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15 09:52:0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1篇

“双反”只是导火索

从现象上看,是美国、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才导致了尚德破产。

2011年10月中旬,美国开启了对华光伏“双反”调查。2012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全票通过针对中国相关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

随后,欧盟也对中国光伏产品挥起大棒。2012年9月初,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

资料显示,在2011年美国“双反”时,国内就有8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由于中国光伏出口欧洲市场高达70%,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更是致命性的。在欧盟启动反倾销调查申请后仅一个月,在美国上市的大全新能源、尚德电力和晶澳太阳能等企业由于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频繁收到退市警告。

把中国产品的命运与海外市场捆绑在一块,本身早就埋下了隐患。

中国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品牌也是不同凡响,占全球前十名的大半数,技术上也过得去,依旧生存艰难是因为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原料、技术、市场等“三头在外”,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三头落空”。加上国内数百家光伏企业一哄而上,挤在国际市场中,其生存境遇也就可想而知。

而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光伏产业又缺少定价权。一旦欧美经济陷入衰退,加强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光伏产业必遭灭顶之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海外市场成就了尚德的光伏帝业,也将其送上不归路。

施老大的浮躁

从施正荣本人来说,在“老大心态”驱使下,盲目扩张企业的规模,在2005年年底到2008年短短3年时间内,尚德产能从100多兆瓦一路攀升至1000兆瓦,2012年又达到2500兆瓦,由业内小儿科一跃而成全球第一。

在此期间,施正荣又有许多重大投资失误:先是在成都启动的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半途而废,后又在上海投入3亿美元建造50MW非晶硅薄膜电池工厂打水漂,再后来与美国MEMC公司的长期合同违约损失2.12亿美元,而耗资1.07亿美元收购日本MSK公司股权后并未赚到钱。

心浮气躁的施正荣没能压得住企业的脚步,尚德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最终栽倒在市场陷阱中。

8年前,施正荣在纽交所敲响了尚德电力的上市钟声,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施正荣则在次年被评为中国首富。

可是8年后的今天,江河日下,尚德被国际评级机构抛弃,尚德股价被评级为0,上市主体无锡尚德宣告破产重整,施正荣则被董事会免去董事长职务,又被“诈捐”“利益输送”“转移资产”等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缠身。

各方也应忏悔

而在光伏产业概念化炒作之下,有连续多年的巨额投资项目,加上光伏大佬的名号,当地9家银行一窝蜂地将贷款送上门,银行成了尚德的提款机。而一个时期内,尚德资产负债率已超过81%,银行方面却浑然不觉尚德光鲜外表下潜藏的危机,仍然一个劲地将贷款往施正荣手中塞,生怕冷落了这棵摇钱树而错过发财的机会。

尚德破产,银行需要忏悔。如果不是银行方面的“慷慨”,尚德能够这么轻而易举地从银行获得贷款,拥有如此庞大的流动性,说不定就不会盲目扩张,也不会有今天71亿元银行贷款还贷无门的后患。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也是不民政部门。银行的天性是嫌穷爱富,哪家企业发达了,便蜂拥而上,抢着放贷;而企业一旦走下坡路,银行又立马拉下脸来逼债,全然不顾“热恋”时的情义。

而更应当忏悔的是地方政府。盛极而衰,中国光伏产业何以沦落至此?政府的溺爱难辞其咎。政府的身影在整个光伏产业的兴衰过程中不断晃动。政府不但一手将这个行业捧大,给予该产业各种特殊的政策优惠,而在其产能过剩时又没能及时合理引导,反而继续怂恿其扩张,并提供各种支持。

而且政府往往主导产业发展,而不是通过市场调节,顺其自然,政府的“手”有时会乱动。用“烈火烹油”来形容当初中国光伏产业突飞猛进不为过。截至2011年,我国光伏企业从2008年不足百家发展到400多家,按照全球的装机产能,即使加上国内的那部分,再把全球的光伏电池的需求量都包揽下来,不用说消化一半产能,1/3也用不了,产能严重过剩。

而这种过剩,既是市场性过剩,又是体制性过剩。除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产能过剩外,我国工业产能的过快扩张还与投资体制转型、地方政府存在投资冲动以及以GDP为驱动力的经济核算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密切相关。

