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松鼠教学设计

松鼠教学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15 07:59:26

松鼠教学设计

松鼠教学设计第1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以”“更”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过程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感情性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情感目标: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件,生字树。

2、学生课前搜集小松鼠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师:猜谜是大家最喜欢的,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迷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生:这是松鼠。

师板书:松鼠。

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

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刚才有小朋友说松鼠喜欢吃松果(板书: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请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甲领读。

生乙领读。

师:请同桌之间互读互纠读音。

生开始活动。

师:你能用巧妙的办法记住生字宝宝吗?

生甲:我记住了“聪”,耳朵灵,口会说,心灵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师:你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乙:我记住了“泼”,头发在洗澡。

……

师:其余的生字,我们小组合作来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回指导,扶差。

师:下面我们开始“一看二想三读”的环节,将生字宝宝放进我们的小脑袋里。

(师指导,生记字)

师:下面我们来做“摘松果的游戏”

大屏幕后面出现一棵挂满松果的松树,学生上台摘松果,并将松果背面的生字读准,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真能干!接下来我们写字,相信也能把生字写漂亮。我们先观察生字“以”、“更” 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观察并轻声地说。

生先描红并分别各写一个。

生把已写好的字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互相评价,师随机指导书写较差的同学。

师:小朋友通过努力写出的字真漂亮。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大声说:有!

师:这篇课文应请几位小朋友读课文?为什么?

生:应请6个小朋友读,因为课文有6个自然段。

师: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生甲: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松鼠,因为它蹦蹦跳跳,很可爱。

生乙:这是一只喜欢大森林的小松鼠。

生丙:这是聪明的小松鼠。因为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就要想办法了。

生乙:这是一只保护环境的小松鼠。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很着急。

师:你们看,一只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

出现课件:一只小松鼠向大森林奔去。

生甲: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怀着愉快的心情蹦蹦跳跳地向大森林跑去。

生乙:一只聪明的小松鼠兴高采烈地挎着篮子跑到松林里摘松果。

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自然段。

生甲:这个小朋友读得还可以,可是还不够高兴。我能读得比他高兴。

师:他读得很高兴,脸上笑嘻嘻的,多高兴哪,谁能读得像他一样高兴?

生丙、生丁读,齐读。

师: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吃着吃着,忽然到了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这2自然段的文字。)

师:他们会吃什么?到哪里去住呢?

生甲:他们吃果园里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

生乙:不行,松鼠不吃苹果、桃子等水果,再说那是果农种出来的不让他们吃。

生丙:松鼠可以住在石头缝里,吃草,吃山核桃。

生丁:松鼠住在石头缝里会不舒服的,他不吃草,山核是人工栽培,不让他吃的。

生:他们可以到别的松林里去住,吃其它树林里的松果。

生:别的松林里的松果也会被住在那儿的松鼠吃完。他们去了,那儿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片了。

师:小松鼠的心情怎样?

生甲:他很担心,担心没东西吃,没地方住。

生乙:他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生丙:他很害怕,害怕松鼠们都会死去。

师:那你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着急、害怕的心情读一读其中一两句。

生自由读。

同桌配合读。

师生配合读。

师:小松鼠多着急,他会想什么办法?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教学反思

我的这则教学设计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和情感体验。这节课在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孩子自愿当小老师,教识字方法。朗读时,从自己的感悟出发去朗读。

二.巧设游戏。在识字这个很枯燥的环节中,设计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摘松果的巩固生字游戏,既给学生带来了活力,又使学生掌握了生字。

松鼠教学设计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真实起点 主体地位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转变思想,都需要接受课改新理念。

新课改下的教学应该是一种指导性教学,应该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力发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敢于思维、敢于大胆设想各种可能的结果,积极主动地探索验证,能自主地构建新知,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在如何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教师要从培养创新型人才事关民族未来兴衰的高度,来正确认识目前的课改,正确认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的重大作用,从而使自己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真正实践者,成为战斗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的勇将。

下面我从课堂中真实发生的两个例子谈谈我的感想。

案例1:在我设计《快乐的午餐》一课时,思考过怎样从情境中引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我事先是这么想的:出示情境图以后,问学生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追问能发现数学问题吗?从而引导他们去找找图中各个事物的数量,然后再追问怎么看出来6个松鼠比5个勺子多?怎么样做看的更清楚呢?

