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梯段实训总结

梯段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02 07:55:13

梯段实训总结

梯段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字:信息学奥赛;分层教学;梯队建设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信息学奥赛训练更是另辟蹊径,抢占信息学教学的制高点。然而,我们在实际的信息学奥赛辅导中却发现,训练团队难组建、辅导课程难开展、训练效果难保证,倘若不及早解决这些棘手问题,那学校的奥赛辅导则形同虚设,教师和学生将会在漫无目的的团队活动中挥霍时光。

1. 信息学奥赛团队亟需梯队的构建来支撑

1.1 意识形态的局限呼唤梯队的组建

鉴于信息学科与高考的关联性,信息学奥赛往往被教师、家长视为“不务正业”,个别学生的“单打独斗”往往经受不住种种的冲击,最后不得不放弃训练。教练苦口婆心地极力宣传和挽留,面对训练场面的萧条,教练只能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设梯队,从而形成具有层次性的集训团队,生机勃勃的景象才能营造出令众人肯定、放心的学习环境,引领团队健康向前发展。

1.2 学科特点需要组建梯队来推进

信息学奥赛有别于其他学科竞赛,学生更主要的是通过上机编程调试来实现对相应算法解题的验证。学生事先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技能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进程及提升的节奏。组建训练梯队,开展传帮带等训练模式,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相互纠错的帮助中寻找乐趣和灵感,才能促进奥赛水平整体快速向前发展。

梯队的最大特点在于层次性,如何区分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又能做到各层次间的相互衔接和递进,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构建思路。

2. 信息学奥赛梯队建设时的分层构想

2.1 知识储备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力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如果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就学习过简单的编程语言,或者直接参加过小学组或者普及组的信息学奥赛;那么知识与技能上的层次就立见分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分层教学,构建起层次清晰的训练梯队。

2.2 潜力开发

知识储备的优势并不代表长远实力的激发,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角力”。每个学习阶段的知识要求、学科的综合压力往往会左右学生学习的“用力”方向。通常情况,学生能在保证日常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训练,但也有些学生总能精神抖擞地“加班加点”进行训练,教师需要时刻注意队员学习潜力的藏匿深度,适时对各层次的人员做出调整。使梯队结构更趋合理化,便于辅导教学。

2.3 目标定位

进入奥赛团队,为何而来?学生起初加入到团队训练,最主流的就是两种思想:兴趣或获奖。随着奥赛训练的深入、在校学习的进展,学生心里的目标定位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团队中的学习方向也会出现分叉,教师须及时理出各个小群体,做出正确的引导、重组,使梯队中的每个元素都能相互融合,朝着各自的目标方向努力。

3. 信息学奥赛梯队建设中的分层实践

3.1 奥赛梯队建设中的分层策略

结合上述构想,教师在组建梯队时需要“面向全体”“了解差异”“针对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并注重发展性评价,保证梯队正常运作。(1)分层兴趣小组

由于地方信息技术教育的差异,观察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一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过编程,有良好的数学功底,又有参加信息学奥赛的浓厚兴趣,这些学生就可以考虑纳入奥赛梯队的“先锋队”层次;而相当一部分在编程上属于“零起点”的学生由于其兴趣爱好先被吸收进来。随着学习的开展,小组组员的学习目标和重点也会发生分化:以我校为例,部分学生会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道路上走的很踏实,哪怕整天面对着是枯燥单调的“蓝屏”(Pascal编辑窗口),却也在细细品味着算法思想的独到与精妙;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在接触有交互性更强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后,主动向“程序作品制作”的方向靠拢,成为真正的选修课兴趣小组。

因此,在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可以先从组织进行分层。通过摸底考试等方式,结合学生的自我兴趣、意愿,以及数学等学科成绩,可完成梯队的最初建设。

(2)内部分层拓展方阵

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加上日常学习的负担,即使一直固守奥赛阵地的队员之间的实力也会出现分化。团队一方面继续吸收新队员加入,而另一方面要将分化出来的队员及时进行梯队再划分。并且对不同区块的学生根据其潜力倾向、学业负担做出统筹的规划:如算法知识的拓展强度、作业布置的难易程度、各类集训比赛的参与频度等。

通过内部分层,确保一部分队员脱颖而出,而实力稍逊的队员也不至于被淘汰出梯队,整个团队将以非常稳固的方阵向前推进。

(3)组队分层竞赛团队

学习的积累需要期待比赛的检阅,针对起点较低的地区选手,奥赛获奖必须具备“登峰造极”的勇气和信心。重在参与的心态因为“拼命搏击”的集训或许会受到氛围的感染,而非拿奖不可的功利心态在“心如止水”的高人面前则得到了难得的慰藉。组队分层并不是将“搏击手”归为一类,将“太极高手”纳为另一族,而是在梯队的进阶搭建中寻找互补的平衡点。每个梯队中有几个小组队,每个小组队中有各方面的能手,竞赛团队的成绩取得离不开梯队层次间的互补与促进。

3.2 分层教学在梯队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层思想在实际梯队建设中毕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例如:分层过早,在选拔时,我们对学生的具体水平可能掌握的还不够,因此避免单凭学生数学方面的成绩、或者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又或者兴趣上的力度来评判学生的潜力因素,避免导致选材不当、人才流失、拔苗助长等负面现象的出现。在分层、划分梯队的过程中,应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倾听学生的声音,为梯队构建出合理的布局。奥赛教练是梯队建设的总设计师,除了课堂教学设计,更应设计、衔接好团队中的每个节点,促使梯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稳步前进。

梯段实训总结第2篇

摘 要 软梯训练可以提高机体与羽毛球有关的灵敏性、平衡性、协调性以及速度素质等,此外还可以为少年儿童羽毛球步伐的学习打好基础。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软梯训练运用于少儿羽毛球训练中的作用以及训练中的注意事项,以期对众多教练员以及希望孩子从事羽毛球运动的家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软梯训练 少儿 羽毛球

羽毛球是一项大家都熟知的运动,羽毛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而且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也倾向于技术的提升。现在羽毛球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侧面体现了人们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羽毛球培训班的主要招收对象一般是少年儿童,不管是在学校教学还是培训班的训练中方法运用很重要。软梯是20世纪国家体育总局从国外引进的大量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中的一种,它以步法训练为主,训练方法新颖、趣味性强、种类繁多,无论是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还是大众健身领域,软梯训练方法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软梯训练在少儿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较少,所以笔者想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软梯训练在少儿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一、软梯训练的概念