如果政府的“手”不加节制,不彻底改变以GDP为纲的发展思路,不尊重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体制改革,而总是由政府指手画脚干预企业发展,尚德危局就不会是个案。

施正荣这位“光伏英雄”已经倒下,尚德的教训也不是他一个人在忏悔。只要各方能从忏悔中悟出点道理,理性善待光伏等朝阳产业乃至中国制造,太阳照样会对其露出灿烂的笑脸。

案例经典

点评:

近日,我国最大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以至于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光伏产业遭到颠覆性打击。

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已占据全球行业技术前沿阵地,许多技术已是世界领先,高屋建瓴,有气势也有希望。

从成本核算角度来看,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而化石能源的成本在不断上升。目前,德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美国部分州,已实现或接近“电网平价”。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作为雾霾的重要制造者,火电厂未来肯定要受到限制。加快发展光伏产业,不仅能确保我国能源安全,也有助于缓解和消除雾霾天气等问题。

从政策扶持角度来看,我国政府正积极谋划“光伏下乡”计划。据悉,工信部正在牵头组织制定一项主题为“光伏下乡”的计划,旨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

尚德破产重整之后,我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救赎期,要让朝阳产业重新恢复青春朝气,各方必须密切配合。令人欣慰的是,银行并没有对光伏业失去信心。

4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国内光伏产品制造商晶科能源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一项为期15年总计58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将用于发展其国内光伏能源项目。这表明,当银行向尚德“逼债”时,并没有对光伏业失去信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2篇

关于萧何的成语

1、萧规曹随: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2、一代宗臣: 《汉书·萧何曹参传赞》:“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亦作“一代鼎臣”。《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餗sù。”

3、萧曹避席: 萧曹: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曹参;避席:起立离座,表示敬意。连萧何、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极大,超过前人。

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3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按图索骥

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劣马,人们叫他“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按图索骥”比喻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半途而废

东汉时,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没有远大志向。但他有一个贤惠聪明的妻子,经常勉励他上进。

有一天,乐羊子拾到一块黄金,他欢喜地拿给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气地说:“这块金子是别人掉在路上的,我们应该靠劳动挣钱啊!”乐羊子连忙拿起黄金,跑回原处,等待失主前来认领。

有一位朋友劝乐羊子应该去求学。乐羊子回家和妻子商议,妻子很高兴,鼓励他前去。可是乐羊子在外面读了一年书,总是想家,于是向老师请了假回家探望。当妻子得知乐羊子并没完成学业时,非常伤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成两截。乐羊子大惊,问妻子这是为什么?妻子说:“你求学应该是靠日积月累、刻苦钻研才能学成,现在你中途回来,不是和这块布一样了吗?”乐羊子听了,深受感动,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从此.他发愤求学,整整过了七年,直到学业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4篇

萧振瀛(1890―1947),字仙阁,生于清光绪十六年五月二日,吉林省扶余县人,祖籍山东文登县。父亲务农,家境贫寒,族人资助,得以半工半读求学,1912年就读于吉林省法政专门学校。干过农活,当过工人,做过职员。目睹国事日非,愤然弃读,投笔从戎。1916年从奉军,任军法官、参谋、营长、团长等职。1920年萧担任吉林省田赋管理局局长,力倡开荒,发展农业,因其勤垦经营,成绩卓著,全省粮食产量大增。1922年,被选为北洋政府国会众议院议员,与冯玉祥西北军第八混成旅旅长李鸣锤结识并成为至交。因深感奉系军阀腐败统治,说过“那帮人真是顽固,太腐败”,在吉林省城组织“民治促进会”宣传民生、民族、民权“三民主义”,指责时政,被省长王树翰扣押,经东北元老莫德惠、刘哲力保得以离去返京,而受李鸣钟之邀前往绥远,在久已仰慕的纪律严明、艰苦奋斗的西北军政中任职。当时,李鸣钟曾说,西北军太苦,怕他生活上受不了。萧说:“中国太苦了,我们吃苦才能救国救民,从这一点,愿入西北军。”笑问:“西北军许不许喝茶?”李说:“不许抽烟、喝酒,但茶是可以喝的。”萧说,他是茶也不喝的。

