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教育案例论文

小学教育案例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13 09:47:29

小学教育案例论文

第1篇

摘要: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此,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在开放教育这种现代的教育形式下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与远程开放教育以及课堂案例教学与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其中课堂案例教学主要包括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总结评述等步骤;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等六个环节。

关键词:案例教学;开放教育;网络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开放教育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3.在线讨论。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进行。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网络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顺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

[2]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3]王世卿。案例教学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第2篇

(一)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教育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教育学原理知识。但是,由于教育学原理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兴趣有限,部分学生因为教育学原理的抽象性而产生厌学心理,不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导致教与学无法相互转化。而运用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教学案例,避免抽象理论知识的灌输,且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加快教与学的转化,解决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学习过教育学原理课程后,学生虽然对教育学原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能深入理解。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不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为学生列举真实的教学案例,进而加强学生对现实教学活动和理论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内化教育学原理知识。(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的重中之重,教育学专业也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能完善学生的理论基础,无法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而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加强学生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分析与探索,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四)有利于增强教育学原理的实践性。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围绕教育学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开展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进行教育学原理教学时,对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的把握难免有失偏颇,更多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理论方面,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案例本身就极具实践性,其可以作为对理论知识的辅助。因此,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育学原理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案例最重要的特点是真实性,这是因为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其是真实存在的。此外,案例是情景的记录,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同时,教育学原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使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案例,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活动,进而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中,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可靠的案例材料,编写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二)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案例本身就是对问题的表述,教育学原理教学应遵循问题性原则,保证案例中存在着一个或多个冲突与矛盾。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加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应重视案例的问题性,选择富含问题和矛盾的案例。(三)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主要指案例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即案例能够反映教育活动的本质。典型性是案例的关键,如果案例缺乏代表性,学生将无法有效进入情境,进而影响案例教学效果。因此,教育学教师应重视案例的典型性,重视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以使学生能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四)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主要指案例符合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活动的需求,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时效性信息。如果案例内容陈旧,无法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严重影响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效率。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师应重视案例的实用性,选择符合时展和教育发展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并不断更新案例知识结构。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一)精选教育案例。在开展教育学原理教学之前,教师应精心选择教育案例,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实用性和问题性。首先,教师应积极关注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并将教育热点问题制作成案例,提高案例的典型性;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本校的教学实践,开发本土案例,根据本校教学问题和教学现状编写案例;再次,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报告和相关文献,并向学生展示;最后,应加强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合作,共同发掘教育学案例。(二)在课堂教学之前将教育案例发放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将预先准备好的案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案例的内容。将案例发放给学生便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掌握。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案例教学的主题、教学过程和教学背景,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并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三)组建合作小组。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究,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长,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首先,教师应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平衡小组之间的性别比例;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小组成员的现实生活,让小组成员扮演类似现实生活的角色,减少小组成员的适应时间;最后,应重视组员的能力和特长,让组员在小组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组内成员的责任感,提高组内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四)案例讨论。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究,深化学生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第二,教师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指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不足,并帮助学生及时改进;第三,教师应丰富讨论方式,在小组讨论之后可以开展集体讨论,集中学生的智慧;第四,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平等的讨论氛围,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五)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回归教材知识,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框架;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优化下一阶段的案例教学。

作者:李向群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S1):102-103.

[2]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4):40-43.

第3篇

我们在引用他人的研究内容时不能把别人论点都写出来,只要在引用的地方做上标注,最后在论文的末尾依次列出来即可,这样节省的篇幅也使文章内容不那么繁琐。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商法案例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欣赏。

商法案例论文参考文献:

[1]范健等.商法教学与课程建设大家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9(9):28.

[2]李政辉.案例教学的困惑与反思——以商法教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72.

[3]王涌.我们需要怎样的商法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9):39.

[4]程宏.法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与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150.

[5]于黎佳等.民法教学案例库的开发与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59.

