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6 18:06:18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批判性思维;创设氛围;设计问题;组织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对于一些问题产生质疑的想法,以理性思维思考现实生活和社会。让学生通过思品课堂,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从而使思品课真正达到其教育目的,有效地提升思品课的教育作用。

一、创设适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民主课堂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不能对问题产生质疑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压迫性,而老师也习惯于自身的权威性,使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质疑思维,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应从课堂氛围入手,为学生创设适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民主课堂氛围,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起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畅所欲言地交流,充分展现自身的思想,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一些思想或者观点进行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产生质疑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生不同观点争论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激发其质疑意识。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宽容,让学生敢于产生质疑,在学生的质疑产生错误的时候,教师应对其进行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养成质疑意识,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二、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碰撞的问题

问题是引发思维的一个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扩大思维范围,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在进行思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这里一定要注意问题设计的目的性,让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意识,激发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对问题产生思考。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问题的梯度性原则、争议性原则、两难性原则以及理论与现实的差异性原则。学生的任何思维都是逐步形成的,具有梯度性的问题能够逐步引发学生思考,从浅显到深入逐步加强学生思维的范围和层次;注重问题的争议性,让学生产生不同的观念并进行争论,让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对于一些问题并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所以,两难性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产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思维更加理性;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但是这些正确的道理,教师只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育,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道理的深刻内涵。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完全不符合这些原则,这样课堂教育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通过这种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差异性问题,让学生对书本上的道理对比现实进行思考,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理论与现实之间差异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组织具有批判性思维意味的主题辩论活动

对于批判性思维来说,其内在的含义就是对一些观点或者事物的怀疑、分析以及批判,而这正符合辩论的本质,即思维观点的冲击,所以通过辩论,能够使批判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样将辩论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创造性。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学生通过收集材料和紧张的辩论,加强自身的思维逻辑,冲击对方的思维逻辑漏洞,提升自身观点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思品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升问题的有效性以及课程的辩论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思想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有效着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内在素质。

参考文献:

[1]马萍,孙萍.高中生统计论断批判性思维水平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为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

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526.4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122-01

一、创新教学的类型

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才智。为此,我们为这类教学方面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引思型。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带着疑问去思考问题的,疑问可以促使思维的产生,引发创新。因此,引思型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去探索事物的新奇和奥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通常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通过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以此为题?

2.通过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语的意思。

3.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教师提出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作者烘托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二)讨论型。

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到最大限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讨论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讨论型教学就是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采纳和综合,学生以长补短,逐步将问题思考全面。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发现新的问题之后,主动提出质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情景诱发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之上可以创造出课程中的情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联想。

(四)想象教学。

想象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或者一个新课程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沿着课文的思路,想象文章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撰写文章后续等。

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究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做起,在小学教育中灌输学生创新思维的概念,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又该如何才能做到创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教学将学习目标定在升学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讲解生词和重点,学生为了升学而机械的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明确,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占据很重要的作用。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寻求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里面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逐步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鸡蛋可以看成字母O学习,不但让学生看到鸡蛋能够联想到字母O,看到所有圆形的东西都可以联系到字母O,这样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利用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

情景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素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记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能展现学生的才能。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不但别开生趣,还能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尝试着去联想每一种事物应该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利用讨论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讨论式教学是素质教学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怎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才能有效的学习知识。讨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小白兔与小灰兔》一课为例,作一个简单的假设: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内容之后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如果是你帮老山羊挑了白菜回家,你会选择白菜种子还是白菜呢?

学生:白菜种子。

教师:那如果你不懂怎么种白菜,怎么办?

由于这是书本上没有考虑的,学生一时间会对这个问题回答出千奇百怪的答案,如向老山羊学习,问妈妈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课;实效性;提升策略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中高职教育占了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在我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的重用日益凸现出来,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下,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课程改革力度、课改满意度却不是很尽如人意,为了提高高职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笔者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提升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进行了实践。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无论是在学校层面上还是在教师或学生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根据笔者对学生谈座会、教师座会、问卷调查等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高职学生数量激增,现实中,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大部分都是大班教学,一般一百余人,有的课堂达到两百余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思政课相对专业课而言,在很多高职院校往往被视为一般的普通课或公共课,属于不予重视但又不得不开设的课程。

