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精心设计论文

精心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18 11:02:47

精心设计论文

精心设计论文第1篇

致谢词一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温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温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温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个可爱的同学们和尊敬的老师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致谢词二

本论文是在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是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人处事的道路。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温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YJBYS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致谢词三

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导师××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郭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设计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致谢词四

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我得到了XXX教授的精心指导,不管是从开始定方向还是在查资料准备的过程中,一直都耐心地给予我指导和意见,使我在总结学业及撰写论文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显示了老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在此,我对XXX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以及真心的祝福。

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几年的历程,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他们严谨的治学,优良的作风和敬业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在此,我对所有的XX学院的老师表示感谢,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致谢词五

精心设计论文第2篇

致谢词一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温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温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温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个可爱的同学们和尊敬的老师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致谢词二

本论文是在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是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人处事的道路。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温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YJBYS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致谢词三

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导师××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郭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设计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致谢词四

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我得到了XXX教授的精心指导,不管是从开始定方向还是在查资料准备的过程中,一直都耐心地给予我指导和意见,使我在总结学业及撰写论文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显示了老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在此,我对XXX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以及真心的祝福。

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几年的历程,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他们严谨的治学,优良的作风和敬业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在此,我对所有的XX学院的老师表示感谢,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致谢词五

精心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16-03

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毕业之前必须交出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出本科生的综合专业水平和参与科研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1] [2] [3]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毕业论文的质量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格式规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笔者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际指导工作和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其他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将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按其来源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提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案和措施。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获取知识方面主动意识和自学能力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从小学到中学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4],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进入大学后,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多数学生只掌握教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广泛汲取不同观点并变成自己知识和观点的意识比较欠缺。有些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只知道上课埋头记笔记,或下课抄别人的笔记,考试时背笔记,基本上没有查阅过相关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专著,除了教师指定的一本教材之外基本不看其他的参考书,从而导致其知识面狭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欠缺、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起点低、缺乏深度、广度和新意。

(二)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视不足

学生对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他们认为做毕业论文(设计)只不过是走过场,只要做了就能过,其成绩不会影响自己的最终毕业,更不影响找到好的工作单位。因此,他们对如何做好论文(设计)很少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认真查阅资料,不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做论文(设计)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遇到问题不主动面对。[5]

(三)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很强,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

有的学生缺乏勤奋、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论文(设计)上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够,过分依赖指导教师。目前,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查资料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但是很多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分析、归纳和正确地使用所掌握的资料,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常常出现引用资料不恰当的情况;有的学生对问题不能表达清楚,行文逻辑思路不清晰。这样就使指导教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去检查论文,学生也得花费很多时间去重复修改。还有的学生虽然获得了很好地实验结果或相关资料,但是因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找不出内在的规律;也有的学生爱面子,与指导教师缺乏沟通,这些都是影响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四)忙于找工作,疏于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既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时期,又是学生为找工作而忙碌的时期。面对就业压力,学生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参加各种交流会、招聘会、面试(包括研究生面试)等。还有一些学生忙于考各种证书、毕业补考等其他事情,很难有时间坐下来专心做毕业论文(设计)。

二、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和责任心不够

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精力的投入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高低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大量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猛增,一位理科指导教师带4~6名学生、一位文科指导教师带6~8名甚至更多的学生的现象是常见的。由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当繁重,导致其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有些教师对论文(设计)的选题没有认真把关,在选题上,没有花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课题,没有对课题的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进行充分论证,仓促定题。有的题目缺乏创新性,是一些多年重复的类似课题;有的题目太难,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的题目虽难度不大,但是耗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1~2周就完成了。这些选题都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的目的。

2.指导教师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学生要求不严,责任心不够,不能用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等待学生来找,学生不来找就不管不问。指导教师对学生科学研究道德、诚信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培养不够,甚至对学生弄虚作假睁一眼,闭一眼。

3.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不重视,不能认真修改或提出整改意见。到答辩时,则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给人情分,无论写得好与不好都让其通过。这种现象挫伤诚实、积极努力的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学生整体论文(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指导教师能力有限

教师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责任心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起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修养、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品德等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这种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人格感染,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是与指导教师在一起,接受其教育指导。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指导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准也折射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风格。俗话说得好:“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6]但是,有的指导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实践的经验、技能等软条件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文献资料等硬条件的积累;有的教师科研费少或没有,能够支配的各种资源很少,只靠学生一二百元的毕业论文(设计)经费,很难选择有一定难度、广度的题目;有些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比较狭窄,对课题了解不多,自己本身也基本不做科研、不写论文。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教学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科学情趣、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短暂的毕业论文(设计)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并且更多地是依赖于完善的制度。

(一)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

有些学校在第七学期末由教师出题,学生选题。由于这时已经是期末,学生进入紧张的复习考试阶段,教师也在忙着出题判卷、算成绩及填表格等,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只是见个面,没有给他们安排实际性的具体任务。第八学期开学后,学生才开始着手查阅、收集资料,制定实验计划,购买相关药品器材,而后开始做实验。因任务布置时间过迟,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不能及早进入状态。加之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很多学生参加招聘会、培训班、研究生面试以及参加各种考试的时候,诸多因素使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造成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下降。[7]

