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采风总结

大学生采风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27 21:17:31

大学生采风总结

大学生采风总结第1篇

关键词:双层隔振 减振器 振动 噪声 阻尼 隔声

为保证科学考察船声学探测设备获取理想可靠的探测数据,并遵循“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综合运用减振降噪技术,成功控制、降低生活区域和工作处所的振动和噪声,使船舶在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声寂静性能,满足了船载声学探测设备的使用要求、满足《海洋船舶噪声规定》和《机械振动客船和商船适居性振动测量、报告和评价标准》,总体减振降噪效果明显。

通过周密分析和广泛调研,确认本船的主要噪声源有:机电运转设备产生的机械振动与噪声,结构刚性不足产生的局部振动,与振源设备连接的结构和管路发生的振动、传播和放大,船上空气调节及机器处所通风系统产生的风噪等。针对以上噪声源,根据现有减振降噪技术的发展现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船舶振动和噪声传播。现就“科学”号科学考察船上所采用的减震降噪技术进行阐述。

1 针对结构噪声采取的降噪措施

在总计设计和船体结构施工等方面采取了节点优化、工艺控制和局部加强等相关措施,保证结构连续性和局部结构优化,减少由于结构强度不足或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结构噪声。

为减少结构振动,在船舶的生产设计中,保证主船体结构和甲板室的围壁支撑结构的连续性,优化局部结构节点,在不参与总纵强度计算的相对薄弱的上层建筑结构中,采用“拉入法”节点,控制结构贯穿孔尺度保证了结构局部刚性。

紧抓工艺控制,编制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及焊接工艺,在船舶重要区域结构采用双面连续焊接。通过对船舶焊接质量的过程控制,并进行严格的工艺检查,以保证船体结构连续有效的连接,使载荷能够得到有效传递。

在生产设计中严格控制管路、电缆的贯穿对船体结构的破坏,对于穿舱管路和电缆通道,通过核算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补强方案取得船体专业的确认后给予实施。

2机电设备运动产生振动的解决措施

2.1柴油发电机组双层隔振

对“科学”号船舶重要振源设备四台柴油发电机组采取了双层隔振装置的安装方式,大大减小柴油发电机组振动向基座或船体的传递。

根据机舱的总体布局和设计需求,1#和4#柴油发电机组采用了独立的双层隔振安装方式,柴油发电机组通过上层隔振器固定在中间筏架上,中间筏架通过下层隔振器固定在船体内底板加强结构上。2#、3#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了组合安装,采用浮筏结构,更为有效地减少了柴油机组振动向船体的传递。

2.2 水泵的减振安装

对较大功率的水泵采取了的减振安装,水泵的隔振装置由挠性橡胶下隔振器、侧挂隔振器与挠性橡胶接管组成。隔振器有效减小泵体运转产生的垂向振动向船体的传递,隔振装置限制泵体运转水平振动,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

2.3空压机的减振安装

船上的2台气爆空压机是一个重要的振动源,对其采用钢弹簧的单层隔振系统安装,阻隔设备运转振动向船体结构的传递。

对机舱内的3台主空压机采用了橡胶隔振器的单层隔振系统安装,阻隔设备运转振动向船体结构的传递。

2.4 风机、空调机组采用弹性安装

风机使用弹性减震装置安装固定,风机出口安装软连接管,做柔性接头进行隔振。

2.5 其他机电设备安装底座的处理

采用阻尼板和阻尼材料对机电设备的基座进行处理。对面积较大的基座辐射了阻尼板材,对于小型设备基座和不规则的基座,敷设了阻尼涂料。

2.6 机电设备振动较大区域的地面处理

绞车舱、主机舱上部、空压机仓、推进电机舱地面均进行了阻尼处理,减少震动的外传。图7所示网格区域敷设了14mm后的阻尼板材。

2.7 管道安装的措施

机械设备的振动,一部分通过基座传递至船体结构,另一部分通过管路与管道内的流体传递至全船。因此对本船振动较大的设备,进出口接管全面采用挠性减振安装,如主机、空压机、风机、油、水泵、冷水机组等。根据管路采用材料和管径大小,配置合适的挠性固定支架,与机器相连部分均采用了挠性接头或波纹管的方式,主机等主要设备的挠性接管满足CCS的规范要求,风管等挠性接管的安装还需要满足SOLAS的防火要求。

全船管路的振动主要源于机舱部分设备,因此机舱部分的管路是振动控制的主要部位,本船对机舱部分的主要动力管路也全面采用了弹性减振管卡和支架等方式的固定。

2.8 浮动地板的采用

对集控室采用了浮动地板的安装方式,降低振动量,有效保证了集控室配电板和控制精密元器件的工作环境。

3 空气传播噪声

3.1总体设计与结构布局

(1)生活、工作区域的有效分割

总体布局上,尽量做到,生活、工作区域和机舱区域的相对独立,以保证隔声阻尼的有效利用。

图中蓝色区域为实验室与驾驶台等室内工作场所,绿色区域主要为生活公共与休息处所,红色为机舱及机器处所,为产生振动或噪声的区域,是进行防护的重点,也是采取采取隔声措施的区域。

(2)机械处所的封闭措施

采用单烟囱的布局,去掉了机舱天棚,机舱采用全封闭方式,尽量减少声音的辐射面;艏侧推舱也进行了隔离封闭;

(3)低噪声设备的广泛使用

在设计之初和签署技术协议时,明确提出设备商应尽量采用最新的低噪声设备,并提供设备台架试验所测取得噪声及振动指标,为后期的采用可行措施提供了有效技术数据。本船采用的低风速送风空调系统,有效地保证了住区及生活舱室的噪声指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为科学考察船、海监公务船等类似吨位较小船舶采取低风速空调系统开船了先河,有效地做到了舒适性指标提高。

3.2 空调机通风设置消音器、静压箱

机械通风机因气体流动所产生的动力性噪声,是甲板与舱室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船对各房间与主要舱室的机械通风与空调通风进行了噪声估测,对于噪声大的房间,在设备与管路上增加消音设备,减少噪声,将噪声控制有效范围内。

本船空调风管选用大截面矩形风管,达到降低风速减小舱室噪音目的。在风管内设置导流板、消音器,在接布风器的支管处加调风板,调节每个布风器的风速与风量,并在布风器内部敷设吸音材料,切断噪声在风管中的传播途径,降低各个舱室布风器的噪音。

采用压槽加强、Z型立板加强、内部环扣加强、n型波浪板加强和L型板加强等措施,增大风管的管壁强度,防止因宽大风管自身振动带来的噪声。

控制空调风管的绝缘安装质量,既可以防止产生凝水,同时还有减振降噪作用。

3.3 声音的阻隔

(1)机器处所的双隔声门布局

进出机舱的通道均采用了隔离空间,布设了两道隔声防火门,有效地减少了机舱噪声的外传。

(2)水密门隔声门的开发利用

对所有的水密门在水密要求的基础上,开发了能够安装到水密门上的隔声门,在水密门开启的情况下,做到舱室之间的隔声,有效地防止了机器处所噪声的外传,效果明显。

图中所示水密门均安装有隔声门,保证了水密门开启状态下的隔声门的关闭,致使噪声不得外传。

(3)通风机的处理

①主机通风机

对船上的一大噪声源机舱通风机,进行了专业降噪处理;设置了专门的风机间,采用了低噪声的双速风机,风机出口与风道采用波纹管方式联接;风机房进行了内部隔声吸声处理,风机进口进行了消声处理,风道内部敷设了吸声材料,有效进行了噪声控制。

②其他通风机

本船对布置在生活和工作区域的通风机除采用低噪声的通风机外,还对这些风机采取了减震降噪处理,制作了小型风机箱,风机进行了弹性安装,风机出口和风道间采用弹性波纹管安装,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外传。

③风道内的吸声处理

为更好地做到减震降噪,对通径较大的通风道内壁进行消声材料的敷设,以降低噪声的传播。

④舾装材料的采用

对船体舾装材料均进行了减振降噪的技术要求,比如驾驶台玻璃为双层钢化玻璃,所有住区房间的门均为隔声门,内壁板均为加厚型等等,这些措施也较好地保证了噪声的控制.

