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论著职称论文

论著职称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21 00:34:07

论著职称论文

论著职称论文第1篇

一、申报范围、对象

(一)本市各电台、电视台中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及科教影视片中解说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外省市在沪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须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申报条件,且在上海取得《上海市居住证》满一年以上)。

(二)事业单位申报人员应由本单位根据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按岗位缺额进行推荐申报。

(三)下列人员不属于申报范围:

1、本年度已到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办理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限的除外,需提供延长退休手续审批表);

2、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的;

3、任期内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令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

4、由于本人工作失误给国家或单位造成不良影响或重大损失的。

二、任职条件

(一)播音指导

1、政治条件。

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党和国家的宣传方针,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公德。

2、专业能力。

(1)能高质量地完成播音或主持任务,组织和指导播音员完成各种播音任务,检查、审评播音质量,解决业务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2)很好地完成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经考察表明能履行播音指导职责;

(3)担任主任播音员职务期间,通晓播音业务,有较高的采、编、播制作节目的能力;

(4)实践中有创新,形成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并在社会和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

3、学历、资历。

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受聘主任播音员职务5年以上。

4、语言要求。

(1)必须通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或上海市职称古汉语(高级班)考试;

(2)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

5、学术论著。

受聘主任播音员职务期间,对本专业理论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并在省、部级及以上单位主办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5篇以上专业论文,或在全国性专业学术研讨会上交流5篇以上专业论文并获奖,或出版专业论著1本。

(二)主任播音员

1、政治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党和国家的宣传方针,具有良好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有较好的公众形象。

2、专业能力。

(1)组织和指导播音员完成播音任务,甄别播音质量,解决播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2)能够很好地完成播音或主持任务;

(3)能够担任播音教学和培养播音员的工作;

(4)能够较好地掌握采、编、播制作节目的能力,在业务上有显著的专长和特色,并在社会和同行中享有一定声誉。

3、学历、资历。

(1)获得博士学位,受聘一级播音员职务2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受聘一级播音员职务5年以上。

4、语言要求。

(1)必须通过全国职称外语B级考试或上海市职称古汉语(高级班)考试;

(2)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

5、学术论著。

受聘一级播音员职务期间,对本专业理论有一定研究,并在省、部级以上单位主办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3篇以上专业论文,或在全国性专业学术研讨会上交流3篇以上专业论文并获奖,或出版专业论著1本。

三、破格条件

对不符合规定学历、资历的申报对象,一般不接受申报。对少数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可破格申报,但必须符合上述政治、专业能力、语言、学述论著等条件。同时,在任现专业职务期间,必须是部级重大奖项获得者,并经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有关职改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进入审定程序。

四、申报材料要求

(一)对申报对象的要求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用16K纸打印,需盖单位推荐公章);

2、《业务报告(自传)》(3000字左右),重点说明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

3、报送论文。将已经的书刊封面、目录与论文装订一份,并由本专业2名专家就其理论水平、学术及实用价值提出书面评价意见,填写统一格式的《职称论文、著作鉴定表》;

4、学历、职称资格证书、聘书、外语、古汉语、获奖等证件复印件,按顺序装订(要求装订整齐、大小纸张一致,推荐单位需逐页审核盖章);

5、总计时间为10—15分钟的节目录像(光盘)1张。如系主持人节目,主持人语言应不少于节目时间的40%;

6、申报者当年只能申报一个评委会的一个专业。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并填写承诺书(承诺书格式见样张)。

(二)对申报对象所在单位的要求

1、对申报对象所提供的材料内容(工作业绩)进行核实,明确核实意见,加盖单位或人事部门公章,并由负责人签名;

2、将申报对象聘任期满或晋升前考核结果和等次填入《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档案》最后一页“考绩情况”内,并加盖单位公章;

3、《业务报告(自传)》须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注明是否属实,并表明是否有岗位名额,加盖单位公章。

五、报送材料内容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16K纸打印件3份;

2、《推荐评审高级专业职务资格人员情况简表》12份;

3、论文:播音指导5篇,主任播音员3篇;

4、《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档案》16K纸打印1份;

5、《职称论文、著作鉴定表》1份;

6、《业务报告(自传)》1份;

7、提交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真实水平、总计时间为10—15分钟的节目(光盘)1张。如系主持人节目,主持人语言应不少于节目时间的40%;

8、2012年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情况一览表;

9、学历、职称资格证书、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第2-3页、职称外语或古汉语、获奖等证书复印件各1份;

10、承诺书1份;

11、近期二寸证件照1张(办职称资格证书用)。

六、受理材料时间、地点、费用

1、材料报送日期:2012年6月18日—22日;

2、受理地址:静安区巨鹿路709号市文广影视局行政事务受理大厅;联系人:成老师;

3、申报对象每人付审定费800元(播音指导按总局标准另行收费)。

七、其他

论著职称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天津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对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和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以往的研究理论中推演出工作满意度与科研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工作者实际工作状况调查”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假设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提高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现有理论对组织内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几乎都提到了一个概念,即“工作满意度”。但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的不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理论界尚无定论,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探索空间。 

(1)工作满意度产生工作绩效。自霍桑实验之后,员工的需求和情感已成为研究者和实际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相关关系得到部分学者的研究验证。organ和ryan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问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hochwarter,perrewe和ferris的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相关系数达到0.22,并呈显著性j。行为学派基于“态度导致行为”的判定,提出了工作满意度产生工作绩效的观点。这种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因为高满意度的员工往往对组织有更多的认同,并能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更加积极主动工作,工作绩效相应较高。但这一理论是基于以工作绩效为结果,工作满意度为原因的假设,如若把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那么影响它的自变量又是什么?在对这一疑问的继续探询中,有学者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论观点,即工作绩效决定工作满意度。 

(2)工作绩效经由报酬决定工作满意度。这种观点认为,工作满意度并非工作绩效的原因,而是一个结果。olson和zanna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绩效决定工作满意度。因为绩效产生了有价值的结果,从而使个体感受到满意l3j。所谓“有价值的结果”,porter和lawler认为是“报酬”。员工工作绩效高,组织所给予的奖励和报酬相应也高,员工获得了组织认可,得到心理满足,工作满意度随之提高。如果组织薪酬评价体制等存在问题,员工的高绩效无法获得高报酬,贡献与所得之间出现落差,那么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将随之降低。但是,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因素仅仅是报酬吗?在这些疑问的基础上,新的理论得以发展,即“工作满意度经由工作行为影响工作绩效”。 

(3)工作满意度经由工作行为影响工作绩效。这种观点认为,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行为,工作行为的实施才能产生具体的绩效。因此,工作满意度不会直接影响绩效,往往需通过工作行为作为中介加以实现。此外,影响工作行为的因素并非仅有工作满意度,还有诸如员工自身的特点、需求、公平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因素,也将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工作绩效。 

尽管学者们对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二者间关系的认知仍存在分歧。虽然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由于不同地区管理文化及模式、地区发展阶段的差异、被试群体特征的不同,一些在前人研究模式中对工作绩效起显著作用的因素,并不一定适用于目前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人员这一群体。所以,有必要把已有的理论思考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合天津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现状的理论框架和创新开发思路。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行为显著正向影响科研绩效。 

