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03 15:34:26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 讲座

中图分类号:G25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49-02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工作。早自革命战争时期,建国初期以至于改革开放,无时不给文化工作以关怀和支持。公共图书馆,就是始终在党的关怀和支持下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

传统的图书馆,以其大小库存的典籍文献定期提供阅览,潜移默化地哺育广大读者,从而提高其精神品质,丰富其文化教养。现代的图书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而进行更新和改组。其中,讲座作为现代公共图书馆业务的一种延伸,日益成为市民喜爱的课堂,成为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学校”的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

福建省图书馆的讲座,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至2005年,方才成立“读者服务中心”,从而使讲座成为省图延伸性、常态性的业务和核心工作之一。2007年,“东南周末讲坛”由于良好的文化效应和社会影响,特别是因它普及知识、人文教化、言行示范、人生引导等精神功能,荣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之“图书馆服务奖”。2010年,“讲坛”又被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及省社科联评为“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为了进一步加强部门文化传播和科教普及的功能,同年,“读者服务中心”被更名为“文化教育部”。

在国家和本省主管部门的奖励和扶持下,新组建的省图文化教育部,虚心学习各兄弟图书馆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自身的工作,让讲座的长效管理和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2011年,党中央根据国内外新的形势需要,审时度势地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国家文化发展问题,并作出了《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2012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又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党中央的伟大号召,无疑将鞭策我们将“东南周末讲坛”的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省图文教部所主持的主要业务活动分为“东南周末讲坛”“市民生活课堂”“星期书友会”以及“图书展览”四个栏目。其中,“东南周末讲坛”又涵盖系列:“时政解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文学艺术赏析”“八闽文化”“闽台交流”“教育科普”“节庆文化”以及“健康生活”。

讲坛凸显两大特色:一是紧扣大主题,突出导向性。正如党的十报告所指,大主题应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还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二是解读“大道理”,突出普及性。讲坛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宣传,深入浅出地阐述科学理论、人文知识,使听众领略到真理的魅力,提高认识水平。

一般认为,组织好讲座,不外从选题、讲师、听众和宣传等方面入手,而我们目前的做法和拟加以改进的步骤是:

1 选题

“东南周末讲坛”的内容虽然涵盖八个系列,但归纳起来不过这样几类:首先是按照形势的需要,“时政解读”即属此类。比如党的十召开后,我们立即组织了党的十精神解读系列讲座。请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曹敏华、江俊伟两位教授,分别作面的解读和史的介绍,最后请省社科院曲鸿亮研究员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专题报告,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是按照福建地区的特点、特色来安排讲座,如“闽台文化”、“闽台交流”即属此类。这方面我们曾组织过何绪通先生的“寿山石文化系列讲座”等。再次,是从提高广大听众科学文化艺术素养出发的选题,“教育科普”、“文学艺术赏析”即属此类。这方面比较成功的讲座,当属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的“用社会学的眼光看当代中国”。还未开讲,已经座无虚席。此外,关系广大听众生活的,如“健康生活”、“节庆文化”即属此类。对此,我们曾举办过“健康的牙齿,美丽的人生”等公益讲座。

虽然,我们讲坛的涵盖面已经较广,而且课题丰富多彩,还不乏成功的讲座。可是,党的十报告非常强调关注民生,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对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生活问题来说,我们关注得还不够,另外,就福建地区的特点、特色说,我们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宣传也不多,这部有待今后加强。

2 讲师

选择的题目需要通过讲师向听众宣讲,必须按照课题来聘请讲师;但所聘讲师也必然是

研究具体讲题的专家,因而讲题的最终落实又必须通过讲师。这有一个互动的过程。聘请讲师往往遇到需要与可能的问题。一个图书馆的条件有限,这就必须善于运用社会的资源和渠道。今年初获悉我国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遴选讲师时,我们得悉中国小说家学会会长雷达先生数年前曾预言莫言将是中国首获诺奖的作家。雷达先生此前在刊物及博客上已多次介绍、评论莫言的作品。3月初,我们通过国家图书馆力邀雷达先生来我馆作《莫言是什么样的作家》的演讲,获得听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为了与专家、学者保持联系,我们已开始着手建立“名师档案”。档案内容除包括专家学者的个人资料,还附记讲后听众反映以及我们具体组织此次讲座的经验和问题,以便于今后改进。“名师档案”经领导审批,还报送国家图书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不敢自诩“巧妇”,但肯定苦于无米之炊。资金匮乏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我们只是间或通过有关部门或机构的关系邀请专家。这种方式,自不如长三角地区兄弟图书馆参加“人才资源共享联盟”那样,能有保证请到名家名师。即使幸而请到,旅费、接待费加上酬金数目可观。这就又形成另一种现象,照顾到外地名家又薄了本地专家这一头,用费相差二三十倍。这一来,外地专家不易请,也不敢多请;本地专家可及时就地取材,但由于酬金过薄每每遭到婉拒。笔者以为,以公拨结合私募设立讲座基金。再适当平衡本、外地专家的计酬问题,以符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要求,兴许是解困之道。

在讲师问题上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过多注意在传统讲坛上活跃的高校名师,而忽略发掘当地民间的专才。在福州的五一广场,有位年近八旬组织英语角活动的林泉老人。自2005年以来,每逢周一和周四,老人都积极组织英语角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老人不仅成为了本土年轻人的良师益友,而且与许多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塔吉克斯坦、多哥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还坚持写英文博客,几年前他的经历被写成文章刊载在《纽约时报》上。我通过积极联系,邀请老人为我们做演讲。通过这种方式丰富我们讲座的形式与内容,更让公益的精神滋润每个人的心田。实践已经证明,寻找民间“有故事、有才艺的人才”上“东南周末讲坛”,无论就讲题的思想性、知识性或趣味性来说,都是毫无逊色的。