但我实际教学时,当我抛出问题: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吗?有学生举手说他发现6把勺子和6个松鼠一样多。这时,我立即转变思路,就从她的错误出发,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了松鼠和勺子的数量,然后追问:同学们,为什么刚才我们数错了?马上就有同学说:太乱了!我及时肯定,对!放的太乱了我们就容易数错,那怎么放才清楚,不容易数错呢?学生回答:放整齐。这不就是一一对应的基础吗?顺着他们的思路,我先数出6张贴纸代表松鼠,5张贴纸代表勺子,先让松鼠排好队,然后一一分勺子。很自然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方法。

案例2:在我初次设计《上下》一课时,课前做了调查,问孩子小鸟在哪,都会回答在树上,我为了引导他们一次性说对,设置了问题:“观察小鸟和松鼠,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实际教学之后,发现,这样问,确实能让个别孩子迅速给出“老师想要”的所谓“标准答案”,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并不理解,只是机械的模仿同学去说,这样一来,整节课效果很差。于是,我又回到了孩子最初的回答,慢慢把问题分细,一步一步引导他们给出正确的回答,这次的效果就特别好。我是这样设计的:

……

A:小鸟和松鼠来了,请你观察小鸟的位置,谁能告诉我它在哪?

(生回答:在树上)

B:嗯,小鸟是在树上,想一想,它的位置还可以怎么说?(如果还是没回应的话,继续引导,要是跟松鼠比起来,小鸟在哪呀?)

(生回答:在上面)

C:追问:在谁的上面?

(生回答:在小松鼠的上面)

D:继续追问:谁在小松鼠的上面?

(生答: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E:说的真标准!谁还能说一说

……

这样一来,第一个环节下来孩子们基本都会说了。

松鼠教学设计第3篇

关键词:体验;场面描写;讲评

在语文的作文教学内容中有一项进行“场面描写”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开启学生的思路,从而落实练笔的要求,训练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思想,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要教师巧创情境,给予学生较充分展示的机会,就能使学生将亲身体验的最有趣、最有意义、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选作写作材料,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使场面描写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那么,应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才能达到充分开启思路,按不同的观察角度将所看到的场面有顺序、有重点、主要人物与群体的描绘相结合,有详有略,真实具体,生动地描绘出场面的目的呢?

一、教师要在巧创情境上下工夫,即创造让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

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要让学生轻轻松松接受知识,不仅要注重讲授方面的技巧,而且还要灵活设计并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曾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以给缺眼睛(侧面画)的松鼠妈妈贴眼睛为主要事件,让学生做游戏,使他们身不由己地进入角色。游戏开始时我首先出示早已制作好的彩色的两只可爱的小松鼠和要贴的眼睛,让学生观察两只小松鼠的异同。待学生回答完毕后进行讲解。老师画出的这两只松鼠一只是松鼠妈妈,一只是她的孩子,这只小松鼠小小的嘴巴向上撅着,她一定是肚子饿了,正在吵闹着让妈妈帮她寻找食物。而她的妈妈也张着小小的嘴巴,好像正在忙着给她的孩子找吃的,可是没有眼睛,只能让她白白着急,那么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请同学帮帮忙把松鼠妈妈的眼睛贴上,但有一个条件,要将贴眼睛的同学的眼睛蒙上。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松鼠妈妈眼睛的位置,强调贴眼睛的同学不要听其他同学的指点,以防他们说的是反方向……不等我讲完,学生已经开始争先恐后地举手,纷纷表示希望给松鼠的妈妈贴眼睛,当时的气氛非常活跃,一下子将每个学生置身于这个游戏当中。

