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先进村申报材料

先进村申报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1 13:39:35

先进村申报材料

先进村申报材料第1篇

一、转变观念,明确责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为此,我村特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陈建荣为组长,村委会主任徐秀英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成员由两委成员组成。创建领导小组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发挥模范作用,使创建活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建设新农村,不仅需要漂亮的房屋、宽阔的道路、现代化设施,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需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与新农村相适应新的思想文化观念。我们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进步,需要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共同的理想信念;构建和谐——,需要革除陋习树立新风,转变传统生活习俗,等等。一旦这种观念形成并使之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广泛的、稳定的、持久的影响,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抓好经济,促进发展,为创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村党委会和村委会认识到,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结合,才能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为此,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创建为最佳载体,全面提高宽裕型小康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全村干部群众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年我村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上交国家税收政策1**8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年完成销售收入3.**6亿元,上交国家税收政策1283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450万元。为开展创建文明村提供了经济后盾,**年十二月成立了——村股份合作社,把全村的资产量化到每个村民手中,年终进行分红,使村民充分感受物质文明带来的成果。

三、心系群众,多办实事,努力改善我村基础设施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资本积累的增多,村党委会首先想到的是加大公益事业投资,为民办实事,先后投资150万元改造了农村低压线路,投资200万元硬化全村道路9500米,投资250万元引进太湖自来水工程,让村民全部用上洁净的太湖水,投资100万元建造二座防洪水闸,投资100万元维修阳澄湖及吕池内河驳岸,为取缔露天粪坑投资90万元建造公共场所6座,三格式化粪池98只,投资25万元改造——老农贸市场,并在井亭工业区新建农贸市场一个,大大方便了外来务工者。全村98的村民家里安装了闭路电视和电话。村民福利方面,一是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除享受退休金外,在重阳节、春节发放补助金250元,村里对60岁、70岁、80岁、90岁老人专门订做了生日蛋糕,送到老人手里,祝老人健康长寿;对60岁以上的党员给予按每年基数500元,党龄每年24元生活补助;二是对在村担任过正职、副职、条线的离退干部给予退休金;三是村民如遇“白事”以村委名誉上门吊唁,给予500元的丧葬费,并敬献花圈,对党员过世的以村党委和村委名誉给予1000元的丧葬费,并敬献花圈;四是对精神病患者村积极主动帮助联系康复医院进行治疗,对贫困户每年给予300—3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并优先安排困难户到注册在我村的企业工作;五是村党委专门设立了扶贫帮困基金,对全村困难户进行一帮一的扶贫帮困结对,使他们感受党的温暖。六是全村100的村民纳入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100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大病医疗保险。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素质。

1、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村为了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了农村文化事业。一方面,我们加大了投入,建好老年活动中心,做好“三个一工程”丰富村民的生活;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村民群众开展了体育竞赛(太极拳)、文艺演出(腰鼓队)、健身表演、歌咏比赛(团员青年歌咏选拔赛)等文艺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使之把我村建设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2、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

我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一些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选举、突出**决策、实行**监督、搞好**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权利。20**年,——村的村民自治工作通过了省、市、区的验收,成为了村民自治模范村。同时我们在村民中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培育弘扬"团结、拼搏、诚信、文明"的地域精神。倡导移风易俗,婚、丧事简办,革除陋习,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各项诚信建设活动。积极倡导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风尚,培育形成新的信用关系,支持我村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社会风尚。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

3、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及村容村貌,创建平安村居。

村党委围绕建设“绿——、水——、花——、最佳居住生态城”的目标,切实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努力做好环境建设,让村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长期以来,村党委会十分重视环境卫生工作,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资金到位,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每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河道配备专人长效管理做到无漂浮物,无白色污染物。村内主干道路安装夜间路灯,改造绿化面积28989m²,新增垃圾箱175只。80的农户用上了卫生设施,全村158个企业无“三废”工厂。同时抓安全生产不放松,专职安全员每天巡视在各个企业中,全年无事故。治保委、调解委、联防队组织健全,减少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事调解率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无非法宗教和***等活动。

通过加强文明创建,村民都能作到“八无”即无、无盗窃、无迷信、无斗殴、无吸毒、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非正常死亡、无重大安全事故。

五、营造文明家庭,为创建文明村工作打实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创建文明另一个重点就应当放在家庭。我们以“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全村1426户家庭广泛开展文明竞赛活动,弘扬了正气,提升了人气,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近年来,全村共涌现出星级家庭869户,文明示范户12户。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我们根据每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突出重点,带动整体,成立了禁赌协会,计划生育协会。全面开展“生儿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宣传,全村未出现过违反计划生育的情况,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走在全区的前列。