3 听众

听众和讲师在讲座中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必须做好两头工作才能保证讲座的成功。就听众这一头说,它是讲座的服务对象,只有摸清听众的需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里我们主要采取两个措施:其一、每次讲座都发放“读者参与反馈信息表”。在历次搜集、分析的基础上,召开读者座谈会,作为此后选题、择师的参考;其二,由省图文教部发放“学习积分卡”更广泛地了解省图广大读者的意见。重要讲座还向主要读者群发通知,以此巩固并扩大讲座听众队伍。

文教部虽有五位专职人员负责讲座工作,但要做好讲座的服务工作人手渐感不够。为此,我们尝试从高校团员以及热心的读者、听众中,筛选骨干分子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始在某些工作上协助专职人员做好服务。

按党的十要求,时时处处“以人为本”,尽心周到为听众服务,我们近期准备做好两件事:一是预制当次讲座内容有关的展示文档,帮助听众预知本次讲座的内容梗概,增强讲师的讲授效果;二是拟将外地优秀视频讲座与本馆现场讲座结合起来以增强、扩大效果。

巩固、健全志愿者队伍既是加强图书馆与广大读者、听众的重要纽带,又是延伸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重要力量。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证明,这是一项要加大力度、长期坚持的制度建设。笔者认为,当前似可先从定期培训,加强节庆日与馆员联欢活动等方面着手工作。

4 宣传

要使选题、讲师、听众数者串联起来,彼此相得益彰地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靠的是贯穿整个讲座过程始终的宣传工作。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寻取本馆宣传活动和多媒体相互结合、图书馆宣传服务和各高校宣传服务相补充的方式。

在举办讲座之前,本馆在大门前张贴海报、官方网站讲座讯息、最近还准备增添市公交车的滚动广告;报刊,提前刊登“东南周末讲坛”的信息;高校,则张贴招贴画、发短信等多渠道通知以广泛发动读者。

在讲座进行现场,则通过及时微博信息等手段,构筑各媒体的信息传播机制,进行多维宣传。

在讲座结束后,除了及时在搜集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召开听众(邀请媒体及志愿者参加)座谈会总结经验教训外,我们还与部队、高校、工会、企业甚至于监狱合作,举办“走出去”的移动讲坛数十场,让各阶层的市民能共享讲座资源。我馆也十分重视讲座的后期制作与服务,迄今已有数十场讲座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国家图书馆所采纳。并先后出版了三本《东南周末讲坛》选粹,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

当然,在宣传工作上我们也同样有尚待改进、加强的地方。比如厦门市等兄弟馆对每次讲座的标题、宣传画、海报等都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讲座广告做到了市民密集的超市。其次,在讲座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方面我们做得很少,效果也不那么明显。此外,在馆刊上更多发动志愿者及馆员撰稿也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达恩顿.阅读的未来[M].熊祥译,2009.

[2] 谢冕.我阅读一生[M].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4.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第2篇

关键词:晋宁区图书馆 晋宁讲坛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079-02

公益性讲座是图书学理论上的一个突破,是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高自身适应力、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提升广大读者综合素质和培养市民精神的重要平台。公益讲座作为一种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有效方法,以其影响力强、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而日益受到公共图书馆界的重视。晋宁区图书馆的“晋宁讲坛”虽然举办的时间不长,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可以在充分吸取其它先进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并探索出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晋宁区图书馆讲座概况

1.“晋宁讲坛”的发展历程

“晋宁讲坛”是2012年由中共晋宁区委宣传部和晋宁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由晋宁区图书馆具体承办的、面向广大市民的公益性文化讲座。讲坛创办伊始,就将宗旨定为弘扬云南精神,共建美丽新晋宁“晋宁讲坛”公益讲座。为满足群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打造学习型社会服务。截止2016年底“晋宁讲坛”共举办公益讲座33场,其中主会场31场,基层巡回讲座2场,听众近万余人次。讲座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礼仪、生活、地方文化等多个领域,为读者听众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阅读环境。“晋宁讲坛”强调海纳百川、传播先进文化知识为主,在举办的33场讲座中,以社会生活、地方文化、市场经济、教育为主题的讲座非常受读者欢迎,几乎每一场座无虚席。在广泛搜集读者意见结合几年以来举办讲座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晋宁讲坛”转变原有传统讲座举办模式,根据不同读者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多种讲座举办的模式,比如与其他单位合作,把“晋宁讲座”服务延伸到整个晋宁区及各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等,而不单单局限于城区等新的举办模式。为保证“晋宁讲坛”的质量,我馆在设计讲座主题和邀请主讲老师时,每一项工作都须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力保讲座的新颖性、知识性、合法性,让听众更能轻松的接受讲座内容。

2.“晋宁讲坛”的讲座类型

晋宁区图书馆在做讲座选题策划时,就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关注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根据自身条件举办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讲座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地方文化类,主要邀请地方文化钻研学者及经历者谈论及讲述地方特色文化内容,如《云南青铜文化》、《古滇文化》、《云南精神》等。值得一提的是《彝族的历史与文化》这场讲座我馆专门安排到晋宁区双河彝族乡政府讲这个主题,因为这个乡全是彝族,听众从乡政府干部到乡村干部及村民,收到效果极好;第二大类是政治类,主要以党政学习内容为主,举办过如《党的十精神解读》、《坚持群众路线, 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党课》等;第三大类是社会生活类,主要关注的是养生、饮食、心理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问题的专题讲座,举办过如《现代婚姻挑战与应对》、《与压力挫折同行――心理调节方法》、《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食品安全与养生》、《消防安全知识》、《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等;第四类是教育类,主要挑选符合家长和学生需求的讲座主题,举办过如《晋宁区国学公益大讲坛》、《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专题讲座》、《与家长谈家庭教育》、《如何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等;第四类是经济、法律类,主要以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举办过如《会计基础知识》《法制中国建设》等。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图书馆公益性讲座开展已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及广大市民的认同,影响力日趋扩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出现,从而阻碍了公益讲座的开展。

