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1-27 10:28:49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第1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实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学好园林规划设计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中小型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将此次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实施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介绍

以前在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收集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即“参观―调查―总结”模式。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参观,带领学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使用过程中,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调查,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常用的造园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方法进行调查、记录,记录时有相关的实训表格。总结,是通过对现场的参观、调查,对该处园林绿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提出大家的看法与认识。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体会

(1)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关实训任务,就是为了增加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后来完成实训成果。这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收集设计素材的机会

通过参观、调查、记录,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设计优秀的作品,作为今后方案设计的素材,为设计思想的表现奠定基础。

(4)学生对课程实训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我们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外出参观,多数学生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就是去逛公园、去玩耍。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5)课程实训的成果质量不高

实训成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交1-2份实训报告、总结以及一些主要景点的效果图。从报告、总结及图纸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实训成果不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而是某个人的观点;有些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但实际并未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

(6)学生缺乏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

从实训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训的全部资料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学生只是辅助教师来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缺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点值得思考。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改革背景

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相关专业学制的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参加此次实训教学活动的为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一、二、三班,参加实训的人数为116人,学制两年,实训的时间为每班2.5天。现以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题目

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实训时间的安排,这次实训教学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的欣赏与表现。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目的

实训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通过这次实训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立意、造园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与认识,提高徒手绘图的表现能力。从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目的(见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先去查阅、收集与拙政园有关的资料,从资料中整理出我们需要的几个方面。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解决,一是网络,二是图书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通过图纸的表现来说明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认识。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是在实训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训内容(见表2)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而不是无从下手。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生在本次实习中的位置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这次实训内容的设计非常概括,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要求

实训要求是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的规范(见表3)。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各项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

(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也是实训教学的最后成果或作品,这次实训教学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关的图纸表现(见表4)。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情况。

(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参与教师对学生成果作品的评价,这次实训教学侧重的是对学生图纸表现、资料整理、实训总结三个方面的评价(见表5)。

这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该实训教学方案把教师定位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参与实训评价的教师为3人,参考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介绍

每位参加答辩考核的学生都必须携带图纸和相关的资料,向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

2.图纸介绍

向参与评价的教师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并对图纸进行相关的说明解释。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己对某个古典园林的认识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著名景点、建园的目的、立意等。介绍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景点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3.回答教师提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汇报时的情况,参与评价的教师一般提出1-2个问题要求其进行现场解答。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独到之处进行。

4.实训总结

这一步是学生在进行汇报结束后要完成的内容。也是实训成果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一次课程实训教学,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会总结。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成果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参与评价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两方面汇总产生。通过对三个班级的分析(见表6)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改革体会

1.提高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每位学生的现场展示时间在13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该如何来讲述内容、回答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现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但对于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进行整理汇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与摸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场的提问与回答,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没有锻炼过,而通过这次实训他们知道了自己该如何进行答辩前的准备。这是学生在答辩结束时说过的话。从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组织、联系,从以前的被动、机械的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了。

3.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实训教学,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4.时间短、教师资源不足

这次实训教学把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的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业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每次参加评价的教师尽量是3位,涉及到教师工作量等诸多问题,所以人数不能多。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一种能够几者兼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有华,等.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第2篇

培训载体的选取

参与培训的对象是同一单位中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工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缺少实训教学培训实践。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培训载体,成为了本次教学设计的难点和关键点。

初次载体选择,我们选用了“电缆架设案例”,意图以电力行业最普通、最熟悉工种实训教学培训来指导学员。经课题组演示测试和讨论认为:该案例专业性强,不能在培训中演示与实施,且管理类、技术类等人员难以接受。第二次载体选择,我们选用了“驾驶员培训案例”与“厨师培训案例”。这两个案例的选择具有普适性,能在学员中形成共有话题,培训氛围很快能形成,学员能在讨论中建立实训教学流程、提出各环节注意事项。实践结果表明,培训有效果,能形成共鸣。但是,培训局现于空谈,没有形成实践,学员也不能真实体会到自已面临实践的问题。另外,该案例主要反映的是个体培训,缺少团体配合。

针对初选载体的讨论与实践,我们选用“七巧板拼图”游戏作为教学载体。该游戏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学员;占用时间少、难度小、可拓展性强,具有创新性,能结合到生活与生产中;材料消耗经费少,容易准备,占用场地小,便于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过程中有学员动手、教学演示、成果展示;可个人完成,也可团体合作,并能进行作品分享。