先进村申报材料第2篇

(村两委特别是支部书记自己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情况)自“三双”程开展以来,*村两委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引导、帮助群众大搞运输业,他们主动与信用社协调,帮助村民贷款购车,并通过广播、标语等形势,向群众广泛宣传,凡手续齐全者,村两委干部可担保贷款.同时,村两委筹资2万元用于群众购车补贴,极大调动了群众购车的积极性,截止目前,村两委共协调贷款60万元,村里现有各种运输车辆120多台,仅运输一项村里年收入达20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陈平均同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办有机砖厂、采石厂、石料厂,现有工人200多人,年收入lO万元,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总资产选300多万元,他本人富带领群众富,先后拿出8万元帮助12户群众购车搞运输。现在他们都走上了致富之路,群众们都热心地称之为“致富领路人”。

二、抓班子带队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首先按照“五个好”要求,抓好支部班子自身建设,本着求大同存小异,团结一致,不断进取的原则,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进取,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它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建立健全各级组织和规章制度,支部一班人紧紧围绕在党支部周围,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因此,使村支部极具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要是支部一发动,全党全民积极行动,争先恐后,都超额完成任务。他们充分利用每月一次的周期性党日活动和一年两次的党员培训及民评等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使每个党员懂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地投入到改革当中去;二是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三是宗旨教育,使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空喊,自觉地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好人好事,违法乱纪,都要如实地记录下来,保存完整,年终一次评比,促使每个党员积极上进。

三、抓创建、重教育,完善精神文明好体制。

近几年来,该村的开展“创建文明村”、“创建文明户”活动为载体,深入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完成教育统筹的基础上,并不断改善校园的硬件设施,优化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现在,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已在蔚然形成。

2.破除封建迷信,提倡移风易俗。几年来,该村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动,坚持喜事新国、丧事简办。早在90年便成立了经白事理事会组织。现已杜绝了迷信的现象,形成了活着孝顺,丧事简办的好风气。

3.开展长期不懈的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年来,该村把法制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村里设立了治保民调委员会和普法宣传员,定期利用广播、板报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和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和健全了村规民约。在企业内部修订和完善了各项安全生操作规程,使广大职工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普遍加强,社会秩序良好。

四、立足实现“五个好”目标,健全一套好制度。

先进村申报材料第3篇

2006年县委、政府依据“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的原则,将水源丰富和交通便利的赵家村作为市、县两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2007年又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新农村试点样板村。三年来,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如一地发扬“团结奋进,崇尚文明,稳中求进,勇争一流”的精神,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随着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和岱海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赵家村立足本身位于旅游区内的实际围绕旅游业壮大种养业,发展以“农家乐”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将产业发展和生态农业模式结合起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后续效益。2005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680元,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86元,全村常住户43户兴建了砖混结构新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户户安装了电话,家家通了闭路电视。

回顾近三年的工作,能有今天村富民富的变化和成绩,靠的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政策,靠的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靠的是坚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靠的是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全村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艰苦创业,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一、高度重视,合理安排,包扶到户,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赵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从开始实施以来,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镇党委、政府积极配合,狠抓落实以及村两委的齐心协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在深入贯彻落实区、市、县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从本村实际出发,立足长远,兼顾当前,积极开发甜玉米、蚕豆等适销对路的主导产业。同时,为了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实行专人负责,专人联系,一包到户的方式,明确了包扶项目,包扶产业以及工作目标,有效确立“农家乐”旅游产业和发展模式,大力改善赵家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聘请北京苍狼白鹿公司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先期规划,本着经济适用和适当超前的原则,依托岱海、温泉、汇祥寺等环海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规划在岱海和温泉交汇处的赵家村建设二层楼房一栋、广场一处,并配套戏院、农贸市场、村文化活动室、餐饮娱乐场等。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框架建设为基础,在赵家村建成两纵两横呈“井”字形的村道共1800米,4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正在加紧建设,同时配套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也正在采购之中。为了完善广场功能在广场设立科普宣传栏,建立科普长廊。为改善生活质量,投资10万元新建一处高标准厕所,变一户一厕为多户一厕,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而且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档次。对村民文化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卫生室进行重建装修,并配齐了相关设施。

三、重视生产发展,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

针对部分村民易于满足眼前温饱生活,不求更大发展的陈旧观念,该镇采取多种方式让农民开眼界、见世面,促使他们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专门组织村民到呼市等地参观当地的农家乐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借鉴和经验。针对赵家村地处岱海旅游区黄金地段的实际,采取“个体经营、单位包扶”的方式,确立“农家乐”旅游模式,即依托岱海、温泉、汇祥寺等环海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及紧邻呼阳公路便利的交通优势,以发展“农家乐”旅游为主,配套建设设施农业、庭院经济、园区养殖等相关产业,有效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确保包一户,成功一户,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真正凸显主导产业优势。

1、发展“农家乐”旅游模式

在对朝阳农家庄、启明农家园、建晓农家乐3家“农家乐”餐饮店扶持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扶持发展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炕,游农村景,享农家乐”的多户餐饮店。与此同时,依托赵家村旅游资源,借助包扶单位支持,以农家庭院为载体,重点围绕旅游做文章,着手建设田园风光式农家小院,开发、出售旅游纪念品、民俗工艺品、剪纸、窗花、布鞋、布老虎等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品,改造现有果园,修建村牌、广场文化活动室、戏院、土特产品商贸店、超市等,有效确立以吃、住、玩为主的集观光、休闲、采摘、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田园休闲型“农家乐”旅游模式,将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使田园风光与现代宾馆和谐交融。

