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07 06:40:51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第1篇

【摘要】目的 通过对住院医师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我院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成绩和考核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相应地提出几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建议。结果通过对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2年各项考核项目均比2009年有较大提升。结论考核评价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考核评价的分析,可以判断和保证其培训成效,为检验考核成效及改进培训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效果 评价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of residency training effect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residents. MethodOn 2009 -2012 year my courtyard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 physicians. ResultThrough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spec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2011, in 2012 the project appraisal are larger than in 2009. Conclusion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hospital physicians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ppraisal, and can judge and ensure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Key words】 Residency, Standardized training, Effect, Evaluation

【Author′s address】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51

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机制有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师的整体水平,推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考核分析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判断、确保其培训成效质量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规范化培训的成果。通过对住院医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问题并找寻对策,是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的重要方法,也能为医院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2]。

我院是2008年新成立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医院,建院时间较短,从建院之初就专门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要求所有新进医生必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了更好的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研究,本文对我院2009~2012年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调查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培训对象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09年起对住院医师开始进行规范化培训,本研究选取2009~2012年参加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16人为研究对象,包括2009级18人,2010级23人,2011级37人,2012级38人。

1.2 培训方法

通过收集参加培训人员的性别、学历、职称、年龄、出勤情况及思想品德素质等基本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各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对各组间的可比性进行研究。组织考核小组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2012年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第一阶段培训内容的考核,内容包括病历质量、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疗法规、专业外语等方面。

本研究使用 Epiinfo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分别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核对。应用spss13.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连续变量采用方差法分析,对于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对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LSD法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检验水准a=0.05。[3]

2结果

2.1两组均衡性检验结果

2.2各项考核得分比较结果

由表3可见,医疗法规考核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较2009年有显著区别。专业理论知识考核结果表明,2010、2011年和2012年均较2009年有显著区别。病历质量考核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较2009年有显著区别。专业外语考核结果表明,2010、2011年和2012年均较2009年有显著区别。临床技能考核结果表明,2010、2011年和2012年均较2009年有显著区别。总分情况表明,2011年和2012年较2009年有显著区别。表明通过系统化培训,受训后医师素质明显提高,各方面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这对培训合格的临床专科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

3讨论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现代的医学管理教育的特有方法,也是医学生成长为专科医师的必要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工作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环节。医院作为实施培训的主体,通过制订规范的培训方法、组成合理的管理部门、确立高效的管理制度、执行公平的考核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培训水平。考核评价是检验考核成效的重要依据。考核评价要在培训组织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提高,持续改进[4]。

3.1加强组织管理我院是一所新成立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医院,为规范我院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培养符合医学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医院逐步建立起三级的管理体系,规范培训和考核工作。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及科室主任担任成员,共同组织实施考核。 设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管理办公室,由医务部、科教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考核工作实施。 成立学科培训专业考核小组,由培训负责学科的科室主任担任考核组长,指导带教医师认真实施培训、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有关管理办法和要求,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工作。

3.2明确培训目标根据卫生计生委《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专科医师培训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通过对住院医师培训的带教老师、科室主任及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访谈,结合专家意见,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的效果及今后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进行深入的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学员的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与医院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学员和所在学科增强培训意识有重要关系。

3.3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参加培训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出科考核制度,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考勤、培训情况、带教老师评价、病人的评价、临床技能的考核等五个方面,由科教部进行随机检查,并随机抽查五份轮转医师的病历送交医务部进行审核,对于不能按期进行轮转或出科考核未能通过的医师,将延期毕业,并院内通报批评。通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进一步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持续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5]。

参考文献

[1]邓锦娥,林海波,严应元,等.对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5,6(19):39-41.

[2]伍佰玲,胡志,周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继续医学育,2004,9(24):48-50.

[3]薄红,张东华,郭劲松,等.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52-454.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第2篇

【关键词】 住院医师;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医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1]。1995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成果显著。2007年,卫生部下发了“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3]。根据我国国情,参考发达国家全科医师培训的成熟经验,研究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实施方案和策略,逐步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本文通过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和主管人员的调查,分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的实际情况,从中分析和研究改善培养制度的有效方案,进一步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今来自6家培训医院共45名参加了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参与培训的主管人员。

1.2 研究方法 ①采用问卷法、文献分析法了解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情况。②对主管培训的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分析学员和医院的培训需求。2 结 果

2.1 全科医师在我国的现状 当前我国全科医师数量严重稀缺,“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的配置标准”,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有一定的比例,2-3名每万名居民。城镇居民按6亿统计,城市社区约需全科医师16万人。按照1所社区卫生院每年需要2名全科医师,3年大约需要为卫生院培训12万名全科医师。根据卫生部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要求,在万名居民中大约需要护士4名,全科医师5名,公共卫生医师1名。

2.2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材质量较差 目前我国还没有全科医学师资的认证制度,我国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专职全科资源稀缺。很多师资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基础教学,指导学员无法用全科医学的方法和思维,经常不自觉地就会用生物医学的模式来进行讨论,而这与全科医学的整体观存在很大的区别。

