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04 15:24:53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第1篇

关键词 富田佳利液态肥;马铃薯;植株长势;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30-01

富田佳利绿色生态活性肥主要成分有光合菌群、黄腐酸、植物源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作物光合作用、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功效,可应用于多种作物。为了验证其在马铃薯上的增产效果,特进行该试验,以为其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园区内,青冈县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腹地,该区土壤肥沃,多为黑土或黑钙土,年活动积温在2 400~2 650 ℃,正常年平均降雨量在440~535 mm,雨热同季。试验地前茬作物是玉米,地势岗平,土壤有机质含量3.4%,pH值6.9。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富田佳利液态肥,由黑龙江省富田佳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光合菌群、黄腐酸、多种微量元素、植物源,腐植酸≥40 g/L,N+P2O5+K2O≥200 g/L。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黄麻子”种薯。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正常施肥,分别于马铃薯植株生长期(6月13日)、植株分蘖期(6月21日)、初花期(7月20日)各叶面喷洒1次富田佳利液态肥,每次用量为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CK:与处理1同时喷洒等量清水。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每个处理666.7 m2。

要求处理1与CK同一地点、同一品种、同一栽培水平。喷药最好选择早、晚、阴天时进行,高温季节应在16:00后阳光较弱时喷施。若喷后4 h遇雨要重喷1次。不能与杀菌剂混用,喷施前必须清洗喷雾器[1-3]。

1.4 试验过程

4月28日播种,播前对种薯进行浸种催芽,栽前1~2 d切块,并用草木灰拌种,播种采用机械等距播种,株距20 cm,保苗量6万株/hm2以上,基施45%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5月24日出苗,9月14日进行产量结果采点调查,每个处理选3点,每点2 m2,统计薯数、烂薯数、薯重。9月20日收获[4-7]。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长势调查

由表1可知,3次喷药后,处理1株高为61.4 cm,CK株高为56.1 cm,处理1较CK高5.3 cm;处理1叶片数是13.3片,CK叶片数是12.3片,处理1较CK多1.0片。由此可见,马铃薯叶面喷施富田佳利液态肥对株高和单株叶片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产量结果及效益分析

由表2可知,处理1与CK株高无明显差别;2 m2结薯个数相同,均为55个;处理1烂薯率为1.8%,CK烂薯率为5.5%。2 m2薯重:处理1平均为5 300 g,CK平均为4 640 g。折合产量:处理1为26 500 kg/hm2,CK为23 200 kg/hm2,处理1较CK增产3 300 kg/hm2,增产率为14.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处理1较CK增收2 625元/hm2,增幅11.31%,增收效果明显。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喷施富田佳利液态肥对其营养生长有一定的作用,对其生殖生长作用较明显,能减少烂薯,且增产效果显著。

4 参考文献

[1] 王玉强,徐录,丛焕春,等.纳米技术在种植业应用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04(1):40-41.

[2] 古建丽,韩晓明.复绿灵肥在马铃薯上的肥效试验[J].绿色科技,2012(9):52-53.

[3] 刘秀艳.硫酸钾镁肥在马铃薯上的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24,226.

[4] 赵春香.“测施宝”掺混肥在马铃薯上应用肥效试验报告[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4):93-94.

[5] 林扬鹏.硫肥在马铃薯上的肥效试验研究初报[J].福建热作科技,2003(3):16-17.

马铃薯调查报告第2篇

2月5日,商务部了2007年第8号公告,对原产于荷兰艾维贝、法国罗盖特等欧盟公司进口的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作出最终裁定,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并由此对中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至此,由国内企业首次提起、涉及进口农产品反倾销诉讼的第一案,以国内企业的胜诉而告终。

缘由,欧盟淀粉量多价低

马铃薯淀粉由马铃薯为原料加工而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石油化工、造纸、纺织、饲料、发酵、铸造、建材等工业领域。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了世界的25%和20%,产区和加工企业大多位于“三北”地区,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创收起到了推动作用。只可惜,中国的淀粉工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刚起步。由于人多粮少再加上淀粉工业起步较晚,中国的淀粉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有相当数量的淀粉需要进口。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中国马铃薯淀粉工业还算争气,工业化加工明显的后发优势让其产业成为一枝后起之秀。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薯类淀粉工业生产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大部分国产马铃薯淀粉的质量也达到或相当于欧洲产品水平。

2005年以来,国内马铃薯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欧洲同行业的密切关注。为了抢占先机,欧盟各主要生产企业想方设法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数字显示,2005年,欧盟马铃薯淀粉的进口额达到了7.5万吨,较2004年的1.9万吨增加了296%;甚至比2002至2004三年总和的6.4万吨还多出1万多吨。但其价格,却从2005年一季度的498.67美元/吨,降至四季度的368.76美元/吨,平均下降130美元/吨。而欧盟产品同期在亚太其他地区的价格则为平均800多美元/吨。

正由于“欧盟马铃薯淀粉进口额的大幅增长和价格的迅速下降”,再加上原材料等各方面成本的上涨,导致中国马铃薯单位毛利逐年减少,2005年比2004年的单位毛利减少了34.99%。

递交反倾销申请的中国马铃薯加工企业认为,这是欧盟企业为了打压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马铃薯产业,进一步控制中国市场,采取补贴和倾销的不公平贸易方式,大量并且低价地进入中国市场的行为。据悉,欧盟光针对马铃薯的农业补贴就有三四种之多。

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申请企业之一)总裁周庆峰估计,如果不能在产季(每年9月至次年3月)前及时采取必要的贸易救济措施,制止欧盟马铃薯淀粉的低价倾销行为,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将遭受致命的打击,甚至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

裁定,欧盟淀粉存在倾销

2005年,原产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进口突然呈现出数量的迅猛增加以及价格的大幅下降,这引起了国内相关企业的警惕。针对此现象,同年12月29日,以奈伦农业科技等17家企业组成的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向商务部提交了反倾销立案的申请书。

2006年2月6日,商务部对欧盟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并于8月18日初裁结果,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且规定进口经营者在进口欧盟马铃薯淀粉时,根据裁决所确定的倾销幅度,向我国海关提供倾销幅度35%至57.1%的保证金。

