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51:23

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第1篇

【关键词】 网络技术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84-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几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从教育局域网的规划、组建、运行和升级维护,到教育网站的运行,从网络安全的管理到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以及网络和人员管理等制度建立,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联。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发展变化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笔者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做一探讨。

1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网络管理、组建、维护等工作。

1.1 总体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掌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特别是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等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1.2 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IT公司、学校等,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售前技术支持、网络产品售后服务、IT产品营销、信息安全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实施等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

1.3 职业能力要求

掌握软硬件安装与配置、WindowsXP配置与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网络设备安装配置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网络系统规划、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技能。 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Internet应用技术、电子电工基础、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T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知识。

在正式上课之前,还应对网络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网络的发展概况、在网络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详细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该课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转换成学生易接受的,并且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教学计划第2篇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步完善,中国正在从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过渡。“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辽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盘锦辽滨经济区是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点建设区,是辽河三角洲上的一块“宝地”,根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议精神,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要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随着赛格等大型IT企业的入驻,盘锦IT市场人才的需求将是一个大市场,为各IT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已成为当地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任务和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2.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面对大量的编程代码, 往往素手无策,他们甚至不知道学会了这些代码将来又能做些什么?面对这些困难,学生们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放弃自己。

2.2高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近两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体会到,盘锦及周边地区的计算机专人的人才需求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学生就业率有所提高。通过对我们本地IT产业人才需求的调查,主要缺乏如下人员:Java软件开发人员;系统架构人员;专业(软、硬件)测试人员等等。

因此为适应社会需求,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我们的教育教学一定要做相应的改革。

3.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计算机专业是个内容复杂多变的专业,除了编程和网络这两个我们熟知的方向外,还有平面设计(如Photoshop),建筑工程制图(如AutoCAD),机电(如单片机)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但我们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育体制之下,无论学生的素质如何,都是用同一的教学大纲来培养,没有建立一种机制去侧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建立一种机制去挖掘学生的潜质,高职专业的教学本应培养出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但我们的培养还是以本科教育为范本,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在高职教学中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1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更好的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我们应明确务实的确立教育目标,应以“为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培训技术型的人才”为培养目标,适应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学习西方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计算机课程的模块划分。为切实落实因材施教,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大纲的改革与专业特色、地区人才需用相结合,将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划分。

按照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性质,讲课程分为五大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C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软件、IT职业素养、数据库原理

网(站)页设计模块:Html、C#、Flash、Java、.省略、Pb、Sqlserver、软件工程

网络及硬件模块:计算机网络、单片机、综合布线、网络视频监控

图形图像模块:Photoshop、Autocad、3Dmax、Visio

其中:

A. 专业基础模块是整个模块化教学的根基,侧重于办公软件的训练使用和计算机语言基础的学习。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大好理论基础。

B.省略技术开发大型网站作为终极学习目标。

C.省略和powerbuilder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后台教学采用sql server2000 并在授课过程中介绍oracle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该模块的课程分为三个学期进行授课,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学习了数据库原理,在此基础上,安排在第二个学期开设sql server2000使得学生对数据库的了解更一步加深。在第三学期,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软件开发的具体过程,并配合网页设计模块的教学,开设《软件工程》。在第四学期,为锻炼学生的自我开发能力,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开设《实例项目开发》的课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由教师命题,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项目的开发。

由学生自主选题,模拟毕业设计的开发过程,并完成设计报告。

D. 硬件及网络模块,是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教学模块。相关课程可以分为两个学期中进行。

E. 图形图像模块,涵盖了部分用途广泛的软件,软件的教学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授课过程中要用实例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该模块应以photoshop作为基础性课程,在学生理解了图形图像的概念,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后,在第三学期开设autocad和visio课程,以使学生掌握2D的平面设计技术,并在第四学期开设《3Dmax》课程,使学生完成由2D到3D的过渡。

3资格证书与学历并重。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需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办学特色。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应只在学生离校前得最有一个学期进行,应贯彻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就业需要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判断学生的专业能力,企业往往通过资格证书来判定,因此我们应把资格认证考试贯彻到教育过程当中。在学生学习完相应课程后,由学校进行组织,学生自愿的报考相应的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资格认证督促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于滨维.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探索[M].

计算机教学计划第3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转贴于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育管理,2009,(7).

[2]游静,卢莹,徐守坤.从就业形势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9,(8).

[3]辛汉玲,丁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08,(5).

