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12 21:55:03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第1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     书:书信。           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          成学:成就。

 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      险躁:轻薄。           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明确:(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4、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五、谈感受,说启发,积累警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课堂小结

其实诸葛亮最欣赏的是挂在书房里的一副对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我希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成长路上坚守自己内心的平静。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学生齐读。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教学反思:

《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本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他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不可荒唐焦躁。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重点通朗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通过积累相关的名言警句达到深入理解与自我激励的目的。

在具体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估计不足,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与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不够扎实,翻译句子过于生硬直白,虽然做到了“信”与“达”,但还需在“雅”字上多下功夫。

2、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成才的三个条件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回答,但是对三者的关系的理解还有些模糊,需要经过不断的引导慢慢理解。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第2篇

新三国诸葛亮死于第94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后主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和《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电视剧《三国》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原著为蓝本,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马家族篡夺魏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

(来源:文章屋网 )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第3篇

蜀国人,刘备的丞相。

人物简介:诸葛亮生于181年至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来源:文章屋网 )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第4篇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9、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1、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第5篇

兰溪诸葛镇八卦村,原名高隆村,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县级市)西部。据相关记载,诸葛镇八卦村为诸葛亮嫡传后裔始建于宋元时期,至清康乾时盛极一时。目前,村中仍有3000余人为诸葛亮嫡传后裔,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全镇保存明清古建筑200余间,原汁原味,古风犹存。令人称奇的是,八卦村的建筑格局按八卦图布列,村内以钟池为中心,有8条巷子延伸出去,形成内八卦;村外8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村内小巷又生出许多横向环连的窄小弄堂,钟池就是一个太极八卦,水面和陆地各一半,两边各有一口水井,似阴阳鱼眼。

诸葛镇八卦村为何如此布局?目前有3种说法,一种认为这是诸葛亮“八阵图”的翻版,是诸葛后人根据诸葛亮阵法精髓而设计的,这既是对祖先的一种特殊纪念,也是对诸葛亮“八阵图”的变相保存;也有人认为是出于消防的考虑,巷道以钟池为核心向四周扩散,不管哪家火灾,取水救火的距离都是一条直线;还有人说,诸葛镇地处杭州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布局有利于在钟池一呼百应,从四面八方包围来犯之敌。

诸葛后裔们继承了先祖诸葛亮的优良传统,勤于学,精于业。据传,诸葛亮当年曾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而诸葛亮是千古第一良相,后人不可逾越,于是诸葛子孙们便不问仕途,一心学医。因此,诸葛后裔从医或经营药材生意者特多。自明代起,诸葛镇八卦村便成为浙西南中草药的集散地,现在这一传统仍是诸葛子孙谋生的重要手段。

在诸葛镇八卦村漫步,那种时空错位的感觉非常奇妙,老觉得有个挥之不去的幻觉:眼前这位头戴毡帽,身穿棉袄的老人,不就是明清小说戏曲中的人物吗?这样想着的时候,我信步走到一所绿树掩映的民房。进到屋里,只见四壁挂满了毛笔字,有装裱的对联、横幅,也有还没装裱的大楷、中楷、小楷以及行草等。迎上前来的老先生自我介绍:“我叫诸葛高嵩,诸葛孔明48代孙。”虽是浓重的兰溪地方口音,但大半意思还听得懂。老人家已经68岁,现在以卖字为生,凭自己的本事生活。他写得最多的是先祖诸葛亮的《诫子书》,那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老人不知写过多少回。

大公堂和丞相祠堂

大公堂位于钟池北侧,始建于明代,前后5进,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里间十分开阔,其金柱腹部圆周2米以上,为典型的“肥梁胖柱”式建筑。细部雕刻十分精美,各种质料、各种雕刻技法一应俱全,堪称杰作。堂内壁上绘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白帝托孤等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壁画;堂墙旁现存6株龙柏,暗示诸葛后人六族繁衍,人丁兴旺。门庭飞阁重檐,高约10米,上悬一块横匾“敕旌尚义之门”。顶层有明英宗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所赐盘龙圣旨立匾一方,表彰诸葛彦祥赈灾捐谷千余石的义举,门两旁分书斗大的“忠”“武”二字。整座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保存完好。