2.3 全科医师培训需要大量经费支持 全科医师培训经费不足,限制了全科医师培训的质量。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比如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院不仅要负担这些费用,还要对学员的住宿,饮食,水电费,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分析,经费问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比如政府资助,个人赞助,药厂赞助,医院节源开流等等。3 讨 论

3.1 为了提高全科医师的综合素质,继续再教育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很多全科医师平均学历非常低,分别为大专(30%)和中专(11%)学历”,全科医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全科医学的培训与教育不是短期教育,而是一项长期政策。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规范培训大纲、明确培训的目标,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培训的教材师资要合格。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对于全科医师培训的制度逐渐完善,最终才能使得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一批优秀的全科医师。

3.2 完善培训社区和医院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目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材质量较差,还没有全科医学师资的认证制度,我国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专职全科资源稀缺。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参加全科医师的培训,导致培训中师资不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需要培训医院加强师资建设,这方面三级医院的培训师资优势限制,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基础深厚,但教师的教学意识还有待加强,为了提高培训积极性,社区和医院可以通过将带教成绩与奖金,与医师晋级等奖励制度联系起来,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培训基地或者医院的师资力量必须加强重视,将发展全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作为基地发展的重要任务,严格审核社区师资准入制度,对于培训基地统一管理,加强监督,定期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3.3 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扶持 促进全科医师培训的发展必须严格规范全科医师培训相关配套政策,提高全科医师的待遇、地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减轻工作强度,降低医疗风险,考核标准、职称评定标准的制定要完善,对于优秀人才要提高福利待遇,以免人才流失,保证全可科医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全科医师的任职资格制度要改良和完善,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经费不足将会导致全科医师培训质量不高。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比如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院不仅要负担这些费用,还要对学员的住宿,饮食,水电费,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分析,经费问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比如政府资助,个人赞助,药厂赞助,医院节源开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3.4 必须改善教育环境,逐步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 进行临床实践,受训者需要合理的临床设施和患者,良好的团队,科学研究资源,保证出色完成培训目标。

3.5 全科医师培训的教材的质量决定了培训的成败 很多研究机构,学校为了完善培训条件,组织很多相关人员积极编写全科医师的教材,但是我们研究分析,这些教材内容相似,结构单调,内容乏善可陈,可读性不强,水平不高。全科医师培训的教材编写成功与否事关重大,决定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全科医师培训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全科医师的培训需要由专门人才、权威机构组织编写,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若蛟,高志宏.关于当前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几点看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1):738.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第3篇

关键词: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 三年住院医师培养

一、简介

长期以来,北京市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以在职人员为主,学历分布以研究生学历为主,从社会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人员多数执行的是为期1-3年的培训。而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是通过全国性的选拔考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全部要进行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这种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脱节,一方面,对这些大夫来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仍需进行基础的住院医师培训,两阶段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另一方面,毕业生分配到用人单位后因为需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能进行正常的临床工作。

二、我校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及三年住院医师培养相衔接的具体做法及思考

我校在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意见》的通知中,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改革,在保证研究生培养学术要求的基础上,强化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实现由课程与实践培养向实践为主型培养模式的转变,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实践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实践培养并轨,培养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硕士学历、学位)又具有合格的临床实践从业资质(获得执业医师 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都是完成本科学习后的医学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毕业后的在校学历教育,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完成在校教育后的毕业后教育,两者在培训过程中有许多相通之处,亦有一定的差别。在培训效果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缺乏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培养,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则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有所欠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并轨,是指培训过程中同时加强其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完成培训且考核合格者,同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两者的融合,意在提高住院医师的学历层次同时培养其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在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避免重复、节约成本的前提下缩短其培养时间。

自2012年并轨政策提出后,人们对临床医学生并轨培养的利弊众说纷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并轨可以加快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成材过程,以不断满足社会对医学生的需求,同时两者具有相同的培养内容及一致的培养目标,并轨培养可节约人力、时间和医疗培训资源,也进一步完善了医学生的教育体系,缩短了其培养年限更利于医学生事业的发展。然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并轨培养将原有的4-6年的培养时间浓缩为3年,同时对学生科研能力及临床技能的要求并未降低。这就使得学生在3年的时间内既要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又要兼顾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得并轨培养学生在3年的时间内是否能将两者兼顾都掌握良好,这种“浓缩”培养模式是否会降低培训质量,这些问题都令人堪忧。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遵循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省情的全科医生制度,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到年,在我省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突出整体设计,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制度。着眼长远目标,兼顾当前需要,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突出培养质量,注重服务能力,统一全科医生的培养和管理。健全激励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执业。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1培养模式。实行“5+3”培养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采取“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依照国家规定。

2培养方法和内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具体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执行。

3执业准入条件。注册全科医师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具体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执行。

4参加规范化培养人员的管理。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培训期间享受培养基地住院医师待遇,财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规范化培养期间原则上不得向个人收取培训(学)费。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执行。

5大学基础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增加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公共卫生工作等内容。

6研究生教育。从年起,逐步扩大全科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并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

7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继续医学教育。做好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并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与岗位聘用、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挂钩。