二、抓住学生参与活动后情绪相对兴奋,思维相当灵活的良好机会,以提问的方式打开学生组织语言准备写作的思路

待找出几个在游戏当中最有趣的典型以后,马上停止游戏,进行下列提问:这个游戏有趣吗?给你们带来的感觉是不是很开心?这个游戏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怎么样?(热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将这个游戏最精彩的地方描述出来让别人一看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而要将这个游戏最精彩的地方写出来的过程就叫做“场面描写”。边讲边利用投影打出场面描写的定义。这样一来,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本节课的主题,并且已完成新课的一大部分内容,剩下的只需要将写文章的要求、注意点等内容向学生强调一下,就可以开始写文章了,但要注意在动笔之前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说的形式,可以在同桌之间或小组内,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全体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将这个场面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

松鼠教学设计第4篇

在复习词语中实施即时评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复习词语,达到帮助学生巩固词语、积累语言的目的。有的词语重在巩固读音,有的词语重在对比字形,有的词语则重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意思。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老师提问:“你能用‘福’组个词吗?”学生回答:“祝福、幸福、福气、享福。”老师又问:“当我们向爷爷奶奶祝寿时,可以说什么?”学生回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教师此时评价:“有了你们的祝福,爷爷奶奶会非常幸福!”接着,进行新课导入“同学们,故事中的松鼠和小熊也为对方送去了祝福,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在师生共同建构的情境中,教师的点评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得到鼓励,精神得到振奋。可见,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发展,达到主动参与、快乐积累、学会运用的目的。

在朗读课文中实施即时评价

朗读、想象、联系实际、进行角色体验是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从而借助评价启迪心灵、深化认识,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中去朗读、去积累。

在以“读”为主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评价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平等的对话中,教师要利用评价引导学生理解朋友的言行,感悟朋友的内心世界,体会真正的朋友要“互相谦让,主动关心”,即使吵架了,也要有“相互谅解,学会宽容”的情怀。

在写话练习中实施即时评价

在创意阅读中,教师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可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又可让学生在即时评价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更好地发展语文学习能力。于是,我在《纸船和风筝》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次读写结合点。第一次读写结合点:师生齐读:“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课件随机出现平时朋友间的生活画面,启发学生观察画面、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从那时起,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从那时起,小熊和松鼠一起过生日、一起吃蛋糕,非常快乐。”师评:“纸船和风筝在他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快乐的桥’。”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引导低年级学生懂得:拥有朋友、互帮互助才是幸福之源。课中的这次小练笔,也为二次运用做好了准备。

在课文后半部教学中,当小熊和松鼠因为一点小事而吵架、互不理睬对方时,我设计了第二次读写结合点:老师提问:“小熊,你们吵架了,为什么还要扎风筝呢?”学生模仿小熊回答:“我很难过,很想松鼠。但是不好意思对他说,只好把风筝挂到高高的树枝上了。”老师模仿松鼠说:“我也很难过。我每天折一只纸船,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我天天看啊,看啊,以前那幸福、快乐的时光又出现在眼前。”此时,课件随机再次出示平时朋友间的生活画面。

松鼠教学设计第5篇

我校接触生态体验德育模式概念是从聆听原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室主任刘惊铎教授的相关讲学开始的。生态体验德育模式是“让理论生根,让经验生翅”的德育发展新形态。它能使一线教师超越单纯的经验性试验教学,在专家引领和同侪互助中重新以新的视角指导物理课程和课堂建设。生态体验德育理论对我们有如下启示:

1、要进一步优化师生人际交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我们要在学生的心底必须营造开放、民主的文化心理环境。刘惊铎教授在2000年在《交往之教育价值的理论解读与中国教育改革的重新定位》一文中把教育人际关系的优化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有效交往是增强教育实效性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优化师生人际交往的标准为:“沟通”、“理解”、“认同”;言语行为的标准为“可理解性”、“默契”、“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等。这需要打破传统的必有一方或一人主导的思路,可以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由参与者共同地、逐步地形成优化了的人际关系。