与大公堂相距百米的丞相祠堂,也是为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丞相祠堂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坐东朝西,平面按“回”字形布局,有屋52间,由门厅、中庭、庑廊、钟鼓楼和享堂组成,古朴浑厚,气势非凡。祠堂雕梁画栋,门窗栏杆等部件均雕刻精细,美不胜收。中庭是祠堂最精彩的部分,中间4根合抱大柱,选用上好的松、柏、桐、椿4种木料制成,取“松柏同春”之意,祈求家族世代兴旺。中庭两边庑廊各7间,塑诸葛后裔中的杰出人士,用来激励诸葛子孙们奋发向上。从庑廊拾级而上,两旁分列钟、鼓二楼。祠堂最后是享堂,中塑诸葛亮像,高2米余,两侧分侍诸葛瞻、诸葛尚及关兴、张苞像,气韵生动,呼之欲出。

除了上述二堂,八卦村内还保存着许多完整的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走在村中,细心一点的人都会发现,窄巷中相对的两户人家门却并不相对,而是错着开,全村无一例外。当地人管这种做法叫“门不当,户不对”。诸葛后裔们说,这种建筑格局有利于处理好邻里关系。

八卦村民居多为四合院式建筑,四面封闭,中留空间。而房屋的前沿比后沿高,每到下雨,几乎所有的雨水都聚集在自家院内。诸葛后裔们管这种做法叫“肥水不外流”。这一建筑特色也有历史渊源,因为历史上诸葛后裔多以经营药材为生,青壮年长年在外,家里防火防水防盗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上设置了许多附属设施,加强应急保护。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第6篇