(二)近期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1转岗培训。选拔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1—2年全科医学转岗培训。转岗培训合格者,可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

2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对年入学的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毕业后在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1—2年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可注册为全科医师。

3偏远农村定向培训。对到偏远农村地区工作的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在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经2年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但要严格控制比例。

4提升学历层次。基层在岗医生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符合注册条件的可按程序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

5城乡帮带。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制度和双向交流机制。支持医院医生(包括退休医生)采取多种方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

(三)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1鼓励多种方式执业。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一般注册1个执业地点,也可以多点注册执业。鼓励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具体管理办法由相关部门制定。

2推行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要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责任落实到全科医生个人。具体办法由相关部门制定。

3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院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机制。

4加强全科医生服务质量监管。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全科医生服务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定期公布,并与劳动报酬挂钩。

(四)建立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

1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具体由物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确定。

2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全科医生可根据签约居民申请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也可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按规定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服务费用。

3合理确定全科医生的劳动报酬。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属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工作人员的,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其他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按照签约服务及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等获得报酬。具体激励和考核办法由相关部门制定,同时要完善鼓励全科医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津补贴政策。

4拓宽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必须有合理数量的全科医生岗位。各地可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工作。鼓励各地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区域性医学检查、检验中心,规范社会零售药店发展,为全科医生执业提供条件。基层单位全科医生职称晋升和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流动机制由相关部门专门制定。

四、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年10月—年12月。

1完善政策,制定办法。年底前,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财政等部门组织修订完善现行法规政策,制定出台相关工作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省政府审定。

2开展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宝鸡市作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试点单位,于年初正式启动。宝鸡市政府和省卫生厅尽快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并报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定。

3建设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选择我省现有五所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以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作为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实践基地的全科医生培养实训网络。具体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4继续实施“万名医师培训计划”,转岗培训全科医生。

5启动“千名待业医学生规范化培训计划”。从年起,通过制定特殊用人政策,每年从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或大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200—400人,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2—3年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到年前力争为偏远艰苦地区定向培养约1000—2000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具体办法由省卫生厅牵头制定。

6完成阶段目标任务。到年,每个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第二阶段:年1月—年12月。

1延续第一阶段启动的工作。

2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广。年对宝鸡市开展全科医生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逐步在全省推广。

3推进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力争到年底前在全省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全科医生队伍和基本的全科医生制度体系,初步建立起首诊在基层和双向转诊服务模式。

第三阶段:年—年。

继续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体系,全面实现总体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工作由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牵头负责,各设区市和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中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责任,设定专人负责。

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调研论证、积极稳妥推进,务求实效。

省医改办公室对各部门、各地实施情况要加强督导检查,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二)完善政策法规。各相关厅局要加强制度研究,注重政策衔接,形成口径一致、便于操作的全科医生制度政策体系。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第5篇

 

一、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2015年共召开**市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3次,建立**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体系,设定质控指标60多项;建立**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市民营医疗机构的专项培训与督导检查。

2、组织开展**地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培训,对**地区医疗机构药学人员、管理人员培训500人次。

3、2015年4月16日-19日,举办了2015年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全程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暨全市医疗机构药房负责人及骨干药师培训班。全市73家市属医院、县区医院及民营医院的15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完成后发放了学分和培训合格证。

4、2015年10月23日,举办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药品风险管理与临床用药安全研讨》暨“汇聚药师爱的力量”安全用药科普骨干培训活动。全市20余家市属医院、县区医院及民营医院的100多名医务人员及骨干药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有效促进了我省药品风险管理,为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药学科普骨干队伍,以及我省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常态化的安全用药药学服务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化基础。

5、2015年12月2日下午-12月4日,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级医院评审—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班》暨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班,共有近30家市属医疗机构,120余名相关专业医、药、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事药学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

6、组织**地区优胜杯药师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遴选工作,派出优秀青年药师参加省级、部级竞赛工作。

7、组织专家对**地区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设预评估、审核验收工作。2015年共完成5家医疗机构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设预评估、审核验收工作,分别是:**市儿童医院、石林县人民医院、富民县人民医院、禄劝县中医院、**昆钢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

8、 完成**市卫计委委派的指令性活动,组织专家参加等级医院评审指导工作,多名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项培训和指导。

9、 初步建立了**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10、为更好的促进**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升管理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质控中心承担并完成**市科技计划项目《**市区域性药事管理质量控制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

11、完成质控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如:(1)**地区麻醉药品电子印鉴卡管理。(2)**地区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月报表报送管理。(3)**地区民营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备案管理工作。(4)**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工作。

二、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召开市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

2、与全国儿童医师协会、市延安医院、市儿童医院联合举办医院感染培训班。

3、汇总总结2014年组织的市县区医院现患率调查及结果分析及反馈。

4、组织市县区医院、部分民营医院开展2015年度现患率调查。

5、授市卫计委委托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埃博拉、禽流感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题培训。