将村中原有的品种单一,树种质量差,管理粗放的38亩庭院经济林,在林业、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重点更换新品种,种植岱海秋红苹果3处,定期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加大树种优化力度,栽植国槐、云杉、庭院经济林1.8万株,并在果园内点种毛豆、葫芦、黄瓜、甜玉米等农家作物,游客可以亲自采摘农家果菜等绿色农产品,分享劳动丰收的喜悦,达到优化种植结构、增强视觉感受,提高种植效益的效果,致力营造浓郁的乡土人家气息,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路子。

3、发展设施农业

对原有15座大棚,聘请有技术、懂经营的大户承包经营,种植“日本礼品西瓜、彩椒、香蕉冬瓜”等特色作物,经济效益非常好,示范辐射带动全村农户,逐步推开。积极鼓励农民在庭院内发展蔬菜、花卉、瓜果等种植业,使农民家家户户营造出绿色氛围。村前紧靠呼阳路的50亩耕地,全部种植保护地蔬菜,为发展设施农业奠定基础。

4、发展园区化养殖

配套旅游业发展,逐步萎缩散养畜牧业,大力推广专业化、园区化、集约化的科学饲养方式,扶持土鸡、家免、肉羊等低污染特色高效养殖业发展。

四、改变传统种养模式,调优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1、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

2007年以来,共建日光温室大棚15座。同时推广种植甜玉米,养殖肉羊,发展庭院经济,由过去单纯的种粮转到种菜、种特色物种和反季节蔬菜上来。此外,努力争取户用沼气项目,已建成“一池三改”模式的沼气池15座,全部投入使用,与种养业配套发展,基本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2、就近输出劳务,农民工变成了“上班族”。

面对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可喜势头,针对建设工地工人紧缺的时机,由镇社会劳动保障事务所牵头,组织村民开展劳务输出,村民打工不出村,既能增加收入,又不影响农业生产,还能合家团聚,享受到了城里人的待遇,被称为村中的“上班族”。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村在附近工地打工的总收入超过8万元。

五、倡导先进文化,树立文明乡风,提高村民素质

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创建文明。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全面动员,广泛发动群众,让村民真正认识到创建文明村是一项“惠民工程”。

2、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对村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三年内,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基本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也提高了素质。

3、加强道德建设,树立文明乡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村内小广场宣传栏内宣传公民道德,“八荣八耻”,加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组织村民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农民运动会,五四青年联谊会,七一党员活动日,国庆文艺晚会,营造文明村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创建文明的乡风民俗。

六、清理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

1、村容村貌整治

一是加强对“五堆”的清理。对呼阳公路两侧、村内硬化道路两侧、温泉路赵家村段的粪堆、土堆、沙堆、石头堆、柴草堆以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清理,对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物进行全部拆除。通过整治,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畜禽乱跑的情况。

三是加强禁牧工作。全面加大禁牧工作力度,严禁将牛、骡、驴、马等大畜拴在门前、路旁和村内的行道树上,严禁随意毁坏林木。

四是加强断壁残垣、破墙烂屋整治。包扶单位积极与被包扶农户沟通协调,全面整治有碍观瞻的断壁残垣。

2、庭院卫生整治

针对村民院内普遍脏乱差的实际。各包扶单位引导村民开展整修院墙,柴草堆放,破砖烂瓦掩埋清运,牲畜圈舍消毒,人行道硬化等整治工作。

3、室内卫生整治

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家庭环境卫生清洁,直至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坚持建管并举,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1、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广播等宣传阵地,针对农民实际,对村民着重进行《选举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学习,增强村民的守法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2、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涵,调整创建标准,在村民中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群众创业致富热情,通过村民小组自评,村委会审核,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镇党委复核,“公平、公正、公开”地产生“十星级文明户”,努力促进新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提高。

3、民主管理,制度约束。制定《赵家村卫生保洁管理制度》和《赵家村治安保卫工作制度》,《赵家村诚信经营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配备环境卫生监管员和治安巡逻员,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有序和有效地维护赵家村的社会治安稳定。

先进村申报材料第4篇

一、组织领导

自治区科协和财政厅联合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全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工作。

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科协,具体办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成立评审组,负责对申报推荐对象进行评审,并对有关项目进行评估监督。

盟(市)科协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工作,协调解决有关事宜;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宣传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审查本行政区域内申报单位、个人的参评资格,审核整理相关申报材料;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旗县(市、区)科协、财政局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协调解决有关事宜;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宣传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审查本行政区域内申报单位、个人的参评资格,进行项目实地评估;整理相关推荐材料,做好公示和申报工作;组织编制审核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对计划专项资金进行管理监督;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计划实施的有关工作,并协助各级科协、财政部门落实计划。

