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时事政治论文

时事政治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13 10:55:17

时事政治论文

时事政治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外事翻译主要是向对方传达国家、政府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因而在外事翻译实践中要特别注重翻译的政治性和时代性。为了正确地传达思想,译者在斟词酌句时要特别注意它的政治色彩。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东西,研究新问题,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

外事翻译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外事口译和外事笔译。外事笔译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外交、外事场合的讲话稿,如在国际会议上的讲话稿,在宴会、招待会上的祝酒词,以及外交上交涉用的讲话、声明,国家间的照会、信函、公报、协议、条约等正式外交文件。

外事口译的主要任务是,担任我领导人出访或外国领导人来访时双方或多方谈判、会谈、交谈时的现场翻译,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讲话或参观访问时的介绍等即席翻译。在双边会谈中,这种翻译通常采用交替传译方式。在国际研讨会、国际大会、国际组织的年会等各种会议上通常采用同声传译。在外事场合,口、笔译往往同时使用。如建交谈判、关于国际公约的谈判,都要求译员既能口译,又能将所谈的内容和结果落实到文字上,成为公报、公约、条约、备忘录、协议等。有时是先口译,然后产生文件。有时则在讲话、演讲前将稿件译好,再到现场作口译。

一、外事翻译的目的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要圆满地完成这种交际任务,与翻译的目的密切相关。关于翻译的目的,翻译理论者各有自己观点。如有的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向受众介绍异域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文化、思想、观念,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外事翻译肯定要显示其特殊性。一个翻译活动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我们认为,外事翻译主要是向对方传达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方针政策等,因而外事翻译的特殊目的决定了外事翻译的翻译活动的特殊性。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也很注重翻译的目的,他将目的分为文本的目的和译者的目的两类。我们认为外事翻译的目的应该是文本目的和译者目的的完美统一。如上所述,外事翻译,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是代表国家说话。而文本的作者(包括文本的起草者、演说者)也都是奉命代表自己的国家起草文件、发表讲话。所以文本的作者和译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代表国家阐述观点,表明立场和态度,维护国家的利益。这是一个根本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如果文本作者和译者不能完全统一,就会出现问题。大者会有损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小者会出现笑话和纰漏。而这种统一,则主要是在政治观点和原则立场上的统一。

外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它具有有别于其他领域翻译的特点:必须特别注重翻译的政治性和时代性。首先,外事翻译政治性和政策性强。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外事翻译的内容多是国家的立场、政策。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形象、声誉、地位及其国际关系等,就可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其次,外事翻译的时代性强。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已经成了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也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新的方针政策相继产生,新的提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这些都会给外事翻译带来新的挑战。如:

(1)朱总理在回答《时代周刊》记者时说:我不认为我访问美国将要进入地雷阵,但是确实要遇到很多敌意,或者是不友好的气氛。Idon’tthinkmyvisittotheUnitedStateswillbringmeintoaminefield,butIdoexpecttoencountersomehostileorsomeunfriendlyatmospherethere.译文用了bringinto和Idoexpecttoencounter似乎访问美国就是进入地雷阵并确实期待敌意。若改为involveentering和mayreallymeetwith则更贴切。改译:Idon’tthinkmytriptotheUnitedStatesinvolvesenteringaminefield,butImayreallymeetwithmuchhostilityorunfriendlinessthere.

(2)美国总统布什在2003年3月20日的伊拉克战争檄文中说:Ournationentersthisconflictreluctantly,yetourpurposeissure.ThepeopleoftheUnitedStatesandourfriendsandallieswillnotliveatthemercyofanoutlawregimethatthreatensthepeacewithweaponsofmassmurder.

出于政治目的,布什使用了entersthisconflictreluctantly;anoutlawregime;和threatensthepeacewithweaponsofmassmurder这些短语,因此以下翻译则更符合布什本意且能引起受众的同情和支持:美国并不愿意这场冲突发生,然而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美国人民、我们的盟友不会对一个非法的政权心慈手软,这个政权正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世界和平。

二、外事翻译的政治性

外事翻译是政治性翻译,译文除了要严格忠实于原文以外,在选择词语和句式时,还要仔细推敲,要准确表达原文的立场和态度。也就是说,政治翻译要做到文字和思想的统一。要做到这点,外事翻译工作者必须结合业务熟悉政策,对于重要的词,特别是涉及到领土、重大国家利益的词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好分寸。不仅要译出词的字面意思,而且要表达出原文词意的深刻内涵。为说明问题,现举数例如下。

(1)中央政府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务。TheCentralGovernmenthasrefrainedfrominterveningintheaffairsoftheHKSAR.“refrainedfromintervening”意思是克制自己不去干预。而事实是中央政府从不干预也不想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务,所以改译如下:TheCentralGovernmenthasneverintervenedintheaffairsoftheHKSAR.

(2)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OurexperienceshowsthatChinacannotrebuilditselfwiththedoorclosedtotheoutsideworldandthatitcannotdevelopwithoutthehelpofothernations.