假设2:科研绩效显著正向影响科技人员的物质收益满意度。 

假设3:科技人员物质收益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进而对科研工作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4:科技人员的专业职称高低显著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行为。 

一般而言,员工工作行为除受满意度影响外,还受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就科技人员群体而言,在个人特征因素中,“职称”是可能的重要因素。 

假设5:体现科技人员自我实现需要的满意度指标(包括对行政职务晋升机会、专业职称晋升机会、个人特长发挥状况以及拥有学习深造机会状况的满意度),对科研工作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如果假设3中工作满意度显著影响科研工作行为的假设成立,那么各项工作满意度指标中,哪些部分将对科研工作行为有更直接的影响呢?假设5认为,就科技人员而言,有关自我实现的满意度是可能的重要因素。 

二、数据资料与度量 

1.数据资料与样本特征 

本文数据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实际工作状况调查”课题组2007年在天津市所辖15个区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调查采用的是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天津市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研发机构中从事科技研发、科技管理的科技人员。调查共回收问卷1294份。 

本文出于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研究的需要,对1294个样本进行了地区划分,最终采用的数据来自滨海新区的585个科技人员样本。在被调查的滨海新区科技人员中,男性人数较多(占比63.0%),本科学历居主要比例(占比63.2%),来自企业的科技人员(占比97.4%),属于工科专业背景的科技人员(占比64.3%),从事应用研究的科技人员占较大比例(占比58.2%),此外,样本在各年龄层次均有分布。

2.模型变量度量

问卷所涵盖的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类是主观态度评价;一类是实际工作行为。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对问卷中涉及的主观态度评价指标、实际工作行为指标分别采用spss15.0中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法进行重新分类及效度检验。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2个主观态度评价指标中,有16个被组合成四个复合新因素。kmo测度和球形baalett检验,分别为0.842和小于0.001,这表明非常适合做因素分析。同时,各因素特征值均大于1.5,累积解释量达到了57.772%。本文将这四个新因素分别命名为工作满意度、物质收益满意度、职业精神感知和学风感知,见表1。四个因素中,物质收益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是本研究的重点。

在22个实际工作行为指标中,有16个被组合成四个复合新因素。kmo测度和球形baalett检验,分别为0.654和小于0.001,表明也非常适合做因素分析。同时,各因素特征值均大于2.0,累积解释量达到了76.225%。四个新因素在本研究中分别被命名为科研机会、科研时问投入、社会发展机会、非科研时间投入,见表2。四个因素中,科研机会、科研时间投入是本研究的重点。

按照研究假设,以上因素分析形成的工作满意度、物质收益满意度两项态度指标以及科研机会、科研时间投入两项行为指标将进入检验模型。其中,以“科研时问投人”和“科研机会”作为研究假设中“科研工作行为”的具体测量指标。“科研绩效”的测量指标取自问卷中“去年,您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及其具体数量”题项,其中包括sci、ei论文数,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国内一般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数,提交或发表研究报告数,申请专利数,完成模型数,报刊发表科普文章数等。

三、研究分析与结论

1.对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的基本评估

为对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做一个基本描述,表3列出了用于衡量科研绩效的八个指标的均值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科技人员在科研绩效上差异显著(f=6.016;p<0.01),博士学历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显著高于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员;不同职称的科技人员在科研绩效上也具有显著差异(f=5.919;p<0.01),正高职称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显著高于其他职称人员;科技人员在性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研绩效差异也具显著性(t:3.078;p<0.01);男性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显著高于女性科技人员。

2.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根据研究假设,为对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路径假设,并以spss15.0路径分析方法予以检验。

(1)工作满意度对科研绩效影响的可能路径有三条:一为直接影响科研绩效,此为直接效果;二为以科研机会为中介变量,影响科研绩效,此为间接效果;三为工作满意度通过科研投入时问影响科研机会,进而再影响科研绩效,此路径也是间接效果。这些路径假设分别建立在“满意度直接产生绩效”、“满意度经由工作行为影响绩效”的理论基础上,并能对假设3的部分内容予以检验。

(2)物质收益满意度对科研绩效影响的可能路径有四条:除了与工作满意度对科研绩效影响相同的三条路径外,还有一条路径是先影响工作满意度,并通过它影响科研时间投入,进而影响科研机会的获得,最终影响科研绩效。这些路径假设是建立在“报酬决定满意度”和“满意度产生绩效”的理论基础上,并能对假设3的部分内容加以检验。

(3)科研投入时问对科研绩效影响的可能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影响科研绩效;二是以科研机会为中介,影响科研绩效。此外,科研机会对科研绩效的影响路径直接影响科研绩效,属于直接效果。这些路径假设是建立在“工作行为直接影响绩效”的理论上,并能对假设1进行检验。

运用spss15.0的路径分析方法,对上述路径假设进行检验后,得出各路径的路径系数及其是否显著的信息(见图1)。从图1的路径系数可以看出,在对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的路径中,有四条显著路径:一是物质收益满意度一工作满意度一科研时问投入一科研机会一科研绩效;二是工作满意度一科研投人时间一科研机会一科研绩效;j是科研投入时间一科研机会一科研绩效;四是科研机会一科研绩效。

滨海新区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路径分析模型可对本文部分研究假设给予检验。

(1)在对科研绩效的影响中,科研机会显著正向影响科研绩效(beta=0.345,p<0.001),同时受到科研投入时间的显著正向影响(beta=0.415,p<0.001)。即。科研投入越多的科技人员,获得的科研机会越多,科研绩效越高。这表明,科技人员科技工作行为显著正向影响科技绩效。因而,假设l得到验证。

(2)工作满意度对科研绩效的影响透过科研投入时间(beta=0.186,p<0.05)、科研机会两个因素正向影响科研绩效;物质收益满意度则对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beta=0.651,p<0.001),并经由工作满意度、科研投入时问和科研机会对科研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这表明,科技人员的物质收益满意度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行为,最终影响科研绩效。因而,假设3得到验证。

此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科研绩效对工作满意度(beta=一0.042,p>0.05)和物质收益满意度(beta=0.103.p>0.05)均无显著影响。因此,假设2未能得到证实。

3.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因素的多变量回归分析

通过路径分析,假设1和假设3得以证实,假设2未得到证实。于是,对科研绩效的研究最终落脚于什么样的科技人员将会获得更多的科研机会,并会更乐于进行科研投入,表现出更好的科研工作行为。为此,研究假设4提出,科研工作行为(科研时间投入)除了受到满意度的影响外,还会受限于职称的影响。假设5则进一步提出,在满意度因素的各项指标中,科技人员对行政职务晋升的机会、专业职称晋升的机会、个人特长发挥的状况以及拥有学习的机会这四方面的满意度是显著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行为的主要指标。为验证以上研究假设,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从回归后的模型解释力来看,工作满意度因素的差异性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即科技人员在各种收入、福利、待遇状况上的满意度对其工作满意度的高低有较大的解释力,rsquare达54.7%,而后依次是:科研机会、科研绩效、科研投人时间、物质收益满意度。其中,物质收益满意度模型解释力较弱,意味着物质收益满意度的差异除了受教育程度、职务级别、晋升间隔的影响外,更多的是来自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这部分未知因素与科技人员所属公司的所有制形式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囿于现有数据资料的局限性,无法对此进行验证。