(4)减振降噪效果

以上减振降噪措施的全面采用,收到的效果极为明显,以下为海上试验的测试结果。

①振动测量

在全速航行时,对本船振动值进行了测定,船员住舱、机舱、集控室及生活区域的振动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并大大低于标准值。船员舱室实测最大振动量为0.4mm/s,低于船级社设定的最高舒适度等级1级中对于船员舱室2.8mm/s的要求;机舱集控室实测最大振动量为0.9mm/s,低于船级社设定的最高舒适度等级1级中对于机舱集控室4.0mm/s的要求.全船实测最大振动量的平均值为0.8mm/s,可见减减振降噪的效果是多么地明显。

(2)噪声测量

全船共有40间卧室,经海上航行试验,全速航行时噪声指标达到船员卧室噪声舒适度最高等级的房间为30间(低于52dB),占全船卧室的75%;达到客船乘客高级舱室噪声舒适度最高等级的房间约为8间(低于45dB),占全船卧室的25%,船长卧室噪声指标达到了46dB。

振动测量和噪声测量数据显示设计和建造所采取的减振降噪措施是合理有效,措施得当;未出现一处振动超标的现象也显示了本船结构设计合理、建造焊接工艺处理到位的这一不争事实。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建造工艺报告,2013.

大学生采风总结第2篇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外汇风险 全流程

中图分类号F830.7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企业集团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海外业务营业收入占集团整体业务收入比重持续上升。由于业务所在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差异,加之部分海外项目收款周期较长,汇率风险敞口较大,建立一套全流程汇率风险管理体制成为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需要,即在海外项目投议标、合同签约、项目执行管理和工程结算四个阶段中均考虑汇率风险管理。

二、外汇风险管理的表现形式

集团外汇风险主要包括五大类,一是外汇交易风险,即未了结的债权债务在汇率变动后,进行外汇交割清算时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采购或出售商品时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以外币计价的借款或贷款、尚未履约的远期外汇合约、其他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权益等;二是外汇结算风险,即在海外项目建设中用外汇进行结算时因汇率变化造成的风险,由于项目周期较长、汇率变动等影响,对于业主与承包方来说都存在外汇结算风险;三是外币折算风险,即企业集团财务报表中的外汇项目因计价货币不同,在汇率变动时,折算成本币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四是经济性风险,指由于外汇汇率变动使集团在将来特定时期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即企业集团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的损失程度,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建立全流程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由于大多数海外项目(工程总承包类、资源类等)投资回收期较长,从招标开始到项目结束,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各种难以预测及不可控制的因素,提高了集团外汇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建立一套全流程汇率风险管理体制成为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需要,即在海外项目投议标、合同签约、项目执行管理和工程结算四个阶段中均考虑汇率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一)项目投议标阶段,预估汇兑损失。即在投标报价时,结合项目所在国汇率政策及对未来汇率走势分析,预估汇总损失,如能接受,通过远期结售汇锁定成本;如不能接受,上报集团决策层,从而为工程投标报价提供支持。

(二)合同签约时,尽量锁定外汇收入与人民币的汇率或直接以人民币为签约币种,若不能锁定汇率,则要求业主在汇率变动幅度达到约定幅度以上时,需按签约时在汇率调整合同价格;同时向银行进行询价,进行远期结汇。

(三)项目执行管理阶段,采取加快合同进度、总包合同与分包、材料设备供应合同币种相一致等措施。一是执行阶段,做好项目进展结点安排,加快合同进度,减少项目投入资金与回收款的时间差,及时结汇,规避汇率风险。二是对于总分包合同币种不同,分别处理,如总包合同以人民币计价,建议总包合同与分包合同均以人民币计价;如总包合同以外币计价,建议分包合同尽量以同币种结算,减少汇率风险敞口;如果合同以当地币和外币计价,建议分包合同币种的当地币和外币的比例与总包合同相一致。三是材料、设备采购基地的选择时,应比较境内以外币的采购成本与境外以外币的采购成本的大小,若境外用外币的采购成本小于境内的采购成本,则选择境外采购,反之亦然。

(四)在工程结算方面,采取加大预付款比例、进行信用证贴现和应收款保理等贸易融资手段等措施,降低海外工程项目的汇率风险敞口。一是信用证(远期和即期)贴现。如果信用证项下的合同收入贴现成本小于合同收入预估的汇兑损失,则考虑进行信用证贴现。二是保理或福费廷,考虑到融资需要和规避外汇风险,对于非信用证项下的合同收入,可以采用保理或福费廷的方式卖断应收账款,以规避应收账款期间内的汇兑风险。保理主要针对的是短期应收款(90-180天);福费廷主要针对的是中长期应收款(180天-7年)。三是出口发票融资。即在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信用方式下,将现在或将来的基于海外收入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规避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谢非、陈学梅、胡大江. 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3期

[2]唐新雨.浅谈如何有效规避海外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外汇风险[J].中国市场,2011年第15期

大学生采风总结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净利差 影响因素

1.前言

利差收入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银行自身改进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例如,若运营成本是影响银行净利差的重要因素,银行自身方面就该控制好运营成本,通过降低运营成本获得更大的利差;同时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国家可通过银行来调节储蓄、投资的规模,进而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的稳健运行,净利差恰好是重要的调控手段,维持适当的银行业净利差应该是宏观政策调控工具中应予以重视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搞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主要因素,国家可以通过调节净利差来稳定经济运行的目的。

2.净利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Angbazo(1997)用美联储Call Report 数据,对1989-1993 年不同规模的286家银行进行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与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溢价有关;银行净利差与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的机会成本、资产管理水平、违约风险、隐含利息正相关,与流动性风险、贷款限制、利率风险负相关;Demirguc.Kunt(1999)分析80个国家近7900家银行1988-1995年的数据发现,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对该国银行净利差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Wong(1997)建立了一个在多重不确定性和风险厌恶条件下银行最优NIM决定理论模型,该模型证明NIM与银行风险规避程度、市场垄断势力、运营成本、面临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因素呈正向关系;(2009)研究认为银行净利差还受到银行市场垄断势力、运营成本和非传统业务的影响,市场垄断势力越强、银行运营成本越高,则银行会要求更多的净利差,而非传统业务发展则与银行净利差呈反向关系。

3.净利差影响因素与实证分析

3.1净利差的影响因素假设

影响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因素有多种,总体上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银行业自身的经营与发展,外部因素则主要是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四类:

3.1.1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成本收入比和平均运营成本两个指标常常作为银行经营能力的主要衡量指标,这两个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银行的运营成本越高,经营能力较低,一般而言,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同银行的净利差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3.1.2风险水平。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多方面的风险,既有来自银行自身层面的流动性风险,也有来自贷款者层面的信用风险,还有来自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利率风险等。银行利差代表了银行所面临风险的溢价的大小,在经营的中,银行面临的风险越大,利差就会越高,银行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与银行利差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风险厌恶程度与要求得到的风险溢价成正比,利差就越大,银行的股本越充足,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强,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低,资本充足率衡量的是银行股本的充足程度,与风险的厌恶程度呈反比。①

3.1.3资产结构。能够反映银行资产结构的财务指标有很多,如机会成本、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中间业务占总资产的比例等,其中,机会成本反映的是银行持有现金和法定准备金等非生利资本的多少,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则同机会成本相反,衡量的是银行所持资本生利的能力,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银行对资产的运用就越充分,中间业务占总资产的比例,反映了银行业务的创新程度。