译文用了help一词,语气有些重了,不符合原文口气,这与我们强调的“自力更生”原则相矛盾,改译为:OurexperienceshowsthatChinacannotrebuilditselfwiththedoorclosedtotheoutsideworldandthatitcannotdevelopinisolationfromtherestoftheworld.

(3)Realitydidn’tcatchupwithU.S.policyuntil1972,whenNixonwenttoChinatomakepeacewithChairmanMao.美国的对华政策直到1972年才回到现实的轨道上来。这一年尼克松去中国与讲和。“tomakepeaceof”译为“讲和”带有对以前所做的事情的某种歉意。当年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尼克松的北京之行完全出自美国自身的全球战略利益考虑,会见尼克松也是基于中国利益的考虑。初译会给人一种尼克松是来中国登门道歉的意思,因此改译为:美国的对华政策直到1972年才回到现实的轨道上来。这一年尼克松去中国与共修两国之好。

(4)Thegovernmentiswagingacampaignagainstwasteandextravagance,withthebanquet,amainstayofallpublicfunctioninChina,aprimetarget.政府正在开展一场反铺张浪费的运动,目标首先对准中国所有的团体活动主项:宴会。

在这个句子中,banquet仅仅译成“宴会”二字似嫌不充分,没有把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应有的内涵完全表述出来。译者必须根据上下文给这个词作适当的放大处理。改译为:政府正在开展一场反铺张浪费的运动,目标首先对准中国所有的团体活动主项:摆宴席、搞宴请。

三、外事翻译的时代性

从事外事翻译,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国家的历史和旧事。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词语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在翻译有关历史事件或时过境迁的事情时,译者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词要及时纠正。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发生世界瞩目的变化,因此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断出现,在英文里找不到相应的词和词组。机构和部门名称、文章或演讲中的古文、诗词和对联,常常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译出。1、旧词新用法

(1)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WeneedtomakefurthereffortstoimplementtheParty’spolicyonethnicaffairs,adheretoandbuildonthesystemofregionalautonomyofethnicminoritiesanddevelopsocialistethnicrelationshipcharacterizedbyequality,unityandmutualassistance.“民族”一词,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一直沿用前苏联的用法,把“民族”译成“nationality”。因此就有了“中国各族人民/theChinesepeopleofallnationalities”,“各少数民族/theminoritynationalities”,“党的民族政策/theParty’snationalitiespolicy”,“多民族的国家/themulti-nationalstate”的译法。而实际上,nationality的含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有了变化,该词不再指少数民族的“民族”,而更多的是指“国籍”。在国外人类学的文献中“民族”一词的表述是“ethnicgrouporcommunity”。Nationality除了指“国籍”和“民族”外,还有“国民”和“国家”的意思,有时可与nation通用。如果将“民族”译为nationality,很容易引起误解。上句则是根据这个考虑,将“民族”的翻译做了相应改动。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民族”都译为ethnicgroup,而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进行判断。如果指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就应译为nationalunityorunityoftheChinesenation;如果指的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则应译为unityamongethnicgroups。

2、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2)我们应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Weneedtogovernthecountrybycombiningtheruleoflawandtheruleofvirtue.“以德治国”是新的提法,英译文应与中文一样的言简意赅,形式上也应与“依法治国”对称,因此在翻译中采用theruleofvirtue。

(3)“863”计划theMarch1986High-techProgram“863”计划是我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如果翻译成为the”863”Program太简单,读者看不懂;但若翻译成为theMarch1986Programtostimulatethedevelopmentofhightechnologies则比较罗嗦。因此上文的翻译加字适当、简洁明了,说清了发展计划的内涵。

3、古语、诗词和对联文章或演讲中出现的古文、诗词和对联的翻译,首先要领会它的内涵,同时在表达时还要考虑语句的对称,甚至于是否押韵。

(4)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toformulateanethicalcodeinordertofosterrespectandtomakelawinordertoestablishauthority这里“立刑”的意思是立刑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因此译为tomakelaw不够准确。另外,“制礼”与“立刑”应当对称,因此改译为:tointroduceanethicalcodeinordertofostermutualrespectandtomakeapenalcodeinordertoreinforceauthority

(5)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Alargeheartistolerant;ittolerateswhatusuallycannotbetolerated.Akindlyfacelightsupwithsmiles;itsmilesatthosewhoaresmiledat.有人后面用laughsatthosetobelaughedat或者laughsatthefunnypeople,这是由于理解的不同。何种译法更好,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过家鼎.注意外交用词的政治含义[J].中国翻译,2002,(11).

[2]王霄凌.论外事翻译的特点[J].济南大学学报,2002,(5).