初裁认定后,商务部对倾销和倾销幅度、损害和损害程度,以及几家欧盟企业的应诉申请进行了进一步调查,于2007年2月5日作出最终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中国马铃薯淀粉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7年2月6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征收17%至35%不等的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五年。

根据相关规定,自2007年2月6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时,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反倾销税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作为计税价格从价计征,计算公式为:反倾销税额=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反倾销税税率。进口环节增值税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加上关税和反倾销税作为计税价格从价计征。

同时对自2006年8月18日初裁起到终裁之日止,有关进口经营者依初裁决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所提供的保证金,按终裁所确定的征收反倾销税的商品范围和反倾销税税率计征并转为反倾销税,并按相应的增值税税率计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在此期间有关进口经营者所提供的保证金超出反倾销税和与之相应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的部分,海关予以退还,不足部分则不再补征。

如果按照2005年7.5万吨的进口量、368.76美元/吨的价格计算,此次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高达2700多万美元。

虽然,该案的立案时间仅用了1个月,被称为中国商务部立案最短的反倾销案。然而,其调查、取证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期间,欧盟马铃薯加工企业曾提出,中国产马铃薯淀粉质量不如欧盟同类产品,欧盟销售到中国的马铃薯淀粉与中国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差异性,因此不能算倾销。为了提供大量抗辩材料,一方面,中国企业通过自己出具的有关淀粉产品的检测报告,来说明自身产品质量和欧盟进口产品质量是基本相同的,或者说是完全相同的;另一方面还要证明中方的机械设备、工艺水平、用途、用户与欧方基本上是相同的。”

同时,欧盟还提出两点“评估意见”。一是针对我国申请人资格问题,认为其占全国比例过低,不能代表国内企业。二是认为我国受干旱气候影响,导致马铃薯歉收减产。

对此,商务部给予了明确回应。首先,我国马铃薯淀粉总产量是指其中的优等品和一等品,不包括红薯淀粉、土豆全粉等其他产品。其次,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特点――“耐干旱、耐瘠薄”以及农业部的统计资料,确定我国马铃薯产量并未受到气候影响。

意义,不仅仅是拯救中国马铃薯加工产业

取证、争论与抗辩的过程是艰苦的,但8月18日的初裁结果却简直能让广大马铃薯种植者疯狂。当时国外马铃薯产品低价大量进口的势头得到遏制,且加工后的马铃薯淀粉价格全国普遍上涨了20%左右。

农业方面,各产区马铃薯销售价格普遍回升,每吨价格100元至140元,薯农收入提高了20%以上。

加工方面,各地企业全面开工生产,开工率增加30%至40%。产品销售价格有较大回升,销售形势普遍看好,也极大地带动了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养殖业、工业配套产业(电力、机械、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员就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腾胜农产品集团和甘肃祁连雪公司的原库存产品全部销完,新生产淀粉供不应求,市场又出现了购销两旺的景象。同时,甘肃省定西精淀粉已在天津、山东、上海、广州、浙江等地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此外,2006年10月中旬,甘肃省仅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就与外地客商签订了1.5万吨、总价值5600万元的精淀粉购销合同。

对此,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认为,商务部的裁决和配套措施在新产季及时拯救了处于生死关头的国内马铃薯加工产业。

马铃薯调查报告第3篇

关键词冬马铃薯;免耕栽培;密度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96-02

近年来,冬马铃薯免耕栽培因其省工节水、保温保湿、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优势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播种面积逐年增加[1-2]。为了解冬马铃薯免耕栽培的不同密度对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寻找出适合玉林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于2010年冬季进行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泉东村黄坭垌进行,面积733 m2,土壤质地为潴育性沙坭田,肥力中等。

1.2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脱毒二级种;供试肥料:洋丰牌45%硫酸钾复合肥、尿素(N 46%)、硫酸钾(K2O 51%)。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栽培密度(A)为主处理,施肥方法(B)为副处理。其中栽培密度设4个水平:9.00万株/hm2(A1)、8.25万株/hm2(A2)、7.50万株/hm2(A3)、6.75万株/hm2(A4)。施肥方法设2个水平:一次性基施肥料(B1),即一次性基施纯N 250.5 kg/hm2、P2O5 124.5 kg/hm2、K2O 375.0 kg/hm2;分基肥、齐苗期和现蕾期追施3次肥料(B2),即基施纯N 50%、K2O 34%、P2O5 100%,齐苗期追施纯N 30%、K2O 30%,现蕾期追施纯N 20%、K2O 36%。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76 m2。施完基肥后,统一用沟土掩种盖肥,再覆盖稻草4 cm,然后用沟土覆盖草面4 cm。

1.4试验过程

2010年11月6日切种消毒,室内晾置2 d,11月8日催芽,11月19日播种。12月22日和2011年1月15日进行齐苗期和现蕾期追肥,用水30 t/hm2将肥料溶解淋施,同时喷药防病虫害[3-5],12月26日清沟沥水。

1.5调查报告

出苗后至植株生长期间每个处理定点选10株,每隔7 d调查1次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情况。2011年2月28日成熟,分区采收,分级计薯数和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冬马铃薯免耕栽培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6.75万~9.00万株/hm2的播种密度范围内,马铃薯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在相同密度水平下2种施肥方法对产量影响不大。栽培密度为9.00万株/hm2, 1次施肥和分3次施肥的马铃薯产量分别为31 489.83、31 344.48 kg/hm2,比对应的6.75万株/hm2水平分别增产5 639.54、4 476.75 kg/hm2;栽培密度为8.25、7.50万株/hm2的产量分别为31 082.85 kg/hm2和31 395.35 kg/hm2、29 745.64 kg/hm2和29 018.90 kg/hm2,分别比对应6.75万株/hm2水平增产5 232.56 kg/hm2和4 527.62 kg/hm2、3 895.35 kg/hm2和2 151.17 kg/hm2。对产量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A1、A2产量差异不显著;A1、A2与A3、A4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A3与A4产量差异也极显著。