(二)毕业论文(设计)经费投入不足

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经费为100~200元,这包括查阅、复印资料费,购买化学药品和材料费,测试费,论文打印费等其他费用。没有科研经费的教师,要么出与往年类似的题目,要么简化省略实验内容,或选择花钱少的题目以便节省经费。理工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大部分与实验有关。近年来,虽然各校实验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加,还存在实验场地不够、仪器设备老化、缺药品的现象,这使有些实验无法进行。另外,理工科学生在大型测试仪器的操作训练方面由于实验课训练太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既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仪器,也没有条件和时间学型仪器的使用操作。这些因素制约着理工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展和进行,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8] [9]

(三)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

现在要求宽口径培养人才,实验课时压缩较大,为了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要么提前做本应学生要做的很多实验内容,要么简化实验内容,减少测量项目和次数,降低要求,讲解实验也尽量快速从简,这些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与考核监控不完善

学校虽然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及写作上有相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主要以论文结果的评价为主,对“过程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从选题、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实验计划并实施、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论文成绩评价等方面,缺乏责任监督机制。另外,在答辩过程中,有时由于学生数量多、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对答辩者提出几个随意的、象征性的问题,学生也采取应付性的回答,不能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参加答辩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过,这容易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的后果。[10]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就得在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认识、指导和管理水平方面下功夫。本文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和教学科研中体会到的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各因素与有关文献中提出的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问题结合起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吉高,严赞开.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3):57-59.

[2] 刘雪锋,方云.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些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3):54-56.

[3] 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74-76.

[4] 唐建华.树立化学教学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学教育,2001(3):16-19.

[5] 吴学平.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8-80.

[6] 赵莉,徐运红,王华东.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1-122.

[7] 王杏龙,毛永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9):69-71.

[8] 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精心设计论文第4篇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是知识的圣殿、文明的使者和高尚的化身,大学之所以神圣和高尚,就是因为大学有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同在。人,需要有灵魂有精神,大学同样需要有灵魂有精神,这种精神是文明的、高尚的、巨大的、隐形的、弥散的:它滋养着人的理想、品格和气质,孕育着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成为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精神家园。大学精神文化所设立的精神价值尺度,可从根本上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内涵,集中体现在每一所大学的整体精神面貌、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以及其所具有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之中。[2]具体表现在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情感品格之中,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方式显现于外。大学精神文化客观存在于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思维特点、行为准则、学术风范和行为方式之中,构成了不同大学不同的人格、气质特征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精神文化,越是历史悠久的大学,它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越是丰富。一所大学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底蕴越深厚,所反映的精神文化特征越明显,所发挥的精神文化影响越深远。大学精神文化的假性存在大学精神文化一般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自然生成,即文化自在和传承;另一种是自觉追求,即文化自觉和创造。从自在到自觉,体现了大学精神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如果说过去的大学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自在和传承,那么现在许多大学则更注重文化自觉和创新。

大学精神文化的自觉创新是积极和进步的,但目前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和虚假倾向。如作为大学精神文化外在表现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校训、校风、学风等,许多大学雷同甚至于相同,而各个大学真实的精神文化和办学特色得不到充分体现。在一部分大学中,人们“自觉创新”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校训、校风等大学精神文化的文字表述变成了虚设的花瓶,既与实际不符,又没有创新性。以校训为例,据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56所大学中,有192所大学的校训为“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有8所大学的校训同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有27所大学的校训同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在256所大学的校训中,包含“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创新”5个词语之一的有147个。[3]大学师生对一些同质化、标语化、流于形式、过于华饰等假性存在的精神文化表述没有认同感,同质化精神文化建设形不成浓郁的精神文化氛围,更无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特质性辨析大学精神文化并不是一个文化巨筐,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内容都可以装。我们必须正确区分大学精神文化内涵的特质和非特质。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特质关于大学精神文化,学术界的表述多种多样,我们较倾向于以下定义: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特有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表征,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是人类文明和真善美的集中体现。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虽然十分丰富,但其特质则只有两种精神:即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其核心是文明高尚、追求真理、正义善良、批判守望。

大学既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标志,更是文明的使者。大学的责任和使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还有对社会良知的守望和社会不良的批判。正如《大学》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之道”,反映了中国古人为教、为学的大学精神文化特质,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使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自由教育”也是以发展理性、陶冶心灵、享受生活为目标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4]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基本上是由精神、观念、习俗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核心。“科学精神追求真理,是求真”,“人文精神追求和谐幸福,是求善”,求真与求善的结合就是求美,也是对社会责任和使命的追求和担当,大学精神文化内涵的本质是真善美和社会责任。这也是建立大学价值、大学品格、大学风尚的基石。大学精神文化的非特质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一般情况下,大学精神文化内涵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传统、大学品格、大学价值、大学风气、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和办学思想等等。大学精神文化内涵不等于大学精神文化特质。大学精神文化特质具有稳定性、非功利性,一切与人才培养,一切与终极关怀,一切与大学使命无关的性质都是假性特质。比如“追求卓越,建设一流”等是一些大学的奋斗目标,但并非大学精神文化特质;再比如,“勇于创新、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等是大学文化品格之一,但却不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特质。

