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9 09:12:28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第1篇

【关键词】心理契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7/08-0033-05

自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之后,世界各国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问题自然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是幼儿园教师通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的不断主动学习逐渐成为一名专业幼儿园教师的过程。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再优良的外部环境也需要通过心理因素才能发挥作用。幼儿园与教师双方的心理感知、责任与期望是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心理因素。组织心理学认为,心理感知、责任与期望等心理因素是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良好的心理契约能从组织心理层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如何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心理契约概述

(一)心理契约的定义

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是由组织心理学家阿吉里斯于1960年提出的。阿吉里斯提出,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存在着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这种相互期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1〕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将心理契约定义为“员工与组织之间对彼此的权利、义务所怀有的主观的、非书面形式表达的期望和承诺”。〔2〕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可以发挥有形契约的作用。幼儿园的心理契约,是指幼儿园与教师之间对权利、义务的主观期望与承诺。

(二)心理契约的内容和循环阶段

心理契约一般包含七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安全与归属感、报酬、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和晋升。心理契约的主要表现是教师在幼儿园中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幼儿园心理契约管理的重点和关键。心理契约具有循环发展的特点,其循环被称为EAR循环,指心理契约建立(Establishing,简称E阶段)、调整(Adjusting,简称A阶段)和实现(Realization,简称R阶段)的过程。〔3〕 在E阶段,幼儿园要了解教师的期望,并让教师也了解幼儿园的现状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状况,从而帮助其建立一个合理预期,促使其为达到预期而努力工作。心理契约建立在对幼儿园未来预测的基础之上,当现实与预测之间出现偏差时,调整不可避免。A阶段就是心理契约的调整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园应及时与教师沟通,根据新情况,引导教师进行调整。在R阶段,幼儿园应及时考察教师合理期望的实现程度,例如,关注工作环境是否如所希望的那样变好了,是否接受了应有的培训,职务变动了吗,薪水提高了吗,期望尚未实现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幼儿园方面工作不到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找到答案以后,幼儿园心理契约就将进入新的EAR循环。

(三)心理契约的特点

1.隐藏性

心理契约不是正式的文字记录,而是以心理期望和感知的形式隐藏在契约双方的心里的,它需要契约双方去理解、估测和满足。〔4〕由于教师对于自身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见解,并带有一种情感性,这种心理特点往往会造成教师的心理契约与幼儿园理解上的不一致,这就需要幼儿园及时和不断地与教师沟通。以刚入职的幼儿园教师为例,他们往往怀揣着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对薪资待遇有一定的期望,希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等,而园方对新教师在工作职责、专业化发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期望。这些期望和要求因为具有一定的隐藏性而无法以文字契约形式一一展现,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双方必须开诚布公地沟通才能了解这些期望和要求。

2.模糊性

心理契约是双方内心对对方的期望和感知,它会随着人际关系、组织政策、领导变更、个体心态等变化而变化,因此心理契约的外延和内涵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例如,满怀激情和期望的新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会被常规、繁琐的工作“消磨”热情,会对实际工作能否实现自我价值等产生怀疑,以前建立的心理契约也会因此受到冲击。

3.双向建构性

心理契约是幼儿园与教师之间建立的一种自主、平等、双向交互性的联系,具有双向建构性。〔5〕它既包括教师对自己在幼儿园中的权利、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期望和感知,也包括幼儿园对教师在承诺、忠诚、责任等方面的期望和感知。心理契约双方只有积极交流、沟通,才能使幼儿园及教师双向的期望和感知日趋一致。

二、良好的心理契约对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第2篇

男幼儿教师是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为更好地了解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的问题,本文对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以帮助男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也为稳定幼儿园男幼儿教师的队伍,优化师资的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概念

男幼儿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要从心理学和职业素质两个角度出发,它是男性个体从事幼儿教育教学职业时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角色所应具有的共同的心理品质,表现为男幼师在完成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职业素质。男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主要由职业特征、人格特征和适应性特征几个维度组成,要求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兴趣广泛、知识结构合理、人格健全、道德品质高尚、适应能力和意志坚强勇敢等特征,同时还要有积极的创新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等素质。

2 男幼师职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因素主要受到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自身教龄以及自身学历的影响。首先,由于办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对其素质的要求较高,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因此,在一般教学效能感、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等方面,办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高于一般幼儿园男幼儿教师。其次,教龄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另一因素。刚工作的男幼儿教师其教师职业心理素质较差,表现不稳定,经过2-5年的职业倦怠心理素质转折期,男幼儿教师职?K倦怠也理呈现出逐步缓解趋势。这种教师职业的倦怠情绪属于正常现象。同时,很多幼儿园甚至只有一名男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也是造成其职业心理素质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学历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另一个因素。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男幼儿教师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职业心理素质。