1924年秋,萧出任西北督统府咨议兼临河县长、包(头)临(河)道尹兼五原县长。任内,组织民众兴修河套水利,移民垦殖,粮油丰产。冯玉祥西北军自直奉之战南口败退,有河套粮食保障,稳定了军心。萧长于东北,熟悉苏俄情况,被冯委为谈判代表赴苏俄接洽军援,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冯玉祥、宋哲元等的器重。1926年在北伐胜利进军影响下,冯玉祥重整被直、奉军和阎锡山打垮的国民军,于9月17日誓师五原,宣布国民军脱离北洋政府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1月下旬,从甘肃入陕西占领全省,进入河南。宋哲元任第九方面军总司令兼陕西省主席,萧为西安市市长。萧在规划西安新市区时,注意保留古都遗址,大力开展赈灾救济。

1927年,北伐军总司令发动“四・一二”,冯玉祥参加6月10日、19日郑州、徐州会议后,在西安等地举行,仅西安一地3千余进步青年被捕。当时一片白色恐怖,萧却公然说:“我们每天都喊救国救民,今天这样的滥杀无辜,就是军阀。”他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不近女色,喜好骑马、打枪、运动,早4时起床、晚10时入睡,惟一消遣是喜欢吹笛箫,近来更是笛箫鸣鸣了。几日思索,这天终日不出西安市府,晚上也不回家,在军法处绕室竟夜。天将亮,他喊来卫队长苏占元,命令立即去监狱放人。苏问:“放哪些人?”他说:“16岁以下都放。”苏刚出门,他追着说:“18岁以下都放。”苏走出几步,他又追出门:“20岁以下都放!青年人爱国,何罪之有?”此举受到军政里进步人士赞赏,也遭到韩复榘等人攻击,并到冯玉祥处拨弄是非。冯盛怒之下令处决萧。宋哲元联络张自忠、冯治安等拒不执行命令保萧,又请西北军元老闻承烈出面说情,此事方了。但萧已不再为冯信任将其调离西安市,改任第二集团军总参谋。从此,一身正义感的将军与冯玉祥终生不和,不求其全。