大学精神文化的根本使命性辨析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精神文化建设。大学需要教学,但教学不等于教育;大学需要学问,但学问也不等于精神,大学需要发展,但发展也不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使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使命是心性修养、精神守望、文化创新和社会批判。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培育心性德行。纽曼认为:大学是“教育场所”而不是“教学场所”,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是使学生养成“一种以自由、公平、冷静、克制和智慧为特征的心性习惯”,同样,洪堡等人也提出,大学的目的就是“修养”,即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心性的修炼,德行的养成,人生价值的实现。坚守高尚精神。大学文化对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功能,决定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尚特质。大学诚然不能脱离现实,但又必须和世风流俗保持一定的距离,远离尘嚣,保持纯洁、冷静与清醒,时刻关注、守望社会道德和良知。创造先进文化。大学的使命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传承的基础上创造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先进理论、先进制度和先进的实践模式,特别要着力创新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和文化模式。要以时代的特征和实践的动力彰显大学创新文化的内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大学既要用传统批判现代,也要用现代批判传统。当我们拥有了更多辩证、开放和豁达的批判精神,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科学才能更快进步。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忧虑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学精神文化弱化,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专业主义、惟科学主义、惟技术主义、惟市场取向的价值观充斥于高等教育领域,大学已经不再是高尚精神的殿堂。世界各国都在谈论大学危机———大学经费危机、大学质量危机、大学道德危机、大学自治危机等等,然而,这些还只是浅层次的危机,而真正深层次的危机是大学精神危机。[5]因此,人们呼唤:大学精神,魂兮归来!但是,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上,也有令人忧虑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不足。一些同志对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大学是搞教学科研的地方,教学科研是硬任务,精神文化建设是软性工作,看不见摸不着,做好做坏甚至于做不做都无碍学校的发展大局。重视不够。一些高校干部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还有人认为,精神文化建设是那些曾经有着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老牌大学的工作,一般高校没有资格谈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建设不力。一些高校比较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愿意把钱花在大学文化环境建设上,栽树种花塑雕像,也愿意进行大学制度建设,认为这些是实在和有效的,而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上则显得力不从心,无规划、无思路、无办法、无措施。目标不明。一些高校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目标不明,思路不清,不知道本校需要和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大学精神文化。有的高校简单地把校训、校风、学风建设等同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层次不高。一些学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层次不高。把大学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甚至于大学生社团文化,把大学精神文化等同于政治文化、稳定文化,一讲精神文化,似乎只有政治理论入脑入心入课堂,而不能上升到人文和科学精神层面。#p#分页标题#e#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大学精神文化是不是可以创新进行过学术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文化只可以积淀和继承,而不能创造和创新,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文化包含大学文化传统,又区别于大学文化传统,大学文化传统需要积淀和继承,而大学精神文化中的大部分内涵都是可以设计、建设和创新的。大学精神文化内涵的可创新性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是相辅助相成、相互依存的,传承是创新的条件,创新是传承的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也谈不上创新。大学精神文化既是传承的结果,也是创新的结果;大学精神文化内涵建设既是一个历史的筛选、积淀过程,也是一个承前启后、除旧布新的过程。就是说,大学精神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内核,是需要也是可以创新的。创新有两种,一种是偶然性创新,一种是设计性创新。大学精神文化既然具有创新性,就必然具有可设计性,也就是说,大学精神文化是可以设计的。不同的大学完全可以创新设计出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先进的大学精神文化模式与内涵。

大学精神文化中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品格、大学价值、大学风气、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和办学思想都可以创新设计,同时是应该认真建设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大学品格和大学风气。同时,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还决定着办学思想、发展战略、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要不要进行大学精神文化的设计,能不能进行大学精神文化的设计和怎样设计,要依据各个高校自己特定的历史和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大学精神文化的设计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按照设计思路持续地进行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务实性大学精神文化是可以设计和创造的,但又是不可以随意设计和创新的。大学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独特的精神风范、文化气质、价值取向和区别于其它大学精神文化的隐性文化。在大学精神文化设计时,既要考虑本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又不能拘泥于历史和传统;既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教育感召力,又不能脱离本校实际,随意做假大空的设想;既要学习借鉴外校的大学精神文化设计思路和成果,又不能抄袭外校的精神文化设计与表述。

大学物质文化、景观文化可以委托有关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而大学精神文化则不能由大学之外的单位和个人来进行设计,也不能由上级部门来定调定格,必须由本校的校长和全校师生共同设计、创造和选择。大学精神文化设计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改变,而要持之以恒地一以贯之,要使大学精神文化设计深入人心,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变成真正的大学精神、现实的大学风气、优秀的大学品格和全校共有的价值取向。久而久之,当人们一走进这所大学,与这所大学的师生一接融就会有一种别样的精神风范和人格气质隐隐显现,这就是大学精神文化。大连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实践大连大学的大学精神文化设计基本可以用“一个核心,二项突破,三大建设”来概括。一个核心文化理念。一所大学,没有先进的大学文化,就不能成为优秀的大学。大连大学在长期存在的办学实践中感受到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于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感受到大学是最应该最需要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地方。大学中的以人为本,其本质与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为本。因此,我们在2000年前后提出了“让每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后来,又修改成为“让每个人都成功,让每个人都快乐”。

