时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由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医务室医生来“客串”。客观地讲,由于这些教育人员并非专职性教育教师,他们自身对于性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在理解上也不尽一致,错误的性教育管理理念如“性教育管理无用论”“价值中立观”“性教育管理的教条主义”等仍普遍存在。通过专业性教育人员组织的规范、科学的朋辈辅导员岗前培训,不仅可以使朋辈辅导员们加深对性教育的认知与了解,而且也可以使“客串”人员摆脱性教育的误区,统一观念,解放思想,为大学生性教育提供一个积极宽松的氛围。

3.朋辈辅导可以取得“额外”的效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其次是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同龄亲属(15.8%)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朋辈辅导员均来自学生,与教育对象朝夕相处、年龄相仿,受教育者对朋辈辅导员有着“天生的”亲近感,愿意向他们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正是专业心理辅导所追求的心理情境,也是专业辅导人员往往难以达到的情境。在朋辈辅导中,双方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辅导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是当然的结果。

四、高校性教育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科学看待性教育的开展。性,不仅在人类世代繁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性”并不神秘,开展性教育也是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却在一直宣扬“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限制两性的正常交往,及至今日男女正常交往虽不至于会受到限制,但在公开场合畅谈“性”问题,国人仍觉很是勉强。早在五四时期,周建人就在《性教育的理论与实际》中写道:“照科学上观察起来,性的本能一方面的事情,和自我本能一方面有同样的重要与尊严,不容我们分别哪一种本能是光明,哪一种是猥亵。近代的光明已经冲破这种鄙视性的本能的矛盾思想,所以性教育也就渐渐起来了。这种教育的目的,是要顺着儿童的年龄,教以性的知识……这很足以使儿童对于性的本能养成一种尊严的观念;而且亲子之间的真实关系,也从此了解。这实在是养成道德及卫生习惯的基础。”既然性教育是必需的、科学的、严肃的,那么我们在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摒弃那些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将它作为一门科学来认真对待。

2.正确认识性教育的内容。长期以来,国内的性教育存在一个误区,即性教育就是性生理教育,将性教育与生理卫生课画上等号,狭隘片面地理解性教育的内容。从国外的先期实践来看,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全国性性教育的国家,同时也是性教育成效最为显著的国家——瑞典,它在性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一点,“性教育决不是生殖水平的教育,而是作为人的教育进行的”。最近瑞典开始宣传和倡导“共同生活事业”的新概念,不仅致力于男女之间和谐的共同生活,还包括了女性之间、男性之间的共同相处,性关系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这是对传统性教育认识的又一次飞跃。美国在推行性教育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从“安全”(以避孕措施为基点的性教育)到“性纯洁”教育(以人格为基点的性教育)的转变。日本中小学性教育也包括“性的学习”,为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性知识,使他们理解生命的宝贵性,具有正确的异性观和的自我决定能力等,“性的指导”,主要是通过特别活动、“领域外活动”进行的性教育。这种性教育不是以性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处理、解决自身存在或面临的有关性的问题上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形成应有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两部分。“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形象大使、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指出:“不能把性教育课上成生理卫生课,要把性的教育转变为爱的教育。”美国社会学家J.G.马尼斯也在《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书中指出:“要防止因性问题而出现个人悲剧和社会问题,仅仅了解生理知识还不够,因为人的行为涉及个人的价值选择、父母态度、男女关系的社会规范、家庭的社会责任和个人在事业上所走的道路;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和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避免错误,避免性给年轻人和社会带来的不幸后果。”因此,在培训朋辈辅导员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促使学生朋辈辅导员全面、科学地理解和宣传性教育。具体而言,性教育的内容,除了性生理教育外,还应该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性心理、性伦理教育,人口与环境、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知识教育,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教育等。随着对“性”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性”科学认识的拓展,性教育的内容一定会有更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立东,李艳玲,刘爱楼.大学生的性态度及其教育策略[J].生殖与避孕,2008(2).

[2]陆卫群,朱江,严易平,等.在校大学生婚前及避孕行为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6(7).

[3]孔晓牧,赵春燕,张婧婕,等.北京市416名大学生婚前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9).

[4]杨小丽,冯泽永.大学生性心理与性教育[J].医学与哲学,2005(6).