民国十九年(1930),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阎、冯溃败,冯军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等部何去何从当在计议。这时,萧联络张、冯争取起义,争取收编,时张拥兵5千,对拥宋有异议。萧说:“都是患难弟兄,你等改听我的,我拥宋,都是兄弟之义!”去约赵,张说:“干不干由大哥你定,能报国,当营长、团长都行。”于是与张、冯、赵、李(文田)、何(基沣)、张(维藩)连同宋、萧合称将共同议定编成一个军,宋为军长,张、冯为师长,赵等为旅长,起义并在晋整训待向中央报准。到银号贷款作为去南京的路费。到南京先行谒见陕西元老于右任监察院长引荐蒋总司令。蒋询问有关部队人事等情况,并提及萧联苏及释放数千被捕青年之事,萧答:“释放青年是秉法救民,今你、宋和我等心怀救国救民之志重组军队。”蒋认为于院长推荐萧为西北军之革命同志,“希望今后共同为国效力”,嘱萧与军政部长何应钦洽商部队收编事宜。时在住地见到韩复榘,韩嘲笑说:“你曾骂我和石友三是魏延,今天你和宋哲元怎么也来当魏延了。”萧说:“我等乃是黄忠。”再次约见蒋总司令时谈及军费而说到军饷除张学良拨发外另拨特别费每月30万元,解决了西北军将士多年未能得饷难题。此次萧向蒋谈到了太原地理位置重要,“得太原者得天下”,自古辽金以来未得上党(注:太原)而不能保有天下,元占上党而入主中原,今张学良如得太原而尽得地利矣!后,蒋任命宋为察哈尔省主席,萧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新创立的二十九军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在东北四省沦陷后,特别是中央军、东北军被日本排挤出华北后,在1933至1937年五年时间里,二十九军成为屏障、守卫华北中坚。有人认为,萧熟稔大谋略的运用,洞悉时代潮流,变危机为转机,很有点象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是时,晋系军阀阎锡山中原大战失败后逃至大连日方,后返回山西,仍思东山再起,拟先设法调动西北军(二十九军)离开山西。中央亦电令二十九军到江西剿共灭红,形势不妙。萧当机立断,经时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边防军(二十九军初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司令兼领冀晋察绥平津政务的张学良同意,藉调动部队机会,由赵登禹部进占榆次车站,张自忠部进驻阳泉,冯治安、刘汝明两部进入和顺与阳泉相呼应。阎派代表到榆次,提出山西地界不得任意驻军,萧即答:“山西亦中国土地,我军愿意驻此,即可驻此。”萧之举措深得中央赞许,二十九军驻留华北成为稳定北方政局的擎天大柱。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热河失败后,日寇进犯华北长城一线成为华北屏障,二十九军长城抗战震惊中外。1933年2月,萧代表二十九军与张学良东北军参谋长鲍又樾参加南京军事会议后,中央派杨杰到北平襄助军事,调二十九军赴长城喜峰口待命,后又改调冷口,因热河迅即失守,二十九军各部日行百里到罗文峪一带布防。萧建议以大路通行喜峰口为可战之地,决一死战。喜峰口长城高地先被日军骑兵强占,将士们以营以团久攻不下,伤亡惨烈。宋军长说,纵令全军阵亡,必得高地。数10天攻势不懈。萧赴前线主持军事会议,依赵登禹之计迂回敌后奇袭。杀声震野,日军溃散,死于二十九军大刀队利锋下5千之众。日军再攻罗文峪,遭到刘汝明师歼灭3千之众。抗敌3个月,击碎日寇“3个月”的狂言,只因中央军商震部不敌进攻冷口之敌,长城抗战败退。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英、美只求日本维持《辛丑条约》即不在秦皇岛附近发生战事,中国人民政府采取拖延政策,争取战略空间,日本利用残存封建势力、策动诸候独立自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不得不起用亲日派黄郛负责对日交涉停战事宜。当时为行政院长,黄郛为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何应钦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主任。5月,何、黄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顺义、通州、热河、宝坻、芦台连线以西和以南地区,并把长城以南的察哈尔省北部、冀东22县划为不设防地区,使整个华北门户洞开,平津随时有被日寇侵占的危险。在冯玉祥察哈尔同盟军抗日夭折、二十九军奉命进驻察哈尔省形势下,何应钦已在河北省收编或遣散了从东北退下来的抗日义勇军,现令宋哲元剿灭在察哈尔省的义勇军。萧极力反对,力主收编,并亲自去做义勇军工作,将李海青、柳树堂(萧的妹夫)等部收编为一个骑兵师。从此,二十九军兵力更加雄厚,达10万之众。

1934年,萧任察哈尔省代主席。1935年,日本进一步侵略华北,向中国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无理要求,5月29日,日华北驻军司令梅津治郎向北平军分会提出通牒,并派参谋长于6月4日会见何应钦,提出中央军、东北军退出河北、撤去于学安(东北军将领)河北省主席一职、退出平津、河北和撤销上列各地党部等要求。汪、黄执行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对日政策,决定由黄出面动员于辞职。不久,二十九军扣留侵犯察哈尔省的日本特务,虽经宋令释放,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仍向中国提出种种要挟,并调军队驻屯察哈尔省边境,派出飞机在北平上空示威。何、黄召见萧,黄说中央早拟调二十九军去剿匪,宋哲元离察。萧立即给于打电话说:“官不做,人不能不做,高级官吏随敌人意旨任意更调,成何传统!此辈汉奸只知有日本,今日纵至决裂,也不辞职,二十九军誓为后盾。”于遂未辞职,但终被调赴陕甘剿匪,免去河北省主席一职。萧为此亲见何应钦,指出日伪今日要求调于,继之必得调宋,如此妄为,我军理应拒不接受!不久,果然在发生赵登禹扣押日本特务案后,汪、黄指认二十九军“有伤邦交”,要下令撤宋职并调二十九军离开华北。萧面见黄表示决不从命并急飞成都面蒋。归途中,获知宋已于6月18日被汪撤职,便在武汉给与宋、汪、黄致电“决不接受!”到北平后,又以个人名义通电全国,严斥汪、黄卖国。二十九军依萧之见坚持不肯南调,并在其策划下填防平津。如此,国民政府于8月28日下令任宋为平津卫戍司令,11月26日明令萧任察哈尔省主席。