[3]方梦之,马秉义.汉译英实践与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时事政治论文第2篇

新时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道德的全面发展才能顺应社会潮流,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这也是现今高中政治教师探寻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主体地位,造成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学习,长此以往,无法保证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学习中产生很多困难。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是诱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桥梁,而时事政治是这座桥梁的奠基石。例如,在进行“价格”这一章的讲解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市场水果上涨的现状,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得到水果价格为何上涨的原因,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和大多数人的观点相符,通过时事政治引导,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

二、结合时事政治教学的主要策略

高中课程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还要承受高考带来的压力,所以,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时事政治,他们对社会环境知之甚少,虽然政治课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但是现今的政治教学也基本上是理论知识教学,变得越发枯燥无味,教师只会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对学生很难产生吸引力。在高中政治课上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穿插教学。社会上的时事热点思想性比较鲜明,时代感强烈。虽然教材中的知识较为稳定,但是教材内容不可能跟随现今社会形势及时更新,在教学中,用时事政治代替教材中滞后枯燥的内容,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有趣,增加政治课的新鲜感。由于学生对时事政治了解并不多,所以教师的引导教学比较重要,合理的运用时事政治内容是很重要的一点,教师应该确保时事政治内容和教材关联紧密,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时事政治,对教材知识有更加充分和深入的了解。所以说,教师利用时事政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好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2.时事导入教学。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政治,创建情境课堂,对学生良好的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时事政治情境课堂能够让学生快速深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时事政治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点,创建情境课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三、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虽然时事政治教学效果较好,但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仍然是教师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几个问题,即首先是保证时事热点的针对性,社会瞬息万变,每时每刻都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事热点层面、内涵比较丰富,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时事政治讲解,也就是保证时事政治的“针对性”,这样实际上是辅助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这一章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最近的热点问题“雾霾”,让学生了解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时事政治选择贵在精而不在多,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的进行时事热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其次,是保证时事政治的新颖、现实,顾名思义,时事政治要求的是新颖、符合当下,在选择时事政治内容时,应该尽量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贴合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时事政治内容应该能够“以小见大”,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件,逐渐向国内和国外拓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热情,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四、结束语

时事政治论文第3篇

(一)能够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所谓的时事热点问题是当前社会上最近发生的,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结合相应的时事政治问题,能够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和提升,继而能够营造良好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与学习氛围。

(二)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加以培养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当前社会上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思维积极调动起来,通过对时事政治信息的搜集以及分析等多过程,使得学生对整个时事政治背景以及过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继而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教师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这样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在掌握相关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二、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时事政治进行有机结合的策略

总得来说,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对时事政治热点的分析以及结合,使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以及目的得到有效的实现,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专门设置时事热点教学专题

由于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所涉及的时事热点内容比较少,还不够完善,因此应当在以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专门设置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性的教学,通过这样的专门性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对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的分析方式以及思考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使得学生对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对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读。另外,对于学校而言,还应当积极成立专门性的时事热点问题的小组进行研究,要由专门的教师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选取以及做出具体的教学安排,因为这样的一种研究工作是当前时事热点问题教学得以实现的一大前提。

(二)依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兴趣选取时事热点问题

如果要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地结合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在实施热点问题的选择上应当要注意合理和科学,应当依据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材的内容要求,以及我国初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学习兴趣进行选择,比如说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意识到追星现象的时候,教师应当选择当前社会上某些明星现象,哪些明星在做一些慈善的公益事业,哪些明星召开演唱会,有些歌迷竟然为了买一张票去卖肾等,通过这样鲜活的话题,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能够依据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有效教育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培养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要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主能动性以及参与性

教师在将思想品德教学和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结合的时候,应当注意将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参与性加以提升,要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调动起来,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要对当前社会上时事政治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以及解读,比如说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关于集体的团结以及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时事政治问题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注意选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例子,比如说一起抗击地震或者是非典等典型的案例或者是话题,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积极调动起来,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并制作成幻灯片,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应当和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自身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对合作以及团结的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荣誉感以及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教学的效果做进一步强化

当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改善,教师在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技术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得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具有多元化,比如说在八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关于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知识传授的时候,应当结合我国神九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例子,教师通过现代化的媒体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展示,使得学生能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有更好的了解,能够真正认识到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继而鼓励学生要奋发图强。

(五)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积累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来说,与日常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应当对学生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累积,继而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巩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其实这样的一种方式与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内容也是一致的。

三、结束语

时事政治论文第4篇

【关 键 词】军事政治学 文武关系 军政关系

近年来,军事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大陆地区一经建立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也开始从军事政治学视角研究军政关系问题。笔者在查阅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研究军政关系的著述时,发现一些基本概念的使用稍显混乱,最集中的问题表现在对“文武关系”和“军政关系”两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

一、概念的多重使用

概念是学科的基础。当前主要是对军事政治学的核心概念“Civil-Military relation”的理解差异较大。台湾学者洪陆训将其译为“文武关系”,指武装力量的组织和成员与社会的组织和成员之间的关系。“文”(civic)不仅指狭义上的文官或文人政府,而且指广义上的平民或民间社会。“武”指所有的武装力量。多数时候,他把“文武关系”作为军事政治学研究最重要的主题,但有时却把“文武关系”和“军事政治”相提并论。比如,在其《军事政治学——文武关系理论》一书绪论中,他认为“文武关系如作为较狭义的界定(着重军、政关系),它是军事政治研究领域的主题之一;如以广义的界定来看,它的范围不断扩大,又接近于军事政治研究领域”。上下比较洪陆训给出的军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军事政治事务和军政互动现象与“文武关系”的含义(广义包含了整个军事和非军事领域,即武装力量与社会),后者的范围明显要比前者大。但他又说广义的“文武关系”才相当于整个军事政治学研究领域,这两种概念的范围存在差异。