1.举办讲座的经费不足

图书馆是社会的公益单位,其资金的投入要靠政府的财政支持,特别是对于基层,财政拨划的经费仅仅只能维持一些正常的业务工作开支,根本没有多余经费来聘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活动,所以经费不足一直是影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2.讲师资源缺乏

讲座在向精品化转变之时,就会遇到可邀请到的本地名家名师不足的问题,加上讲坛开办时间不长,一些名家名师的资源还未能完全得到挖掘,使讲坛面临可邀请的名家名师不多,讲师人才资源比较缺乏。

3.听众不平衡

县(区)馆的读者来自本地各行各业,在晋宁讲坛开展期间,固定听众多为本馆的老年人,中青年人相对较少。听众群体分布失衡与公益讲座面向大众的定位有所偏差,对于讲座工作开展社会教育,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的初衷也是难以满足。

4.讲座形势单一

主讲人应该提升自身魅力,部分讲师在形式上,讲座以“一对多”形式为主,讲义都做得很好,即讲师在台上讲什么,台下听众听什么,基本是“一言堂’形式,这种形式气氛不够活跃,听众参与度不高。在考虑到吸引更多听众的需要和讲座的可持续发展,讲座选题的多样化、丰富讲座活动的形式,是发展必然趋势和要求。

5.宣传手段单一

晋宁区图书馆在举办讲座之前,讲座的宣传只限于馆内及图书馆网站宣传,平时利用LIT在图书馆门口摆放讲座海报的方式对外宣传,但效果不明显,这种宣传方式只限于到馆读者,对外界的宣传还处于断电状态。2014年我馆把讲座专题的内容印刷在手提袋上作为宣传方式,利用昆阳街赶集的日子及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活动把手提袋发放到读者手里,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资金问题也不能形成一个持续宣传的局面。

三、今后图书馆讲座服务工作思路探讨

1.举办讲座的资金来源与举办模式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及地方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有了经费保障,才能正常开展讲座活动,举办讲座经费的来源可以由各种渠道取得,公共图书馆讲座举办模式可以由单一模式发展为联合举办模式,这样即可丰富举办讲座经费来源渠道,又可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创新运作模式。由于晋宁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城及昆明市相比不高,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型单位,来自本地政府财政的支持非常有限,而分到图书馆讲座这一项目上的运作根本没有资金,为更好开展图书馆讲座活动,可以考虑与本地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部分资金,联合冠名举办此类公益性讲座。这样即可解决运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还可开创与提升图书馆讲座的层次。

2.充分利用省、市馆的经验和资源

好多专家学者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及大城市里的高校、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这也为县(区)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提供了优秀的讲师资源,这些大型公共图书馆在举办讲座上也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相对而言,基层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师资资源、讲座环境、硬件设施上是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是基层图书馆受众广泛。为此,基层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善于利用大馆的资源,依靠大馆支持,通过引进一批专家、学者和先进的讲座基础经验,打响讲座品牌,提升讲座的知名度,使讲座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动讲座事业发展。如云南省图书馆、昆明市图书馆都有成功举办讲座的经验,也有庞大的师资队伍,县(区)图书馆在讲座策划开展、讲师聘请上可以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以减轻举办讲座的工作压力,扩大基层图书馆讲座的影响力。

3.认真组织听众,发挥讲座的最大效益

每一场讲座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读者听众的积极参与和关注,在举办讲座时要考虑读者听众的群体层次,要避免讲座的“曲高和寡”,也要避免讲座“浅薄无趣”。并不是每一场讲座内容都能让各个听众满意和接受,根据读者听众的文化喜好区分读者群体,通过细分读者听众的信息需求,安排与提供听众感兴趣的讲座信息,使图书馆讲座社会效益最大化。

4.讲座活动向馆外延伸服务

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目前最受读者欢迎的继续充电的形式之一,也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模式之一。因为县级图书馆组织讲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受众面相对较小,不能让更多的人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所以把讲座延伸到馆外开展,这样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其实讲座活动可以与送文化下乡基层活动结合,到乡(镇)、街道、社区、厂矿、监狱、学校、军营、企业开展。这种延伸性的主动服务,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使图书馆更具有吸引力,使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图书馆,走进了图书馆、利用了图书馆。同时主动服务被社会的认同,也使政府对图书馆的社会化价值的认识,有新的、质的提高,从而带动政府对图书馆投入的持续加大,保持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5.做好讲座的策划与宣传

宣传与策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又联系密切。宣传的前提是策划,策划的内容之一是宣传,包括宣传的方式、内容及选题的重点。策划源于需求,一方面策划要源于对社会公众(读者)潜在需求的了解,要准确把握、认定这种潜在需求;另一方面策划更要源于对图书馆本身所肩负使命的深刻理解,理解图馆讲座具有导向性这一特征。另外,策划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水平。笔者认为,在策划上,图书馆讲座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政府也要为政府所掌控的各类宣传媒体有责任、义务帮助宣传、报道。

四、结束语

晋宁区图书馆“晋宁讲坛”不仅是晋宁的一个文化品牌,而且在晋宁还算是小有名气,通过近几年的不继努力和摸索,虽然也取得一些成绩,但今后的发展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不断思考、勇于探索、开拓进取,才能在问题和困难中求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可嘉,图书馆公共讲座的发展及思考:以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4):31―33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第3篇

精心策划广泛发动

近年来,随着武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到武汉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迅速增多。武汉国际交流传播中心针对外籍人士需求的调研表明,许多外籍友人对我国传统文化及汉派地域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有机会能深入了解学习。为满足外籍人士文化需求,武汉国际交流传播中心从今年开始定期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建立对外文化传播的新平台。

