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20 09:19:22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第1篇

一、丰富表现性评价的形式

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以问题(或者活动)为出发点的,并不是以某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出发点。教师在确定了评价目标后,要选择一个能够作为表现性任务的活动,这是表现性任务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同时也是表现性任务设计的关键。什么样的任务能够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表现的有效证据,是评价设计者首要考虑的问题。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从一种宏观的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任务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解决一定的问题或者完成某个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或者完成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评价。表现性任务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类型来进行设计,包括口头、书面、展示等多种类型。表现性评价的问题情境和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开放性任务、调查和实验、数学日记、成长记录袋和实践活动等。

二、增加表现性评价的内容

为了方便教师设计和使用,建议在《评价标准》中可加入学期的“表现性任务开发表”。下面以5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为例,设计如下的“数学表现性任务开发表”。

另外,为了更便于教师进行表现性评价,可以具体给出一些实例。除了《评价标准》现有的表现性评价内容外,还可以结合《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增加和丰富这样一些内容。

如五年级上学期学习“数字与编码”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某学校为学生编码,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例如,20123251 表示“2012年入学的三班的25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20134112表示什么?这间学校一个年级最多有几个班?一个班最多有几名学生?这间学校的总人数一定不会超多少人?

又如在计算方面,可以设计类似这样的内容:9.9×6.9比70少吗?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

三、细化表现性任务的评价指标

表现性任务需要建构一个复杂的、系统的、个别化的评分标准。评分的标准提供了一个关于学生从优到差的表现(或者作品)的连续体。不同的表现性任务需要不同的评分标准,但是,总体上可以下面5个方面来确定评分的标准:

(1)学生的表现的效果或影响:学生的表现是否成功,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是否有预期的结果。

(2)作品的质量及技能:作品反映出组织性和精确性。

(3)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方法和行为:在设计和完成作品过程中,是否有合理的程序方法,呈现方式。

(4)内容的有效性:所运用的观点、技能和材料是否正确。

(5)专业化的程度:知识应用的复杂程度,熟练程度。

表现性评价第2篇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历史测试;评价标准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界构建了新的学生评定观──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表现性评价以其明确的评价标准,客观的评分规则,灵活的评价方式以及有效的评价结果为教育界所推崇。表现性评定是新课程评价首倡的新的学生评定方式,它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主体性,必将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运用。也将对历史教学评价改革产生影响。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除应遵循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外,更应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形成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表现性评价的普遍应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趋势,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广泛的采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在模拟或创设的历史情境中解决某个历史问题或对可能或必然出现的现象进行预测;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及完成表现性任务后生成的成果或作品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或选择,是成功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高中历史课中的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或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特点

高中生处于青年时期,其身心正走向成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探究的欲望,情感相对于初中生稳定,但是容易走极端;有一定的归纳、演绎推理及运用逻辑法则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这就要求高中历史的表现性评价任务要有趣味性的同时更要重视历史知识的逻辑性、规律性,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学生置于情感冲突的情景中,用探究、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其寻求符合社会利益的答案,并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是历史学科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这也是历史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

二、关注需要复杂认知技能和学生表现的学习结果

任务的趣味性是重要的,但这还不够,应该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参考其中“教学活动建议”重视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因此,应重视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评价学生历史思维、问题解决过程的可能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然后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重视指导语、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

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含糊的任务指导语会导致非常不一致的行为表现以至不可能用公平或可靠的方式评价他们。运用评价标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要完成的预期目标,并确保评价任务与评价目的高度相关。

四、考虑任务的公平性、可行性

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执行可能存在很高的主观性。任务执行比传统测验相比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多,有时可能还要考虑到财力、空间、设备、性别等方面的因素。

表现性评价在历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体现在测验领域;二是课堂历史教学评价领域。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际谈谈表现性评价在历史测试中设计与选择。

传统历史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情况。近几年来重视对历史原始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但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表现性测验与其他传统测验区别主要在任务的复杂性、实践性、所需时间和评分主观性等方面。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我设计一份历史表现性评价测试。

电视台准备拟拍一部电视剧,导演要求编剧设计一个华盛顿在1789年1月任总统的就职演说的讲话稿,要求内容包括回顾美国独立战争的历程展望1789年以后的美国的未来;字数150字左右。假如你是那位编剧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合理想象编写出这一讲话稿。