软梯起源于欧洲,是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为训练士兵体能而设计的一种器械。软梯分为训练软梯和实用软梯,本文主要讲训练软梯,现代训练软梯是指用尼龙绳、塑料管或自划线做成的梯子,一般由10~30节,宽30~到50厘米的正方形连接而成。软梯训练是指运用软梯进行各种练习,主要是通过各种步法和动作的练习,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

二、软梯训练法应用于少儿羽毛球教学中的作用

(一)改善和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

据统计,一场实力相当的羽毛球单打比赛,运动员在场上前后左右的快速移动达到500余次,而且羽毛球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项目,它需要全身的协调用力以达到较好的击球效果,羽毛球运动与力量、速度和灵敏素质等都是密不可分的。软梯训练法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感觉机能,在瞬间完成反应、预测和决策,有研究表明软梯训练能改善和提高机体的灵敏素质和平衡、协调性,这些对于羽毛球运动是非常重要的,符合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二)激发少年儿童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在初学羽毛球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而软梯训练的趣味性强,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通过软梯训练可以激发少年儿童学习羽毛球的兴趣,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三)理想的准备活动手段

大部分人都知道在进行任何较大强度的运动之前都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加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软梯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选择其中难度较小,强度较低的动作作为准备活动,更可以将与羽毛球有关的专项准备活动运用其中,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的温度和弹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而且还可以为专项练习做好准备。

(四)为以后羽毛球步伐的学习打好基础

软梯训练包含更多的是步法的练习,可以提高少年儿童脚下的灵活性、稳定性、平衡性以及身体协调性,前面我们提到这些对于羽毛球是极其重要的,它的重要就体现在羽毛球步伐的跑动上。步伐可以说是羽毛球运动的灵魂,只有灵活稳定的步伐才能在场上随机应变,在短时间内抓住击球时机,它是技战术充分发挥的前提,所以软梯练习法应用于少儿羽毛球教学中可以为他们以后羽毛球步伐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软梯训练应用于少儿羽毛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到区别对待,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教练员要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从而保证运动训练的顺利进行。

(二)抓住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合理训练

运动训练不能盲目进行,不能违背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规律进行,更不能只为了提高成绩而进行。人体每个素质的发展都有其敏感期,也就是说不同年龄段每个身体素质有不同的增长速度,抓住每个素质增长最快的阶段来进行训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敏感期不代表在这一时间段内可以忽略其他素质的发展,只是侧重点不同,训练中还是应使少年儿童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练习内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运动训练应该遵循的原则,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少年儿童来说要选择难度较小负荷较小的练习方法,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复合型动作练习。

(四)不能忽略上肢动作的训练

软梯训练主要包含的是步法的练习,所以我们常常容易忘记上肢动作的练习,既然要使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当然不能忽略上肢的训练。上肢练习不仅仅是力量的训练,更有手脚的协同配合练习,前面提到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所以手脚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正因如此才更加不能忽略上肢动作的练习。

(五)要与羽毛球的专项特点相结合

教练员在进行软梯训练时应该根据羽毛球的专项特点制定相应的练习动作。例如可以与羽毛球中的蹬、跨、启动、起跳以及并步、垫步、交叉步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总之教练员可以根据羽毛球的特点制定出不同形式的练习方法,这样也可以避免长期使用一种练习方法而使少年儿童对此产生疲劳以及厌倦情绪。

参考文献:

[1] 陈浩,郑其适,王少春.羽毛球运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梯段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排球社团;梯队建设;实践研究