3 提升对策研究

为了提高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力,优化个体心理品质,提升职业心理素质,改善社会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建立男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系统

首先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职业认同与职业承诺。如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幼儿园大胆引用男幼儿教师,支持男生留在幼儿园内工作;同时加大宣传,树立典型,扩大男幼儿教师的社会影响。这不仅能逐步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而且能提高男幼儿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其次是用人单位应做好培训与教育,预防职业倦怠,提?{其教学效能。切实提高男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努力争取待遇留人。最后努力创造适宜男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积极调动男幼儿教师的生活和成长,充分发挥男幼儿教师的男性特质。幼儿园应建立针对男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度,积极完善园内的教学管理,尽量让男幼儿教师在园内开展男性特质的体育等专项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尽可能为他们开设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保持他们的男性阳刚之气。

3.2男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调适,合理构建完善自我期望

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达到符合实际的状况,积极推动自身成长,满足幼儿园对自己的期望。摆正自己的位置,将重心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认真扮演好男性角色,把握住机会,不断创新,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努力展示自己魅力和精彩;逐渐树立敬业乐业的观念,热爱幼儿,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构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逐步完善自我期望。

3.3构建男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

男幼儿教师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针对男性特点构建男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努力营造男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锻炼男生的综合素质,为顺应学前教育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男性幼儿教师。如,培养出鲜明男性特质的男幼儿教师、指定合格+特长,阳光+健康的男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开发突出应用性的计算机维护、视频处理技术、电教设备使用及维护等选修课程等,激发男幼师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培养男幼师生的职业素质。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第3篇

关键词:幼儿师范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55-06

L期以来,幼儿教育领域一直是以女性教师为主体。尽管近年来幼儿园教师性别严重失衡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社会上关于增加男性幼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中的男性教师仍然严重匮乏。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男性幼师的比例只有1%~4%,我国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更低[1]。为此,2010年,江苏省决定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以鼓励优秀的男性初中毕业生报考幼师。

职业价值观反映了从业者对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指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表现出来的选择,它影响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本研究通过对常州市和苏州市两所幼儿师范学校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揭示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整体特点,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改进幼师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认同的教育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常州市和苏州市两所幼儿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28份, 有效问卷858份,有效回收率85.8%。其中幼师专业男生504份,幼师专业女生354份。由于要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做性别差异研究,故采用了部分女生的信息资料。有效被试的基本信息分布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父亲的文化程度、母亲的文化程度、父亲的职业、母亲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入读师范之前户籍情况、兄弟姐妹个数、家庭结构情况、童年时代的生活主要照料者、招生类别情况。第二部分是“幼师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该问卷在参考于海波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的基础上改编而成[2],共33题,分为6个维度,即贡献、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该问卷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94,说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三)数据统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取得的一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及各维度的总体特征

由表2可知,幼师专业男生总均分为3.98,高于中值3,说明幼师专业男生对职业价值观以及这些因子都很重视。各维度平均数的得分从高到低排序。说明幼师专业男生面对职业选择时最重视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和贡献,其次是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

(二)幼师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

从表3可知,男女幼师生在贡献、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这三个维度的均分及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威望和家族这两个维度的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物质生活这一维度的均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在贡献、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这六个维度的均分上显著高于男生。

(三)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的年级差异

从下页表4可知,不同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在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和物质生活这三个维度的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贡献、威望、家族这三个维度的均分及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人际关系这个维度上,四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的均分显著高于三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自我发展这个维度上,四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的均分显著高于三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在物质生活这个维度上,三四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的均分显著高于一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四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的均分显著高于二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在家族这一维度上,四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的均分显著高于一二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四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的总均分显著高于一三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

(四)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从表5可知,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及贡献等六个维度的均分上无显著差异。

(五)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从表6可知,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及贡献等六个维度的均分上无显著差异。

(六)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父亲职业上的差异

从表7可知,父亲职业不同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及贡献等六个维度的均分上无显著差异。

(七)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母亲职业上的差异

从下页表8可知,母亲职业不同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及贡献等六个维度的均分无显著差异。

(八)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

从表9可知,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贡献这一维度上的均分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这五个维度的均分及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贡献这一维度上,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幼师专业男生的均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幼师专业男生。

(九)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入读幼师之前户口方面的差异

从表10可知,入读幼师之前户口不同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及贡献等六个维度上的均分没有显著差异。

(十)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从表11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及贡献等六个维上度的均分没有显著差异。

(十一)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家庭结构情况上的差异

从下页表12可知,家庭结构情况不同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及贡献等六个维度上的均分没有显著差异。