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设计

本次培训任务设计是以三次剪纸游戏为载体,以行动导向为指导,以学员体验实训教学过程为目的,通过讨论与总结分析实训中的现象为手段,从而提高学员培训教学能力。任务实施流程充分体现实训教学各环节,任务中有意设置障碍。任务难度由简单到复杂,任务工艺要求由模糊到具体,任务思维由混乱到规范到创新,任务实施流程由不完善到合理,任务组织由个体操作到团体协作。有安全事项、操作步骤、工艺和质量标准,有操作示范和总结点评。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设计详细见表1。

基本行动导向的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中结合培训目标,以七巧板拼图剪纸游戏为载体,不断提升任务难度,进行行动导向设计,从学员体验中发现实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找出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分析和总结中提炼出实训教学流程,实训教学组织、指导、演示方法与技巧等,从而提升学员实训教学能力。

第一步,聘用观察员。从学员中挑选2名观察员,通过观察员对任务实施过程的观察与发现,找出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现象,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学员的自我发现,更能体现实训教学组织与指导的关键点,具有说服力。

第二步,实施任务,进行实训教学指导。指导过程中提示安全事项及注意事项,收集学员意见,指出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提示实训教学中的一些必然现象。

第三步,单个任务实施后的总结分析。每完成一个任务,首先由观察员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并对形成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然后由学员补充分析;最后由教师点评分析。

第四步,实训教学总结。小组分别对3次实训任务教学设计的优劣、实训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实训教学组织等进行讨论,形成实训教学流程,并进行课堂分享。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分析。

培训实施中的现象与启示

通过多次培训教学实施,我们对培训过程中的现象不断进行观察和分析,将现象展示给学员,总结并启发学员分析实训教学中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达到培训目标。现将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与实训教学启示见表2。

培训实践中设计了3个不同任务,每个任务的培训目标不同,培训组织形式也不相同。任务一培训目标不明确,学员不能获得预期能力培养。任务二培训目标单一,只解决了具体能力培养。任务三培训目标多样化,以团体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在完成个体能力发挥的同时,也培养了团体协作精神。任务二和任务三的组合,或更多形式的组合,可以适应于不同能力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当培训任务一定时,我们应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条件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组织形式。

培训流程要清晰

从3个任务实施过程看,一个清晰的培训流程可确保培训顺利实行。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培训流程是:阐明培训目标、明确培训任务、讲解分析理论、作好操作演示、说清安全注意事项、发放工器具材料、作好实训指导、回收作品、回收工器具材料、进行分析点评、清理作业现场。以上是课程开始后的过程,可视具体情形进行调整,如当任务复杂时,可进行边演示边操作,然后反复练习,这时就需要提前发放工器具材料,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在课程开始前,我们还有隐性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分析培训对象、确定培训任务、设计培训方案、落实场地设备、准备工器具材料、测试培训任务、制作质量评分标准等。往往在我们培训实践中会有意无意的忽略其中某些环节,这样可以省心省力,但却会导致培训效果下降,培训目标达不到。

培训指导要筹划

通过本次培训实践,我们有意在任务中设计缺陷,并在指导时明确指出学员存在的错误,以示范方式让学员明确指导方式和收效。首先,培训指导要有依据和规划,即根据培训目标及评价标准,确定培训指导的重点和关注的细节。第二培训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安全事项在任务开始前应交待清楚,任务过程中要时刻留心和不断提醒,任务结束后要总结反思,同时还应有必要的安全预案。第三,培训指导时除依据评价标准,发现不良现象及时改正外,还应发现表现优秀现象并予以及时示范。

回顾总结要及时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第3篇

教师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的课前准备不同与传统教学的备课,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作好各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1.1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其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参与者、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他们的疑惑和难题,给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1.2设计教学情境物流教学中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存在很多的角色,如业务员、供应商、入库管理员、出库管理员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学生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如在仓储规划与设计模块中,设定的背景:无锡市新区某仓储企业需要建设一间流通型仓库,假定学生是仓库的管理者,让学生对仓库进行规划设计。

1.3准备实验实习材料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的实验实习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

