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表达实训总结

表达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51:48

表达实训总结

表达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园林美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该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设计交流与表达,方案草图设计与绘制,设计方案表达展示、推敲深化,整体方案设计把控能力,效果图快速表现技能。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是图纸,传递着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情感,设计的创新需要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及空间塑造创新能力。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依据实际工作项目效果图绘制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

1.分析―准备―草图-调整-成果。

(二)设计思路,选择典型项目,实施情境教学。

1. 培养学生造型塑造能力、空间组合能力、色彩配置能力、构图布局能力。

2. 教学主要内容,由园林设计要素表现、透视原理、效果图设计等构成。

3. 教学过程实施5大步骤,任务导入-资料准备-绘制图纸-效果调整-最终成果。

(三)教学单元设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1. 基础训练单元

线条、园林植物、山石、水景、园林建筑、小品及其配景技法训练。

2. 空间训练单元

空间表现重在透视的准确,“透视,其含义就是透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1]空间透视是影响形体结构的关键点。透视空间训练篇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制作动态PPT课件,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对透视原理的掌握运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 着色训练单元

色彩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选取稿子上色颜色,导入马克笔、彩铅技法知识,强调用笔技法和步骤。反复训练一稿多色调多风格训练,课堂耐心指导演示答疑。

4. 设计思维训练单元

“平面的表达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述三维空间的立体或某种角度的图形” [2]。园林空间是三维的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转换,是教学难点和重点。常规绘图模式为通过平面图绘制立面图和效果图。根据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效果图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效果图透视类型和角度变化绘制等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发散的多向思维模式,提高空间想象塑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 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

1. 完整性、实用性、适时性,涵盖园林美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过程表达的基础技能和设计表现发展变化。筛选总结设计表现基本规律,由简而繁的内容编排,难易递进的情景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内容。

(二)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根据我校园林美术课程32学时,设计安排理论课时10学时,实训课时22课时。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教学情景1,教学内容(线条、工具使用、单体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6。教学情景2,教学内容(一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3,教学内容(两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4,教学内容(着色渲染),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5,教学内容(设计思维训练),理论课时1,实训课时5.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手绘方案表达、彩铅和马克笔实用技能、空间效果图设计。教学难点,模拟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情景,作图步骤、效果深化、表现风格。

解决方法,绘制素材资料,收集名人名家作品,形成充足的图集资料库,例如企业优秀案例分析,国内外设计大师作品,社会上优秀培训机构手绘培训视频教程。结合教师课堂手绘理论讲解和过程演示,课堂集中指导与课后个别指导。

(四) 教材的选用和补充材料

专业教材,多种参考教材,制作PPT课件,素材资料库,视频课件。

三、教学方法手段

(一)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如图1.)

(图1.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自绘)

(二) 演示教学:项目导入-学生跟临-专项训练-集中评图-集体整改-图纸验收。

(三)课程教学方法

1. 教学特色――按照实际操作程序分步骤演示手绘表现的工作过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解操作;默写案例。

2. 课程教法手段: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网络网站等多种手段。

3. 学情分析和教学手段的实施

(1)如何营造学习氛围?一是情境模拟教学法,创造环境氛围;二是引趣激趣教学法,通过介绍名人学习经历、作品和播放名家教学视频,激引学生。

(2)如何开展课堂集中与个别指导?共性问题课堂示范,个性问题总结反馈。

(3)实训课如何扩充专业知识?分析名师名家优秀设计作品案例,通过文字、图片临摹,了解设计作品。

(4)实训课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详细的示范作品步骤图例,教师自制动态课件或视频课件,建立网络课程,提供专业学习信息网址。

四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 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4]。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阶段能力测试,制定如下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占总成绩20%)。根据学生考勤、平时学习态度进行考核。(2)实训成绩(占总成绩40%)。根据每一单元实训情况,分阶段综合考核。(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二)课程建设成效

优秀学生作品,师生教学心得体会。

五结语

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教学工作特点,有待提高和进步的几个方向:一是提高学生综合表现能力,二是动态课件开发与利用,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殷光宇 编著.透视〔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史习平,马赛.设计表达(二)――产品设计的立体表达〔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7

表达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 技能培训; 考核; 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1-01

近年来,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加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护士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仅靠服务态度好,是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只有通过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使护士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让病人满意让社会满意。调查显示,新毕业的护士对技能操作的掌握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技能操作讲究的是实践性,护士只有在不断的培训及实践中,技术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我院在护士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重视对培训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尝试进行分层次培训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共有护士28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8人,占护士总数的6%;主管护师50人,占护士总数的17.6%;护师67人,占护士总数的23.6%;护士81人,占护士总数的28.5%;护理员68人,占护士总数的24%,培训对象以护师、护士、护理员为主。

1.2 方法

1.2.1 学时 每月设12学时进行培训。

1.2.2 培训老师及培训对象 培训老师为参加过全区岗位技能竞赛统一培训的技能操作能手,培训对象为全院18个科室,每科2名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

1.2.3 培训内容及方式 (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范及考核标准》为主,通过规范的护理岗位技能操作培训,以规范临床护理操作为目标,以贴近临床为原则,共拟定了41项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制订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标准,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2)培训方式:以全院18个科室,每科1-2名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作为培训对象,于每月中旬全面落实培训计划,通过对培训人员全面规范培训,培训人员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的分层培训,以点带面,达到全院操作标准统一规范,全员技能操作稳步提高的目的。

