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导向教学法论文

导向教学法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49:21

导向教学法论文

导向教学法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C语言,教学设计

 

1.引言

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具有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以及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设计及嵌入式开发。C语言是软件开发领域最主流的设计语言之一。是目前高等院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理工科专业开设范围最广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些甚至对计算机原理了解都比较少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样对于讲授C语言的教师也往往感觉课程推进较困难。C语言教学一般分为课堂讲授、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等几个环节。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不会C语言的基本应用。为解决C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本文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入到C语言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2.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论文范文,并回到实践中去。

教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规划分解,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任务,以及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相关材料。课堂上下发任务,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他要做什么。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并非是指编程序上机实习验证,而是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中编程思想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就本人教学设计的一个案例进行阐述。

3.教学设计案例

常用排序算法模拟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阶段,任务描述:将班级的学生按座位列分成四组,A、C组利用选择排序法,B、D组用冒泡排序法分别将将本组学生按年龄递增排列,每组同学旁边放置一个空椅子可供利用。要求是每次能且只能移动一个同学坐到空出来的椅子上。第二阶段,在学生实施排序前先给每组学生相应算法的说明文档。让学生给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讨论并制定出实施方案。第三阶段,让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实施排序操作,并验证结果是否符合他们的预期。同时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他们的问题。第四阶段,让小组间相互评价,对本小组排序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我总结,。第五阶段,对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可以调换排序方法按体重重复以上任务步骤。最后一阶段,问题的抽象及算法实现。这一阶段对于学生较为困难,可以指导抽象出任务处理的对象—数组数据,重复性的动作—for循环模式,位置的移动—循环变量等。这样学生主动学习使用相关C语言语法规则,并摸索和思考其使用方法和模式。之后给出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应用。

4.教学思考及效果评估

在这个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是教师首要的任务,在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个问题域里,学生是主体站在“风暴”的中心,只有学生被激发出来关注到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完整的描述实现的过程,将这个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的思想融进大脑里,进而抽象完整的模型,思考如何利用C语言去实现。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编程思想而侧重C语言语法规则。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灵魂”这根绳索去探索如何去应用C语言里纷乱的语法规则论文范文,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经过测试,这样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较为透彻,应用较熟练。整个学期过后,学生对这一块儿C语言知识印象明显深刻。“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C语言知识,通过相互沟通讨论问题,增强了表达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深入学习C语言知识的兴趣,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5.结束语

鉴于C语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级课程,有必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感性认知,理性理会,学好C语言并会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 教育研究, 2005,8 .

[3]刘丹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5,1 .

导向教学法论文第2篇

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然而,笔者经过调查后发现现在所用的健康评估课程教材实践性环节少,且侧重于理论研究。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实践经验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下面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没有系统性的案例

现用的健康评估课程教材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多,概念性的东西多,内容晦涩,难于理解。而该课程知识的传授更多地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所以大量理论教学的安排设置是不合适的。(三)缺乏多样化的考核标准现有的课程考核标准一般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辅以30%的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标准过于单一,不能真正验证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笔试成绩并不好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却高于成绩好的学生。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实用人才,这也是用人单位招聘的首选。因此,对课程的考核标准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以真正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一)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情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而是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

(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特点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学习过程是脑、心、手共同参与的过程。该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高职“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健康评估课程的强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该课程教学中最佳教学方法。笔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融汇贯通。

(一)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上课前,教师应该仔细地阅读课本,找出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寻找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含了很多与教学点相关的任务,教师在这些任务里将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出来。而且,每个任务都不是独立的,都是有关联的。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标是提高学生

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1.分组讨论任务,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学习任务的完成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每小组3、4人左右。在得到任务后,组员间合作交流,小组内部先进行探讨,然后组与组间再比拼。再经过大家的讨论后,及时在课上报告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置情境,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工作的流程。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学生真正地动手操作,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上要更多地创造出融洽的气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第一时间予以解决问题。

4.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评价,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学校应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将个人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四项指标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这样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在“健康评估”中的教学效果

(一)该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通过对任务的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并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每个小组长得到任务后,将任务分派下去,每个组员得到自己的任务,开始从搜集相关有用的资料,之后再集合起来讨论以制定任务的完成方法。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导向教学法论文第3篇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研究 应用前景