[6][美]刘小提.亟待完善的中国法律教育[A].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69.

[7]张建映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5.

[8]曹兴权.商法案例教学模式的拓展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9):32.

商法案例论文参考文献:

[1]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2):38-39.

[2]杨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学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8):44.

[3]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6):13.

[4]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增刊:98-99.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

商法案例论文参考文献:

[1]杨林生.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2]俞志方.樊清华大学本科商法课程教学范式研究——以商法案例教学的语境设计与分析为中心[J].理论导报,2008.

[3]闵永明.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法课程中的优势及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9.

[4]李政辉.案例教学的困惑与反思——以商法教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

[5]古晓燕,王梦鹿.浅谈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经贸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8):231.

第4篇

【论文摘要】目前对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尚无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区分,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和写作的规范。本文从目的意义、定义内涵、基本要素、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等方面,对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对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那种满足于理论思辨,或以经典自然科学为标准的研究方法难于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逐渐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与挖掘那些很难用理论推导或实验数据来概括与抽象的内涵、意义与深层规律。它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与情感活动的研究,重视行动与反思,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例胜千言”,提供“样板”与“范例”,提倡移植与借鉴,强调理论要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就是当前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对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大多数教师甚至教育技术工作者都不知道两者的准确定义和区别。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检索到含“教育叙事”关键词的网页160,000条,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网页919,000条,以“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网页16,900条;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从1979至2006年,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论文1940篇,以“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论文168篇。通过对内容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一种是自说自话、大同小异;第三种是有所区别、但未进行系统比较。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属于同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但又各有侧重;教学案例与广义的教育叙事中的一种类型——教学叙事比较接近。为写作和研究方便起见,应加以区别和规范。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辨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译自英语“Case”,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应有如下几个特征:案例是一个故事(事例)的讲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案例要有隐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某种思想、信念和理论,等待读者去解读、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只是一个平淡而肤浅的故事,就没有教育意义。

根据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义:“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实际上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实践的记录,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学”的案例。

在教学案例所记录的教学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关重要。

从Internet网上搜索发现,“教学案例”一词还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的统称,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起分析和思考、达到教学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绍、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称之为“用于教学的案例”,这与本文所指的专门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是不同的。当然,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就是“讲故事”,原本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所获得的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识,因此它长期以来被“科学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强调,将之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波尔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将叙事界定为人们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意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在“讲教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来研究教育问题。抽象一点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2,3]。

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分类很多,也很不统一。比如有将教育叙事分为“真实的教育叙事”和“虚构的教育叙事”的;有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的;有分为“调查的教育叙事、行动的教育叙事、虚构的教育叙事”的;还有分为“大叙事、小叙事”的。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1. 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基础指前一个教学活动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学任务是在怎样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如班级学生的总体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

2. 教学过程

即教学实录。它忠实地记录整个教学活动的细节,包括显性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还包括一些隐性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反应等。后者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学生对某一教学结果作出会心的微笑反应,这样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间的,但却包含许多学习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课堂教学往往是具有某种结构的,应真实地记录结构以及结构内的内容细节。

3. 教师反思

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的自我评价性介绍。可以由教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行为、结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设计者提出有关问题,任教教师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对象。一些研究者还主张,教师反思中还应提出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4. 学生反馈

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学案例所缺少、而笔者特意强调的内容。它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师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所收集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评价。从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学习者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对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四、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 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 情境描述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要生动、引人入胜。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夹叙夹议。

3. 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

问题或矛盾解决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进行描述。

4. 反思或评析

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对教学教育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评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的教学叙事进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异同

1.相同点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都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节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学过程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教学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数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或学生、参与者)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一些描写他人的教育教学故事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虚构作品如教育小说、教育电影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3)情节性

案例和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冲突和事件发展等情节。每个案例或叙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的“意外事件”或冲突,冲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反思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学案例和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2.相异点