高民政认为西方的“Civil-Military relation”即“文武关系”外延非常广泛,“武”即武装力量,“文”即所有非武装力量,所以“文武关系”大体相当于大陆所说的“军民关系”或“军地关系”。而军政关系是文武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看出,“文武关系”外延要远远大于“军政关系”外延。因此,他认为可以划分三个层次,外延最广的概念是文武关系,其次是广义的军政关系,再次是狭义的军政关系。

在其他学者的一些著述中,也同时并存了其他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台湾学者郑晓时在《春秋时期的政军关系》一文中,既没有使用“军政关系”也没有使用“文武关系”而是使用了“政军关系”。大陆学者李月军认为文武关系主要指“军队(主要是军官阶层)与文官政府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国家政治领导和武装力量指挥者之间、组织化暴力与政治目标和利益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使用类似于洪陆训所理解的狭义的“文武关系”。我们承认后面的解释完全符合西方社会关于“civil military relation”的理解,但能否就成为我们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文武关系”呢?值得商榷。以现代术语学的观点来看,以上对军政关系或文武关系的定义,都属于外延性定义。但是要使定义科学就必须符合“定义的外延与被定义的外延必须完全相同”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标准。而“文”和“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是多层次的,其外延与当代所要表述的内容既有相称的部分又有完全不同之处,因此,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历史的考察。

二、“文”和“武”的历史考察

“文武”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是丰富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三层意思。

(一)“文”和“武”表示两种不同的治国之策。《资政史鉴·为政篇》提出“文武”指的是治国方略,即‘文道’和‘武道’。“文武之道”最早由孔子提出,《礼记·杂记下二十》中记载,“子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在这里的意思是文王和武王通过德教民众和强力征服两种方法治国。汉朝初期,陆生给高祖刘邦建议“…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将“文武”称为长久之术,可见当时“文”是一种治国方略,具体内容指的是尚德崇礼,以“诗”“书”教化民众,而“武”指的是武力或严刑峻法。因此,作为治国之策的“文”与现在的政治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古代的“文”更广阔的含义也指“文化”。当国家建立之初“巨浪滔天,兴亡决于一阵,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当国家稳定之后“及乎海岳即晏,波尘已定,…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文武二途,舍一不可”。所以,邹牧伦说,传统政治文化中君王治国之道“对外开疆拓上是武道,对内偃文息武是文道”。

(二)“文”和“武”表示两种不同的官别。中国古代最早的文武分职始于战国中期,陈辅良在《历代兵制》中指出“三代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而军礼独裁于大司马”,这里提出“国礼”和“军礼”不同,可见当时已经产生了文武的分职。《尉缭子·原官篇》尝言:“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六韬·文韬·举贤》则说:“将相分职,而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中国古代国家职能可简单的划分为文治和武功两部分,这两种职能分别由文官和武官来担任,所以国家有文武分职是自然的事。如以中国古代官制看,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由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监察并帮助丞相工作,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因此,丞相和御史大夫即为“文官”,太尉即为“武官”。

现代意义上的“文官”是从“civil servant”或“civil service”翻译过来的,原义是“文职仆人”或“文职服务人员”,并且这些人员是在武装部队以外担任公职,不包括法官,仅指行政机构的文职人员。这里的“civil”内涵显然要比中国文化中的“文官”要小。《牛津英汉词典》中,”civil”的含义有①:国民的,平民的;②:国家的、政府的(非宗教或军事)。其指涉显然又要比“文”的指涉大。所以,无论是作为官别或其他,两者的内涵都是不相称的。

(三)“文”和“武”表示两种不同的修养或才能。这在成语里表现的最为突出,比如“文武双全”“文武兼备”等等。明太祖曾说“夫位隆而不知学,徒长骄傲之心,生今而不知古,岂识成败之迹。古之良将,皆文武相资,尔等不可以为两涂”。可见这里“文”指的是政治或文化修养,“武”指的是军事技能。《尉缭子》云:“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就是说武力、军事能力是主干,谋略、道义、文化宣传等是根本。在治军时既以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为基础,又要以文化修养提高军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战斗精神。两种手段兼用,两种能力兼备就能知胜负。现代汉语中经常以“文武双全”来形容军事将领既懂得带兵打仗,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相较而言,西方的“civil”与“military”含义要单一的多。“Civil”指“non-ecclesiastial, non-military” 即“非宗教的,非军事的”。根据日本学者小川芳男编著的词典考证,“civil”一词源于拉丁文,表示“市民的、国内的、平民的”,而它的反义词就是“military”。以军事为标准,这两个词的外延各自包含了社会中两个相对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和“武”两个词却没有这样宽广的外延。