3、教师课堂教学缺乏热情,为完成繁重教学任务而教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4、学生对思政课普遍不重视,认为专业课是他们将来安身立命之本,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没什么作用,认为学好这门课也不能给自己带给多少经济利益,来上课只是为了求学分,学生到课率不高、上课抬头率不高。

5、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由于移动互联的发展,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的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但由于学生对是非认识能力不足,往往对课堂上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怀疑,使教学的难度增加。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呢?笔者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下文简称《毛概》)为例,将“三进”引入课程教学与实践,通过大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师生的合作探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三进”策略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增强思政课魅力,吸引学生“进课堂”

(1)“课堂10分钟老师”,让学生做“老师”,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根据布置的教学任务上台讲,让同学们围绕“我所了解的邓小平”“长征精神是什么”等课题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学习《毛概》的心得体会,表达自己对伟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让大家在轻松快乐中学到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学生多方面的反馈信息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生态文明的教学内容,开展“光盘”行动,从身边做起,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滴水,及时关灯关电倡导节俭精神的活动。让同学们通过自我检查,查找校园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讲评,很有真实感和说服力。这种教学模式告别“一言堂”让学生“动”起来,使思政课焕发生机。让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通过一种新颖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大家在轻松快乐中学到了思想。

(3)把学习的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交给学生思考,让学生组织教学内容,老师给于适当的辅导,学生畅谈对理论问题和现实的认识和看法。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使本来枯燥沉闷的教学焕发了生气。

(4)结合《毛概》内容,根据社会热门论题组织班级辩论会。如开展“先治理污染后发展生产”,“先发展生产后治理污染”为辩题的辩论会。辩手们收集了大量的材料证明自己一方的观点,各抒己见、唇枪舌战,辩个不亦乐乎。把全班的学习热情都带动起来了。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模式和速度调节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纠正我们曾经走过的错误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坚持要坚持“五位一体”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构架,以文化建设为内核,以社会建设为依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对这些理论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2、扩大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进图书馆”

(1)布置动态作业、引导学生“进图书馆”。布置作业时着眼于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对当前的重大或热点问题的研究中去,以专题形式完成,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往的学生作业仅仅写在本子上,交给仅仅老师看,有好处但也有不足。笔者认为学生作业在班上交流会起到更好的作用。一是大家共享同学做的作业,这也是一种学习资源。二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三是由于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们很下功夫去思考,努力去完成作业。四是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合作,他们在宿舍里讨论课题共同完成。五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演讲能力。这种作业形式强调学生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

任课老师可根据思政课的特点布置动态作业,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设计讨论题目。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图书馆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并制作好PPT。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讲授本组的观点,其他同学听后提出问题,该组除发言代表外的其他同学每人都至少回答一个问题,最后由老师作点评。如:布置“当前大学生就业面面观”、“中国中东部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当前居民收入差距诸多因素的思考”等作业,引导学生进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后,让同学们围绕这些话题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让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通过一种新颖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大家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布局的理论知识。

(2)向学生推荐10本书目。进图书馆是丰富学生视野,增长智能的有效途径。教师每学期可向学生推荐10本书目3年阅读60本书,教师介绍书中的基本观点和情节,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热情。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书籍,要求学生每学期交二篇读后感,按平时考查登记成绩。这样做就是发扬过去的老传统,使学生能安下心来,认真学习。培养学生勤于专研的精神,谋善变的冷静思考,丰富知识。

3、全面开展实践教学、推进学生“进社会”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教师可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生直接的生活感受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教育和锻炼,培养自己的能力。