3.1.4宏观经济环境。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以及广义货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些指标都会反映出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状况。GDP的增长会对银行业的经营有利,其通过影响银行经营进而影响到利差②,而高通胀率下,银行必然会抬高利差以求获得补偿。

本文的模型是为了分析影响银行业利差的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银行净利差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可以归为四方面: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资产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每一方面都可以采用若干个指标量化衡量,本文将从其中选取适当的最具代表性的变量,然后建立回归模型来量化这些因素对银行利差的影响水平。

3.2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方法

3.2.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四家发展比较好的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从这8家银行的年报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的指标进行研究,时间的跨度为2005―2011年。所有数据均采用境内审计数,若有多个支行,采用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

(2)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分析原始数据来自各商业银行年报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3)变量的选择

A.风险厌恶程度,采用资本净额占总资产比例;

B.信用风险,采用银行贷款及垫款/总资产来度量;

C.管理水平,采用营业支出/利润总额来度量;

D.平均运营水平,采用业务及管理费用与总资产之比来度量;

E.贷款规模,用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取自然对数来度量贷款模;

F.机会成本,采用现金及存在中央银行款项/总资产来度量;

G.银行资产规模,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来度量;

H.通货膨胀率;

I.GDP;

J.核心资本,采用核心资本净额的自然对数值来表示。

3.2.2模型构建

本文将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以净利差(NIM)(净利差用净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来衡量)为因变量,以风险厌恶程度(RISKAVER)、信用风险(CR)、管理水平(MG)、平均运营水平(Average operation level)、贷款规模(LOAN scale)、机会成本(OPPRESER)、资产规模(Asset scale)、通货膨胀率(CPI)、国内生产总值(GDP)、核心资本(Core capital)作为自变量,考虑到不同银行有不同的净利差,所以采取常截距变量系数模型,回归估计下述方程:

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以风险厌恶程度、信用风险、平均运营水平、机会成本、资产规模、核心资本与银行净利差大小呈负相关,其中,平均运营水平系数为-17.03,影响程度较大,风险厌恶程度、信用风险、机会成本、资产规模、核心资本的系数都大于-1,机会成本的系数为-0.00388,可以忽略不计。管理水平、贷款规模与净利差大小呈正相关,系数都小于1,影响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筱峰.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业,2009,(18)

[2]周鸿卫,韩忠伟,张蓉.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9-2006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8(04)

[3]Angbazo,L.(1997),‘Commercial Bank Net Interest Margins,Default Risk, Interest-Rate Risk,and Off-Balance Sheet Banking’,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1,5587.

注 释:

①王宗润、汪武超、陈晓红、周艳菊.我国上市银行信用溢价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2(7)

②中国银行业利差水平的市场结构因素与利率市场化改革[J].经营管理

作者简介:

大学生采风总结第4篇

关键词:超限高层 框架一核心筒钢结构设计 风荷载 人体舒适度

structure design of Chongqing Marriot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Building author: xue shangling1,hu chaohui1, meng yu1,et al.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 CISDI Engineering Co.,LTD.,Chongqing 400013, china)

Abstract: The structure design concept of Chongqing Marriot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Building,which is framed tube-core steel structure with panting frame, was stated. The wind load on the building and the method of anti-wind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The layout of structure, the aseismic measures and the joint structural was described. The occupant comfort of the building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can be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structure……

Keywords: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framed tube-core steel structure design, wind load, occupant comfort

一、工程概况

重庆万豪国际会展大厦地处重庆市闹市区,大厦所处地势北高南低,相差5m.大厦地上69 层(含GF 层),地下5 层,建筑高度303.3m,地下22m,裙房7 层。地下5 层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以及商业用房,负2层与城市轻轨的出入口连为一体,地上7 层裙房为商业用房,第7 层采用空中通廊与现有万豪酒店相连,8 至68 层塔楼标准层平面为41×41m,8 至41层为公寓,42 至68 层为办公楼,顶层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在第7 层、第23 层、第41 层、第54 层、顶层设置避难层。地下室和裙房层高4.5m-5m,公寓层高3.7m,办公楼层高3.9m.建筑用地面积9100 ?,总建筑面积182893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5348 ?,地下37545?.该大厦周围有10余栋已建或规划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

二、 地基与基础

1.地质情况该场地划分为I 类场地。大厦以巨厚层的中(微)风化泥岩为持力层,根据地勘,泥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0Mpa,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2.4Mpa.后经岩质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极限荷载平均值为16.4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2Mpa,该地基是修建高层建筑的理想场地。

2.基坑及基础设计本工程地下5 层,因地势北高南低。相差5m,具备完全嵌固条件有4 层22m,大厦埋置深度为房屋高度的1/13.8,满足抗倾覆能力。塔楼的柱基础采用扩底桩(墩),塔楼内筒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我们采用美国ANSYS 公司编制的ANSYS 1 Mechanical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SOLID72 单元对塔楼扩底桩(墩)和塔楼筒体筏板及地基进行了三维计算分析,塔楼扩底桩(墩)采用D=4m,扩底5.5m,筏板25.8×25.8×4.5m.为筏板基础配筋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三、风荷载

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水平风荷载计算是结构抗风设计的关键因素,但对于较高的特别是不规则的超高层建筑,加之建筑物风荷载受周围围建筑影响较大,需对现行规范的风荷载进行核准,为此,该大厦进行了模型风洞测压和气弹试验和三维数值风洞模拟,并与规范取值对比,进行合理的风荷载设计。重庆市100 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45 kN/? 1.模型风洞试验本工程在西南交通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进行测压风洞试验。采用1:250的有机玻璃模型,周围500m范围内主要建筑物及环境采用泡沫塑料切成,模拟C类地貌大气边界条件。

以模型屋顶高度的气流风压为参考风压,测压试验来流风速7.5m/s.本试验在主体结构各表面布置,沿高度布置在23 个截面,共457 个测压点,试验模拟了0o到360o的风向角,间隔22.5o,定义模型的正门法向方向为0o,转盘逆时针为正。

本风洞试验给出了16个风向角下各面各测压孔的风压系数。试验结果看出:各面正迎风面的正压沿横向其边缘处的风压均小于中间处的风压,沿高度方向平稳变化,到4/5 高度处(距顶部15-30m)达到最大值,上部沿高度逐渐减少;背风面及两侧面负压较为均匀,沿高度变化较小。由于大厦周围高层建筑对气流的影响,大厦各面会有局部高风压区现象出现,尤其是周围高层建筑物高度以下区域,有放大作用也有减少作用,有时甚至会出现压力系数反号。当风向角为1350和900时X向、Y向基底总剪力达到最大值。

数值风洞模拟本工程委托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进行数值风洞模拟。数值风洞模拟与一般实验室风洞类似,需设置一个风洞,风洞有入口、出口、地面、壁面,大厦和周围建筑物数值模型建立于风洞中,数值模型按原型尺寸(1:1)建模,属刚性模型。建模、计算和后处理由国际上领先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5.5完成。

报告提供了16 个风向下的各层沿X、Y 向的平均风合力及绕Z轴总合力矩,结果表明X 向基底总剪力最大者为135o风向;Y 向基底总剪力最大者为90o;绕Z轴总合力矩最大者为0o.同时给出了各不同风向下大厦各表面最大风压等值线分布云图,为玻璃幕墙设计提供了依据。风压等高线图分布来看,各面正迎风面中部绝大部分区域为正,而由于分离流的原因在边缘附近小部分区域为负压,背风面一般为负压且大小比较均匀。