2、要重视道德情感体验

刘惊铎教授在其博士论文《道德体验论》中揭示:课堂本来就是学生道德生活的重要部分。一切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提出了“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的命题。他曾说过:德育的本体不是做了多少活动、做了多少课,体验才是德育教育的本体。道德体验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道德体验倡导师生、生生及与父母等之间的相互诉说和分享活动,重视营造体验场,切实诱发导引者和体验者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道德体验使道德教育与体验者发生实际的情感关联,使体验者经历感动,发生切己的理解和领悟,生成新的道德境界。

3、要重视提升校园师生人文素养

刘惊铎教授指出学校德育工作涉及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三重生态。自然生态是指影响师生课堂学习和德育习得与人生成长的物质环境;类生态是指教师与学生以及由此而呈现出来的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等共同遵循的学校教学和德育活动方式,也包括教材隐含的文化观念、思想因素以及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等;内生态是师生内心世界的感受和领悟,包括学习观念、独立精神、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只有三重生态各自的最佳发挥是不够的。三重生态之间应是最佳的组合与有机渗透。这个观点与瓦西留克指出:“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我们认为要提升物理教育教学效果必须要营造出适合提高师生人文素养,人格健康成长和有效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课堂情境与师生关系氛围,要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激发的生态体验之境,从根本上超越枯燥说教的传统课堂模式,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能,彰显物理课堂理性文化的亲近感和吸引力。成为帮助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高中物理课堂、吸引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主动体验和探究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课堂教育模式,为高中物理新课改课堂设计增色.

二、三重生态体验在普通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探索

基于生态体验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智慧启迪,我们课题小组成员认为:提高物理课堂效能应该首先使课堂成为创设情景与氛围的体验场,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理解、表达、共鸣、唤醒、领悟等境界,成为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生活体验”、“内心体验”、“生命体验”的课堂。我们成立了《生态体验德育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能探索》课题实验小组,我们尝试性的把生态体验德育理论作为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引进物理教学实践,以三重生态全新的视角,系统设计了我们的物理课堂。

1、心灵融通的师生人际

我们认为:物理课堂应该提倡师生真实的平等,以知识为纽带和桥梁,促成师生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的最大融通。为达到此项设计的目的,我们主要采用校本活动课程的方法:一是组织学生开展多项文体活动,如:举办学生演讲比赛、学生画展、迎新生文艺演出,间周舞蹈表演,篮球比赛,经典诵读抢答等活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展示,让物理教师现场观看、欣赏、评论、参与;二是变换师生交际环境,组织师生到有利于发挥学生能力优势的户外活动和社区服务中去,让物理教师感受到自己平时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看着那么无知、那么不成熟的学生的“惊艳”的另一面,使教师真正体会到“任何学生都有出色、胜人的一面”、物理学不好,学生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道理,引导教师自觉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形成平凡心和朋友意识。帮助教师逐渐放下教师架子,去掉职业面具,让学生觉得教师确实有平易近人感、亲切感,可以交朋友。目标之二是促成学生走进教师的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利用班会,师生联欢会,年级师生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学生与物理教师尽可能的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老师崇拜人物、老师喜欢的娱乐明星、网络微信QQ、星座知识、恋爱经历、老师的高中时代和大学时代、老师的孩子、怎么看待考试作弊和早恋、老师的爱好和成就等,交流前一定让物理老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个大概的了解,交流时一定要以真诚、真实、赋予深度为要求,使学生深深地了解教师所具备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2、教科研管理重视物理教学师生情感的体验

我们认为营造成功物理教学体验场是实现和提升物理课堂效能的关键。物理课堂融通的师生关系是提升物理课堂效能的重要前提,解决了学生愿意接受或不反感物理课的问题,但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技能产生兴趣,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需要我们注重物理教学过程情感体验场的构建。我们分别从师生和物质环境、生生、师生之间合作、学生本体几方面入手,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情体验。(1)美化物理实验室环境。以明快的色彩绘制彩图布置物理实验室,墙面悬挂物理学家的实验挂像和他们的科学格言。(2)在年级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以周测形式为诊断和反馈方式让物理教师多关心后进生,与学生多交流等等。(3)学生以不同程度分成学习竞赛小组,强化学生作业,实验,考试等过程性考核。举办以热爱物理知识为主题的学科活动:物理学史知识竞赛、物理分组实验赛、物理知识抢答赛。