1“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概述

近十年来,我国著名外语教学与研究专家文秋芳教授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2015年,文教授在“输出驱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该理论体系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POA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理念主要指“三个学说”即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三个假设;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文教授强调指出,在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需要教师“适当地发挥中介作用”。POA理论体系具有几个方面的亮点值得业内同仁的借鉴:一是“产出导向法”针对中高级外语学习者;二是“产出”(production)和“输出”(output)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仅强调产出的过程(producing)还强调产出的结果(product),包括说、写、口译和笔译,而后者仅指说和写;三是POA首次提出“学习中心说”,强调“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挑战的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产出导向法”研究概述

POA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三个学说”、“三个假设”和“三个阶段”,分别说明了中高级外语学习者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支撑和实现方式。具体地说,前者是后两者的指导思想,中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后者则是前两者的实现方式。一年多以来,国内关于POA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文(2016)研究POA教学理念下中国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指出POA教学理念和体验式教学理念具有“共性”,通过将体验式教学和产出导向法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顾琪璋(2016)研究POA与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效率的提升,指出POA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课堂效率。目前,POA理论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张文娟2015,欧阳娟2016,扈玉婷2016,李军2016),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涉及到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可行性分析等,分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写作教学和基础教学。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蒋芳等(2016)将POA理论体系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并提出相关的原则和路径;笔者认为,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3“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前景

POA理论体系的目标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有效学习的发生。虽然POA针对的是中高级外语学习者,但是此法中的理论体系并不排除其他外语学习者和广大中初级外语教学工作者。首先,各层次外语教学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外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宏观来讲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微观上讲是教会学生用外语做事。根据POA理论体系中的“学用一体说”,无论学生外语水平高还是低,都应该能用所学外语做事,其差别仅在于做事的复杂程度;其次,无论哪一层次的外语教学都强调课堂教学效果。文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且讲究效率的教育形式。”POA理论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充分论证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学习的本质区别。因此,促进有效学习的产生应该成为各层次外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第三,各层次外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都是为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服务的。POA理论体系中的外语课堂教学流程充分论证了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实施方式,也阐明了教师作为“中介”的具体作用。POA理论体系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同形式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广大外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层级水平、教学目标以及期望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49.

[2] 罗文.“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16(11):103.

[3] 顾琪璋.“产出导向法”与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效率提升研究[J].教育评论,2016(6):139.

[4] 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5(11):10.

[5] 欧阳娟.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170.

导向教学法论文第4篇

【关键词】 多模态 行为导向 旅游英语

迅猛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途径,而语义的表述也更加多元化,通常与视觉、听觉、图像、空间及身势语等多种模态相结合,以更加丰富的交流形式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这一变化要求教育者重新审视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本文拟在多模态视阈下基于行为导向的理念对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探究。

1 以行为导向理念为依托,将多模态教学手段融入教学实践

美国教育学家艾德格・戴尔(Engar Dale)于1969年在其设计的“学习金字塔”中提出两周后“听讲”只能记住5%;“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电影、展览、展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所看与所听的内容,“参与讨论、发表演说”能够记住70%所说的内容,而“做戏剧表演、模拟真实经历,亲身体验”却能够记住90%我们所说和所做的内容。多模态教学手段正是强调把多种符号模态,包括语言、图像、声音、网络等引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之中,从而达到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同时多模态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戏剧表演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兴趣,弥补传统的单模态教学方式的不足。此外,多模态教学策略的运用也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各种网络与媒体资源去收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又以访谈、情景剧、演示等生动、活泼的转化形式展示给观众,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行为导向教学理念无疑是贯穿于上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路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源于德国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为诉求,以岗位活动内容为导向,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实践。行动导向学习具有综合性、多样性与参与性的特点,而多模态教学的情境性、开放性、信息化与多元性恰恰为上述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和架构,其组合为探求更为科学的特殊目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与养分。

2 多模态视阈下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课程设计

行为导向教学提出教学要从专业理论培养向实践性教学转化,从示范性向应用性转化,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模拟职场不同情境的系统的专业教学实践,才能内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职场竞争能力。多模态教学方式给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教学活动带来了重大影响,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提供了更宽广和更真实的舞台。这主要表现在它可以为行动导向教学提供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维度的学习体验;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交流通信工具,从而提升职场竞争力;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旅游英语》是集英语交际技能、旅游文化与相关的文化知识为一体的专门用途英语。它既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讲解和服务的技能,又培养学生运用旅游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岗位职业能力。依据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导游工作的具体流程设计相互关联的教学模块,主要为接团服务、入住酒店、旅行计划、景点服务、生活服务、问题与事故处理、送团服务等七大模块,每个模块项下又包含三个子模块,每个工作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又将导游服务规范和必备技能、导游基础文化知识、游客心理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游工作流程之中,增强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关联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将学与做、理论与实践整合在一个完整的、典型的、全部工作任务过程之中,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旅游项目设计将各个独立模块的知识加以整合,同时运用文字、音频、视频、PPT等方式,将其设计加以演示,最终完成整部作品的创作。