2.2不同处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栽培密度的2种施肥方法,生产成本以分次追肥的水平略高,但相差不大。在不同栽培密度之间,成本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总产值也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除栽培密度6.75万株/hm2不同施肥水平的产值有明显差异外,其他同一栽培密度下2种施肥方法的产值基本相差不大。栽培密度为9.00万株/hm2时产值最高,1次施肥和分3次施肥的产值分别为46 816.20、46 679.70元/hm2,比对应6.75万株/hm2水平分别增值8 228.10、6 472.05元/hm2;其次是栽培密度为8.25万、7.50万株/hm2,产值分别比对应6.75万株/hm2水平增值7 659.90元/hm2和6 443.40元/hm2、5 760.30元/hm2和3 123.30元/hm2。各处理的收入受栽培密度影响较大,但同一密度水平、2种施肥方法的收入差别不大,栽培密度为8.25万株/hm2时纯收入最高,分别为25 566.15、25 519.20元/hm2,分别比对应6.75万株/hm2水平增收5 994.90、4 778.40元/hm2;其次是栽培密度为9.00万、7.50万株/hm2,分别比对应6.75万株/hm2水平增收5 730.60元/hm2和3 974.55元/hm2、4 927.80元/hm2和2 290.80元/hm2。

2.3不同处理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栽培密度对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分枝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同密度水平下2种施肥方法则对其影响不大。各栽培密度水平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在出苗期差别不大,进入现蕾期至开花期后逐渐出现差别,而在薯块膨大期和成熟期差异较明显,随着栽培密度的递减,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呈递增趋势。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研究表明,同等施肥条件下,冬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中熟品种费乌瑞它(生育期90~100 d),栽培密度以8.25万株/hm2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 王慧,郑元红,肖莉,等.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09,111.

[2] 蔡尔秀,李敏清.福鼎地区马铃薯紫花851最佳种植密度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74-75.

[3] 王克雄,王效瑜,吴林科,等.宁夏南部丘陵地区马铃薯密度、肥料丰产栽培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39-40.

[4] 田丰,张永成,张凤军,等.不同肥料和密度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6):95-98.

[5] 谢小燕,李桂平,向红梅.铜仁市稻田马铃薯地膜全程覆盖高密度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0(1):62.

马铃薯调查报告第4篇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别的花椰菜,它的抗氧化物含量比普通蔬菜高40%。澳大利亚媒体称之为“超级蔬菜”。

维多利亚州初级产品部研究员罗德-琼斯说,“超级蔬菜”并非转基因产品,而是从众多花椰菜品种中筛选出来的抗氧化物含量最高的品种。抗氧化物被公认为可降低罹患心脏病和某些癌症等疾病的几率。

琼斯说,“超级蔬菜”不仅有益健康,而且味道比普通花椰菜更甜,“这种蔬菜有望为栽培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近日报道,维多利亚州初级产品部已出资2000万澳大利亚元(约合1643万美元)用于“超级蔬菜”项目。筛选西红柿、辣椒和莴苣等15种蔬菜的商业测试也已展开。

琼斯预计:“我们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收回投资。”

日本谨慎使用食品辐照技术

日本人对射线辐照抱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正因如此,食品辐照这项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技术在日本难以推广,日本对食品辐照技术的限制也极其严格。

日本食品综合研究所所长林彻介绍说,日本从1967年开始,针对马铃薯、洋葱、大米、小麦等7种食品,开展食品辐照技术的效果、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研究结论是辐照可延长食品储藏时间,维持食品品质;辐照食品是安全的。

日本于1972年批准使用伽马射线照射马铃薯,以防马铃薯发芽。1974年,位于北海道的士幌町农业协会正式开始对马铃薯进行辐照,但不久日本就掀起了反对食品辐照技术的运动。由于反对团体不断给政府施加压力,日本一直没有批准用辐照技术处理其他食品。目前,日本全国仅有士幌町农业协会在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每年辐照处理马铃薯约5000t,而日本每年上市的马铃薯约有300万t。日本辐照食品数量相对于食品总量来说微乎其微。

日本对食品辐照技术的管理十分严格。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除马铃薯外,食品辐照技术在日本原则上是被禁止的。申请对一种新食品进行辐照处理,有关部门要依法对这种食品接受辐照的安全性进行研讨和评估,并向厚生劳动大臣报告。

在辐照食品流通过程中,为便于消费者识别,日本《食品卫生法》等法规指出,辐照食品必须在不打开容器或包装就显而易见的地方标明该食品经过辐照处理。辐照食品还必须附有说明书,指明辐照处理设施、辐照日期、批次、放射剂量等信息。林彻说,日本的辐照马铃薯过去只在外包装纸箱上标明受过伽马射线照射以及辐照日期,现在辐照食品的小包装袋上也贴有类似标签。

除食品安全外,食品辐照技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辐照设施的安全。在日本,放射线的使用受到《劳动安全卫生法》、《医疗法》和《药事法》等诸多法律的限制。辐照设施建设前必须获得政府许可,建设中和启用后还必须定期接受各种检查。

尽管日本政府基于消费者的疑虑,至今不允许将辐照技术推广到马铃薯以外的食品,但在专业人士中,食品辐照技术的效果已经得到相当普遍的认同。林彻认为,在香料处理方面,辐照技术的优势比较突出。热敏感、蒸气杀菌等方法会导致一些香料丧失原有的色调和香味,而在辐照过程中,温度只出现微弱升高,香料的色调和香味得以保留。

日本原子能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日本近年来由弯曲杆菌、诺瓦克病毒、沙门氏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每年有数万人食物中毒。另一方面,日本人就餐趋向简便化,在外就餐和食用加工食品的机会增多。在饮食多样化的背景下,需要有应对新情况的食品卫生和储藏技术,而食品辐照技术就是一种选择。

土耳其开始建世界第三大种子基因库

土耳其将在首都安卡拉建造世界第三大种子基因库,可保存25万种植物的基因。该种子基因库奠基仪式近日在安卡拉举行,工程预计2009年12月完成。

马铃薯调查报告第5篇

关键词:内蒙古 滞销 马铃薯产业化 政府

1.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不足的政策原因

但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的市场需求,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明显滞后,还没有真正从生产优势转变为特色商品优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程度低不仅仅是农业自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发展。国家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内蒙古和其他地区马铃薯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政府在管理和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还做得不够,对于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缺乏全局性的展望和规划。