(十二)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童年期生活照料者上的差异

从下页表13可知,童年期生活照料者不同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及贡献等六个维度上的均分没有显著差异。

(十三)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招生类别上的差异

从下页表14可知,招生类别不同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及贡献等六个维度上的均分没有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及各维度的总体情况分析

本研究发现,职业价值观及各维度的均分都高于3.8分,即幼师专业男生在这些因子上的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他们对这些因子都很重视。各维度的平均数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贡献、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说明幼师专业男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最重视的是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和贡献,其次是物质生活,这与宋妍萍的研究结果一致[3]。总体来看,在面对职业选择时,贡献、人际关系、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这六个维度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从标准差可以看出,幼师专业男生在人H关系、贡献和威望三方面的变异程度相比其他三个因素较大。

职业价值观的六个维度对应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四种基本需要。自我发展与贡献对应自我实现,威望对应尊重,人际关系与家族对应社交,物质生活对应安全与生理。从需要的角度来看幼师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现他们的精神需要强于物质需要、发展性需要强于维持性需要。

幼师专业男生对于人际关系非常重视,从中可以看出幼师的工作性质,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一员,不可能孤立存在。作为一名幼师,与孩子、家长、同事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极其重要。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也反映出幼师专业男生对工作心理环境的重视。幼师专业男生很看重自己在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上做出贡献,作为具有师范性质的幼师学生,重视贡献的价值取向也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也体现出教育工作的基本属性要求。对物质生活因素的重视,体现了较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物质是满足其他因素的基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这与目前社会现状也契合。

(二)幼师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男女幼师生在贡献、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这三个维度的均分及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贡献、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这三个维度上,女生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在选择职业时女生具有更显维持性的职业价值观。在家族这一维度上,女生的重视也显著高于男生。这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对社会的期望有所不同。此外,由于女性追求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得女性会将工作与自己的家庭联系在一起,所以她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看重家庭因素。而男性恰恰相反,他们更看重家庭外部的因素,如事业的发展等。

(三)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年级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幼师专业不同年级男生在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和物质生活这三个维度的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贡献、威望这两个维度的均分及职业价值观上的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四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比其他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更重视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和物质生活。随着年级的升高,幼师专业男生对于物质生活和家族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这说明四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在面临职业选择和工作去向时,更加重视实际方面,更加趋于成熟。

(四)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贡献这一维度的均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这五个维度的均分及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幼师男生比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幼师男生更注重贡献这一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男生比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男生更注重自我发展。这说明了不同的经济状况对幼师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幼师专业男生更加重视物质因素,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幼师专业男生更加重视自身发展。

四、研究结论

幼师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排序依次为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贡献、物质生活、威望、家族;男女幼师生在贡献、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这三个维度的均分及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威望和家族这两个维度上的均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幼师专业男生在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和威望这四个维度上的均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幼师专业男生在贡献这一维度上的均分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程沿彤.浅谈影响男幼师职业稳定性的心理因素及教育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1(10):145.

[2]于海波,张大均,张进辅.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初步构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2):61-66.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第4篇

[论文摘要]幼师生职业动机呈现出重视经济收入和自身发展的双元化特征,职业理想呈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态势,职业意愿随着学生入校时间呈逐步确立趋势,职业评价标准趋向于现实和具体化。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探求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所需要的社会职业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价值观具有历史性、社会性、个别差异性,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职业价值观属于人格范畴,它对职业的选择和工作的方式起一定决定作用。}1](pp.235一’36)综观国内近10年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虽屡有高师生、高职生等类似群体的职业价值观调研,却都未将幼师生纳人研究对象域。幼师生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人校时才十五六岁,对职业只有理想的期待,职业价值观还处于“准职业观”的状态,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研究幼师生的职业价值观,了解其职业价值观现状,对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教育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及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式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了解幼师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有针对地对幼师生进行就业指导,对其顺利就业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次调查对象为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幼高师)二、三、四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余份,有效问卷1127份。在问卷研究基础上,结合学生座谈、个别访谈,进一步分析、归纳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特征