(1)鼓励学生在重大节假日,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回到家乡做社会调查。如“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变化”,“家乡的环境污染问题”,“建设和谐家乡”等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笔者布置“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变化”问题,让学生国庆回家时到家乡去做社会调查,节后返校上课时把调查结果带到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相互交流自己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的巨大变化,从同学们自己家乡社会生活的角度去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并通过这一项目驱动,自主地学习了改革开放理论,深刻领会到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真正理解“改革开放让人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这一真理。同学们对这样的实践教学很感兴趣。深化了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理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社会。利用清明节学生回家乡参加祭祀活动进行社会观察:“从清明节祭祀活动的陋习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返校后组织课堂讨论,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参加,争先恐后的发言,畅谈了祭拜中的种种陋习和倡导文明祭拜的重要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大学生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讲科学文明,同时也应带动身边的亲友加入文明祭祀的行列。破除焚烧冥币、纸扎的手表、家电,洋房汽车、手机、麻将牌,甚至“美女”、“小姐”、“保姆”,等陈规陋习,以多种文明方式向逝去亲人寄托哀思。树立文明祭祀新风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对于如何消除不文明祭拜的行为,同学们都普遍认识到是因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平衡导致。针对这种现状同学们认为:一是要着力抓好科学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法律法规意识。二是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尊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老人在世时家庭多孝敬,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从俭办丧事、文明祭祀,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是大学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告别陋习,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带头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四是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移风易俗,从俭祭祀,不借清明节祭祀之机摆阔气、讲排场。通过讨论增强了同学们的现代文明意识,对他们树立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意义。

思政课实校性的提升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探索,需要教师们在尝试中不断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整改,步步为实,把握规律,更好演绎。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学生满意、教师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 李长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6-4.

[2] 徐奉臻.教学改革: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7―55.

[3] 张耀灿,卢爱新.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魅力[J]思想政治教育,2006(2)[4]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5).

[4] 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9.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开放教学 教学策略 素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缺乏互动、实践与创新,无益于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精神。新课程背景下,我汲取了“学习即生活”开放式教学理念的精髓,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进行了深入尝试与探索,达到了理想的课改效果。

一、辩论赛,发展思维

辩论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观点,使自己的头脑更加灵活。在辩论中,针对问题来回答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通过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政治素养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教苏教版高二上学期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时,学习重点是希望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化的含义,我运用了辩论赛的形式,就文化方面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如“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有哪些”等。针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文化,让学生发表想法。在辨析有疑问的概念时,我会与学生共同讨论,如“我们的行为修养是不是文化的一种”,就此我会开展一个“修养属于文化行为的一种”主题辩论赛,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并布置任务:“同学们,针对这一主题,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在辩论中,切忌听取对方的观点,而应分析其陈述的理由。”辩论赛中,正方学生认为:“行为修养就是文化的一种,文化是一个大的名词界定,在这个概念里,凡是有关民族特有精神和物质的都属于文化。”而反方学生则认为:“行为修养是文化的一种边缘化的概念,它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文化是一种思维上的概念、思想上的升华,并不包含行为修养。”学生各持己见,辩论得十分激烈,这种激烈的辩论正是讨论教育的成功之处,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真正实现智慧的碰撞。

讨论过程既是智慧的碰撞,又是交流的过程。对于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学生应针对教学活动来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以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挖掘出自身的政治灵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将知识融入灵感和想法之中,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

二、讨论会,沟通思想

开放性教学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讨论政治观点能使学生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思想,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只有对知识理解了,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好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开展了以“政治理论和政治观点”为主题的讨论会,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他们在讨论中思如泉涌。

例如,教苏教版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课,这是关于民族精神的话题,是对学生思想的一种教育。众所周知,民族精神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种理论。因此,在讨论前,针对话题选择,我会创新讨论会的话题,如“你眼中的民族精神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有什么联系?”“你曾经做过什么弘扬和捍卫民族精神的事情?”针对这些话题,我先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话题讨论的最后,我会针对每个话题,请1~2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对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学生认为:“民族文化代表着民族的思想,是一种综合体,对民族文化了解了,就能领悟整个民族的精神了,从而对民族上升为一种崇敬之情。”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我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讨论话题。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会,可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有针对性地选择话题,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以实现沟通思想、锻炼思维的目的。