为了促进多模态视阈下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查阅资料、环境模拟、问题讨论与学习成果展示的问题,课程设计和开发必须与各学习模块相配套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相结合,为行动导向教学提供多模态化的教学环境支撑,以便于学生合作交流与验证自己的项目方案,培养、提升他们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移动通讯终端产品的普及,几乎每个学生都有QQ号、微博和微信,可直接用手机登录。学生有问题可以直接和老师交流,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参与,其中QQ空间的日志功能,及群共享功能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与思维。

多模态视阈下基于行为导向理论的旅游英语网络平台

理论离不开实践,旅游英语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所以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深入旅行社跟团实践,了解游客的真实需求与旅行社的运作规律,并对学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也要求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进行短线跟团、全陪、地陪、导游等岗位的实践。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加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岗位熟悉工作的全过程。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工”结合能使他们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联系起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和团队合作、吃苦耐劳和与人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3 多模态视阈下基于行为导向理论的教学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是以任务驱动或项目任务为主要形式,将线性材料与模块式材料相结合,整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模拟岗位工作流程建立典型任务,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综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掌握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1 教学实施步骤。基于行动导向的旅游英语的教学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对象的特点把教学步骤分为四个步骤与螺旋式教学。四个步骤分别为: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总结评估。螺旋式教学指的是学生们在完成了上述四个程序的操作后,无论是在实训基地还是在旅行社实习,都会运用上述四个步骤不断进行实践与提升。

第一步获取信息:学生根据任务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调查,弄清楚需要哪些信息、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任务。并利用网络、视频与图书等资源独立收集所需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第二步制定计划:在小组成员独立收集信息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或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或与教师进行讨论,最终制定出最佳的具体工作计划。学生根据任务的内容,把它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并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场景英语对话,工作进度与标准。同时确定任务负责人,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第三步实施方案:学生通过英语情景剧、PPT演示等方法呈现给观众,在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倡导讨论、合作与切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自查与互查完成作品。第四步总结评估:由教师与学生共同依据评价标准,根据每个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总体评定。当然如果学生在项目执行方面有困难,教师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集中或个别讲解,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指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3.2 教学实施方法。根据旅游英语的教学目标与岗位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

3.2.1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学生要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模拟在工作环境中的一些角色,如接机、在旅行社和宾馆,景点旅游介绍及购物等内容。在表演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课件,课件要求在角色表演前和表演中配置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等内容,目的是依托多模态创设模拟仿真教学情境;每个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首先在课下的小组讨论中进行陈述,其他成员对其语言错误进行纠正,对内容提出修改意见;表演时学生要注意语音、语调及身体语言的表述,最后教师与其他学生要对其内容、PPT制作、语言运用等方面予以点评、打分。教师运用摄像法进行跟踪记录,以便学生在演示后对自己的整体表现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也便于其在未来的接团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处理。角色扮演教学可以让学生模拟体验实际工作情景,教学富有真实性、针对性,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提升其应变能力。

3.2.2 项目教学法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了解并把握项目的整个过程及细节。主要包括五步流程:第一步选定项目,教师给出多个选题,学生小组讨论确定选题。第二步制定计划,计划书内容包括项目目标、实施过程、预期成果及成员分工,教师审核并指导。第三步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分工准备,相互切磋完成项目,期间要定时向教师汇报,以获得必要的指导。第四步项目汇报演示,项目组按规定的时间向全体同学和任课教师或专业人员进行演示,其PPT课件需有图像、录像、声音、文字等内容。然后教师与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提出问题,小组成员进行解答与论证,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点评。第五步攥写项目汇报书。项目成绩由教师评价、互评和演示构成。

3.2.3 案例教学法是针对生活中遇到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况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总结与评价。案例教学一般包括三大步骤:第一步案例准备,需要教师精心挑选案例,呈现问题;第二步案例分析,需要小组成员分组讨论和辩论,然后选出代表发言;第三步案例总结,由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3.2.4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学生借助给定的引导问题与引导课文,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工作计划与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工作项目。