由于“文”和“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具有多重性,且它的外延不如“civil”与“military”宽广,所以不加辨析的使用“文武关系”来解释“Civil-Military Relation”,或表示“军事”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容易引起理解的混乱。至少在目前军事政治学发展起步阶段,对其传播和研究是不利的。

三、如何使用两个概念

从词源辨析来看,“军政关系”明显要优于“文武关系”。国内学界已经有了使用“军政关系”一词的传统。1988年,于杰在《论军事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一文中,以“军事与政治的动态关系”来指称“军政关系”。1994年,吴惕安和俞可平编写的《当代西方国家理论》一书“国家关系”章节,专门介绍了当代西方的“军政关系”理论。作者将“civil-military relation”译为“军政关系”而不像台湾学者一样译为“文武关系”。复旦大学的陈明明教授在《所有的子弹都有归宿》一书中,使用的是“军政关系”一词。徐勇教授重点讨论过这两个概念在日本和台湾学界的使用情况。他认为有关“军政关系”及“Civil—Military Relations”的同义概念,在汉字圈内有多种表达方式。日本学者三宅正树、纐纈厚等学者以及一些大型日文工具书中以汉字“政军关系”加以表述。在分析台湾及大陆部分学者使用“文武关系”一词的原因时,他认为这是受中国文武两分的官制直接影响,即前文“文武”一词的第二种使用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在军事政治学研究领域,一般情况下使用“军政关系”一词更为恰当,因为西方军事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就是军政关系问题。如若要在研究文章中使用“文武关系”一词,应该首先对所用概念进行界定。应指出所用“文武关系”一词是指称文臣与武将的关系、政府与军队的关系,还是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或其他。从大陆目前的研究来看,“文武关系”一词主要在涉及中国古代及近代军政关系时出现,而且部分大陆学者也的确是在研究古代军政关系时使用“文武关系”一词的。比如《北洋前夕中国政治中的文武关系的变化》等文章。像“军地关系”“军民关系”等词一般在政论文章、政府公文、党史军史研究中出现较多,在大陆的军事政治学研究领域使用的比较少。

从上文关于军事政治学两个基本概念的辨析,我们可以看到引进或借鉴的理论从其基本概念到理论体系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大陆的文化环境;对西方军政关系理论的借鉴必须坚持“本土化”即在国外军事政治学深刻影响我国军事政治学发展的情形之下,立足我国实际,发展能够正确描述和解释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预测社会发展前景,有助于中国军政实践发展的理论。最根本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政治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洪陆训.军事政治学——文武关系理论[M].台湾:五南出版社,2002.

[2]郑晓时(台).春秋时期的政军关系[J].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1994(2).

[3]李月军.新文武关系理论:范式替代抑或理论补充[J].军事历史研究,2010.

时事政治论文第5篇

关键词:认同危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

一、认同危机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研究的基本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部分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实践的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一部分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论、学科和实践效果,对其价值和情感等方面缺少认可与支持。还有部分人不赞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具有独立性与科学性等,单纯的认为政治教育是知识的汇集,不能成为独立的学科,因而对教育理论性的认可程度不足[1]。也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的指导功能较差,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果没有认同,觉得思想工作较为形式化,缺少实际意义。在当前社会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产生了认同危机,并且主要以隐蔽形式的出现[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欠缺学科与实践认同的问题;在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如果学校不予以真实有效的支持,学生、家庭和社会等不配合,那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我国盲目扩招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所以人们会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产生偏见。

此外,宏观社会环境中市场经济的现实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业者的“三观”影响甚大,如果他们缺少相应的自觉,就难以避免产生认同危机,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概述

对于自觉而言,其属于哲学范畴,主要指的是主体内在的发现以及外在创新时自我意识的解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则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业人员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学科理论形态所表现的特色、特质和品位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自觉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业人员将从事该研究的基本素质予以真实反映,以认识层面为出发点,对政治教育展开描述,通过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活动中,进而为教育本身有了基础的认知[3]。通常情况下,自觉具有着反思的特质,是人理性能力的主要体现,也是将事物本身作为前提,进而表现为自我的认知。总而言之,自觉是人所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思维等。通过培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业人员的自觉,能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性质有充分的认知,可以表现其从业人员的品位和旨趣等特点。

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结的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认知的自觉性。价值认知的自觉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实践等重要价值有了自觉意识。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说教,也不是开展无用的活动,而是将人的精神领域作为主要对象,对思想与行为的转化规律加以揭示。第二,主体性自觉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过程中,主体性自觉主要强调的是对主体自觉的认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我国比较有特色的学科,所有要从国情出发,从时展出发去体现主体性自觉。第三,文化传承自觉性[4]。在政治教育实践期间,要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大众文化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培养的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业者自觉的培养和提升,需从以下内外两方面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专业精神。通常情况下,受到外部化研究发展趋势的影响,主体的伦理观显得尤为重要,从业者具备了怎么样的品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实际效果息息相关。为了确保从业者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更加忠诚与热爱,需要认真贯彻落实职业伦理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者与研究者要对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等有深刻的认知,在对学科的认知上存在的错误思想,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科学的观念认真回答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产生的质疑,尽最大努力提升其科学化的水平,从而增强对学科的认同程度。