进一步对beta系数的观察发现,职称高低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时间投入(beta=0.210,p<0.01)和科研机会(beta=0.278,p<0.001)。即职称越高,科研时间投入越多,科研机会越多。这表明,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行为受到专业技术职称的显著正向影响。因而,假设4得到验证。此外,科研时间投入还受到科技人员对行政职务晋升机会满意度的显著正向影响(beta:0.283,p<0.001)。科技人员专业职称晋升机会、个人特长发挥状况以及拥有学习机会状况的满意度对科研投人没有显著影响。因而假设5只得到部分验证。

4.研究结论

(1)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直接受到其所能获得的科研机会的正向影响,而科研机会的多寡又受到科技人员科研投入多少的显著影响。此外,职称的高低也显著影响着所能获得的科研机会的多寡。有更多的机会主持或参与各种级别的课题项目对科研产出具有重要意义。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的科技人员,获得主持或参与课题和研究的机会越多。但是,科研机会的获得以及获得的多寡也并非仅和科研投入有关,个人资源背景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现行的科研体制下,职称越高的科技人员,成功申请到研究项目的机会也越大。

(2)滨海新区科技人员对物质收益的满意度显著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导致了对科研的不同投入,影响着科研绩效。在组织中,员工对物质收益的满意度往往在工作的各项满意度中起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物质收益的满意度判断往往潜藏着对组织内公平性的感知。感受到公平感的员工将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 behavior.ocb),他们会更自觉地投人各项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最终促进绩效的提高。组织内,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往往更为重视公平感,科技人员很显然就是这样的群体。在对滨海新区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发现,对个人所得与贡献关系感知不同的科技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异(f=20.756,p<0.001),其中,认为“自己的所得和贡献相当”的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认为“自己的所得远小于贡献”和“所得略小于贡献”的科技人员。美国社会学者霍曼斯的交换理论指出,公平感源于参与者的主观判断。参与者判断的标准除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外,就是与自己的参照群体进行比较,参照群体一般是与参与者密切联系,甚至直接交换的群体。滨海新区科技工作者的参照群体是哪类群体,现有研究尚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可能的解释是,由于滨海新区的科技工作者大多是来自于企业的科技人员,所以,在企业内,他们的参照群体可能源于两类:一是企业内行政管理人员。与科技人员的超负荷劳动相比,管理类工作相对轻松,所承担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在这种对比下,科技人员容易对物质收益产生不公平感;二是比自己职称高的科研人员群体。科研机会能带来一定的物质收益,但是科研机会除科研时间投入外,还受职称等个人资源因素影响。当低职称科技人员囿于一时无法改变的职称所限,而不能获得提升机会时,有可能会对现有物质收益分配体系产生不满。

(3)在工作满意度中,个人行政职务晋升机会的满意度对科研投入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对以物质收益满意度为因变量,个人资源背景为自变量的回归研究中发现,行政职务及教育程度对物质收益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技术职称对物质收益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在滨海新区的部分企业内,现有的薪酬体系更多的是和行政职务相挂钩。所以,在“物质收益的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投入”这两条假设成立的前提下,科技人员行政职务晋升机会满意度对科研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对策与建议

1.制定针对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培训计划

研究显示,科研绩效受所拥有的科研机会显著影响,而职称则是能否获得科研锻炼机会的显著影响因素之一。青年科技人员是颇具科研创新力和活力的群体,但往往也因为暂处中低职称而无法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所以,如何使这一群体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科研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并能在未来科研梯队中实现顺利交接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关注青年科技人员这一群体,组织机构应为这一群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研能力培训计划,给予他们锻炼和发挥科研能力的机会。比如,在企业内实施科研导师计划,鼓励高职称科技人员担任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导师,建立具有一定年龄和职称梯度、注重性别平衡的科研团队,同时在绩效考核中,注重团队绩效评估,既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科研团队合作与协同增效。此外,企业可设立针对青年学者的专项科研基金,以帮扶青年科技人员从事科研活动,为青年科技人员创造科研机会,同时鼓励青年科技人员问的科研合作。

2.制定平衡科技人员所得与贡献的绩效评价机制

科技人员对报酬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隐含着对公平感的感知。工作满意度对科研投入的影响常常是通过公平感起作用的。因为公平感通常影响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自我认知。本研究显示,目前大部分滨海新区科技人员对自己所得与贡献的公平性感知程度不高(其中认为“个人所得略小于贡献”的科技人员占35.7%;认为“个人所得远小于贡献”的科技人员占22.1%)。所以,建议根据滨海新区各组织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更加合理和公平的科研人员绩效和薪酬体制,关注科研人员所得和贡献的公平关系的构建。比如,为科技人员建立与组织内部行政管理人员不同的绩效评价和薪酬体系,针对科技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不仅关注任务绩效,而且关注学习绩效和创新绩效,并将之与薪酬相挂钩,使得科技人员隐性的知识、智力、时间投人得到合理回报。

论著职称论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调查

作者简介:康勇军(1976-),男,湖南永州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助讲,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屈正良(1965-),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康艳明(1973-),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女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研究”(编号:DJA090263)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编号:XJK08AZC010)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屈正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9-0083-05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是员工随着对组织的单方面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1]。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区分出了三种不同形式的组织承诺,即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2]。感情承诺是指员工由于认同组织潜在的目标和价值而持续为一个组织工作的强烈愿望;继续承诺是指由于个人认为离开某一组织付出的代价太大而在这一组织内供职的意愿的强度;规范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长期受组织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感而愿意留在组织内的承诺。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包括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包括岗位认同、组织发展前景、人际关系等。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婚姻、年龄、学历、专业知识及个性特征等。以往的研究表明,组织因素如岗位认同、组织发展前景和人际关系、福利待遇、个人在组织内的发展前景、晋升机会等与组织承诺正相关,学历和专业知识与组织承诺呈负相关[1]。

教师组织承诺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教师的工作行为的几个关键方面密切相关:(1)组织承诺水平高的教师更能坚守岗位;(2)组织承诺水平高的教师愿意为组织做出牺牲。Szilagyi和Wallace[3]指出:组织承诺是连接教师与学校的心理纽带,与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和去留倾向关系密切,并影响学校组织的效益与效能。回顾文献发现,目前对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的研究较少,尤其是考察全国范围的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状况的实证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探讨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状况,对于丰富组织承诺研究、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校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情况调查项目

涉及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性别、婚姻、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兼任行政职务、学校层次、学校区域、学校性质等内容。

(二)对象

在全国14个省市选取了36所职业院校,其中华东地区5所、华南地区5所、华中地区19所、华北地区2所、华西地区5所,包括中职学校14所、高职院校22所。从每个学校随机抽取30-50名任课或兼课教师,参与者共1600人,有效被试1237人。其中,男性549人、女性688人;20-25岁占7.9%、25-30岁占30.7%、30-35岁占22.1%、35-40岁占16.6%、40-45岁占13.6%、45-50岁占6.5%、50-55岁占1.7%、55-60岁占1.1%;初级职称占37.4%、中级职称占44.8%、副高级职称占17.0%、正高级职称占0.8%。