风荷载比较与取值我们将三种方法得出的正迎风面静风荷载和考虑动风荷载进行对照,见图3 及图4.风洞试验表明,在37层以下受周边建筑的影响,风洞试验风荷载值比规范值有放大作用,而在37层以上风洞试验风荷载值比规范值小。按荷载规范计算的总风荷载比风洞试验试验的风荷载大约9%。

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风压沿高度最大值约在建筑物的4/5 高度处;各层风荷载规范计算值最大,数值模拟值其次,风洞试验值最小。规范计算的风压最大值在建筑物顶部,规范计算的顶部风荷载偏大且不尽合理,风压合力作用点较高,总风荷载较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值大, 因而在整体计算时,按规范计算偏于保守。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果揭示了风向角为135o和90o时X 向、Y 向基底总剪力最大,这是现有高层计算软件不易实现的。从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看,大的负压出现在塔楼较低处或建筑物边缘处,构的整体计算虽没有大的影响,但对玻璃幕墙设计安全影响很大,应引起重视。

在总体计算时,分别对0o、90o、135o来风进行了计算。风荷载取值按现行规范,但建筑物顶部按照模型风洞试验结果取用,并适当考虑了由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测出的扭矩。

四、上部结构

1. 结构方案本工程上部结构共69 层,其中裙房范围7 层,塔楼总建筑高度303.3m,目前是我国已建和在建钢结构高层中最高的。高宽比为7.34,属超限高层。大厦结构基本周期8s,属少有的长周期高层建筑。

根据建筑功能、建筑布置、建筑高度的情况,曾考虑过采用两类结构方案,即全钢结构及钢-混结构。根据结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结构自重以及造价综合比较,本工程塔楼采用了全钢结构方案,裙房和地下室在塔楼的范围外,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塔楼采用了带加强层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外框架由钢柱、梁组成;核心筒由钢柱、梁组成的钢框架和钢支撑组成。利用建筑的设备-避难层设置钢结构的外伸桁臂及腰桁架,组成加强层(4 道)。

塔楼7F 以下为裙房、地下室共13 层,采用钢骨混凝土柱,这主要是为了解决钢结构塔楼与混凝土裙房能够连接协调,利于节点构造处理,同时充分利用高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减小了钢骨的断面.

7F 以下为钢骨柱,钢筋混凝土截面尺寸为1400x1400 及1500x1500,钢骨为带翼缘的十字形断面;8F 以上为箱形钢柱,柱断面尺寸为1200x1200mm 到600x600mm,钢柱板厚为80mm 到20mm.在内筒纵、横各设置三道支撑,采用中心支撑及八字形偏心支撑。支撑采用H 钢,断面为H400x400x25x30、H400x400x25x40 两种。

钢梁均为H 形钢梁。8F 以下外框梁高为700mm,8F 以上外框为满足建筑净高的要求,梁高为650mm;为保证结构整体侧向刚度,内筒的框架梁高均为900mm.次梁与框架主梁采用铰接,按组合梁计算。为了使角部框架梁的受力均匀,在角部增设次梁,并且隔层调换方向。

楼板以压型钢板作施工模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非组合楼板。

抗震及抗风设计

(1) 设计要求依据文献[3],本工程50 年超越概率63%、10%、5%、3%、2%所对应的基本烈度值分别为5.2、6.1、6.3、6.4、6.6,按重庆市地震局的批复,按照50年超越概率3%的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由于现有计算程序无法输入6.4度的地震动参数,在抗震计算时,取7 度的参数进行计算。

(2) 总体设计

1)使用及建筑要求设置的条件:

a. 塔楼部分平、立面非常规则,双向基本对称,建筑与结构结合较好,为结构抗震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

b. 全钢结构,材质均匀,延性较好,能很好地满足抗震二道设防的要求。

2) 侧力构件的设计:

a. 内筒框架—支撑结构:在柱间均设置了钢支撑,部分为偏心支撑,有条件的框架柱间加设小柱,以加强框架支撑的侧向刚度。

b. 为提高内筒的框架支撑抗侧力体系的水平刚度,加高框架的高度,设计时权衡考虑梁承载力与增加水平刚度的要求。

c. 设置4 道加强层,在23、41、54及顶层由外伸桁架及外框腰桁架组成,加强层内筒的支撑均为中心支撑,设计中,比较了不同层设置加强层对水平刚度的效用程度,目前所设置的层数为最佳。

d. 裙房以下,采用钢骨混凝土柱、钢梁:考虑加强整体刚度及与裙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接,对提高结构整体的水平刚度起一定作用。

2)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8.2.3条“框架部分按计算得到的地震剪力应乘以调整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的要求,在本工程设计中考虑到这项要求并满足了规定的要求。

3)地上7 层以上地震效应比较大的层采用约束屈曲耗能支撑,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起到减震作用。

4) 薄弱部分的加强:

a.底层可能产生的薄弱部位:采用钢骨混凝土,是对结构抗罕遇地震时地震作用的加强,采用钢梁及钢支撑也可使塑性铰首先发生于支撑或梁而不是柱,以保证结构不致造成倒塌。

b. 加强层上下相邻的框架柱:由于坚强层的设置刚度有很大的突变,相连接的框架柱受力比较复杂,很可能成为薄弱部位。根据弹性计算的内力结果对截面要适当加强,留有相当储备量,再经弹塑性时程分析进行验算校核其受力与变形性能予以加强。

c. 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检验上部结构首先产生塑性铰的层及构件,调整构件截面采用约束屈曲耗能支撑,使塑性铰发生移转到较次要构件,确保结构满足大震不倒的目标。

本工程进行了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专家提出该建筑物高柔,要解决好舒适度问题。

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由于重庆万豪国际会展大厦高而柔,又地处高层建筑密集的重庆市城区,其周边建筑物和地形对风场影响显著,因而其在强风作用下的风效应十分复杂,在强风作用下的动力效应不容忽视,为此进行了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通过对重庆万豪国际会展大厦1:250模型的气弹模型试验,取得了16 个风向角情况下大厦的的风致振动响应。经对试验结果分析,获得如下结论:

1)、在各风向角下,在设计风速范围内,万豪国际会展大厦均未发现涡激共振发生。

也未发生振动发散的驰振现象。结构屋顶处最大横风向振动位移(单边振幅)为b=0o 时,且为0.297m,最大顺风向振动位移(单边振幅)为b=270o 时,且为0.133m

2)、在各风向角下,10 年重现期风压时,大厦顶部最大振动加速度小于0.2m/s2,扭转振动角速度小于0.001rad/s,满足舒适度要求。

3)、当来流风向正对结构物某一面作用时,其横风向位移、加速度振动响应大于顺风向位移、加速度振动响应,因而对于该类高层建筑结构,其横风向荷载效应是不容忽略的。

4)、由于周边建筑物对气流的影响,大厦各面会有局部高风压现象的出现,因而在进行幕墙设计时对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另外,周边建筑结构对大厦风压的影响,在其自身高度范围内较为显著,而对大厦顶部区域影响较小。

5)、大厦各侧面的最大负压大于最大正压。

5) 结构分析

1) 根据结构的特殊性,结构设计采用了三种软件分析计算,SATWE(中国建研院编)及MTS(中国同济大学编),ETABS(美国CSI 公司)主要计算结果相近。

2) 计算模型:按框架-支撑空间模型,地震力按X、Y两个方向风荷载还考虑135 度方向计算,并考虑藕联,共取45个振型的结果。

和CUZI-1 三条地震波,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为35cm/s2。

我国在计算建筑物加速度响应,特别是在横向风方面研究较少,在制定规程时参考了国外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为此,笔者用中国规程和加拿大规范分别进行了加速度计算。