三、定方案,强化应用

在开放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教学方式,来制定系统性的教学规划,在课堂讨论中,提问可起到导向作用。教师应根据方案来教学。讲课中,我经常会运用一些提问技巧,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地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例如,在对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多彩的消费》一课讲解时,我让学生根据问题来思考,从而形成缜密的思维,通过一步步的建构,整理出完备的思维结构。我在备课时就精心制定了方案,如对学生由浅入深地提问。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我根据方案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讨论式的引导:“同学们,大家是怎样理解‘消费’的?你眼中的消费具备哪些因素?”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比较轻松,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消费是一种货币与物品的交换。”有的学生说:“消费应该具备两个交易对象,交易的物品或者其他的东西。”我继续问:“很好,那么大家想一想,对于消费而言,影响它的因素又有哪些?在你的眼中,消费水平指的是什么?”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提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方案的制定对于教师而言有很大难度。一方面,在方案的制定上要突出效果;另一方面,又要在问题的设置上张弛有度。通过认真推敲、反复思考,制定的方案必须难易适中、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知识。

四、开论坛,深度分析

开展论坛属于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说,它是一个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接触了,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在表达观点时,才会更丰富、更有层次。为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利用多媒体连接大量的论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政治知识和理论,亩丰富政治思维。

例如,在学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我在备课时,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大量的世界文化影视论坛,其中有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以及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在课堂上,当讲到丰富多彩时,我带领学生浏览了一些比较有名的文化论坛,在学生接触到论坛内容后,我再引导他们思考。在课余时间,我会根据所学知识开设一个论坛,让学生在论坛上畅所欲言、自由发挥,如“论坛内容中都有哪些文化的体现?”“你从中能总结出怎样的道理?”这类问题都比较开放,学生的回答也是各种各样。为此,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会鼓励学生,让他们更自信、更真实地表达思想、剖析问题。

通过开展和浏览论坛,整个教学活动十分活跃。学生能体会到思想政治内容的道理,从而会调整自己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应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合理运用知识,全面提升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兴洪.高中政治开放式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15(10).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思维能力 培养

1、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外在因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而融洽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语文本身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课程,教师必须以充沛的情感,良好的教学态度才能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所以,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方式应亲切平和,表情应自然流畅,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放松的教学氛围,进而为培养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敢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课堂上也就能对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段落形成自己的心得,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在这个过程中,观点的形成正意味着思维能力的形成。

同时,老师的肢体语言对于学生也很重要,老师每一个手势与眼神,都是与学生的互动。当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表了精彩的观点,甚至有声有色地朗读了一段课文时,都值得用肢体语言进行配合鼓励。如,微笑,点头,鼓掌,竖起大拇指,以及给予学生赞扬的眼神鼓励等等。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给学生的每一个心领神会的鼓励都会带给学生极大的信心。所以,在这方面,老师要多给学生鼓励,给学生表达自我的信心,给学生鼓励与肯定。进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共同的讨论中表达思维,求同存异,让学生都得到最为自由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打下基础。避免为回答问题而思考,而是为了求知,求真去思考,去创新,去发散思维。

2、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内在因素

2.1创建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是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性学生,让学生在小组性教学的过程中集思广益,避免僵化思维,避免只停留在自己的观点内。只有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多元的观点与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小组讨论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在心理学的定义上是指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通过已知的事物创造出未知事物的思维。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在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进行幻想性和假象性的命题布置,引导学生想象出虚构的情境,通过小组讨论来完善与升华这一情境。要知道,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秀作文都是戛然而止的,老师就可以用这样的作文结尾进行引导,让学生尝试着留下悬念,把自己设想的悬念进行小组讨论,让同学们来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得到大量的反馈,进而优化自己的作文与观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课本中很多的配图都可以用来想象与补充。让学生观察配图,进行再创造,用他们补充的画面与情节来完善与创造新的故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必须大量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本身就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

2.2创建辩论与矛盾的舞台

语文是一门充满了人文情怀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创建辩论与矛盾来进行。要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价值观逐渐开始形成,对于同一件事,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此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通过设置辩论与引出矛盾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课堂中质疑的东西越多,说明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思考就越充分。老师要做的是适当引导,让学生在质疑与辩论中去寻找答案,去学习钻研。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很多的点都可以进行设疑。老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发现这些疑点,然后提出疑问,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多寻找,就能让学生在不断的解疑与释疑过程中进行人文思考与探索,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矛盾来自不同的观点,而辩论则是观点的碰撞过程,只有思考,只有懈而不舍的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提供辩论与思考的舞台,避免“一言堂”,让学生自由辩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2.3创建有成就感的课堂