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①实验实习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②实验实习相关案例、练习。实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教学用的案例和练习。如进出口通关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各组需要使用的相关报关材料和报关单证等材料。③实验实习设备。物流实训各模块使用到的物流设备不尽相同,如仓储设施设备模块中需要各式仓储设施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中需要自动化立体仓库。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物流实验设备,做好课前准备。④实验实习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实验实习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胶带切割器等实验实习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课程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登记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使用不足时应及时请购。

1.4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分成一个一个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易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①货物入库准备,②货物接运,③货物存储货位的确定④装卸搬运,⑤检查验收,⑥入库登记。

2课程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要上好物流实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课程应该由以下结构构成:

2.1情景创设。可以设立教学背景,确定工作岗位,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岗位来开展活动,也可以通过案例导入物流实训教学。

2.2任务驱动。指导教师应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通过任务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2.3知识点切入。按照实训课题,以知识点的形式讲授物流实训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如:在仓库平面布置规划中,教授仓库平面布置的知识与方法。

知识点切入环节中主要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是集中指导法。教师对全班或全组的学生,对将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前瞻性,预期和解决实训中会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集中指导过程中,还要对以前的实训进行总结。

2.4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

2.5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组成实训小组,以4-8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教师应以书面形式,下达任务,分配岗位。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岗位。在任务安排中要做到因人而异,由组长组织组员自行分配岗位,按岗位分配实训任务,并分配实训所需的工具、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等。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2.6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景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学生通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分配好了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成的方式,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

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采取个别指导。

3课后总结

物流实训课题结束后,教师指导应通过物流实训报告内容的填写,对各实训小组进行总结,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信息,综合提炼感性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加深认识理解。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课后总结要注意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相结合,分别形成小组评价表和个人评价表,便于形成学习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在进行信息反馈时要注意,提出批评前应有肯定,并让学生有机会答辩和说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越具体越好、越明确越好,宜细不宜粗。提出意见的处理重点要集中在可以改进的方面。

4课程考核

物流实训不同与传统教学模式,即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根据物流实训教学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4.1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从小组和个人表现两个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考评,得出各项目的实训成绩,再按各项目占整个实训课程的比例计算出本学期的综合实训成绩。

4.2期末应对各项目模块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即知识点,进行笔试,得出本学期的理论成绩。

4.3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4.4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按理论知识、综合实训、平时成绩三部分,30%、40%、3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4.5考核应采用“理论技能双控制”。即实训操作考核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30分),期末理论考试卷面成绩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18分)者,无论总评成绩是否达到60分,均视为该课程考核不及格。

以上仅为笔者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些许经验,物流实训的课程结构及其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推广应用。总之,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训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向东.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及考核评估实务手册[M].石家庄: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

[2]陆丽霞.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方法[J].职业.2006.

[3]黄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第4篇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4]王丽,杨文军,葛科.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139-140.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第5篇

本课题的形成基于创新教育思想和传统语文教学忽略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弊端及本校实际情况。

快速作文教学法是当今作文教学领域中的一种适应时展需要的、最佳的教学法,是教学观念更新的产物,它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种扬弃。它科学地揭示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写作,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作文教学中的许多弊端。

本人以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为基础,结合自己20年的高中作文教学经验,尤其是多年高考教学感悟,自创“快速优质作文法”,希望这种教学法能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范围

以高三年级两个班10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快速优质作文法的三步训练-基础训练、技巧训练、综合训练为实验内容。训练时间为一年。

二)实验方法

1.创设情境: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2.发现法:针对学生实际及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实验方式、方法。

3.对比实验:设置实验对比,及时总结对比结果。

4.表扬效应:以表扬为主体,坚持民主性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创造潜力。

5.讨论法:及时进行师生讨论总结,以有效推进实验开展。

6.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好的教学方式、写作规律。

三、实验步骤与训练方法

一)实验步骤

二)训练方法

快速作文着眼于一个"快"字,这就要求在训练时有严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

第一步:基本功的训练

快速作文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掌握一定技巧的基础上快"得起来的,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基本功的训练是多式多样的。