五、结束语

1.通过对重庆万豪国际会展大厦动力特性分析可知,结构基本周期8s,属于高柔结构,在结构分析时需考虑P-Δ效应,结构布置基本对称,对结构抗震有利,由风荷载控制设计。

2.采用外伸桁架及外框腰桁架是控制结构层间位移的有效方法。通过多次试算可以找到较为理想的外伸桁架位置和道次,并非设置的越多越好。

大学生采风总结第5篇

关键词:总体战略类型 资本结构 优化 关系 协调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决策者做出或采取的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计划、部署和策略,从层次上讲,包括总体战略、分部战略和职能战略。其中,总体战略主要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和消极型战略三种类型。而资本结构是指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构成比例,由于负债会产生财务杠杆作用,即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作用就越大;反之,资产负债率越低,财务杠杆作用就越小,因而如何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使财务杠杆作用发挥正效应,这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类型关系密切。

相关研究概述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外学者Jensen等最早提出企业的战略选择和资本结构之间或许存在关联的看法,即如果企业在举债之后再做出投资决定,管理者就倾向于风险性更大的战略。随后,Titman的分析指出企业的财务杠杆可能受到其采用的战略的影响。Brander等利用博弈论分析方法阐明了企业战略在决定公司资本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而根据Balarkrishnan等人的研究, 同一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结构存在差异的最好解释应该归结为企业所选择的不同战略类型。

而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尚缺乏针对性的研究,王任飞指出“从事创新型竞争战略的企业应该选择松弛型(低杠杆率)财务结构,而且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是依赖于创新战略,企业的财务杠杆率应该越低”。周桂芳主要分析了企业的三种竞争战略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指出“企业资本结构与竞争战略是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李强、黄国良从战略视角思考资本结构问题,指出“企业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充分考虑多元化战略因素,通过分析企业发展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剩余资源特征、多元化经营的合适规模等因素,实现多元化战略与资本结构的相互支撑”。国内外学者都认同企业战略与资本结构存在相关关系,也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种相关关系,但这种分析并不全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从企业总体战略类型的角度考虑,将三种主要战略类型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论述,使企业在不同的战略类型下其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正效应;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企业更好的制定和实施总体战略。

企业总体战略类型与资本结构优化的关系

(一)增长型战略与资本结构优化

增长型战略是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它以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引导企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以便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提高竞争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应当经历长短不一的增长型战略实施期,本质上来说只有增长型战略才能不断地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从竞争力弱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因此,如何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促使企业以较快速度发展就极为重要。

由于采用增长型战略的企业一般处在成长期阶段,此时企业战略的重点将会转向新产品的开发、管理模式的创新、营销活动的推广等,以保证业务量按照满意的程度上升,并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获得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由于扩大业务量的需要,企业将会采取扩张型的投资战略,包括对内长期资金的投放和对外资金的投放。

为开展上述投资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运作,这时适度的负债有利于企业获得财务杠杆正效应,但尽管企业成长期比初创期的经营风险相对较低,可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该阶段不适宜大量筹资债务资金或推行举债经营的战略模式,如果债务的增加所带来的规模的扩大超越了规模经济的界限,那么反而会导致企业的战略失败。为了保证企业的资金流,出于对风险的控制和经营灵活性的需求,企业也可以选择使用留存收益或是权益资金的方式,以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

另外,增长型战略可细分为内生增长型战略和外生增长型战略。其中内生增长型战略包括密集型战略与多样化战略,外生增长型战略包括横向一体化战略和纵向一体化战略。对于采用密集型战略的企业,由于此战略主要集中于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增长,即以快于以往的增长速度增加企业目前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利润和市场份额等,因此风险较大,一旦企业所拥有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萎缩,企业就会陷入困境,无论是从经营者还是顾客的角度考虑,都应该采用低杠杆的资本结构。对于采用多样化战略和外生增长型战略的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多样化战略由于存在协调效应,进入多个相关产业的多样化经营能够分散风险,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企业采用适当举债的方式可以降低获取资金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正效应。 转贴于

可见,企业在采用增长型战略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细分战略类型,以便更好的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配合战略的实施。

(二)稳定型战略与资本结构优化

稳定型战略是指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约束下,企业准备在战略规划期限内使企业的资源分配和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企业采取稳定型战略也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方向及经营产品在其经营领域内所达到的产销规模和市场地位都大致不变,或以较小的幅度增长或减少。从经营风险的角度来看,稳定型战略的风险是相对小的,因此,企业提高债务的比例可以使生产经营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稳定增长,而财务杠杆的作用优势得到发挥,能够持续降低成本,进而提高利润。

另外,采取稳定型战略的企业一般处在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稳定或者较少动荡的外部环境中,大多数是成熟期的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产品开发难以取得成功,这时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市场地位的机会很少,但投资报酬率高,现金流量相对稳定,财务杠杆的作用明显,这也为企业采用高杠杆的资本结构打下了基础。

可见,企业实行稳定型战略,财务高杠杆就是一项有利的竞争因素,企业通过适当提高负债来优化资本结构,使其与企业所采取的稳健型战略相适应。

(三)紧缩型战略与资本结构优化

紧缩型战略是指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本有利的环境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得不利,企业为了进入某个新业务领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的转移等,都会迫使企业考虑紧缩型战略,主要目的就是避开环境的威胁和迅速地实行自身资源地最优配置,向其他产业转移。一般来说,采取紧缩型战略的企业处于衰退期,对资金的需求大幅度降低,而且资金的回笼远大于资金的投入。此时,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按照风险调控的原则,应将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进行逆向搭配,即在企业需要筹集资金时尽可能地筹集债务资金。但在筹资债务资金时,应当注重资产的变现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企业未来财务危机的成本。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如果可以增发新股,通过增加权益资本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发新产品,实行资产的最优组合,还是有可能提高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水平的。但我国股票市场增发新股的门槛较高,这类企业不一定能通过低杠杆的资本结构来实施紧缩型战略。

可见,企业可能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原因而不得不采用紧缩型战略,但即使是一种收缩消极的发展战略,只要合理的优化资本结构,还是可以节约开支和费用、集中有限资源顺利度过不利处境的。

企业总体战略类型与资本结构优化的协调

企业负债虽然可以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获得额外的利益,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但负债的同时企业也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使企业既能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又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从而实现融资成本最小,企业市场价值最大的目标,这需要同时考虑企业战略因素,促使企业总体战略和资本结构优化相协调。

企业总体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资本的运行目标是否与企业战略类型协调一致、在战略目标下资本的运行效率的高低,影响并制约着企业战略的实现程度。企业的总体战略类型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紧缩型战略,无论采取哪种战略类型,本身就含有财务战略,必然存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保持一个良好的资本构成,不断充实其资本实力,增强抗衡风险的能力,防止因负债比例过大而致使企业的战略实施受到债权人的干预,也预防企业因财务风险过大而加大企业的总体风险,同时应考虑企业总体战略类型,适时提高债务资本比例,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利率时,息税前利润的上涨会带动每股收益以更大的幅度上涨,此时,增加债务必然会提高每股收益。显然,一个优化的资本结构与企业总体战略类型相匹配,是保证企业总体战略得以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不仅是财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资本结构的规划,必须根据现实及未来的影响因素,制定长远的、与企业战略类型相对称的、衡量轻重有利于全局的战略决策,才能支持企业的发展,才能促使企业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进而使企业形成有效的内部动力机制来保证企业良性运行,才能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从而稳定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总体战略类型与资本结构优化是一种动态的相关关系,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时一定要考虑企业的资本结构,同样,优化资本结构不能忽视企业的总体战略类型。总体战略类型与资本结构优化相协调,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常树春,卜穆峰.现代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2

2.王方华,吕巍.战略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大学生采风总结第6篇

摘要:针对高炉大修EPC总承包项目短、平、快的特点,研究了此类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着重从设计、采购及施工三个方面对各类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科学的风险评估及动态的预控措施,才是规避风险和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炉大修;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