各级科协、财政部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听取有关意见建议。

自治区及各级科协、财政部门对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实施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坚持全国科普示范旗县(市、区)申报推荐优先的原则;

——坚持“全国百强农技协”、“全区星级农技协”、“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全区星级科普示范基地”申报推荐优先的原则。

三、宣传动员

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及有关规定,通过区内主要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向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农牧民公开评比和筛选农牧区专业技术协会、农牧区科普示范基地、农牧区科普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推荐条件和申报程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申报。积极宣传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加大对获奖单位和个人开展农牧区科普工作的指导力度,使其在提高农牧民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申报推荐

申报单位和个人向所在旗县(市、区)科协、财政局报送典型经验事迹材料;填写推荐表;提供相关登记、奖励有效证件和有关照片;编制专项资金项目预算。

旗县(市、区)科协、财政局整理审核申报对象的申报材料(包括①申报单位、个人的推荐表②登记、奖励证件和有关照片③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④3000字左右的简要事迹材料);制作相关推荐材料(包括①正式报送函②推荐工作简要总结和说明③公示材料);向所在盟(市)科协和财政局提出本行政区域内申报推荐的单位和个人,报送相关申报推荐材料。

盟(市)科协、财政局汇总所属旗县(市、区)申报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整理,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制作相关推荐材料(包括①正式报送函②推荐工作简要总结和说明);向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申报推荐确定的单位和个人,报送相关申报推荐材料。

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各盟(市)申报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在推荐名额内,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制作相关推荐材料;向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推荐确定的单位和个人,报送相关推荐材料。

五、公示监督

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旗县(市、区)科协、财政局将本行政区域内推荐名单在有关乡村公示10天,广泛征求意见,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正式上报所在盟(市)科协、财政局。

先进村申报材料第5篇

一、项目背景

为进一步发掘我市的传统村落资源,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根据国家有关部局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通知要求,金华市从去年四月份开始组织传统村落的调查登记和申报工作。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东阳市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协助各乡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此次的申报工作。申报初期共提交了15个村落的申报材料。

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传统村落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建筑、村落格局、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四大要素是传统村落申报的重要标准。

通过前期的调研及对各古村落资料的整理,在这整个参与过程中发现各乡镇在申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申报工作及未来古村落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

(一)申报资料的完整性

此次“中国传统村落”项目申报需要“传统村落调查表”和“汇报PPT”两份材料,为建立传统村落的基本信息档案,获取最新的第一手资料,需要各乡镇对本村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但从各乡镇提交的材料来看,发现其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参差不齐。一类是村落资源丰富,资料度的完整性和详细度上都较好;第二类是村落资源相对匮乏,资料不完整且阐述略为简单,例如,缺少地形图及相关照片的辅助说明;第三类是村落资源丰富,但相对应的资料却不完整,体现不出本村落的独特性,例如在建筑类型、非物质文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挖掘。由此反映出各村落的现状发展不均衡,乡镇对各自村落档案的记录水平参差不齐,也间接反映出项目申报小组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各村落的调查表是每个村落的身份证明,档案填写的完整程度、详细度以及真实度都会对此次申报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古村落保护角度出发,古村落基本情况内容填写的越完整、越详实,对下一步的保护发展规划就越有利,越能发现村落自身的价值特色和保护重点。

(二)申报材料的规范性

通过对各乡镇上交材料的梳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村落的选址特征、结构肌理、建筑类型、传统文化等内容表述不清、不全,未按规定要求制作申报材料,未能充分展现村落的传统资源。尤其在PPT的制作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展示照片的处理方式上。

“选址特征”可以从村落风水、故事介绍入手阐明祖先选在此地的理由,建议放置村落古地图加以补充说明;“结构机理”:若有故事则应放置能表现故事的图纸。例如河流贯穿全村,在图上就应表现河流,形似七星拱月的造型,使大家通过图片就能一目了然,若没有类似的图纸,则可以直接放总图;另在旁边附上主要景观照片,并附上文字说明;“建筑类型”应注意类型的丰富性,可以将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建筑都予以展示。例如:庙宇、祠堂、民居、戏台、书院、村民公社、手工作坊、六畜舍等。

入选申报材料之用的图片每一张都应添加标题,并附上说明,不能采用拉伸、渲染等手段使图片失真;在文字陈述部分,要突出重点,可以使用特殊字体、色彩进行格式处理;基本信息里,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传统建筑占村庄总面积的比,要合乎比例,若被判定为空心村或传统建筑占比少于30%,将不列入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古村落的损坏消失,意味着时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消失,更意味着大批具有旅游潜在价值的资源的消失,是区域人民精神、文化、经济的多重损失。在申报过程中申报小组成员必须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意识到申报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项目负责人的统筹与协调