6、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市、县区级等级医院追踪检查工作。

7、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市、县区级改善服务行动计划的检查工作。

8、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医院现场验收工作。

9、参与市血透质量控制中心质量管理标准制定。

10、参与完成市卫计委委托**市民营医院人才培养项目系列培训班工作。

11、授云南省**空港经济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委托做**空港经济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

12、联合市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参与静脉配置中心验收工作及质量检查工作。

13、组织并联合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完成对富民县区域《富民县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

14、组织完成《呈贡县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

三、临床病理质控中心总结

(一)主要完成工作

1. 全面开展并分级完成全市各级医院年度室间质控评价工作。

2. 积极加强全市各病理科室间联系,加强上级医院对地区医院的指导与监督。

(二)存在问题

 1.少量单位和科室领导依法行医、依法执业理念仍淡薄,对病理科的整体管理不足。

 2.**市各病理科普遍存在科室房屋面积严重不足,很难符合三级医院≥500㎡,二级医院≥250㎡的标准,直接影响到科室生物安全布局与有毒、有害试剂的存放,同时造成病理科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及科室财物的安全存在隐患。

 3.各级医院病理科人材短缺、人材难求或人材难留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尤其在基层县级及以下病理科更为突出,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关注和支持,使病理科的人材培养和梯队建设落到实处。

四、病案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1、2015年质控中心组织对全市所辖医疗机构(病案管理现状和病案信息统计水平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全市病案质量控制和病案信息利用现状。

2、通过QQ联络平台转发病案管理新进展、相关规定标准、评价情况等信息,同时答疑解惑,增进各医院间的联系交流,进病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2015年借卫计委等级医院复审的东风,对寻甸县人民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晋宁县人民医院、晋宁县二院、西山区医院、五华区医院、石林县医院、宜良县医院、宜良二院等9家医院进行了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病案管理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4、为**市卫生信息中心信息平台建设提出病案管理相关要求和建议,为信息平台涉及病案管理指标的建立提供帮助。

5、在**市卫计委的领导组织下完成了对民营医院进行的病案管理专业的授课培训任务。

6、2015组织举办市继教项目“病案管理质量提升与病案信息利用”培训。

7、市质控中心成员作为督导检查专家,参与了省卫计委组织的病案首页填报质量督导检查,为提高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推进DRGs工作取到积极作用。

8、延安医院作为**市病案管理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对我市多家医院提供了学习培训条件,本年度接受了市辖区内的6家医院的参观学习,对1家医院进行了现场人员培训。

 

五、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质控中心自身建设情况

2.质控中心活动开展工作情况及承担政府委托相关工作

3.科研工作及其他工作

六、传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申报云南省传染性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

2.完善规章制度,扎实推进中心工作

3.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

4.开展对基层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提高基层医院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

5.积极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和医疗救援工作

七、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2.积极参加**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相关工作会议,认真完成指令性任务

3.承办继续医学教育

4.履行监管职能,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省市医院进行检查、验收及指导

5.发挥医院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强化对口帮扶,支持基层医院共同发展

6.设计调查问卷,积极开展护理科研

八、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召开质控中心成员会议,讨论健全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工作制度。

2.成功举办《**市第二届危急重症诊治新进展暨急诊护理安全培训班》

3.邀请省级医院急诊专家共同探讨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加强与省级质控中心和市内各级医院的联系

4.定期由高年资医师到县区级、民营医院进行急诊急救专业知识讲座、技能培训。重点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指南和急救流程进行具体培训和指导,保证患者在基层医院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5.召开质控工作研讨交流会,探讨现有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不足之处:对我市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现状调研工作,急诊科人员、 设备、 技术、 制度、 规范、科研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尚未完成,需在下一年继续完善。

九、口腔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 组织本质控中心成员不定期学习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指南和标准,同时对口腔疾病诊疗新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

2. 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年第1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1版”, 组织**市口腔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成员继续完善制订与修订口腔医学专业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为**市区域内口腔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 2015年3月举办部级医学教育项目1项(现代根管治疗临床实战,参会学员近百人)促进了**区域口腔临床医生对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4. 2015年8月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咬合功能与美学修复统一的合学研讨会,参会学员百余人),介绍与修复紧密相关的临床咬牙合风险管理问题,包括前牙磨耗的美学修复方案,种植修复的美学重建,颞下颌关节的临床检查,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诊疗,修复中的咬合设计及影像学防控咬合风险,影响椅旁系统修复疗效的因素,提高了参会口腔临床医师对修复相关牙合学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5. 2015年8月与常青藤培训合作举办了“日本口腔咨询师论中国口腔医疗机构发展及未来”培训班,内容涵盖了“中国口腔医疗市场的分析报告、CPTP口腔机构管理体系说明”等内容,参会学员近70人,使学员在口腔机构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了提高和进步。

6.2015年9月,我中心根据市卫生局工作安排和要求,制定了2015年**地区民营口腔医院(诊所)疾病诊疗质量控制培训方案;2015年11月,受市卫生局委托,为了进一步提高民营口腔医院(诊所)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推动民营口腔医院(诊所)加快发展,我中心于2015 年11 月30 日至12 月1 日举办了**市民营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口腔疾病诊疗专业人才培训班。