[5]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6]李泰山.同侪辅导的理论基础与效果研究[J].辅导季刊,1996(4).

[7]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8]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9]关青.我国学校性教育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9(6).

[10]李海红,隋丽丽.高校性教育的分析与思考——从中外高校性教育的比较谈起[J].煤炭高等教育,2005(1).

[11]杨素萍.从安全到“性纯洁”——论美国性教育策略的变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6).

[12]张德伟,饶从满.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0(6).

[13]田书义,蔺桂瑞.性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4]翁礼华.“秘戏钱”和古代性教育[J].经济研究参考,2012(4).

[15]Tindal L.JA,Gray H D.Peer counseling:An in-depth look at training peer helpers.(3rd ed)[M].Muncie,Indiana: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1989.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第6篇

在新学期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的有关精神,积极配合院阳光心理工作部的各项工作,推动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思路

以扎实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为基础;

以朋辈辅导和心理委员辅导相结合为辅导模式

以寝室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以及朋辈心理工作部为信息链做好日常工作;

重点以“新生适应”为主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规工作,严格落实“五早”信息预警机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月通报和周通报工作,确保心理预警学生稳定。

2、配合学校院系,认真开展XX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做好心理普查、心理访谈、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完成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健康信息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等。

3、加强对我系新进学生辅导员和新任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座谈会、案例交流、知识讲座等形式,提升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水平。

4、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围绕主题,召开朋辈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构架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对新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5、进一步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建设,通过严格考核等形式,增强朋辈辅导员的角色归属感和责任感。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我系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准备系阳光心理部招新工作。

3、上交《9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心理危机排查表》。

4、做好系朋辈心理工作部招新宣传工作。

5、建立好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飞信群。

6、做好节假日心理危机干预和辅导工作。

十月份: 1、组织系朋辈心理工作部干部干事招新。

2、召开10月份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例会。

3、开展第一期朋辈辅导员小讲坛。

4、做好“新生适应”的前期准备工作。

5、开展“新生适应”活动。

6、开展新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组织各班进行评比。

7、配合院阳光心理工作部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

8、上交《10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心理危机排查表》。

十一月份:1、配合学院做好XX级新生心理普查。

2、配合学院做好XX级新生心理回访工作。

3、在本系做好“朋辈辅导员有约”座谈会和心理情景剧活动的宣传工作。

4、开展第二期朋辈辅导员小讲坛。

5、召开11月份班级心理委员例会。

6、上交《11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预警库表》。

十二月份:1、更新预警库的信息。

2、召开12月份班级心理委员例会。

3、组织好本系新生参加班级心理委员、寝室信息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4、上交《12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预警库表》。

5、对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心理健康工作进行总结。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朋辈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用同龄人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同龄人,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朋辈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平等交互、激励优秀大学生自我加压、弥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因此,朋辈辅导应该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一新生的教育中作用特别突出。

一、大一新生中开展朋辈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是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环境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适应,对于如何科学规划大学生活、经营大学时光、实现美好理想,普遍存在着模糊认识,迫切需要加以引导和指导。同时,社会不文明现象的潜移默化、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等各种社会不利因素对这些刚入校的、思想意思刚开始萌芽的青少年形成全面的包围,从课堂和辅导员老师那里是无法获得应对上述诸多困惑和问题的全部答案,

二是在高校学生不断扩招的背景下,一名辅导员老师带上三四百名学生已经成为常态。辅导员平时还有进行庞杂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这就直接导致很难将足够的时间用来和学生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教育和引导。

三是现在很多同学都是90后独生子女,独立意识较强,对于老师的说教并不放在心上,有时还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时候同龄朋友的忠告和建议反倒更容易使其接受,尤其是身边品学兼优的同学的言行对低年级同学更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

二、“朋辈成长计划”的有效尝试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2011年开始实施朋辈成长计划,以大一全体新生为主要工作对象,以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以优秀高年级学生(学导)对接引导帮助大一新生(小伙伴)为主要工作方式展开,加强高年级学生对大一新生的思想引领、学业导航、生活指导,通过榜样带动作用,使新生做到“学有目标,赶有对象”,形成“崇尚榜样,关爱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有效地构筑了朋辈成长教育体系,并在实践中逐步结合学校、学院、专业实际,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完善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利的助推了学生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科学遴选学导,系统进行培训