第二,强调研究意识。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进行培养过程中,需要通过书写中国故事为主要途径,从业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比较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依据,尤其是针对区域性民族遗存的原生态文化,需要对其进一步展开研究和探索[5]。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方面来看,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导致该问题产生达到主要原因是在理论研究的比较空泛。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能够有效培养,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的层次更深,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发展或者是规律性特征等要予以研究。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部化的研究,可以对其本质有更深刻的了解。内部化比较直接的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机理特征等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向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一般来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而言,主要是通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选题、观点等很多环节,进而有利于将原生态的文化特征表现出来,其也是构建民族文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成果加以利用,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其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体中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为本质的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比较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研究。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时,我们应当将学术研究看成是比较主要的事业,这对取得更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有很重要的意义。还要认识到,在对思想行为的转化规律进行科学解释时,需要将意识形态渗透在社会内在的机制中,因为,如果人的道德行为产生了心理上的缘起,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帮助与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

四、结束语

目前,在认同危机的语境中,工具理性超过价值理性,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不尽人意,因而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业者自觉。这种自觉的培养,不仅需要体现专业素养,更要有研究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化的建设和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方兴.认同危机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J].学术论坛,2013,36(1):205-210.

[2] 章宗艳.认同危机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J].前沿,2013(16):54-55.

[3] 鲁全信,李虹.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与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69-170,204.

[4] 陈帆.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维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1):57-58.

时事政治论文第6篇

【 关键词 】文综政治课程 论述题 解题要求 技巧

文综的政治课程是文科生在参加高考时要面临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有效的时间里快速而准确地完成作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完成政治论述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表示脑子里一片空白,无法作答。针对这种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技巧来提高相应的答题效率呢?

一、模板训练的强化

文科与理科考试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文字量。就理科生而言,只要学生的逻辑思维正确,找题眼的过程中方向正确,那么最后的答案就是唯一确定的;但是文科生在进行解答时,由于文字信息量比较大,加上前面题目的混淆,考生在进行政治论述题解答时极易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基于这种现状,在平时课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强化相应的模板训练,因为就政治论述题来说,无非是关于政治、经济等几个方面,不管事件的表象如何,其本质都关乎那几个方面。如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模板训练进行加强的话,不仅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清晰程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解题时的灵敏程度。比如结合人教版的相关内容来说,在文综题目政治论述试题的部分,通常会出一些对一些具体的经济事实进行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用某一系统的知识点来进行详细的解答。在遇到这类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展开模板教学的话,一般都会从辩证法或唯物论等某一系统的知识去进行详尽的解答。而就唯物论或者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说,都是确定的,只需要学生对题目的相关条件加以运用,最后变成符合题目条件的答案而已。因此,在政治论述题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模板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地运用,加强对学生的模式化训练,争取让他们在拿到题目的时候脑袋里自然而然会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条件反射式的输出,从而节省作答时间,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全面性,最终提高学生在政治论述题上的得分几率。

但是,在利用模板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仔细审题的提醒,不要一拿到题目就开始作答,一定要对题目的考核重点进行细致地分析,在确定考官出题意图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效地作答,因为就政治论述题来说,一旦偏离答题的方向,就是一败涂地,同时这也是文综科目综合的特征。

二、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除了有效的模板训练之外,在对政治论述题进行解题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融入一些时事政治内容。在大家都掌握答题模板的基础上,敏锐的政治嗅觉是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进行加分的项目。教师在进行政治课程教学或者对习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最好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时事政治普及,尽量做到不该丢的不许丢,能够不丢分的地方尽量避免丢。将模板训练与时事政治评讲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考生在进行题目解答时的效率,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回答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比如就13年的高考题目来说,主要就是以12年的时事政治为基础的依托进行题目设计的,如果考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时事没有引起足够注意的话,那么在遇到这类题目时必然无从下手。以人教版某一测试例题为例,这一题目总共给出了两则材料,其中一则是以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基础依托,问题的设置则是要求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有效解决两则材料中涉及到的现阶段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学生对我们的政治时事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必然很难精准度地把握考官出题的意图,在进行题目作答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跑偏的情况。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政治论述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学生具体的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嗅觉,提高学生对考题意图的把握。

三、总结的有效开展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模板教学以及对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的融入之外,教师在对学生政治论述题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就政治考题的总结来说,不仅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程度,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对自身答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笔者以往的经验来看,学生在对政治论述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第一次犯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中又会出现,就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说,实际上就是学生没有对总结工作的重要性引起注意。因此,教师除了提高日常的训练之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总结工作的开展,自觉去发现一些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应的问题去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巩固学生的基础政治原理,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通过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就文科生而言,在考试的过程中,所有的答案基本上都是通过原理性的论述来呈现,如果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书面规范不进行严格要求的话,极有可能引起阅卷老师的不耐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时事政治常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对学生的作答规范进行严格的要求,争取让学生不吃卷面的亏,尽最大努力降低丢分的可能。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在进行文综政治论述题解题技巧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模板训练之外,还应结合时事政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嗅觉,从而提高考生的得分率;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论述题解答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书写的工整,在平时测验结束后对考试失利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总结,避免在下一次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相应的文综成绩。就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时事政治论文第7篇