    1职业动机呈现出重视经济收入和自身发展的双元化特征。职业动机是驱动人们进行职业选择的内在动力。调查结果显示,幼师生的职业动机从高到低依次为:收人高、福利好(74. 9% )、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70. 2 % )、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61. 5% )、幼儿园能在大城市(40. 2% )、人际关系协调(22. 7% )、能提供继续受教育的机会(20.4%),工作稳定清闲(16.8% )、能为幼教事业做贡献(13.5% )、晋升机会多(9. 3% )、幼教工作的社会地位(7.1%)、出国机会多(2. 6% )。可以看出,幼师生的职业动机主要呈现出重视经济收人和自身发展的双元化特征。这表明幼师生既希望能获得有较高收人的职业,以满足自己独立的需要,又希望自己的职业能够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有更多机会促进自身的发展。另外,能在大城市工作被学生排在了较前的位置,反映出这些学生非常渴望现代化的城市生活,这与学生的家庭背景有关,因为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仅不到10%的学生家长有一方为干部,大部分的学生家长为工人、农民和非固定职业者。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社会贡献职业动机被学生排在了较后的位置,这说明当前幼师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传统价值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无私奉献精神已失去了往日的绝对权威,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学生思想教育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2.职业理想呈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态势。职业理想指人们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设想。它是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职业中,为自己所设定的理想的奋斗目标。由于徐州幼高师从2003年起,毕业生就业一直呈现良好态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徐州、无锡、上海、南京、镇江、张家港等城市找到单位,因此许多应届毕业生普遍择业期望值过高,对工作的地域、职位、待遇等均有较高的要求,部分毕业生尚存在“天之骄子”等观念,没有看到幼教的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现象在非毕业班学生身上同样存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设想将来从事的职业时,74. 9%的学生选择收人高、福利好的单位;40. 2%的学生希望幼儿园能在大城市,幼儿园在乡镇或农村的仅占4. 7% ; 80. 3%的学生愿做幼儿教师,30. 5%的想做幼儿园管理者,只有3. 6%的愿做保育员;;76. 3%的学生希望就职于公立幼儿园,35.7%的学生希望就职于私立幼儿园,9. 4%的学生梦想拥有自己的幼儿园。可以看出,幼师的学生职业理想呈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态势,她们在就业上缺乏“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存在挑肥拣瘦的现象,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竞争能力缺乏理性的思考,盲目乐观,许多幼师生不能接受在私立幼儿园就职,认为非国有单位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更谈不上自主创业。今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3.职业意愿随着学生入校时间呈逐步确立趋势。职业意愿指人们对自己将来要从事某项职业的愿望、心愿。由于国家对师范院校学生分配政策的变化,近年来师范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个别差异较明显,录取的新生中不少人缺乏起码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志趣。川许多学生选择幼师学校并非自愿,有的是因成绩不好考大学无望;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认为大学毕业后不一定能立即就业,现在幼师的学生就业形势好;有的是家长观念上认为女孩子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既体面又稳定,让孩子报考幼师;有的是听从老师或亲戚朋友的建议报考了幼师。学生进人幼师后,学工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对其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一、二年级进行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教育;三、四年级进行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五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这样,学生的职业意愿慢慢得到确立,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也逐步有所加强。调查结果显示:有效问卷1127份,仅有29人(其中25人为中专阶段二、三年级学生,4人为大专阶段四年级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或不愿从事教育工作;65%的学生基本可以肯定教育职业方向;31.9%(其中20%为二、三年级学生,11.9%为四年级学生)的学生难以确定。可以看出,学生的职业意愿随着年级增长呈逐步确立趋势,反映出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认为自己不愿从事教育工作或者难以确定的大多是低年级学生,这说明高师院校在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教育方面有些滞后,今后应该作出进一步调整。

    4.职业评价标准趋向于现实和具体化。职业评价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各种职业在好坏、优劣和重要性方面的一种判断。职业评价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流向,而且影响到人们对工作的态度。mcpn.z}}”一’nod研究表明,当前幼师生职业评价标准趋向于现实和具体化,这一点与许多同仁研究的大学生职业评价标准是一致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当前幼师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功利与个性发展成为主导。具体表现是由以往注重职业的“社会声望”“社会贡献”、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人、个人才能的发挥、在大城市工作、晋升、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例如本次调查中,有74. 9%的人选择收人高、福利好作为职业选择首要标准。这与魏金明、陈沙麦对“福建省千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曾秀芳2006年对某地方高校大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川这说明当前幼师生对职业的选取在个人利益上更为理性,首要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与以往相比,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地位等社会性因素在职业评价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

    二、教育对策建议

    1.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由于幼师生人学时年龄小,对职业只有理想的期待,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多是在校学习期间,因而学校在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第一,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由于许多学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并非自愿,缺乏起码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志趣,就更谈不上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了。因而,建议学校在学生人校后重点进行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教育的基础上,一年级下学期就要进行幼教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的主要任务是“育人”,由此决定了其职业不可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意味着教师职业的收人不可能与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认同相一致。因而,要求学生抛弃功利主义,具有忍耐清贫的意志,在职业选择卜正确处理个人待遇、地位与乐干奉献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看待工资、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等,绝不能置人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于不顾。