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继续推进了“依法依规、规范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重点培训国家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南、等级医院标准等,提高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和技术知识与认知,实训质量控制操作技术。

2.开展了部分综合性二级甲等和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检验质量现场调查和实地指导工作

3.为科学规范管理检验质量并得到有效的持续改进,中心2015年积极开展检验质量指标管理软件平台,由于所涉及的管理范围广,内容多,目前该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了比较难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自动提取与与自动分析模块的开发,处于试运行阶段。下一步将进入国家卫计委要求的其它质量指标管理模块的建设。

十一、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1.对**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和**市延安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医院定位、人员基本配备、肠内外营养及饮食管理及营养科会诊、查房、门诊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完成了**市临床营养科现状调查报告,针对我市营养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2.编制了《**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手册》,完善了临床营养专业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改进了临床营养专业质量控制,督查方案,制定方案实施路径。**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在对每一个医疗单位临床营养工作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及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市临床营养工作逐步规范,促进了临床营养工作的发展。

3.2015年9月通过讲座培训方式,对临床营养从业人员及食堂管理人员进行了六步洗手法培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使工作人员学有所用,为今后医院食堂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4.2015年12月召开了年度成员会议。完善本年度中心工作制度及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人员分工。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质控对象、中心成员汇报本年度质控中心工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中心工作。

十二、内分泌疾病诊疗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成立并完善质控中心专家组

2. 协助**市其它医院内分泌专业建设,有效促进内分泌疾病诊疗水平。并加强技术队伍人才建设,全面实施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工作。

3.**市内分泌诊疗控制中心为加强对基层医院支持,全面有效开展内分泌科科的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医院指导协助工作。对**市内分泌科的管理、质控、运作进行调研,采用多形式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4.在修订质控标准方面,建立内分泌科专业医疗、护理方面各种诊疗常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并不断修订完善;落实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准入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手术分级授权制度; 目前已完善的有2型糖尿病诊疗的质控标准。目前已开展临床路径(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Graves病)和单病种管理,规范医疗行。

十三、眼科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2015年工作总结

1、已经召开质控中心成立大会,正式任命质控中心成员并发放聘书,组织学习《**市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本中心的定位和职责,制定《**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2、积极准备建立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医疗质量监控网络和信息点,准备进行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现状调研工作,制定《**市眼科医疗机构现状调查表》,对全市范围内眼科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研结果书写**市眼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估报告,提出客观的建设意见,并上报医院管理局。

3、积极准备本中心信息数据上报系统(拟设立群QQ号或微信号),准备开展本专业数据及资料的建立工作,准备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人员、设备、技术、制度、规范、科研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制定《**市眼科医疗质控分析表》。定期向市医院管理局上报质量分析评估情况并同时向各医疗单位反馈,通报全市眼科医疗质控情况。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第6篇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发挥好全科医生作用,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结合实际,就加快我省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出发点,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不断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保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合理分工的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全科医生保障和激励机制,拓展全科医生发展空间,切实维护全科医生合法权益。

坚持质量为先。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养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注重提高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养质量。

坚持制度创新。紧紧围绕全科医生培养、使用、管理环节,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鼓励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执业,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科学推进。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制度,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既满足现阶段基层对全科医生的需要,又为实现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培养合格全科医生3000名以上,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至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20年,培养合格全科医生6000名以上,基本实现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在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间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逐步建立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四)培养模式。全科医生培养实行规范的“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培养为主,同时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着重强化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全科方向培养办法并组织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以“毕业后规范化培训”方式为主,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

(五)培养对象。参加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从具有全日制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可适当放宽到全日制大专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培训期间由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在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指导下进行管理,合格者由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毕教委)颁发统一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全科方向)主要招收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医学专业(含中医专业)毕业生,培训结束后符合研究生毕业要求的授予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符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结业要求的授予省毕教委颁发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

(六)培养方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实行导师制和学分制管理。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社区实践平台逐科轮转。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不少于2年,并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经培养基地按照标准组织考核,达到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具体办法、内容和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制定并实施。

(七)改革学位授予标准和学位研究生教育。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具有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后,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授予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相应专业学位。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卫生部制定的规定执行。改革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全科医生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八)加强全科医生继续教育。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全科医生进行经常性和有针对性的继续医学教育。将全科医生纳入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范围,加强对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作为全科医生岗位聘用、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近期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为解决当前基层急需全科医生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近期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力争在一定时期内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九)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至2年的转岗培训。除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确定的培训人数外,对没有合格全科医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单位选拔1人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确保到2015年总体目标的实现。从2013年开始,对在全科医生岗位工作未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全员转岗培训,按照国家规定的培训标准,每年至少培训150人,力争到2015年完成。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培训结束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

(十)强化基层定向免费医学生(全科方向)的培养和技能培训。加大基层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力度,适当增加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实习时间,并要求毕业后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对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农村工作的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培训,经2年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

(十一)提升基层在岗医生的学历层次。鼓励基层在岗医生通过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学历层次,符合条件后参加相应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合格可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训合格后可按程序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