1935年11月25日日本指使汉奸(冀东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冀东22县(前为黄应允划为对日不设防区)成立日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后,萧依据敌我态势提出了著名的“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对日斗争策略。在宋召集部属商议如何对付日伪压力时,萧提出“与其叫真汉奸出来卖国,莫如二十九军出头控制冀察,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占据地盘,虚与委蛇,并借此扩充军队,一时有变,不惜一战。”众将领一致同意萧的对策,并由秦德纯和萧去找何应钦等拟定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方案。12月6日,由陈仪和萧赴津与土肥原、多田骏(日本驻屯军司令)、酒井隆(参谋长)等日首交换意见,后由何应钦报请中央。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冀察政务委员会推迟于12月18日成立,萧兼任委员。同月,萧改任天津市长,次年1月兼任冀察经济委员会主席委员。时日本在搞所谓中日经济提携,实为在华北搞经济扩张,武装走私,中国仅关税一项1935年8月至1936年5月即减收3千万元,使国民政府损失很大,动摇了国家财政基础。萧之参与经济活动其意在与日伪斗财。又因萧弟振泽、继子朝伍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有人劝萧要对子弟严加管束,萧说:“青年人爱国热情可嘉,不应加以责难。”当时,责令天津警察局不准动用武力镇压学生运动,中央宪兵三团所在北平血腥镇压游行学生,天津安然无事。在国民政府军政势力已被排除,华北危亡情势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使蒋有感萧之“不避艰虞、奋斗牺牲”,曾托魏道明持手谕见萧,说到“今后二十九军居华北前线,全军动向关系大局,切望兄肩此重任,不负所托,我与日寇终将一战,谓努力与日周旋在维护之下,为我国备战尽力争取时间。”是时,11月12月至23日蒋在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到:“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随后,萧在对日外交上提出“以口号对口号,以苦撑抢时间”原则,勉励与日谈判的秦德纯“苦撑多撑一时,即为对国之贡献。”

日军华北最高负责人、日本关东军副总参谋长坂垣征四郎来津与宋、萧相谈,坂垣要宋搞华北独立、反蒋。此前,了解土肥原、梅津、坂垣等人,梅津要与萧谈遭到推却,萧即认为:尽量少谈判,少应日本人之邀。深切了解汉奸、投机分子渗透,叮嘱军法处多多加强保卫工作,联系中央情报单位,提高全军警觉,严防敌人瓦解军心。因而萧倍受日寇和内奸的攻讦和污蔑,陷萧于莫须有的罪名,但萧不以为然,不计个人安危,自明终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坂垣在与萧谈时要萧先说,萧说:“中日两国真正平等合作,始能与世界争衡,如舍远者而图近私利,则大东亚之义将成梦幻,日本帝国恐非长久矣。”萧之确论,坂垣虽当面称赞“萧先生气壮山河,”但据宋事后说:“日本之反蒋,华北独立政策定矣!”秦德纯认为“仙阁兄处境危矣”。

随后,日寇周密策划,一方面威胁、利诱宋,一方面挑拨宋萧情谊,造萧谣言,制造混乱。华北日军司令官多田骏多次与宋秘密商谈,提出由日本帮助编练机械化师30万等并支持宋武力统一中国。更提出萧为蒋在二十九军内,必须离开华北。宋均以“宋从长计议”对付,与萧议,萧以救国必须拥护中央实现蒋委员长的“与日终将一战”的决策。