在讲座主题的选取上,主办方把握对外传播规律,依据调研情况,从介绍中国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入手,逐步向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过渡,在浓厚艺术氛围中诠释中庸、大同与和谐的理念。2010年,主办方精选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同时也是外籍人士最感兴趣的主题,分别以“走近中国书法”、“感受中国绘画”、“聆听中国音乐”和“欣赏中国江南园林”为题,连续举办4场讲座。

在讲座活动筹办中,主办方按照“联合社会力量打造文化传播品牌”的思路,积极寻找合作单位。在外籍人士中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五星级香格里拉大饭店,全程免费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

在观众组织上,主办方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协调通过市外办、企事业单位外事部门、外国驻武汉商会等,在全市广泛吸引多层次的外籍人士参与。在去年举办的四场讲座中,每场均有数百名外籍人士参加,其中既有美、法、韩等国驻汉总领事及文化专员,也有来自长飞、武钢、东风公司、瑞穗银行武汉分行等企业的高管和专家,还有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的外教和留学生。

创新载体完善营销

讲座内容能否让外籍人士易于接受,入脑入心,是衡量讲座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主办方围绕“让外籍受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的要求,邀请名家授课,创新活动形式,加强互动交流,完善品牌营销,在外籍人士中掀起一股强劲的中国传统文化热潮。

高水平的专家师资力量和国际化的表达,让外籍人士听得懂,能理解。主办方立足树立高端传播品牌,所邀请的授课老师均是知名专家,英文较好,具有国际交流经验。如第二讲的主讲嘉宾是武汉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教授,第三讲主讲嘉宾是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李幼平教授。主办方对主讲人的讲稿严格把关,要求贴近外籍受众的接受习惯,重点突出,简洁明晰。为确保授课效果,主办方邀请武汉大学同声传译高级翻译担任现场口译;同时还将主讲人的演讲提纲译成英文发给观众。在第四讲中,主讲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教授直接用流利的英文授课,既节约了时间,也易于理解,效果较好。

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与互动交流,让外籍人士感兴趣,坐得住。主办方在讲座中注重营造良好氛围,突出互动体验,充分调动外籍受众的积极性。如主讲嘉宾在授课中都通过多媒体结合历代名作及精美图片进行讲解。在第三讲中,李幼平教授采取演讲与演奏相融合的方式,由两名演奏家分别以古琴、古筝、洞箫、埙等多种乐器,演奏《高山流水》、《楚歌》等六首名曲,让外籍人士充分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独有的意境和情趣。专家现场演示是系列讲座的一个亮点。第一讲的主讲嘉宾书法家许伟东和第二讲主讲嘉宾徐勇民教授都即兴泼墨挥毫,展示书法与水墨画高超技艺,赢得外国友人赞叹。吸引外籍人士参与的还有观众提问环节,主办方专门安排由主讲嘉宾向他认为的最佳提问者赠送礼品。在首场讲座中,主讲嘉宾将自己的书法精品赠送给一位提问者。这位提问者的问题是:“在电脑日益普及的当代,年轻人对书法的兴趣越来越弱,书法艺术如何传承延续?”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关注。

品牌化、系列化的讲座营销手段,让外籍人士记得牢,印象深。主办方在组织过程中围绕主题,延伸载体,强化印象。如,主办方在每场讲座中都结合主题为来宾准备一份纪念品,第一场讲座结合书法主题向每位来宾赠送一枝毛笔和主讲嘉宾的书法作品集,第四场讲座结合园林主题为每位听众准备一份盆景。主办方在讲座结束后还结合主题安排来宾到文博展馆参观。如在第二场中国绘画讲座后安排来宾参观武汉美术馆,在第三场中国音乐讲座后安排来宾到武汉博物馆参观,使讲座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主办方还加强与听众的沟通,讲座结束后都要向来宾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完善。如准备英文背景资料、参观文化设施、主讲嘉宾用英语授课等都是采纳来宾建议而实施。

成效显著影响广泛

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活动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新华网湖北频道以“武汉:《聆听中国音乐》系列讲座促对外文化交流”为题头条新闻,湖北日报、湖北卫视、长江商报、等十余家省市媒体对每场讲座均作详细报道。此系列讲座的视频及文字消息被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等中央媒体转载。香港的星岛环球网也对相关报道作了转载。武汉地区综合性新闻网站长江网对每场讲座作全程录播。

此系列讲座在外籍人士中引起热烈反响。许多外籍人士慕名前来参加讲座,感觉受益匪浅。美国驻汉总领事苏黛娜女士出席第四场讲座“欣赏中国江南园林”后,告诉采访的电视台记者:“我感到收获很大,对中美园林设计理念的差异有了新的认识。美式园林同欧洲园林一样,注重结构,设计严谨;中国园林则更贴近自然,更自由,似乎正好与中美两国人民的性格相反。”日本瑞穗银行武汉行长安井诚是位中国通,每次都携夫人一同参加,积极参与提问,还将夫人的问题翻译给主讲嘉宾。华中科技大学教师凯姆勒女士来自德国,对乐曲《高山流水》产生浓厚兴趣:“武汉的文化历史也很悠久,这个故事很动人。”

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毅在相关报道上专门作出批示,对讲座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坚持下去,形成品牌”。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第4篇

“子曰:君子不器。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国学经典《论语》导读讲座快结束时,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从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方面,给中央机关的公务员们讲授了《论语》中的这一段。

2006年11月5日上午,500多名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公务员聚集在外交学院,聆听了国学系列的首场讲座。国学系列讲座是机关青年系列知识名家讲座的第八个系列,而这一天的讲座恰好是这个自2002年底启动的讲座的第一百讲。

这项在过去四年中默默进行的系列讲座,主要面向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公务员,由团工委、青联主办,部门机关团委和国青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

讲座一结束,许多听众就把钱逊教授团团围住,提出一串串疑问,有的还拿着书请钱教授签名。

钱逊曾经给中央政治局领导作过讲座,也曾走进监狱给犯人讲课,这次面对青年公务员一连讲了三个小时仍意犹未尽。“我就是把自己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思考说出来,只要能调动起他们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就值了。”