对于学生的回答,评分者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评判(满分16分,每个方面4分)①内容的总体印象。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评分标准:0分――没有答题或离题;2分――简单罗列史实;4分――史实正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②课外知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较广博的课外知识,以及将课本没有提及的相关信息加以有效的运用。评分标准:0分――没有回答或离题; 1分――没有引用课本以外的事例; 2分――引用了1~2个事例;3分―引用了1~2个事例;4分―引用了1~2个事例。③文采及论证方法。考查学生如何运用和组织历史知识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评分标准:0分――没有回答或离题;1分――条理不太清晰、逻辑不够严密; 2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分析透彻;3分――在能够得2分的基础上,表述口语化;4分――在能够得3分的基础上,表述语言有个性魅力。④知识与观点错误。考查学生回答中的知识错误及令人费解的论点的数量。评分标准:0分――没有回答和离题; 1分――多个严重错误;2分――最少一个错误;3分――一个次要错误;4分――没有错误。依据上述评分标准可以相对比较客观、公正地给学生的回答评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改变表现性评价测验题的评分过于主观的状况。

历史表现性评价是当前潮流,但并不意味表现性评价能代替一切。表现性评价具有许多的优点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许多测量学家也提出了表现性评价存在信度、效度、和实用性问题。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历史测试但也不可能代替其他形式的测试题。由于表现性评价的实用性问题,需要我们大批的一线历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以表现性评价为代表的许多新评价方式由于其天然侧重实践能力于高级思维能力考查的特点终将成为今后学校教学评价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研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与学生评价

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

表现性评价第3篇

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完成的一般是比较复杂的现实或接近现实的任务,往往需要他们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因此解决问题时被评价者依靠猜测或答题技巧的成分较少,所以,运用表现性评价往往能够测评被评价者实际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一、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首先,与传统的标准化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具有对学习的直接测量的特点,能够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传统测验,教师只能从测验的结果来推断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形成间接评价。而表现性评价则是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行为或表现来进行评价。其次,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价本身既是测验又是学习活动。学生要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要进行直接地尝试、思考,测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巩固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过程。第三,表现性评价既能对学习结果做出评价,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评价结果又评价过程。

二、表现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不同侧面的个性,使自身特点得到尊重和认可,同时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反思。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使用如下表现性任务:口头表述、作文、周记、交流、翻译、演唱歌曲、表演等。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将评价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传统测验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但利用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在各种表现性任务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则更能使教师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使英语的教与学在促进学生发展上完整统一。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

英语教学向来注重听说读写。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表现性评价能做到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多听多说,在实践中练习从而达到熟练运用学到的单词和语法,锻炼他们的听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很符合英语教学的需要。现以《Family lives》一课使用的表现性评价为例,进行探索:

(一)表现性任务

任务形式:以小组合作为基础,要求学生扮演孩子、父亲、母亲等家庭角色,演绎家庭一天的生活模式。

情境创设:模拟家庭环境,将教室布置成家庭的模样,用桌椅分割出厨房、客厅、卧室、等成员活动场所。

具体要求:①课前准备: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布置教室,准备图片或实物,熟记涉及到的常用句型和英语词汇。这一环节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的情感和态度等。②现实任务:小组成员对家庭生活的一天进行演绎,这一环节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进取精神、应变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等。

(二)评价标准

表现性评价第4篇

1.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是实现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已不是单纯的学历补偿教育,更应该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担负起创新人才培养和终身教育的功能。要实现成人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必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考试评价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节,是考评教育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指标,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蕴含在教学改革之中。改革成人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证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传统考评方式难以全面评价学员素质。目前的成人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文化传承为主的教育模式,往往把教育的任务仅仅归结为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与掌握实践技能,把考试分数作为教育评价的终极结果,将学生成绩的好坏等同于其能力与素质的高低。一些院校以教考分离、题库建设、评价标准数值化等作为切入点进行考试制度改革的尝试,但主流的考试评价方式———传统的标准化纸笔测验,偏向于学生记忆能力的评定,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可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对于学生在现实工作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却难以做出准确考评,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

3.表现性评价适合成人学员特点。成人教育的对象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能力特点,他们学习目地明确、务实,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需要的是加强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工作能力,获得国家与社会承认的学历文凭和各类有效资质证书,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从一般意义上讲,成人的机械记忆能力不如青少年,而理解和分析能力则强于青少年,这就要求在教学环节中针对成人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对于陈述性知识的考核应该适当降低关注程度,更多的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表现性评价通过明确的评价标准,灵活的评价方式以及有效的评价结果,不仅能够进行学业成就评价,更关注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和非学业成就评价。