高考中的时事政治是指以国内一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方针、政策为主,以一年内国外发生的一些与我国相关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为辅,所以时事政治吸收着信息的鲜汁,抚摸着时代的脉搏,波荡着社会的倒影。时事政治作为思想政治教材的重要补充,也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中的重要作用

(一)关注时事政治,联结教材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抽象性、理论性,所以学生们在进行学习时就缺乏兴趣,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想使高中政治课的课堂充满活力,就要把时事政治带入高中政治课堂,因为时事政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们讨论自己身边的事情,讨论最新发生的事情的热情较高,而且大部分的时事政治又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理论依据,可以通过时事政治让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思想政治教材中的一些思想与理论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时事政治,只有把时事政治有效地运用到高中政治课堂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与时事政治的作用。

(二)关注时事政治,拓宽师生视野

时事政治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师与学生积极关注时事政治,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时,学生在学习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最新知识,拓宽师生的视野。

(三)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学习效率

时事政治的内容比较新颖,比较贴近生活、有趣味性,所以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时事政治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同学,教师通过时事政治的讲解,可以使平时在学校里的学生高效地了解国家及国际间发生的重大事情,这不仅仅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四)关注时事政治,巧拿文综高分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的6月8日上午都进行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考试,考过文科综合考试的同学知道,文科综合的很多题目都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而且有些题目直接就考察考生对于时事政治的了解情况,文综考试中时事政治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多关注时事政治,并找到其对应的知识点,有利于文综拿高分。

(五)关注时事政治,提高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给学生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旧课或者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时要引入时事政治,教师在引入时事政治时不是毫无目的的引入,而是要找到所涉及的时事政治与所要讲授的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想好怎样更加准确、客观、公正的来看待某一时政问题。教师经常进行着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的对接,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水平与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方式

由于教学条件的不同,教师水平的差异,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不同的各种情况。高中政治课中运用时事政治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的时间点也会不同,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应用时事政治的时机。笔者将高中政治课堂运用时事政治的时间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

(一)课前将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政治的方式

1.轮流播报,随时点评。高中思想政治课下课时,政治课教师安排下节课上课进行新闻播报的学生,每次上课前1-3分钟由同学播报最近关注的新闻,当该学生播报完毕后,教师随机找同学对刚刚播报完的新闻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最佳效果是让学生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最后由教师给出评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让同学们高效地了解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把时事政治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2.时事政治走进导学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很多高中开始实施导学案,导学案可以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功能。教师在教授高中政治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高中政治走进导学案。例如在编写高中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三框的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这一课时,就可以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导学案,让学生了解国家最近发生的重大活动,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

3.用时事热点导入新课。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也可以由时事热点来导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导入的时事政治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教师给学生们讲到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国家统计局2014年12月18日的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情况显示,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价格下降的有68个,上涨的城市有两个,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房价下降了呢?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从而让学生们了解到供求影响价格,加深同学们对供求影响价格的认识。

(二)课中将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政治课的方式

1.开展时事政治竞赛。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前写一些时事政治方面的题让小组抢答,若哪个小组了解的时事政治的知识多,回答的准确性高,教师就给予奖励,让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2.开展时事政治讨论课。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及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的各方面的不同,对于同一时事政治所持的观点看法会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讲课的需要,找到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时事政治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的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视野,生生之间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可以使学生们对时事政治的认识更深更广。

3.开展时事政治的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信息量大等特点,开展时事政治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某一时事政治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国内国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以及国家做出的重大方针、政策,举行某一方面的专题讲座,给同学们传播时事政治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世界格局和社会现状,让专题讲座中所讲的时事政治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课的热情。

4.知识点对接时政点。让时事热点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在讲到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同学们展示最近两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时反腐的案件。在讲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时,教师可以把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这一时事政治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了解今年APEC会议的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APEC已就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等重点议题达成了广泛而深入的共识。

(三)课后将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政治课的方式

1.教师布置作业。在一节政治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最近了解到的时事政治新闻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学生出一些有关时事政治方面的试题,让同学们通过做题来了解时事政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编制黑板报。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按特长与个性的不同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机会编写黑板报,黑板报中主要包含最近一周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黑板报展示在教室中让每个同学都可以看到黑板报中的时事政治热点。

将时事政治渗透到高中政治课的方式有很多,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将所有的方式都用上,那么就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师环境与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

三、时事政治运用在高中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途径窄,时事政治难把握

现在很多地方的高中学校,学生没有方便的上网条件,更有一些学校不具备电视,也不具备听时事广播的设备,再加之现在很多高中学校限制学生带手机,这样同学们也不可以通过微博、腾讯新闻等来了解时事政治。同学们了解时事政治只能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一些《政治周报》来了解时事热点,这样了解到的时事政治带有教师的主观色彩或者具有滞后性。