在讲座现场,钱逊还看到了发改委、交通部、商务部等部委的机关党委负责人。

坐在听众席里,记者看到不少听众都认真地做着笔记,有的还带来《论语》边听边画,听众里不乏慕名而来的老者、陪着高中生的家长和以听讲座为约会内容的青年恋人。

工委机关最有号召力的品牌讲座

2002年,中央高层和政治局领导开始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在这个大氛围下,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新世纪读书计划,提高青年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历史系列知识名家讲座由此启动。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臧献甫是系列讲座的设计者。“对成长中的青年同志来说,学习是力量之源。按照国家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中央国家机关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12讲的历史系列受到广泛好评,随后又举办了经济、管理、法律、哲学、国际问题、社会学、国学等七个系列讲座,这些讲座的选题往往从时代关注、青年关切的角度切入,听众从最初的不到100人稳定在每次的两三百人。很快,心理学系列讲座也将推出。

现在,青年系列知识名家讲座成了工委机关内部受众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品牌讲座。

四年来,臧献甫每周一都要拿到前一天讲座的录音带,在上下班的路上反复听。“听一讲有收获,听一个系列有收益。”他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培训原来强调提高素质,现在还要提高能力,各方面知识广泛融合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青年干部要通过思考难题,提高工作能力。”

在2006年9月结束的社会学系列里,作为压轴一讲,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郑杭生接到了“命题作文”――介绍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国家政策制定、监督和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调整思想观念跟上前沿,这很关键。”他这样告诉记者。

讲座后,不少听众打电话给郑杭生,“有的人把非政府组织当做反政府组织,有些人观念不清楚,对我们国家的某些负面现象反应还很激烈,在互动交流中,我才知道他们的具体问题在哪儿,看来介绍如何理顺三大部门关系的讲座还是很切中实际的。”他说。

承办社会学系列讲座的是民政部直属机关团委,团委书记吕晓莉说:“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队伍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什么关系,这应该是我们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术无

“我们的固定听众队伍有300来人,国际问题讲座时有一次后面坐了六七位部长。”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书记刘涛说,讲座不一定是最好的形式,但是最容易进入的方式,“我们就是要引导大家回归原典,通过读书读文章丰富思想,对各种说法有自己的判断。我看很多文章还没有一个文件长呢。”

系列讲座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每年举办两个系列,一个侧重理论,一个侧重现实。一个系列推出后,每周日上午讲一次。

中央机关工委处长郭建军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在确定系列讲座主题时,先通过问卷、现场咨询等方式征求听众的意见,然后再到高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中咨询,确定每一讲的题目和讲课老师。

“国家机关是权力部门,青年公务员处在政策制定和调研的前沿,他们的思维方式,感情和态度,会直接影响政策的执行,大多数专家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直接作用于他们,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国青生产力促进中心培训部主任张鹏说。

“年轻人不光在知识层面上有追求,在精神层次上也有追求,哲学讲座就证明了这一点。”国土资源部团委书记胡善顺感触颇深,承办哲学系列讲座时,国土资源部可容纳400人的礼堂场场爆满,组织者不得不增办了4讲,这种情况是他们原本没想到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讲《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时,听众提出的现实问题都相当尖锐,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李德顺研究员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观》,大家都说特别带劲儿。”

在过去的100讲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社科院、中科院的100位专家学者登上讲台,他们都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从最开始的历史讲座起,我们就避开讲常识、讲党史,我们的题目都是针对青年的口味,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对制度执行有所帮助。”郭建军强调。

在系列讲座的主讲者名单中,记者还看到了李银河等研究者的名字。“他们在性别社会学和世界法系领域是一流的学者,我们这个讲座是开放式的,和而不同,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公务员知识层次较高,他们有自己的思辨能力,学术无,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讲座给他们一些刺激,引起大家的思考。”郭建军说。

讲座内容将成书

曾在系列讲座中登台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都认为,知识讲座以学科设系列,对青年公务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很有效果,“我们就是要讲他们最关心、能想到但又不知道的问题,他们都听得很认真。”

民政部不少人都会提前向吕晓莉索要课程表和听课票证,一些没能赶上讲座的人也会向她借录音录像资料。“在整个中央国家机关的范围内做系列讲座,等于是开辟了一块新的根据地,我们部长都会亲自来听,民政部人事教育司以文件的形式把社会学专家系列讲座列为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的内容。”吕晓莉说。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第5篇

讲座组织者在细节上极尽“用心”:一份主讲人的讲座提纲及推荐书目,一张关于讲座的《征求意见表》,两张印有中国水墨画的淡淡条文散页被一起放在专门为讲座定制的铜板纸文件夹中,旁边摆放着新削好的红黑两支铅笔。身处这个富有意境的场所,忙碌的部长们松弛下来,洗耳恭听,别有一番情趣。

“9年了,讲座一转眼已经办了一百多场。”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笑说。

国图的另一职能

2002年元月,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方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第一期开讲,时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刘华秋成为主讲第一人,题目为《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

初始,部长们对讲座的效果心存怀疑。但讲座创办伊始,反响出人意料的好。主、承办方对讲座的投入也竭尽其能。一年几次的协调会,从对选题的策划,与主讲人的频繁沟通,讲座之前向部级领导提供的讲座提纲、推荐书目以及学者的相关著作,到讲座后将讲座内容编辑成活页文选再次发送给各部级领导干部,每年年终还将全年的讲座内容集结成书和光盘发放给部级以上领导干部,部长们极为满意。

国家图书馆创办讲座是有历史传统的。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郭沫若、老舍等大家皆在国家图书馆办过讲座。随着国家图书馆新馆在海淀白石桥边的落成、翻修,加之面朝中南海的地理位置,都为国家图书馆举办“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拓展、延伸服务职能提供了便利条件。