与历史人物对话

我有一个愿望,它跟随我有七八年了,而且从来就没变过,那就是和历史上的某些人物对话。

我知道这个愿望是基本上办不到的,但我依然保留着这个愿望,直到我有一天看完《中国历史通史》后。我疲惫得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的想要睡一觉,这时已然是深夜了,万籁俱寂中我隐隐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掀起了被,一起身穿上了衣服,站起来后四下寻找起来,那个声音是来自阳台的方向,我好奇地走了过去。我离阳台越近,越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我刚想转身回到我的卧室,但身体却像不受控制一样,两条腿带着我的身体径直奔向了阳台。我的双手打开了阳台的门,仰望天空好像有一颗星在不停召唤我,我的冷汗直冒,深夜的冷风一吹好像被冻住了一样。我想要叫,但是我的喉咙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我的双腿竟然一弹跳了起来,我从来就没跳过这么高。我的身体一跃出了阳台,在空中转了两个圈后,直线的向下坠落。我的心脏剧烈的跳动,我感觉冷风迎面打来,像刀子在割一样。我即使再没常识,但我一百七八十斤的体重,从二十三楼跳下来,不摔成肉泥才怪。我心里的恐惧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虽然看过不少怪诞的小说,但这种事情突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换了是谁都接受不了。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的身体好像忽然变轻了,冷风一吹我竟飞向了那颗星星。我的思维被这种非正常的现象所扰乱了,我的眼前呈现出各种诡异的图像,这时刚才那个呼唤我的声音再次在我耳边响起:“张继锟,今天我就让你的愿望成真,现在我赐予你穿越时空地能力,当你心中默念时空之神带我到我想去的时空吧!你就可以到达你想要的时空,但如果你一旦回到现代后,就会失去这能力。记好了,我现在就把你发到春秋战国时期去。”我的思绪一阵混乱,但真实的现实却没有给我太多的时间考虑,只见眼前一花,我就已经到达了一个我不认识的地方。我惊奇的发现:我临时套上的运动服,已经变成一件古代的衣服;我的身体不但没有任何损伤,反而变得比以前灵活多了。我大步跑了几步,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人和我撞了一个满怀,我连忙道歉对方说:“此皆吾之过也,非君之过。”我一听,转念一想:这下可好,我在古代可要出丑了,我的文言文虽然看了不少书,但在春秋战国里用,那不是“孔夫子面前卖文,关老爷面前耍大刀”吗?我连忙按着礼仪老师教过的古代行礼礼节,对着那人作了个揖,说到:“未知兄台,高兴大名。此处为何地?”那人回答道:“吾乃秦国安国君之子异人是也,此地即是赵国。”我又是一愣,异人?赢楚?秦始皇嬴政他爹?有没搞错?我想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暴政,立即下定了一个决心,我说:“异人兄台,子今后如若位极富贵,断然不可以娶那个帮你之人的妾室。子此时断然不能理解,只希望子切勿忘记我说的话。”说完心中默念“空间之神带我到东汉末年吧!”,没过几秒钟,我就感觉又是眼前一花,身上又换了一件衣服。我四处望了一阵,发现了一个茅庐,我快步飞奔起来,要知道我的体育成绩中最不好的就是耐力类跑步了,这次跑到那茅庐前竟然没有感觉到丝毫疲惫。我上前轻轻敲了敲门,门开了一条缝,一个书童伸出头来,嘟嘟囔囔的说:“真有意思,刚才那三个将军第三次来才见到我家先生,这回又有人来了。”我转念一想:这次肯定是刘备第三次来见诸葛亮,要不然哪来的三个将军三次来见阿!我对那书童说:“我叫张继锟,今日特来求见诸葛先生。”那书童说:“我家先生正好在家,请进来吧!”我跟着他进了院子,只见院中间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人虎目豹眼,满脸扎须;另一个面如红枣,长须直垂到胸前。我上前对二人一抱拳,说道:“两位将军想来就是张翼德和关云长将军吧!在下张继锟,今日特来与刘皇叔和卧龙先生一谈。”张飞一抱拳,转身不理我了。关羽向前走了两步,一抱拳之后和我谈了一会。我转身步向刘备,这时诸葛亮已然要起身了,诸葛亮刚刚念了一句“大梦谁先觉” ,我立即接道:“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先生,有俗客来也。”诸葛亮“嗖”的一下站了起来,冲着我走来。刘备此时也站了起来,对诸葛亮作了一揖,诸葛亮草草的回了一个揖后,对我问道:“不知尊驾何人?为何竟预先知晓我所欲吟之诗?”我笑着回答道:“诸葛先生,在下才疏学浅,不能吟诗作对亦不能行文房之墨。但只有一点,我敢担保无人可及,那便是预测未来。今日我到此,只是为了告诉尊驾几件事。”之后,我就将之后天下必然三分的情况说了。我又告诫诸葛亮了几件大事:第一件,日后不可派关羽镇守荆州;第二件,不可重用马谡;第三件,劝诫刘备夺取蜀之前,找一名刺客刺杀张任,且必须骑一匹普通马。诸葛亮再想说些什么,我就说:“诸葛先生,您的命太短了,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别让自己太操劳,这样的话你或许还能活过55岁。”我又问了关羽、张飞、刘备和诸葛亮一些其它问题,我刚想再去一趟宋朝。可是感觉身体在剧烈的晃动,一个异常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起来,起来。到点了该吃饭了。”我艰难的睁开了眼睛,刺眼的阳光直直的透过窗子照在我的脸上,妈妈正站在旁边看着我呢,原来是个梦!我就说想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在我身上的吗,但是在梦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

不知道我何时能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让我和所有我想了解的历史人物促膝长谈一番。我只希望我的愿望能够有一天实现,这样的话也不枉这个梦了!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第7篇

一、罪在马谡。他仗着“凭高视下,势如劈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等几条空洞的兵法,公然违背孔明“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命令,遭致惨败。

二、责在诸葛亮。“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是吾不识贤愚,以致如此!”诸葛亮的自责可作明证。

三、错在北伐战略。蜀汉、曹魏双方兵力悬殊,诸葛亮意欲动用奇谋取胜对方,但这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合。

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对刘备忠心耿耿的诸葛亮希望在有生之年,希望服从自己的意愿,通过重用马谡,来证明其识人之才,以锻炼马谡,为蜀汉政权储备将领,但这付出的代价之惨令多少文武将才扼腕长叹!