成就感,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的幸福感,让人感觉到受重视,受尊敬。在初中语文课堂里,老师要考虑到学生此阶段的敏感与青春期心理,创建有成就感的课堂。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与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这是人剥离不了的生存需求。成功给人的感觉是无比愉悦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感觉到愉悦,就自然能保持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在课堂上,老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情绪情况,贴心地设置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而在成就感的创建上,老师应遵循由浅到深的过程,对班上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成就感设置。对性格活跃的学生设置主动抢答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对善于思考的学生设置深度型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还可以设置团队性问题,小组性问题,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综合提升。不同的问题代表着不同的思维角度,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与回答问题,其思维能力也自然能得到进步与提升。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法 教育意义 实施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难点与薄弱环节。若要大幅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由平时教学抓起,注重写作过程,注重学生讨论合作,拓展思维,让学生能主动融入写作活动。而合作过程写作教学法则是不错的选择,整合了小组合作与过程写作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交流合作中深刻感悟,把握写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与合作意识。具体而言,其教学意义主要如下:①可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②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想象思维。③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使其学会有效写作。同时,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并学会合作学习,感受英语作文的无限乐趣。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如下步骤来开展合作过程写作教学法,唤醒学生沉睡思维,启迪学生无限智慧,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 头脑风暴,奠定写作基础

在合作过程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围绕话题组织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所需写作素材。或者教师引入相关语言材料,适当设置写作情境,以引发学生表达与写作欲望。然后,师生商定写作主题后,可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自由表述个人观点、放飞思绪、启迪灵感、激活创意。而后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主题列出写作提纲,突出写作要点或写出一定的关键词句,勾勒出整体构思,写出主题句,并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写作材料,为写作初稿奠定基础。

如9A Unit 5 Films,本单元话题是“电影”,通过描绘电影明星的形式对有关电影的英语单词、句法等知识进行了解读,十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可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电影对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 “电影英语”知识。当学生熟悉有关电影的话题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所给信息自由谈论电影或电影明星,然后商定出写作主题――My favorite film star.接着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中的Reading内容,设计有关问题情境,让他们探讨Sandy’s favorite film star,唤起写作热情,克服写作畏难心理,指导同学们明确英语写作提纲。

2. 独立起草,修改写作初稿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这是主要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讨论与思考所得的写作构思经过加工与创造而变为写作初稿。在初稿写作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进行构思想象,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与写作。同时,随时关注学生练习情况,及时指导与帮助。当学生完成My favorite film star的初稿之后,可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与修改,从而完善初稿。通常而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注意侧重点是作文内容方面,而对于那些标点、语法等错误则稍后解决。这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可碰撞出创意思维,让他们完善文章结构,充实写作内容。而后,教师结合小组讨论情况与相关意见,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引导学生自主修改初稿,处理好习作中的一些拼写与语法等错误。

3. 修改展示,有效评价反馈

在合作过程写作教学法中,写后阶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是学生再思考与情感升华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是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写后阶段中的评价与反馈。当然,此处的评价反馈主体不仅仅是英语教师,还应包括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如引导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比如初稿完成后,要求学生对照参考修改标准,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完成二稿后,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根据评价意见进行重写。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范文,要求学生赏析,对比修改或者重写。其次,英语老师评改与讲评,如通过面批、抽改、全批等方式予以评价。同时,呈现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如中国式英语、语法错误等,师生一起修改。比如一些同学在写作时,忽视中英句子表达习惯,而写出一些中国式英语语句,譬如:Our school has a lot of tree等。而后学生汇总修改意见,定稿成品。最后呈现展示。如教师可借助幻灯投影学生优秀习作,或者让学生朗读习作,以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过程写作法兼顾了写作过程与写作结果,融合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沉闷的写作教学氛围,激活了英语写作学习氛围,唤醒了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使其在活跃氛围中放飞思绪、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萍. 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法探究[J]. 考试周刊, 2011(76).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小学教学;空间扩展;创新思维

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拓展拓展视野思维

新的教学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联系,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方面的生活内容在书本上都有展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社会和生活,要带领学生关注自然和环境,实现其思维和视野的拓展。在教授《农业的变化之大》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到现代化农业的变化之后,要引导学生将视线关注到科学化的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上,让学生以此了解社会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国家科研发展的思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化农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水稻良种以及新科技支撑的彩色棉花和无土栽培等农业技术让学生感受农业的发展,让其体会社会的进步对生活的改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二、结合想象拓展创新思维