在项目进展反馈协调会上,各乡镇传统村落项目申报负责人汇报了各村的项目进展情况。与会人员基本上是由乡镇代表与年轻的驻村干部组成。会议中反馈出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各自村落历史环境要素、建筑特色、非物质文化等村落特色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一方面是因为对所处环境太过熟悉,反而进入了一个视觉的盲区,忽视了本村独有的传统特色元素;另一方面,各乡镇没有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调研申报小组,使调查的资料缺乏广度和深度。作为此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乡镇领导应重点关注村中的长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深入挖掘村落的传统资源,获取有关村落发展过程中的一手资料。而在文字资料的整理、村落照片的采集等技术方面的工作可以主要由大学生村官、年轻的驻村干部来完成。在调研过程中乡镇干部集相关项目负责人就大家采集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总结。

二、古村落现状调研

(一)村落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新农村建设及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缺乏对村落的保护意识,以及在整治规划的实践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和误区,使得部分古村落的整体村庄风貌、周边环境、传统资源、建筑古迹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一些表现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种类品级开始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

村庄内部建筑问题复杂。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于是在村中大拆大改,这部分新居建筑,尤其是自建房缺乏规范指引,布局散乱。新旧建筑在建造材料、造型风格、外观、装饰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各种新式建筑与传统风貌格格不入。村庄内随处可见任意临时搭建或破旧不堪的废弃建筑,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风貌。另外,村内的维修保养机制不健全,许多房屋呈现破败不堪的景象。出于增收的角度考虑,村内大量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定居,这也使得村内出现了诸多大门紧锁、年久失修、满目疮痍的乡土建筑。此外,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使得不少村内的建筑类型渐趋单一化、新居建筑呈现雷同化的趋势。其中,不少村落过度开发利用,出现了很多不恰当的仿古建筑,使得古村落呈现不伦不类的状况。

部分村落内的道路交通系统混乱、可进入性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诸多村庄内路网不成体系,处于树状的无序生长形态,道路泥泞,不适合村落发展的需要。

形成较早的村落,其传统资源越丰富,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越高,那么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机率就越大。因此村落保存相对完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申报传统村落的优势条件。

(二)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现有的服务设施较为局限,集中体现为村内的小店铺及传统的宗庙或文化礼堂,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设备在原有陈旧的基础上又存在普遍老化的现象。环卫设置配套落后、村内没有排水沟渠,垃圾随意堆放、清洁力度不足且民众的环卫意识较低;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诸多村庄内普遍缺乏集中的公共绿化地和娱乐休闲用地,环境品质不足,村民的生活质量不高。

(三)村民保护意识薄弱

除了保护发展较好的个别村落外,大部分村落的村民没有在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上形成自觉的保护意识。由于部分外迁的户主将其闲置的老宅外租给了大量来当地谋生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员成了村内特殊的一类村民。这些务工者普遍素质不高、乱丢乱扔垃圾,缺乏基本的村落保护意识。村民认识不到自身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许多村落环境、格局风貌等不断遭受破坏。尤其是一些表现传统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民俗文化,例如,非遗、龙灯、文物出土、传统手工艺等濒临消亡。考虑现实收入的原因,不少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更是后继乏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三、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思考

(一)制定出台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相关规定

首先从政府层面给予制度上的规定。地方政府应在摸清区域内古村落的整体情况后,科学编制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古村落整治、更新的区域和范围,明确具体实施的政策、措施。严格限定古村落核心区、改造区的改进,严格限定扩建和室外的装修等。通过对建筑风格、高度、密度、色彩等控制指标,保存古村落原有的结构肌理。真正体现“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的保护原则。其次,政府在加大对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投入的同时,应多发挥其引导作用,规划调控,多为古村落牵线搭桥,获得投资单位和外资的支持。

(二)完善管理体制,实现科学管理

在深度调研的基本上,为古村落建立相应的档案和保护数据库。对不同价值的古村落、乡土建筑制定详细的保护档案,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数据库的使用,可以使古村落的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工作得以有重点、有层次的开展,使古村落的保护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加强古村落保护的宣传教育

广大村民是古村落保护的重要力量,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村民们充分认识到保护古村落的意义以及与其切身利益的关系。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或者定期开展座谈交流的形式,提高村民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其次,借助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及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对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从党政机关各级官员到广大古村落的村民,从上至下,形成保护古村落的文化自觉意识,从而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积极性。

(四)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村落首先是村民的生产生活空间,村民是村落的建造者和村落文化的生产者、传承者与享用者,因而也是保护行动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必须以民为本,注重保护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相结合。应将传统建筑抢救保护与改善民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古村落的保护利用要与改善当地农民生活需求相结合。古村落保护行动不仅要保护古村落遗产,还要注重改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

四、结语

先进村申报材料第6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拓宽农民融资渠道,保质保量完成农村房屋登记任务,根据《房屋登记办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房屋登记工作的通知》及《*市集体土地登记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农村房屋登记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根据《关于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要求,对符合发证条件的农村住房,*房屋所有权证发放率要达到50%以上,并力争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二、实施步骤