1.1政府对马铃薯产业发展投入不足

1.1.1政府对马铃薯粮食、良种补贴不足,挫伤薯农生产积极性

马铃薯是内蒙古仅次于玉米、大豆的主要农作物,已成为内蒙古经济作物。但政府对内蒙古马铃薯粮食、良种补贴范围局限,补贴力度小,大多处于补贴试点阶段。据了解,“自治区从2004年至2010年累计实施良种补贴面积仅74.16万亩,平均每年只有10.6万亩,只占全区种植面积的0.1%左右,累计投入资金也只有6520万元。”补贴不足严重束缚了薯农的生产积极性,使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1.1.2科技投入不足,马铃薯产业科技含量不高

从目前情况来看,马铃薯优势技术研发不足、技术推广不足、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技术推广力度也不够,是导致内蒙古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缺乏竞争力的关键原因。据了解,内蒙古年产微型薯1.2亿粒左右,脱毒种薯种植率30%,推广面积不足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的30%。还有40%左右的种植过时的马铃薯品种,可见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种植率,这就造成内蒙古地区马铃薯但产量不高,马铃薯抗灾害能力低。

1.1.3对大型喷灌农机具补贴不足,现代化农田建设缺乏,无法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技术集成化建立生产基地

总体来看,马铃薯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低,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据统计资料显示,“自治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程度为27%,我国仅为1%,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80%以上。”可见自治区马铃薯产业机械化程度低,严重制约内蒙古地区马铃薯产业的扩大和发展。此外,内蒙古马铃薯农田基本建设薄弱,抗灾能力弱。大型喷灌机投资大,现在的农户无力购买先进生产工具,与马铃薯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符。

1.1.4大型仓储室建设补贴不足,加大薯农生产风险

贮藏是马铃薯产业很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它是关系到产业减损增值和薯农稳步增收的要大问题。内蒙古现在的马铃薯储藏技术不过关,贮藏设施简陋,贮藏条件差,贮藏量小,使得收获期到销售期缩短,造成大量鲜薯腐烂,损失严重,这就增加了薯农的生产风险,影响薯农的收入稳定。

1.2马铃薯生产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滞销严重。政府对市场营销缺乏战略规划,薯农现代化营销观念不足

2011年内蒙古马铃薯价格低迷,滞销难卖,严重挫伤薯农生产积极性,影响薯农增收。通过分析不难看出,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部分薯种质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同时,马铃薯销售信息化不够,导致供与需不对称。许多农村基层管理干部和领导缺乏必要的营销观念,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缺乏足够的了解,片面强调抓生产,忽视市场需求变化,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规划,忽视了对薯农现代化营销观念的培养。

1.3马铃薯产业加工水平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

内蒙古马铃薯加工整体水平不高,总体来看是“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低科技含量低、低附加值多;高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少;内销的多,出口创汇的少”许多地方重产量不重品种,导致专用加工的品种缺乏。同时龙头企业与薯农联系不够密切,对薯农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可以说马铃薯从优质种薯研发到种植、加工、销售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种植与加工脱节,销售与市场脱节,无法将优势资源整合形成特色产业,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4政府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缺乏有效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有些地区政府对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缺乏有效、合理科学的规划,对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马铃薯仅仅看作粮食作物来生产。目前,自治区农村信息还不发达,处于闭塞的环境,甚至无法上网,农民不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市场供求信息,然而有些地区政府却不能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落实有效政策,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乌兰察布市市长李万忠曾提出“一包薯条等于20斤土豆”,这一说法让政府和人民更加深刻的解读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巨大作用,马铃薯产业化主要是指马铃薯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把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整体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最终建立一种“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精细化、管理现代化、营销信息化、文化品牌化”的马铃薯产业化生产模式。这样定义和理解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就使得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和拓展空间,不但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品牌营销、文化建设等诸方面。

2.1政深化改革,落实政策,扩大对马铃薯产业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2.1.2加大对马铃薯粮食、良种补贴,扩大试点,加大补贴力度

内蒙古是全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到全国第一位。且马铃薯产业本身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政府对此要深化,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并认真落实。国家应该把马铃薯列入粮食直补范围。内蒙古政府还要扩大对马铃薯粮食、良种的补贴,加大扶持力度,为薯农减轻生产种植负担,真正推动马铃薯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马铃薯产业化方向。

2.1.2加大科技投入,把马铃薯科研和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为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不竭的科技动力

提升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水平关键在于加快马铃薯生产技术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各个环节,如育种、栽培等都需要强大的科技作支撑才能实现科技促进生产的强大作用。自治区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对马铃薯科研人员的培养,研究和开发新的生产技术是做大、做强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保障,是实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核心之处。在尽快建立内蒙古马铃薯培育体系的同时,还要重视对马铃薯高新技术的应用,要扩大优质薯种的种植面积,提高优质薯种的种植率,通过推广和应用高产新品优质薯种来提升政府综合技术服务能力。

2.1.3扩大对大型喷灌农机具补贴,加快现代化农田建设,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技术集成化建立生产基地

政府需要统筹自治区各个盟市的自然条件、生产能力、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状况等综合因素,有针对性地逐步扩大对大型喷灌农具的补贴,并将薯农与农田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成产布局,实现生产布局的区域化。首先,在此基础上设立典型生产基地,针对示范点进行重点投入,最后由点到面,形成马铃薯产业生产的规模化。其次,在有效的组织和建立农田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要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引进,为薯农制定使用规范,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同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薯农积极参与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

2.1.4政府要对大型仓储建设给予补贴,加快马铃薯保鲜贮藏设施建设

实现马铃薯的科学有效贮藏能够可调节市场供求,避免大量鲜薯滞留市场导致薯多价贱,进而损害薯农的生产利益,建立一套完善、可靠、先进的贮藏设备对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非常重要。政府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等情况建立大型的贮藏设施和配套设备,并根据薯农和马铃薯加工企业的不同情况设立不同规模和用途的储藏窑。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储藏技术的规范化,引导农户正确的的使用贮藏设备,努力实现贮藏的最优效果使得马铃薯市场达到弹性化供应,最大可能的保护薯农利益。