(二)时间少,时事政治难以了解

由于高中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迫,即使有条件了解时事政治,学校也不会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看新闻,再加之现在的“一考定终生”的考试制度,让高中的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一些高考分值较大的科目上,学生自身也不愿意把时间用在了解时事政治上,所以学生也会因为时间少,了解到的时事政治不足。

(三)知识水平的限制,时事热点与知识点难对接

由于高中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成体系的知识体系,所以在看时事政治时不能很好地使其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联接,也不能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时事热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旧课等一些教学活动运用时事政治的难度。同时由于一些教师其自身的知识水平的不足,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不够等因素,也会使时事政治与知识点难对接。

四、提高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上高效的措施

通过以上描述,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政治课中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提高时事政治高效的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呢,笔者认为要增加了解时事政治的途径、时间、提高教师的能力。

(一)增加了解时事政治的途径

教室是否是多媒体教室,教室中是否有电视,学校上网的方便程度等都会对时事政治在高中应用有影响,一个上网不方便,教室里也没有电视和多媒体的地区,学生们只能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给同学们讲授时事政治,同学们不能观看图像、声音、图片、视频等,同学们了解到的时事政治抽象、不生动,对时事政治的了解缺乏全面性与准确性,所以要保证时事政治在高中课堂中高效的应用,学校要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国家要加大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资。

(二)增加了解时事政治的时间

教师应该每天留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让学生们了解时事政治,可以让同学们通过教室中的电视观看新闻联播,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政治报纸,也可以开展知识竞赛与讨论会等等。

(三)提高教师的能力

时事政治论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素质提升 途径

总书记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实效性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足轻重。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教师。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关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深化“两课”教学改革的热潮中,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体,整个教育是靠教师实施的,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那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就是空话。高职院校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学科教师、人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者的高度统一。我结合二十多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就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一、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知识素质

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精通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根据学科特点把握教学规律,深入研究相关理论问题,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形成适合自己语言特点的教学风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但在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上能真正达到要求的并不多。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选集》、《邓小平文选》都未通读过一遍,其理论积淀可想而知。在知识结构上,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自己所学所教的专业之外,知之甚少,难以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上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想法设法把课教好教活,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有深厚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又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说服崇尚真理的高职学生。

(二)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注重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头脑清醒。尤其是在当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对事业、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感,有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做到讲爱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讲学习,刻苦求知,勇于进取;讲奉献,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三)必须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人格魅力也进一步增强,这对于高职学生加强政治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能否认,也有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素质未能达到应有的要求,表现在职业道德方面,有的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表现在人格修养方面,其行为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素质上的欠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上“金钱至上”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其注重追逐物质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

(四)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素质

科研能力素质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必具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且是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如在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的论文,但是,部分老师对科研根本却不感兴趣,只为教学而教学,不认真总结,不认真研究,不认真分析,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应注意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1.严格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配备关

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的相关要求,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院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400的比例,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引进新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要注意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时一定要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

2.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和用人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对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新的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拘泥于其原有职称,可采取低职高聘或适当提高其课时酬金等方式,以提高其教育教学积极性。还应当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从社会各界聘任理论研究、教学单位和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另外,还应注意发挥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和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业务培训

高职院校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团队。教师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即骨干教师在五年之内成为名师,其他有潜力的教师在三至五年内成为骨干教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实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潜力,从而创建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培训观念要改变。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补课,高职院校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人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创地位和作用也要被发现和受到重视。可以建立系统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机制,定期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并选派有潜力的思政课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加强科研,促进其科研水平的提高,使其获得综合发展,从而提高素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

1.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思想工作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其次要有效地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核心是师德修养,这是任何其他方面都无法替代的。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师德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很难想象道德水平很低的教师能培养出道德水平很高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学习、内省、积善、慎独等有效方法,加强人格的修养。

2.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能力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就必须熟读马列主义主要经典著作,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际,深入学习《选集》、《邓小平文选》、《文选》,以及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即对革命导师和领袖的经典著作中的重要理论原理和历史事件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说理透彻、妙趣盎然,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佩服教师,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同时思政课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回避,耐心讲解,正确引导。只有关注并讲深讲透了热点、难点问题,学生才会关注和热爱这门学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素质要更高。

教育能力素质由于在教育中处于隐性地位,容易被人忽视,但它又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掌握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式、方法,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德育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影响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教育能力更多的指教学能力,它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

3.要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科学,但也讲求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感染人。要在吃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钻研讲课艺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争做育人楷模,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心灵进步的疏导者、良好品德养成的示范者。

4.要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以外,还必须有比较合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应当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在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应当具有一定的修养,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也应略知一二。这是因为只有教师懂得了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自觉地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形成、身心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魅力。

5.要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一是要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方法的根本要求是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三是要改革考查考试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面临难得的机遇。党和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前重视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寄予的厚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握机遇,以饱满的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努力从各方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