不久,宋电萧返平,称有要事相商。宋面对萧说:“决定讨蒋。”说到日本应允要供给他武器、钱款,不派顾问,现韩复榘、两广、西南均已决定讨蒋,只有你萧一人还持异议。萧对宋说:“日寇必欲亡中国,吾等欲救国救民,只能拥蒋抗日,此为中国今日惟一前途;内战祸国殃民,一旦起事,全国军民,其孰从之……”宋愤然说:“不怪有人说你听蒋而不听我,除你有谁敢不听我的!”萧痛心疾首,说只有自裁以全兄弟之义,拔出手枪自裁,宋急夺枪,萧大哭,宋亦大哭。稍许,宋才说日后大家研究。隔日,宋召集众将领议事时,萧起而说道:“诚问今日国家危亡之秋,又何能兴内乱,如是则必至身死国灭……蒋已定一战决策,惟有拥蒋抗日……今不为根本之图,若陷国家于危亡,将羞见祖宗于地下。”说罢痛哭失声,秦德纯哭得不能说话,冯治安、刘汝明、赵登禹、张自忠、张维藩都哭了。后来,日本多田骏特召宋到天津,提出萧不能再在天津,松宝孝良直言萧为蒋在华北,萧所邀雷嗣为蒋特务组织蓝衣社负责人,都要离开华北。后来,萧主动向宋提出张自忠调天津任市长,刘汝明任察哈尔省主席,冯治安主管河北省,这样保持了抗日班底。但是,中央对华北独立酝酿自有看法与对策,蒋劝萧不要辞去天津市长职务,于右任院长也来函教导,而萧报告情况并呈明一切布置停当,坚持离任。在萧辞去天津市长职务后,中央获日本暗杀萧的情报,由冯治安特派一营人于萧住地周围严加防范。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前,何应钦曾持蒋到洛阳度50生辰电告萧,由萧回华北代宋,改变华北危亡局势。萧认为不可,但已有决策保证二十九军听命于中央。随后蒋被张学良扣押、何应钦受命为讨逆军总司令,主持重兵讨伐,行政院长孔祥煦和蒋夫人主张用人情营救。萧的主见是兵情两用。孔同意后,萧邀何至孔宅,3人同意。一天,与大公报社张季鸾回到孔处,萧提出应与苏联洽谈救蒋事,张也同意萧到苏联使馆拜访大使鲍格罗夫,说到:“苏联之敌乃日本也,中国除蒋委员长外还有何人可领导抗日,中国无办法陷于危亡,苏联岂能安全乎,故请相援。”鲍问如何,萧提出“请斯大林大元帅赍(注:做中央解)令第三国际,令中共设法释放。”后萧见被张学良送回的蒋在南京奉化,蒋询问华北情形,萧据实报告刘、张、冯对国忠贞表现及二十九军应变准备后,提出派他出国,蒋允派出国3、4个月。

1937年“七・七”事变,守卫芦沟桥的二十九军何基沣旅长当即下达命令立刻还击,坚守阵地。次日蒋得北平市长秦德纯报行后指示宋军长固守宛平,、、等9人联名打电报给蒋提出“敬恳严令二十九军奋勇抵抗。”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长赵登禹以身殉国。全国抗日战争爆发,蒋委员会兼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派萧为该部总参议,令赴华北前线负责军队人事及督导部队作战,大本营拨给火车专列1列、汽艇2艘、汽车3辆做为辗转前线之用。对宋之反蒋,蒋嘱萧去河北泊头见宋(后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时转告:既往不咎,今后抗日好自为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5篇

然而,打天下那阵儿,其实跟众多帝王一样,萧衍也是准备建立万世基业的。他的策略和晋武帝一样,亲亲爱人,爱自己家人。但凡萧家的兄弟子侄,一律做高官,掌大权,贪腐也没问题。即使民怨沸腾,也只用家法处置,暂时去掉官职,避避风头,过后还是高官厚禄。

他的六弟临川王萧宏,将兵出征,一朝兵溃,单骑逃回,什么事没有。过了一年,继续做高官,掌兵权。这个萧宏,是个财迷,有库房上百间,平时封得密不透风。因此,有人告发,说库房里都是武器。这回萧衍有点怕了,借故前去勘查,发现里面净是钱财,每一百万做一堆,能有三亿多。绢帛堆得到处都是。看过之后,萧衍根本没打算治他巨额财产,反倒夸奖这个兄弟会过日子。他兄弟会过日子,治下的百姓,日子就没法过了。

萧衍的亲亲爱人,终于得到他六弟的回报。萧宏被爱得不行,起了杀心,准备除掉萧衍。一日,他打探好萧衍要去光宅寺上香,遂派士兵埋伏,打算行刺。结果,萧衍临时改变行程。后来,此事败露,萧衍流着泪对萧宏说,他不打算学周公诛兄弟管叔,也不学汉文帝诛兄弟淮南王。那么怎么办呢,也就罢免萧宏的官职了事。