2.2政府要立足市场和生产实际,以信息促营销,为薯农扩大销售市场,促进薯农持续增收

马铃薯的生产不能与市场脱离,销售不能与信息脱节,这是实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之处。政府要加强对马铃薯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的稳定。首先,需要自治区政府促进各个盟市领导的管理理念的转变,政府需要学习现代市场销售观念,政府的手不但要抓生产,还要紧抓销售市场的扩展和延伸。其中,重点是要实现马铃薯产业的生产、贮藏、加工、销售实现一体化,让薯农摆脱盲目生产,促进产业化经营,旨在提高薯农收入。

其次,要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订单农业”,政府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和了解掌握市场需求,摸清市场销售形势,向薯农种植信息,让薯农知道种植多少,什么品种市场需求大。这样可以发觉潜在的销售渠道,最终保证种植与市场,销售与信息的结合。

同时,政府要规范和发展产业专业协会、马铃薯供销对接会等组织。坚持政府引导,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措施发展和完善跨县区、乡镇马铃薯产业协会,如开展产品产销会、马铃薯庆祝会、马铃薯推荐会等。通过产业协会和区内外各大超市做好销售链接,引导和鼓励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科学、优质的服务,促成双方订立合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降低自治区马铃薯的市场准入。

还有,要尽快开办网上综合服务一体化。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以网络为媒介,完备基础设施,实现销售信息网络共享,产销对接的营销网络。这一服务理念旨在降低马铃薯生产商,包括薯农与薯业加工企业,同时降低马铃薯需求商之间的交易成本,有效减少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率,促进企业资金回笼,保证薯农稳定增收。

2.3政府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走深加工的路子,延长产业链条,这是发展马铃薯产业化的关键措施

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离开企业是无法实现的,政府新的工作思路要做大、做强马铃薯龙头企业,扩大规模的同时真正在政策上倾斜,扶持有活力、有发展的马铃薯企业。政府首先要对本地区种薯企业给予补贴,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协调金融部门增加对马铃薯向加工企业的贷款,并延长贷款期限,增加贷款额度,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

政府对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兴办各种马铃薯加工产业,力求建立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影响力度大的高科技企业,还要发展出口创汇企业,促进自治区马铃薯产业国际发展。政府针对从传统的马铃薯产业要注入新生活力,深化企业改革,实行兼并重组,整合、优化资源,达到强强联合,推进自治区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

2.4政府要打造内蒙古品牌马铃薯,并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弘扬以马铃薯文化为载体的内蒙古特色产业文化

产业的核心是文化竞争力,马铃薯产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生产问题,更是一个文化工程,它涉及到产业活力、模式创新、品牌战略、营销规划等各个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名牌、优质、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用更好的马铃薯品种来支撑名牌企业。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增加广告宣传,提高自治区马铃薯品牌知名度和企业信誉的可信度。要建立一种企业广泛参与竞争,不断开拓进取的马铃薯产业文化氛围,转变薯农传统的生产观念、销售理念,要让薯农树立地区民族特色意识、品牌文化观念。从马铃薯的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宣传合为一台的文化传播脉络。

2.5政府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科学管理;有效落实发展政策,提升产业化服务水平,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提供正确导向

今后自治区政府应该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社会民生工程来重点发展。薯农和企业虽然是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中的主导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作用可以弱化甚至是忽视,马铃薯产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鼓励、扶持。政府相关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到国内各地的大型超市、大型批发市场寻找销售渠道,拉订单,体现出政府服务意识。

3.总结

发展现代化马铃薯产业需要政府具有清晰的思路来引导和支持产业化发展,届领导班子要不断实践和总结。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出发,着力扩大产业规模,注入产业科技,优化区域布局,不断加深马铃薯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文化,形成优质种薯研发、鲜薯外销远销、马铃薯高附加值加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科学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对于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的内蒙古来说压力和挑战依旧很大。内蒙古要在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充分发挥自治区自身优势,全方位的发展现代化马铃薯产业,推进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马铃薯调查报告第6篇

想转型,要过关:

产品关:薯片、粉丝,大小通吃

方便粉丝和复合薯片是目前马铃薯淀粉深加工两大主流品类。

1997年品客薯片进入中国市场,进口生产线跟进上市,国内立即掀起了一股薯片风暴。2002年后,乐事、可比克等大品牌扩张了,上好佳、好丽友也紧随其后,几大品牌群雄割据。

方便粉丝市场销售每年约8亿,对比方便面市场400亿销量,上升空间非常大。这个市场集中度不高,目前方便粉丝行业还没有年销量超过5亿的企业,目前行业前三位:白家、光友、光华,差距不大,没有绝对的行业老大。

天泰是从零做起的新人,从竞争相对温和的方便粉丝市场切入,成功机会较大。马铃薯淀粉方便粉丝与红薯粉丝形成较大的差异,能添补品类空白。最终,天泰两条产品线同时出击。

品牌关:从天泰到星客,再到“薯与我”

食品品牌要深入人心,四点很重要:一要朗朗上口、通俗易记;二要有很强的食品属性;三要符合娱乐化社会价值取向;四要能涵盖未来的丰富品类。

“天泰”品牌,大气上口,但要作为方便食品的品牌,食品属性不强,娱乐性和亲合力不足。福来团队建议,要重新创立一个品牌,才能更好地实现由生产型原料企业向营销型食品企业“变性”。

1.从天泰到星客,成功迈半步

PK掉近百个品牌后,“星客”出现了。星者,明星、追星,符合当前选秀造星潮流。客者,借足“品客”、可比克强势食品品牌之势,给予消费者充足属性联想。简单两字,内涵极丰富。

如果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二合一,将会节约大量营销成本。因此,很多新企业宁可起个怪名字,也力求两者统一。但是专业查询公司回复:星客能作为企业品牌,但不能作为产品品牌。项目组有些失望,但是并没有放弃,这才有下面更精彩的创意。从天泰到星客,“薯老大”在品牌关只算迈出半步。

2.从星客到“薯与我”,闯关修正果

80后、90后这些崛起的消费主力军,每天在想什么?什么特性能引起他们共鸣?