(三)研究工具

采用谭晟[4]编制的组织承诺问卷。选取该问卷的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三个维度来测评职业院校教师的组织承诺。该问卷采取五级评分法。本次测量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9。

(四)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集体施测,在学校领导的协助下在会议上向教师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当场填写。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为了能够全面考察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情况,本研究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总体水平两个角度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组织承诺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具体如下:

(一)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的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教师总体上组织承诺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规范承诺维度和感情承诺维度得分均高于总体,而在继续承诺维度得分上低于总体。这反映出,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们比较循规蹈矩,强调职业道德,对履行合同规定责任的义务感较强,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的重要标准。同时,由于教师认同学校的目标和价值观,对学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打破了对工作单位转换的限制,教师的流动频率愈来愈高,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就会因为离开某一学校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大而频繁地寻找新的组织。

表1 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总体状况

(二)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1.性别差异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总体承诺(t=-0.21,P>0.05)和感情承诺(t=0.26,P>0.05)、规范承诺(t=-0.54,P>0.05)、继续承诺(t=-0.23,P>0.05)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从男女均值比较来看,女教师在总体承诺和规范承诺、继续承诺方面稍高于男教师。相较于男性教师,可能是由于女性教师要承担更多养育孩子的责任,容易发生教育教学工作的中断,诸多学校在招聘新教师的时候限制女性员工,导致女性员工进入学校的成本要高,离开某一学校的代价更大,她们一旦进入某个学校,就会因烦于寻找新的工作而一直从事同一份工作,从而表现出较高的组织承诺水平。从这一情况看,研究结果与Grusky[5]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2.学历差异分析。根据我国的情况,我们把学历划分为中专、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五个等级。从表2中可以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总体承诺(F(4,1232)=3.06,P

表2 承诺总分和继续承诺因子上不同学历比较

注:*表示P

3.婚姻差异分析。本研究把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四个类别。由表3可知,职业院校教师总体承诺(F=3.69,P

表3 总体承诺和感情承诺上不同婚姻状况比较

4.年龄差异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教师总体承诺(F(7,1229)=3.52,P

表4 总体承诺和感情承诺因子上不同年龄比较

5.教龄差异分析。从表5中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总体承诺(F(6,1230)=4.84,P

表5 总体承诺和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因子上不同教龄比较

6.职称差异分析。由表6可知,职业院校教师的感情承诺维度(F(3,1233)=3.97,P>0.01)和规范承诺维度(F(3,1233)=2.61,P>0.05)上存在显著职称差异。通过事后检验(LSD)发现,在感情承诺和规范承诺方面,副高职称教师显著高于初、中级职称教师。从总体承诺均值比较分析来看,副高职称最高(3.57±0.60)、初级职称最低(3.44±0.60)、正高职称(3.49±0.64)又比中级职称(3.45±0.60)高。这些与Meyer&Allen[2]、凌文辁等[15]、张晓珩[16]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Meyer 和Allen认为职称与组织承诺呈现正相关关系,职称越高的员工,对组织所投入的成本也越多,因而会产生心理上的调整,所以对组织承诺越高[2]。对于副高职称教师组织承诺得分高于正高职称教师,这种不一致可能与我国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有关。正高职称教师在职业院校还是凤毛麟角,是各个学校激烈争夺的高级人才,他们对于离开某一学校付出的代价并不是太大,而且很容易寻找到新的工作,所以其对组织承诺水平要低些。

表6 感情承诺和规范承诺因子上不同职称比较

7.兼任行政职务差异分析。从表7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承诺(t=2.39,P

表7 是否兼任行政职务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t检验

8.学校层次差异分析。本研究依据我国职业教育实际情况把学校层次划分为中职、高职两个类别。由表8中可知,职校教师总体承诺(t=-4.14,P

表8 不同学校层次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t检验

9.学校性质差异分析。这次研究把学校性质区分为公办和民办两个类别。从表9中可以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总体承诺(t=4.87,P

表9 不同学校性质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t检验

10.学校区域差异分析。本研究的学校区域划分为省会城市的学校和非省会城市的学校两种情况。由表10可知,职业院校教师总体承诺(t=-5.06,P

表10 不同学校区域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t检验

三、小结

从总体上看,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承诺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规范承诺维度和感情承诺维度均高于总体,而在继续承诺维度上的得分低于总体。在人口统计学指标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在承诺总体和感情承诺维度、规范承诺维度、继续承诺维度上,男女无性别差异。但在承诺总体和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得分上,女性稍高于男性。

(二)除了感情承诺外,总体承诺和规范承诺维度、继续承诺维度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中专最高、博士最低,专科高于本科,本科高于硕士。

(三)除离异和丧偶外,未婚教师和已婚教师在总体承诺、感情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已婚者高于未婚者。

(四)不同年龄的职业院校教师在总体承诺、感情承诺、规范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20-25岁者显著低于35-40岁和40-45岁者,25-30岁者显著低于35-40岁、40-45岁、45-50岁和55-60岁者,30-35岁者显著低于35-40岁和40-45岁者。

(五)不同教龄的职业院校教师在总体承诺和感情承诺、规范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0-1年教龄者显著低于16-20年和20年以上教龄者,1-3年教龄者显著低于6-10年、11-15年、16-20年和20年以上教龄者,3-5年教龄者显著低于6-10年、16-20年和20年以上教龄者。

(六)除总体承诺和继续承诺外,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在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副高职称教师最高、初级职称教师最低、正高职称教师又比中级职称教师高。

(七)基于兼任行政职务的差异分析表明,在继续承诺上只有未兼任行政职务者显著高于兼任行政职务者。

(八)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在总体承诺和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中职教师显著高于高职教师。

(九)不同性质的学校的教师在总体承诺和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公办教师显著高于民办教师。

(十)不同区域的学校的教师在总体承诺和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省会城市的教师显著高于省会城市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永芳.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13-215.

[2]Allen N J, Meyer J P. 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90, 63(1): 1-18.

[3]Szilagyi&Wallace. Effects of quality of life in secondary schools on commitment and sense of efficacy.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998,9(1):1-27.

[4]谭晟.珠江三角洲及长沙地区企业员工组织承诺探讨[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Grusky.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predict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1986,11:335-359.

[6]余天赐.大学教师的组织承诺与激励研究――人力资源的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24-28.

[7]宋爱红,蔡永红.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5(5):40-46.

[8]Mowday R anizational Commitment,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9,59(2):603-609.

[9]陈金水.国民中学教师制握信念,工作经验与组织承诺之关系[D].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

[10]梁瑞安.国小教师组织沟通、角色压力与组织承诺关系之研究[D].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1.

[11]罗亚莉,刘云波,刘衍玲.教师职业承诺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2):34-36.

[12]许绍康.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现状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3:745-747.

[13] Salancik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7,26:1-14.

[14]宋爱红.中学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8-40.

[15]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的结构研究[J].中国社会学,2001(2):91-102.