对兄弟如此,对自己的儿子也这样。他的第六子萧纶,精神有毛病,做刺史不仅暴虐,而且搜刮民财不遗余力,但也干出好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看人出丧,哭得哀伤,他非要把孝子的丧服扒下来,自己穿上学孝子哀号。萧衍免了他的官,他就找一个干瘦的老头,穿上龙袍,扮作他的爹爹,按在上座,自己在下面磕头诉说自己如何无罪,然后把老头拖下来,龙袍剥下,用鞭子抽打。都折腾到这个地步了,也就是被暂时处罚一下,过后王爷还是王爷,刺史还是刺史。

皇帝制度下,最高统治者最危险的敌人,恰是自己家人。反正大家都是一个血缘,龙椅又没有刺,谁不能坐?帝王之家的父子兄弟,不似草根布衣,从小又不在一起厮混,一出生就有各自的小家,跟身边宦官的关系,反倒比父亲兄弟还亲近些。所以,无论萧衍怎么亲亲爱人,最后坑了他的人,还是他自家人。侯景打上门,兵微将寡,威胁并不大。但被派去应敌的侄子临贺王萧正德,却暗中跟侯景勾结,致使都城沦陷。城破之后,萧正德第一个领人杀入宫中,想要萧衍的脑袋,还是侯景拦住了他。如此深仇大恨,就因萧衍早年立他为太子,后来萧衍妻妾多了,亲儿子一个个生出来,萧正德这个太子就被废了。其实,不做太子,萧衍待他也并不薄,没想到被他恨到这个地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6篇

改朝换代之际,哥几个揭竿而起,一同打天下,这时,大家同甘共苦,相互关照,生死相依,天下平定后,就成了一家的。当皇上的那一个翻脸不认人,最后采取种种手段,将其他哥几个一一干掉,自己独享富贵。

翻遍二十五史,一同打江山的,副手大多是白忙活,最后不但 没有好处,就连性命也难保。萧何能够当刘邦的副手,在官场上风 光几十年,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当副手的高手。

萧何是一个人才,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

刘邦当平民、当无赖的时候,人家萧何已经在沛县当小吏,在政绩考核中,曾名列榜首,说明他是一个很有水平、很能干的官。但萧何没有官架子,看得起平民刘邦,把他当朋友看待。这时,刘邦常常巴结人家萧何。萧何为人忠厚,待人诚恳,处处帮助刘邦,对他日后起家,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后来,刘邦起兵造反,想到萧何,让他当县丞,这是萧何当副手的开始。

萧何是文官,处理财税、安抚百姓、颁布政令、为军队供应粮草等后勤工作,做得极为出色。在多次战役中,当刘邦处在最危急的时刻,多亏萧何前来支援,才使刘邦化险为夷。特别是夺取秦都咸阳后,众将都在争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保护了秦朝的文书档案、律令图书等,所以,刘邦能对全国的军事要塞;地形地貌、人口多少、经济现状了如指掌。

打下江山,萧何在评功中获得了第一名,为此,刘邦恩赐他上朝时可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理。可是,萧何处处遵守礼仪,他知道,皇上可以让你放肆,那是对你的恩赐,你铭记在心就是。你要真的放肆,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那是要倒霉的。

所以,他把分寸掌握得极为得体,没有因为细节问题为自己惹是生非。这是萧何的明智之处。

萧何能够平安地当刘邦的副手,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干,而是性格温顺,凡事听命于刘邦,有好事全让给刘邦,能够委曲求全。

所以,刘邦平定天下后,对萧何网开一面。《史记》上记载,萧何做事好请示,无论是制定法令制度,还是建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总是尽快向刘邦报告,得到同意后,他才开始实施,从不自作主张。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勤请示、勤汇报,按上面的指示办,看上去,好像是没有主见,其实,这是最为高明的主见。

刘邦是个大老粗,痞子出身,对治国之道一窍不通,萧何想怎么办,他一般都会同意。萧何凡事等刘邦同意才办,这样,效率可能低一些,但确实极为保险。他的这一做法,使刘邦极为高兴,最后,论功行赏时,把功劳的第一名给萧何。