(1)目的不同

教学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而教育叙事研究则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理论,更强调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中,通过观察与反思归纳出解释性的见解与结论。

(2)有无主题

姜瑛俐认为:教学案例要有主题,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只有问题没有主题。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是案例的灵魂和精髓,问题是案例主题的支脉。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 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案例主题要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教育教学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解决,不能只局限于个别情景或特殊问题[4]。

(3)方法不同

教育叙事研究采用的是“从实践到解释性见解”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法,而教学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绎法,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修正理论”的途径。教育叙事更强调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没有事先的安排与设计,主要是事后的感悟与反思;而教学案例事先往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事后要有系统的教师反思与学生反馈,带有较浓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理论。

(4)范围不同

教育叙事的内容一般比教学案例要更加宽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教育叙事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教育叙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去体会、去挖掘这些教育故事的内涵,因而其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丰富性与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评价标准,不可作为推论的前提或基础。相比之下,教学案例一般局限在具体教学的范围,由于有事先的设计与一定的条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5)文体与结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对文体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格式与规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学案例虽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格式与规范,但相对教育叙事来说,还是要严格一些,结构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叙事更强调可读性、故事性,而教学案例虽也要求有可读性,但更强调逻辑性、规范性。例如,对背景的描述,教育叙事侧重于时间、地点、人物与场景,而教学案例则侧重于描述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反思方面,教育叙事研究侧重于感悟,教学案例则强调理性分析,而且还要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采取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总之,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虽比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区别,研究者不可不细加辨析。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管理,2003(9):11-13

第5篇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汉语言类课程设置

相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更注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之相衔接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专门组织专家制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便将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为“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开设的汉语言类课程本应服从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但长期以来语言课程的教学都偏重于语言知识体系的传授,未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困难,并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不同于举例和练习)。这是一种在西方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目前部分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院校虽然开设了案例教学法课程,但其在整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仍比较低,大多还停留在偶尔使用案例或举例的层面,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尚需深入研究探讨。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本科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与理解能力更为欠缺,更需要有鲜活的案例对其引导与启发。因此,笔者主张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汉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应大力引入案例教学法,从而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学提前了解走上教学岗位后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促使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反思,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以对外汉语教学课为例来说明在语言类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以期抛砖引玉。

参照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笔者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一)课前(筹备工作)

课前,教师应做以下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师事先要了解学生,然后考虑将不同性别、性格、学习习惯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讨论时有助于优势互补,也可以促进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2.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列成表格,然后将与此相符的教学案例及学生讨论的问题附在其后。当然,教案设计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太死板。因为学生的讨论是变化的。

另外,案例涉及的问题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不宜列得太多,否则会导致偏离主题,对每个问题的讨论也不够深入。

3.案例选择及教学重点的确定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课中案例的选取,可以采用朱勇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一书的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世界各地的35位教师的教学日志,是宝贵的一手资料。该书编者按“案例”、“分析”、“思考”、“阅读”的体例排列,不仅可以让人对教学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借鉴专家对案例的分析。该书“分析”后设有“思考”,有的思考选自案例本身,有的是对案例的延伸,大多对学习者有启示作用。“阅读”部分其实就是参考文献,旨在提供针对性强的资料,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视频资料作为教学讨论案例,如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就是很好的案例。

选择好案例之后,还要考虑案例哪些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可设置过渡性问题,或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板书、教具或场地的安排

教学过程中有静态板书与动态板书,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具体来说,那些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板书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需要提前板书。

此外,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有相应的教具辅助学生理解有关理论,又或者为了适应案例的内容需要将学生分组排座(圆桌式或横列式),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

(二)课堂实施(案例讨论的组织工作)

1.案例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吸引人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导入,如可以提前复印案例发给学生,还可以用投影、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表演教学(需提前准备)等。