是是非非,一言难尽,先让我们来回顾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一个细节――

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旁,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这是临终之前的刘备在承认自己“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的情况下,且“以目遍视”之后告诫诸葛亮的一句话,其郑重其事及信用价值自不待言,他对国家继承人的问题之重视可见一斑。刘备临终之言字字烙印在孔明心中,这可以从马谡被斩之后诸葛亮的自悔之词得之:“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诸葛亮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千百年来,他一直以“匡扶好皇帝,治国平天下”的“忠臣贤相”的光辉形象活在人们心中,逆刘备而用马谡之说显然不能成立。诸葛亮任用马谡戍守街亭当另有隐情。

蜀汉后期,诸葛亮年事已高,作为深受先主重托的国相,他要考虑的问题繁多而复杂。宫廷稳定、接班人马、征讨曹魏等一系列问题经常令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这些都成为诸葛亮实现“伐魏复汉”大业道路上的绊脚石。其中,接班人问题一直困扰着日理万机的诸葛亮。

马谡跟随诸葛亮多年,其为人品性、学识才情,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奇才的旷世国相,不会一无所察。马谡与司马懿刚一对阵,“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所带军队有没有经过实战演练?“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马谡的号召力何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马谡的将领风范何在?“寨中大乱,嚷到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马谡与他的军队有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马谡如此一败涂地,如此威信全无,如此军纪不严,诸葛亮一无所料?在街亭激战过程中,其他将领奋勇当先,拼命厮杀,而傲慢轻狂的马谡却不见了踪影,如此军事统率才能,诸葛亮岂能始料不及?诸葛亮的智慧远在司马懿之上,司马氏尚且知道马谡“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孔明自己反而不知?他任用马谡恐怕另有目的。

孔明祁山大点兵之时,军令相嘱用马谡、谨慎王平待辅佐、高翔列柳屯救兵、魏延据要总接应、赵云邓芝布疑兵、躬自统兵出斜谷这六步骤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其胸有成竹之态、稳操胜券之志足以令人确信,街亭早已成为囊中之物,而结果却完全走向正常认知的反面,这实在发人深思。诸葛亮以军令状相挟,让马谡执掌帅印,却以上将王平掣肘,为何不让王平取而代之?诸葛亮就不怕犯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兵家大忌?诸葛亮为何亲自嘱托王平“下寨必当要道之处”,而置主帅马谡于不顾?其间的道理可谓用心良苦。其实,正因为有王平掣肘和激将,马谡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恃才而骄、目中无人、心无法纪和急功近利的人格缺陷才暴露无遗。请看马氏狂语:“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显然,他连诸葛亮也不放在眼里。正因为有王平掣肘,正因为王平不停地以“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之语加以激怒,马谡才在背离诸葛亮旨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知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谡的后脑勺上会不会多出一块像魏延那样的反骨来?

诸葛亮是一个能够知晓天命的神人,天文地理、政治军事、人情世故无所不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他不会一无所知。实际的情况是:汉魏力量对比,孔明心知肚明,孟达失事,诸葛亮更增引退之心。朝廷不稳易成内外之患,此次一出祁山之前,他上奏给后主的《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亲贤臣,远小人”这些说法不是含沙射影,“攘外必先安内”也不是毫无根据。街亭失守,诸葛亮亡羊补牢之举真乃千古绝唱,干脆利落至极,关张设疑、张翼修道、大军整装、马姜断后、三郡退避、搬取姜母六步骤真可谓滴水不漏。诸葛亮一生谨慎,为何胸有成竹的他,却以“空城计”的玩险形式,与自己的性格大开玩笑?退步抽身之志,修身养性之思,养精蓄锐之虑恐怕早已成形。

如果诸葛亮真的视马谡为人才,以锻炼马谡为上,以为蜀汉储备将领为主,他应念及旧情,念及马氏宗族对蜀汉政权的突出贡献,为自己一念之差害了马谡而痛哭,但在街亭之战总结大会上,他自己偏偏直言不讳:“吾非为马谡而哭……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诸葛亮走不出刘备的阴影,马谡也禁不起街亭之战陷阱式的严峻考验,最终难逃一劫。