排球作为世界三大球之一,因为其观赏性、趣味性、竞技性较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现阶段排球运动在各级学校中开展得也较广泛,部分学校组建了排球队、排球社团等。纵观2010年以来排球社团组织建设类论文内容,发现有75篇文章都是从排球教学理论、排球社团组织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此类论文占总数的65.8%,单独论述教学理论的有9篇,论述组织方法的有10篇,论述管理模式的有15篇,论述排球社团梯队组织建设与实践相联系的有2篇。上面的统计数据提示我们,排球社团梯队建设类的文章仍然存在着重理论探讨轻实践研究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为排球社团梯队建设的实践研究带来了操作层面上的困难,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在排球社团梯队组织建设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排球社团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1.从调查对象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动机方面分析本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数2217份,针对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爱好方面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1)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问卷数占总问卷数的50.2%,水平一的学生占到5.4%、水平二的学生占到8.6%、水平三的学生占到15.5%、水平四的学生占到20.7%,反映出随着水平段的提升,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比例在增加。(2)学生喜欢上排球课或排球社团课的问卷数占到总问卷数的54.08%,水平一的学生占到6.8%、水平二的学生占到16.08%、水平三的学生占到20.5%、水平四的学生占到10.7%,反映出排球课或排球社团课有利于在学校开展。(3)学生参加排球运动的动机方面,对项目有兴趣和爱好的占总问卷数的36.99%,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占总问卷数的60.4%,丰富业余生活的占总问卷数的42.26%,扩大交往、增进友谊的占总问卷数的23.82%,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占总问卷数的30.94%,因课程需要的占总问卷数的12.67%,其他占总问卷数的35.41%。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数248份,针对教师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爱好方面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1)教师对排球运动感兴趣的问卷数占总问卷数的61.69%,其中男性教师感兴趣的问卷数占总问卷数的12.54%,女教师感兴趣的问卷数占总问卷数的49.15%。(2)教师经常留意排球运动相关信息的问卷数占到总问卷数的45.16%,教师不经常留意排球运动相关信息的占比为54.84%。本次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数2413份,接下来就家长对问卷中的问题作如下统计。(1)家长认为孩子都有必要进行排球锻炼的问卷数占总问卷数的75.09%。(2)家长认为孩子对排球运动感兴趣的问卷数占到总问卷数的47.12%,水平一的家长占到6.7%、水平二的家长占到13.5%、水平三的家长占到14.25%、水平四的家长占到12.72%。2.从调查对象对排球运动的教学训练比赛方面分析本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数2217份,针对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教学训练比赛方面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1)学生有排球课或排球社团课的占到总问卷数的27.51%,水平一的学生占到4.51%、水平二的学生占到9.3%、水平三的学生占到8.2%、水平四的学生占到5.5%。(2)学校有排球场这个问题占到总问卷数的77.49%。排球场地条件方面,很好的占到19.53%、良好的占到43.12%、一般的占到37.35%,都具备了开展排球运动的条件。(3)学生课外活动时参加排球运动占总问卷数的28.46%,水平一的学生占到3.29%、水平二的学生占到5.47%、水平三的学生占到9.4%、水平四的学生占到10.3%。学生认为影响学校开展排球运动的原因:(1)打球手疼占总问卷数的10.37%。(2)易挫伤手指占总问卷数的27.15%。(3)技术动作难掌握占总问卷数的31.98%。(4)学业负担重占总问卷数的51.69%。(5)家长不支持占总问卷数的22.19%。(6)其他占总问卷数的46.91%。排球运动技术、比赛在学生中的反映情况:(1)学生掌握传球技术只占到总问卷数的13.67%。(2)学生掌握垫球技术只占到总问卷数的13.94%。(3)学生掌握了发球技术只占到总问卷数的15.61%。(4)学生掌握了扣球技术只占到总问卷数的8.84%。(5)学生掌握了拦网技术只占到总问卷数的6.86%。(6)学生能运用各种技术打比赛只占到总问卷数的4.69%。本次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数2413份,针对学生家长对排球运动的教学训练比赛方面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1)家长在家会定期陪孩子参加运动的问卷数占到总问卷数的6.09%。(2)家长在家不会定期陪孩子参加运动的问卷数占到总问卷数的93.91%。(3)家长会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排球运动学习进行监督比例为79.61%。(4)家长不会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排球运动学习进行监督比例为20.39%。(5)家长认为孩子对所学过的排球技术知识掌握程度在60%以上的占比为24.2%。(6)家长认为孩子对所学过的排球技术知识掌握程度在60%以下的占比为75.8%。(7)当孩子排球运动成绩下降时家长通常会鼓励的占比为90.76%,批评的占比为5.76%。(8)家长认为能提高孩子排球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方面,选择学习兴趣的占比为82.3%,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占比67.14%,学习态度占比64.15%,学习动力占比63.12%。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数248份,针对教师对排球运动的教学训练比赛方面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1)支持排球运动在本校推广的教师的问卷数占到总问卷数的98.79%,教师所在的学校开设排球课的占比是71.37%,教师所在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开设排球社团课的占比为81.05%。(2)学校排球社团招生时,教师支持本班学生参加的问卷数占到总问卷数的98.79%,教师认为参加排球运动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帮助的问卷数占到总问卷数的60.89%。3.从调查对象对排球运动在校园文化价值方面分析本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数2217份,针对学生对排球运动校园文化价值方面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获得排球运动文化价值知识的主要来源:(1)体育课占总问卷数的58.23%。(2)排球专业书籍类占总问卷数的16.33%。(3)电视、多媒体之类占总问卷数的65.27%。(4)班级板报、校园文化墙19.58%。(5)大课间升旗仪式占总问卷数的5.86%。(6)其他占总问卷数的40.01%。本次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数2413份,针对学生家长排球运动在校园文化价值方面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1)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排球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帮助占总问卷数的99.38%。(2)当孩子排球运动成绩下降时家长通常会鼓励的占比为90.76%。(3)家长认为参加排球运动对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有帮助和很有帮助的占比分别为52.42%和10.15%。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数248份,针对学生对排球运动校园文化价值方面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1)教师认为我国新时期女排的精神是有必要宣传的问卷数占总问卷数的99.6%,认为学校有必要每年开展校园排球赛的占比为95.79%。(2)教师觉得学生参加排球训练的益处是强身健体的占比是99.19%,教师觉得学生参加排球训练的益处是培养团队精神的占比是97.98%,教师觉得学生参加排球训练的益处是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占比是99.19%,教师觉得学生参加排球训练的益处是丰富课余生活的占比是95.16%。

二、影响九年一贯制学校排球社团梯队建设的因素

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建设不完善运动场馆、器材、设备等都是基础硬件设施,是运动的基本保障,可直接影响学生运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与爱好。排球运动场地的缺乏是大部分学校存在的问题,在普及义务教育情况下体育场地器材的限制导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受限,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有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排球活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2.学校排球文化氛围淡薄,学生缺少排球锻炼意识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逐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排球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与锻炼意识,学习排球运动相关知识内容,完善学生对排球运动及锻炼价值的认识,积极主动地进行排球锻炼,增进健康。3.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排球教师缺乏排球运动在中小学校普及过程中,具有健康身心、基础广泛、易于普及等优点,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对影响九年一贯制学校排球运动发展因素的调查中可知,大部分学生缺乏指导,学生即使对排球运动有兴趣与爱好,但由于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不够,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对于一些仅有爱好与兴趣的学生,由于没有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经验,又缺乏教师的指导,会逐渐丧失运动兴趣,这对于排球课的普及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排球社团梯队建设的应对措施

1.规范社团训练在排球社团训练中,可以将小学与初中的训练层次分开,小学以兴趣引导为主,逐步打好技术基础,要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初中以实战为主,讲究训练方法的多样化,根据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培养学生的灵动性。2.加强梯队建设在梯队组织建设上,排球社团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应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划分训练小组,年龄差异、技术水平能力差异,导致梯队建设与管理模式、练习内容与方法都应不同。通过分层练习与选拔,在训练小组里找出最高水平的学生,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种比赛,争取荣誉,以此来激励排球社团里的学生刻苦训练,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排球社团,从而更好地推进排球队伍的发展。另外,排球运动要更注重普及性,应在学校全面推广,以各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排球的乐趣并积极融入排球运动之中。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个优秀的排球团队,离不开一些优秀的教练,所以在教练的培养中要做到专家请进来,教练送出去,从而让教练团队接受更新的知识。教练团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学习、实践、总结。学校要不断强化并充实师资力量,聘请专业的排球教练进行教学与训练。4.普及排球文化基于“普及加提高”的标准和“年龄加能力”的分层分类建构排球梯队建设的文化,更进一步挖掘自身的特色文化。我们一定要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和学校自身的体育文化与思想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形成自己的体系,构建自己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排球社团梯队建设中,一定要凸显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特色,建设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队魂,这样才能把大家的力量聚集在一起,这样才能战胜各种困难,让学校的排球社团越走越远,书写九年一贯制学校排球的辉煌历史。5.形成梯队管理方案制定社团活动总则,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并合理分工,合理安排排球社团梯队活动计划,规范排球队员选拔的标准和途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水平安排训练内容,形成以老带新、不同梯队组织管理的模式,保证梯队的延续性。其中主要包括梯队组织方案、梯队组织人员发展规划与衔接以及梯队组织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张然.排球纵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1-24.