(一)准备工作阶段(*9月25日-10月20日)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通过领导讲话、发放通告、派发宣传资料、召开动员会、设立咨询台等形式进行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其中10月14日-10月20日登记受理人员进行上岗前的统一培训。

(二)集中办理阶段(*10月21日—今年12月底)

受理:以行政村为单位集中上门受理。在完成测量、申请人签字、实地踏勘、公告、制作询问笔录入等工作,经初步审核后,由乡镇将登记材料报送登记机构图文数据录入、审核及发证。

审核:房屋登记机构对各房屋登记点的登记受理材料,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集中图文数据录入,录入完毕后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制作相应的房屋权属证书。

领证:各乡镇从登记机构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等权属证书,下村分户发放。

各乡镇要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安排好登记各项工作,确保*底前房屋所有权证可以发证发放率达到50%以上。

(三)检查整理阶段(今年12月底)

各乡镇整理好档案资料,及时移交房屋登记机构,并对发证情况进行总结、评比,转入日常管理工作。

三、职责分工与要求

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各乡镇政府为实施主体。建设、国土、公安、财税、民政、司法等部门按各自职责互相配合,做好指导、督促和服务工作。具体职责:

各乡镇政府:负责设立房屋登记点,配备相应的人员;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出具房屋权属来源证明;登记受理(包括材料初审、申请人签字鉴证、制作询问笔录等);现场查看;公告;发放权属证书;整理、装订档案等工作。

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房屋登记的业务指导、图文数据录入、登记审核,对由各乡镇送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审核合格后记载于登记簿,制作权属证书。

公安部门:负责出具房屋登记所需的人员身份、户籍情况证明。

财政、税务部门:负责办理房屋转移登记中涉及的完税手续。

司法部门:负责办理涉及赠与、继承、析产(分割)、委托、处置被监护人房屋以及港、澳、台或其他境外申请人申请登记房屋等需要办理公证的公证手续。

民政部门:负责出具房屋登记所需的当事人婚姻状况证明和办理门牌证。

国土部门:负责先行确认初始(或初次)登记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属(即先行办理土地证)。

在申请登记前,如需办理交纳税费、出具证明、公证等事项的,按各自职责分工,由各相关部门现场服务、先行办理。

先进村申报材料第7篇

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要求,纵深推动机关效能建设,以打造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乡镇机关干部队伍为目标,以“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机制,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整合乡镇公共资源,努力搭建服务农村工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提高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乡镇机关政务公开工作。

二、基本原则

按照“窗口围绕社会转,部门围绕窗口转”的原则,调整内部运行模式,实现部门与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有机衔接,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不搞“双轨运行”。

(一)有权必进原则。凡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及服务事项、涉及审批服务事项的收费都必须进入为民服务中心办理。

(二)进必授权原则。凡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部门必须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启用本单位“行政审批专用章”(在本镇范围内使用,在行政审批范围内与本单位行政章具有同等效力,转报事项需加盖单位行政章)。

(三)依法行政原则。进驻为民服务中心的各部门法定行政许可(审批)职能不变,法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施主体地位和职能不变。

(四)公开透明原则。开展“一套业务告知单、一套申报材料范文本、一套政策法规文件依据、一张办公流程图”公示文本活动,并通过服务指南、办事须知、公开服务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等事项,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方便群众监督。

(五)便民利民原则。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科学设置服务窗口、筛选服务项目、确定工作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六)规范运作原则。镇为民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行为规范办事,遵循管理规则,不得违反规章制度。

(七)廉洁高效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严禁吃、拿、卡、要和。

(八)加强监督原则。镇为民服务中心工作要自觉接受镇党委、政府、人大的监督,接受媒体和监督机关、人民群众等各种监督,促进服务中心持续、高效、廉洁、规范运行。

三、机构建设和主要职责

(一)机构建设

为加强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决定成立××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代办点,为民服务中心设主任一名,专职副主任一名,主任按照副科级干部配备,由××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朱林兼任,专职副主任按照股所级干部配备,由徐树贵担任。为民服务中心对镇人民政府负责,代表镇人民政府对中心窗口工作行使管理、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能,对村级代办点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协调、服务,同时接受县中心的业务指导、工作协调;村级代办点由村(居)委会班子负责管理,从村(居)委会干部中明确代办员2名,实行ab工作制,确保岗位不空,方便群众,在镇为民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明确代办项目,真正做到为民服务。为民服务中心是镇政府的综合机构,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在服务大厅设置民政、残联、计生、村建、环保、国土、林业、财政、劳动保障、农经、畜牧、农科12个服务窗口,并设置派出所、卫生院两个分中心。

(二)主要职责

为民服务中心和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代办点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直接办理权限范围内的简易事项;

2、代办需上级审批的事项;

3、对申请人提供咨询、留言、陪同和转告等服务事项;

4、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经济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

5、做好群众工作、处理来信来访;