(1)让学生明确快速作文是时代对写作的要求。

(2)激发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作为"我"要写作。

(3)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及阅读素材。

(4)书写的速度达每分钟40个字左右,每个学生备有一本正楷字贴,长期坚持练习书写。

第二步:思维的训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大脑的思维具有潜能的性质,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大脑才能发挥他的思维能力;快速作文的关键在于强化思维训练,开发大脑中的智慧潜能,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中,思维高度活跃,高度集中,一见到作文题,让能立即进行最佳思维状态,挥笔成文。

(1)优化思维环境,教师事先不设置人为的框架和禁区,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活跃的思维氛围,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

(2)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加强常规思维训练的同时,教会学生识别和具有求同与求异,发散和聚合,纵向和横向,顺向和逆向等思维方法。

(3)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

(4)进行快速思维训练。快速思维训练主要是灵感思维和写势思维训练,灵感思维是思维的思路突然接通,思维最活跃,情绪最激昂的一种状态,可激发写作灵感。

第三步:技巧训练

技巧训练的基本做法是专题指导。读、讲、写三者结合,根据各阶段的不同任务和写作中各环节的特点和要求作好专题指导。如“掌握重心法”、“跳越障碍法”、“数学配方法”、“添加因素法”等就是技巧训练的专题指导。

第四步:综合训练

学生40分钟写成800字的文章,这是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要把总目标分解成基础、思维、技巧、综合等几个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个环节的训练都要有具体要求。分项达标后,再进行综合训练。

四、实验结果

在实验进行中,本届高三学生参加了2019年全国高考,成绩已经公布,现把本届毕业生与上届毕业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列表对比。

从高考情况来看,随着实验的推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在实际的高考中得到了验证。另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实验历时1年的时间,我既完成了新教材写作教学的任务,又编写了两册校本作文教材。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第6篇

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探索在当前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以便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和有效机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农委决定2013年在全市较大范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试点区县

经区县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市农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审定,万州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荣昌县、潼南县、丰都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秀山县、石柱县为市级试点区县;黔江区、巴南区、武隆县为农业部试点县,在完成农业部试点任务的同时,完成市级试点任务。

二、培训任务和要求

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要在总结过去几年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思路和办法措施,使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培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

培训试点突出专业、就近办班和实训的培训特色,以提高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农业生产专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政府办班培训为主,探索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的途径和机制。全市2013年试点工作培训任务1万人以上,其中试点区县培训完成8200人(不包括农业部试点任务和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培训任务);农机专项集中培训500人;市高等职院校承担培训1200人。

(一)试点区县培训

1. 培训对象。试点区县按市农委下达的试点培训任务和培训办班的要求,及时落实具体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家庭经营以农业为主,本人就业为农业生产(种植业或养殖业),即全年80%左右劳动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且原则上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一定文化基础和年龄50岁以下的农民,本人自愿。重点以种养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

2. 培训办班。以同一产业办班和尽可能方便受训的农民为原则,原则上凡能进乡(镇)或村按一个村或几个相邻村或镇办专业培训班的,都应到村里或镇里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或中、小学等场地办班培训。若某些培训班培训对象分布于试点区县各乡镇的,亦可考虑在试点区县某地集中办班培训。

3.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试点区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采取政府主导,以办粮油、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保供给的种养业专业培训班为主;同时,鼓励围绕有关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开展政府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办班,培训与龙头企业密切联系的生产基地的种养殖大户,以推进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为目的,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紧密合作共赢,如:烟叶生产、蚕桑生产、某一特色水果生产等。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承担培训费用的约1/3,政府承担的培训经费不低于2/3,培训方案由试点区县农委与龙头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共同组织培训,共同监督。

4. 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培训以提高受训者农业专业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促进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培训内容和方式应针对受训农民的特点,适应农民的需求。培训时间为10天,每天净培训时间不低于6小时,可一次性培训,也可根据专业性农事季节的需要和特点分几次完成。(1)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培训种养业专业生产有关的科技知识、高产优质关键技术、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等,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课堂授课为主,教与学互动式讨论、答疑为辅的方式培训。培训时间约占总培训时间的30%。(2)农业经营管理培训:主要培训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物流方面知识、农业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等,课堂授课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案例分析。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30%以上。(3)实作训练:在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基础上,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经营管理问题的实践培训。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30%。(4)座谈讨论和培训考核、技能鉴定: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10%。