[16]张晓珩.湖南省高校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探析[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论著职称论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alent evalu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meth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iling performance resul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s involved sort, find general law between performance results and rankings. Introducing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function, construct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erformance contribution partition curve fitting, get the same result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fferent persons involved performance results to the formula of quantitative results, and compiled the performance results query table, applied in the title appraisal work.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can objectively correct performance results reflect the performance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关键词: 职称评审;量化评价;业绩成果;贡献度;数学模型

Key words: title appraisal;quantitative evaluation;performance results;contribution degree;mathematical model

中图分类号:G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323-03

0 引言

职称评审工作已经开展数十年,涉及面大,影响广泛,是涉及到我国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政策制度,有许多专家学者就职称评审工作的改革做了大量工作[1-6]。实际表明,引入量化评价方法,对职称评审工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7,8]。但在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过程中发现,目前的职称量化评价工作对于一些要素的量化评价还处于经验模式,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

由于当前社会分工不断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合作成为必然选择。就必然出现主导和协作关系。在职称评审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技术人员参与完成的论文论著或项目非常多,但排名靠后,而另一些技术人员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论文论著或项目较少,但排名非常靠前,在都符合申报条件、基本情况差不多的情况下,如何排除人为因素,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上技术人员哪些更优秀?于是给人才评价带来了业绩贡献中排名不同所带来的业绩贡献大小划分问题。以往职称量化评价的成果和文献,对于这个问题缺乏相对客观的评价办法,大多是通过经验总结,对业绩贡献进行人为划定[7,9-11]。现通过引入自然衰减函数,构造相对通用的业绩成果量化评价

公式。

1 业绩成果量化评价公式的构建

1.1 业绩成果量化要素的分析 业绩成果包含专业技术人员在任职期间所完成的科研业务成果、论文论著、工作总结等内容,直接反映了专业技术人员在任职期间工作质量和成果,间接体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创新科研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是职称评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用每个完成人在业绩成果中贡献度(某项业绩成果量化评价的得分比例,或可分到的分值权重)来度量其贡献度的大小。

通过对业绩成果完成情况的研究调查,可以看出:各种业绩成果完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完成者排名基本上与其贡献是一致的,完成者排名越靠前,他们起到的作用越大,贡献度也越大,对于项目(论文)能否正常完成、达到预期结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排名越靠前,相邻完成人贡献度相差越大,具有不可替代性,名次不可交换。而排名越靠后的完成人,他们起到的作用越小,贡献度也越小;相邻完成人的贡献差异越接近,对项目(论文)影响力越小,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相邻名次之间存在一定的可交换性;同一项成果,参与或完成人越少,每个人需要做的工作越多,每个人贡献度相对越高,参与或完成人越多,每个人贡献度相对就越低。

在这里引入自然衰减函数来模拟贡献度的曲线。

1.2 自然衰减系数对业绩贡献度的拟合 如图1引入自然衰减函数(1/exp(x),x∈N)。由自然衰减系数特性可知,(1/exp(x),x∈N)和坐标围起来的面积为1。其一阶导数为(-1/exp(x),x∈N),也即图中随着x的增加,函数值y的值不断减少,其衰减速度越来越缓慢。

自然衰减函数(1/exp(x),x∈N)曲线非常切合我们对业绩成果分解的思路。首先,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固定,可以对应总业绩成果得分;其次,函数随着x值增大而逐渐减小,减小速度越来越缓慢,符合业绩成果中随着排名的靠后,贡献度逐步减少,贡献度差异逐渐减少,随着排名越靠前,差别越大;排名越靠后,差别越小的规律。

利用自然衰减函数来拟合贡献度。

我们设定项目总分为100,将按不同的贡献度(权重)Ki大小,划分给所有参加完成人。业绩成果计分方法,则有如下情况:■K■=1

第i个人得分参考值=100×Ki/■Kn;

Ki=■■dx(i∈N,x∈R+)

σ=Ki/Ki-1=1/e,σ:衰减系数。

由于完成人数是可知且有限的,为保证■K■=1

我们可以构造合适的公式如下:

Ki=ki/■k■;

■k■=1;

ki=ki-1*σi。(1)

ki:第i完成人的计分系数,σi=ki/ki-1,第i完成人的衰减系数,n为本业绩成果完成总人数。

在实际工作中,业绩成果中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参与人数较多,正常情况下,省部级项目主要完成人一般不超过15人,地厅级项目一般不超过8人,而在衰减函数中,n在15以内时,第一完成人与排名最后完成人贡献度将相差е15,所以,需要将衰减系数进行调整,根据需要将排名分成若干小段,在相同小段中衰减系数固定,不同排名段衰减系数微调。

由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了便于计算,业绩成果主要完成人一般在15名以内,同时给定常用x值,给出相对固定的衰减系数σi,从而得出简便的业绩成果计分方法:

个人得分参考值=100*ki/■kj。(2)

根据情况,我们设定衰减系数如表1。

按总分100分,根据公式(1)、(2)和表1,可构造业绩成果计分查询表(表2),总完成人数(行)序号和本人第几完成人(列)序号对应的交叉表格内数据即为个人得分参考值。

图2是从单一完成人到15完成人贡献度连线图,直观反映了在不同完成人参与情况下,不同完成人贡献度大小情况。

2 业绩成果计分方法应用

河南省气象部门在2011、2012年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采取了本量化评价方法。限定申报人员提交论文论著每人不得超过5篇,提交科研项目限县处级以上项目;按照论文论著发表刊物级别、字数,划定若干等级,给定不同级别论文论著的分值,按照项目立项级别、完成状态、应用效果、获奖级别来划定等级,给定不同等级的项目分值,由软件按照表2中有关内容进行统计和累加计分,得到申报人员业绩成果的量化成绩。

从应用效果看,用自然衰减函数拟合的贡献度划分办法比较准确地体现了职称评审中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奖励、论文论著、科研项目、总成绩等平均分以上人数均在40%~60%之间,表明本量化评价办法比较协调,可较为直观的反映出技术人员强项和短板所在,对其今后努力方向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作为业绩成果的指挥棒,在精简项目参与人员,减少无关人员论文论著挂名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春华,王泽善,郝大伟等.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2(2):40-42.

[2]杨丽,许成锋.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161-162.

[3]车美荣.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67-68.

[4]张国方.一种客观评定科技人员职称的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2,22(3):73-75.

[5]陈鼎杰.关于职称制度的评价与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125-127.

[6]陈文滨,翁子健.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与制约因素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3):87-90.

[7]丁元.档案职称评审条件的量化评价[J].兰台世界,2003(9):17.

[8]徐璟,雷寒,刘建瑛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性研

究——职称量化测评对科研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62-65.

[9]陈珍.基于人才队伍建设的高校教师职称量化评价体系研究——以重庆某大学为例[D].重庆医科大学,2010.