3、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激发的三重生态和谐共升的物理课堂体验之境

我们着力把物理课堂表达上升为自然生态和类生态对内生态的最佳影响的动人画卷,追求学生内生态体验发挥作用,促使自然生态和类生态的影响发挥到极致。我们主要围绕物理课堂用语为关键切入点,坚持在物理知识的引入、物理教学情景的设计、物理学知识的应用方面一定要突出物理的趣味性和理性之美。我们提出要营造引人入胜,打动人心、三态共升的物理课堂情景。例如:在《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节,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导入语和追问:上课铃声刚落下,物理教师就在黑板上书写一行大字:救救松鼠!!然后就声情并茂的讲述这样的小故事:在一座茂密的深山老林中,一个神稳稳地站在高处,端着枪,全神贯注的瞄准正前方树上的一只松鼠,这是一只哺乳期觅食的母松鼠,身旁的树洞里就隐藏着她心爱的宝贝。此时母松鼠也发现了猎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保护小松鼠,为了逃命,母松鼠在猎人扣动扳机的同时绝然的放开了支撑自己生命的树枝。枪声响了------大家猜,松鼠的命运会怎样?那只松鼠被从枪口水平飞出的子弹击中了!!!大家想:在子弹飞行过程中,松鼠已经落下了一段距离,可为什么松鼠依然噩运难逃?如果你是这只松鼠,掌握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平抛运动知识后,我们就会知道怎样面对这危急的状况!话音落下,物理老师就在救救松鼠的板书下面,用红粉笔写下:平抛物体的运动。老师接着问:“大家有没有兴趣与我一起救救这只可怜的松鼠?!”

4、三重生态德育体验使物理课堂充满人文的魅力

松鼠教学设计第6篇

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视频),视频里的小动物是谁?

生:松鼠。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生:活泼、可爱。

师:面对这么可爱的小松鼠你有什么想法?

生:想要一只。

师:老师知道有一个小女孩也吵着想要一只,她的父亲正好逮到了一只,可是又把它给放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那只松鼠》(板书),在课文中我们会找到答案。

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第6课,自由、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我来考考你。(屏幕出示:那股、高楼大厦、灰褐色、活泼伶俐 、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缩了回来、猜不透、长叹一声。)

(指名读、领读。)

师:这是课后的会认字,大家已经都认识了。(屏幕出示:逃窜 、蹑手蹑脚、小精灵、蹿、小俘虏)看这几个词你能把它读正确吗?

(同桌互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师:哪两个字长得比较像。

生:窜、蹿。

师:逃窜是什么意思?

生:逃跑。

师:蹿呢?(出示带蹿的句子: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儿,“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

生:向上跳。

师:小精灵是什么意思?

生:聪明、机灵。

师:小精灵指谁?

生:小松鼠(齐读句子)。

师:小俘虏是什么意思?

生:被捉住的敌人。

师:(出示句子: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想伸手去摸摸它。)谁是小俘虏?

生:小松鼠。

师:词语读熟了。相信大家读起课文来会更流利,现在我找同学分自然段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围绕那只松鼠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10名学生分段朗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那只松鼠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生:梦、逮、放、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顺序不对。

师:事情发展的结果在开头就交代了,这样的叙述叫倒叙。谁能把这4个词连成一句话。

生:作者逮到一只松鼠又把它放了,很想念它,在梦中都能见到它。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并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这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父亲发现并逮住了那只松鼠。

生:第4自然段。

师:默读用直线画出描写松鼠的词语。(汇报。)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老师把这些词放在了句子中,你能试着读出松鼠的可爱吗?

(同桌互读、指名读。)

师:是呀,如此活泼伶俐的小松鼠,难怪作者称它为“小精灵”。

师:从这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作者逮松鼠不易。

(指名读相关词语。)

师:你什么时候会喘粗气。

生:累时。

师:可见作者逮松鼠真的很不容易。此时他心情会怎样?