5. 培训机构及师资。培训工作由试点区县农委组织实施和管理。具体的培训机构可以是试点区县的农广校或其他具有职业农民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提倡通过竞争机制由区县农委确定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应充足,应具备有与培训课程内容要求的专业和中级以上的专业职称,并且熟悉农村、农业、农民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培训农民的经验。承担技术操作培训的可以是农村土专家和经营管理能人,其师资条件可适当放宽。区县师资名册应报市农委领导小组审查备案。同时,市农委将从有关单位选择确定一批师资,以支持有关区县开展培训工作。

6. 培训教材。今年试点工作暂选用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新编写的有关专业教材为主。各试点区县结合培训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辅助教材。在总结培训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适当时候,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再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保证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全覆盖。

7. 经费安排。市农委按培训农民每人补助1500元安排,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生活、住宿、交通补助、培训教材、教具、考察实习等费用开支,讲课补助等。

(二)农机专项培训

由市农机校和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共培训500人。受训对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农民;培训内容为农机作业操作技能、农机维修养护技能、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管理知识等,时间10天;培训补助经费按每人1500元安排。由市农委农机综合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三)市涉农院校培训

分别由西南大学及其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市农业学校、市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共培训1200人。

1. 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由西南大学培训中心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初高中毕业返乡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等,由各区县农委、团委组织申报、推荐,市农委审查备案,培训具有农业种养业、加工业创业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本领。

2. 畜牧重点养殖大户培训班: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承担培训50人,对象为荣昌县重点畜牧养殖大户(养殖场)或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养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由荣昌县畜牧兽医局组织落实人员,并与承担培训任务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案及监督措施。

3. 农业生态旅游经营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由市广电大学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从事农业生态旅游经营的农民大户,培训以规范和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内容为主,各区县农委协助做好培训对象的申报、推荐工作。

4. 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提升培训班,共850人:一是由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在万州片区的区县办班培训200人;二是由市农广校与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在潼南、璧山、铜梁三个重点蔬菜基地县培训200人;三是由市农校在丰都县、酉阳县、石柱县等地培训300人;四是由市农广校承担在江津区、万盛经开区培训150人,培训对象都为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大户、农民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以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主,提高生产技能和经理管理能力为目的,由相关区县组织申报、推荐并参与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以上四种类型培训班,培训时间为20天(每天培训净时间不少于6小时)。培训经费按每人4000元安排。培训机构制定方案报市农委审查同意后实施。

5. 培养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班: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市农校等涉农院校在读学生中选录100人,每所院校录取人数不少于20人。目标为农业企业培养既熟悉农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选录的条件是:在我市涉农院校就读种植、养殖类农业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高职二年级学生(原则为高职专科生),重庆籍学生,原则上出生农民家庭,学习较优秀,在校表现良好,能吃苦耐劳,有到农业企业去工作或创业的意愿,学生自愿申请,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市农委核定。培训在不影响院校正常教育管理的前提下,组织录入学生研修与管理和农产品市场营销有关的课程3~4门,采取自学加辅导加到农业企业实践研修、实训的方式培训,在每个学期中对每门课组织辅导1~2次,每次1天;在假期,先集中培训3~5天,然后带着学习目的安排到有关企业实习研修,于学校开学前再集中约2天左右开展座谈交流讨论式培训。录取的学生,每个月由市农委补助100元学习、生活费,一年1200元(含实习保险费),学习资料及培训费用由市农委解决,并对所在院校按一年每个学生安排日常管理及协助培训经费补助500元,今年100人的培训计划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专项经费中预安排50万元。学生毕业时,经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市农委颁发“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结业证书”,并根据学习情况、个人潜能情况向有关农业企业推荐,经双方选择进农业企业工作。100名学生整体为一个大班,由市农广校一名领导担任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联系和管理,组织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个院校的学生(20名以上)为一个小班,同一专业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校落实一名同志做好日常管理和上下联系相关工作。

(四)培训管理与考核

1. 培训管理责任。分别为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试点区县农委负责培训试点工作的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试点结束后的总结。

2. 培训过程监管。由试点区县农委和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区县培训班、市集中培训班派员,对各培训班全过程实施全程监管,重点监管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建立培训日志记录和检查登记、资料归档制度,作为查验和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