论著职称论文第5篇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律师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律师工作,取得二级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法律援助条件

任二级律师期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十件以上,并提交律师事务所证明。

六、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二级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中级以上法院管辖的六起以上案件的主要律师或辩护人;

(二)主办五起以上涉外案件;

(三)标的额五千万元以上非诉讼案件的主要参与者;

(四)担任二十家以上单位的法律顾问;

(五)担任二家以上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并出具法律意见书;

(六)主办二起境外诉讼或非诉讼案件。

七、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二级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担任刑事辩护律师,出具无罪或死刑改判死缓的辩护意见,有三次以上被采纳的;

(二)担任民事(含经济)案件律师,出具的意见,有八次以上被采纳的;

(三)担任行政案件的律师,出具的意见,有五次以上被采纳的;

(四)担任仲裁案件的律师,出具的意见,有五次被采纳的;

(五)担任各种案件或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律师,出具的意见,有八次被采纳的。

八、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二级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著作2部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报刊4篇以上;

九、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二级律师资格二年以上。须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

(一)获国家或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奖励、称号;

论著职称论文第6篇

第一条德才兼备原则。按照评审标准条件,全面考察申报人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任期业绩。通过评审工作的导向作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

第二条客观公正原则。评审工作以各系列(专业)评审条件和申报人的参评材料为依据,通过评议、量化打分等形式,对申报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民主评议原则。坚持民主程序,走群众路线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审期间,评委会委员一律平等,评委不得以在原单位的行政职务影响评审工作。

第四条责权统一原则。评审工作由主任委员主持,按照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实行评审工作责任制,评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对其评审结果负责。

第五条坚持标准原则。严把标准条件关和评审质量关,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确保评审结果准确、公正、客观。

第二章评审组织

第六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设置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评会)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初评会)。

第七条推评会和初评会按以下原则组建:

统一管理的原则;

各司其职的原则;

因事组建、调整、撤消的原则。

第八条推评会和初评会在县职改办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执行评委由县职改办从各专业评委信息库中随机抽取。

第九条建立评委信息库。

(一)评委信息库建立的原则:

中、高级推评会由本专业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初评会由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二)评委信息库人员条件:

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高尚;

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是本系统、本单位、本行业的技术骨干;

坚持原则,办事公正,群众基础好。

(三)评委信息库必须及时更新。

入库评委中如有工作调动、离退休、亡故或受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等情况,其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应立即向县职改办报告,并重新推荐入库人选,以便及时调整、补充。

第十条推评会和初评会一般由7——11人组成(不等于2的倍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部分专业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可设立专业评议组。专业评议组隶属于推评会和初评会,组长由推评会和初评会委员担任,人员由5——7人组成(不等于2的倍数)。

第十一条推评会和初评会当年组建,当年有效,下个年度重新组建。其组成人员连续参加推评会或初评会原则不超过两次。

第十二条推评会和初评会的工作职责:

1、推评会的工作职责是依据国家、省、市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评议评价,确定是否推荐;

2、初评会的工作职责是依据国家、省、市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申报材料按照评审条件进行审查并评审,确定是否通过。

第十三条召开推评会和初评会议时,县职改办将采用一定的联系方式,分别通知参会评委的会议时间和会议地点。

第十四条推评会和初评会在主任委员主持下开展工作,主任委员因故缺席时,由主任委员委托一名副主任委员主持。评委无特殊原因必须出席会议,不允许委托他人、也不允许补投票。

第十五条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执行评委及工作人员在涉及评审其直系亲属时,应主动回避或被告知回避。

第十六条参与评审的执行评委和工作人员,不得泄露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会议时间、地点和各评委的评审意见。

第十七条对利用职务之便营私舞弊、泄露内部讨论情况、干扰评审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除取消其评委资格外,并要严肃处理。

第十八条评审工作结束后,本次执行评委的职责即行终止。

第三章岗位审核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评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必须有空缺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评聘分开事业单位不受此条款限制)。

第二十条县职改办依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及《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状况表》进行岗位审核。有空缺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的,方可同意开展职称评审工作。未进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单位,不予开展职称评审工作。

第四章职称申报

第二十一条县职改办根据市职改办职称评审文件,安排当年度职称评审工作。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公示本年度单位应评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和评审条件。

第二十三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依据岗位职数和评审条件向单位提交书面申请书。

第二十四条申报单位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向本单位全体人员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公示期为7天。

第二十五条经公示无异议人员的评审材料,由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报送县职改办进行初审,对材料不完整、填写不清楚的,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完善。

第二十六条对初审合格人员的评审材料,主管部门按照评委会的上会要求进行归类整理,同时填写《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参评人员名册》。条件成熟后提交推评会或初评会。

第二十七条对不符合职称申报规定程序、群众意见较大及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不得推荐上报参加评审。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二十八条推评会或初评会召开会议时,由评委会或县职改办通知相关人员及会议时间和地点。

第二十九条召开评委会时,评委会委员出席人数不得少于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三十条推评会或初评会按以下工作程序开展工作:

1、宣读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职改办领导对评委会评审工作提出要求;

3、评委会主任主持评审工作,在列席人员中提名并表决产生监票、唱票、计票人员;

4、组织学习职称评审办法、评审条件和评审纪律;

5、按照定性、定量或量化打分的办法,对评审人员的评审条件、评审材料进行逐一审查,采取表决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审。评审人员同意票数超过到会评委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即为通过;

6、评审表决后,评委会主任当会公布评审结果,到会评委在评审结果和会议记录上分别签名。评委会应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写明评审结论,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签字,并加盖评委会印章;

7、会议结束后,评委会要以正式文件,将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应到评委人数、实到评委人数、评审结果等情况报送县职改办,并附《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结果花名册》;

8、为提高评审质量,推评会或初评会当年未通过者,不再进行复议,下年度重新申报;

9、县职改办领导及有关同志全程列席评审会议,但不参与表决投票,不做导向性发言或表态。只负责对评审政策的解释、对评审程序的指导和对评审纪律的监督;

10、推评会和初评会建立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应到评委人数、实到评委人数、评委姓名、会议议程、评审对象评议情况、评委发言摘要、投票结果等。会议记录应做好归档保密工作。

第六章评审材料

第三十一条符合职称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时需准备评审材料。评审材料必须真实、规范、完备。

第三十二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2份;

(三)证书:

1、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毕业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任现职以来的聘任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在有效期内的外语合格证书或外语免试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或免试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按以下内容撰写:

1、工作简历。简要说明参加工作以来的经历;

2、学历情况。包括参加培训和进修情况;

3、工作实绩。任现职前简要写,任现职后重点写,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任现职以来专业论文、专业论著的发表情况及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会议情况等;

5、申报理由。

(五)任现职以来在国家、省、市正式刊物或规定刊号上发表的专业论文、论著。期刊必须具有ISSN(国际统一刊号)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论著必须具有ISBN书号,合著的需提供本人著作部分

的公证证明。对非本专业论文或在境外、港澳出版的中文刊物以及繁体字印刷刊物和在增刊中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评论文。刊稿单位出具的刊稿证明不予采用(初级职称评审人员不受此条件限制)。

(六)评审中、高级职称所需论文的篇数、字数,合著论文所需的排名,根据省、市职改办的文件规定办理。

(七)推荐报告及公示材料。

(八)报送材料目录

第三十三条评审材料及证书复印件必须统一用标准A4纸张形成。

第三十四条论文、论著的复印件必须包括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论著所在页面。

第三十五条评审政策涉及工龄条件的,必须以个人原始档案的记录予以佐证。

第三十六条无学历证书的,以个人学籍档案进行佐证,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函件一般不予采用。