    第二,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由于幼师生职业理想呈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态势,造成不少毕业生自我评价时对自己的实力不能准确估计,更不能兼顾国家的经济情况、就业的形势和政策、各地区和单位的特殊要求等社会客观现实,最终导致高攀不成,低就不愿,白白错失就业机会。因此,学工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要积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一方面鼓励学生树立较高的奋斗目标,使其具有为国家昌盛和民族兴旺奉献一生的远大理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明确当前幼教市场的就业竞争形势,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用做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平常心态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通过职业理想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选择时不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立足于现实。

    第三,加强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教育。职业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在职业选择中以自我为主体还是以社会为主体的问题,它涉及如何看待职业待遇、职业苦乐、职业地位等方面,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点部分。在进行职业价值取向教育中,要坚持正确的职业待遇观、职业苦乐观和职业地位观,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广泛深人地开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导价值观教育,倡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及成才意识和成才途径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定位和  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当然,针对幼师生职业价值取向活现出的现实和具体化特征,作为教育者应认识到这是市塌 经济条件下学生职业价值观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在教肩  中必须注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即倡导人生的价值在于刚社会的贡献的同时也应肯定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懂得回报社会,不能取大于予,更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第四,加强就业指导。由于目前高师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以就业信息为主、个别咨询与职业指导课程相对较弱的初级发展阶段,就业指导也主要在毕业班进行,这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毕业生就业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以致部分毕业生就业中过于理想化,缺乏白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模糊不清。这就要求学校尽快健全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年龄特点分专业、分年级、分层次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培训,使学生通过职业教育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在校学习的自觉性;了解自身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为将来的择业作好充分准备;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正确估价自己;了解个人的工作动机、适应性以及工作目标,逐步形成适合本人特点的职业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就业决策能力和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水平,改造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强化学校秩序环境,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色;其次,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让每个墙体、每个角落都渗透着育人的警句名言,营造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良好氛围;再者,完善校园的舆论环境,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小报、手抄报、主题班会、校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促进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第5篇

时下正是我国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大力倡导发展学前幼儿教育的大好时机,在这一特殊背景时期,保育员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她们和教师一样,既是幼儿的教育者,也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她们的职业幸福感与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教育行为紧密关联,直接影响着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保育员职业能给保育员带来幸福感吗?保育员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不仅是小朋友快乐成长的保证,也是保育员自身发展的愿望,更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由较低到较高的层次。幼儿园保育员是人类群体中的一员,工作普通、平凡,她们同样有各种层次的需要,她们的职业幸福感要通过满足需要的方式来提升。

一、生理需要是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的前提――提高薪酬待遇,提升社会地位。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若是为生理需要而忙碌,他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保育员和其他的普通百姓一样,要面对衣食住行的生活压力,承担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家庭责任,有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保育员工作身兼保育管理和协助教学双重重担,工作流程琐碎且规范,工作时间长,有的还每天超过八小时。但是保育员的月工资收入与普通家庭平均月消费支出相差太多,仅比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略高一些,有些保育员为了贴补家用,休息日还要做兼职。

《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确,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学前教育公办师资的规模并未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而同步发展,政府对于学前教育投入几乎“零增长”。在日益攀高的CPI数据面前,越发的凸显保育员对于福利待遇的不满。幼儿园要招聘到真正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强,好潜质的保育员人员,增加工作薪酬、提升地位、改善待遇是明智的选择。

二、安全需要是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的保障――享有社会保障,获得稳定工作。

安全需要的含义是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障。对保育员职业而言,安全需要表现为享有单位办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待遇且工作稳定。幼儿园保育员队伍基本为编制外聘用人员,学历层次、技术等级低,年龄偏大、准入门槛低。针对这一现状,幼儿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幼儿园必须严格执行《劳动法》

聘用时与保育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建立保育员工作的社会保障体系,按规定缴交各项社保费用,解除保育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后顾之忧,减少保育员工作流动性大的现象,能够以园为家,安心工作。这些举措对稳定保育员队伍、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幼儿园应提供可持续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培训的机会,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危机意识。通过终生学习理念的渗透,纠正她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错误认识,增强自我提高、紧跟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的愿望。第二,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保教并重。深刻学习领会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渗透“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日常保育工作。第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提升能力专业技能。通过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比赛或观摩,学习科学的工作流程操作经验;分析研讨案例,学习保育员与小朋友、家长、老师沟通的方式技巧和应对能力;开展命题或随笔的保育员手记交流,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汲取她人之长,解除工作中的困惑,重在促进保育员组织能力的提高。使她们更加自信地胜任保育工作,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一份稳定的工作。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激发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的精神动力――注重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处于这一需要的人,把友爱看得非常重要,希望获得美满幸福的家庭,渴望得到一定的社会认同、接纳,并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园保育员在园工作时交流的范围较窄,大多限于与本班老师、小朋友、部分家长之间的交流,交流和接触大部分也只是简单的工作上的,交流几率偏小导致保育员较之其他教师的集体归属感要弱,因此,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保育员所迫切需要满足的需要之一。她们非常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得到关心和信任、融入和谐的集体氛围,从而感受集体的温暖。