精心设计论文第5篇

一、美术价值体系对设计理论构建的基础与前提

所谓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理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等。由于长期以来在审美本质上的同宗同源性,美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彼此难以割裂和分离,美术价值体系在其包含的诸多要素方面对设计理论的构建及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画家很早就开始涉足设计领域,中国古代的画家往往可以兼具文人、建筑师、园林师的多重身份,他们常将自己美术价值体系上的理想、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渗透进设计作品中。据传画家阎立本是大明宫的“原始”设计者,这与他精湛的绘画技巧密不可分,而这“精湛的技巧”,又与他独具慧眼、超凡脱俗的审美观息息相关。在中国,原本也没有“设计艺术”一词,以前皆称“工艺美术”。中国的设计教育也经历了从“图案”、“美术工艺”、“实用艺术”、“工业艺术”、“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国当代的许多著名设计师均毕业于美术学院或工艺美术学院,受到系统的美术观念的熏陶和技能训练。

在西方,设计(Design) 概念也起源于当时的绘画,画家们往往也从事建筑及器具设计,直至19世纪末,欧洲画家和设计师的身份都是无法明确分开的。当时欧洲一些美术院校以绘画教学为主,但学生毕业后多从事设计工作,这就带来了一个关于设计理论的归属问题:到底是在美术的大的框架下,还是自成体系、独行特立?笔者认为虽然现在设计艺术学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其发展仍然脱离不了美术价值体系的影响,需从美术领域不断吸收实践与观念上的营养。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美术领域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艺术思潮曾对现代设计的形式、风格、评价标准等产生过较多观念上的影响。“二十世纪绘画领域中,日新月异的前卫画派也对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的画派的主张覆盖着文学、艺术的诸多领域,有的前卫画家不但从事绘画、雕塑,同时也从事建筑和实用美术设计。”[2]从20世纪以来设计理论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设计理论的构建常以美术理论为蓝本,有些设计理论几乎直接脱胎于美术理论,受到美术价值体系的影响至深。20世纪早期,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赖特及格罗比乌斯、密斯•凡德罗等包豪斯的探索者们把设计理论重心放在设计的本质问题上,开始走一条纯粹以设计为对象的教学和创作之路,设计理论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中叶,世界主流国家对设计理论越来越重视,为设计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活动空间与研究基础,英国、日本等国纷纷设立了自己的设计师协会、设计理论研究协会,设计理论的研究越发丰富、充实,体系也越发完善。但当人们惊呼现代社会很难再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全才大师时,不由得要去思考美术和设计观念及其关系问题。长期以来,设计理论从美术价值体系中吸取营养并将其作为创新的价值母体与后盾,设计与美术彻底分道扬镳后,设计理论自然会失去给养,失去原始动力,逐渐香消玉损。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大美术观,它涵盖了所有造型艺术审美需求的观念并形成集中反应。从广义上看,美术价值体系,它通过普遍性审美原则和方法来形成系统的结构,对美术创作及设计理论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美术价值体系,如同一棵大树,包含从传统到现代的各种审美思维,新的风格和理论的产生,都是不断生长的枝叶,丰富着大树的容貌,使之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反映,不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都包含在当代美术价值体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之中。当代美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结晶,当代设计理论的建构及发展只有建立在这种大美术观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养分,得到充分的生长,并在这样的美术价值规范导向中不断丰富、健全和完善。

二、当代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下设计理论的创新途径

这几年关于建立中国美术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美术史论家尚辉先生认为这个价值体系一直都存在,而且是一个历史的形成与积累过程,只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发现、提炼和归纳,它应该包括:对于传统美术的承传与创造的价值观,对于外来美术的借鉴与融合的价值观,对于艺术社会学与本体论的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性美术的价值观,对于大众人文关怀与个体人文关怀的大众美术价值观与当代性的美术价值观。[3]笔者非常赞同此观点。当代美术价值体系必须是一个综合的,且兼顾到历史、现代各方面平衡的价值观念的规范和标准,它以传统审美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并通过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不断完善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大美术的框架下,当代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固守与创新――确立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尚辉先生认为当代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强调中国现当代美术对传统美术的延续性,而不是断裂性或叛逆性;其次则是在延续与承传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与创新。所以,当代美术价值体系首先便是建立在传统审美价值基础之上的。设计是一种文化活动,理论与实践要保持传统文化和民族形式特点,必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与精神,在传承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模式和方式。随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意识中的普遍升温并形成热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现代化进程的对接关系的阐释成为一个时代话题。现代设计本土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彰显民族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范式中,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空灵意境等。传统艺术理论是传统文化及审美思想的重要体现,在现代设计艺术理论的构建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空间,其中的一些经典论述完全可以建立起视觉文化形态的理念体系,指导我们从事视觉文化活动。[4]比如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为我国造型艺术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缜密且符合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是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和衡量艺术作品的经典标准和重要的美学法则,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本土文化特色和内蕴。汲取其中的思想精髓,是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认识论、方法论、创作论和鉴赏论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促进中国设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和延伸。另外,古代绘画理论中的“不似之似”、“以形写神”、“借物咏志”要求;“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版面空白处理,以及篆刻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在现代设计中都有运用。传统的艺术语言会使沟通更显容易,也便于观众产生共鸣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继承传统是当代美术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下的应对之策,更是寻求民族化特色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将传统文化的大旗坚定地扛起,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形成我们独特的文化品牌,为中国设计理论的创新指引方向。放弃了传统,也就放弃了当代设计的创造力与文化底蕴。而追溯研究中国美学史的意义之一即是具有推进现代美学的现实意义,并为现代设计注入文化的生机。当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除了固守其精神本源,还要勇于创新。设计需要一种意念,更需要一种文化意识,它是设计的主流,同时也能体现一个设计师自身的底蕴。当前国内许多设计师及设计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往往停留在对传统图形或符号的简单复制和因袭上,很少将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融合,而所有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语言”及其理论的缺乏。我们生长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华夏沃土,通过寻求丰富的本土资源,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鉴中国传统美术观念的探索并将之发展延续,是发展和丰富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的内涵,形成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指导的重要途径之一。