第三十七条评审材料的内容及所有证件的复印件,都必须经过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签字、盖章,以确定其真实性。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评审材料不予接收;对于伪造学历、资历及相关证书,剽窃他人技术成果,抄袭他人论文论著及其他违纪违规的参评人员,一经查实,取消其参评资格。已经评审通过的,取消评审结果并收回证书,其本人三个年度内不得参加职称评审。

第七章资格审批

第三十八条各系列各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取得必须经县级推评会或初评会进行推荐或评审。

第三十九条初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由县职改办审批;

第四十条中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由市职改办审批;

第四十一条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由省职改办审批。

第八章破格评审

第四十二条不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学历、任职年限条件,但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具有真才实学并符合其它评审条件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

第四十三条破格评审职称人员,占用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

第四十四条中、高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

中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计算机合格证书(或免试证)及外语免试证,且任现职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评审中级职称。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含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并持有证书者;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企业技术创新奖、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二名、三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

2、获部级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成果奖并持有证书者;省部级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前二名、二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

3、获地市或省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二名、二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获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

4、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获市级以上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劳模、优秀班主任,或获得一次省级教学能手,两次市级教学能手,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3万字以上;

5、在危难险重各类突发事件中做出重大技术贡献的人员;

6、在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工作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在企业管理中求实创新、锐意改革取得了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经营管理者。

高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计算机合格证(或免试证)及外语免试证且任现职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评审高级职称。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含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两名、三等奖第一名,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企业技术创新奖、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2、在危难险重各类突发事件中做出重大技术贡献的人员;

3、在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工作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在企业管理中求实创新、锐意改革取得了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经营管理者;

4、引进的急需特殊人才;

5、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获得省级以上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劳模、优秀班主任,或获得两次以上省级教学能手,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5万字以上。

第四十五条申请破格评审职称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2份,《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花名册》1份,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职称、学历、获奖证书、业绩材料等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复印件须经单位、主管部门盖章)。

第九章资格考试

第四十六条全国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及计算机考试工作,由县职改办统一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考试报名工作在县职改办统一指导下由下列具体部门组织实施: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财政局具体组织实施;

2、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职改办具体组织实施;

3、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审计局具体组织实施;

4、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统计局具体组织实施;

5、卫生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卫生局具体组织实施;

6、计划生育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计生局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十八条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人员,授予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有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及职称计算机、职称外语免试证由县职改办负责办理。

第四十九条应试人员不能替考、代考,不能借用他人相片隐形报名。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应试资格,三年内不得报考。

第五十条报考人员的报考资格须经县职改办进行审查。未经县职改办审查的,考后有关业务县职改办不予受理。

第五十一条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免试外语(需办外语免试证)。

第五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计算机: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资格者;

(二)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国家统招全日制院校毕业证书者;

(三)取得国家计算机与软件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在单位受聘职称时免考;

(四)山区县及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者;

(五)年满45周岁者。

第五十三条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填写《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或《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试审批表》各一式三份,一寸彩照各一张,附本人相关免试条件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复印

件须经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经县职改办审核盖章后,上报市职改办履行审批手批。

第五十四条高级证书办理需填写《省专业技术人员领取任职资格证书登记表》。

第十章职称转换(评)

第五十五条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变动从事其它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职称转换(评)。

第五十六条初级职称的转换,由县职改办审批;中级职称的转换,报市职改办审批;高级职称的转换(评),报省职改办审批。

第五十七条职称转换按照“同档次、同系列或相近系列”的原则进行。高级职称及“同档次、不同系列”的职称转换需进行评审,按职称评审申报程序上报评审材料。

第五十八条工作岗位变动后从事不同专业的人员,需在新的岗位连续工作满一年(卫生系列满2年)以上,经单位综合考核优秀方可参加职称转换(评)或考试。职称转换时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原单位所属人事(职改)部门审批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和复印件;

(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转换审批表》一式三份;

(五)所转换系列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证书、外语、计算机合格证(免试证)及其它硬件证明材料。

第十一章调入确认

第五十九条由外县调入我县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外省、市调入我县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员除外),其职称必须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并换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六十条初级职称确认由县职改办审批,中级职称确认由市职改办审批,高级职称确认由省职改办审批。

第六十一条审核调入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原单位所属人事(职改)部门审批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和复印件;

(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调入和军队转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核登记表》一式三份。

第六十二条单位对调入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及时报送审核。在职称评审工作过程中报送审核的,县职改办不予办理。

第六十三条调入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未经审核确认的,单位不能聘任其专业技术职务、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二章职务聘任

第六十四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必须在单位核定岗位职数限额内进行。

第六十五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按下列程序进行:

1、单位公示岗位名称、岗位任职条件、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标准;

2、应聘人员根据岗位名称、岗位任职条件、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向单位提交应聘申请书;

3、单位成立聘任委员会,对应聘人员的应聘资格和应聘条件进行审查,按照“应聘岗位名称与应聘资格名称相一致”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逐级聘任;

4、受聘人员与单位签订专业技术职务《聘约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

5、聘任结果单位要以文件形式报送县职改办备案。受聘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聘任证书》须经县职改办加盖公章后,方可与有关待遇挂钩。聘期内,对不能履行岗位职责,达不到岗位工作标准者,可转聘相当职务,或低聘、解聘。转聘、低聘、解聘人员享受新的岗位工资待遇。

第六十六条聘任期限为三年,三年后重新续聘。

第六十七条实行了以考代评或评聘分开的单位,聘任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时,须向县职改办报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状况表》,经县职改办审核确有空缺岗位职数时,方可批准按照聘任程序进行聘任。聘期执行时间从单位聘任委员会研究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六十八条凡符合规定的报考条件,通过参加全国不分助理级和员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按下列条件进行聘任:

①大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2年以上;中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4年以上;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员级职务5年以上,经单位考核合格,可聘任为助理级职务;

②其他人员可聘任为员级职务。

第十三章监督

第六十九条县职改办对授权组建评委会的各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受理举报、申诉,接受业务上级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七十条对不执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违反申报、评审程序和规定,以及组织不严、评审质量无法保证、或因评委及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导致评审结果错误的评委会或专业组,停止其评审工作,评审结果无效。

第七十一条对,打击压制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委和工作人员,撤销其评委或工作人员资格。对在职称评审工作中违犯规定和程序、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四章附则

论著职称论文第7篇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鲁人社〔2012〕46号)的文件要求,为了做好2012年度翻译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材料报送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呈报的程序

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继续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的办法,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一)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公布申报评议方案。

(二)单位要成立7人以上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申报人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等进行评价,提出推荐名单。

(三)单位根据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推荐名单,综合考虑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情况,确定推荐人选。

(四)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核实,重点审查其申报材料、证书和证明等是否真实、齐全,内容格式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五)公示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及有关情况。将填好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进行公示。经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并由申报人、审核人、单位负责人分别签字后推荐上报。

(六)单位组织填写《“六公开”监督卡》。

(七)报经主管部门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主管部门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鉴后,及时送呈报部门。