四、建立全科医生管理制度

(十二)执业管理。将全科医学专业纳入省医师执业管理范围,凡在全科岗位上工作的临床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师执业证书。

(十三)注册登记管理。由执业者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材料,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按职责和程序给予注册登记。注册全科医生必须具有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

在过渡期(2012—2015年)内,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均可注册为全科医生:

1.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过岗位培训(含骨干培训)、转岗培训,获得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者。

2.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并取得合格证书者。

(十四)人员聘用管理。从2012年开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的全科医学专业岗位人员必须具有全科医学专业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在过渡期内,鼓励被招聘人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十五)培训管理。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是培养基地住院医师的一部分,在校毕业生直接进入规范化培养,学籍关系保留在原所在院校,管理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组织执行;具有研究生身份的,执行国家现行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毕业后未就业者参加规范化培养人员,人事关系交省人才交流中心管理或培训基地单位管理;由工作单位选派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变。培训期间享受培训基地住院医师待遇,执行《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吉卫联发〔2011〕53号)的有关规定。规范化培训期间多于标准学分和超过规定时间的培训费用由个人承担。按照培训工作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培训工作实际,由财政部门安排必要的专项经费。

五、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

(十六)引导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执业。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一般注册1个执业地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多点注册执业。全科医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也可以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诊所。组建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全科医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规范私人诊所雇佣人员的劳动关系管理。

(十七)规范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要与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责任由全科医生个人负责。参保人员可在本县(市、区)医保定点服务机构或全科医生范围内自主选择签约医生,允许参保人员跨社区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和全科医生,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签约医生,形成参保人员自由就医的医疗环境。随着全科医生制度的完善,逐步将每名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占一定比例。省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组织制定各级医院出入院标准,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并选择部分县(市、区)先行开展全科医生首诊试点,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管理制度,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情况列为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挂钩。

(十八)加强全科医生服务质量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全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经办机构要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对全科医生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定期公布并与年度考核、医保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挂钩。

(十九)规范全科医生岗位设置。明确全科医生的执业范围和权利责任,保障全科医生合法权益。对医疗卫生机构内设全科医生岗位设置进行规范,逐步实现以全科医生岗位为主,专科医生岗位为辅的岗位设置模式。

(二十)政府为全科医生提供服务平台。对到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包括大医院专科医生),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为其提供服务平台。要充分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区域性医学检查、检验中心,鼓励和规范社会零售药店发展,为全科医生执业提供条件。

六、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

(二十一)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需要医保基金支付的由医疗保险机构按照政策支付、需要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拨付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拨付、需要居民个人分担的由居民自负。服务费用收取要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政策规定,建立医保价格谈判机制的地区可以根据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谈判结果收取参保人员诊治服务费用,未完成签约服务项目的,应减少相应的费用。各地确定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服务费标准,要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与医疗价格、医保门诊统筹和付费方式改革相结合。

(二十二)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全科医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全科医生可根据签约居民申请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也可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按规定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服务费用。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的门诊费用可按医保规定支付,相关部门要逐步调整诊疗服务收费标准,合理体现全科医生技术劳务价值。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经办机构要根据参保人员的自主选择与定点服务机构或医生签订协议,确保全科医生与居民服务协议的落实。

(二十三)合理确定全科医生劳动报酬。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属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工作人员的,执行规定工资待遇;在非公立医疗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按照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的服务合同和与居民签订的服务协议获得报酬,也可以通过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获得报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全科医生等承担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并充分考虑全科医生的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以及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等因素。

(二十四)完善鼓励全科医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津贴补贴政策。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按国家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对在人口稀少、艰苦边远地区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市(州)、县(市)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或给予必要补助,省财政在安排转移支付时要予以适当倾斜。

(二十五)畅通全科医生发展渠道。继续深化卫生职称改革,设置全科医学专业技术职务,规范评审条件,注重与全科医生工作实际相衔接,重点评价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经过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可提前一年申请职称晋升,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基层单位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可放宽外语要求,不对科研成果、论文作硬性规定。结合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卫生机构设置一定比例的岗位,用于招聘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全科医生培养基地招收学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有基层执业经验的全科医生。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全科医生在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流动。

七、相关保障措施

(二十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建设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实践基地的全科医生培养实训网络,建立基地培训管理信息化平台和远程培训系统。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全科医学师资标准,依托有关医学院校和省全科医学教育中心等建设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省政府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教学实践活动给予必要经费支持。

(二十七)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使用。省政府统一规划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每年公布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名单及招生名额。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全省全科医生需求数量,制定全科医生岗位需求计划,以县(市、区)为单位公布全科医生岗位。以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省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临床医学本科生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时要与全科医生岗位需求计划做好衔接。各地在制定临床医疗人员年度招聘计划时,要结合本地区全科医生需求数量,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按照机构编制部门关于空余编制的相关规定进行招聘,否则不予办理相关落编手续。

(二十八)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扶持力度。要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统筹安排并及时拨付资金,确保全科医生各项制度政策的有效落实。同时要加大资金监管力度,防止资金滞留、挪用和非法占用。