[2]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排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83-290.

[3]吴平.我国沙滩排球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学报.[4]刘曙亮.我国青少年排球教练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5]郑焕然,等.河北省高校排球运动展望及教练员现状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25(2):271-273.

[6]靳小雨,徐国红,张本强,等.软、硬排排球前后教学实验论证和教学进度安排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4):55-57.

[7]何志文,杨大宁.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透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77.

梯段实训总结第4篇

随着科学技术和城镇化的发展,电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电梯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为电梯维保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电梯的快速增长,为解决此问题众高校开始培养电梯专业人才,16年已经有6所高职院校设立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特种设备学院建立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电梯故障诊断实训课程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体系建立。

关键词:

故障诊断;课程体系;仿真系统

引言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电梯事故约占所有特种设备事故总量的1/3。电梯事故频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电梯维保质量低、维保人员技术不高导致的[1]。按特种设备监察条例要求,每一个电梯维保人员月均维保数量35台,而因为电梯人才的严重匮乏,浙江省实际电梯维保人员月均维保数量达70台,有些公司甚至一人月维保100,导致维保质量大大下降。14年厦门大学电梯吃人,15年深圳医院电梯断人头,造成这两起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电梯维保人员不足导致的维保质量跟不上,对电梯检修不到位[2]。像这样的事故还有很多。基于此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特种设备学院及相关的专业———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在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电梯故障诊断实训课程,进而解决电梯相关专业严重缺少专业人才的问题。

一、电梯故障诊断课程现状分析

我校与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合作新建电梯实训基地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电梯实训基地,集研发、培训、比赛、考证为一体。基地设有28个教学用电梯,4个等级考试用电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缺乏全面性,以及操作性低,费时耗材,需要破拆原有线路等问题。根据目前校内的电梯培训系统可知,电梯故障中机械的培训占80%,而电气故障仅仅占20%,那是电气故障在电梯故障中占的比例很少吗?显然不是,电梯电气故障在实际电梯维保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电梯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一名合格的电梯技术人员应同时具备相应的机械结构检修能力和电气故障排故能力。以往因为电梯电气节点故障设置麻烦,重复学习性差[3],电梯技术人员培训往往只学习电梯的机械结构,而电气排故是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这样的培训导致电梯从业人员电气排故能力低,存在隐患。针对电梯实训课程中电梯电气故障难以培训的问题,目前专业刚刚建立设计发明了电梯电气故障仿真系统。这套系统接入电梯控制内部,用于电梯电气方面的教学,利用全新的免破坏数字操控技术,达到高效率培养电梯维保人才的目的,从而提高电梯维保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这套系统在不破坏原有电路的基础上做到对电梯电气常见故障进行仿真的系统,教师只需通过触摸屏便能使电梯呈现故障状态,并在教学完成后可还原线路。

二、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改革内容:通常高职电梯故障诊断实训课程在第五学期在毕业顶岗实习之前安排一个3-5周的综合实训环节,原来的实训环节以实验台为操作学习对象,比如几个简单的教学模型,该环节综合锻炼学生前四个学期的专业课程知识技能。原来的课程安排形式单一,学生上课仅仅是按照书本上的指示走一遍流程,不能锻炼他们实际的诊断和分析能力,更不能锻炼学生实际的团队合作、资料检索等能力。本项目以学期项目课程形式重新设计该实训环节,以求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课程是以项目为导向,综合锻炼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4]。电梯故障诊断主要分两个方向,一是电梯机械故障,另一个是电梯电气故障;项目一定要是老师向企业师傅找来的实际的电梯故障,最好是每个学生一个机械式故障,一个电气式故障,学生将实际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和查找相关资料,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经费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紧接着就要在真实的教学电梯中将自己的故障就行设计,其中电气故障设置需要将原理图画出来,最后学生在真梯中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解决方案把问题解决掉。改革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电梯实训课程中的项目主要来源于企业,企业的项目源于企业真实的故障问题,体现了本行业的前沿动态而完成项目的人就是企业急需的人才。以此类项目为教学载体,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将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于日后的工作,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5]。

2.综合知识的运用与提升

高职大三学生即将进入职场,而项目化实训环节提供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岗前锻炼。以企业的项目为载体,真实的反应了学生日后的工作的内容。完成项目需要学生运用其前面所学过的很多专业技能,电梯故障的项目通常需要学生完成故障的诊断,故障的相关资料查询,故障维修方案设计,故障的修复以及故障的记录。

3.职业素养的提高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面向未来工作岗位的教育。当前高职学生的一个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将来的工作有很大脱节,使得企业不愿用刚毕业的学生[6]。项目课程化的综合实训提供学生最接近工作状态的“学习”,在完成项目时需要做到资料收集,团队合作,演讲汇报等,提高其综合职业素养。实施方案及方法:以14级学生开展学期项目课程“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为基础,在14级中选出的电梯方向的学生第五学期引入电气故障诊断实训课程。课程主要分3个环节,首先是实际项目的分配及故障诊断。教师先把实际的项目分配给每个学生,学生拿到自己的项目后要进行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及文献,并对相关故障就行诊断和分析,学生可以提出几种方案,每种方案要进行对比;第二个环节为实验阶段,学生根据项目在电梯实训基地的教学电梯中将故障进行设置,设置出实际的故障,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把实验现象研究透测,因为有时一个故障会有很多原因。其实这一个故障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很多的经验;第三个环节为问题的解决及材料的整理,因为学生能把问题设置出来,基本上解决方案不是问题,本环节要求学生把不同的解决方案都要验证下,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在进行总结的过程,方案验证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每个问题和解决方案就行规范的记录,本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及材料整理的能力。

三、结束语

文章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特种设备学院为例,对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电梯故障诊断实训课程进行探究,主要通过课程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三部分进行探究,初步形成了电梯诊断实训课程的体系构架,并通过机电专业部分学生进行实验。目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梯实训基地,教学设备齐全,学期项目课程,在机电专业已经正式施行2年,效果良好,无论是企业还是学生反映都很好,教师已经具备这方面的经验,由于和杭州市容安特种设备职业技能鉴定有限公司有着深度的合作,其真实的项目可以来自容安公司的兄弟公司———容创电梯,故本项目的施行具备了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易风华,徐义.电梯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11(6).

[2]朱国栋.基于电梯运行故障及其解决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12).