计算机教学计划第4篇

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只有明确的和科学性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也会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方式过于单一学校目前的这种试卷加上机操作式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充分的全面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这种考核方式会使得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材上而忽略了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密切联系就业由于目前大多数高职的计算机教育都实行统一的考核方式,而且所学内容几乎一样,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学的“一技之长”。

2.改变现状的措施

2.1对教师进行先进教学方法培训,引进先进教学理念

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来说,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因此,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还要让他们的教学思维发生改变,要让“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真正地扎根在他们的思想里。要做到这一点,还要让老师们明白素质教育对于提高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学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教师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一些现代的先进教学工具和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利用计算机将要教授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方便易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2增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高职类院校的宗旨是培养出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因为实践教学是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本身还要“以身作则”,先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起到带头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实践重视起来。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办一些趣味性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学的更加扎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计算机设定一些小场景,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拓宽思路,发散思维。

2.3让学生主动学习

如果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学习,把学习变成一种爱好,这样就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只改变教学方法是不能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从学生本身出发。中国传统的那种“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很难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上。而且,又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的接受能力不同,使得他们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下学习成绩却不相同。然而,就个人的接受能力的影响因素来说,除了自身因素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外在因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还有注重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2.4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考核评级制度

计算机教学计划第5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

2012年,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美丽中国”建设在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需要优化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使其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①。风景园林以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②,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必需的专业人才。“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各类绘图软件进一步完善和智能化,使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③。计算机辅助制图相对于传统的徒手绘制具有快捷便利等优势,可以使图形图像、文字等信息更精确、美观,使园林规划设计更科学、合理,表现手段有质的飞跃。计算机辅助制图正在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图。近年来,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逐步应用于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涵不断丰富,引起园林规划设计、工程设计领域的技术革命④。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具有较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岗位,更容易触类旁通,适应新的辅助设计软件,从而能站在本研究领域的前沿。特别是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需要有高水平文化底蕴的园林设计师,把他们好的设计想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很好地表达,因此需要全面提高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一、正视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当前,在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个别教师和学生认为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操作,绘制出漂亮的园林图纸,就能成为很好的景观设计师。个别教师只强调自己熟悉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强调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部分学生单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学习上,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这造成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教学认知的偏差。过分强调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真正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具有良好的文化背景作支撑,对社会的发展有真正的认识,不会片面强调绘图软件的重要性。如果忽视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会违背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初衷。换言之,计算机并非辅助设计,而是辅助设计工具,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想法,但没有辅助风景园林设计师在方案深化过程中进行多领域的思考和协作⑤。为培养出适合“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人才,需要突破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认识误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重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效果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教学目标。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通过手绘练习来提高对透视的把握、空间感的表达以及色彩搭配等构图基础技能,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时能更好地表现,设计水平能真正地提高。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经典案例学习,都是在实践中寻找设计灵感。课程教学不能孤立于专业课的学习,应是风景园林全方位多角度教学体系。

二、把握市场需求,调整教学目标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但由于不同学校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方向和要求不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千差万别,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讲,风景园林专业的目标要求强调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因此,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制图、辅助设计及方案表现的计算机手段与技术,能够灵活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方便、快捷、美观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达到灵活设计制图的目的;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内在机制和合理途径,掌握高效园林设计的技术,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正确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三是通过教学有效地帮助其他设计课程或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种植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概预算等;四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GIS、BIM、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逐步适应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发展的需求。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学中,始终要贯穿风景园林或景观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三、基于学科发展,优化教学内容

2011年,国家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风景园林确定为一级学科,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三大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范围小到私家庭院,大到区域性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基本包含前期的调查分析—方案构思—方案细化—方案表现—方案实施,既要对规划场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理、生物、构筑物等客观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表达,也要用特定的元素来表达场地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以往的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方案表现等,可以使绘制的图纸更美观和真实,但并没有使设计更科学合理、更有创造力,其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两大部分: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要求学生从彩平图、效果图、施工图表现到最后的工程概预算都要掌握。根据各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选择适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高的软件进行学习,一般主要选择AutoCAD,Sketchup和Photoshop三个软件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整个过程依靠计算机科学分析和评价规划区域,使设计逻辑更加理性客观,增强设计者对规划区域复杂环境的掌控力,设计表达媒介更具人性化、科学性和体验性,最终使规划区域景观兼具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⑥。