0引言

作为冶炼生铁的主要设施,高炉在钢铁企业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约有1450座高炉,生铁年产量约7亿t[1]。经过多年运行后,生产的高炉渐渐步入炉役后期,因此无论从安全性、经济性还是全厂物流平衡方面都迫切需要大修。另外,随着国家化解钢铁产能力度的加大,新建高炉项目已不现实,因此利用大修机会满足高炉生产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进而实现炼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炼铁领域的主要方向[2-5]。笔者作为总承包方代表近年来参与了公司若干高炉大修项目,如邯钢4号高炉大修总承包项目,韶钢6号高炉大修总承包项目,日照钢铁11、12高炉大修总承包项目等,对此类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总结,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1高炉大修EPC项目概述

高炉大修EPC工程属于典型的“短、平、快”工程,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设备及材料采购与供应、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达产达标等;工作范围主要包括:高炉本体系统、出铁场系统、除尘系统及部分公辅设施。例如,邯钢4号高炉大修工程从2014年3月4日开工,由于风险管控得当,比合同要求提前10d实现投产。从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到施工组织要求环环紧扣,施工时间和设计时间短,安全管控要求高,工程量大、单体工程多,而且施工场地布置紧凑。因此,做好风险识别与控制是能否按期完成项目的关键。

2风险预测及识别

高炉大修EPC项目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别为:高炉停炉前准备阶段、高炉拆除阶段、高炉新建阶段、投产收尾阶段。对于总承包EPC项目来说,通常在策划及实施阶段风险是最大的,即前三个阶段。如不加以防范,极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2.1设计方面

由于在项目准备阶段时高炉尚未停炉,从全局性和安全性方面不具备开展勘察的条件,造成资料不全,设计条件的不可预知性大大增加,存在不小风险。另外对于发图、交底及面对现场问题的快速响应,也是设计方在工程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风险。若设计人不熟悉现场、前期工作不够深入或者未能及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整个工程将面临质量、成本、进度方面的很大风险,而一些失败的EPC总承包项目因为受设计方影响的案例不胜枚举。

2.2采购方面

采购工作由采买、催交、检验、运输、交货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现场接货后又有开箱检验、移交安装、单体试车、负荷试车、性能考核等内容,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对后续工作或其他工作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更大的索赔成本。目前国内厂商在炼铁设备耐材供应方面的整体实力偏弱,存在缺乏技术储备、质量体系较弱及合同履约意识淡薄等问题,对设备的进度以及计划的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3施工方面

除了客观的自然风险以外,大修施工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素,如建设队伍、机械设备、施工操作技术水平等。同时,整个工程建设周期短,施工环境条件差,这些对施工单位人员都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各种意外风险事故。施工方面的风险因素有:施工技术风险、施工设备风险、施工原材料风险及施工管理及人员素质风险等。

3风险规避措施

总体来看,高炉大修EPC总承包工程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包括建设条件、自然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等不可控风险,即客观因素;内部风险是工程参与各方和进度质量及成本等方面的可控风险,即主观因素。根据项目具体实际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是规避工程风险的重要手段[6],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实现设计、采购和施工的有效结合是防范风险的主要途径

为了满足工程总体进度要求,设计、采购、施工应充分协调:设计尽量提前提交请购资料、采购进一步压缩订货时间和供货时间、优化并努力实现项目进度;商谈合同要求厂商满足技术服务、设备缺陷整改满足现场施工和投产要求;项目部加强设计、采购、施工各方关系的高效协调,针对不同特点的设备供应商和施工承包商等合作伙伴,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和手段,深入分析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等环节的主要风险因素,适时调整部分设备的供货时间,并对各施工时段和高峰强度及衔接进行逐一编排,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3.2科学、合理的管控是化解风险的有力保证

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措施并进行有效管控,是总包单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大量事实证明,采取科学合理的管控不仅能化解各种风险,还能锻炼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7]。高炉大修工程涉及工安、机装、电气、管道、炉窑、环保、铁路等作业队,交叉作业繁多,加之场地狭窄,对现场管控要求很高。尤其是出铁场系统,从投产前2个月开始,出铁场厂房钢构、耐材施工、铁路铺设、液压管道(设备)安装、电缆敷设、通风除尘管道施工交叉在一起,矛盾逐渐凸显。为此,项目部充分利用工程例会的机会优化设计方案,安排错峰施工并分批次倒运设备耐材进场,同时安排专人现场协调,通过这一阶段科学合理的管控,对工程项目高质量投入运行,对“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的四控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3建设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队伍是实现风险管理的智力保障

(1)应在高炉大修工程上配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必须也只有在工程项目中经受磨炼,才能成才。某铁厂高炉大修项目配置各类技术人员20余名,从项目开工便驻扎现场,直至项目投产后保驾护航1个月后才陆续离场,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1000余项,真正实现了从设计师向工程师的转变。

(2)要赋予现场项目管理工程师足够的决策处理权力,一些定量的信息可能通过相关技术取得,但有经验和教训组成的定性的信息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得到,而正确判断现场反馈的信息,果断采取措施,对现场管理至关重要。

(3)动态管理条件下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还要熟知合同内容;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而且要加强与业主、监理的沟通[8]。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场人员需根据搜集到的各类信息,通过处理、反馈并调整发图、供货及施工时间,真正做到:信息准确,反馈及时,措施适应,决策到位。这种动态条件下的管理打破了孕育风险的环境,对于规避风险至关重要。

4主要风险控制

4.1清理高炉炉缸残铁块风险

炉缸内残铁块的清理是高炉拆除阶段最后一个节点,也是项目主要的风险控制点。某铁厂高炉由于检测手段有限,且在炉役后期加入大量钛矿护炉,因此炉缸内实际残留铁量远大于理论计算值,给拆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开工前项目部计划采取爆破法进行拆除,只需1~2d即可完成,但在实施时被告知当地正在进行安全大检查、大整顿,审批手续无法办理;采用绳锯切割法也可短时间完成拆除,也比较环保,但准备时间较长,危险性较高,且费用不菲。最后决定采用吹氧法,利用炉前吹氧管将残铁烧成若干块,但由于残铁块较厚且形状不规则,而且过程中需要凿岩机配合,因此进度较慢,比网络计划延后7d,后续通过调整施工顺序,增加人力等手段抢了回来。因此,在拆除残铁块前需准备好预案,以免给工程进度等带来风险。

4.2设备供货风险高炉大修工期

一般从停炉放残铁开始,至高炉烘炉为止,总体上不超过120d。部分设备即便是从总包合同签订开始计算,制造周期已很紧张。因此,制造周期相对较长的设备材料由项目部统一向公司提交特殊采购报告,项目采购部据此直接与厂商进行谈判直到签订合同。此外项目部将属施工范围但以往项目不制作的构件转化为设备,实施招标并统一向现场供货,以减少现场采购总量。项目部针对重要设备耐材建立采购信息卡,全程把控制造、检验、运输进度,确保按时进场,同时加强设备现场管理,开箱-交付-安装-试运行-负荷试车全流程跟踪,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对质量和进度控制产生正能量。

5结语

在高炉大修工程建设中,通过设计、采购和施工的有效结合,科学合理地运筹EPC总承包网络实施计划等主要环节,动态辨析各种风险,并回避、预防和转移风险,采取相应的事前控制和积极有效的事后补救等措施,最终顺利地实现了高炉大修项目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维兴.2015年钢铁企业炼铁生产技术评述[J].冶金管理,2016(2):54-60.

[2]马超宇,张金利,孙彦强.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在高炉大修工程中的应用[J].冶金设备,2013(4):53-55.