4.表现性评价促进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表现性评价能够将简单成绩评定转变为综合能力评价,将单一考试转变为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探索和创造出问题解决的方法,不但能更直接、更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强调在真实的任务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态度;表现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有助于促进个性化的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成人教育考试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表现型评价应用于成人教育考试管理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这一培养要求,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全面发展评价观的指导下,实现从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强调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自由地发展。表现性评价不单纯依靠考试,还能通过日常的观察和实践的锻炼,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潜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主动发展,从而使我们的考试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加速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2.构建合理的表现性评价目标任务。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内容,其依据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工学矛盾等多方面原因,成人学生往往对于与工作无关的知识,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愿意学习的态度,而对有助于工作能力提高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在制定表现性评价目标时,要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对于一些识记性、概念性和陈述性的知识,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体验,而对于相对较复杂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学习任务,评价目标不仅包括学习的成果,更应包括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及完成任务时多种技能的运用过程。

3.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传统型教师往往局限于单一学科专业,较欠缺多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多关注于知识的讲授,常常忽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过程,通过传统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掌握,而对实际运用知识能力较难把握。创新型教师则能够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强调多学科融合贯通,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需求,合理设计并实施表现性评价,在观念上注重考试的诊断、激励和促进功能,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在评价目标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思维过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导向上,强调学生参与学习和评价整个过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与潜质,制定因人而异的考核目标与标准,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现性评价第5篇

许多高中物理实验都可以结合表现性评价展开。例如,在进行“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实验教学时,实验原理可以归结如下: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不变,而研究其中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是物理实验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本实验的参量有F、m、a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a与F及m的关系时,如图1,我们先控制一个参量,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要求先控制小车的质量m不变,讨论a与F的关系后,再控制砝码的质量不变,即F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讨论a与m的关系。在确定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后,我会让大家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们在展开实验设计时,我会充分观察大家的表现,无论是选取的实验器材还是各种实验器具的组合等,我会充分留意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综合能力学生才能够迅速设计出简单可行的实验步骤。在给予学生们学习评价时,我会充分采取表现性评价的教学模式,我会有意识的结合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的各种表现再给予学生们综合性的教学评价。这种评价模式不仅理论依据更为充分,也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二、表现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在结合表现性评价展开高中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表现性评价重在对于实验过程有全面的评定,教师不能仅仅看到学生最后得到的实验结果或者数据是否准确,也应当关注于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学生如果在过程中产生了非常新颖且合理的实验设想,或者在实验操作上非常标准,即使最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不是太准确,学生的这些优秀表现也应当得到充分肯定。教师要看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实验表现,这种评价理念才是更为适宜的。某次实验课上我列举了如下问题: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长度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钩码每只质量为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9.8m/s2)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说明图线跟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会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尤其是学生们会怎样利用这些数据,会怎样在表格中绘图,这些表现我都会相应记录下来,并且给予他们教学评价。无论学生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否准确,我都会对那些分析问题非常仔细认真的同学提出表扬,因为他们的表现非常出色。

三、结语

表现性评价第6篇

[关键词]表现性评 价评价量规 PTA量表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1.表现性评价的界定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又被称为“基于表现的评价”(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3P”评价(performanCe,portfolios,produCt assessment)。表现性评价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来测量学生的状态。R.斯廷金斯(RiChardStiggins,1987)对于表现性评价的权威性定义为表现性评价是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一系列尝试。

表现性评价之所以成为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和测量界的热门课题,是因为它符合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认知心理学理论(modern Cognitivepsychology)等现代教育理论。

2.表现性评价的发展

(1)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现性评价在许多国家受到格外的重视,英、美等国在80年代后极为强调详细的学习目标及表现性评价,重视对研究技能、观察能力、口头表达技能、交际能力、合作能力、仪器操作能力、调查与设计能力的训练与测评。这些能力的测试主要通过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与听力作业、表演等加以实现。在澳大利亚、英、美等国有一些成功的尝试。总的来说,国外对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已经趋于比较成熟的阶段,评价专家和教师们对提高表现性任务的结构、结果效度、类推性的策略和技巧做出大量的研究;各州或地区开发大量可参考的表现性任务以及统一的各学科表现性评价标准,以备教师参考。

(2)国内,自2004年9月起,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四个省(区)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历时近4年,表现性评价受到了课改区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在各学科中进行了许多尝试性的探索。从目前国内的应用范围来看,表现性评价主要在日常教学评价领域中推广,旨在通过它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从未来的高考改革趋势以及07年的各试点省的高考方案来看,大学对学生的选拔将会逐渐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其中。表现性评价以其侧重实践和真实的特点必将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工具。