四、依据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序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设计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为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设计课程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最终的教学效果,帮助实现相关专业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风景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效果图及绘制图纸表现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场地分析、设计逻辑和设计结果评价更为科学合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完成专业课程的设计任务,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分基础辅助绘图阶段和提高辅助设计阶段。基础辅助绘图阶段主要强调通过具体软件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等,但所有的辅助绘图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或方案构思,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但教学时序要安排在其他一些专业课后,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设计等,强调对专业课的辅助。通过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园林制图规范、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等专业知识,从而在应用计算机软件表现时做到“心中有物”。如果教学时序安排不合理,学生没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学习计算机辅助绘图时没有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既无法真正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更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自己设计思想表达的能力与兴趣。一般将计算机提高辅助设计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在大三或大四。学生到了大三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掌握了辅助绘图方法。同时,为使规划设计项目前期的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在大三第一学期要开设GIS专业选修课程、第二个学期开设BIM专业选修课程,到大四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并接触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大四可以开设参数化设计和生态辅助设计两门选修课程,为即将毕业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五、根据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动手能力培养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的探索精神,要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一套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为案例,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效果图到鸟瞰图表现等深入分析与讨论。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展示具体设计方案;其次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再次教师从制图规范、平面构图、色彩搭配、主次表达、细节处理等方面逐一分析讲解;最后布置课后课程作业,如参照具体的案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案例的再分析、查阅规范、设计、制图,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多以放映幻灯片或平面图像为主,不能完全满足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效率,应在专用电脑房授课,由教师主机控制学生的电脑进行一对一教学,并引入动画演示与制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功能。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免费获取最新的风景园林制图软件和教学资料,更新教学内容。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教师可以在网络开设学习论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⑦。

六、围绕教学任务,强化软硬件建设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软硬件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教材和案例库等。一是软件教学建设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从彩平面的Photo⁃shop,建模和效果图的Sketchup,3dsMax,以及施工图的AutoCAD,天正软件的运用,到后期Lumion,AE渲染的运用等,让表达手段更加多样,效果更好。同时教师应有更远的眼光,把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断更新换代,部分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不会使用图形辅助设计软件,辅助软件设计与专业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设计教学的脱节⑧。部分学校安排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与软件设计教师担任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任务,由于两个教师的配合默契程度不同,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不断出现新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新的设计方法。因此,要求课程专业教师不断加强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时展的要求。二是计算机硬件建设方面,课程教学强调实践操作,需要与之相配套有教学设施和条件。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办学条件一直落后于社会行业,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软件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因此,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校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三是教材和案例库建设方面,应购买一些好的教材和案例库,让学生对经典案例强化学习,突出教学目的,强化教程的知识链接。不同的设计方案及项目对软件要求的不同,要进行差异化学习,加强教材和案例库学习,与相关项目进行同类化学习,更好地与所学知识链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实际运用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场地,从实地考察,分析构思,提出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的完成,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方案设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要把计算机绘图与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结合,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并加强在实际中的运用。

[注释]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08.

②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J].中国园林,2006(5):10-11.

③李夏艳,丽晏.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绿色科技,2010(9):168-169.

④褚泓阳,黄林.计算机绘图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1999(S1):101-102.

⑤蔡凌豪.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概念谱系与流程图解[J].风景园林,2013(1):50-51.

⑥包瑞清.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9-40.

⑦贾宁,邢黎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4-15.

计算机教学计划第6篇

一、分层教学模式分析

1.1定向培养目标分层

基于定向培养的目标分层需要根据?W生不同的专业及就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首先需要对学生就业方向进行确定,从而对学生培养目标进行确立,并依据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及分班教学。

1.2单科分层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并不是指所有的课程都适应于这种教学模式,因此学校需要对实行分层教学科目进行确定,并针对学生开展相应的科目考试,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及能力,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2]。针对此课程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重新划分,从而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而这种模式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大范围及运动时的教学方法。

1.3班内分层目标教学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是保持原有班集体不变的状态下,对部分课程进行分层教学,并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优良、中等、差这三个级别,从而根据不同级别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教学,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考核,从而获得学生的整体进步。

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实施

2.1学生层次划分及班级拟定

在学生刚入学后,由学生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基础测试,测试应有全国统一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主,在开学前可以在学校指定机房中进行测试,并由系统进行自动评分,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得分汇总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划分,其中主要包括有班级划分,根据测试成绩的高低分为谙熟班、普通班及入门班等,在后期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等级的班集体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3]。