融合与思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从文化交流的自身规律性来看,外来文化往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处于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就好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失去了一个参照系。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设计也似乎趋于一种大同或国际化,在融入大的世界文化主流中,又体现时代的气息与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代美术价值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外来文化和艺术理论的支持。尚辉先生说:“借鉴与融合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主体对待外来美术的一种态度。受西方强势社会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演进都绕不开西方社会的巨大辐射。20世纪以来,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是贯通中西文化的先觉者,美术家也是这样。这就构成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都不是本土美术按自身逻辑演变的结果,而是本土与外来美术共同的合力作用。中国本土美术只有在借鉴与融合中才能展开现代性与当代性的转型,外来美术品种与样式也只有被本土化与民族化,才能获得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新的生命活力。”[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反叛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基调上,欧美各种新风格、新思潮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尝试形成了文化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在面对主流文化思想阵地不断受到冲击的局面,如何保护和保证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独立与繁衍,成为很多设计师考虑的重点。任何一种新风格的产生都不是无缘由的,必然是建立在一个思想理论的基础之上。传统的美术形式、主流的美术观念都有继承与创新、不断彰显时代精神和当代性的课题。借鉴与吸收的美术形式和观念都有消化与融合、不断融注本土文化精神和民族化的内容。“新艺术”曾标榜自己的“新”,即与历史上所有传统的割裂,但是无形之中还是受到了法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限制,最终形成了受东方风格影响,又带有本民族特有的浪漫特质的风格。当时在巴黎的捷克平面设计师穆卡(Alphonse Mucha)的作品中极尽对新艺术风格的宣扬,更是带上了巴洛克式的繁华,而这样的风格又深深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的商业绘画。解放前流行上海滩的美女月份牌和日本漫画中甜美的女性形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新事物,而是不同国家在针对外来文化采取灵活有效的手段,而产生的结果。伴随新的文明历程的到来,设计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影响着当代的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又是促进美术及设计理论发展变革的动力,一味地排外固守,容易导致文化上的盲目自大,而失去自我发展完善的机会。辩证地融合、吸收是设计理论生机勃发的动力源泉,我们当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审视外来文化,更要结合本民族文化特点去消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使之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生机勃勃,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人文关怀――艺术的终极目标

展现人文关怀,是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同样是设计艺术的本质目的和终极追求。作为体现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的美术,首先体现的就是对人的尊重与关爱,其人文关怀的对象包括对个体与大众。“大众化”是新中国美术倡导的重要价值观,人文关怀更多表现为各种美术类型在审美内容与形式上体现着以各阶层的审美认知习惯与审美趣味为中心。古代社会,宫廷美术、士大夫美术是对少数人的人文关怀,民间美术是对社会底层大众的人文关怀。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导向方面的转变,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美术的人文关怀对象被确定为以人民大众为主体,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目标在美术领域得到真正实现。设计艺术与古代美术的发展主线有所区别,传统的工艺美术,主要通过手工技艺来完成,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工艺匠人社会地位地下,且文化水平不高,工艺产品中虽然也有一部分民间艺品,大多则是为少数官僚士大夫阶层服务的产物,儒士的审美趣味决定着传统工艺美术的方向和发展。这就使得古代设计艺术的理论及实践发展,未能像在服务对象上有成熟的分层体系,在缺乏主流文化作为其基奠与支撑的条件下,其人文关怀也不如传统美术那样细腻而完善。

现代设计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带有明显工业时代的特征,要为大众服务。设计构建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着设计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设计在完成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必将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生存需求。当设计理念在绿色、生态、可持续等后现代观念中展开时,设计的人文关怀更多体现为对人的需求、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的关注,实现人、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设计往往包含着设计师的意志及人文态度,必然赋予“物”以人的意义,通过设计师及作品更好地为“人”服务,进而促进人文内涵的丰富和人思维方式的转变。[6]所以,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的创新,理应在人文关怀方面提出更加细腻、更加完善的要求,即坚持以大众为服务主体,涉及社会需求各层次的人文关怀方向,以各层次的审美认知习惯与审美趣味为中心, 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艺术追求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

三、结语

当前,设计学和美术学并列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在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术探知上,通过传承、借鉴、吸收和融合来追寻“本土化”,是设计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思路或线索。面对飞速发展的设计世界,置身深厚文化积淀的我们完全可以依据和借鉴当代中国美术价值体系,以新的姿态和高的文化视点,固守民族文化主体精神,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同时用辨析的眼光兼收并蓄国外发展经验,使之融合到民族文化和艺术理论中。如果对西方的文化和艺术理论只是一味地模仿或简单地挪用,我们的艺术必然丧失民族个性。批判性继承和辩证性融合,方可找到真正的契机,创作出具有当代中国性格和秉性的作品,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时代创新精神的设计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设计理论本土化的繁荣发展,这也是当代设计师将辉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汇的时代使命。

注释:

[1]杨萍,赵昆:《正视现实 迎接挑战 规划未来――“十二五”时期中国美术发展战略座谈会综述》,.cn/zixun.asp news_id=636,2011-3-3.