生:开心。

师:那只被捉住的松鼠呢?用直线画出描写松鼠的句子。

(生汇报。相机出示: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儿。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

生:可怜。

师:刚才的小精灵变成了小俘虏。

师:看到了松鼠这古怪的眼神,看着它一动不动的样子(引读“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我就这么阴沉地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如此这般古怪地看着我,猜

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大家自由读一读,试着读出松鼠的心情。

(自由读、指名读。)

师:松鼠到底在动什么脑筋,它在想什么呢?

生:想作者能不能把它放了。

师:这时作者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还是把它放了吧,它太可怜了。

师:“哎”,从这叹息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作者不想放松鼠,因为女儿想要。

生:作者不想放松鼠,因为――作者喜欢可爱的松鼠。

生:但是,作者必须放松鼠,因为松鼠需要自由。

师:是呀,为了松鼠的自由,作者还是把它放了,于是小俘虏又变回了小精灵。作者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可在一次聚餐上作者竟然说漏了嘴。这时女儿有什么表现? (汇报。)

师:从女儿的表现中你读懂了什么?如果女儿想要一只松鼠是对松鼠的喜爱的话,那么关心松鼠的命运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爱,这种爱叫仁爱。(板书:仁爱。)

师:(引读最后一段)现在我也忘不了那只松鼠了,你们呢?

(指名说。)

师:出示名言。

板书 逮、放 仁爱

评析:

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训练中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一、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王老师在上课伊始就用视频演示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问学生视频里的小动物是谁,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面对这么可爱的小松鼠你有什么想法?王老师通过视频动画,一下子让小动物的形象鲜活起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去了解这只小松鼠的兴趣。

二、注重语文基础,夯实字词的教学

现在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只注重了表面功夫,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基础知识的教学。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生字、词语的教学。如: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

我来考考你。(屏幕出示:那股、高楼大厦、灰褐色、活泼伶俐 、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缩了回来、猜不透、长叹一声)这是课后的会认字,大家都认识了,(屏幕出示:逃窜 、蹑手蹑脚、小精灵、蹿、小俘虏)这几个词你能把它读正确吗?

逃窜是什么意思,小精灵是什么意思,小俘虏是什么意思等。王老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会更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王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通过找词语、读句子、说体会来感受松鼠被捉时的心情,体会松鼠的可怜。如:松鼠到底在动什么脑筋,它在想什么呢?这时作者又在想些什么呢?从“哎”这叹息中你听出了什么?

小学语文课,不仅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应该落实工具性的作用,只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统一,才会凸显出语文课的味道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王老师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为学生留下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留下学习方法,留下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松鼠教学设计第7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是我们物理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物理知识外,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带给学生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物理课堂?以下几则是我在上课或听课时真实记录下来的,也许能给读者一些启迪。

一日上午,物理组内举行公开课,课题是《平抛运动》习题课,由组内一青年骨干教师执教。看得出这堂课老师作了充分准备,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例题的选取,还是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老师都下了功夫。课堂上老师不紧不慢,节奏掌握得很好,问题问得到位,学生积极讨论,老师善于点拔,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好。评课时组内老师都肯定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课。特别是对其中一道例题的选取及问题的设计十分赞赏。这道例题是这样的:有一位猎人外出打猎,看到一棵树上有一只小松鼠,猎人水平瞄准,问小松鼠在下列哪种情形中会被打中?第一,小松鼠作自由落体运动;第二,小松鼠向前跳跃;第三,小松鼠向后跳跃;第四,小松鼠向上跳跃。课堂上学生异常热烈地争论在四种情形中哪一种小松鼠被打中,哪一种会逃离?就这几个物理问题的设计来看,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老师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小松鼠是鲜活的生命。

我想起了清华大学曾经发生的“刘海洋事件”,想到了现实中很多漠视生命,残害生命的事来,作为教育者,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啊!在教学过程中别忘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啊!我们万万不能疏忽了最最重要的东西,有些东西会影响学生将来甚至一辈子。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学生有颗善良的心。但愿小松鼠别再被打中,更不要看到三次“惨死”在猎人的枪下。