1.2.4 考核 每月中旬结束一次培训,护理部组织考核人员,按照具体评分标准对该操作项目进行考核,培训人员考核合格后,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月底对全院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组织培训老师进行分析汇总。例如:我院第三季度技术操作考试,考试内容为:吸氧法、经鼻/口腔吸痰法、双人心肺复苏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患者约束法,面部清洁和洗头、足部清洁7项操作项目,考试采取抽签的方式,每人考2项取平均成绩记入综合成绩,考核中强调操作技能的标准性和理论与操作的结合性,操作过程中注重关爱病人、保护病人及护患沟通技巧,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及护士礼仪的规范。

2 结果 考试成绩:参加技能培训人员共计30人,考试平均分97.6分,合格率100%,见表1。全院参加考试人211人,考试平均分95.2,合格率100%,见表2。

表1 技能培训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表2 全院各职称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3 体会

3.1 针对护理工作特点进行分层次技能培训 护理技能操作注重的是实践性,医院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是根据科室病人多,护士工作繁忙,不能完全脱产进行集中培训的特点进行的改进,通过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低年资护士刚踏上工作岗位,理论与实践未能完全结合,接受力强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技能培训,使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具体操作中能够掌握操作要点,动作流畅,并对突况有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把护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结合具体操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进一步的加深她们对该项操作的理解。

3.2 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及考核是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的有力保证 首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在操作考核中评价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情况,关注护士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效果与表现,使各项操作向规范化、流程化靠拢。

总之,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护士要认识到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医院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即是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也是护士自我提高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培训方式,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梅娟,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6,22(1):89-90.

[2] 吴水琴,姜文莉.《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模式改革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6,20(5):1207-1208.

表达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英语写作 重要性 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15-01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高考说明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提示条件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内容连贯,文理通顺,无严重语法或结构错误。这看上去似乎是不很高的要求,在教和学的实践中达到却非易事。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英语写作困难分析

1.汉语谓语无字形变化,而英语谓语变化多、时态、语态、语气的语法概念和英语动词变化之间的关系,写作应用起来不明确不熟练,加之英汉在动词意义上有差别,用英语写作时就很容易出错。显然这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在谓语、动词学习应用中出现的负迁移。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之,加强英语谓语动词变化的训练以矫枉过正。

2.英语的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各有特定的搭配,学生在写作时感到缺乏表达思想的语感。经常有汉英翻译词对字硬译的现象,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思维方面语言表达有相当的差异,也造成英语书面表达的一定困难。要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语感必须加强平时口头和笔头整句表达习惯的建立和听力理解。

3.书面表达单词拼写错误占了一定的比例,说明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准确熟练程度不够。有的学生反映说有的单词很熟练,不知怎么回事书面表达时就写错了,看来从记忆单词到笔头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吸收理解记忆反复运用的慢功夫。

二、解决英语写作困难的策略

1.句式的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教书除了要求学生多用英语表达以外,还应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教材中呈现出来的优美的句子,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例如:

A walk around Kitsbuhel is a feast for eyes(SB B2 Unit 5)。通过分析欣赏这个句子学会归纳出:A walk……is a feast for eyes能用来描绘某一景点、城市或家乡的优美。在这个单元中,学生还能提炼出要表达某地让人留恋忘返的句式:

There i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and few visitors leave…(SB 2B Unit 5).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背诵的好句式。我们只有教会学生欣赏感受这种语言的美,学生才能从不同渠道积累更多的优美句式,并加以运用,创造出地道的优美句子。

2.连接词和过渡语积累

书面表达不仅要求学生能写出好句子,而且要求学生能组句成段,组段成篇。因此,学生还应积累一些连接词和过渡语,使其衔接自然,意思连贯。中学阶段经常用到的连接词和过渡语有:表示开场:to begin with、first of all、in general、generally speaking、in the first place…

表示顺接递进:besides、in addition、what’s more、furthermore、more importantly、what’s worse…

表示转折对比的:but、however、on the contrary、meanwhile、on the other hand…

上面提到的这些连接词和过渡语虽然看上去简单,语义明了,但要做到写作时恰当运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加以运用,以达到在考场上信手拈来的熟练程度。

3.把握提纲挈领

英语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要提纲挈领是相对省时有效的方法。尤其高三毕业班时间紧,复习量大,更是如此。这里的“纲”指的是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语法概念和书面表达各种不同文体及要求。这里的“领”是说书面表达训练过程要先口头训练,后笔头训练,贯穿始终。

以考纲加大纲要求的各种书面表达形式为顺序,在高三英语总复习的过程中分别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指导,目的明确,便于安排;针对性强,容易归纳总结。每个专项,结合文体,进行先口头,后笔头的写作训练,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更好地掌握同一话题,文体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不同的连贯组合。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书面表达的自信心和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简单错误,实际上等于一种话题和文体进行两次以上语篇表达训练,无形中起到巩固强化作用。

4.坚持训练

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础训练应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篇章的训练也应从自由写作到按提示写再到命题作文。我们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最基本的五种句型。在此阶段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使用谓语动词和语序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有了扎实的写简单句的基本功之后,鼓励学生运用复合句和非谓语。

5.培养学生用英语写作的习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仅仅掌握了写作技巧,熟背了大量文章,不亲自动手实践还是不行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文章让你照搬。《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我们要遵循“一切为了运用”的原则,提倡和鼓励学生亲自实践,动手写作,用英语给亲人、朋友、老师写信,用英语写日记,或用英语写便条,写留言短信,还可以用英语与老师谈心或反映情况,或给老师写每周情况报告或总结。只有将所学内容适时地运用于实际生活,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6.重视写作的规范化训练