通过上述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4 多模态环境下基于行为导向理论的教学评价

多模态环境下基于行为导向理论的教学评价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在课堂和实训室,还包括实习基地和网络空间。在评价方式上,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养同时进行评价。根据行为导向教学的特点,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纳入了每次小组表演活动、PPT与项目活动的分值。在评价标准上,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教学的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在每次活动中的进步程度。在评价主体上,要求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借以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而教师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其赋值为:形成性评估(30%)和终结性评估(70%)相结合,实验班期末成绩=形成性评估(个人课堂表现30分+16次小组会话表演40分+出勤15分+平时作业10分+成员个人进步奖励5分)×30%+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成绩=笔试60%+口语20%+旅游项目设计20%)×70%。为了使课程设计与岗位要求接轨,我们邀请了旅行社和酒店管理人员参与评估。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还定期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法,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

5 多模态视域下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创新

多模态视域下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将多模态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相融合,让教学者重新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旅游英语教学。旅游英语作为一种行业语言学习,其交流与沟通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的语言学习只关注语言的表达,但研究发现非语言交流包括面部表情、姿势、姿态、服装、发式、外表、声音、交谈双方的体距、语言交流的时间以及交谈双方在交流时表现出来的沉默等占我们日常交流效果的93%,因此在教学中融入非语言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交际能力。

多模态教学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法整合,可以为学生创设模拟仿真的教学情境。与单模态相比,多模态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获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内容表征,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记忆目标语言的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方式的重构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职业能力,满足其未来职场的需要。

多模态教学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法都提倡多法并用,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项目计划中我们采用小组讨论法、集思广益法(brainstorm)、合作学习法等。在项目汇报演示阶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包括:角色扮演法、PPT演示法、戏剧表演法等。在项目实训中主要采用引导课文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6 结论

多模态视阈下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高度统一,实践了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流程,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范式。因此多模态视阈下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教学模式解放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了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多模态教学法又将传统的讲授法融入其中,做到兼收并蓄,为教所用。但本教学法的实施同时也需要教学设备、师资与实训基地的整体配合。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并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证明,多模态教学法的实施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外与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系“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2年度课题立项(WYJT20130130)“基于行为向导”下的旅游酒店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Dale E.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M].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1969

2 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研究,2012(2):9~14

3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导向教学法论文第5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我国的外语教学多年来呈现费时低效的现状,而重输入、轻输出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自Swain提出输出假设理论后,我国学者们就开始关注输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经历了“输出驱动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两个阶段之后,2015年文秋芳提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并对其理论体系做了系统的阐述。POA是由文秋芳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针对我国成人外语学习的教学理论。该理论体系主要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部分构成,教学理念主要为“学习中心说” “学用一体说” “全人教育说”;教学假设由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构成;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以教师为中介的促成和评价三个部分。该理论体系既强调产出过程(producing),又强调产出的结果(product)。[3]当前学界对PO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出导向法”的发展历程

在笔者收集的42篇文章中,专门阐述POA发展历程的文章较少,但大多数文章都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早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之前,学术领域深受 Krashen的输入假设影。Krashen ( 1985 )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条件,输出只是输入的自然结果,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作用。而 Swain (1985)基于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课程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分析, 提出了输出假设。该假设认为,二语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也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在此基础上,文秋芳教授根据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职场英语的使用功能和重新认识二语习得输出心理机制,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输出驱动―― 输入促成假设”是文秋芳于2014年3月参加在京举办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这一假设是文教授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其2008年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2015年文秋芳将其更名为“产出导向法”,并系统地阐述了其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由此成型。

2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中

“产出导向法”还未真正成型就被国内一些学者应用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中。王立松和赵一繁针对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将POA应用于教学改革中,从优化课程设置、教法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教改新思路。[4]但笔者认为,其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还有待提高。同年,许薇也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反思,但其观点仅仅是基于反思,主观性较强。在课程改革方面,文秋芳首次将“产出导向法”的原型――“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课程改革的尝试中,并具体提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安排及具体的分项教学要求。[5]其观点清晰明了,操作性较强,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方芳和夏蓓洁以能力本位为出发点提出了英语专业课程群建设,两人针对各类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出构建基本技能课程群、翻译课程群、人文素质及应用课程群的构想[6]。课程群设置打破了课程间互不关联的局面,为英语专业课程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认为,学界可针对这一构想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完善这一构想。此外,黄禧凤等人基于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将焦点投向后续课程设置,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具体设置要点,如,情境创设、考核体系转变等。从笔者收集的文献来看,学界对后续课程设置关注不够,而后续课程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如何优化后续课程设置应该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3 “产出导向法”对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文秋芳在2013年就将POA的前身――“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中,并按照Tyler提出的课程框架四要素――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重点评估将输出驱动假设与课堂教学结合。[7]2014年文秋芳又试图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估体系几方面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应用于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中。[8]潘海英和刘晓波将“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中,以直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对研究生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9]齐桂芹也从教学目标、流程、方法与教学评估将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公共演说课的实践中。[10]可见,POA不仅被应用于大学外语课堂,研究生外语教学也被列入其中。笔者认为,研究生阶段也是实践POA理论的重要时期。从笔者收集的文献看来,将POA应用于此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若拓宽其研究领域,相信对POA理论体系的发展会有更加积极的作用。自POA理论体系成型后,不少学者也将其应用于课堂实践研究中。张文娟利用电影《刮痧》中的文化冲突,设置法庭辩护的场景,将POA从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11]。张文娟将POA系统地用于大学外语课堂中,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科学合理、细致且具有针对性,笔者认为,此文章可以作为POA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范本,我们也可以按照此模式尝试在其他场景或科目中检验POA的有效性。