对此,幼儿园应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将聘用的保育员都加入单位工会组织,共同参与单位工会的职工之家活动。通过工会开展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习活动、慈善捐助公益活动、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等提升她们的园所主人翁意识,搭建交往沟通的平台,增进同事间的交流。工会组织关心了解工会会员的家庭、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嘘寒问暖,想她们所想,急她们所急,及时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维护保育员的各项合法权益。从而促使保育员和幼儿园其他教职员工在团结互助、温暖友爱的环境中激发工作潜力。改变有些保育员表述的“干活有份,吃饭没份”不妥现象。而是营造保育员与其他教职工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集体氛围,增强保育员与园所教师的工作合力。

四、尊重的需要是调动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的关键――感受个人尊严,享受公平待遇。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敬重。社会上有些人对保育员职业的理解、尊重度不够,许多家长甚至有的教师在潜意识中将保育员定位为保洁员、卫生员角色。常常看见有些家长用命令式的口吻交待保育员对孩子多照顾,甚至有些家庭的保姆也言语不礼貌地对保育员提出要求。保育员常会有自己低人一等的心态,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但是内心深处,自尊心强,荣誉感重。她们希望自己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有所成就,渴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小朋友家长、老师、园长的认可及褒奖。在幼儿园年终先进工作者的考评表彰、保育员业务技能练兵展示竞赛、教师节先进表彰的各项活动中,对于工作突出的保育员,颁发荣誉奖状;在幼儿园园务公开、召开职工大会时,保育员参与到学校决策和管理中,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切身体验到主人翁意识及园所对自身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激发保育员对工作的热情和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的满意不是看其绝对价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获得尊严,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在谈到从事保育员这一职业的薪酬标准时,她们表达了无奈与期望。

问:“你内心最期望的是什么?”

答:“工作的报酬更高一些。”

问:“你希望和班上的老师享受一样的工资待遇吗?”

答:“可能吗?那是理想吧!”

这些回答道出了保育员对现在不同管理体制下的幼儿园人员聘用形式、享受待遇不同的的感慨。目前,即便在同一所幼儿园中,专任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或因不同管理体制而不同身份的教师与保育员之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已成了影响保育员公平、尊严和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公办幼儿园里编制内外人员的待遇差异更加凸现。难道保育员享受和老师一样的薪酬待遇真的仅是一种理想吗?

令人欣喜地看到,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教育的若干意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提出:“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期待国家财政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能尽早实施,将保育员享受和教师同样的薪酬待遇的期望真正从理想变为现实,使保育员感受到自己劳动付出与工资报酬待遇平衡的成功喜悦。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的最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收获工作成就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保育员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体验到职业幸福感。具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育员的幸福感源于孩子真诚的爱

工作中向孩子倾注爱心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给予回报。当保育员身体偶有不适时,孩子们一声“老师,您怎么啦?”关切的问候、小手递上的一杯开水、轻轻的小手握大手的触碰,这些简单的、纯洁的爱是对她们辛勤付出的最大安慰。

2.保育员的幸福感源于孩子们的成长进步

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保育员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凸现保育工作的教育价值。看到入园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朋友们在大班与小班大带小的友爱帮助活动中,耐心细心地给弟弟妹妹喂饭,不厌其烦地帮他们穿脱衣物;大班班级每日的值日生能协助老师做好自然角花草动物的管理、用餐环节餐具的按序摆放、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监督小老师,保育员感受到了自己“以保促教”的成效。

3.保育员的幸福感源于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令保育员们感动的场景有很多。每年大班毕业典礼结束即将离园之际,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真诚地向保育员鞠躬致谢,感谢保育员多年来对孩子的细心关爱和生活能力的培养;教师节,总有许多已经毕业进入小学、中学的孩子会以回幼儿园来看望保育员、寄一张节日贺卡、打一个问候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节日问候,这些都表达了家长们对保育员工作的敬重和认可。随着保育员工资报酬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保育员职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保育员将在这一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陈松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师积极性培养的启示[J].金陵t望,2008(17)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第6篇

论文摘要:在人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职业特点、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因此,作为幼儿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她们的心理特点,创设条件不断改善她们的内心状态,找到维护她们的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对幼儿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幼儿教师的素质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前提,他们作为幼儿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任,对实现幼儿教育目标起着关键作用。川能不能培养出健康成长的孩子,除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外,关键在于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是否健康。如果担当此重任的教师心理不健康,又怎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因此,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成功的幼儿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教师工作的职业特性