表达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培训模式;循环学习;知识转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培训的目的不仅在于学员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在于培训后行为的转变,在于学员通过培训能改善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绩效。为了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更易达到预期的结果,探索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模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以培训员培训项目为案例,介绍了应用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员培训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

一、探索循环培训模式的原因

以往的培训大多以“讲授”为主,学员对所学内容缺乏切身的体验,不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以往的各类培训往往是一种知识的传播,没有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通过“培训员培训”项目具体实施“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公司各专业处室和车间现有培训员45人,他们承担了各自单位的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的管理工作,虽然也接受过培训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但效果不太理想,因而把此次培训作为一次有意的探索。此次培训的目的与培训目标如表1:

二、“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概述

为有效提高培训员专业素质,设计了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

(一)“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的构成及特点

“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的核心是围绕真实工作项目来进行,重点强调实践和学习的结合。可以表述为:学习=问题+知识+实践。它实际上蕴含着这样一种理念:最好的培训是基于工作的培训,最好的培养是结合实践的培养。

“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培训由四个环节五个过程组成,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四个环节,将培训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实施:

1.第一阶段:选择培训项目,制订培训方案

完成培训学前作业阶段。要求培训员在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中选择一个培训项目,作为本次学习研究的课题。要求完成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出培训方案。

2.第二阶段:学习培训理论,修改培训方案

在集中授课与个别指导阶段要根据培训员完成的培训方案中反应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学习。同时,指导他们完善与修改培训方案,使其达到培训项目管理的要求。

3.第三阶段:实施培训方案,完成培训项目

在实际操作阶段要在项目组的监控和指导下实施培训方案。重点是培养培训员的培训实施与管理能力,建立组织教学的意识。

4.第四阶段:培训项目交流,分享成果经验

在评比与考核阶段项目组要从培训效果和培训项目管理的流程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考评,对优秀者予以奖励。

(二)学员的学习循环路径

培训员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培训是有限的,学习是无限的。通过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索,在交流中碰撞,在循环中突破。促使能力在积累中增强,其循环路径如图2:

三、设计理由与原则

(一)“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的设计理由

选择这样的培训模式主要原因有:一是作为非教育培训类专业的培训员,培训理论知识转化的能力普遍较弱。二是部分培训员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总认为培训是附带的事,生产管理才是主要工作,没有理解培训对工作业绩的促进作用,因而缺少对培训的学习与专研的主动性。

而“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恰好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实践”能有效的指导培训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通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培训模式是达到培训目的、实现培训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的设计原则

培训模式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任务为导向的设计原则,培训紧密围绕工作任务来进行。培训的课题就是培训员工作的项目,如每个学员用来研究的课题就是他们本年度培训工作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培训的目标与工作的目标相一致,培训目标达到了,工作亦圆满完成;培训的考核与评估也是学员工作绩效考核评估的一部分。

四、过程实施中的关键控制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培训过程的监控与管理,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找准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项目开发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培训项目开发的关键是找准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对此,我们组织了《培训项目开发》的专题培训,重点学习了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流程。通过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培训需求要从组织、工作、个人三个层面来分析归纳。培训目标要遵循SMART原则(具体性、可衡量性等原则)。

(二)组织培训活动,落实培训方案

这一过程重在提高培训员的培训实施与管理技能,重点的是“操作”。需要采取“人盯人”的方式对培训员进行全程跟进。项目组组织培训中心的专职教师每人带领一到两名培训员,指导他们实施培训项目的各项工作。从培训前的准备到课堂教学实施,从与授课教师的沟通到对参培学员的管理,都一一进行指导。

(三)组织成果交流,总结培训经验

这是一个从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过程。对培训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以评估培训实效性为重点。评估从学员、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教学实效性等多方面进行。最后,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今后工作。

五、效果分析

经过学习与实践,培训者均完成了自己的培训项目,达到了培训项目管理的流程标准的要求。比较他们培训前与培训后的转变,在以下两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一)需求分析、确定目标的能力有所提高

案例一:通讯员培训项目,在需求分析与培训目标两个方面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有很大的不同,见表2:

案例评析:培训前,需求不准确,培训目标大而泛,这是培训中最常见的现象,这将导致课程设计与内容的选择没有依据,培训评估也没有标杆。

培训结束后,经过需求分析准确的找到了培训对象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确定了他们在知识、能力上的差距。合理地完成了从问题到目标的转换,培训目标紧扣需求,目标具体而明确。这为进一步的课程开发及培训评估等奠定了基础。

(二)初步掌握了以效果为导向的培训评估原则

案例三:会计集中核算培训项目,培训评估是以培训目标达成度来进行实效性评估的。

培训目标:

一是能阐述会计集中核算总体框架以及新旧两条会计业务流程的差异;解答异常问题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方法。

二是会按业务流程成完成数据的录入和系统的操作,完成复合记账,自动生成正确的报表,完成数据月结。

三是按时完成系统上线,系统运行稳定正常。

培训实效性评估:

三月份的理论培训完成后,学员完成了课后作业。并对异常问题会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理。

通过7-8月份的集中培训讲课和实际操作,达到以下效果:

培训结束后的考试评估。

学员参加培训考试的成绩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学员从理论上对培训知识掌握程度比较熟练,达到了课堂教学要求。

操作评估:学员完成了2012年初余额数据的收集导入工作。通过了总部项目组的审核确认。说明学员达到操作要求。

在总部规定的时间进度前完成了系统上线工作,完成数据月结、复核记账、自动生成准确报表,系统运行正常。

结论:达到培训目标,培训效果良好。

案例评析:培训前,培训的实效性评估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往往很多人做评估,从领导重视培训到学员刻苦学习,从教师授课到培训服务等等都一一评到,唯独忽略了对培训主要目的——培训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或者虽然说到了培训效果好,但由于缺少有力的证据而缺乏说服力。