[3]谭荣勋.电梯电气故障排查、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2008(1).

[4]张书,潘斌,屈省源.“电梯保养与维修”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6).

[5]王冰健,陈育中.电梯专业课程项目话教学改革[J].江苏科技信息,2012(3).

梯段实训总结第5篇

一、双阶梯职业生涯规划方式

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技术人员合理晋升途径就是设计双阶梯职业生涯规划,所谓双阶梯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组织为技术人员设计纵横两条平等的晋升路径。纵向是技术路径,在本专业领域继续发展。横向是管理路径,技术人员可实现向管理阶梯的转变。这几条路径层级结构是平等的。而且每一技术等级都有对应的管理等级。他们在责任、报酬及影响方面都具有可比性(如图所示)技术人员有三条晋升阶梯,一条技术路径,两条管理路径。技术人员可根据其职业兴趣和技能,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可以是技术,可以是管理,还可以主管一个课题项目,从事技术团队的攻关工作。

实现双阶梯职业生涯规划,可有效避免了技术人员发展途径太短,缺乏合理晋升的难题。它使专业人员有一个持续的积累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其更加专心致致的从事技术耕耘,同时也为其在行政方面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它对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才,调动其积极性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双阶梯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国际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人员激励方法。现在,国内很多知名企业开始采用这种做法。如一汽集团,对其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了评定一、二、三级设计师、管理师、操作师的政策,被评为各类师的员工可以享受总经理、高级经理、二级经理的待遇。在联想集团,它的技术升迁体系包括四个序列的技术职称,即研发、工程、产品、技术支持等。基本上代表了公司大多数技术方面的岗位。每一序列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七个等级依次是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管工程师、资深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每一个级别工资待遇都与行政序列相对应。如高级工程师待遇对应该部门总经理。

二、双阶梯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原则

1、明确标准:标准的制定是双阶梯规划尤其是技术升迁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临时职位评估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公司主要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专家、技术人员和外聘顾问等,以保证客观、公正性,由其审核职位标准和评估方案。制定明确的说明书,对职位阶梯高度,各职位对应关系,各职位之间差别,作一详细解释。让人人都清楚明了。同时,职位评估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补充、改进。

2、配套齐全:双阶梯职业规划需要其他措施配套才能完善,如公司提供相关的测评手段,让职员了解其职业兴趣、工作价值观和强项技能,是与技术还是与管理职位相适应。同时明确各级别职位所需技能和绩效水平,并设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使其与绩效管理、报酬培训系统等其他人力资源系统结合起来运用,增加制度的可操作性。

3、公正平等:在同等级别条件下,技术人员的薪资、地位和各种奖励不低于管理人员,事实上,为鼓励技术创新,许多公司的技术人员等级的待遇要比对应的行政系列稍高一些,管理人员享受的配车、住房、期权等待遇,技术人员同样享受,体现平等性的另一方面是技术人员有权参与企业决策,对重大的项目建设拥有建议权和否决权,使他们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

4、区别对待:为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对技术人员的倾斜待遇依旧保持,包括为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条件,对原理研究型专家,让其参加国际专业学术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对技术攻关型和产品开发型技术人员,鼓励其继续入学深造,依据兴趣选择自己的研究开发项目等。在物质激励上,根据产品销售提成或发放项目奖金。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技术人员,还可给予重奖。

5、相互转化:在规划中,人员可实现跨领域发展。技术人员可以从工程师、项目经理转入相应的管理路径,同样,管理人员也可转入技术路径。为防止人员转换后带来的不称职,可采用折衷措施,让人员采用非正式调离,挂职锻炼等形式,先让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管理(技术)半年、一年后,观察其能力和适应力,然后再正式任职。不过,一般最高层是不鼓励相互转化的。

6、保持自我:企业在开始摸索实行双阶梯职业生涯设计时,借鉴同行标杆企业及其他行业领头羊的做法是比较可行的措施。同时应注意到,由于各企业千差万别,经营战略、结构文化各异,企业也不能完全照搬别的企业做法,应根据自身特色,设计适合本企业的职业晋升体系。

三、回旋发展路径方法

象开始案例所述,当技术人员在管理岗位上不称职时,企业要审慎对待,处理不当,会直接打击其积极性,严重者人员流失,这时采用回旋发展路径的方式可有效平滑的解决(如图所示)。横坐标代表人员工作年份,纵坐标是人员的发展趋向,人员不称职可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

1、有管理素质者:如A线所示,技术人员经过一定年限转向管理岗位时, 缺乏经验,这时需要加强培训和修炼:通过入学MBA深造、参加培训班、专家辅导、专项训练等形式,拓展其知识领域,加强沟通技巧、组织及控制能力,使其逐渐转变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识别技术人员的管理类型,是放任型、专制型还是综合性等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这样效果会更佳。

2、无管理素质者:并非每一个人都是做管理的料,对提拔到管理岗位不适应者,可采用B线方式,过一段时间再将其调离至享受稍高待遇的技术岗位,继续发挥其特长,这是保留其自尊心,实现其职位平滑过渡的一种方式。如本案例中的小张,让其脱离管理岗位,提拔他为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这样双方皆大欢喜。

梯段实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

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大型客运站电梯的安装和使用数量迅猛增加,客运电梯的使用在给旅客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电梯设备故障和管理制度的缺失,旅客电梯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发生了不少的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旅客人身伤亡害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铁路客运站作为社会窗口,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电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反响,但目前客运电梯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由电梯安全引起的纠纷也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必须正视电梯安全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旅客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电梯设备运行安全和旅客人身安全。

1 客运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电梯安全基础管理存在差距

1.1.1 安全管理职责不清晰

铁路客运车站没有落实“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的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中,没有按照客运电梯安全管理职责,落实逐级安全管理责任。安全、客运、设备、职教等相关部门客运电梯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界定电梯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与分工,没有对相关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1.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客运电梯11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全,缺少安全隐患治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基本制度;未建立电梯钥匙管理制度,也没有设专人管理,缺少三角钥匙使用登记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不严谨,照抄照搬上级特种设备管理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未结合现场实际,不符合车站实际情况,制度无法落实、执行,管理无法到位,在安全管理上产生了漏洞。

1.1.3 电梯法规标准、技术档案缺失。《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技术条件》《电梯试验方法》《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等法规标准收集不齐全;电梯随机文件,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有关资料及监督检验报告保管不全,造成需对电梯设备进行维修和检验检测时缺少相关原始技术资料,不能满足对设备维护保养和隐患排查跟踪确认的需要。