现今,讲座的选题设定在六大方向:中外历史、哲学文化、民族宗教、文学艺术、时事政治、社会经济。除了历史文化方面,主办方也会选择当下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在“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发生后,主办方曾专门为部长们策划关于新疆、问题的讲座。

随着讲座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它的吸引力开始从面向国务院系统的部级领导,扩大到中央机关、大型企业,然后又拓展到北京市相关领导,再至领导层,不断有新的人员加入。2010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佩云在看到媒体对于讲座的相关报道之后,亲笔写信给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表示希望得到讲座的相关书籍和活页文选。

该系列讲座在国家财政支持下,基本以一个月一期,匀速举行,至今已经举办153期,共计2万余人次参加。

当“书生”面对“大臣”

在2010年10月30日的《当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变奏》讲座中,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面向台下的部级干部听众,自称是“一介书生”。这是刘梦溪第二次作为主讲人参加“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第一次的题目为《百年中国文化传统流失与重建》。

在刘梦溪看来,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无法不关注这个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并致力于从文化角度去解释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以及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以应对挑战。在讲座过程中,刘梦溪与台下听众的互动,表达了他竭力推广国学课程的愿景。“研究国学的人可以很少,但是,学习国学的人应该很多。”讲座结束后,刘梦溪说。

自讲座开办以来,主办方所请的主讲人既有任继愈、吴良镛、汤一介、李学勤、戴逸、叶嘉莹、冯其庸等老一辈知名学者,也有唐浩明、钱乘旦、陈来、邓小南等中青年学者。总的来说,主办方在考虑邀请学者时,老年学者和中青年学者都会兼顾到,有时一些中青年学者会表现得更开放些。

在谈到给部长讲课会不会感到一些压力或是讲课时有什么顾虑时,专家们均表示,并未感到很有压力,同时也没有太多的顾虑。部长们上课都很认真,也不会因为所面对的是部长而让自己的学术立场或是授课风格发生什么变化。

部长们的勤学奖

讲座自愿参加。在每次讲座开讲之前,来上课的部长会在教室门前刷卡签到。在年终统计中,多次出勤的部长会得到讲座主办方专门设立的“勤学奖”。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第6篇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讲座;社会教育;冯仲云

[中图分类号]G25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33-02

一、讲座的含义

“讲座”一词的古今含义是什么?《辞源》上说:“《陈书・岑之敬传》:‘因召入面试,令之敬升讲座,戎惺樯崛酥煲熘础缎⒕》唱〈士孝章〉,武帝亲自论难。’”唐白居易《长庆集・五九・三教论衡》:“儒臣居易,学浅才微,谬列禁筵,猥登讲座。”这两段注释中的讲座都是讲席之意,是让解答问题的人坐在专设的席位上,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辞海》注:“某种专门学科或某一专题的讲授。如‘科学讲座’、‘专题讲座’。”从字义上看,“讲座”一词,从古至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讲解问题和面对的对象不一样而已。《辞海》对“讲座”一词的解释接近于我们今天举办讲座的真正含义。

今天,全社会举办讲座的势头有增无减,犹如雨后春笋。各个讲座单位都在利用自己部门的特殊性、惟一性,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达给社会大众。所以,讲座内容虽然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但人民大众则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生活。而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的国家图书馆讲座,更是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它从内容到形式到听课的受众成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对它今天的存在方式和今后发展应该有一个新的界定。比如,从它的规模和现象看,“讲座”一词应该加上如下内容,才能真实地反映和涵盖其丰富性和多样性:讲座应有具体的管理部门,固定的听讲场地,详细的讲座计划安排,稳定的时间保证,相应的财政支持,具体的讲座负责人,被邀主讲人的学术身份和学术地位,主讲内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固定读者群的关照,主持人应持有的与讲座内容相关的开场引语和结束语,相应的机器设备,现场讲座材料的发放,讲座消息的对外(张贴宣传海报、向媒体发消息、网络传播)等,接送主讲老师交通工具的配备,讲座的后续产品(图书、光盘、数据库)制作。以上15项具体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总之,讲座已变成全社会众多部门向人民大众传播文化知识,贡献文化财富的,喜闻乐见、严肃活泼的一种手段和表现形式。

二、国家图书馆创办讲座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如果说北京图书馆(现称国家图书馆)在全国首开讲座之先河,那么第一任馆长冯仲云便是身体力行举办讲座的第一人。①

1952年12月,冯仲云出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53年3月27日被政务院正式任命为北京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当他第一次见到许多少年儿童都露天坐在图书馆院子里的树荫下看书时,场景既感人又让他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图书馆内就有了第一处少年儿童阅览室,随后就有了朗诵会,故事会等。这些活动便是讲座的雏形。

举办报告会,也可称之为讲座,是北京图书馆的一项群众工作。北京图书馆的报告会,闪耀着新中国一代文化名人的光辉。冯仲云为北图讲座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且为讲座制定了最高准则,他要求“到我们这个讲台来,必须是第一流的”。为此他亲自请来郭沫若为大家演讲《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讲后由名演员赵丹、白杨朗诵屈原的诗篇。陆续登上这个讲台的有哲学家艾思奇,科学家王天木、王淦昌,历史学家荣孟源,音乐家时乐鳎作家更多一些,诸如老舍、冯至、赵树理、阳翰笙、林庚、常任侠等先生。讲题涉及文史哲科、古今中外。报告会固定在星期六傍晚举行,提前在报纸上发启示。届时,在图书馆的院子里拉起吊灯,摆上椅子,迎接陆续到来的听众,讲演者就站在楼前的台阶上。报告会成了当时北京城内引人注目的文化生活。每次讲完都印小册子,不但有提纲,还附上参考书目。

最初,冯仲云只是出于对党交给的一项工作的责任感来到图书馆,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热爱这个事业以至于充满自豪。他说:“我领导的不是几百、几千,而是几百万大军。”他称“北京图书馆是社会大学,亚洲的明珠”。①