培训结束后,培训实效性的评估是以培训效果为导向来进行的,评估紧扣培训目标,从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与考试成绩)、知识转化度(实际工作操作情况)、工作绩效(工作状态及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说明培训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

通过比较培训前和培训后培训员能力的转变与提高,说明“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在促进培训知识的转化,提高培训员的培训专业能力上优势明显,效果显著。同时培训员在进行下一个培训项目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循环,这样在实践中不断求索,在循环中不断进步,使能力在积累中不断增强。

六、结语

“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跟传统的培训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促进知识内化,提高培训质量。培训中学员仅仅“知道”、“理解”是不够的,通过“实践”达到真正掌握知识技能。

第二,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探讨的问题就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培训极具针对性。实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

第三,突出学员的主体性原则。通过体验、开放式的培训过程充分体现了学员的主体性地位。

“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是针对成人教育特点和提高受训者的工作能力为基础来设计的。因此,教学目标具体,针对性强。它不仅适用于培训员的培训,同样也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干部等的培训。作为一种“模式”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表达实训总结第5篇

会后,我区利用各种形式向区委领导以及各系统、部门传达会议精神,对照新要求分析总结了全区“九五”期间干部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着手谋划抓落实的措施。结合年底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干部的调整工作,对干部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会同区委党校对今年的培训工作需求,在各系统、部门和干部中进行了一定的调查摸底;草拟了《200*年全区干部培训工作意见》和《200*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安排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利用各种形式传达会议精神

1、向区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200*年12月中旬,区委组织部就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陈家宝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重点,向区委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同时,也如实汇报了我区“九五”期间及200*年干部培训工作在分类施教、精选内容、健全制度、加强阵地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与先进区县相比,我区干部培训工作还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培训的方式和手段创新不够,培训的内容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等方面。结合我区的干部队伍特点和区情,区委领导明确指出:“干部培训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新世纪建邺建设的大局,抓住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围绕“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造就一批能够承担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发展重任的领导人才和后备力量,在抓落实、抓创新和求实效上下功夫。

2、利用召开各工党委分管书记、组织员会议传达会议精神。200*年12月底,区委组织部召开了工党委分管书记及组织员党建工作会议,会上向广大党务工作者传达了市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培训工作是人才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是科教兴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并要求各工党委按照区委全年的培训计划,列入党建工作目标体系,积极组织好有关参训人员,并在时间、经费上给与大力支持。

3、召开了干部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会议。1月下旬,我区召开了新年第一次干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区委组织部全体工作人员均列席会议,会上,领导小组成员分析了我区培训工作的现状,提出200*年的培训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区实际,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培养造就一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优秀领导干部队伍和“靠得住,有本事”的中青年干部队伍及其他战线的队伍,讨论了今年的培训目标和具体任务、对培训管理部门提出了健全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监督的要求;对培训承担单位提出了丰富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的要求,对培训保障单位提出了落实经费,保证教学的要求。

二、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活动

200*年年底,区委组织部通过调查问卷、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了20*年培训内容需求及培训方式调查,总体上有两个转变。从培训内容看,由单项知识向综合能力开发转变,广大领导干部对政治理论、WTO知识及其规则、世界经济形势、现代领导科学等知识有迫切的需求,年轻干部对电脑网络、外语知识、法律知识等技能性的知识有较大需求;从培训方式看,从单纯的灌输、单一的课堂教学向研讨交流、实践锻炼转变,广大干部认为,要不断进行各种培训方式的创新,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还要加强实际工作的运用,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好培训工作。

表达实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教学设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实训教学则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凸显高职与社会企业岗位相融通的重要环节,因此实训教学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设计背景

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实训教学的能力体系主要体现为三级,第一级为基本能力,第二级为专业应用能力,第三级为综合职业能力。[1]随着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人们在职业环境中所摄取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纯个体的活动常常会被集体活动所替代,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工作和管理机制的出现,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而高职实训教学的能力体系中的第三级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具有普适性,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因此,培养更高层次的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政府,行业组织或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同时也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交流表达能力则是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重大课题成果《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提出了八项核心技能中,交流表达能力位居核心技能之首。[2]在现代社会,一个社会组织或个人不可能离开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而取得事业成功。因为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各行业、组织的专业性增强,隔阂也就越来越大,而社会化大生产则要求其间的协作性应更为加强。所以,社会组织或个人加强横向联系、疏通渠道和隔膜、解决分歧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沟通。因此,具有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选人用人时越来越看重的能力。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成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教学目标。此时,基于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训模块教学设计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二、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设计

(一)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内容

从信息传播的方向而言,交流表达能力由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两部分构成。理解能力是信息输入的能力,表达能力即信息输出的能力。继而,根据信息传播的途径,理解能力分为口头的信息输入-倾听能力和书面的信息输入-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则同样则包括口头的信息输出-交谈讨论能力以及书面的信息输出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如图1所示:

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按照教学目标层次的由低到高,这四项能力的教学也可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的能力点,这些能力点是基本的教学单位,详细见图2所示:

倾听、阅读、交谈讨论、书面表达这四项能力从信息的输入输出和传播途径的角度阐述了交流表达能力的内涵,这其中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系统,但本文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描述,只选取了必需的能力点,以“够用为度”组织学习。也就是说,这些由浅到深、层层深入而又相对独立的能力点,将构成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的内容。