1.1.4 客运高峰时段值守制度不完善。没有制定在客流高峰时段关键位置安排专人进行值守,引导乘客安全乘梯的相关办法、疏导乘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1.5 客运电梯安全风险研判不到位。安全生产分析会没有对客运电梯委托管理单位情况、故障维修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存在的电梯安全隐患未制定整改措施;设备隐患记录不全面,对电梯日常检查、维保等环节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治理情况问题缺乏详细记录,也未定期对其进行汇总分析。

1.2 电梯维护保养工作存在差距

1.2.1 维保资格不符合规定。电梯维保单位没有取得电梯制造单位的授权或委托;部分电梯维保单位维保资质不符合规定;电梯维保单位与使用单位没有按规定每年签订正式有效的电梯维保合同或签订的电梯维保合同超期。

1.2.2 日常维保工作不到位。维保超期现象仍然存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在投入使用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每年都要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维保公司至少15天就要对电梯维保一次。然而,日常工作一些电梯维保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电梯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维保的规定,存在超期维保现象,电梯的维保质量和水平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1.2.3 维保作业违反规定。电梯维保人员维保时单人作业,维保记录大部分只有1名维保人员签认,违反电梯维护保养作业中,现场作业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

1.2.4 电梯维保人员业务不熟练。部分电梯维保人员不熟悉自动扶梯梳齿板保护装置、防逆转保护功能和乘客电梯限速器安全钳联动功能等安全装置的实验方法;不熟悉如何模拟试验自动扶梯梯级下陷功能;在电梯维保过程中缺乏基本技能,电梯维保既缺乏技术力量又缺乏维修设备,维保质量缺少可靠性和安全性,致使电梯存在安全隐患。

1.3 客运电梯安全隐患整治不力

1.3.1 客运电梯运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存在部分自动扶梯、基坑盖板安全开关短接,失去安全保护功能;自动扶梯,驱动链断链开关动作后,附加制动器未能动作;自动扶梯梳齿板开关机械装置与电气开关触头安装错位;自动扶梯出口处两侧的栏杆设置,不符合确保扶梯出口畅通的要求;乘客电梯轿门闭合间隙超限;自动扶梯下机房盖板保护开关失灵,防夹毛刷端头过渡圆帽丢失;部分直梯防夹人保护装置动作不灵敏,电梯门在关门中遇障碍物不能及时使门重新开启等安全隐患,影响电梯安全运行。

1.3.2 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不符合标准。自动扶梯出口处两侧的阻挡装置未固定,可随手打开,未起到阻挡作用;自动扶梯缺少附加制动器;自动扶梯围裙板防夹毛刷装置的端点超过梳齿与踏面相交线,存在滞阻隐患;自动扶梯的梯级缺失保护装置失效;自动扶梯梳齿板保护开关试验后不能正常复位,设备运行安全保障不到位。

1.3.3 基础设施不完备。突出表现在车站开通运营后,电梯基坑没有安装排水设施,存在电梯底坑墙壁渗水,致使电梯基坑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水,雨季不能正常使用,因属于电梯遗留工程,无法进行整改。

1.4 职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漏洞

1.4.1 存在电梯使用单位职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与实际脱节现象。职工电梯安全知识培训未纳入年度、月度培训计划中;未对车站相关管理人员及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电梯的法律法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乘用电梯常识的培训。

1.4.2 持证上岗规定不落实。电梯安全管理和巡检人员未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未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而从事相应的管理或巡检工作,造成不合格人员上岗。

1.5 电梯应急处置存在差距

1.5.1 应急预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制定的电梯应急预案不简洁、实用、有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缺少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分工、应急流程图、应急救援联系电话等内容,不能有效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无法有效落实和执行。

1.5.2 应急演练不到位。部分车站没有组织电梯应急演练;有的车站设备部门和客运部门各自进行电梯应急演练,没有组织客运和设备部门的联合演练;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对应急救援演练不进行总结、讲评分析。

2 强化客运电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明晰管理权责

2.1.1 电梯设备的安全管理由安全部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对客运电梯使用登记、检验检测、维修保养、安全运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履行客运电梯安全监督检查职责,对客运电梯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情况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存在的问题,提高客运电梯用管修水平。

2.1.2 使用管理由客运部门负责。客运管理部门应加强客运电梯日常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考核,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客运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客运电梯使用管理办法、制度和基础台账,掌握客运电梯数量、分布和安全状况。加强客运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对客运电梯运用管理情况进行安全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1.3 维护保养、日常管理由设备部门负责。设备部门作为客运电梯日常使用、管理、维修的主体,应建立健全用管修制度,配齐配强专职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管理、检查和维护保养。

2.1.4 培训教育由职教部门负责。负责特种设备管理、巡检、盯控人员的日常培训学习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培训上报工作。

2.2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2.1 客运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客运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客运电梯安全运行。客运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钥匙管理制度;人员管理以及培训制度;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演练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治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要对照各项制度的要求抓好落实,落实中要不折不扣,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正树立保证电梯安全的责任意识。

2.2.2 加大电梯日常巡视检查力度。客运车站要进一步明确电梯巡检人员巡视职责,电梯巡检人员每日对全站电梯进行不少于三次的例行巡检,巡检时采取询问、手模、耳听、目视等方法,检查电梯外观是否完整,各种安全标志有无破损,运行状态是否良好;每日开启电梯时要进行试运转,并对设备安全状态进行检查确认;电梯运行时要进行定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电梯停运后要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电梯良性运行。

2.2.3 客流高峰时段电梯值守。客运车站要采取视频监控、远程对讲等装置,对电梯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完善客流密集时段应急预案,加强客运乘降组织,准确掌握客流情况,做到随时发现电梯故障和意外情况,及时在关键部位安排电梯值守人员,疏导客流,引导乘客安全乘降,确保旅客安全乘梯和运行安全。

2.2.4 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设备部门、客运部门、安全部门、维保单位要加强协调合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各部门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通报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积极组织整改,维修完毕经试验良好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部门对电梯日常检查、维保等环节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治理情况问题进行详细记录,每旬进行汇总分析,杜绝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2.3 强化维保制度的落实