年轻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处事风格,有着自己消费取向。最明显特征就是带有“自我”性,以自我为中心,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观。“属于”,“自我”,干脆就叫“属于我”。属与薯同音,又能很好点出马铃薯品类特征。品牌最终确定为――“薯与我”。

“薯与我”产品品牌,非常符合年轻人追求个性化、时尚化消费的特性。纵向:胜利属于我、冠军属于我,非常适合与公益及热门事件嫁接。如与湖南卫视嫁接,奥运向前冲,胜利“薯与我”!横向:薯与你、薯与他、薯与她。进行子品牌开发。“薯与我”品牌,三个字,字字真金。

星客――“薯与我”,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的新锐食品品牌,不仅很好地实现了食品属性转型,而且将国际化、时尚化、年轻化、属性化很好地融合。实践证实,“薯与我”品牌,得到了福来、客户、经销商、同行等一致叫好,这在食品行业并不多见。

策略关:薯片卖脆,粉丝抢味

1.薯片:抓共性,干脆到底

薯片作为休闲食品,吸引消费者消费理由有二:一是味,二是脆。口味是薯片的个性,很多品牌在追求口味个性上乐此不疲。但是数据表明卖得最好的就是那么四五种。消费者很难说清意大利烤肉味和土耳其烤肉味的区别!贩卖口味个性,出彩不出量。

脆是薯片的共性,是好口味的载体!“脆”才能出味,也是竞争对手的盲区。很多品牌往往忽视了这点,或者是浅尝辄止,宣传不够。

就像乐百氏:“净”是新感觉!就像蒙牛:自然给你更多!福来建议:应该牢牢抓住“脆”空白,将“脆”打造成“薯与我”薯片核心卖点!

抓住“脆”,如何最大化占领和建立防伪?换句话就是卖“脆”得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福来将共性上升到品类,创立一个全新的品类――寒地黑土真脆薯片。

在企业调研时,福来团队就对当地独有的寒地黑土资源非常感兴趣,并专门到绥化拜访专家,挖掘藏在寒地黑土背后的秘密。

北纬42°-45°,是世界著名的寒地黑土带。所生长农作物绿色健康,营养高、品质好。黑龙江省绥化市是目前全球保护最完好、土质最优良的寒地黑土核心区,这里四季分明,昼热夜凉,温差高达60℃,年日照超过2800小时,一年中2/3时间土地处于休眠,寒地黑土厚达1米,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认的高品质、高营养、高安全的马铃薯绿色有机“黄金产区”。天泰复合薯片全部采用产自寒地黑土核心区的马铃薯原粉,它的淀粉含量高、糖分含量低,保证了薯片品质,又提高了薯片的脆度。

这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稀缺资源!这是星客“薯与我”复合薯片的“脆”支撑!这也是星客“薯与我”撑起寒地黑土真脆薯片全新品类的“身份证”。

2.粉丝:两点突破,抢味酸辣

站在地方小吃角度,和传统两强比正宗,只有死路一条。“薯与我”方便粉丝要想打破两者的垄断,首先要从品类上与两者进行区隔,这一点“薯与我”有自己的独到优势――马铃薯粉丝。从品质上和颜色上都是红薯粉丝无法比拟的。这将是“薯与我”方便粉丝立足的基石。其次要从产品文化上突破,将传统方便粉丝融入现代元素。即传统小吃现代化,传统小吃大吃化,传统小吃时尚化!这是产品做大做强的基础。

缺少强势声音的方便粉丝市场,就像弱势群体,永远就是配角,永远就是方便面的附属!品类不发声,在气势上已经被方便面强大的声音淹没。品类不发声,消费者怎么会对新品类有认知。不做品类教育,只会成为方便的附属和补充。“薯与我”方便粉丝跳出同质化的终端和渠道竞争,提升推广模式,力争快速实现行业占位!

相对于品牌、价格和口味,消费者最看重口味。基于口味制胜原则,福来建议抢占最主流最成熟的口味――酸辣味。

用“酸辣部落”这一品牌对酸辣系列口味进行快速抢位。品类独占化:很多人吃粉丝除了口味之外,还是对健康方面有所考虑。因此针对产品原料特点,创新寒地黑土马铃薯方便粉丝品类,用寒地黑土和马铃薯淀粉双重防伪,实现品类独占。

模式关:大招商,快建渠道,跑步奔全国

目前食品领域主流的推广模式有三种:有的单点发力,从区域市场做起,一步一步走向全国,如蒙牛、王老吉、思念等。有的全面发力,大广告大流通一步到位做全国,很多福建的企业(如达利、福马、雅客)喜欢这样做。有的介于二者之间,多个区域同时发力,有重点走向全国,如乐事、白家等。

模式无对错,适配目标为最好。虽然是全新品牌,天泰老板却有着超级梦想。3年杀入薯片行业的前三甲!3年成为方便粉丝行业第一品牌。显然星火燎原的区域样板复制稳健模式不适合老板这种雄心壮志,只有大手笔才能支撑企业跨越式发展,才能支撑其从竞争中快速跳出来,才能将新锐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因此,福来特别为天泰制定“大招商模式”,实现快建渠道,跑步奔全国。

所谓“大招商模式”就是大明星、大广告、强势出击糖酒会。这有点类似第二套模式,只不过是提高了精准化。

1.明星精准化

谁能够充分诠释星客“薯与我”品牌内涵?这个人要个性率真,要健康、快乐、阳光!能够充分带动目标消费人群!周杰伦最适合,但已经代言可比克。几轮筛选,最终锁定超女何洁。她是一个天生的舞台精灵,自然、活泼,个性率真!甜美的外形和招牌笑,给人的感觉很阳光。何洁是目前最火爆的超女,被称为亚洲小天后!重要一点她是湖南卫视捧红的明星,而湖南卫视节目风格深受目标人群追捧。选择何洁,是最合适的了!签约、做创意、广告拍摄,一气呵成,并选择何洁的新歌《十分爱》作为广告歌曲,进行有针对性娱乐化嵌入式传播!