1.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如同培植苗木,它关系到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要搞好幼儿教育首先要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尤其在当今,在提倡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高要求: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复合型的能力、良好的个性特征等。〔’!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目标、策略等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素质不高,就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感觉到自身发展的压力。

2.工作量大、工作烦琐

幼儿教师面对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需要处理的事情从照顾好幼儿生活起居,到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再到培养他们的个性,工作量大,琐碎繁杂。根据国家现行的规定,幼儿教师工作时间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但是由于幼儿学校为了满足孩子多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使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国家的规定,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学校的原因

1.教师的发展需要不能满足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能够进行自我发展。除了基本的能力素质外,还应具备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手段等。广大教师必须克服时间、经济以及精力等方面的困难,尽最大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近年来,新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地引入到了幼儿学校,这必定要求教师能适应新的形式,能够跟上课改的步伐。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只有少数教师有进修的机会,大多数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

2.幼儿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低

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大致包括教师和幼儿、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同事、教师和领导之间几个不同的层面,这些人际关系构成了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每一个层面的关系都会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及他们的心理状况。在所有这些关系中,教师与同事之间关系满意度低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有调查显示,有13. 8%的幼儿教师不喜欢幼教工作是因为工作单位里人际关系不如意,而喜欢幼教工作的教师中有64. 7%则因为喜欢单位里那种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社会的原因

1.家长的期望过高

现代幼儿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苗”、家长的宝贝,因此家长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a]家长们不再把幼儿学校当作是孩子的临时寄养所,而是赋予学校重任,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在幼儿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也对幼儿学校在教育环境、教师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期望、高要求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2.社会的支持度不够

虽然社会上对教师有很高的赞誉,但有一些人对幼儿学校和幼儿教师却怀有错误的看法,他们觉得幼儿学校不同与其他阶段的学校,教师的地位不能很好的被肯定和尊重。社会和家长们的对教师的不肯定和尊重的行为,极大地伤害了教师,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三、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应采取的对策

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儿童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既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也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只有不断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才能有效提高幼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种种原因,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采取以下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身体、业务、心理等方面。管理者对教师进行管理以保证教师的高素质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严格规定教师的招聘条件,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保证教师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解决工作中的教育教学问题。!’〕二是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应付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新时期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学校管理者应定期请来幼儿教育专家,以专题的形式给幼儿学校的教师传达新的教育理念,保证幼儿教师能根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针对社会上对幼儿教师存在偏见、不尊重的现象,学校的管理者应做好宣传和沟通的工作。一方面,向上级行政部门反映,通过法制与宣传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幼教的社会氛围;〔‘忍另一方面,管理者应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幼儿教师的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满足幼儿教师的合理需求,使其付出与回报基本持衡。

(三)开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咨询

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纳人到学校管理的内容中来,对教师开展心理沟通和心理辅导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并通过举行心理讲座或座谈会等增加教师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使他们具有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和实施教师心理辅导计划,如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定期开设心理咨询等;还要尽量创造条件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为教师缓解压力。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第7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家长、小朋友们,大家好!

五月的__,花团绵簇,清爽宜人,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很高兴参加____幼稚园的开业典礼,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____幼稚园的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场的小朋友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区的小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辛勤耕耘的幼儿教师表示良好的祝愿![文秘站网文章-找范文,到文秘站网]

近年来,我区民办幼儿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从无到有,有小到大,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门类的办学格局,目前,全区拥有民办幼儿园所,幼儿教师人,入园幼儿人。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幼师个人工作展望第8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言语;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188-02

幼儿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交流,而在其成长的关键期,与外界交流最多、获取知识量较大的来源,就是教师。教师的引导,对幼儿日后性格的形成、观念的树立、个人价值的体现,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教师的言语、动作、思想动态,对幼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教师的言语,而且教师的言语对幼儿自信心的形成,也极其重要。成长初期,幼儿对外界的了解,多数依靠声音、图片等一些形象化的体现,在幼儿接受教育开始,教师就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教师的言语也是幼儿模仿的“能源地”。