[2]朱铭,荆雷:《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421页。

[3][5] 颜慧:《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国美术发展――尚辉访谈》.cn, 2011-03-25.

[4]张宽武:《论中国古代画论的生成方式》,《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

精心设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规范管理;强化指导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毕业设计对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1]。

1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教学环节,一般都要占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毕业设计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替代的。这些都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才能达到。

2) 有助于提高就业质量。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是一些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岗位需要的、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能够加深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强化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提高书面表达与口头沟通能力。

3) 有助于提高考研学生的复试成绩。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不断完善,复试环节的作用日益突出,复试成绩的比重已达到30%~50%,而且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初试的形式是笔试,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复试有笔试、面试、实践能力考核等多种形式,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包括掌握专业知识的广度和理解深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历、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培养潜力等。扎实的毕业设计经历对于提高考研学生的复试成绩是大有帮助的。

通过适当的宣传动员,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引导指导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毕业设计工作。

2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这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段是重叠的。因此,以院系的强化管理促进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以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带动学生的精力投入,才能保证院系、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把毕业设计做好。

2.1院系要强化毕业设计管理工作

教务处制定政策并负责检查和督导,院系具体组织实施,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是目前毕业设计比较常见的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较为繁重,指导的学生也比较多;学生找工作和参加研究生复试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容易导致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对此,各高等学校都针对毕业设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负有具体组织实施职责的院系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规章制度,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在指导教师选聘、选题评审、学生出勤、日常指导、中期检查、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上制定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通过强化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引导指导教师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2.2教师要精心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环节,要注意发挥好如下主导作用:

1) 精心选题、合理计划。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龙头,选题质量是毕业设计质量的起点[2]。指导教师要考虑本科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及专业培养目标,在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技术先进性与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合理选择,使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以比较好地完成设计,实现提高能力、促进就业的目的。题目太难太大,不能按期完成,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与自信心;题目太易太小,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训练目的;完成题目所用知识与技术陈旧、不适应社会需求,不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选题确定后,还要根据每个题目的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进度安排。

2) 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学生到了四年级,特别是最后一个学期,都有一些浮躁,再加上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找工作或准备研究生复试,很容易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因此,指导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的设计工作与论文撰写进行精心指导并严格要求,以教师的认真态度、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影响并带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3) 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相比其他环节,在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多、交流更充分,教师的人品、学识、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更长远,有“师傅带徒弟”的效应。指导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职责,注重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不仅指导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即不仅指导学生学会做事,更要指导学生学会“做人”。

2.3学生要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作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主体,学生要注意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 正确处理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就业是重要的,毕业设计也很重要。从时间上讲,毕业设计和就业是有冲突的,但从功效上讲,毕业设计是有助于就业的。毕业设计所培养和训练的能力与素质就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也是用人单位录用考核的重点。要合理地计划好毕业设计时间和参加招聘会或录用考核的时间。毕业设计做得好,有助于提高就业竞聘的成功率。多跑几个招聘会是可以增加被录用的机会,但真正能抓住机会,靠的还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2) 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期间(特别是毕业设计前期),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毕业设计,最好是抓紧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尽量提前完成,及早提高能力和素质,为应对招聘会及用人单位的录用考核积累学识和能力,并赢得时间。

3) 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单位招聘员工,既要考察一个人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也要考察品德素质、表达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毕业设计需要经历需求分析、小组内的设计方案讨论、与教师的沟通探讨、撰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等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效的,实际就是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前的综合模拟训练。

3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在不断发展,毕业设计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如下几个问题需要结合学校及专业特点探索有效的应对方法。

3.1时间问题

按照教学计划,毕业设计应安排在第8个学期。目前学生找工作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学期,学生要准备大量的应聘材料,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3],自然会影响到在毕业设计上的投入。

为了解决毕业设计与找工作的时间冲突,一些学校把毕业设计提前至第7学期的期中或期末[4-6],通过教师申报选题、院系审查选题、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学院调剂等环节确定每个学生的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题目。之后,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始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了。

这种调整是可行的。其一,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学分制,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之前各学期选修学分比较饱满,第7学期的课程学习相对轻松,大部分不准备考研的学生能抽出一定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其二,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寒假时间,把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工作在假期完成,这样就能在第8学期(特别是毕业设计的后期)找工作的同时也能比较从容地完成毕业设计并撰写毕业论文,保证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为找工作提前作好必要的能力训练准备。

3.2实验室开放问题

毕业设计的工作主要在实验室完成,不同于几个学时就能完成的课程实验,它是具有一定工作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其方法思考、设计开发或实验操作需要较长时间,具有连续性。用于毕业设计的实验室不能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开门、关门,需要给学生更自由的作息时间,即实验室要对作毕业设计的学生全面开放,中午、晚上、周六、周日都要开放,必要时通宵开放。这有利于学生尽早、高质量完成设计工作,为找工作赢得更多时间。

3.3校外作毕业设计问题

一些学生有意愿到校外(学校的实习基地或有招聘意向的用人单位)作毕业设计,这种申请可以批准,但要经过严格审查。要审查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意向性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校外单位要能选聘到合适的导师,毕业设计选题须经校内导师审查同意并报学院批准,学生毕业设计期间接受校内外两位导师的共同指导,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毕业设计及撰写论文的进展情况,毕业设计完成后回校参加论文答辩。

4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完整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顺利就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近几年毕业设计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认识、规范管理、强化指导、保证时间、开放实验室等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S]. 教高厅[2004]14号.