如果说街亭惨败错在诸葛亮识人之误,那么,对于在华容道滥徇私情而放走劲敌曹操的关羽,诸葛亮非但不斩,反而誉之以“义释”,而马谡虽然误失街亭,但在众将领语重心长,以存留智谋之臣、威慑劲敌为由,为马谡苦苦劝诫的情况下,诸葛亮仍以一纸军令状为据,将马谡“挥泪”而斩,却是为何?曹操与街亭,孰轻孰重,此二者怎能相提并论?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蜀汉政权在后期进程中一直徘徊在恩怨相报的怪圈中,关羽、张飞被害,刘备对报仇之事誓不罢休,刘备病故,诸葛亮时刻不忘知遇之恩,诸葛亮辞世,姜维难舍诸葛之德。诸葛亮一直活在刘备的影子当中,后主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诸葛亮虽能预知天命,无奈年事已高,眼看着蜀国后继乏人,大敌当前,他怎能不考虑当前和今后的人事问题?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这街亭之咽喉恐怕正是马谡之咽喉,这街亭之战恐怕正是断杀马谡的一把钢刀。正因为诸葛亮是个旷世忠臣,他能用锦囊妙计除掉魏延,就不能用瞒天过海之策摆脱马谡对蜀汉政权的威胁?只不过多增加一点感情投资而已。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第8篇

平心而论,其实我并不欣赏关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视清高,都让我无法从心里尊敬这个被万人景仰的关公。但他的仁义是我所不能否认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心得体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心得体会一

从我读完《三国演义》后,不禁感叹中国文学艺术的渊源及丰富、生动的魅力色彩!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

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_,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量也一天天强起来。

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然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

刘黄叔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

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

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风凛凛的关羽,冲动鲁莽的张飞,昏庸无能的刘禅,谨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可惜与诸葛亮平等的的“凤雏”庞统不幸遇难落凤坡。

《三国演义》一书还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

三国演义读后心得体会二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拥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因为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所以百姓愿意跟着他。因为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的证明,所以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是出现,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竭力地兴复汉室。他出山时曾说待功成之后必当归隐,但最后却在五丈原丢了性命,有一首诗曾叹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正因为他这些品质,所以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赞他托孤既受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虽然他没有成功扭转三国归晋的结局,但他已成功改变了三国,没有他,就没有这个我心中的三国。

诸葛亮是智的化身。

平心而论,其实我并不欣赏关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视清高,都让我无法从心里尊敬这个被万人景仰的关公。但他的仁义是我所不能否认的。他可以为了兄弟之谊放弃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和兄长并肩作战。他也能为了以前的恩义,冒着砍头的危险,华容道义释曹操。

关羽是义的诠释。

三国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们构筑了这段传奇,让无数人沉醉其中。

三国演义读后心得体会三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第一次接触是在孩提时代,是老版的电视剧。小孩子理解东西很简单:就是谁是是非,正义一方与_一方。那时候的观后感就是刘备是好的他应该赢,曹操是坏的。其他的就什么也记不住了。这里强调一下我是极讨厌看的,你知道孩子脑中只有动画片。但是我爹不许啊,非紧紧抱着我跟他一起看,然后一个一个给我讲解人物,我哪听得进去。枉费了他的一番苦心,只记住了刘备曹操。

再后来,识了几个字,大概四年级吧,尽管脑中还是只有灌篮高手,光明使者,龙珠等一系列动画片。但是有一天在帮学校打扫图书馆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插画版的《三国演义》,里面大刀长矛,刀光剑影,黑白画把人物画得很搞笑,真是太有趣了。然后我就决定借了去看了,接着一发不可收拾,没日没夜的看,最激动的莫过于又有新的厉害人物出现这种情节对故事情节也有了一点了解,就是一帮英雄帮着曹操刘备打天下,很奇葩的是我居然还记住了一段时间内牛b闪闪的董卓。读后感:赵云,关羽,张飞,诸葛亮,厉害的蜀将全记住了,还有吕布,周瑜。现在想想那时候是个人英雄主义在我心底占了主导地位。为什么?因为我记住的全是能打会说的,连孙权这种大人物都被我忽略了,还有司马懿,全然记不下他这个人。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所以那时就觉得我要么要非常能打,要么就像诸葛亮一样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打就算了,用不上,况且照我当时又瘦又小的,完全是没机会做武将了。那就做诸葛亮吧,什么都懂一点,说得小伙伴们一个个全仰视着我,多爽。我想就是那时候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吧。读的越多汲取越多。以至于六年级的时候聊到各种历史人物我都能跟老师夸夸而谈,上生物课也能跟老师大论clone,我还记得老师居然不会念这个单词,跟我说就是克隆技术,不用关心他怎么,小伙伴都惊呆了,然后当时班主任定义我以后读历史系肯定特牛b。好吧,如果你的孩子是七八岁,那赶紧给他买本有趣的插画版三国演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