一、教师不恰当言语对幼儿自信心影响的现状

(一)易使幼儿产生退缩行为

1、幼儿怯于与他人交往。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幼儿能与身边其他幼儿相处融洽,并且一起玩耍,分享快乐。但有些幼儿孤僻、胆小,不愿与其他幼儿交往,甚至不愿意到陌生的环境去,宁愿一个人在家里玩,这种现象称之为“退缩行为”。一个正常的幼儿,如果突然到一个陌生环境里,或者受到了惊吓,出现少动、发呆、退缩等行为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教师的不恰当言语对幼儿自信心造成影响的话,哪怕是幼儿熟悉的环境,或是熟悉的人,幼儿也会产生退缩行为,这是因为幼儿自信心被伤害,很难对人或环境作出大胆、自信的表现。自信心缺失,致使幼儿害怕与他人交往。例如,小军是刚刚转到幼儿园的新生,在陌生环境里,小军表现出抗拒、不配合教师等表现,此时教师不仅没有积极地鼓励幼儿,反倒使用不恰当语言评价该幼儿,说其是傻瓜。使小军受到很大伤害,觉得大家都不喜欢自己,也使其排斥现象更加严重,从而更加害怕与人交往。2、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缺乏表现欲,那么这个人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每个幼儿都有表现欲,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幼儿能唱会跳,善于表演;有的时常无故大喊大叫;有的动手打人……幼儿的表现欲显得幼稚、盲目、冲动和外露。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幼儿的表现欲给予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加以扼杀,那就会伤害幼儿自尊心,使其自信心丧失,从而影响其个性健康发展。例如,在元旦晚会上,一幼儿表演节目,但由于紧张,效果不理想,没有将节目完整的表现出来,教师批评幼儿说其是笨蛋,这在幼儿心理留下了阴影,使其更加害怕表现自己。

(二)易导致幼儿产生不适当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自身价值的判断和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人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直接影响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幼儿也是如此。然而,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使用不恰当言语的话,会使幼儿的自我评价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不适当的自我评价。

例如,当一个幼儿在一张白纸上随意涂鸦,试图表达自己的心理蓝图,将白纸涂得很乱,幼儿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但如果教师觉得这是在浪费,或是搞破坏的行为,便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批评,长时间下来,幼儿便觉得自己真的一无是处,哪怕自己表现的很好,也会觉得自己不优秀。

二、教师产生不恰当言语的原因

(一)工作压力大

社会高速运转的今天,人们都有着一定的工作压力,来自上级、经济、生活和家庭等原因,当个体的压力过大,超过可以承受的范围时,就会产生一些语言上或是行为上的过激反应,不恰当言语,就是其中一种。当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时,长期积累的压抑心情就会以不恰当言语的方式向幼儿发泄出来,这时,幼儿会把教师的语言当成是一种惩罚或否定,因此对自己失去信心,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对自信心产生影响,从而使自信心缺失。

(二)期望过高

教师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期望,也就是教育应达到的目标或是成果,但是,往往有些时候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就不能对幼儿作出正确的教育期望。教师常常会对幼儿期望过高,这是不科学的。当幼儿不能达到教师的预期想法时,教师就可能会对幼儿产生不恰当的言语。例如,你怎么这么笨,这都完成不了?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可以,你却不行呢?当教师出现种种类似于这样的言语时,幼儿会把这种评价作为自身的一种发展现状,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或是能力不自我认可,这种对自身的错误评价一经累积,幼儿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可以,认为自己真的很差。

(三)自身素质有限

幼儿园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重视,只是一味的重视文凭或是学历,但是,对幼儿教育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的自身行为。因此,一些自身素质本就不高的教师,她当然也就不知道,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应该用怎样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去劝导,只是用严厉的语言去吓唬,防止幼儿再次出现此类的行为。

三、有效应对教师不恰当言语的策略

(一)重视幼儿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加以实施。重视幼儿全面发展,能够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帮助教师正确的教育幼儿,减少不恰当言语的发生。

(二)正确看待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身心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成人往往希望一步到位。如果幼儿一时做不到,就会受到批评,这是很不公平,也是很不科学的。幼儿教育应是循序渐进,而不是揠苗助长,这样的做法只能起到负面的作用。正确看待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使之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并且使教师的教育期望更加适当,进而减少不恰当言语的发生。

(三)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不仅是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更是对其素质的要求。而且,只有身心素质都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要真正为人师表,就要重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树立乐教、敬业、爱生观念。园所要宣传优秀教师事迹,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坚持正面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要提倡人本思想,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努力创造文明氛围,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加强抗压能力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化解压力比等着压力减轻更值得期待。处于社会转型期,感到肩头沉重的不只是教师,每个人都觉得有压力,也就是说,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想办法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才有实质意义。并且,提高抗压能力还能够帮助教师正确看待工作中的种种挫折,用正确的方法排解压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幼儿成长中的小错误,减少不恰当言语的发生。

正确认识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去设身处地想一想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化解自己的压力。还有,不顺心的时候,要积极忘记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未来。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教师是育人的良师、是花园的园丁,只有用真诚的爱来对待幼儿,幼儿才能良好的发展下健康的成长。用正确的言语去引导、教育幼儿、帮助幼儿,是每一个教师应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左彩云,鞍山师范学院副教授,课题指导教师;李一,鞍山师范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