2.案例的讨论

讨论可以是开放式讨论,也可以是封闭式讨论。如教师不提问,给出案例让学生自己从案例中认识问题,这是开放式讨论;也可以事先给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封闭式讨论。前者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后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朝教学目标靠近,有利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不参与讨论,但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必要的争论与创新思维。

全班学生事先分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发表本小组意见。各小组观点可能一致,可能相左,也可能互补,教师适当地进行几次阶段性小结或点评是很有效的教学办法。

3.案例的总结

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又或提出新的问题供大家深入思考,对重点问题要强调。

在案例讨论中,学生通过思考建构自己的认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老师的总结,强化、纠正认知。这些知识结构的建立比老师单独讲解要生动、牢固得多。

(三)课后(交流与考核工作)

课后,教师应与学生交流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做准备。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给予他们评判,以分数的形式呈现。

考核方式可以将小组和个人结合,如:

学生得分=小组集体分(占50%,由教师打分)+个人分(占50%,由小组长打分)

这样小组之间有竞争,小组内部也有竞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讨积极性。另外,讨论结束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讨论过程与结论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老师,作为老师评分依据。

四、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与其他教学法一样,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缺乏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目前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尤其是海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极度缺乏,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央青从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案例教学的重要支撑、建设环境、潜在用户群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构建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为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广大专家学者和汉语教师,特别赴海外一线教师,应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从宏观掌控局势,又要从微观洞察;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老到的实践经验;既要有教学技巧,又要有课堂管理能力;既要有预测能力,又要有应变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最好能得到一些专业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三)课堂学时不足以保障有效的案例教学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对教学学时有严格的规范,而语言类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因此,语言类课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中会存在课堂教学学时不足的情况。此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我们经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开辟第二课堂,将部分讨论放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局限性,教师对其唯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编号:2012G072;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研项目“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类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Z].北京.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3]央青.工商管理案例库对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3,(5):88-93.

[4]高熏芳.师资培育:案例教学的发展与应用策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8-9.

[5]李为民.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38-40.

[6]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第6篇

关键词:财政学 通识教育 案例教学法

一、高等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普遍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综观各校通识教育课程,可以看出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需要

开展通识教育是为了避免专业教育的缺陷,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拥有人文知识背景的人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仅凭单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如果缺乏马克思哲学这一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论,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将是片面的。因此,在高校开展通识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统领,以国学、艺术、经济、法律等学科为辅翼,全方位开展通识教育,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之举。

2.使学生具有健全人格的需要

教育的本义就是要培养心智健全、身体健康、视野开阔、志存高远的人才。但在现实中,大学教育日益庸俗化,高等教育已成为一部分人攫取功利的手段与工具,而不是自我净化的途径。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许多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却缺乏必要的价值观、道德观,他们缺少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通识教育是贯穿所有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教育体系,是对学生的生活、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撑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及具体技能。因此,通识教育可以克服高等教育的庸俗化、功利化,使高等教育回归其本来要义。

3.使学校具有自我特色的需要

目前,我国各高校办学特色日益趋同,“千校一面”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得各校相同专业大同小异,缺乏自我特色,不利于学生的选择,也不利于学校之间的合理竞争。开展通识教育,可将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设置在通识课程之中,也可将高校所在地域传统文化灵活穿插在通识课程里。这样可为打破“千校一面”的坚冰提供一条捷径。

二、《财政学》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优劣分析

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财政学是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地位处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属于专业基础课范畴。财政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政府经济行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因而可称之为国家理财学或政府理财学。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分配规律。通过财政学课程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财政政策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提高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拓宽知识结构,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素质。