6、知民情、听民意、说实话、办实事;

7、其它工作。

四、人员管理及经费保障

(一)为民服务中心各个窗口由镇政府各涉及部门选派1—2名素质高、业务熟、协调能力强、行政审批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到服务中心窗口工作,其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调出。实行abc角工作制,a角为首席代表,分管领导;b角属常驻工作人员;c角为替补工作人员,确保窗口工作正常进行。当b角工作人员确需离岗时,c岗及时补充,bc角由中心主任统一调度。镇政府各有关分管领导以及镇直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必须加强配合与协调,确保中心服务窗口有服务人员上岗。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向窗口首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做到“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审批权限向中心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向中心集中、中心审批服务事项向电子监察网络集中;项目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人员落实到位。各单位abc角人员名单于2010年1月底前报镇为民服务中心。

(二)加强进驻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为民服务中心和原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窗口工作人员原身份和隶属关系不变,在原单位的相关待遇不变,以服务中心管理为主,按规定开展工作。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由同级人事部门赋予中心,评先选优指标由人事部门按照中心人数比例核定,不占进驻单位的评先选优名额,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由人事部门审核后装入个人档案。窗口工作人员调离中心时,由中心出具鉴定材料移交所在部门或单位,作为进驻单位干部考核、使用和晋升的依据。镇为民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和村级代办员的管理、监督和学习培训,各进驻单位要协调配合,重视、支持、帮助为民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村(居)委会两委班子要担负起对代办工作的领导责任,把代办工作纳入村级事务统筹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和考核奖惩。为民服务中心业务集中办理时间:每周二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12:30-4:30,每周日和周一为休息时间。进驻中心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不得迟到和早退,有事必须要请假,否则将按照××镇干部职工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为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将纳入综合考核奖惩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严格兑现奖惩。将进驻事项的办理情况纳入进驻单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镇党委、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对完成工作任务较好的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适当的经济惩罚,并且本年度的考核不得评为“优秀”。逐步建立村级代办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对在代办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为民服务中心的正常高效运转,为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对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财政所要保障中心前期建设资金及相关工作经费,后期运行经费财政所列入预算,每年安排不低于2万元的工作经费,确保中心正常启动运转,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代办点财政所预算每年每个点安排720元业务经费作为代办员工作补贴;组织、人事部门要牵头研究制定管理、考核等相关政策措施;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为民服务中心的监督检查,把中心工作情况作为监督重点,实施效能监察,对服务对象的投诉要100%受理、100%查清、100%依归依纪严肃处理;宣传、广播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到家喻户晓,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

五、规范运行

为民服务中心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实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运行机制;实行“绿色通道制、全程代办制”,建立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办结公告制等行政责任制度,完善行政程序。

(一)落实六项制度。为民服务中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好相应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作风建设制度、卫生安保制度、投诉监督制度。通过制度的落实到位确保工作到位、服务到位,实效到位。

(二)实行“六件”管理。对群众的申办事项要按即办件、退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上报件进行及时分类,不同的办理件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并尽快回复。

即办件:凡程序简便,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申请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当场办结。

退回件:国家明令禁止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当地发展规则的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及时作出不予办理的明确答复或出具退回件通知书,注明退回原因。

承诺件:申请事项涉及两个部门或需要审核、论证、召开听证会、现场勘察的,由窗口工作人员先接收申报材料,承诺办结时间,出具承诺办理通知书,客户到时凭通知书信件到服务中心办理。

联办件:服务对象的申请需要3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实行由主办窗口受理并牵头进行联合办理。

补办件:对服务对象申报材料不全,无法办理的,承办窗口必须一次性明确告知需补办的材料,待服务对象申报材料全后按即办件、答复件、承诺件、联办件处理。

上报件:需报上级审批的申请事项,由主办窗口受理,向服务对象承诺上报的时限,负责事项的全过程办理。

(三)实行“六公开”办事。为全面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中心的各个窗口实行办理事项、办事程序、法规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全部公开。

六、建立村(居)委会村级代办点

(一)村(居)委会实行代办员制。负责代办需要到镇及县级以上办理的事项。各村(居)委会代办员由村(居)委会副主任和大学生村官担任,没有大学生村官的由副主任和负责业务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并将代办员名单于2010年1月底前报镇为民服务中心。

(二)运行机制。村(居)委会村级代办的运行机制由受理、传递、回复三个环节组成。代办员受理事项时可以采用书面、口头等形式,同时做好登记工作,并向申办人员告知办理权限、承诺时限等,向申办人出具相关证照工本费的收费依据和收据。对于申办人申办材料不齐全的,应一次性告知补办事项;传递时,要主动与为民服务中心和村“两委”联系,及时做好衔接工作;回复时,代办员要将办好的手续及凭证送交申办人,并收回原出具的收据,及时做好证明和资料归档工作,并征求申办人对所办事项办理情况的意见建议。申办人对代办员工作有意见的,可采用书面、口头、电话等形式,向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县政务服务中心投诉。