3. 建立培训效果双向考评制度。一是对培训对象的考评。主要考核参训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农业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对达到专业技能标准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发给农业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书。二是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考评。在培训结束时,由各区县农委组织,培训过程中专项监督人员参加,参考培训过程中相关记录资料,由全体参训人员和乡镇、村领导代表等参加评分,同时通过开展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和教师完成任务情况及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测评。考评结果作为是否全款兑现培训补助资金的依据和是否继续承担培训任务的参考。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受训农民的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另文下达各区县参考。

三、认定工作试点

(一)制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经广泛讨论、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后制定现阶段重庆市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和认定工作程序。

(二)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及认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后,组织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各试点区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1~2个,按统一部署和要求有序开展试点,认定证书由市农委统一制作。市农委将安排一定的认定试点工作补助经费。

四、培育机制探索

培训是基础,培育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时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事关未来农业是否科学、稳定、持续的发展,事关农业现代化是否顺利推进。在试点工作中,要发挥各试点区县的创造、创新作用,探索有利于重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机制。

各区县在试点工作中,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研究一套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行动。一是要对职业农民,加大现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协调兑现落实力度,该倾斜、可倾斜的政策要倾斜;二是要积极主动研究更有针对帮扶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三是要对职业农民的长远教育培训工作尽快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规划和工作计划;四是要将职业农民作为农口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区县和乡镇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帮扶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五是加快农民技术员职称和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评定工作,并制定能更好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试点工作结束时,要在认真总结各区县试点工作经验和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制定全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性意见。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市农委成立以夏祖相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刘启明副主任为副组长,市农委计划处、财务处、科教处、粮油处、畜牧处、水产处、特经处、蔬菜处、审计处、监察室等相关处室和市农广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农委科教处,由科教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进行领导,对试点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给予及时协调、解决,对试点区县的工作,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试点区县根据自身情况相应成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试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有序开展。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第7篇

关键词:煤矿 安全培训 质量

煤矿是高危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要,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关键环节,安全培训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现阶段煤矿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以及煤矿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偏低等因素,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会影响到整个行业和国家的形象。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加强技术改进和设备研发外,关键还在于要强化安全培训,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把安全生产推向一个新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现为国家安全生产培训一级资质机构、全国煤矿矿长培训中心、中国煤炭行业主体专业远程教育培训基地、江苏省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基地。长期以来,学校在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与安全生产培养大批人才的同时,注意依托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了各种类型的专题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煤炭行业先后来校参加培训的技术人员数以万计,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行业技术人员培训与管理体系。2011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九期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同主办的全国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班。

1、合理的培训课程是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基础

作为国家安全生产培训一级资质机构,我们在制定培训方案前,都会与参训方进行反复的沟通,对参训方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参训目的、参训人员的层次和预期要达到的培训效果,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因材施教,以求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鉴于参加全国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班的学员都是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大型矿井的正副总工程师,他们的知识层次、工作经验及学历水平都相对较高,所以不适合只向他们讲授一些基础知识,而是需要让他们了解更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内容,这样我们将每期培训的计划分为“三大模块”。一是“视野开拓”:由院士、知名专家、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讲授,主要内容是与煤炭发展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与行业发展趋势;二是《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培训:邀请《手册》主要编写人员,围绕《手册》内容进行讲述;三是“总工程师论坛”:为参训学员相互交流与学习提供平台。这样的培训计划得到了参训学员的认可,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培训能够获得适用的新知识,学到了可以用在工作上的一些有效的研究技巧及技术,并希望今后能够经常参加这样的培训。

2、完备的师资队伍是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关键

培训教师在安全培训中承担着讲授知识,传授技能的重任。要想使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能切实起到实效,必须要先建立起一支兼备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并且要根据行业的现状,并注意取长补短,加强教师能力训练,以适应新形势对安全培训的要求。

2011年全国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授课教师均为《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主要编写人员。中国矿业大学从参与编写人员中选出具有丰富教学、科研实践经验的教授进行授课。每期培训班结束,我们都发放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对每位授课老师业务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前九期858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显示,在2011年九期总工程师培训班95人次授课中,学员对授课专家的总体教学质量评价(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中,优良率为99.9%,其中优秀率为86.9%。