2.2安排课程时间

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方式与传统的班级划分机制不同,这种班级划分的方式相对较为独立,因此需要对课程的时间安排予以重视,为了避免学生在原有班集体中的课程安排时间出现冲突,保障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采用固定时间展开教学。如在各个院系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安排,在每周内抽出一天时间展开教学,也要避免与其他课程的授课时间产生冲突,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时间的安排尽量是在晚间或选修课中展开教学活动。

2.3配备分层教学教师

由于不同的班级划分主要是依据学生能力的高低进行划分,因此班级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也要进行分层安排。在每一个学期中,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职中只能担任一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要避免同一个教师兼顾谙熟班及入门班的基础课程教学,才能切实保障其中任何一个班集体的计算机基础整体水平提升[4]。

2.4针对分层教学课程的实施进行考核

计算机教学计划第7篇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当前,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规律,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总结和积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经验,这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变化对于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如何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展开讨论,以便集中正确的意见,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之健康地发展。本文拟提出七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标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改革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在中小学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改革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既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归宿。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一要义是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快速响应、能存储和检索信息、能将不同数据(文字、图表、图形等)进行快速转换以及人工智能等功能,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多元比、主体化和社会化。同时.将加速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J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不能把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看成是一个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问题,要结合教学改革下大力气研究和实践如何在教与学中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这里所说的“充分”是指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技术;这里所说的“恰当”是指在教学中不要滥用计算如技术,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恰如其分地、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技术。例如,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内容,硬要开发成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这就是—种滥有计算机技术的表现,中在画蛇添足。

??因此,只有紧紧抓住“改革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目标,一切工作都为这一目标服务,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

二、端正思想,转变观念

??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必须有强烈的改革意识,立志改革,才能真正投身其中,在工作中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既是教学革的迫切需要,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还是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是一项新的、开拓性的工作,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适应。另外,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必然要伴之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陈旧的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如灌输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都不能适应新技术的需要,只有改变陈旧的思想和以应试教育服务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创造新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三、统筹规划,抓好全局

站在教学改革的全局高度,从教学改革的全局出发来筹划和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其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对教学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盘的规划,在全局的统率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推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当前,不少学校和教师所采取的零敲碎打的、无统一计划、无明确目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某校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师只对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几课书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相当好,有的课教学计划规定要三个课时讲完,计算机辅助教学只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在汇报会上,领导问:余下的两个课时怎样使用?答曰:因为教学计划规定是三个课时,不能随便变更,所以节余的课时只好用来上复习课。又问:对一年级二学期、二年级、三年级乃至六年级的语文课有何打算?开展语文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答曰:还没有想到那么远。显然,这种不考虑全局、缺乏计划、无明确目标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其成效是极其有限的。

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有规划,其规划应该置于整个教学改革的规划之中,与教学的整体改革保持一致。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规划可大可小,其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一个学科的,还可以是几个学科的,也可以是所有学科的。

四、抓好教学系统的各个环节,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

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些基本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根据系统论原理,只有在重视发挥组成教学系统的各个因素的作用的同时,特别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系统的四大基本因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任务、精通专业、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组织好教学,并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则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具备接受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具有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信息,在内容的选和编排上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具有可传递性。教学手段则是教师得以有效地传递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它必须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学系统中各个因素虽然有它们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发挥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研究组成教学系统的各个基本因素和它们的组合,努力做到既充分发挥每一个基本因素的作用,又使这些基本因素之间形成最佳组合,使这些因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功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五、高质量的软件是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保证

应用于辅助教学的软件是教材的一种,国家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教材来体现的。因此教学软件不仅在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长。

第一,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高质量的软件。什么是高质量的软件呢?我们认为高质量的软件应十分重视教学设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讲,应该具备如下几个基本条件: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即软件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的各个基本因素,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贯彻教学原则等;②符合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③符合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方法,即软件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要能体现最新的教改成果,移植最好的教学经验。

另外,在技术上,教学软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硬件环境提出恰当的技术要求,尽可能做到界面友好、具有交互性,为教学创设最优环境。

第二,要致力于开发高质量的软件。在开发软件时要具有精品意识。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开发软件必须走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兵团作战之路,尽快结束当前存在的效益极低的各自为战的局面。这是因为软件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软件的开发者必须通晓有关的科学知识;必须通晓教育教学规律和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必须通晓国家教委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须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经费。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五个必须融为一体发挥好它们的整体功能。这绝对不是个别单位、个别地区和少数几个人可能做到的。所以,开发软件必须集中资金,集中人力物力,打团体仗。首先,要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科学的开发计划。其次,要组织一支由教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行政人员组成的开发队伍。经过培训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既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更要发管辖整体的作用。