(二)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方法

交流能力的实训需要有科学的方法,由于倾听、阅读、交谈讨论、书面表达这四项能力各有其特点,因此在实训教学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种能力的实训过程都会采取不止一种的教学方法,而每种教学方法也都不局限于只在某一项能力的实训中使用。但本文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学设计的特点,只集中阐述每项能力实训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选取其中一个能力点,对其具体实训教学实例进行展示和分析。

1.倾听能力实训教学实例

说到交流表达能力,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能说会道”、“笔头硬”,往往忽视了倾听,因为在交流表达的听说读写诸项活动中,听似乎是最不费功夫的,竖起耳朵听就是了,其实情况远远不那么简单。据统计,听的比例占语言交流中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平均只用了倾听潜力的1/4。[3]由此说明,倾听能力非常重要而且我们的倾听能力急需得到训练培养。

由于倾听在交流表达能力中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同时,倾听能力的培养相对抽象和困难,因此适宜运用的是能够迅速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也称活动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设置,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4]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按照上文所说的教学设计安排,接下来,将选取倾听能力中的初级能力点—“认识倾听,把握倾听内容”作为实训教学主题,进行活动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实训主题]认识倾听,把握倾听内容

[活动目标]

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体会“倾听”在人际沟通时所产生的效果。

[活动程序]:

1、三人一组,未满三人者,则分派到他组成四人一组。

2、每组三人(或四人)轮流当说话者(一次一人),倾听者(一次一人)、与观察者(一至二人),每人皆须分别当过三种角色,体会每种角色的立场与感觉。

3、三种角色的任务如下:

说话者:在五分钟内主动引发各种话题。

倾听者:只扮演听与响应的角色,不主动引发任何话题。

观察者:不介入说话者与倾听者的对话,只负责观察两人的对话情形。

4、事后讨论:

每人皆当过三种角色后,小组成员作经验分享的活动,说话者与倾听者分享彼此的感觉,观察者则说出所观察到的情形。

5、活动时间:约需25-30分钟。

[活动总结]

在人际沟通中,并不只是把自己的意见、想法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也要用心听对方所传达的讯息,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双向沟通的目的。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

2. 阅读能力实训教学实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获取、识别、整理所需书面资料的阅读基本功,以达到更好地与人交流。阅读能力的信息传播渠道是书面形式,因此其实训教学需要更为严谨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需要,组织学生对所要考察的实例进行研究讨论,锻炼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理解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师悉心指导下进行的,从案例的选编、布置、组织讨论到最后评价,都必须体现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研讨案例的过程中,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听取他人的发言,在多项信息交流中,促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和进步。

按照上文所说的教学设计安排,接下来,将选取阅读能力中的高级能力点—“分析资料内容,辨别是非真伪”作为实训教学主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实训主题] 分析资料内容,辨别是非真伪

[案例]

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张同学应聘某家广告公司,该公司的总经理与张同学交谈后表示满意,许诺他说公司将提供住房,月薪2500元以上,并拿出合同说可以当场签。张同学拿到劳动合同,薪资条款里写的是“月薪2500元以上”,住房是“由公司提供”,合同还规定“聘用期为3年”,他浏览过后觉得薪资条款看上去对自己很是有利,便当场签了。[5]

几天后,他去公司上班却发现,所谓的“由公司提供”的住房是一间地下室,不到20平方米,却住着6个人,所谓“月薪2500元以上”更是与业务量直接挂钩。他找出劳动合同,仔细一看,冷汗直冒,“聘用期为3年”意味着应聘方如毁约,需按照毁约时间交纳违约金,每年3000元。他一算,如果他要求解除合同,还要向公司交纳近1万元的违约金。

[案例分析]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案例:

1、张同学在阅读合同资料的时候,忽视了什么重要问题。

2、辨别阅读资料中所涉及事实、观点及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价值,是阅读能力的哪个组成部分。

3、为了避免犯张同学这样的错误,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能力做怎样的提高。

[案例总结]

1、阅读能力不仅仅包括识别信息、理解内容,在做好这两步后,我们还需要进行阅读的第三步-分析资料内容、辨别是非真伪。

2、对读物的内容、形式和观点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阅读材料内容本质是阅读能力的重要能力点,不可忽视。

3. 交谈讨论能力实训教学实例

交谈讨论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言语进行互动,达到观念、信息、情感交流目的的行为。这是人际沟通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方式,我们每天都在交谈讨论,与朋友或同事聊天,打电话,谈业务等等。交谈讨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进行的人际沟通活动,因此,亲历式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是交谈讨论能力实训教学的最佳方法。

情境模拟法是指专业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实际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教学内容,继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实训教学方法[6]。情境模拟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业务能力,在文字、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与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情景的创设与角色的进入,能架起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使学生充分感受专业岗位、理解社会实践,对学生最终成为合格的技能人才是极为有益的。

按照上文所说的教学设计安排,接下来,将选取交谈讨论能力中的中级能力点“运用谈判技巧,恰当调控对话”作为实训教学主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实训主题] 运用谈判技巧,恰当调控对话

[情境模拟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商务洽谈和谈判能力

[情境模拟内容和步骤]

模拟加薪谈判

四人一组,一位扮演某公司职员,一位扮演老板,公司职员就“要求加薪的问题”与老板谈判。另两位作评判员,评估谈判双方的表现。

[情境模拟实施要求]:

1、双方对话要在10个回合以上。

2、谈判前做好法律、政策方面的资料准备,要有理有据,避免空谈。

3、运用语言技巧,注意双赢的原则运用。

4、两人一组轮流进行,互相评估。

[情境模拟教学总结]:

1、在实施前要充分准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实际操练或在头脑中的预演掌握模拟的各个环节,并预测模拟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相应的处理策略,以便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实施中现场的引导和控制。控制好情景模拟时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要及时硫导,并适时扩展相关教学内容。

3、实施教学后的反思。通过回顾总结,可以从中得到经验,受到启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提离。

4. 书面表达能力实训教学实例

书面表达方式,古人称之为“笔法”,是运用语言介绍情况、陈述事实、阐述观点、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表达情感的具体方法。相对于口语,书面的交流需要更为规范、清晰的表达。我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经常要面对与文字写作相关的工作任务,并需要根据工作任务完成书面表达,因此在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最为典型和实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7]

按照上文所说的教学设计安排,接下来,将选取书面表达能力中的初级能力点“选择基本文体,撰写简单文稿”作为实训教学主题,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实训主题]

“选择基本文体,撰写简单文稿”

[任务内容]

根据招聘启事写求职简历

[任务实施内容和步骤]

长沙市公安局某分局因工作需要,公开招聘部分协警工作人员,具体要求、报名办法和报名须知如下(略)

请根据招聘启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简历写作基本技巧,写一份求职简历。

[任务实施要求]

1、简历的格式要规范,基本内容如个人基本资料、联系方式、工作经历、个人特长等要齐备。

2、必须根据招聘启事的需求,有所选择的介绍自己,能够突出重点和亮点。

[任务实施评价]

1、学生相互交换简历,阅读后说说简历的内容是否完备,格式是否规范。

2、判断简历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语言是否通顺,表意是否清晰准确,相互给出“好”、“较好”、“一般”的等级评价。

三、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设计小结

综上所述,对交流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对交流表达能力的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对交流表达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细分,以便于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对每个能力项集中阐述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选取其中一个能力点,对其具体实训教学实例进行展示和分析。作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训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力图探究出一个科学的实训教学设计模式,以期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教学效果,继而提高整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名梁,赵锦.我国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0(12)

[2]3]童山东,钟华.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贾艳艳.浅议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的教学方法[J].科教园地,2010(4)

[5]张峰.合同陷阱多种多样,预防上当受骗[D/OL].

http:///laws/12369.aspx.2011-06-02

表达实训总结第7篇

    论文摘要:教师口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在实际教学当中,应把有声语言与态势语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对说话者的身体姿态、表情、动作以及仪表进行强化训练。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目前,在实际的口语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有声语言的训练,而忽略或轻视了对口语交际相关技能—态势语、心理素质、思维、语境等无声语言的训练的现象,本文就此作些论述。

    “态势语”,也叫“体态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娓娓动听的有声语言之外,同时还通过动作、手势、表情乃至仪表来表现思想感情,传播知识信息,这些动作、手势、表情、仪表便是态势语,它是一种无声语言,其作用有三:首先,它可以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态势语是伴随着有声语言而同时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的具有特定表意性的身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不只是言语的表达、还伴随着多种态势语:身体时而伸直时而弯屈,手臂时而静止时而挥动,面容时而微笔时而严肃等。它们辅助和强化有声语言,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正如达尔文所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其次,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增强认同感:教师态势语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气氛;上课时,首先进人学生视野的,是教师的形体,而后才是语言、即使是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学生也总是注视着教师的身体、表情以及动作。如果教师在良好的有声语言的表达基础之上,目光如炬、表情丰富、手势形象,那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便会缩小,教师讲课便能引人人胜。第三,态势语的精妙运用,还可增加教师的自信心,创造教师的自我形象的审美价值。态势语的运用,绝不是偶然或刁惯性动作的重复,而是针对说话内容,为了准确、精炼、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意图而带有“设计”痕迹的身体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态势语的帮助,使话语更具说服力,对讲课在无形之中便会更有信心。

    态势语的训练,大教可分两步来进行一是在说话过程中以有声语言为载体,用态势语来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二是态势语的强化训练,即用无声的动作、表情来直接代替有声语言的表达,以增强态势语的表现力:对教师来说,这样的训练非常必要。训练时,先总体(如说话人的身体姿态),后局部(如表情、动作仪表等):实际的做法是:

    一、身体。身体是整个态势语表现的总体部分,从头到脚。都要有严格的要求。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做到挺胸抬头、重心平稳、双脚一前一后略微分开,双手交叉自然放在身体的前面或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二切忌抱膀或把手背在后面、前者对听众有失敬意,后者使听众有受训的感觉。刚开始训练时,对有声语言可不作苛求,而对身体的总体形象要严格把关。要有意识的纠正习惯性的不良身体动作,使之更趋优美、大方、自然,以期更好地配合有声语言的发挥。

   二、表情。据人体学家统计。在70万种人体语言中,表情语占35.7%,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无声语言:表情语在教学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教师讲课的始终,是态势语训练的重中之重:表情语可分面部和眼睛两部分来训练训练眼睛表情时,说话者在登台后,先别急于说话,而是用亲切、平和的巨光环视一下听众,然后再开始说话,说话的中间。目光游移不定、或盯着天花板或看着桌面。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地把目光与听众的吕光“联结”起来,与之交流。以达到吸引听众、打动听众、说服听众的效果。

    为了使面部表情更好地表达说话者的内心情感,在训练中.就要强调面部表情的自然、鲜明自然。即面部表情流露出的内心情感是自然出现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鲜明.即面部表情与内情感应是协调一致的,所表达的情感应是明朗、准确的.要让听众感觉到,喜就是喜,怒就是怒,一定要克服那种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表情。训练时,说话者可以找几个意思完全不同的话题,喜怒哀乐,强化练习,亦可在不说话的情况下.对着镜子把自己的内,臼晴感用面部表情直接表现出来,直到满意为止.