3、灵活的教学形式是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纽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把握好培训教学这个源头,才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在安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利用,做到以技术培训为主线,传授知识与培训能力最大限度地相结合,把理论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紧密联系起来,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课件、视频、网络等技术手段开展安全培训工作,让参训学员能够真正有效地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在2011年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中,我们要求授课专家采取“?三·一教学模式”,即老师讲授三学时,课堂讨论一学时。教师在集中讲授相关培训内容后,教师和学员就所学内容及学员在实践中所遇问题随堂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即学员带着自己工作上的疑问,在课堂上以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细致的交流,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不仅发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可替代性,也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此外,案例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也是本次培训的一大特色,比如陈国新司长的“煤炭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就是围绕一些发生在煤矿上的典型事故案例来和学员具体分析一些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并结合一些珍贵的事故现场视频,让学员身临其境,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切身体会到事故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性后果,进一步增强安全工作的使命感,不少学员在听完陈司长的讲课后,纷纷表示受到很大的震撼。讲授式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案例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增强培训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学生实训个人总结第8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培训工作的全过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表率,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二、培训内容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及宝贵经验,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共产党员应具备的条件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追求,入党手续及入党常用文书写作,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诚信教育等。

三、培训方式

本期培训班采取以自学为主的培训方式,并与专题辅导、讨论交流、社会实践等形式相结合。

四、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11年10月17日—2011年11月6日,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培训,培训时间(包括自学、听课、讨论、社会实践、考查、总结等)不少于40学时。

五、组织管理要求

1. 培训班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指派专人组织落实。

2. 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负责指派党员辅导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学员听课,做好学员出勤考核,维持课堂秩序,督促自学,组织讨论、学习总结,开展各项有益的主题实践活动等,以利于增强培训效果。

3. 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领导要关心本单位学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安排时间参加学员的讨论活动,要注意考查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将其表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是否能够入党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学员纪律及有关要求

1. 学员要提前15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到学生组长处签到,学生组长下课后将考勤情况报到本单位辅导教师处。

2. 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参加与培训有关的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教材,深入思考问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上课时不能使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不能听音乐或大声喧哗,不准携带与上课无关的书籍资料。

3. 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学员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确实需要请假的,须书写请假条,经辅导教师签字、党总支审核盖章并报学校党校同意后方可准假。请假2次(含2次)以上或旷课一次,不准参加结业考试,迟到或早退2次当旷课一次处理。

4. 要求在培训期间,采访一位身边的共产党员,并撰写一份1500字左右的学习总结,总结要联系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在结业考试前交到辅导教师处。

七、管理人员的配备及要求

1. 管理人员主要有班主任、党校助理、辅导教师和学生组长,其中:班主任、党校助理由党校办公室从党员干部或优秀学生党员中选聘;辅导教师由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选派优秀的党员教师、学生党支部委员或学生党员担任,学生组长由辅导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在学员中指定。

2. 班主任负责培训计划的实施,具体指导辅导教师、党校助理开展工作,确保培训班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培训工作结束后,认真撰写培训班工作总结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3. 辅导教师对培训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具体负责组织学员上课、考勤、专题讨论、观看录像、开展各项有益的主题实践活动,做好学员结业考试试卷评改、结业成绩评定、优秀学员评选和学习总结的收集、审阅、存档等工作,主动向党总支反馈学员的出勤、学习、讨论、开展活动等相关情况,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于培训工作结束时上报所在党总支和学校党校,同时把电子文档发送至学校党校邮箱:

4. 学员上课,班主任、党校助理至少提前30分钟到场;辅导教师、学生组长至少提前20分钟到场,并在本单位座位区负责组织学员签到入座。

5. 班主任、党校助理、辅导教师与学员一起参加培训活动的全过程,不能早退,每次培训活动结束后,应到党校工作人员处签到后方可离开。

八、结业考试时间、地点及形式

1. 结业考试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 结业考试形式: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九、结业证书的颁发

学员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取得学校党校统一颁发的结业证书:

1. 遵守党校教学秩序,按时出勤,认真做笔记,积极参加讨论,踊跃发言。

2. 积极参加学校党校及各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

3. 按时按质完成学习总结。

4. 请假不超过一次,无旷课现象。

5. 结业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水平。

十、优秀学员的评选

优秀学员的评选名额为结业学员数的15%。学员现实表现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培训期间没有缺勤现象,结业考试成绩优秀,可获得参评优秀学员的资格。具体评选工作由各党总支组织开展,优秀学员经学校党校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党校统一颁发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附:培训日程、座位安排表、学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