财政学作为一门经济类课程,其知识内容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理论体系完整、严谨的特点。它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因而也是每一位社会公民必须掌握的社会知识。从此而论,财政学应该作为通识课程来向所有高校学生讲授。另外,财政学课程专业性很强,内容广泛,与经济学相关学科联系十分密切。要将财政学全部内容介绍完毕,需要大量学时。而通识课往往课时有限,在极为有限的学时里要将财政学讲好、讲精,就必须做到在通识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探索教学规律;突出重点,围绕专题,开展必要的实践教学,并将财政理论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三、《财政学》通识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实例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高校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由于通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课时的有限性,在财政学通识课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1.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财政学通识课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听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对一些财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经常是一知半解,学习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财政学通识课学生基本上是非财经专业学生,经济学基础比较薄弱,传统教学方式更加弱化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通过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财政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

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都和财政密切相关,财政学的案例大多数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能极大增加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单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更全面系统地了解财政学;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财政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领会国家的政策。通过案例介绍、讨论及点评,学生们会从现实到理论,从家庭、企业到政府,从点到面全面理解和掌握财政学的有关内容。

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思维和判断能力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目前高校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独立性较强,但是缺乏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小组活动。通过组内的群体互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意见,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包容,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向他人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掌握必要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无疑大有益处。

四、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通识课中的运用

1.选择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实践中,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财政现象,这些现象都由一定的财政规律所支配。财政学案例就应该选择这些财政现象进行编排。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要符合经济实践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经济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甚至是有争议的事件。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的财政理论的案例。精选案例,熟练掌握财政学的理论,并通晓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通过“路灯”和“公地的悲剧”等案例,可以引出公共物品特征以及公共物品的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问题。第二,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在通识教育中,案例难度不宜过大,否则学生难以在现有知识体系内展开分析,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第三,案例应有系统性。在财政学案例教学中运用的所有案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针对所讲的财政理论,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分层次并有序地选择和编排。

2.案例呈现

财政学案例的呈现既可以放到讲授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到讲授的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类知识时引入,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引入。例如,在讲授转税收支出之前,就可以介绍英美国家二战之后税收支出的案例,使学生由西方国家的相关实践活动逐步了解政府税收支出的作用;在讲授税收原则时,则应先讲解理论,后呈现案例,通过案例使学生强化对税收原则的理解。呈现的财政学案例,在内容上要求有比较完整的情景过程;在形式上大多以文字描述,也可辅以适当的表格和示意图等;在呈现方式上可以给每个学生印发文字材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

3.小组讨论

案例的分析讨论是财政学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应于学期开始初期,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由其负责组织和协调。案例先以课下分组讨论呈现,小组成员既要积极参与讨论,又要承担相应的任务。小组讨论结果要形成文字分析材料或PPT,在课堂发言汇报。对于同一案例,由于知识基础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差别,不同学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要组织好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去掉案例的非本质内容,揭示其本质特征以及案例与财政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案例中的主要内容与相应的财政理论联系起来,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在小组讨论形成文字意见或制作PPT过程中予以指导。

4.案例总结与归纳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总结或书面总结来点评学生的讨论,一方面要对各组讨论情况予以评价,另一方面对讨论中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和延伸,阐明自己的明确观点,对该理论进行更加细致的阐述。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用传统的合乎逻辑的描述对一般知识作出抽象化概括,对案例教学起到“点睛”的作用。

(朱顺贤,1964―,吉林白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务。)

参考文献

[1]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杨龙.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1)有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课堂氛围,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有助于加强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其合作学习能力。(4)有助于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运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步骤。(1)选择教学案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案例。(2)组织引导案例讨论。教师要设计组织好教学,组建讨论小组,创设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3)总结、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案例讨论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也要及时总结在案例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步骤