以上是POA在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概述,学界也有不少学者以POA 为理论基础对大学外语课堂的听、说、读、写课型进行了探索。

POA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时还未展现其全貌。2011年苏丽琴基于输出驱动假设探讨了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并提出了建议,如,凸显输出、改善输入,促进输出等[12]。王虹亮和鲁俐也以“输出驱动假设”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具体任务的设计及改革措施。POA 自成型之后,很少有学者将其与听力教学结合,笔者认为原因之一在于POA 理论体系倡导的是综合技能教学法,若单一探讨听力教学反而违背了理论的核心。任春华和李海艳基于POA理论体系探讨了独立学院英语口语教学,但两人的文章只是一些经验总结,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至于阅读教学,王洪林于2015年进行了以口头汇报为输出驱动的批判性阅读行动研究,以期通过开展“批判性阅读――口头汇报撰写――口头汇报”为一体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研究方法对POA理论的应用很有借鉴意义。同年8月黄珍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13]POA在写作课堂中的应用与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一样,也见证了POA 的发展历程。陈文凯于2010年基于“输出驱动假设”探讨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及建议。此外,王文琴也以输出为驱动讨论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王文琴是少数将输出驱动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人,笔者认为此尝试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以期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此后王璐又以“输入促成――输出驱动”为基础讨论了大学外语写作教学改革。POA 成型后,扈玉婷讨论了思维导图式的写作教学,并根据POA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系统有效的写作课堂实践。笔者认为她的观点细致、可操作性较强,对于写作教学很有借鉴意义。同年,翁林颖和吴雯基于POA对写作课堂学习共同体共同愿景的建构进行探讨,并将POA的核心环节和认同愿景、推动愿景、达成愿景结合。

从POA应用于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论文来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较高,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较少,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对于POA理论应用于四种课型的文章较多,但大多属于一家之言,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或实施路径。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POA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考虑以POA 为理论基础,把不同课型结合起来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 探析“产出导向法”中的某一具体理念

POA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许多学者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理念进行研究。文秋芳于2016年探讨了基于POA的新评价形式――师生合作u价,包括课前、课内和课后的评价模式。[14]2015年杨莉芳把POA 中的驱动环节运用于微课设计中,从微课脚本的设计与修改到微课录制,POA的驱动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15]同年,张文娟也对POA的驱动环节进行了教学尝试,张文娟选择“死刑存废”这一话题要求学生书面阐述观点,在此过程中,她将驱动环节融入观点促成、语言促成、结构促成三方面,实验结果非常可观。[16]此外,侯磊还对“学习中心说”做了拓展阐述。

笔者认为对POA的某一理念进行探析虽不能反映其全貌,却能降低应用它的难度,提高其可操作性,促进POA的传播与发展。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学界的研究方法也主要集中在实验法、调查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尝试将POA的其他理念与具体课程结合研究。

5 结语

“产出导向法”作为新兴的中国特色教学理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通过综述收集到的文章,发现针对此理论的研究方法显得比较单一,大多采用了实验法和调查法,行动研究较少,其他研究方法几乎没有涉及。从研究视角看来,笔者认为当前不宜将POA理论体系应用于单一的听说读写课堂教学中,因为这样做违背了POA理论的核心思想。对于POA某一具体理念探析,笔者认为是可取的,并希望对其他核心理念进行研究。此外,从笔者收集的文献看来,POA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中,笔者认为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并非都集中在大学,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而POA的部分理念对中学英语教学同样有借鉴意义,若能将其精髓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或许能够得到更好的成效。POA与语用学有着相通之处,却没有文章探讨过二者的联系,笔者认为将二者进行结合能够促进POA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Swain,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 S. Gass & C.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 Newbury House. 1985.