(二十九)充分发挥行业协(学)会作用。加强相关行业协(学)会能力建设,在行业自律和制订全科医生培养内容、标准、流程及全科医生资格考试等方面依托行业协(学)会,发挥其优势和积极作用。

八、积极稳妥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三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全科医生制度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全科医生制度深入实施。

(三十一)明确部门职责。卫生、发展改革、财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法制、编制等部门要根据国家要求,按照任务目标和时间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确保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实施。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第7篇

【关键词】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析中医药继续教育现状,探讨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达到中医药继续教育预期效果和目的。本文通过对2011—2016年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并提高继续教育项目质量,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1健全制度和科学管理

根据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医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明确了医院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使医院继续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成立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及管理机制,确立了院、科两级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在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推选出继续教育管理员,由科教科设专人负责有关继续教育日常管理、具体实施和评估考核工作,定期培训、督导、考核、奖励,确保每项工作按时、有效、规范实施。

2全程监督和规范实施

2.1项目申报

郑州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结合医院特点和发展需求,医院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组织学习班、举办学术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又可以加强学科建设,将医院的医疗优势加以总结推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医院充分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重点专科优势资源,整合设计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培训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见表1。2.2项目立项医院对获批举办的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年度统筹安排,避免举办时间上的冲突。科教科设专人向每个申报科室和项目负责人下发通知,督促严格按照申报时间、举办要求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当年有效。

2.3项目实施

科教科设有学术讲座登记薄,对按计划实施的继续教育项目,要求至少提前1周到科教科进行申请登记。登记内容包括项目举办时间、地点、授课专家、课程安排、专家简介等。科教科审核后发送正式会议通知。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教科全程参与项目举办,协助承办科室做好接待会议准备、会议签到、维持会场秩序、授予学分等具体工作。

2.4项目备案

项目结束后,由科教科按照要求,整理会议通知、学员签到表、专家课件、会场照片、会议总结等资料,及时存档。并按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要求,上报项目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2.5考核与激励

为保证继续教育项目举办质量与效果,建立项目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科教科负责对项目承办科室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估,考核结果由项目负责人签字。依据考核结果并参考项目级别,当年年底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将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的学分,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3深化措施和确保实效

为顺利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审核工作,对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分两批对继续教育管理员进行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培训,核查各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名单,采集信息并组织编码,一人一号,一证一号,由专人负责解决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及学分审核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审核工作计划表,逐日逐科审核学分证书及各项相关证明、证件材料原件,相互核对后将符合规定的学分按Ⅰ类和Ⅱ类分别登记在个人《继续教育证书》上,汇总填写总学时及总学分,加盖单位印章,由市卫生局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对学分进行复查、审核,上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审核公需科目完成情况。郑州市中医院连续3a全院医、护、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完成达标率均为100%。

4创新思维和更新手段

郑州市中医院创新“师带徒”培训模式,提升继续教育质量。2012年实施以“师带徒”为培训方式的继续教育,对参加医院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培训人员中愿意继续学习的学员进行师承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扎实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有效开展农村、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逐步建立起能够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优秀中医药队伍[2-3]。此外,医院还将“师带徒”培训模式推广应用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创立3级拜师模式,科主任拜部级名医为师,业务骨干拜院内名医为师,社区医师拜院内名医为师,传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精髓[4]。2016年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营造良好学术交流氛围,提高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出台《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及积分制考核办法》,每年对继续教育项目承办科室及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参会率、参会情况进行考核,个人参会情况实施积分制管理,年终根据个人参会率、积分分值评选优秀予以奖励,积分制考核结果同时与院内年度评先评优及职称晋升挂钩。此项考核办法的出台既提高了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医院继续教育考核的针对性。

5结语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医院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探索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不断规范管理措施,是保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有效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郑州市中医院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完善制度、全程监督、创新思维、更新手段等措施,规范了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执行,保证了继续教育项目的质量,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为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宵.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7-9.

[2]常冬梅,王丽萍,杨宁.探索新医改下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26-128.

[3]武雅婷,王丽萍,杨宁,等.探索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新模式[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3):324-325.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第8篇

关键词:检验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思维

现代临床医学已进入精准诊疗时代,检验医学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检验科为临床疾病的快速诊治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1-2]。因此,如何指导临床规范选择检测项目、获取合格的检测标本、科学解读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显得至关重要,而且是检验医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检验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本科室以检验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着重培养学员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的能力,以及与临床的沟通、咨询和指导的能力,使其成为既具备临床检验技能,又能参与临床诊治工作的检验医师。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科室作为重庆市首批检验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及培养模式,并持续改进和完善培训体系,力求打造出一条更具价值和特色的规范化培训之路。

1 依据培训大纲细化培训内容

依据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同时参考《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3]相关内容,并结合本基地的实际,各专业组制订了具备各自特点的培训内容和细则,培训内容覆盖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全过程,培训计划细化到每周。除了掌握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检测技术外,还特别融入了对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训,从而使培训内容更具完整性,教员的讲授更具明确性,学员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培训计划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和新颖性。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按照国家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要求及基地的实际情况,本科室从已经获得医院教员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中遴选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专业技能的教员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要求每名教员掌握检验医师培训的总体目标,实现“目标教学”,掌握培训内容细则和实施方案,做到“按纲施训”,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定期总结培训中的问题并反馈给学员,做到“持续改进”,注重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员“全面发展”,争做“双一流”教师团队。