2.3.1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需要有经资格认可的维保单位承担,并且按照规定向质量技术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方可实施。电梯使用单位与有电梯维护保养资格的专业保养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维保合同签订的内容应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责任,达到清晰明确,确保有责可究,按照确定职责落实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避免日常管理无序和混乱现象的发生。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对电梯提供日常维护保养前,应当根据不同制造单位、不同品种的电梯进行评估,对电梯安全性、可靠性和日常维护保养所需的人员、技术、装备和备件供应等进行确认,确保在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有效期内有能力和条件保证所维护保养电梯的运行安全。

2.3.2 电梯维保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循职业行为规范,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并接受专业培训,均应持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在有效期内。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操作电梯的性能、原理、构造等,熟练掌握电梯基本运行理论、设备专业知识、应急操作程序等,能正确处理电梯运行中突然出现的停车、失控等各种突发状况,对电梯运行安全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掌握新技术和新规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电梯设备的安全负责。

2.3.3 维保单位以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维保为重点约定维保期限,明确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维保,维保单位要详细记录维保内容及结果;电梯维保项目和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设备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维保单位维保或自行检查过程中,发现电梯维保合同内容已经不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需要改造、维修、更换零部件、更新电梯或调整维保计划与方案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向使用单位提出建议。使用单位应监督电梯维保工作的开展,加大对维保单位的监督管理和卡控力度,留存相关资质信息,坚决杜绝走形式、超期维保和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参与维保;规范各项记录的填记,对维保项点现场盯控,逐一核对,提高客运电梯用管修水平,确保电梯运行安全。

2.3.4 维保单位做好电梯日常检查工作。电梯维保人员经常检查各项系统是否正常,发生故障及时到位及时排除,待修复后方可使用;每天对机电设备进行清扫、吸尘检查,使机械、电气保持清洁,保持继电器开关动作灵敏,接触可靠;每周对电梯安全设施和电气控制部分进行一次重点检查,看其是否正常;每三个月对电梯所有机械、电气等传动控制与安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调整、维护和加油;每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技术检验,根据工作情况修复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根据本单位使用程度可在三至五年对电梯进行一次大修,包括各部位的轴承拆洗、加油、调整、蜗轮减速机油箱清洗更换新油等;对电梯进行检查维修及问题,要作详细记录以便系统考核各部件的故障情况。

2.4 加强宣传引导

2.4.1 按照相关标准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设置齐全醒目的安全乘梯须知等标识揭示;加装电梯语音提示装置,遇人员乘梯时提示安全乘梯须知相关内容,向乘客宣传安全乘梯常识,引导旅客安全乘梯。

2.4.2 对乘客正确乘梯进行宣传。电梯客运人员引导乘客正确乘坐电梯,面朝运行方向站立,双脚应站在黄色安全警示边框内,切勿踩在两个梯级的交界处, 劝告乘客不要趴在扶手带上,站稳并扶握扶手带;儿童和老弱病残人员应由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一手拉紧或搀扶搭乘,婴幼儿应由上述成年人抱住搭乘;依靠拐仗、轮椅等辅助器械行走的乘客以及使用手推车、婴儿车的乘客不能使用自动扶梯;对老人、儿童、大型箱包携带者进行安全引导,使其保持乘梯安全距离;切勿任由儿童沿梯奔跑、嬉戏或坐在踏板上;劝导乘客切勿停滞在上或下地台板处;留心宽松衣物和拖鞋、软底鞋、鞋带等,注意衣物鞋袜不要被扶梯两侧和梯极之间的缝隙夹住,以免发生事故。

2.5 实施安全技能培训教育

2.5.1 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电梯的管理水平。维修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办法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执行,职教部门要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和严格管理,监督检查维修人员接受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

2.5.2 职教部门根据使用部门提报的人员培训计划负责安排电梯管理和巡检人员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从事相应的管理或巡检工作,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

2.5.3 职教部门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每年应当对设备管理、巡检、盯控人员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电梯安全乘用常识》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保证管理和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使用技能。

2.6 提高客运电梯应急处置能力

2.6.1 规范扶梯安全操作规程。每日开始正常工作前,盯控人员检查确认梯级上无乘客且扶梯周围无障碍物;在梯头或梯尾的启动开关处用电梯钥匙启动扶梯,使扶梯自动运行,视其有无异常现象,查验电梯运行情况是否良好;电梯运行情况一切正常后使用。

2.6.2 电梯发生突发事件后,先通知乘客,立即按压电梯急停开关,停止扶梯的使用,利用喇叭安定旅客情绪,疏散旅客离开电梯,引导到安全区域,将旅客止步牌放置于扶梯出入口处,停止电梯运行。

2.6.3 组织开展电梯应急演练。客运车站要高度重视客运电梯运行安全风险,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电梯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安全部门负责制定预案,突出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前期的准备、故障点的处置恢复,到演练后的总结,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根据演练情况修订、完善客运电梯应急处置预案,不断提升现场应急处置的能力。

3 结束语

电梯运行涉及旅客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人们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要求在进一步提高,相应对电梯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及产品质量的重视,日常检查力度的加强,并伴随着新工艺和技术的应用,要加强对电梯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问题整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根本,才能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梯段实训总结第7篇

摘 要 构建成熟的梯队模式,形成良好的优秀运动人才选拔模式是高职院校运动队取得优异名次的重点。高职院校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的特殊性,所以运动队的人才选拔培养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学生在校期间只有两年,除了队员本身努力外,还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如何加强田径队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促进比赛成绩提高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梯队建设 田径队 队员培养

一、我院田径队梯队建设背景

我院田径队梯队建设受建队初期管理制度和省内竞赛力度的影响,1998-2012年是有竞赛任务临时组队为主,培养没有梯队性。从2013-2016年,随着浙江省高校田径比赛与交流的增多及管理部门重视程度提高,在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重点、次重点,梯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至今我院田径队梯队建设逐步完善与提高,建立了备战各级比赛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但与专业运动队人才培养相比,仍有差距。从事高职田径队训练的学生基础性差,个体在训练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训练时间统一管理难,主要是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人为主的特性所致,种种现状影响并制约我院田径队的发展。

二、田径队梯队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预备型队员培养

对于刚参加学院运动队的队员,相对身体素质较好的,作为预备型队员培养。加强最基本的专项素质以及基本技术等。

1.制定田径基础训练计划。首先,从队员的基本情况出发,发展最基本的跑、跳、投等相应的素质练习。从速度、耐力、灵敏、力量、协调等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素质练习。2.培养队员专项素质。其次,为每一位队员选择好适合的项目,针对该项目技能的身体素质特点,制定基础的专项素质训练方法。3.注重形体训练。最后,在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应根据队员的运动项目来注重队员的形体训练。