(三)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公开原则。公开为民服务事项、代办员的选任、变更、为民服务制度。二是坚持公平原则。代办员对申办者不论远近亲疏,一律平等对待,认真负责为群众代办事项。三是坚持依法原则。严格执行为民服务工作制度,按照规定的办事程序,不搞变通,杜绝暗箱操作。四是坚持高效原则。代办员要熟悉事项的办理程序和有关要求,对申办人做到“一次性告知”。事项一经受理,要按照限时办结要求办理,事项办妥后,应及时向申办当事人反馈。

先进村申报材料第8篇

坚持求实创新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市场导向原则,按照“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重心前移、综合考核、重点突破”的思路,强化源头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强化优势集成和扶优扶强,强化优势产业发展和富民强县,着力提高企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

二、申报范围

围绕“新农村建设科技专项、院市合作科技专项、苎麻新品种选育和加工后整理科技专项、特色种养殖科技专项、制造业信息化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专项、提高减灾防灾能力科技专项”等重点科技专项行动计划涉及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技术改进、重点优势资源开发、重大管理技术创新等,申报20*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三、申报原则

1、自主创新原则。申报项目必须明晰知识产权归属,必须突出原始创新、引进和集成创新以及消化再创新主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2、优势集成原则。注重优势院所、优势专家、优势企(事)业紧密联合、协同攻关,优先支持院市科技合作项目。

3、产业化经营原则。强调科技攻关计划成果或研究开发的配套技术,能在工农业生产上及时转化和应用推广。

4、富民强县原则。突出“科技”含量、彰显“富民”内涵、体现“强县”张力,具有带动与辐射作用。

5、项目绩效原则。项目申报必须规范,计划任务书必须完备,项目实施必须有技术方案,项目跨年度实施过程中必须有阶段性总结,项目实施完毕必须结题验收和出成果(通过市或县一级鉴定验收)。

四、实施年限

原则上按照20*-20*年跨年度进行设计,实行计划项目中期评估、检查和到期结题、验收(鉴定)的动态管理模式。

五、申报内容或方向

1、新农村建设科技专项围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民科技培训、星火科技扶贫和农村科技信息化五个方面,突出“三村建设”主题,强化产学研结合和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集成示范、特色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培育。

2)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探索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新模式。

3)新农民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目标,以星火培训基地和星火学校为依托,组织开展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培训、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市场营销知识培训等。

4)星火科技扶贫。以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主要对象,通过引进、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5)农村科技信息化。基于“三电”(电脑、电话和广播电视)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等。

6)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根据我市粮食作物主产区的气候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围绕实现三个提高(单产、质量、效益)和五良配套(良壤、良种、良法、良制、良水),对粮食作物持续丰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后减损增效技术攻关、技术集成转化与大面积应用示范进行系统设计,为粮食作物主产区提供系统、成套、整体的技术模式。

2、院市科技合作科技专项以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广泛开展的院(校)市科技合作项目为主要支持对象,重点在优势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1)优质富硒茶无公害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研究;提高产品安全卫生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到HACCP认证标准和国家QS标准;

2)盐卤及杂卤石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研究与产业化发展;

3)泥石流、地震、洪水等灾害的预报、预警和安全防范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

4)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设备研究开发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技术研究开发;

5)油气开发及附产物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研究。

3、苎麻新品种选育和加工后整理科技专项重点开展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和优质高产雄性不育杂交苎麻新组合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苎麻优良不育材料的创造;特高支高产苎麻新品系选育;苎麻加工企业生物脱胶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1)*州苎麻加工企业生物脱胶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推广;

2)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和优质高产雄性不育杂交苎麻新组合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4、制造业信息化科技专项积极开展*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及省级重点城市网站建设;广泛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艺、产品数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关系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

1)重点开展CRM在现代制药业的应用示范,叶轮加工机床数控化改造;

2)三维CAD在橡胶制品、水泵、电缆设计上的应用示范;

3)基于生物、医药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5、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专项

积极营造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开展工程技术中心、省级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公共平台及省级技术中心的建设。

1)现代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研发及应用;制造业信息化ASP平台开发及应用;

2)生物酶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生物能源的开发及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

3)多功能的金属或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开发;高效复合耐候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苎麻复合材料的开发。

6、特色种养殖科技专项研究*州中药材资源种类、分布、贮藏量、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重点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品种选育研究。培育特色种养殖业,引进推广质新品种,带动区域经济、拉动富民强县。

1)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特色养殖,优质高产粮食物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能够助农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2)(*州)川产道地及优势特色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研究,GAP认证及商标、原产地保护申报等。

7、提高减灾防灾能力科技专项围绕我市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重大自然灾害防范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要求突出重点,整合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重大自然灾害防范等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1)公共安全的监测、预测、预报、预防和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及集成研究;

2)应急救灾救助及集成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

3)社区安全防范系统关键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4)煤矿生产安全预防措施及设备研究开发;

六、申报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优先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