对于冯仲云在北京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学通讯》记者袁丁,在这家刊物1981年第3期上做过下面的评述:“冯仲云从1952年12月到馆,1954年10月调离,在短短不过两年时间,他用党的政策思想武装了北京图书馆,在他的具体领导、身体力行下,把一个长年平静的藏书楼式的旧北图改造成为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北图――坚定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学术研究服务……在他潜心竭力的领导下,北京图书馆举办了一流的报告会、展览会、作家与读者见面会,开创了图书馆面向社会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一代新风,给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远的影响。”

三、国家图书馆讲座的作用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图书馆集中了全国力量,大大丰富了馆藏的数量和质量。延续其服务功能的历史文化讲座工作也在历届馆领导传承有序和不懈的努力中开展起来。为办好每一场讲座,馆里向来对此项工作有高而严的要求。任继愈先生说:“讲座要办得场场精彩,不仅讲座内容要精彩,主讲人讲得也要精彩。”

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历来被看作是社会大课堂,担负着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讲座工作作为图书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职能之延伸,常被人们称作是“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校”。原因是读者借书是自读自看自己为某一问题进行资料论证参考,而讲座的开办则是让读者坐在固定的场所内,听老师授课,传播知识。为办好每一场讲座,组织者会因某一学科某一类内容去邀请各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此授课,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类似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内容。如此,各个知识学科聚集起来,就组建起了一个“大学的建制”,且是一个“航母”式的综合性大学。读者可在此听某一学者的讲课,成为他的学生,也可选其他老师的课,成为多个老师的学生。“听够了”不来了,就算毕业。“听不够”,永远来,课堂永远开,读者可以成为这所大学的终身学生。

因此,图书馆的讲座教育功能远比图书馆的借阅功能更立体、更直接、更宽泛,且无阶段性和时空长短之限制。所谓立体是指主讲老师的讲座是积聚一生的学术研究,跳出了书本,传授鲜活的知识。所谓直接就是读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科和导师,耳提面命,直接交流。所谓深入是主讲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科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个人的研究方法、治学的心得传授给听众。所谓宽泛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它的教育对象宽,即无论职位高低、学问深浅、年龄大小,凡愿意学习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讲座内容;二是指它的教育内容宽,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无所不包。所谓无阶段和时空长短限制,是相对于一个人受正规教育阶段而言,讲座本身没有阶段性,它是长期的、固定的,向一切社会大众开放的、有教无类的。读者可以有选择地听,也可以场场听。讲座只要向社会公告,就不会因为主办者自身的原因而随意取消(除不可抗拒原因)。讲座本身还具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讲座后期有图书出版,有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传播,它的受众面越大,时间积累越长,影响就越广泛,效果就越长远。这就是讲座时空没有长短限制的含义。由此可见,今天的讲座从内容到形式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昌明、开放和宽容的一个标识性文化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可以说,是历史发展赋予讲座工作之新内容的一种必然。

老作家严文井当年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这个小小的作家,多半是靠图书馆帮助出来的,那么你们现在不正在为造就一大批大作家、大科学家,帮助一大批能够领导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大人物服务吗!劳动是辛苦的,但很有价值。”②这是对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最高褒扬。正是有了这些具体工作者点点滴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劳动,才成就起卫星上天、鸿篇问世的伟大事业。因此,办讲座的人必须懂得这个大道理,讲座是一片文化的净土,办讲座人心中也要勤扫尘埃,要树立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不计名利,勇于自我牺牲,甘当无名英雄,一个心眼扑在工作上,我们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担负起应该担负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

[注释]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第7篇

2009年6月24日《中国质量新闻网》有报道称,“讲座课”大卖伪劣产品,河南新郑700余名老人遭遇“保健陷阱”。文中提到“随着城市生活的不断改变,人们追求健康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一些商家和营销人员借此打着“免费”幌子,诱骗中老人购买药品、保健品或者其他产品进行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据了解,不少老年人都有类似上当受骗的经历。以“健康讲座”、“高额回报”、“名医义诊”、“上门促销”形式设下的陷阱骗局,让一些淳朴善良的老年人防不胜防。

“保健讲座”原是一种很好的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的形式,从建国以来至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医学界的一项社会活动,一直在正常运行,尤其是在某些流行病蔓延季节、多发病易发状态下,保健讲座的社会效果非常好。比如从煤气中毒到流脑防治,浅出深入,家喻户晓,体现了医务人员对大众健康的真切关怀。然而,讲座毕竟不是授课。要适时、适度,主题鲜明,意在普及。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这种形式如商品广告一样,被商家营销利用,使保健讲座变异,让听众步入迷宫,受圈套陷阱困惑。诚然,河南新郑市出现的一场骗局,已被依法处治。然而,回顾以往,纵览时下,此等事例,并不罕见。以保健讲座为名,行促销商品骗局,并未因此罢手,而且屡禁未绝。每年的“3.15”消费者维权活动,中国消协一再提醒消费者警惕医疗保健领域的骗局,不要走进陷阱怪圈。警示一些打着“国际爱心健康教育协会”或其他医疗机构旗号举办的免费保健讲座、免费健康检查多是陷阱,通过讲座和检查高价销售保健品才是真。多数投诉的都是保健品销售商主动与消费者联系,告知某地举办免费保健讲座和健康体检。在讲座现场,所谓“医师”会给消费者做免费检查,对诊断结果夸大其词,趁机高价推销保健品。为此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免费健康检查中给出的“诊断结果”。