(一)课前准备工作。(1)确定案例类型。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并根据大学生发展需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为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学习心理、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心理、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择业心理、挫折的承受与应对、常见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心理危机干预等10个章节,在每个章节中,精选和制作3-4则案例。(2)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通常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包涵一个主要心理问题,这个主要心理问题又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其解决的方法有心理学原理依据且多种多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既可选择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涵心理学知识的经典事件,也可选择校内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典型例子。(3)设计与组织教学。第一,选择讨论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采用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比较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有关学习材料,自己去发现心理知识,获得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选择适当的教学传媒。结合教学目标、案例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表、文字材料等形式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力求吸引学生并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我要说”的冲动。(4)组建讨论小组。一个班级一般组建5-6个讨论小组,小组规模应控制在10人以内,一般以5-7人为宜。在组建小组时,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等,成员间要合理搭配,避免过于沉闷或过于活跃。还要确保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小组领导者可记录并总结好小组成员的观点,为小组在班级中讨论发言做充分准备。(5)熟悉教学案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研究案例,既要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还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难度适中,还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知识紧密联系,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参考文献、为学生可能提出超出案例范围的问题做好预案。另一方面,学生要做好个人准备,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将案例及相关问题和参考文献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讨论材料。

(二)课堂实施步骤。(1)呈现教学案例。按照选择的教学传媒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重温教学案例内容,加深对案例的认识,尽快使学生进入到案例情境中,激发讨论的冲动。教师也可根据讨论问题的多少、主次程度或难以程度采取呈现案例、讨论、再呈现案例再讨论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讨论疑难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小组领导者发言、小组成员补充发言,或小组领导者主持、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等多种方式,讨论对案例的看法,如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其中的心理学知识是什么等。在讨论中,每个人和每个小组都会对案例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这样就会形成许多问题,这就是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区别出案例中的疑难问题。(3)讨论解决方案及其实施。在对疑难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会形成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淘汰一些不合适的方案。确定方案后需要讨论什么时候实施计划,如何付诸行动等。(4)总结、评价与反馈。第一,教师要分析、总结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明确重点。第二,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加以拓展。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赏识表扬为主,并指出努力方向。第五,教师要要求学生也要及时总结自己在案例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的讨论调整好努力方向。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学生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二)案例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一要应尽量选取5年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这个事件既要反映大学生将来可能要面临的心理问题,且具有代表性。第二,案例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第三,案例的难度适中。

第8篇

关键词: 任职教育 案例教学 军队院校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使命任务空间范畴的不断拓展,对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继续教育的特定形式,成为对受训者进行知识的更新、弥补、拓展,以及技术和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逐步成为军事教育的主要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员创造性地学习,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快速决策的能力。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扩大知识来源,优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特定形式,属职业教育、学历后教育,是指军队培训机构对完成学历教育的受训者进行教育,使他们通过学习得到知识的更新、弥补、拓展,以及技术和能力的提高,以增强其自身的素质,为当前或今后适应任职岗位的需要做准备。与生长干部的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教学对象具有多元性

任职教育学员经历了系统的学历教育,有过部队岗位任职经历,并构建了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生源结构复杂,个体差异较大。首先,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军种和部队,他们的保障任务、保障环境、工作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入学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上呈多样化。其次,参加培训学员在学历层次、文化基础、专业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历上有大专、本科、研究生,文化上,有文科、工科、理科,专业上,有军事专业、政工专业、后勤专业,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在成才需求上呈多元化。另外,参加任职学员年龄差距较大,老中青都有,社会阅历不同,这也决定了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呈多元化。

(二)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

任职教育是以岗位任职能力为导向的,学员一般在校时间较短,多则一年,少则一两个月,教学实施中应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要求学员学了就会做、顶用,所学的知识很快能在部队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学内容不宜按学科细分,也不宜过分追求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侧重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注重选择对部队建设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岗位任职带有普遍性的难题、任职发展带有前瞻性的课题进行横向综合、纵向贯通,力求理论与实践不脱节,现实与发展相衔接。

(三)教学方法注重灵活性

任职教育属于学历后教育、成人教育,学员一般年龄较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和传授式教学方法显然不合适。所以,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应该注重灵活性,积极采用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等。案例教学通过建立一种以学员为主体、平等民主、情感交融、启发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员积极思考、自我监测、多向交流,从而调动学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学习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二、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定情境(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员创造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简单地讲,“案例教学实质上可归为一种研究性学习”[3]。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包括案例选编、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三个主要环节。