[3]刘竞陵.邯钢4号高炉大修热风炉改造设计[J].炼铁,2015,34(2):60-62.

[4]田景长,姜喆,车玉满,等.鞍钢2580m3高炉大修停炉实践[J].鞍钢技术,2016(2):49-51.

[5]王立刚,张伟.承钢1260m3高炉大修工艺装备的优化[J].河北冶金,2014(11):40-43.

[6]侯立新.工程风险管理的因素及其防范对策[J].建筑施工,2003,25(2):145-147.

[7]余建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生采风总结第7篇

【关键词】 审计风险; 误拒风险; 误受风险; 风险控制

一、审计风险概述

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国内外学者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工作承担着审计责任,审计人员如果被发现在审计工作中有错误,就要受到相应的法律追究,承担相应的审计损失,因此,审计工作面临着审计 风险。

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随着审计方法运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审计风险按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其相互关系可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上述三个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惟一能够真正控制的是检查风险,并通过检查风险控制审计风险。所谓检查风险即指差错在未被内部控制发现又未被审计人员发现的可能性。显然审计抽样风险是影响检查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审计抽样风险的成因

审计方法是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广泛应用抽样审计方法是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抽样审计是从大量的会计资料和有关业务资料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来进行审查,并根据抽查结果来推断全部资料是否正确或有无弊端的一种审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过去的详查法,它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审查,这就必然导致误差的存在,而这种误差,就可能产生审计风险。笔者认为,在诸多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抽样风险是不容忽视的,这是由现代审计的特点决定的。本文从抽样审计中的抽样风险来谈审计风险问题。

统计学的知识告诉我们,通过调查搜集到的数据与研究对象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被称为误差。数据的误差有两种:一是抽样误差;二是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在概率抽样中,依据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可能抽中由这样一些单位组成的样本,也可能抽中由另外一些单位组成的样本。根据不同的样本可以得到不同的观测结果。我们知道,总体真实的结果只能有一个,虽然这个真实的结果我们并不知道,但可以推测。不同的样本会带来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应该在总体真值附近,如果我们不断地增大样本量,不同的答案也会向总体的真值逼近。由此看出,抽样误差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总体真实结果的差异而言,抽样误差描述的是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性差异。

在抽样审计的实施过程中,有两种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样本的选择和测试或总体特征的推断出现偏差,进而可能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这两种风险因素分别是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在此笔者只谈抽样风险。

在采用抽样审计方法时,由于不可能将所有可能的样本一一抽出,只能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以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由于审计总体的真实情况是唯一的,而样本的产生却是随机的,由此可见,其误差的产生是必然的,这样就有可能误导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作出一个错误的结论,由此产生抽样风险。

归纳起来,抽样风险有以下两种:一是误拒风险;二是误受风险。

(一)误拒风险,指审计人员拒绝接受本是正确的会计结论而产生的风险

为了说明误拒风险,现举例如下:

审计人员在审核某公司的产成品账户时,发现该公司今年共生产了1 000批产品,总成本为90 000 000元,均值为90 000元。审计人员选取了100批产品作为样本,成本共计9 050 000万元,样本均值为 90 500元。问样本均值与总成本均值相比,有无显著差异。

从抽样结果来看,样本均值90 500元,比总体的成本均值90 000元增加了500元,但这500元的差异可能产生于不同的情况,一是这500元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造成的;二是抽样的随机性不可能造成500元的差异。现在的问题是这500元的差异能否用抽样的随机性来解释。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

假设样本均值与总成本均值相比无显著差异,用?滋0表示总成本均值,?滋表示样本均值,可以表示为:?滋=?滋0,现在的任务是利用样本信息检验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说明二者无显著差异;如不成立,则说明有显著差异。

H0:?滋=90 000元

H1:?滋≠90 000元

上面H0表示原假设;H1表示备择假设。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利用的是“小概率原理”,即指发生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根据这一原理就可以作出是否拒绝原假设的决定。但什么样的概率才算小概率呢?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将小概率的标准定为0.05(即?琢=0.05),这是由英国著名统计学家费希尔提出的。

由统计学知识可知,此类问题的假设检验应采用双侧检验。由图1可以看出,它有两个拒绝域,两个临界值,每个拒绝域的面积为“?琢/2”。如果在一次试验中Z统计量落入以下双侧检验示意图中两侧拒绝域的概率只有0.05,这个概率是很小的。如果这个情况真的出现,则有理由认为总体的真值不是90 000元,即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反之,如果这个情况没有出现,则有理由认为总体的真值是90 000元,即接受原假设,而拒绝备择假设。

本例中,由于n=100,设σ=4 500,则σ/=450,在大样本的情况下,采用Z统计量进行检验。由Z统计量计算公式Z===1.1。由图1可知,两个临界点89 118元和90 882元分别转化为Z值为-1.96和1.96时,计算出的Z值1.1落入接受域,这意味着样本均值在90 000±1.96×450即区间(89 118,90 882)内变动时,审计人员都可作出被审单位总体均值无重大差错的结论,且概率保证程度为1-?琢,即95%,接受原假设。

由图1可见,虽然H0可能达到95%,但仍然有5%被拒绝接受的可能,也就是说还存在着5%可能误判的风险,这个风险正是误拒风险。

(二)误受风险,指审计人员接受本是错误的会计结论而导致的风险

仍以上面情况为例,此时可将假设写成如下形式:

H0:89 118元≤?滋≤90 882元

H1:?滋>90 882元或?滋

如前所述,当H0为真时,则产生误拒风险,但如果H1为真时又如何呢?显然,当样本均值落在89 118和90 882之外时,审计人员接受H1,即认为被审单位总体均值不是90 000元的结论,此时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如果样本结果介于(89 118,90 882)之间时,审计人员会接受原假设,并拒绝接受备择假设,认为被审单位总体均值是90 000元,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即误受风险。

三、审计抽样风险的控制

从以上两种风险的形成来看,审计人员总是希望出现这两类风险的概率越小越好。但是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同时都很小。如果减小误拒风险,就会增大误受风险的机会;反之,若减小误受风险,也会增大误拒风险的机会。

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关心的是这两类风险中哪一类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如果可以确定,则应以此为主要的控制目标。结合统计学中假设检验的知识,大家都在执行这样一个原则,即首先控制误拒风险原则。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原假设是什么通常是明确的,而备择假设是什么则常常是模糊的。显然对于一个含义清楚的假设和一个含义模糊的假设,我们是不愿意拒绝前者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就更为关心如果原假设为真,却将它拒绝了,由此而产生的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而这正是误拒风险所表现的内容。

(一)影响误拒风险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影响误拒风险的因素

(1)审计抽样方法选择不当

抽样方法的选择对抽样风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由于不同的抽样方法产生的误差是不同的。如是采用随机数表选样还是系统选样,是采用分层选样还是采用整群选样,不同的抽样方法,在计算误差的时候产生的差别是很大的。

(2)被审单位的样本容量不当

样本的容量大小,也是控制误差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因为样本容量越大,产生的风险就越小;反之,样本容量越小,产生的风险就越大。

(3)审计人员自身存在某些缺陷

这是由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及自身素质决定的。

2.减少误拒风险的防范措施

(1)正确选择审计抽样方法。例如,当被审项目无明显分类标志时,可采用随机数表法抽取单位,当被审项目总体特征随机分布于总体中时,采用系统选样法,当总体按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或经济业务的类型分层时,可采用分层选样法,当总体上的错误多为高估错误并且其记录值不为零或负数时,则应采用货币单位选样法(又称元单位选样法)等。

(2)正确确定样本规模

在审计抽样中,样本规模的确定是控制抽样风险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样本规模过小,不能反映出总体的特征,而样本规模过大,则会加大审计成本,甚至失去抽样的意义。