[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 1985.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4]王立松,赵一繁. 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J].课程与教学,2015.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J].外语界,2008(2):2-9.

[6]方芳,夏蓓洁. 能力本位、输出驱动与英语专业课程群建设[J].山东外语教学,2010(3).

[7]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8]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1-12.

[9]潘海英,刘晓波.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J].中国外语,2015(3):73-79.

[10]齐桂芹. 输出驱动假设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公共演说课的实践与启示[J].当代外语研究,2015.

[11]张文娟.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 -114.

[12]苏丽琴.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1(6):107-109.

[13]黄珍 .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8): 117.

[14]文秋芳. “师生合作评价”: “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

导向教学法论文第6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法 课程教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67-02

现代职业教育要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即学即用、收获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本文试从行动导向教学的历史背景着手,剖析行动导向教学的涵义和具体实施方法,对行动导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达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发展历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上个世纪80年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1996年,在德国一次州文化部长的联席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目的就是要职业院校按企业生产任务的需要组织教学,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学科体系,实施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使职业教育成效显著提高,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行动教学法的先驱,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的传统教育,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育,致力于职业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教学做合一”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教学论,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有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极富职业教育理念,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手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是我国职院教育的一座异常丰富的理论宝库,对中国教育乃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值得我们深刻体会、认真学习和努力践行。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原则、特征与意义

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评价而言,有这几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即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个先进教育观念、一种新思潮、一个改革新名词等。其实,无论如何翻译、如何理解、如何评价,其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就是“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教学做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改变师生教与学的分割状况,改变学生死读书、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弊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与做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校的教学进程、教学组织方式要按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要用职业领域代替学习领域,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确定学习领域及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才能把职业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原则。行动导向教学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自主性。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活动,即自主性;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自主分析与决策,并把零碎的认识在实践中提升、组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并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目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交流或交际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他们实现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再适应过去单向灌输的旧的教学模式。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行为的引导或咨询,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甚至是多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双向传递和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再是靠分数维系而是靠学生不断取得成功的喜悦来激励。相对于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行动导向教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教育者必须首先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性工作项目;(2)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的产品或方案;(3)为了完成项目,需要学生手脑并用,迫使学生自主学习,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

(四)行动导向教学的意义。职业教育的目标包含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而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训练过程,在训练或者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恰恰是高职学生的最佳认知途径。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原则,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相结合,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按照一个工作过程所需的因素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动静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轻松地收获。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形式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组合,具体包括:

(一)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以会议的形式将一部分人召集在一起,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分析归纳,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预案,会议主持人不对其正确性或科学性做任何评价,任由参会者自由辩论从而产生思维碰撞最终形成共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使参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激发创造性思维,这是一种集开发、创造、创新于一体的“群体思维”方法,是一种依靠集体开发创造的模式。

(二)文本引导法。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特别是项目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的工作。为帮助和引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把讲授和演示的材料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即能够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和独自实施工作过程的学习引导材料,供学生学习和决策时参考。这些引导性的材料就被称作引导文,这种教学方法称为文本引导法。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师生互动为前提、以学生为主角、情景与现实完全融合的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工作者角色和管理者角色的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工作环境下,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体验某种具体的生活或工作,感受自身角色的内涵、体验其他角色处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为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起到桥梁的作用。

(四)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一种特定职业环境下,给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该环境中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在模拟教学中可以提供许多重复的机会,既可重复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又随时可以进行过程评价的机会。模拟教学法可分为模拟设备即虚拟教学和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技术岗位的工作通常在模拟工厂或虚拟设备进行,管理岗位通常在模拟软件或模拟公司等中进行,成本较低。

(五)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或情景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情景展开讨论,从而形成一种独特认知和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应用于故障处理类的课程,在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

(六)卡片展示法。卡片展示法是由学生或教师填写有关卡片的内容,把所有写好的卡片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横向排列、展示在全体与会者面前,通过添加、移动、更换卡片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形式。卡片展示法借用类比关系把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产生新观念,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克服语言表达不便于信息储存和黑板文字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不便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且一目了然。

(七)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基于大脑的发散性思维模式创造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扩展出许多二级关键词,再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扩展出更多层次的关键词,运用图文并茂和人类在记忆、阅读、思维方面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法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八)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他们独立地寻找资料、制订具体实施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不再是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项目引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良性竞争的范围。

四、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知识与任务的承接关系。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理清教学目标与岗位能力的关系,做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从教学过程中能找到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的清晰脉络。其次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即形成一种工作和任务的意识,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即课程内容要以项目来开发并需要有相应教材的支持,教学过程需要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实现。