    三‘动作。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动作包括手势、行走‘板书等等一系列的动作所构成的姿态。训练中,要着重克服那些僵硬、粗糙不能准确表达意图的动作、如:有些说话者在讲到“有两个优点”这句话时,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边讲边竖着这两根手指,直至所说内容结束;有些说话者在讲台上快速的来回移动:有些说话者在讲到侵华日军的残忍时,除嘟嘴几句生硬的中国话外、还做出挥舞军刀的姿态……这些,都是不良的动作习惯。毕竟。教师的课堂动作不同于演员的舞台表演,前者侧重于动作的实用效果,而后者侧重于动作的艺术效果。在训练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门).动作不能过多过繁、不能让听众感到“眼花缭乱”,(2}.随内容确定的动作要大方、得体.要与所说内容相吻合;(3).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要慢速、稳健。

表达实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达米拉诺;竞走;训练模式;训练负荷结构

中图分类号:G8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0-0105-05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Modes and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Load Structure of Foreign Coach Damilano for China’s National Race Walking Team

WANG Lin,SUN Zi-j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Damilano, Italy race coach, has over 30 years of coaching experience from 1976 to now. He had led his athletes to gain 48 pieces medals at the Olympic Games,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the World Cup and the European Championship. This paper divided training modes of Damilano into six modes, namely, uniform acceleration continuity mode, the acceleration method mode with the pace of the game, the uniform speed continuity mode, the continue uniform speed method mode for long distance, the variable speed training method mode for short distance and variable speed training method mode for middle distance. It finds that Damilano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load and physical train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versity of training makes the training load structure of race walking classifications clearer and more complete.

Key words:Damilano; race walking; training mode; training load structure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训练模式是在一定体育训练理论指导下,围绕训练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训练程序,即对训练方法的归纳总结,具体应包括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等要素[1]。依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可将训练方法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等。专项训练负荷结构的研究一般包含负荷量以及负荷强度两方面。本文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达米拉诺教练创造的世界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六大训练模式和专项训练负荷结构的特征进行总结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伦敦奥运会的竞走比赛成绩进行了客观性分析,希望对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通过对意大利著名竞走教练达米拉诺的训练计划进行综合研究,对训练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对训练手段及负荷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与归纳,从而揭示达米拉诺的训练模式与专项训练负荷结构特征。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归纳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加速持续法模式匀加速持续法的特点是负荷量达到比赛距离的75%,强度由目标强度的85%逐步递增至95%(50 km至97%)。在保持一定训练量的基础上,通过增强负荷强度加深对机体内脏器官的刺激,逐步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心肺功能以及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此训练方法适用于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准备期。

由表1可以看出,匀加速持续法的训练负荷强度由85%目标强度开始呈阶段性递增趋势,随速度的增加负荷强度最大可达95%目标强度;负荷量的安排上,20 km和50 km的竞走项目分别以15 km和35 km为一次训练课的训练总量,分别达到比赛负荷量的75%和70%;不同竞走项目的运动员呈现相同的训练负荷结构,即各自在相同的训练量的基础上,训练速度呈匀速逐级递增趋势。

2.2比赛节奏加速法模式比赛节奏加速法训练模式的突出特点训练负荷强度接近比赛强度,训练负荷量仅达到比赛距离的50%。通过三个训练负荷强度的不断增加,由目标强度的93%、95%增加至98%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适应比赛要求,经过长期训练,使机体发生功能性改变,从而为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可能性空间。

由表2可以看出,比赛节奏加速法的训练负荷强度由93%目标强度开始呈阶段性递增趋势,随速度的增加负荷强度最大可达98%目标强度;负荷量的安排上,20 km和50 km的竞走项目分别以10 km和25 km为一次训练课的训练总量,仅为比赛负荷量的50%;不同竞走项目的运动员呈现相同的训练负荷结构,即训练量划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负荷量为目标负荷量的25%、25%、10%,三阶段负荷强度分别为93%、95%、98%目标强度。

2.3匀速持续法模式优秀竞走运动员可以用90%目标强度进行匀速持续训练。匀速持续法又称乳酸阈强度训练法,在实践中运用运动员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显著提高其有氧工作能力。应用乳酸阈指导训练时,可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由表3可以看出,匀速持续法的突出特点是,训练负荷强度为目标强度的90%;负荷量的安排上,20 km和50 km的竞走项目分别以15 km和30 km为一次训练课的训练总量,分别达到比赛负荷量的75%和60%;不同竞走项目的运动员呈现相同的训练负荷结构,即训练负荷全程以平均速度(±5 s/km)匀速运动。

2.4长距离匀速持续法模式长时间的持续匀速训练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有利影响,如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稳定性,改善参与运动的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提高心肺功能和VO2max,引起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增加[2]。长距离匀速持续训练方法适用于竞走训练的准备期之前。

由表4可以看出,长距离匀速持续法的训练负荷强度为目标强度的87%(±1%);负荷量的安排上,20 km和50 km的竞走项目分别以30 km和40 km为一次训练课的训练总量,分别达到比赛负荷量的150%和100%;不同竞走项目的运动员呈现相同的训练负荷结构,即训练负荷全程以平均速度(±5 s/km)匀速运动。