优秀学导的遴选是有效进行配备教育的前提。我们从从大二、大三年级中选拔一批一批学习成绩优秀、政治素质较强,学生威信较高,乐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担当朋辈学导,并邀请各方面老师,对他们进行校史校情、心理健康、学业指导、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在大一新生入学前就将他们编组,以不超过1:8的比例对接新生,用他们的有益经验、知识技能和热心奉献精神,及时发现和解决大一新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并对双方进行跟踪反馈。

(二)开展朋辈教育,坚持多线并行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以“同伴・同向・同心・同行“四个方面为着力点,充分挖掘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朋辈教育活动,努力使朋辈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

一是以同伴的身份进行生活指导。入校前,学导拿到新生资料,就及时新生及家长联系,告诉他们怎样报道和注意事项;组建小组Q群,使他们在入校前就彼此熟悉并答疑解惑;报到当天学导全员出动,实现完美“无缝对接”。入校后则通过开展“轮滑比赛”、“冬至包饺子”等集体活动使彼此熟悉,小组内部通过走访宿舍,郊游聚餐、微博微信等形式沟通,帮助大家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以同向的高度加强思想引领。帮助新生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新生同学中的优秀分子,引导他们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学导中的党员组成流动党员加油站,指导开展“重温红色经典”、“党史知识理论学习”等活动,引领主流文化,同时让90后学生的个性文化得以体现、发挥。

三是以同心的关爱确保心灵护航。学导从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情感处理、心智成熟、自律成长等方面对大一新生进行交流并及时给予帮助,对新生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并及时向老师反馈新生遇到的困难。

四是以同行的姿态促进学业导航。结合大学生学习特点,学导对新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指导,并向新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成功启示等。学导对新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等进行必要指导,开展“追求榜样的足迹”、“融入师大”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分享经验、帮助同伴、提高自我。同时引导新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将专业知识拓展融入日常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朋辈成长计划”的显著成效

该项目于2011年9月份起在2011级新生中启动实施,运行四年来,充分发挥朋辈互助、朋辈监督、朋辈引导功能,让广大学生以优秀学子为标杆,努力学习、共享经验、帮助同伴、提高自我,成效显著。

一是大一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了大学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学导对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新生比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更快更好地适应了大学校园,并希望将来也能成为学导中的一员,继续传递正能量。

二是学导在锻炼中得到综合提升。学导为了提高在新生中的威信,为了更好地帮助新生,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严于律己,并主动地参与到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个人的成长也更迅速、更全面。

三是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通过项目的顺利运行,学生群体之间得到了平等交互,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触及不到的地方也得到了弥补,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

四、“朋辈成长计划”的主要启示

1.朋辈引导更能契合大一新生的成长需求。由于优秀朋辈教育群体来源于广大同学中间,他们在年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成长环境等方面比较接近,相互间容易产生共鸣。优秀朋辈教育群体成长成才的经验与教训贴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奋发进取的时代气息、自立自强的人生信条、真实可信的成长经历,乃至已经取得的骄人成绩,更易于感染和同化广大同学的心灵,激励广大同学的上进心。通过发挥“榜样效应”,使优秀朋辈教育群体成为其他同学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和兴趣特长的挖掘者。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成长辅导室

2013年湖南省实施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引导全省高校加大投入,在高校院系重点建设一批环境友好、师生互动的交流辅导空间,构建工作前移、重心下移到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高职院校如何在实践中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辅导机制,是高职院校成长辅导面临的新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依托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建设,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创新成长辅导机制建设、队伍建设,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发展方向,形成专业化发展的一系列培养计划、制度,逐步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积极贡献。

一、成长辅导室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013年7月,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特色成长辅导建设项目获湖南省第一批普通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立项。在一年的建设期里,该项目严格按照湘教工委[2013]22号文件《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标准(试行)》建设要求,从机制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日常运行和特色工作五个方面运作,2014年12月,经省内专家组现场考察、集体合议,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被评为合格等级。

二、成长辅导室项目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1.完善机制建设,确保工作效率。一是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建设的整体规划和人员配备等工作。二是确保经费投入,规划使用经费,确保正常运行成长辅导室。三是制定与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辅导室,如制定预约须知、辅导室工作职责、辅导老师工作职责等,明确成长辅导室的功能定位,确定辅导的内容与原则,提出成长辅导室的运行要求。