3 以临床思维为导向,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1 以学员为主体的病例讨论

在形式上,根据检验专业的学科特点,改变临床医学常规的以教员为主体的分析讨论方式,以学员为中心,组织相关的病例资料,并由学员进行分析讲解,同时由培训教员组成点评和讨论分析团队;在内容上,以学员工作中所涉及的实际病例为线索,涵盖患者病史的采集分析、检测项目的选择、标本采集处理、检验方法的选择、检测技术的应用、结果的分析解释、结果临床应用、临床沟通交流等方面,聚焦临床病例诊疗过程中实验室检验的作用和问题。通过病例讨论分析会,使学员更加熟悉临床诊治的需求、更加全面掌握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更加明白实验室检测存在的问题,更能科学地解析检验结果信息和解答临床医师的疑惑,从而使检验医师能够应用临床思维提出检验的需求、应用检测技术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应用检验结果指导临床诊治。

3.2 具有检验特色的临床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是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进行有效医疗诊治活动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备受重视。但检验科并不直接接触患者,而是对患者标本进行各种检验项目检测,因此,其教学查房内容和侧重点应与临床有所区别。为提高本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本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制度:由本基地高级职称教员组成3~5人的督导检查组,必要时加上查房专业组组长;教学查房地点设置在专业组的工作场所。教学查房内容包括对指导教员的带教和学员学习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价,一是对带教教员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讲授能力及学员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二是对学员的学习状态、问题思考和回答、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查房,可以实时客观地反映和掌握临床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3.3 规范化培训学员到临床实践和交流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常常重点关注的是实验室内的检测工作,包括检验技术的应用、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等,出现了眼中只有“标本”而忽略了患者的临床情况,从而大大影响了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效能。特别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往往是决定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前提和关键,其中检验项目的选择、标本的采集送检、检验结果的科学解读,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阳性率、判断病原菌及临床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培训和强化学员的临床思维,让学员走进临床,去了解疾病、了解病情,从临床需求的角度去学会如何使用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广泛沟通和交流,培养临床的“送检文化”,大大提高标本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合理应用,同时也倾听临床对实验室检测的抱怨和诉求,推动实验室检验流程的持续优化,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逐步提高。让学员参与到临床标本的采集中,不仅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相关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发挥检验人员的专业优势,而且还能让学员亲身体会到患者的疾苦,增强对检验工作的责任心。

4 完善考核制度和模式

考核是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最好的反映和体现,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促进教与学的必要手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本基地对规范化培训学员制订了完备的考核制度,包括阶段考核、年度考核及出科考核。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为例:本基地依据培训细则要求,细化了阶段考核的内容,结合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设立考核时间节点,采用现场操作和问答为主要考核形式,完成一类培训立即进行针对性考核,如对于生物安全,按计划完成相关培训后,立即采用现场操作的方式考核生物安全设施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内容,通过问答的方式对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与防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及时反映教学效果和学员的掌握情况,促进学员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日常积累。同时,在考核内容上更加贴近临床,例如原始标本革兰染色的考核,除涂片制备、染色、镜检等理论和操作内容外,增加临床标本类型、取材部位、取材时间、临床治疗等对结果影响的分析,检测结果报告形式、报告内容如何更好地让临床医生理解和应用等能力的考核,从而培养学员用临床思维推动检验质量的进步,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报告的临床价值。

5 小 结

注重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4-6]。当今,医学已进入精准诊疗时代,然而,由于医学检验学科分支的独特性与局限性,导致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交流远远不足,而检验医师正是可以承担起检验与临床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所以,不仅要高度重视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更要探索出一套科学实用的培训方案,将重点放在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上。一名合格的检验医师除了要具备夯实的检验基础外,更要具备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参与指导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能力,这是检验医师的真正价值所在,也为培养出高层次检验人才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我国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开启十余年,但检验医师的价值和地位却是在近5年才得到充分体现与肯定[7-8]。虽然,目前对检验医师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近年来却又遇到了瓶颈,国家已经取消医学检验五年制本科,检验专业规范化培训学生、医学检验生源基本被切断,但仍有少部分临床学生选择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因此,本基地的培养模式也要适应大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按照要求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检验医师。总之,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本基地将持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突出培养重点及目标,注重检验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临床与患者的需求,满足当今医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姚军.CBL结合PBL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0):95.

[2] 陈中举.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方案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8):1201-1202.

[3] 张曼,尚红.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9-22.

[4] 王忠英,周强.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1):1747-1749.

[5] 张利霞,胡同平,魏伟.联合CBL与PBL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带教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1):3317-3318.

[6] 邓小芳,夏寅辉.基层中医院检验科质量和安全现状与规范化管理策略[J].临床检验杂志,2017,6(4):8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