好的文章可以给学生无穷的想象,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这样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寻找这类文章,组织学生赋予文章新的想象,以此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授《神笔马良》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最后并没有交代马良的去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思考马良的去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主动根据前文的线索,结合自己的想象分析马良有可能去的地方,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最后的句子想象马良可能为穷苦人民作画,他具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等相关内容,鼓励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想象,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实现教学效果的真正的提升。

三、组织课堂辩论拓展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授《将相和》这篇文章的时候,提出了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避免和廉颇见面的行为是对还是不对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派,正派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的,这是顾全大局的君子胸怀,反派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的。通过正反两方同学的辩论,将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故事演绎出了新的深意,不仅体现了蔺相如为了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同时学生又引申出了想要解决问题最好还是直面沟通的意思。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双方学生丰富自身的论点、论据,丰富自己的理论内容,进一步拓展对课文的思维理解。

四、鼓励质疑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文章不同的见解,比如在教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的学生虽然阅读了文章但还是对实验的结果存在一定的疑问,一些学生会有和亚里士多德一样的想法,认为重铁球先着地;有的学生还会提出这样同时着地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还有的学生会提出一次性的实验结果并不能说明一切的质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这些新的观点和看法,可以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和辩解,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

五、结合比较实施拓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以此丰富学生的思维,强化其对文章的理解层次,促进其融合性的理解课内外的文正,实现智慧的发展、知识的丰富和思维的延伸。教师在教授同一题材的文章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从文章的意境、主题和思想感情等方面入手,在丰富学生知识内涵的同时提高其写作及鉴赏水平,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浅议,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找出文章写法的异同、分析对事物的不同理解所收获的感受,将这些想法融入到日后的写作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观点的层次。通过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总结,最终总结出来的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思维、组织组织辩论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鼓励质疑和教学比较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多种手段实现小学学生的思维创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绍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07.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第8篇

一、导入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导评式教学也有导入环节,但与传统不同的是,导评式教学的导入要求具有启发性、激趣性,要能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形成积极探索的欲望。一般而言,最好以学生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或国际国内热点事件作为导入的具体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热情。比如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法不可违》(粤教版)这一部分的教学导入,就可以用当前的社会法律热点事件来作为导入内容。社会法律热点事件很多,很容易从媒体上找到。

二、导读

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一些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从中受到积极影响,但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由于特殊的境遇,有可能还会作出与教材本意相反的理解。如果学生理解过偏,反而在思想上会受到消极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导读很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核心思想和其中体现的人文思想与政治观、价值观等。如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明辨是非》这一节,在“探究园”栏目里有一段探究材料《小克和舅舅》,原文如下:小克的舅舅交游甚广,被朋友们称为“大哥”,他出外吃喝、打麻将常把小克带在身边,小克觉得舅舅很了不起……

这则材料中的“舅舅”这一角色在社会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且,对青少年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有些学生甚至还真希望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这样的“舅舅”。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几个关键信息:1. 小克的舅舅所谓交游甚广,就是吃喝玩乐;2. 吃喝玩乐,无所作为,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3. 小克把这样的舅舅当作崇拜的对象,是没有明辨是非的表现;4. 作为青少年学生,要正确对待长辈亲朋的影响;5. 如果不分是非黑白地学习、模仿长辈亲朋的行为,会带来严重后果。将材料中的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学生就更能准确地、快速地把握材料内容及思想。

三、导思

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思考基础上,这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思想的重要方式。布鲁纳说:“发现并不限于那种要求人类探究未知晓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他进一步说:“教师不应该用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消极状态,而应该假设式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亲自去得到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在导思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中各个信息点之间的联系,从中体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和道理。导思时要设计一些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九年级《走艰苦创业之路》一课,在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奋斗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以求得对材料的深入理解。

四、导析

导析环节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形成分析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各个信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检验分析思考的成果,查验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信息。再次要让学生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去分析生活事件。导析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小组围绕问题充分展开讨论。比如有关商品买卖中的纠纷事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工商管理方面法规知识,根据问题实际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理论。

五、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