(二)明确师生角色关系。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担任行为引导、过程调控、总结评估的角色;学生负责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成果展示;不是靠教师的严厉和分数来强迫学生学习,而是靠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三)明确行动导向教学的三个导向。具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时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从实验导向性、问题导向性、项目导向性等三个层面分别设计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形式。

实验导向即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发现问题,从中引出知识点和引导学习过程。问题导向即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从中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项目导向则是行动引导的最高境界,项目导向即以某一项目的完成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学生手脑并用,行知结合,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同时,经济发展需要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行动导向教学法适应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条件,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5(4)

[2]陈勇.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专业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4)

导向教学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总让人感到压力重重。首先,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目标相对明确,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为以后能顺利就业。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的授课而言,不可能与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项目形成具体的、紧密的联系,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一般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不少学生甚至认为语、数、英之类的基础文化课可有可无。其次,中职类学校的生源素质是有目共睹的,整体水平较低,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上语文课时,学生常常会“听不懂”或因基础差难以产生共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以尊重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近年来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为职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 ,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指导思想 ,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种新的思潮,一个改革的代名词。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 = 用心 + 用手 + 用脑(职业活动)。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灌输,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趣,学生很难从中寻得乐趣,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学生厌学。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地运用了这一个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

例如在教授《荷花淀》这篇课文前,为了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我先在网上下载一些抗日题材的影片如《地道战》、《地雷战》、《南京大屠杀》、《太阳731》等影片片段给学生看,使这些知识面较窄的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看后开始讨论感想,让学生产生一种同仇敌的情绪,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然后引入课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很高。又如,在上小小说《永远的蝴蝶》这篇课文前,我也收集了两个材料,先让学生欣赏《梁祝》这首名曲,并告诉他们这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接着又听另一首流行歌曲《两只蝴蝶》,同学们陶醉在美妙的乐曲之中,听完后导入新课,提问“蝴蝶”在中国象征着什么?学生很快就理解代表着“爱情”,并迫切想知道什么样的爱情可以成为永远的爱情?因为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于这方面的话题又特别感兴趣,大家纷纷讨论并举手发言,故在授课的过程中,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2、头脑风暴教学法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发现很多教室里老师在很努力地讲课,而下面却倒下一大片,学生几乎都睡觉了。这是因为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为改变现状,我采用了头脑风暴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与俗语中的“诸葛亮会”类似,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

例如在教授口语表达训练《讨论》过程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而且首先在座位编排上进行改变,让学生有一个适合的环境讨论。因为按照我国传统的座位“秧田”式这种座位,学生们只能前后左右进行讨论,效果不明显,而且有些学生兴趣不高,甚至你讨论你的,他睡他的觉,漠不关心的样子。故在讨论之前,我叫学生重新编排座位,有时编排成圆桌型,学生们围成一圈,有时编排成会议型,有时又编排成半弧型等等,学生们发现座位发生了改变,一下子来了兴趣,甚至开始兴奋起来。当分组讨论话题时,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围在一起参与到讨论中来,再也没有学生想睡觉或者做别的事了。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后,促使学生对某一《讨论》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取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让本组的一个代表阐述小组的意见,各小组在阐述时又进行打分制比赛,教师再进行点评。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室都处于一片热火朝天的讨论之中。

3、行为导向教学的常用方法――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之一,是一种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倾向。然后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问题。角色扮演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较快进入角色,圆满完成角色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由于心里紧张及一些行为习惯不好落选了。针对这一现状,我在讲授到口语表达训练《面试》时,采用角色扮演法来进行教学。首先,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资料,如面试时的仪表礼仪,谈话时考官会问些什么问题,甚至面试时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等等。等到授课时把班里简单布置成一个招聘会现场,让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两个小组扮演招聘公司主管,两个小组扮演来应聘的人员。然后,开始表演招聘过程,扮演招聘公司主管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应聘人员从教室外面进来,从敲门到落座再到提问,学生们完全进入到角色之中。而作为组织和引导活动的我,从头到尾观察学生们的角色扮演,找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如敲门礼节、问候礼节、仪容仪表礼节、谈话礼节等等,并一一示范给学生们看,最后再点评。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即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使学生真正体现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虽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由其所教学的内容决定的,也受着该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理想教学效果制约。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着难以代替的优势。因此,继承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内核,更新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需要面对的课题。我个人认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因材施教。具体分析专业特点、班级因素,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切不可好高骛远。因为我们的学生要一下子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期间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且操作的课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能力比较吻合,否则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2、与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但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行动导向教学法。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这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这种转变,并不是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反而是增加了。所以,必须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因为教师光有满满一桶平常的水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精炼的、具有丰富营养的、高质量的水,只有这样,才能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年,1期