2.广告精准化

与行业专业权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便于招商和精准传播。以《新食品》杂志为主,《糖酒快讯网》、《糖烟酒周刊》等为辅。采取年度新闻深度报道及行业公关活动全方位合作。如赞助《创新成就财富》评选等。

在大众媒体方面:以湖南卫视和央视作为重点,快树形象。与频道重点娱乐栏目合作,并在糖酒会前后高密度投放,集中资源,快速树立品牌形象。同时选择几大门户网站进行网络传播。

3.强势出击糖酒会

一个企业不能第二次给人第一印象。招商是天泰的第一仗,早在糖酒会举办前四个月就组织专门团队运作参会大事:选择主、分会场入口,最好特展区位、主展厅入口广告;选择第一座跨街门楼广告;选择最好位置的路牌和灯杆广告大面积投放;制作精美厚重的招商手册及个性物料……天泰糖酒会的精彩亮相,使星客和“薯与我”作为新锐品牌,成为行业及经销商广泛关注的亮点。

人才关:空降官,子弟兵

对于星客这种处于转型期的企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原有销售团队升级,隔行如隔山。培养子弟兵,时不我待。组建空降兵,要付出高倍成本。

天泰组建营销团队采取一种“空降官+子弟兵”形式。对于重要领导岗位(如营销总监、市场总监等)采取空降官。空降官都是经过多种渠道多方考核万里挑一,对企业和老板高度认可者。接下来由这些空降官招募自己从前的部下和行业精英组建中坚力量,然后从企业选拔有潜力员工从基层做起,培养企业自己的子弟兵。这种人才建设体系的两头是稳定的,减少磨合,避免内耗。

沙场点兵:亮相糖酒会,转型大通关

市场是检验好策划的唯一标准。星客“薯与我”首次亮相成都糖酒会,一下就成为会场热点。不仅吸引众商家目光,很多行业权威媒体都争相报道。每天展位前人流不断,几天下来共接待意向经销商三千多人。要说成都糖酒会成交最好的企业可能很多人说不好,但是要说会上最火爆新锐品牌,非“薯与我”莫属。

马铃薯调查报告第7篇

关键词:冬油菜 试验 品种 越冬 播期 密度

一、试验课题总体目标

1、明确白菜型冬油菜在陕西北部栽培的可能性、适宜栽培的品种以及配套栽培技术措施。2、提出陕西北部冬油菜后茬复种的适宜作物及品种。3、探索形成陕西北部栽培冬油菜高效轮作模式。4、提出陕北冬油菜种植区划。

二、试验项目

1、冬油菜抗寒品种筛选试验。2、冬油菜适宜播种期筛选试验。3、冬油菜适宜密度试验。4、冬油菜品种示范。5、适宜冬油菜后茬复种的作物筛选试验。

三、试验材料

1、冬油菜试验品种:06468、宁油2号、陇油6号、平油1号、07兰天2号-2、07兰MXW-1-3、07302、天油4号、0737、07临延2号-9、陇油7号、07皋DQW-1-3、2307、2465、2465、2355、2400、2358、2315、2297。共计20个品种,均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2、冬油菜播期品种:陇油7号。3、密度试验品种:陇油7号。4、冬油菜示范品种:陇油7号、陇油6号。5、冬油菜后茬复种的作物:马铃薯、油葵、玉米(吉单27)、饲草玉米。

四、主持单位及承试单位

试验由农业部主持。陕西由陕西省油菜研究所与靖边县原种场共同承担。

五、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靖边县原种场。北纬37°37′,海拔13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7.8℃,无霜期120天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为395mm。

六、试验设计

品种试验于2011年8月19日播种。小区面积13.42m2。株行距是(10×13)cm,密度是51037株/亩,重复2次。播期试验分别于2011年8月19日、8月27日、9月3日、9月10日、9月20日、9月26日、10月2日、10月10日、10月18日播种。小区面积13.42m2,株行距是(10×13)cm,密度是51037株/亩,重复2次。密度试验于2011年8月19日播种。小区面积26.84m2,密度分别是5万、6万、7万、8万株/亩,未设重复。试验地前茬马铃薯,播前对地块进行灌水,施尿素10Kg/亩、磷酸二铵10kg/亩,然后整地作畦,随后划线播种。

七、田间管理

试验留苗密度完全按方案要求进行。在种植与水肥管理方面全部一致。2011年灌水3次,追尿素8kg/亩;2012年3月15日开始返青,返青后进行了灌水追肥,共灌水3次,追尿素10kg/亩。生长期间中耕除草1次,打药1次。

八、田间种植图

九、试验进展

十、田间调查表

1、冬油菜品种试验越冬率调查表(表1)

2、陇油7号播期试验越冬率调查表(单位:株)(表2)

3、密度试验越冬率调查表(单位:株)(表3)

4、播期试验田间记载表(表4)

5、密度试验田间记载表(表5)

6、播期试验特真特性表(表6)

7、密度试验特真特性表(表7)

8、室内考种表在此报告中略

十一、特除气候对冬油菜的影响

根据往年试验,陕北冬油菜播期在8月中下旬较为合适,但2011年秋暖,同时来强霜冻较晚,造成油菜苗冬前徒长,部分品种在越冬前已开始抽薹,导致越冬率下降。

十二、试验总结

1、冬油菜抗寒品种筛选试验。从表1可以看出,陇油6号、陇油7号越冬率相对较高。但由于气候与播期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越冬率较低。

2、冬油菜播种期试验。从表2表6可以看出播期在9月3日越冬率最高,同时有效角果数最多,是最佳播期。但根据往年试验的数据来看,8月中下旬是最佳播期。通过分析,由于2011年冬暖,播期较早的冬油菜生长超过了安全越冬期。所以冬油菜在陕北的播期应根据气候、温度条件控制在8月下旬到9月初,同时根据油菜长势与气候条件,加强进行管理,使越冬前叶片长到12-14片叶。