中消协最近提示,以讲解保健知识、宣传药品效果为手段,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骗术大致分三步:一是利用老年人认知能力较弱,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先针对老年人讲解保健知识以及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同时介绍他们推广的药品,采取试用形式,让听课老人体验药品效果。二是抽号中奖,制造惊喜,让老年人失去辨别真伪的能力,随后卖给老年人小包装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当有老年人购买后,临走时这些人便采用“抽号中奖”回馈形式,将药品费用返还给购买者,给购买者以惊喜。同时向听课群众透露信息,将于近期内低价销售该公司系列产品,许诺购买后数日内同样将现金返还购买者。三是利用老年人贪小便宜的心理实施诈骗。由于听课的老年人大都是社区里的邻居,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买药还能退现金的好消息随后便流传开来,甚至有些身体正常的老年人,抱着也想免费获得产品的心理前往听课购买推销产品。当众多老年人购买产品后,团伙便会迅速离开讲课地方,不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不久易地故伎重演,继续实施大宗诈骗。

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生产厂商和代销机构,借保健讲座或免费查体等形式,极力推销保健商品,已是现今一种成熟的运作模式。认为是“可行”“有效”的,因此不少青年乃至医生,放弃已有稳定职业,被骗拉进促销运营行列,经过几天培训,即可上岗就位,走上保健讲坛,接待听众体检,赚取效益工资。据说,一天下来,能者可以拿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他们可以“拉关系,请吃饭,打亲情牌,施小恩惠,精心设计,步步为营,极尽骗取信任之能事。”但也有人觉得无聊,口齿笨拙,良心未泯,结果拿不到钱,随即辞职离去。

海外有传媒评说“保健讲座到处有,是非真假谁可知?”讲得很中肯。辨别健康讲座的真伪,是否存有陷阱,说来简单,却也难为了听众。有位讲养生保健的知名教授,在讲坛上活跃多年,现在又有人对这位教授提出质疑,从其个人的身份到其讲的内容,都存在真伪待查。对以往的听众说来,是受益了呢?还是受骗了呢?

有关部门建议,由社区居委会、正规药店、科技协会等单位组织开展各类健康知识宣传讲座活动,引导中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提高保健知识,满足中老年人重视身体保健的心理需求。同时严厉查处针对中老年人推销无批号药品、保健品的医疗诈骗行为,制止夸大药品疗效,连蒙带骗推销价格较高药品、保健品及按摩器材的现象。还要提倡中老年人多渠道了解学习健康知识,避免因不懂医学知识和爱贪小便宜而受骗上当。当身体不适时,应到正规药店或医院选择购买非处方药品,切忌盲目滥用。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 教学模式 研究 中期总结

作为新开设的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的培养目标即是“综合培养、发展专长”,为了研究适合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我课题组进行了各方面的调研、学习和座谈,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进行调研、座谈

2015年6月29日课题组前往北京,到事先联系好的首都师范大学东区初等教育学院进行调研,同我们进行座谈的专家主要有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王智秋,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崔增亮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王杰以及讲授小学语文专业的几位教授。此次调研主要就培养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学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小学教师培养理念是走在全国前沿的,紧紧把握国家大的小学教育发展趋势,在调研座谈会上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向专家们了解并学习到了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最权威的咨询,以“培养小学教师要为当地教育服务”为宗旨,专家们指导意见对课题的研究给出了宝贵意见,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注意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性知识结构。第二,教育要把握国家大的发展趋势,教学设计应科学合理。第三,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见习、实习、研习。第四,学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起来,比如儿童文学与课文教学的结合,儿童剧创作与课文阅读指导的结合,修辞与文本解读的结合。通过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调研、座谈,课题组对培养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思路打开,一些具体的想法和下一步研究的有了初步的计划和明确的方向。

2.到北京进修学习及深入北京和呼和浩特几所小学听课调研

课题申请人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月期间到首都师范大学进修,深入首师大初等教育专业课堂学习应用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此期间利用进修的机会在首师大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查阅大量的图书资料,掌握了较为科学和先进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也掌握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这对于课题组研究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课题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深入小学课堂听课调研,了解小学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在大学教育中更能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小学教师。

主要走进的小学有: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听了公开课《搭石》。教师讲课,还有专家点评,受益颇多。

首都师范附属朝阳实验小学,听了几节课,同时参加了首师大和朝阳附小一起举办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有教师讲课环节,特级教师和专家点评环节,还有专家答疑环。此次活动令人开拓眼界,收获小学教学的最权威的理念和方法。

北京西城区进步小学,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精讲课,理解了小学教师讲好语文课所需要的基本功和知识,当然包括实践能力。

深入呼和浩特市先锋路小学听课,呼和浩特呼伦南路小学听课,初步了解内蒙地区小学教育的特点,了解小学教师讲课的特点,逐步掌握关于小学教学的调研资料。只有了解了本地区教育教学特点和需要,才能为本地区培养适合小学教育的人才。

3.参加全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会议和讲座

2015年11月20日,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午由北京各参会小学的优秀教师讲示范课,特级教师点评,下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交流教学心得。

2015年11月21日,听了梁晓声专家的讲座“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

通过会议和听讲座学习就小学语文的阅读、古诗等教学研究规律和方法有了深入了解,收获了权威观点。

4.课题组邀请系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开展座谈会

从首都师范大学6月份调研回校后,2015年7月5日课题组及时邀请系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开展座谈会,总结调研心得。座谈会主题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心得”,会上教师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可贵的意见,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组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讲课方式越来越体现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标准,对孩子们的启发,关注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在大学里把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具备当前教育理念的准小学教师,才能为今后的小学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经过研究和探讨,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想法。例如,推行导师制,进行技能指导;重视对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修改不合适的部分,直至最终完成写作,培养学生早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另外,教师们认为应该增加实训比重,实践应用性创新教学。

同时教师们提出要带领实习生走进小学课堂能再局限于中学的实习基地。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期主要做了以上一些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继续深入调研,要做好以下工作:

1.请专家来学校给小学教育的学生做专题讲座。

2.带领大学生走进小学课堂。

3.课题组再次举办座谈会,探讨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4.教师在课堂初步应用研究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训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庄惠龙、杨淑林.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13, 10.

[2]庄华杰、周金其.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4, 11.

作者简介:

李晓雯,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