[2]杨国立《职校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 新课程研究,2009年1月,138期

导向教学法论文第8篇

关键词:学位论文;问题导向;定量化;评审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43-02

近几年,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了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在综合分析所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一系列学位论文指导和评审的实践经验,依次从明确论文评审目的、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内容分类与评价指标定量化以及明确评审教师的资格与职责等方面,探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可执行的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我院大学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水平和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水平。

一、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目的

学位论文是我国高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一项科研学术型实践教学环节[1]。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学生要提交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才能取得相应的专业学位。然而,近些年来的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在受到因大众化教育扩招带来的学生文化素质和教育需求的层次化和多样化、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以及学校在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普遍存在研究水平低、选题陈旧不当、内容抄袭拼凑、写作表达水平低、文本格式不规范等各种问题[2,3]。

论文质量评审标准对于教学管理者、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向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制定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目的,应从与论文质量相关的各责任主体进行统一规定和规范,实现全面论文质量教学管理目的和目标。(1)教学管理者:评价检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者在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性、有效性、执行性和满意度等方面的教学管理能力水平。(2)指导教师:评价检验导师的论文教学能力水平和责任心,确保严格按照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要求进行正确、准确地教授和指导,调动和激励导师的工作热情和高度责任心。(3)评审教师:评价检验论文评审教师在执行论文质量评审标准的能力水平和责任心,确保评审教师严格依照论文质量评审标准及其指标要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打分,杜绝评审过程中的因人主观偏向性、学术能力偏差、评审流于形式等问题而在学生及其导师中带来不良影响和消极作用。(4)学生:评价检验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初步掌握基本科研程序和方法的学术科研能力水平,这应该通过纸质版的学位论文质量和学生答辩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仍普遍存在着评审目的不清、定位不明、指标分类不当、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单一、指标权重分配不当、评审过于主观化和简单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不断下滑问题的根源性因素。

基于问题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在改善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上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更好的实践效果。在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指导评审过程中,本文总结本校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类型特点质量问题,并结合我国国内教育工作者已发表阐述的相关论文质量问题,提出了如表1所示的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及其重要性排序,其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是论文关键内容解答、论文仿真实验解答、论文方案技术路线解答、论文内容率、论文写作表达质量、论文文本格式规范共6项。

论文质量评审指标权重的确定应该以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目的为导向,尤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论文答辩质量和书面论文质量两个层面的教育教学目标。其中,论文答辩质量可以通过“论文关键内容解答、论文仿真实验解答和论文方案技术路线解答”三个评价指标来体现学生在论文研究深度、技术难度、内容理解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基本科研素质能力,而书面论文质量则可以通过“论文内容率、论文写作表达质量、论文文本格式规范性、文献格式规范性、答辩报告完备度”等6项评价指标来体现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和对待论文的认真态度。因此,表1列出的12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是在综合了本校学位论文教学管理目标和论文质量评审目的的基础上,采用主观赋权法而确定,其具体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运算过程就不在此详细介绍了,因为主观赋权法已是广泛普及的一种通用性方法。

三、论文评审教师的资格与职责

评审教师是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能否得以正确和准确地进行论文评价的关键环节。在现实中,学位论文评审结果有时会引起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质疑和不认同问题,甚至还会发生学生申诉的特殊情况。究其根源,评审教师在学术水平和责任态度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这种不良的论文评审行为和结果会在学校师生中造成非常不好的消极影响和不健康的教学氛围。为了彻底解决和避免此类不公正的论文评审问题,应明确制定以下有效措施:(1)论文评审组的人数原则上为5人,人数过少不利于评审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2)论文评审教师应具有思想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良好的科研教学水平或博士学历以上等基本资格条件,但评审组长的资格应在具备基本资格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且近3年内在学位论文评审中无重大过错等问题的关键条件。(3)评审教师职责要求应正确、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要求与评价指标,做到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地给出学生及其导师都能接受或满意的论文评审结果。一旦出现论文评审结果有争议的情况,评审组长担负相应的解答或解释工作,且对错误评审结果应该负较大的教学事故责任。

四、结语

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是有效评价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的重要技术依据。针对当前学位论文质量评审中常见的评审内容分类简单、评价指标定性化和主观化等问题,文中在结合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明确论文评审目的和评审教师资格与职责,改革建立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体系分类内容和评价指标定量化,为指导教师和评审教师的教学评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向指导,并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12004214号.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