(二)后备型队员培养

对曾经训练过或者具有一定基础训练的队员进行后备型人才培养。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据每一位队员的基础训练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首先,培养每位队员良好的智能,学习每项技能或动作时,在今后参加比赛的临场发挥等,良好的智能都是最基础的保障。其次,需相应提高训练难度,每次基础技术训练后需要提升训练难度来检查队员训练效果。并在增强难度的同时可有效提高队员自身要求及心理预期目标。最后,还要注重理论教育与学习能力培养。一直以来总有错误观念告诉学生,运动成绩好,学习就会差。其实不然,较高的理论教育与学习能力的培养,队员才能接受更高、更难、更艰辛的训练氛围及文化。在今后参赛与更多的社会活动中才有更好收获。

(三)参赛型人才培养

对于已接受一定训练并具有较高专项运动能力的队员进行参赛型人才培养,在这阶段中以培养创造良好竞赛成绩为目标。根据比赛具体任务,加强心理素质水平、促进比赛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培养。

1.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能力训练。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来自平时日积月累的心理培养训练,通过各种有效训练手段,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平衡能力的方法,以获得最佳心理状态。

2.加强比赛交流与视屏教学。通过参加和观看比赛及视屏教学,提高队员心理平衡能力、专项素质能力,对比赛动作与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多参加比赛能增强院校间的交流,加强师生共同学习,促进高职院校田径项目迅速发展。

(四)奖励处罚机制的完善

在梯队建设过程中,保障良好梯队建设。制定良性奖罚机制,对从预备队到入选参赛队的优秀运动员给予日常训练补贴及学分奖励。对参赛队员获优异竞赛成绩后给予一定奖励。对平时训练作风不正,偷懒的运动员给予相应处罚。

(五)成效

自2013年组建特色队以来,学院田径队一直坚持队伍建设,梯队管理方针。不仅在学生管理,精神面貌及队伍的竞赛成绩都有着突出进步。

1.学习上:自特色队梯队建设以来,从思想上纠正学生体育好文化差的落后思想观念,每年学院综合测评奖学金,田径队队员都能获得三等以上奖学金。自2013年,学院田径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有2人,获得过一等奖学金的有15人,获得二等三等奖学金的更多。

2.竞赛成绩:自2013年以来,学院每年参加省级或部级比赛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2013年浙江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获9金6银7铜,女团第二、男团、总团第一。2014年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十项全能冠军,女子标枪冠军。2015年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200米冠军。2015年浙江省第十四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收获11块金牌,包揽男团,女团,总团冠军。2016年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团第一,男团第七,总团第二。梯队建设以来,总有优秀队员从预备队、后备队中不断涌现。

三、结论

为保证高职院校田径队向高水平持续发展,人才梯队建设是个必要的历程,只有建立科学的梯队建设体系,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人的潜力,才能推动田径运动队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多涌现出高水平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 房杰,刘争眷.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5).

梯段实训总结第8篇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教学设计思考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由教师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主要表现在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项目团队,在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交给学生。学生获得信息,明确任务,团队制订出相应的计划方案,针对计划方案来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咨询反馈并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后小组进行成果评价,让学生学会知识的举一反三。在《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授课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训练学生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项目实施规范。为保证项目化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效果,项目化教学的进程管理参照校企合作企业的项目规范控制及企业项目进程管理的标准、流程,包括劳动纪律规范、项目进度规范、项目标识规范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施项目的规范意识和行为。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梯结构与原理》课堂教学的探索实施。

(一)项目的确立

为更好的开展项目教学法,传统的教材不太实用,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的项目。所设置的项目应具备以下特点:

(1)所设置的项目要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最好使项目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2)所设置的项目知识与技能要能形成一个独立的知识单元,完整性和连贯性好。

(3)所选择的项目知识与技能的针对性强,难易适中。避免过难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过简单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电梯结构与原理》的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以下几块:电梯的基础知识、电梯曳引系统、电梯轿厢系统、电梯门系统、电梯导向系统、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电梯安全保护系统。根据以上原则及实际教学条件的情况,可以合理的安排相应的项目教学。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厅门的故障在电梯故障中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因此在门厅结构原理的知识传授中,笔者以“电梯门厅机构的拆装”项目为例,阐明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

1.布置项目任务

任务目标:

(1)掌握厅门机构的结构原理;

(2)懂得厅门装置的拆装步骤及相关尺寸工艺要求;

(3)具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职业能力;

(4)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

2.教学准备

在进行该项目的教学前,先让学生熟悉门厅机构的结构原理和有关工具的使用方法等,为顺利完成本项目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1)实训前先准备好有关资料、工具、实训装置、项目报告表等。

项目知识准备:

拆除电梯门厅的工艺流程:卸下电梯厅门开门锁装置 卸下门锤拆除门板与门挂板连接的螺母取下门板

拆除门挂板工艺流程:取下门挂板上连接钢丝绳旋松门挂板下端两侧偏心轮取下门挂板

安装门厅工艺流程:安装地坎安装门立柱、层门导轨、门套层门安装门锁安装

(2)做好实训前的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3)人员分组安排,分配原则是: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实现传、帮、带的学习方式。

3.教学实施过程

(1)示范项目:演示门厅机构的拆装过程,强调其注意事项和工艺要求,该过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来实现。

(2)学生分组设计。每4-5名学生为一组,拟定一个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安排。

(3)各小组分组设计:在实施项目前后,各组的项目负责人与教师进行沟通包括技术指导和意见分析等,形成自己的项目实施方案。

(4)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项目协作,过程中遇到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负责人与教师沟通。项目完成后组内部成员先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并推举一位成员向教师和同学进行项目总结汇报。

(5)考核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一个用时最短,制作工艺良好的小组作优胜组。

三、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法,它是对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融合与升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由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探索,改变了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项目实施过程中含有学生从未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合作或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时发现、分析、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培养了其关键能力(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同时其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包括学生的劳动纪律、劳动规范、岗位责任、团队协作、职业认同、团队认同和自我认同等等,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另外教师按考核项目制定的团队及个人的考核标准又充分的调动了团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凝聚力的形成。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进而形成预期的、符合职业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完成了其尽早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但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材不能提供项目设计的导向,项目设计与学校实训设备的配套问题。

(2)教师专业素养及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3)教师设计项目时对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把握有误,穿新鞋走旧路,无法实现项目的开放性与对接性。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