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参加软件的开发,实行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方针。国家教委和有条件地区的省级教育部门根据统一规划组织、推广一批开放型、智能型、工具型、资料型以及其它类型的具有示范作用的高质量软件,起主导作用,以指导和影响软件的开发。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参与软件的开发,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小型课件的开发。

第三,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软件。教学软件是一种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代替教师,教师要把软件的使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对象来选择软件和决定使用软件的方式、方法。

六、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关系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能否胜任计算机辅助教学,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活动,是教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我们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才能适应这一变革,当前,最紧要的是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学习。

第一,要转变观念,要有锐意改革的决心。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它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缺乏锐意改革的思想和决心,缺乏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创造精神,是不可能真正投身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当前,转变观念首先是要变换教师的角色和转变学生的地位,即使教师从“灌输者”的角色变换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的角色;使学生由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

第二,要在原有基础上调整和改进自身的智能结构。就知识结构而言,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会操作计算机和电视、投影等媒体工具,会使用电子音像教材(计算机软件、录像带等)进行辅助教学;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就能力结构而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对各种影响教育的客观条件(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进行教育加工的能力,和对教学的组织领导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更加复杂,要求更高.各方面的配合要更加密切。教师对这些方方面面的客观条件必须具备正确判断的能力,并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形成优良的环境、组织和计划.使得教学按预定的目标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一用就灵.要使其真正起到教学辅导作用,还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原则。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下列几点是很重要的:①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制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计划,规定每一节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的具体目标。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阶段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软件、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③要根据大纲要求、教学目标及所选择的教学软件精心设计和编写教案,务必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总之,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制定整体计划,进行硬件、软件建设的同时,要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要造就一大批能熟练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骨于教师。

七、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

事物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这是客观规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也不例外。由于教学的目的、内容、对象、环境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

计算机教学计划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分层方法;摸底考试

1概论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强调应聘毕业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按照国家教育部教育司的规定,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或一组必修的基础课[1]。随着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逐步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教学方法的改革,继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行之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分级教学也成了近几年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讨论的比较热的话题。具体到如何施行分层教学,以及分层教学利弊在很多论文中都阐述了不同的建议和观念。但就具体如何分层?分几层比较合适?层次水平如何界定?这些问题一直都未明确。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 高校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高低不同。

笔者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有四年时间,每次在上课之前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入学之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问题包括六个方面:①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②Windows 操作系统;③Word字处理软件;④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⑤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⑥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对这六个方面的掌握分别分三种情况:(A)从未接触; (B)一般了解;(C)熟练掌握。学生针对每一方便都要做三种情况的选择。

表1和表2显示的是从参与调查的班级中随机抽出的两个班级的调查结果。

虽然参加调查的是笔者授课的部分专业,但是从上述两个表的数据显示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①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不同;

② 几乎没有学生从未接触计算机(几乎没有同学全部选择A)。

③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处于一般了解阶段,有一定的基础;

④ 极少数同学对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在调查过程中极少学生全部选择了C)。

从以上几点可以说明,高校学生入学之前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学生均处以一般了解状况。要想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知识,实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势在必行。如何让一般学生能很好地达到熟练的水平,如何能让高水平的同学学习更多的知识,分层教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 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的要求不同。例如,理工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仅能使用基本的软件,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程序设计能力;某些相关艺术类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多媒体处理能力,比如音频、视频、图像处理等;某些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有数据处理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自己专业后期课程,那么对计算机基础就展现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可以按照专业来划分层次。如理工类的程序设计要求比较高,在基础课教学中可以选择高层次的课程;艺术类的后续课程对计算机的相对比较低,可以选择稍低层次的学习。

3) 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对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肯定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入学水平不同,如果授课内容广而深,那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授课内容窄而浅,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会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从以上三点可以得出结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3分层方法的选择

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分层方法也是业内教师热点讨论的话题。一个完美的分层方法是展开分层教学的基础,以下提出几种分层方法。

1) 新生入学参加摸底考试,依据分数段来划分。

摸底考试应该是一个可行方法,并且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如何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成绩分割点是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于去年对1936名新生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摸底考试。考试范围和难度相当于本校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讲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期末考试的范围和难度,题型包括客观题50分,主观题50分。客观题主要考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观题主要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表3是对摸底考试情况的分析。