(一)案例选编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精心选编一些合适、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当前,有关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各类经典战例汇编、战例集出版不少,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例集较少。选编案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针对性是案例选编的首要原则。选编任职教育的教学案例,必须根据任职教育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特别是现代战争中关于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战法、新训法及新装备运用,以激发学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兴趣,加深学员对案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

2.问题性原则。问题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案例教学以案例中的问题为起点,以问题表征和问题解决为指向。案例中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多元的,不必刻意追求唯一性和标准答案,允许学员提出多种合理方案,以激发学员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锻炼学员在各种情况下分析问题和作出决策的能力。

3.军事性原则。案例教学把理论学习与训练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任职教育教学案例离不开军事实践,经典战例是其重要基础,但案例不等于简单的战例,它包含对典型战例的借鉴、模仿、移植、创新,以及从军事问题和军事现象入手,提出解释的理论来指导学员分析环境、局势变化规律,训练处理军事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员现代化的战略视角。

(二)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灵活性、多变性,要求教员具备很强的案例组织能力。在案例讨论前,教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1.明确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同样是传授知识的过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学员获得新的概念、树立新的观念、学会新的方法。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加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等。教员必须深刻领悟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2.选择教学案例。好的案例不一定是合适的案例,只有适用的案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教学案例时,一方面要考虑是否适合教员自身,即教员能否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完全掌握,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能否具有相应的解决和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案例是否适合学员,是否超越学员的知识及能力范围。对于初级任职培训,可以选择侧重传授知识、理解概念的基础性或中等难度的案例,对于中高级任职培训,可以选择侧重找问题、分析问题、如何决策等大型复杂的综合案例。

3.设计教学环节。实施案例教学的课程,一般应有3-5名教员组织课程小组,共同开展课程设计,编写教学准备手册。教学准备手册主要反映教员如何开展课堂讨论,内容包括教学目的、关键问题确认、开篇提问、案例总结等主要环节。编写教学准备手册,可以使教员熟悉案例的背景、事实、数据,明确案例应传授的知识,掌握课堂讨论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等。

4.布置教学环境。有效的案例教学要求建立配套的案例讨论室和案例教室。案例教室的布置要符合交流的需要,特别是课桌椅要布置在不同的阶梯上,成环状摆放,便于交流。板书仍然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可以根据分组情况,配备6-8块黑板,教员在课堂讨论中,根据学员不同主题、不同观点的发言,用精练的语言记录在不同的黑板上。另外,多媒体、幻灯片、录像带等也要考虑周全、布置合理,恰当地运用,增强教学效果。

(三)课堂实施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组织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个体自学。案例教学中,有关知识的讲解不再是教学的重心。但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员需要简明扼要地讲授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让学员自己阅读一些教材和参考书。另外,教员要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问题和对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并连同案例发给学员,要求他们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包括记住案例中的关键数字,回答案例后面的提问,准备好自己的建议方案等,为下一步小组讨论做准备。

2.多种形式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可以采取先小组讨论后课堂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员仅仅是“导演”,对学员的观点不作或少作评判,也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当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在某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员要及时加以引导。把讨论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这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性环节。

3.案例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员需要进行课堂总结和点评,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观点。教员在总结中,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有争议的问题,给以澄清,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引导学员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对学员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正确观点予以表扬,对欠缺之处予以补充。总结阶段是学员向教员及同学学习的好机会。从个体自学到小组讨论到课堂讨论再到教员点评,是学员对案例认识的不断深化、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四、结语

案例教学的采用,并不是对其他教学方法的完全否定。案例教学要求学员首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开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以达到教学目的。任职教育属学历后教育,学员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岗位任职能力和社会经验,因此,案例教学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展现,而在学历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案例教学的优势只有在与传统教学相互补充中才能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