2.加强辅导队伍建设,提高辅导水平。一是辅导教师队伍,成长辅导室以专职辅导员为骨干,院级领导、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系部领导参与,专业教师补充,共同构成辅导队伍,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辅导队伍的工作水平。二是选聘学生朋辈辅导员、班级干部,积极探索成长辅导教育在学生群体中的延伸。在全院选拔有较强责任心、有政治敏锐性、有敏锐观察力又善于沟通的学生,组建朋辈辅导队伍,协助成长辅导室开展日常工作。三是组织辅导团队定期开展案例讨论,总结工作的不足,交流工作方法。

3.完善场地建设,强化辅导环境。成长辅导室设个体辅导室和团体辅导室,设在教学楼内,离学工办不到10米。室内环境布置成色调温和、舒适、自然、和谐,在个辅室配备舒适的沙发,团体辅导室配备辅导桌椅。制作辅导室门牌、辅导老师简介等上墙,配置学生成长方面的图书等,供学生选阅,让来访学生感觉亲切、放松,有安全感、归属感与温暖感。

4.保障日常运行,强化辅导效果。通过学院网站、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及成长辅导简报和现场参观宣传成长辅导室,开通以成长辅导室“浓农心晴”为名的辅导QQ,组建朋辈辅导员QQ群,设立成长辅导邮箱、微博及微信圈,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对辅导室的知晓度达90%以上;定期安排值班辅导教师和朋辈辅导员值班,开展以个体辅导为主,包含小团体辅导、网络辅导等形式,开展提升学生思想、生活适应、职业规划、危机应对等辅导,确保受辅导学生对辅导效果满意。

三、提高高职院校成长辅导室效能的策略

1.完善辅导室专兼职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成长辅导室专兼职辅导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首先,要设立大学生成长辅导室日常运行专项经费,保证开展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环境要求,确保所需要的现代化设备的增添和更新,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这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热情,确保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其次,要把好入口关,制定辅导室专兼职辅导老师选聘标准,真正把有热心、有体力、有精力、思想政治素质高、管理沟通能力强、擅长做学生工作的同志选到成长辅导室兼职辅导老师队伍中。同时,要对辅导队伍在功能、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上进行搭配组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良好梯队。第三,要开展规范的上岗培训,根据谈心对象的发展变化,定期举行辅导室专兼职辅导老师培训班,不断提高基础理论素养、沟通协调技巧、分析引导能力,进一步规范案例采集程序,完善大学生成长辅导档案管理,尝试定期开展案例研讨和交流,提高成长辅导室专兼职辅导老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2.树立正确的成长辅导理念。在为学生做成长辅导时,不能一味关注学生的问题,要更多关注学生的长处,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稳定的积极品质,不断完善人格品质,形成良性循环。学院成长辅导提供者需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规划、协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积极的情绪体验超越自身的不快、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和建设性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要做到这些,学院成长辅导室辅导人员必须加强自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成长辅导人员应树立积极的人性观和价值观,不断累积积极情感,摈弃原有对人性的各种消极认识和评价及个人的好恶偏向,努力培养积极品质。

3.“全员参与”加强队伍建设。“全员参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院级成长辅导体系中,除老师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人力资源。每个群体由于年龄与阅历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学院成长辅导员队伍应大力吸纳大学生朋辈人力资源,朋辈辅导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与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属于互辅导。可以设立“院级”、“班级”、“寝室”等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朋辈互助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员具有年龄相仿、空间相近等优势,易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增强辅导的便利性与有效性。此外,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向学生提供半专业化的成长帮助和普及心理知识时,也能提高自助与助人能力,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4.营造积极的心理互助校园环境。积极的社会环境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来源。作为学院延伸到二级学院的重要平台,成长辅导室需调动全体老师、学生关注心理健康,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助良好氛围。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学院自成立成长辅导室建设起,在建设资金、建设标准、运行发展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与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院成长辅导室,普及积极心理学理念。以成长辅导室为平台,构建辅导品牌活动。招募“朋辈使者”,开展朋辈辅导互助体系建设;以成长辅导室为平台,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等。将成长辅导室的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拉近学院成长辅导室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健康、互助、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宋志英.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江苏高教,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