[2] 夏鲁惠.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 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陈根才,陈丽. 以评促改,切实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C]//林闯. 第七届全国计算机系主任论坛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2-46.

[4] 李俊龙,胡锋,吉东风,等.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6(8):41-42.

[5] 毛力,袁励红.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08(8):35-36.

[6] 邹凤楼,吴立军,王瑞金,等. 高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08(6):23-24.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in Graduation Project

YUAN Fang, ZHANG Guo-chun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精心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类型;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34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其中,板书设计是一个重要因素。

诉之于听觉的语言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这是人人所共知的。课堂语言亦如此,说话出口,转瞬即逝。而诉之于视觉的板书则填补了这一空白,二者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板书可以说是教者的思路、学者的备忘录。综合起来看,笔者认为板书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类型,由于语文体裁、结构等的不同,设计板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1. 线索型:这种类型主要适用于散文体裁。众所周知,学散文一定要抓住线索,一线串珠,线有了,就可顺线数珠了。如《荔枝蜜》一文,对线索里“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设计板书时,就可以抓住这条感情线索,归纳为:“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美蜜蜂――变成蜜蜂”,然后再精炼成四个字“厌――看――赞――变”。具体内容应抓住这四字来进行深挖掘。

2. 要素型: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这两种文体的要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因此,板书设计也可以从要素入手,根据要素设计板书。如《谈骨气》,(1)抓住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2)找论据,理论论据是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事实论据是三个动人事例。据此设计板书,能给人以层次清晰、有理、有据的感觉,从而达到理解内容、明确结构、掌握方法的目的。

3. 中心型:有些课文的板书设计,也可以从全局出发,从整体考虑,抓住文章的中心设计板书,同时通过板书设计,归纳文章的中心。二者的关系是:中心是板书设计的依据和基础,板书为中心服务,如《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写了三种动物:狮子、蚊子、蜘蛛。其中蚊子是主要动物,它有一胜一败,胜在知己知彼,败在骄傲自满。这样通过比较,寓意就显而易见了,即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的话,最终还是要失败的,板书设计如下:

战胜 败给

狮子 ―― 蚊子 ―― 蜘蛛

骄兵必败

4. 段落型:这种类型的板书,适用于对比型、并列型的课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烈日和暴雨下》、《有的人》等。这种板书的好处有:一是增强对比效果,二是突出文章结构。

成功的板书,不是教师在黑板上信笔勾画,也不是随意地涂抹,而是教师根据课文类型的特点,经过深思熟虑后设计出来的。如果说课文是一座建筑物的话,那么板书设计就是一张图纸。好的板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精炼:语言的精炼是用最少的文字传播最多的信息量。笔者认为板书精炼应该是:用最少的文字,表示尽可能多的内容,好的板书能使学生易领会易记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一节课一黑板,无主次、无重点地随意书写板书。如《荔枝蜜》一文的主线就是四个字:厌――看――赞――变,相应地,笔者给它精练了四个字:蜇、喝、勤、做,而且前后构成因果关系,整个板书的八个字便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学生容易记忆、容易接受并乐于接受。

新颖:所谓新颖并不是脱离课文另辟蹊径,而是根据课文内容,从内容上、形式上变化,做到既不脱离课文,又不局限于课文,给学生以形象直观、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于让学生默默赞叹、暗暗叫好。而板书设计要达到新颖的话,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下工夫。

(1)形式上新颖,如笔者教《范进中举》一文,写范进听到自己中了以后喜极而疯,一句三顿:“噫!好了!我中了!”给这部分设计板书时,打破了段、层、中心、次序等常规,用好多箭头同指一个圆圈,一个箭头代表一种感情,有辛酸、屈辱、兴奋、半信半疑……多种感情齐聚圆圈,圈内就是六个字“噫!好了!我中了!”学生一看马上就能明白,范进那根脆弱的神经,是经受不住多种感情的挤压的,他必疯无疑。

(2)内容上新颖,如讲《老杨同志》,笔者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为这篇文章设计的板书是一段板话:

农会杨主席,检查闫家山

初次把锋交,问题被发现

恒元出主意,秦家吃派饭

老杨原则强,老秦犯了难

通过拉家常,矛盾底揭穿

互助不互助,模范不模范

深入打谷场,样样皆能干

为民敢碰硬,贴心又贴肝

板书中既有几个场面,又有主要的人物活动,还有矛盾冲突,同时人物性格也凸显出来了。另外,学生感到新鲜,这样既不落俗套,又激发了学生兴趣,一举两得。

精心设计论文第8篇

关键词:设计;施工全流程;管理

当今的精装房发展趋势呈现利好走势,但还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故而难免存在缺陷和不足,其中“精装房质量问题”成为矛盾焦点。精装修设计是材料选择和工程施工的依据,设计工作涉及材料品种多、空间上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对材料选择、施工可行性和工程造价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精装修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对设计管理工作认真对待,在设计过程阶段对设计工作全面控制,施工阶段加强沟通,确保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