2.5短距离变速训练法模式短距离变速训练法的特点是,每组变速走练习中有明显的速度快、慢变化,速度快的训练强度可达到甚至超过100%目标强度;20 km竞走项目的训练负荷量可达比赛距离的125%。短距离变速训练法是一种明显的间歇训练法,是对内脏器官进行训练的有效手段,能使心血管系统得到明显锻炼,心脏工作能力以及最大摄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此方法的运用还应根据不同训练水平及不同项目,科学安排练习的距离、强度及间歇时间。

由表5可以看出,短距离变速训练法训练负荷强度在训练安排中不具有整体变化趋势,但在变速训练阶段达到目标强度的90%;20 km和50 km竞走项目每次训练的负荷量达到比赛负荷量的125%和70%;在训练负荷结构安排上,20 km的竞走项目是以80%负荷强度的5 km走开始,紧接着完成10组变速走练习,每组包括100%负荷强度的1 km竞走加和80%负荷强度的500 m竞走,然后以80%负荷强度的5 km走结束一次训练;50 km竞走项目的训练安排是以80%负荷强度的8km开始,紧接着完成16组变速走练习,每组包括100%负荷强度的1 km竞走和85%负荷强度的500 m竞走,然后以85%负荷强度的3 km走结束一次训练。

2.6中距离变速训练法模式比赛中运动员不可能全程使用匀速走,在与其他运动员相遇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其影响,比赛的速度发生短暂的变化。中距离变速训练法是在短距离变速训练法的基础上,使每个变速阶段的负荷量呈阶段性变化,更有利于运动员在训练中掌控自我,把握比赛节奏。与达米拉诺教练的访谈中还了解到,运动员实际的训练中大量的使用了变速训练法,其不稳定的训练环境、不固定的运动路线,使运动员速度的快、慢变化不具有明显的节奏性,负荷时间较长、负荷强度呈高低交错,从而更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机改变战术等。

由表6可以看出,中距离变速训练法的突出特点是,训练负荷强度在训练安排中不具有整体变化趋势,但在变速训练阶段达到目标强度的90%;20 km和50 km竞走项目每次训练的负荷量达到比赛负荷量的150%和80%;在训练负荷结构安排上,20 km竞走以85%负荷强度的10 km走开始,紧接着完成负荷量呈5 km、3 km、2 km递减的3组负变速走练习,每组包括95%~100%负荷强度的快段和负荷强度为85%~88%的1 km或2 km的慢段;最后以85%负荷强度的5 km走结束一次训练;50 km竞走项目的训练安排是以80%负荷强度的10 km走开始,紧接着完成负荷量呈5 km、4 km、3 km、2 km递减的4组负变速走练习,每组包括95%~100%负荷强度的快段和负荷强度为85%~88%的1~3 km的慢段;最后是85%负荷强度的8km走。

2.7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各种训练负荷强度百分比达米拉诺教练训练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跑台和斜坡跑占到了总训练负荷的10%,此种训练对运动员的下肢力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属于身体训练的一部分。与达米拉诺教练的访谈可知,运动员一周的训练中,馆内综合训练以及固定自行车训练分别达到30 h15 min和6 h 15 min。在注重训练负荷强度的同时,加大对身体训练的实施力度是国家竞走对外教达米拉诺一直信奉的训练理念。

由图1可以看出,训练计划中不同的负荷强度安排的负荷比例为:100%以上强度训练从2%逐渐达到10%,90%~100%强度训练从20%逐渐达到25%,80%~90%的强度训练占40%~35%,80%以下的目标强度为25%~20%,跑台和斜坡训练占10%~3%。说明在比赛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今,应加大训练负荷强度,采用超过比赛速度(目标强度)的训练[3]。

2.8竞走运动员的分类专项训练负荷结构竞走被列入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的比赛项目有女子20 km和男子20 km、50 km。依练习的目的不同,可将运动训练手段分为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及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1]下面是对高水平竞走运动员不同竞走项目,发展体能的专项训练手段的负荷结构尤其是负荷强度的总结与分析。

通过表7、8、9可以看出,在所有的竞走项目专项训练中,短距离重复性变速训练、中距离比赛节奏训练、中距离重复性变速训练、长距离比赛节奏训练、长距离持续训练、长距离匀速训练、慢速持续训练以及恢复性训练等七种训练方法贯穿的始终;随训练负荷量由短距离、中距离到长距离的不断增加,负荷强度呈递减趋势;相同的训练手段在不同训练目标的要求下,训练速度的快慢与训练目标用时的多少呈反比。总之,竞走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安排一定根据项目特点、周期和阶段的特征及运动员个性化特点科学安排负荷结构。

3结论

1)达米拉诺教练在竞走训练实践中创造的六大训练模式,教练员应在实践中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对六大模式中不同的训练负荷内容及安排形式,对机体产生的不同影响;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和训练阶段应有侧重点的选用,做到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从而达到预期训练效果。

2)重视训练负荷强度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所占比重,重视身体训练以及对变速训练法的应用。不同竞走比赛项目中,不同训练手段在分类专项训练负荷中的结构规律有迹可循。如何才能使训练负荷量与强度更有效的融合到一起,以及20 km竞走和50 km竞走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机体的生理生化和心理等多方面存在哪些具体的不同要求是竞走项目仍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8:138-141.

[2] 王瑞元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269-270.

[3] 张庆文.从我国竞走队训练析耐力项群的负荷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31):54-58.

[4] 王林.我国竞走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实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701.

[5] 王林.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419-1420.

[6] 王林.2009全国竞走大奖赛运动员速度特征和裁判判罚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127

[7] 刘大庆等.中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08:247,235-246

[8] 胡好,王林等.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训练结构与训练实施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1,47(2) 8-31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