二、C语言课程实验评价的现状和表现性评价的优势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必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主要目的,又是一门实际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实验是课程进行的重要环节,提供资源,集中时间给学生充分的编程实践机会,但其实验的评价方式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的发展。传统的等级考试,这种终绪性评价方式更注重学习结果,反馈信息有限,把程序设计能力这样涉及知识性、技能性、情感态度等多个目标领域的学习成果,只当成了知识性的学习成果,基于课程设计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应课程设计要求了,应当有所变革,以适应教学的发展,并促进学生的发展。

表现性评价在课程实验评价中的使用日益得到关注,表现性评价融入到C语言实验课程教学之中,是教学评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也必然要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学生设计程序是一项复杂的表现性活动,与之相适应,对其进行表现性评价成为可能。表现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公开地、全方位地展现自己,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来评定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包括题目设计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程序调试修改能力及相应的个性心理发展。通过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为学习者打下良好的程序设计基础。由此,表现性评价应用于C语言课程实验具有更多优势和生命力。

三、C语言实验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建议

表现性评价需要系统的准备和实施,在此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提出以下几点实施建议。

1.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结果

如果要想正确理解和实施表现性评价,必须首先要明确评价目标。用各种学生的表现来说明学生在理解、知识或操作技能等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上达到的水准来描述学习的结果。这种描述把学生、教师评价和学习的重点明确指出来。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描述与学习结果的描述原则是一致的。

2.选择和设计恰当的表现性评价的任务

表现性评价可以根据表现性评价所用情景的真实程度分为:纸笔型表现性评价任务、识别型测验、结构化的表形性评价、模拟型表现性评价任务、真实任务样本和扩展性研究性学习任务。表现性评价的情景当然越接近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情景越好,但是教师在选择评价的类型是,还需要充分考虑实现的难度、消耗的时间、硬件支撑条件等问题。

3.设计可行的评价量规

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制定一套完善、全面而又公正的评价量规是评价的核心内容。制定量规的时候,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商议和沟通,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制定。同时在学生完成评价任务之前向学生解析清楚量规的内容,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制定表现性评价的评价量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表现性评价第7篇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课程教学;营销策划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163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是高职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营销策划”作为一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实用性非常强,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际营销工作中所需的分析、判断、策划的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笔者在多年从事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发现,由于存在教学评价形式单一,过分注重书面考试分数,偏重书本客观知识的考核等问题,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对学生的发展、变化、成长过程进行动态评价。[1]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采用一种既能适应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又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技能提升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

2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表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表现性评价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注重评价对象的个人价值,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发挥其积极性,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人性化。表现性评价采用的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不单靠一次考试就给学生划等级、论优劣,而是对学生的学习作业、参与活动的表现、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对生活的态度、对与人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观察,再给学生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3]

3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营销策划”课程中采用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测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即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方面的能力;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随机应变、想象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等。[4]而这些技能在“营销策划”课程标准中都被突出为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

同时,高职“营销策划”课程大部分是根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课程强调学生能将营销策划知识的实际应用与日常生活、企业实际相结合,来解决实际营销问题。而表现性评价侧重测查学生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表现性评价,能让评价方式与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契合。

4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4.1确定评价内容

在“营销策划”教学之前先确定好评价内容,明确学生将要达到的预期表现效果。基于表现性评价的“营销策划”教学可以通过设计模拟企业营销业务流程学习、模拟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编制、体验式营销实战等任务,评价学生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判断、策划等职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营销成本控制、时间管理等职业素养。

4.2确定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包括课程学习的总评价目标和项目的分评价目标。课程学习的总评价目标取决于课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5]“营销策划”课程要求学生形成营销策划的技能和素养,学会策划是这门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通过这个总目标让学生知晓“营销策划”课程不仅局限于让他们重复操作单个项目,而是让他们能够把学得的实操技能迁移到具体的营销问题情境中。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预期,他们就会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实际营销问题,提高自己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

4.3编制表现性的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应该是“唯一正确答案的选择器”。学生应能够在“营销策划”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创造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本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因而教师在开展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要编制一个合适的表现性任务。编制的表现性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清楚说明或展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后,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6]所以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学习背景编制表现性任务,编制的表现性任务要具有长期性。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全面、具体地思考问题,真正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让教师能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在学生执行操作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直接观察、监控和评价。