从表3的数据分析可以反映出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多于60%的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还很不到位。仅仅只有不到2%的学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80分以上)。根据以上结果,那么如何取合理的分数段来分层呢?简单来讲,如果分两个层次,是应该把多少分作为分割点呢?为了进一步说明分级的必要性和分层分数点如何选择的问题。笔者所在单位在去年没有实行分层教学,而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对这1936名学生的成绩再次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对比表3和表4,不言而喻,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整体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是具体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到底提高了多少,仅仅通过这两个表的比较是不能得出结论的。因此笔者把1936名学生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摸底考试和期末考试两次的成绩逐一对比,统计出期末考试成绩比摸底考试相比较各分数段成绩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图1是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学习之后,成绩出现负增长情况的分析。

从图1的数据线显示我们不难得出,在摸底考试中取得较高分数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更容易出现成绩不增反而降的情况。而成绩偏低的学生大多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数据线也表明,对于高水平的新生仍然采用相同的教学,只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成绩不升反而降低(备注说明:虽然这部分学生成绩降低了,但是平均降低分数在2分左右,也就是基本保持了原有水平)。同样对成绩很偏低的学生,也没能得到提高,根据数据统计,有96名学生出现了负增长,有11名学生成绩保持不变。这组数据也证实了本文中第一部分关于分层教学必要性的第三点的观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依据摸底考试成绩情况可以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具体到划分几个层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A、B、C。二是可以划分两个层次A、B。通过图1的数据线,摸底考试成绩在60

2) 依据学生专业培养计划来划分。

这个划分依据比较简单,也就是依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每个专业的培养计划,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划分。比如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可以按照:理工类、文法类、艺术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来划分。可以划分成A和B两类,如表5所示;也可划分成A、B、C三类,如表6所示。

3) 依据摸底考试成绩与专业相结合来划分。

显然这种方法最完美,先按照专业划分,不同专业中再依据成绩划分,是第一和第二种方法的结合,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工作流程也相对复杂一些。表7给出了一种先按专业划分A、B两类,然后根据每个专业的具体考试成绩划分高低两个层次。

4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在很多院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笔者分析其他院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总结出在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1) 学生的认知问题。

但凡是有层次或等级的划分,必定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分到高层次的学生难免会有骄傲的心理,分到低层次的同学也难免会有自卑心理。这就需要做好分层之前的宣讲活动,可以动员班主任或辅导员,做好课程分层之前的辅导,点明分层的目的,阐明分层教学的优点。让学生清楚对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开展学习。

2) 教师的认知问题。

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需要不同教师去进行课堂教学。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教师分组,形成课程群,不同课程群的老师完成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当然根据师资,组中难免也有交叉。无论在高层次或低层次组,教师都应该摆正心态,科学的进行课堂教学。

3) 教学管理问题。

对在本科生阶段还未实行学分制的院校而言,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给教学管理中的排课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度。需要得到学校政策的支持,并协调学校相关部分做好本部分工作。课堂教学监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想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真正地掌握课程内容,需要有配套的考试系统对学生的成绩能够做作出客观的鉴定。

4) 课程体系问题。

本文所提到的分层方法是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分层。课程体系设置问题是分层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2],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如何安排才能更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一个好的课程体系。目前很多高校采用“1+X”或“1+X+Y”的方案,这样至少需要两个学期才能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X和Y的课程安排。

5) 成绩管理问题。

成绩无疑是学校认定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大多数学生修完课程之后比较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能带来成绩管理的一些问题,比如:在摸底考试中成绩特别好的一个层次的学生是否还要进行“1+X”或“1+X+Y”中的1的学习。如果可以免修,成绩如何认定?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在摸底考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比如85分以上,则可以考虑学生免修第一门基础课,同时需要通过教务处认定并取得学分,这样学生可以预留出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其他计算机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鉴于成绩的重要性,在处理成绩方面需要事先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商并达成一致。

5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是形势所需,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质,突出课程或所涉及技术的特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为了使分层之后的教学效果能够最优化,选择一个好的分层方法非常重要。针对不同院校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我们需要做合理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洪伟,李晓辉,宋平.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

391-393.

[2] 张润. 高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32-335.

Discussion on Method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Grades Teaching

WANG Zhaohua

(Computer and Network Cente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