马铃薯调查报告第8篇

2009年,青海农机化工作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关怀指导和省农牧厅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农机化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六个持续快速增长”、“三个不断提高”和“七个方面亮点”。

——六

个持续快速增长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二)大中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三)小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四)特色产业机械持续快速增长

(五)农机配套机具持续快速增长

(六)青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机械快速增长

今年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较上年分别增加798万元、76万元和52万元,增幅分别为193.69%、108.57%和61.18%。补贴资金的加大,将促进青南地区农业机械的快速增长。

——三个不断提高

(一)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不断提高

——七方面亮点

(一)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预计动力机械与机具的配套比由去年的1:0.81达到1:0.85。农业机械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功能结构、区域结构、经营结构明显改善,大中型、优质的农业机械增加较快,区域布局趋于合理,资源利用率在提高,服务功能在扩大。

(二)加大了油菜机械化收获的力度

油菜产业是我省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一项工作。针对我省杂交油菜面积大,收获难,浪费严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机械化收割难题,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今年,我们配合企业在互助县举办了油菜收割机现场观摩会,为今后油菜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购机补贴中,我们将油菜收获机械的补贴比例提高到40%,使今年油菜收获机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促进了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

(三)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加快推进

今年采取累加补贴的办法,将马铃薯机械机具补贴比例提高到50%,重点补贴发展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已补贴该机具199台。预计今年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面积将达到5万亩。

(四)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促进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

全省现有经工商部门批准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协会)21个,其中今年新成立的就有9个。为了加快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按厅里要求,今年省农机部门派专人领办门源县北山农机协会。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的生产。合作社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接起来,有效的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加快了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二、三

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农机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

(六)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展顺利

今年安排省财政资金50万元,开展平安农

(七)我省农机企业的农机研发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如乐都光明农机公司在开发马铃薯、大蒜收获机的基础上,今年又研发了起垄机,适合山地的小型履带式马铃薯收获机和玉米脱粒机;民和县农机厂生产出了手扶拖拉机带动的免耕播种机;青海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出了环保灭鼠器。

二、2009年农机化主要工作

(一)精心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

主要特点:一是动手快、起步早。今年2月份,我们就对春播较早的12个县提前启动了购机补贴政策,4月份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比去年提前了1个多月。二是购机补贴目录的制订更加符合我省的实际。今年的购机补贴目录中,对挤贮奶设备、保护性耕作、卷帘机、马铃薯种植收获、微耕机等机具给予了累加补贴,加大了这些适合我省农牧业发展机具的推广力度。三是加快了资金结算进度,加强了信息上报进度。今年我们平均每月结算一次购机补贴资金,按农业部要求每半月报一次资金结算表、购机补贴进度表和购机补贴信息。四是加强了监督,督促经销商做好售后服务。今年我们到湟中、化隆、互助、门源等地检查购机补贴工作,及时纠正了一些地区不正确的作法,并对农民的所有投诉事件,均给予了解决。对购机补贴产品进行了质量、价格、服务跟踪,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了专项质量调查,调查机具46台,走访用户133户。五是今年的购机补贴工作向各农牧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各农牧场今年享受补贴资金500万元左右,基本满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六是为进一步做好农机补贴工作,规范经销商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结合我省实际,起草了《青海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经与省农牧厅相关部门商讨并征求了财政厅和经销商的意见后,已印发全省贯彻执行。七是在四月份召开的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上,认真总结了几年来全省购机补贴工作,肯定了成绩,交流了经验,对前三年购机补贴实施好的先进县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抓好农机新技术,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

(三)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调研,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经营组织模式,着力解决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空壳”问题

(五)认真抓好机械化田间生产工作

今年,省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全省各级农机管理、推广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重心下沉,努力做好农机化生产、农机新技术推广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是今年农机化生产的一大亮点,全省2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机具全,技术精,组织有力等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跨区服务,不仅作业质量好,而且效率高,在农机化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六)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集中优势推广重点技术

随着我省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们在继续抓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入少、收效快的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蚕豆点播、垄膜沟植、旱作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点播等技术推广的同时,加大了保护性耕作和结构调整之后形成的主导农作物杂交油菜、马铃薯、设施农业等支柱产业现代农机装备的引进和研发力度,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发展、重点突破。

(七)加快了温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八)充分发挥职能,搞好农机质检工作

今年省农机部门对农用挂车、犁、播种机、脱粒机、旋耕机等9类产品61批次,105台农牧机械进行了检测,出具鉴定、检测报告61份,检验合格率100%。对初次进入农机补贴目录的部分农机产品进行了地区适应性鉴定,对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进行了质量、价格、服务跟踪,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了专项质量调查,调查机具46台,走访用户133户。

总的来看全年农机化工作总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贫困地区农民购买能力有限,农机购置补贴比例较低,有的地区工作经费不能保证,影响了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二是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量偏低,使得地方选择补贴的如脱粒机、小四轮拖拉机等产品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求,累加补贴量偏少。三是农用柴油涨价,农机作业成本上升。四是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农机服务社会化程度低。五是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落后,差距很大。

三、2012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一)发展目标

(二)重点工作任务

1、围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争取更多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狠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一是着力调整农业机械化品种结构。二是着力调整农业机械品质结构。三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2、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狠抓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一是抓好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农机手培训,搞好机具安全检查、维修保养及服务,大力推广普及节本增效和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搞好农机化生产。二是抓好信息服务,重点抓好农机跨区作业等。三是积极抓好农机化生产。四是积极培育新兴农机作业市场,引导开展马铃薯种收、油菜机收等作业。

3、围绕提高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狠抓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一是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技术。二是抓好湟中、互助两年部级农机示范区建设。三是大力推广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技术,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四是支持机具研发工作,对我省的农机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提高其创新研发能力。

4、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抓好全膜玉米、马铃薯机械化技术推广。

5、围绕提高农民素质,狠抓农民培训工作。一是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和农用实用技术的培训。二是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尤其是农机修理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各项农机化培训工作,强化各地农机学校培训主阵地作用。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