1 简述房地产精装修管理内容

1.精装修设计准备阶段

1.1 产品定位

对于不同的精装修工程,应选择相应的设计公司进行精装修室内设计,首先应明确精装修的定位和成本要求。

1.2 考察设计单位

应尽量选择项目附近地区的设计单位,重点考察设计单位公司管理体系,人员配备, 以往设计案例,对设计项目的重视程度等多方面,从中挑选有意向的优秀设计单位,补充到精装修设计单位的信息库,扩大精装修项目设计的选择范围。

1.3 制定《设计任务书》

实行系统的设计管理, 事先应根据项目整体开发计划制定详实的室内设计计 划,以明确设计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制约条件、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提前解决影响设计的因素,使设计进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工程进展。 《项目室内设计计划》应包含以下要素:

相对合理的室内设计的时间节点

相对全面的室内设计要求:提供明确的设计预算;设计风格;原始建筑图纸。

主要包含内容:项目概况、设计总体要求、设计范围、设计风格要求、成本控制要求、设计提交成果要求。

1.4直接委托设计的模式和方法:

如需要重复拷贝已做过的设计, 或对以前的精装修设计改动较小的项目, 采用直接委托的模式。

1.5 进行设计招标的模式和方法:

设计中心提出设计投标候选单位,报上级批准,选出设计投标入围单位后,造价采购部向参与的设计单位发出 《方案设计招标书》, 设计中心设计师对方案设计进行跟踪,避免设计方向的偏离及保证设计进度的按期完成, 在约定时间内收集各单位的方案设计成果同时检查图纸及其他相关文件的有效性。

1.6.1 室内设计合同洽谈

精装修设计中心负责与设计公司洽谈设计合同, 必要时由造价采购部协助进行,费用标准应参考市场惯例及房地产企业公司其他同类项目。

1.6.2室内设计合同签署

精装修设计中心根据房地产企业统一编写的设计合同标准文本,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拟订设计合同,合同由设计中心负责人签署后,报送精装修管理部备案。

2.精装修初步设计阶段

2.1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对接

项目在做建筑方案设计、户型设计及其它专项设计时,室内设计应提前介入。

进行方案设计之前,设计中心须提供建筑设计方案,并要求对原来的建筑设计进行评估。

设计中心在此过程中负责跟踪、协调。

2.2方案设计阶段设计中心内部评审

设计公司提交的方案设计成果须先在设计中心内部进行评审,并经设计中心负责人确认。

内部评审重点:

设计成果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功能布局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空间组织流线是否合理。

对设计风格定位的理解是否正确。

结合建筑空间做初步的设计判断,防止因空间限制而造成方案布局无法实施。

主要材料、设备的选择是否符合功能及成本要求。

2. 3房地产企业内部相关专业会审

3.精装修扩初设计阶段

3.1内部评审

1) 设计中心负责对初步设计的设计进程进行监控,定期、及时的与设计公司进行沟通。

2) 初步设计成果须先在设计中心内部进行评审,并经设计中心负责人确认。

3.2 公司评审

在设计中心内部评审确认后,由设计中心组织造价采购部,研发部,项目部等参加的项目层面的评审会。

3.3 确认与备案

完成的设计成果(附评审会议纪要)经设计中心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以文本及光盘形式报公司精装修管理部备案。

4.施工图设计评审

4.1 内部评审

4.2 公司评审

在设计中心内部评审确认后,如有必要,则由设计中心组织项目部工程师及其他相关部门参加的项目层面的评审会,并经会签。,

施工图评审的依据之一为《精装修施工图审图要求》《精装修施工固化图集》 。

4.3 确认与备案

1) 设计中心根据样板间评审结果,要求设计公司进行相应修改,修改完成的设计成果(附两次评审纪要)经设计中心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并以文本及光盘形式报公司精装修管理部备案。

5.现场设计管理

对现场深化设计及时确认,通过对施工中的精装修样板房或样板区的点评,改善原设计图纸与现场的不符之处所成的设计缺陷,增加O计的美感,提升产品的档次,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或材料成本,使最终所完成的产品达到公司预期的效果。

2 精装修设计管理控制重点

1.精装修设计阶段

1.1设计总体原则

住宅产品精装修设计强调人性化设计,避免个性化设计,强调通用,避免特殊,强调固品材料,避免特性材料,便于大面积统一施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需注意以下几点:

简单与精细化

一致性与弹性

实用性高、适应性强

4) 提高成品化比例,便于批量操作,统一设计做法、提高住宅设计质 量和管理效率。

2精装修施工交接界面移交

2.1土建与精装修移交控制

解决“下游”与“上游”的关系解决“下游” 上游”

确定责任划分

做好原始记录和信息沟通

3 结论

在精装修项目设计施工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设计管理进行有效的把握,才 能保证项目成果的最终效果,才能为购房者创造更加合理、更环保、更加舒适的使用空间, 精装修设计管理也将成为房地产业不可或缺的重磅领域。

参考文献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