有一次,我外出听观摩课,听了一堂物理课。老师演示实验非常成功,实验数据非常理想,学生回答没有不正确的,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老师最后问学生有没有问题了,学生回答没有了,老师说:“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这时铃声就响了。

我总觉得这堂课不真实,因为实验太成功了,学生回答太正确了,时间又太恰到好处了。但愿这位老师没有弄虚作假。

其实,现在的一些课如评优课、课堂实录评比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作假现象。这些课让学生反复演练,学生什么时候回答,什么时候做什么,由谁回答,谁来做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数据不理想,老师不惜凑数掺假,最后给听课者上出一堂完美的课。

我在想,这种现象不能让其继续下去,因为它危害不小。老师作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渐移默化,时间长了,试想,我们的教育会培养出一批什么样的学生来?这些学生将来说不定会干出什么荒唐的事来,作起假来“青出于蓝胜于蓝”,那后果就大了。我们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教会学生几个物理原理,物理规律及物理公式,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尊重科学和规律,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才是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一天,科研部主任安排我去听一堂督导课(学校的课堂督导是不打招呼的),被督导听课的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我和教研组的一位老教师一起踏进了教室的门。

青年教师有些紧张,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请同学们把《电磁感应》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最后讲到计算题,按照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哪题学生错得多,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还出现两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了,脸红了一节课,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我就在办公室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我问:“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我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课怎么能上下去,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来督导,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我说:“课不是上给学校领导看的,而是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否有人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要对学生负责,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我们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最后,我告诉他如何上好讲评课,如何进行师生的互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表示一定要好好上课,上好每节课。

我在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肯定会误人子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松鼠教学设计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创设

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由于年纪普遍不大,因此他们对一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打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的氛围,我们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我在执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原始森林里,有两只小松鼠在玩耍,玩着玩着它们发现了一棵结了很多松子的大松树,看到此种情况,两只松鼠快速的爬上了大松树。其中的一只松鼠先爬了4米,然后爬了3米终于摘到了很多松子;而另外一只松鼠先爬了5米,但是不小心又失足滑下了1.6米,结果晚了一步。”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看到这种情况,我适时的抛出问题:“请大家算下这两只松鼠各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松鼠还要爬多高才能够到松子?”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纷纷计算起来,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也逐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之一,只要运用的合理就可以创设出高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是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 例如,我在执教“轴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一数学概念,我创设了下面这样一个情境:“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请问同学们都会剪纸吗?”同学们有的表示会,有的表示不会。然后我出示了一段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学生看的都非常入神,纷纷对这些民间艺人的剪纸手艺表示惊叹。精美的蝴蝶、红双喜在艺人的手底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得不让人佩服。看到学生如此的羡慕,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艺人所剪出的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回答道:“这些剪纸都是对称的!”通过这名学生的回答,大家纷纷表示确实都是这样的。于是我顺势说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进行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从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结合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把握住重点,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创设问题情境,即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上创设情境。这样可以避免创设问题情境时所产生的盲目性。重点问题事实上就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好在重点问题处创设问题情境呢?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问题,我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假如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呢?李丽同学回答:“由于已知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于是可以得出=4-4(k-1)≥0,由此解得k≤2”。李丽同学回答完之后,王刚则补充道:“此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k≠1,要不然这个过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正确答案应该是k≤2且k≠1”。接下来,我又将原题目改成:假如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同学朱颜回答说:“一样!”沙娟同学则回答说:“ k=1时,方程有解,解是x=。所以k≤2。”

在同学们的一片质疑和讨论当中,他们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不仅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完成了本题的解法之后,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也可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四、拓展数学能力创设问题情景

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拓展数学能力可以通过变式教学,即创设变式问题情景,对例题(习题)挖掘与引申。就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五、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有些课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联系,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解决新问题。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何类似之处?有何不同?通过类比,学生将已有知识转化到新领域中,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还有如由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出分式的基本性质,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等。例如,我在教《特殊四边形》一章的时候,先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四个方面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然后用类比的方法同样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这四个方面探究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判定。通过复习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入新课,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同时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结合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角色表演创设问题情境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本文可以对初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有所启发,引导更多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不断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桂侠.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