对于误拒风险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审计的样本规模。这是因为增大样本规模,会提高样本对审计总体特征的代表性,从而使抽样结果更为可靠。因此,在抽样审计中,人们通常采用增大样本规模的方法来控制和降低审计人员可能承担的误拒风险。

(3)审计人员加强自身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提高

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使得新问题、新方法、新制度和新法规大量涌现,从而使审计人员的业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自觉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地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绝不能停留在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处理各种新问题上。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建设,约束审计人员的一些偏见行为。

(二)影响误受风险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影响误受风险的因素

(1)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整体环境的了解程度

审计人应在审计前对被审单位的整体环境全面了解,全面熟悉和了解被审单位相关业务流程等,这有助于审计人员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存在技术上的误读

这是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问题,如审计人员将被审单位数额不大的错误误读为被审单位工作上的失误和马虎;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业务不熟等,均有可能产生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同情心

有时,审计人员也会在被审单位错误的掩盖下,不自觉地提高了同情度,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2.减少误受风险的防范措施

(1)审计工作开展前,要深入了解被审单位的整体环境

作为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整体环境了解程度,是降低该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误受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以设法使之降到最低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整体环境及业务流程如果熟悉的话,就可以结合被审计的具体情况来作出结论,从而使这种风险降低。

(2)加强审计人员的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必须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不但要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和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实务,还应具备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

(3)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相关技术规范

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各类业务或在业务的各个环节所应实施的程序和方法都应是明确的,审计人员一定要遵守,按准则和制度办事,力争使风险减少。

【参考文献】

[1] 雷英,吴建友.内容控制审计风险模型研究 [J].审计研究,2011(1):81.

大学生采风总结第8篇

摘要:本研究以上海市四所中学的15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师教学风格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的施测。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以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四种教学风格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2)中学教师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对自我实现和学校领导的满意度也较高,而对学生素质的满意度最低,其次为工资福利;(3)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工作压力和工资福利的满意度逐渐下降;(4)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教师越可能具有立法型、评判型、激进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而教师对工作压力不满则倾向于采取消极、保守的教学风格。

一、引言

教学风格和工作满意度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个性化和一贯的方式、方法。在国外有关教学风格的分类很多,诸如,Enz,Freeman和Stamm(1995)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分为三种:客观型、建构型和折衷型。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对风格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认知风格理论——心理自我控制理论(1988,1990,1994a,1994b,1997),根据这一理论Grigorenko&Sternberg将教师的教学风格从认知风格这一维度加以划分,分为七种:立法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创造和提出规则,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学,喜欢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执行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按照既定的规则、程序解决问题,喜欢按事先计划好的活动进行教学)评判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判断和评价事实、程序和规则,喜欢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或评价任务)、整体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面对全局性、抽象性的问题,偏好总体性、概念性、观念性的教学任务)、局部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细节性、具体性的教学任务,完成工作时能够深思熟虑)、激进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超越现有的规则和程序,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教学任务)和保守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熟悉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境,喜欢遵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他提供了一套在教学情境中测量教师教学风格的工具(ThinkingStyles‘inTeachingInventory,简称TSTI,Grigorenko&Sternberg,1993c)。

工作满意度的最早研究起始于Hoppock(1935),他在著作《工作满意度》一书中提出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心理和生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即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心理学家发现,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和预测工作行为和组织绩效的有效指标之一。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Landy,1989),它是衡量和预测教学行为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指标,会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和教学风格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变量,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这一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研究方法

2.1被试

从上海市槎溪中学、上海市嘉定二中、上海市罗山中学、上海市迎园中学选取教师178名进行量表测试,最后获取有效问卷153份。

2.2教学风格测量工具

采用Grigorenko&Sternberg编制的教学风格评价量表(TSTI,Grigorenko&Sternberg,1993c)。该量表是一个教师的自陈量表,共七个分量表,49个项目,分别评价立法型、执行型、评判型、整体型、局部型、激进型和保守型七种教学风格,每个分量表包括7个项目,混合排列,每一个项目采用7级评定(从完全不适合到非常适合)。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69。

2.3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

工作满意度量表可分为八个维度,分别为学生素质、学校领导、自我实现、工资福利、同事关系、工作压力、工作条件和整体满意。问卷抽样适当性KMO值为0.783,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量为3442.774,量表的CronbachOt系数为0.7885(徐保占,2004)。

2.4数据处理

所有统计都在SPSS10.0中进行。

三、结果和分析

3.1教师的教学风格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比较教师在七种教学风格上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教学风格依次是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和整体型。

本研究对不同教龄、科目教师的教学风格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各种教学风格上差异均不显着(P>0.05)。

3.2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

中学教师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对自我实现和学校领导的满意度也较高,而对学生素质的满意度最低,其次为工资福利。对不同教龄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工作压力和工资福利的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看到,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工作压力和工资福利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尤其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明显感觉工作压力较大,而对工资福利则感觉较低。

3.3教师教学风格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由表4可见,教学风格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关系。其中,对学校领导的满意度与立法型、评判型、整体型、和激进型等教学风格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对工作压力、自我实现、同事关系的满意度与立法型、激进型等教学风格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但工作压力的满意度还与执法型和保守型教学风格有显著的负相关;对工资福利的满意度与整体型、激进型的教学风格有显著的正相关;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与评判型、整体型和局部性的教学风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整体满意度与整体型、局部性和激进型的教学风格有显著的正相关;只有对学生素质的满意度与各种教学风格都不存在相关。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以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四种教学风格的得分远高于执行型、保守型和局部型,而立法型、评判型、激进型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更高的教学风格(Zhang,2000c;Zhang&Sternberg,2001),也是学生更加喜爱的教学风格(Zhang,2004)。得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近些年我国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促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风格得以不断完善有关,而这一结果也与本人在两年前所得到的调查结果一致(贺雯,2005)。

关于工作满意度,本研究发现,中学教师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对自我实现和学校领导的满意度也较高,而对学生素质的满意度最低,其次为工资福利。对不同教龄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工作压力和工资福利的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看到,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工作压力和工资福利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尤其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明显感觉工作压力较大,而对工资福利的满意度则较低。虽然本次研究采用的工作满意度量表以及测量的维度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但所得到的结论有许多的类似。张忠山(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对工作可以说是基本满意,教师对同事关系、校长领导、工作本身也比较满意或基本满意,教师对工作收入和晋升认可则不满意。冯伯麟(1996)的调查表明,北京的教师在自我实现方面感到满意,对领导和同事的满意强度处于中等水平,但在工作强度、工资收入方面满意度较低工资福利因素。工作压力和工资福利的满意度是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乃至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两个因素,然而多次的研究表明,目前教师对这两个方面的满意度较低,这是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

此外,本研究对教学风格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工作满意度之问存在密切的关系,总体来看,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越可能具有立法型、评判型、激进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研究还发现,对学校领导的满意度与教师教学风格的相关性最高,对学校领导满意度越高的教师越可能采用立法型、评判型、整体型和激进型等教学风格。其次,对工作压力的满意度也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很高的相关,对工作压力的满意度与立法型、激进型等教学风格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执法型和保守型教学风格有显著的负相关。目前中学教师对工作压力的不满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如果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太大,则倾向于采取执行型和保守型等相对简单、效率低和不受欢迎的教学风格。

本研究结果揭示的中学教师教学风格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对于指导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则更倾向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风格,而避免采取消极保守的教学风格,其中提高教师对于学校领导的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的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

五、小结

5.1从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以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四种教学风格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

5.2中学教师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对自我实现和学校领导的满意度也较高,而对学生素质的满意度最低,其次为工资福利。

5.3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工作压力和工资福利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尤其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明显感觉工作压力较大,而对工资福利则感觉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