二、应呈报的有关材料和要求

(一)申报人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数量

1.《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1份(A4纸型,原件)。

2.《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A4纸型,原件)。

3.《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一式20份(A3纸型打印,其中原件3份,其余可为复印件)。

4.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中“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受奖情况”(以下简称“成果及受奖”)栏填报数量不超过3件;“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等”(以下简称“论文、著作、作品”)栏填报数量不超过3件。

5.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

6.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单位公布聘任的文件或聘书(原件)。

7.符合免于职称外语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

8.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原件),符合免考部分科目(模块)的人员,须上报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

9.符合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须上报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10.《“六公开”监督卡》1份。

11.继续教育证书。

12.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复印件)1份,并报送反映其工作变动后业务水平、业绩情况等证明材料。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应履行的手续及要求

1.所在单位、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申报推荐材料的审核把关。重点审核申报人员的工作业绩、从事专业工作的年限、学历、科研成果、论文、著作、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等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对审核情况填写明确意见,并按要求签名、盖章。其中,所在单位须在《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及《评审简表》的单位意见栏填写:“本单位已对提供的申报材料逐一审核,真实准确,同意推荐。”负责人签名,单位盖章。

2.符合《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印鉴。

3.需委托评审的,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人事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4.申报材料须按要求装入统一印制的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并整理规范。

5.呈报的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一般应打印,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

三、填表说明

(一)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二)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所从事专业”须按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专业名称填写,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据实填写规范名称。

(三)“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后学历须满三年),其他学历仅作参考。获得国民教育学历的,分别填写为“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填写“大学普通班”;党校学历填写“中央(省、市委)党校研究生、大学、大专”;1993—1997年入学并取得“山东省干部教育验印专用章”验印的学业证书,填写“省业余大学、大专”。

(四)“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及专业”填写:×年×月,×校×专业。

(五)“聘任时间及年限”中“聘任时间”填写第一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限”则填写聘任累计年限,年限计算到申报当年的年底。采取时间/年限的填法,

例:1998年10月连续聘任至今,累计聘任5年,填1998.10/5,中间有间断,累计聘任3年,填1998.10/3。

(六)“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七)“成果及受奖”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的成果和奖项;

2.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3.“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年×月;

4.“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为第2位的,填:2/3(申报表格中的“位次”栏均依此法填写)。

(八)“论文、著作、作品”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的论文、著作、作品;

2.要填写发表在省级以上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的报刊上的论文、作品,公开出版的具有统一书号(ISBN)的著作;

3.“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年×月;

4.“题目”的填写,先注明“论文”、“著作”,然后写作品名称;

5.“报刊或出版社”填写报刊或出版社的法定全称。

(九)“成果及受奖”和“论文、著作、作品”栏,要有选择性地提供任现职以来最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要按代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顺序填写,并在报刊封面上依此顺序编号排列。一项内容不得在以上两栏中重复填写。上述材料的截止时间为呈报的截止时间,超期的不予认可,不予受理。

(十)在《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中“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或个人总结)”栏的最后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四、关于对评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测试问题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评审制度,提高评审质量,由评委会的办事机构组织对所有申报参加评审的人员根据所申报的专业语种进行集中闭卷考试。专业测试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申报人员专业基础和知识水平。测试成绩提交评委会,作为评审依据之一。测试的具体要求和时间另行通知。

五、报送材料时间和地点

论著职称论文第8篇

【关键词】 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教师能力素质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驱动教师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质的集合,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自我认识与内驱力等特征。它是判断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的基点,也是决定并区别高低绩效差异的个人特质。由于高校教师资格相对开放,吸引了许多高学历非师范类的人才加入教师行列,但是,高校如何定义稀缺人才,对教师进行评估,实现人职匹配;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满足社会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现代高校发展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状况及特点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结构及层次分布,对教师、学校、管理机构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对来自云南、重庆、成都三个地区16所高校的478位在编教师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409份,回收率85.6%。其中男性268人,女性141人;从职称来看,助教23人,讲师158人,副教授145人,教授83人。从学科背景来看,文科132人,理科188人,其他89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教师能力素质测验量表》(2011),共计48个题项,采用5点式评分方法。经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可以接受。

(三)研究过程

由于被试涉及范围较广,除昆明某些高校由研究者亲自主持施测外,其他高校的测试全部委托心理学硕士毕业且有测试经验的人员负责。研究者为主试者提供统一的书面指导语,施测后由主试者收取问卷。

(四)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SPSS15.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学科背景、技术职称做2×3×4×3×4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性别(P=.033)、技术职称(P=.000)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以下分别使用性别、技术职称为自变量,能力素质的四个因子及总分为因变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方差分析,进一步探讨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特点。

(一)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性别差异

由表1结果可知,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自我发展能力因子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二)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技术职称差异

以技术职称为自变量,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进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分析。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技术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P副教授,讲师>助教。经事后多重比较,具体到能力素质的各个因子,在教学科研能力上,技术职称差异显著(P讲师,副教授>助教;在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差异显著(P副教授、助教、讲师;在资源整合和人事能力上,差异均不显著。

三、讨论

自古以来,两性便存在差异。在英语中,“性别”有gender和sex之分,sex指的是生理上的差异;gender则指心理、社会的差异。从性别的社会差异看,性别是被社会建构的,它不仅包括由生理的衍生性差异,还包括社会制度、文化所建构出的性别概念。历史行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性别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两性在很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比如,从角色取向看:女性属情感特质,即以人际为取向,家庭、生殖者角色,男性属工具性特质,即以工作为取向,生产者角色;从家务分工看:女性主内,男性主外;从活动范围看:女性在家内,男性在家庭之外;等等。

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别差异。但是在具体因子上,男性的自我发展能力比较明显地高于女性。这与徐建平(2004)的研究结果有一致之处,即性别因素在“个人特质”上男性的表现水平要高于女性的表现。出现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受传统文化及社会性别认同影响,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角色取向多回归于家庭生殖者角色,在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上向家庭倾斜,而在自我发展上不可避免地做出一定牺牲。男性则相反,受到社会角色的认同,会强化其以工作为取向的生产者角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以谋求更好的自我发展。

另外,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存在技术职称上的显著差异,即在能力素质总分、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的差异比较明显。这一结果验证了徐建平(2004)等人的研究,他们也发现,教师胜任力存在教龄上(技术职称和教龄是一对联系紧密的因素)的显著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在本研究的409名被试中,助教职称的教师仅有23人,样本偏少,可能存在样本偏差;其次,能力素质总体上的差异,说明教师工作的确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以及资历的积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较中级、初级职称的教师能力素质表现更好。再次,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的差异,原因是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往往是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他们在科研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具备更多的内外优势获得更多的科研机会,自我发展表现卓越;而助教往往是刚毕业的从教者,他们一方面还处于角色转换适应期,另一方面由于资历经验限制,也很难有教学科研的出色表现,讲师与副教授则处于中间层次。

四、结论

(一)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自我发展能力上,男性显著优于女性。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社会化差异所致。

(二)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能力素质总分、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较中级、初级职称的教师表现更好。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及资历所致。

参考文献

[1] Janet Ouston. Management competence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educational management[J].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1993,21(4):212-221.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