4.4选择适当的表现性评价模式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实行表现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提升的水平;既要关注行为表现,又要关注情感、价值观的状态。因此,选择操作性强的表现性评价模式非常重要。可选择的表现性评价模式有:第一种,专题研讨会。通过在研讨会中提供学生需要讨论的营销专题,发展学生的营销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分析、解决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的质量、发言提纲记录等评定等级;第二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交互、沟通、协作,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等职业道德。[7]教师通过巡查指导的方式,对表现性评价中设置的观察点进行信息收集,考查学生是否有进行分工协作,是否主动参与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与组员共同探索营销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最终对小组学习过程进行评定;第三种,实践活动。教师可先提供一张表现性评价表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主动、有目的地去完成表现性任务,并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

4.5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营销策划”课程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和依据。制定合理、明确的表现性评价标准能够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保持全面性、公正性、客观性,也可使学生有了学习目标,知道在学习完成后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在学习结束时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从而参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营销策划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具体制定评价标准时,可运用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教师教学经验总结、学生参与探讨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明确表现性评价要考查学生在营销策划方面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以此来确定具体的评价项目。其次为评价项目设计不同的等级水平,不能以一个最终的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应该设定不同等级的要求,便于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方面仍然有待改进。最后为评价项目确定不同的权重,设计相互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有利于考查不同评价项目中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核心技能。

5结论

表现性评价能全面、系统地全过程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精准地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有效地破解了我国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评价形式单一、过分侧重于考试分数的局面。本文对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分别从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编制表现性的任务、选择适当的表现性评价模式和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对丰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金福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6):

[2]周凡,王俊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2.7-1.2.8

[3]李小英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1,2.90(3):8

[4]霍力岩,黄爽表现性评价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3):76-81

[5]王国清成人教育中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6B):83-85

表现性评价第8篇

怎样来监控和评估这种交际的有效性?怎样去保护学生大胆活用语言的积极性?怎样使得这种热情变成持久的动力?传统的测试方式显然无法满足这类活动的需要,而表现性评价能够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小班化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在项目化作业和课堂展示活动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努力去提高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征

1. 概念

表现性评价[1](performance assessment)有时又被称为真实性评价(因为评价任务比较接近真实的生活)或替代性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构成了传统测验的一种替代方式)。通过让学生学会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来测量学生的状态,不仅要观察学生的表现,还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它是一种形成性的、连续性的活动。它要求让学生事先了解行为表现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方式,学生参与评估他们自己的学习成果。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课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这里的参与不仅仅指行为参与,还包括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它顺应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新课标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改进教师教学的方向和目标的根本理念。

2. 特征

真正的表现性评价必须至少具备三个特征。

(1)多重评估标准:学生表现的评判必须依据多个评估标准。例如,一个学生说某种语言的能力可以从口音、句法、词汇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2)预定的质量标准:用以评判学生表现的每一条评估标准,必须在评判之前就已具体、明确。

(3)主观的评估:依靠评价者的经验和智慧来决定学生表现的可接受程度,是一种诊断性评价,一般采用描述性语言或量表的形式。

二、项目化作业和课堂展示

1. 项目化作业的合理设计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熟悉的情境去建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自我表达能力,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小组情景化任务的真实性或模拟真实性,即给学生选择适当的任务——表现性评价的两个核心问题之一。[2]

这一活动一般置于教师每单元的示范授课之后,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拓展,如:跟进活动(Follow-in)或提升活动(Further up)等后续活动,教师充分利用源于文本的情境或模拟复现或提升创建新交际语境。根据内容的需要,展示活动偶尔也可以放在教师示范课之前,给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挑战,任务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已学或将学内容进行吸收、理解和诠释或解读。如在教学NSEFC Book 2 Unit 3 Computers时,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对电脑知识的掌握远超过笔者,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并设计任务,因此做了如下处理:

Requirements as follows:

1. Topic: different functions of computers

2. Requirements:

a. Focus on one or two aspects, presenting logically & clearly, for example:

“In what way are computers important in people’s life?”

(Here are some reference aspects: school/office work, game-playing, emails, music and films, chatting, information-getting, photos/videos, shopping, etc.)

b. A short presentation or dialogue. And PPT is welcome if necessary.

c. Time limit: 6-7 minutes.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任务,活动的进行要保持一定的频度,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现自我,在宽松和民主氛围里,学生的个体与全体都得到积极的影响与良好的发展。

2. 评价标准的预设与完善

评判学生反应的满意程度为表现性评价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3]中的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是指对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教师等评价者应认同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平衡性。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