在几十年的副手岗位上,萧何都是一如既往地惟命是从,服服帖帖,克己奉公,处处为刘邦着想。

由此,在刘邦看来,这个副手既能干工作,又没有野心,是靠得住的,所以,刘邦破例没有剪除萧何,君臣得以相安无事几十年。

萧何老谋深算,懂得克制自己就是保护自己。他和吕后一同诛杀了韩信,又得到封赏,被拜为相国,刘邦还给他配备500名士卒的卫队。

萧何知道,表面上,这是对他的赏赐,实际上,刘邦已经产生了怀疑,自己得到的好处太多,刘邦觉得很不舒服。

他深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哲理。于是,他果断地把全部的家产捐出来当军费。这样一来,刘邦自然十分高兴,没有任何推辞,就收下了。

可见,萧何家产早就让刘邦惦记上了。如果萧何不主动交出来,说不定哪一天,刘邦就找一个借口,抄了萧何的家。那样,大家就得撕破脸皮,肯定不会愉快。

所以说,在最为关键的时刻,萧何的举动非常明智,以退为进,以弃为取,把这件事处理得极为精彩,这样,大家心照不宣,你知我知,两全其美。

然而,萧何再老练,也有想不到的地方。萧何的思路是全心全意为刘邦效忠,做到尽心尽力,安抚好百姓,忠于职守,这是十分危险的。这样一来,他会深得民心,得到更多百姓的爱戴,更让皇帝害怕和担心。

此时,一个门客警告萧何:"你离灭族不远了,这样孜孜不倦地做事;老百姓越来越爱戴你。皇帝多次派人询问你干什么,其实,是害怕你占有关中地区啊。你为什么不多买一些田地,用低价赊借,败坏自己的名声呢?只有这样做,皇帝才安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7篇

相国萧何知道这件事后,劝谏汉高祖说:“长安附近可耕之地已经很少了,而上林苑里的空地却很多。恳请陛下将上林苑里面的空地赐给长安附近丧失土地的老百姓去耕种,而不要让它长满荒草,成为野兽的粮食。”萧何这句话无疑给贪图享受的汉高祖当头一棒喝,所以汉高祖听罢龙颜大怒,说:“大胆萧何,你明明知道朕要将上林苑作为朕打猎之地,为什么还要劝朕将上林苑里的土地赐给老百姓耕种?这不是明摆着故意出朕的洋相吗?你多半是收了商人的钱财,这才冒险来替他们请求耕种上林苑的土地!”说罢,汉高祖不容萧何辩解,一声令下,让人给萧何戴上刑具,关进监狱,准备交给廷尉去处治。

听说萧相国为民请命被皇上关了起来,朝中的大臣们都很着急。第二天早朝时,王(姓)卫尉(官名,汉代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等)冒着被罢官、甚至杀头的危险,质问汉高祖说:“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要将他关起来?”汉高祖不屑一顾地说道:“犯了什么罪?朕听说秦朝的李斯做秦始皇的丞相时,功劳全都归秦始皇,错误全都是归自己。可现在萧何却收受了商人们的贿银,竟然让朕将上林苑里的土地交给老百姓去耕种,以取悦于民,所以朕要治他的罪。”王卫尉争辩说:“如果萧相国所请之事对老百姓有利,是为民请命,那恰恰说明萧相国在尽自己的职责。陛下怀疑萧相国收取了商人的钱财,有什么证据吗?请陛下仔细想一想,几年前陛下率领军队在中原和项羽作战时,萧相国留守关中,发展生产,使关中富饶起来,从而保证了陛下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保证了陛下能够战胜项羽。这一点就连陛下也不得不承认,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萧相国都能忠心耿耿,不谋私利地效忠陛下。现在陛下有了天下,萧相国怎么可能在乎商人们的那一点点贿银呢?陛下千万不要毫无根据地无端怀疑萧相国收了商人们的贿银。”汉高祖听罢,无言以对。

王卫尉见汉高祖有所悔悟,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李斯身为秦始皇的丞相,为秦始皇隐恶分过,从而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有什么值得我们仿效的?希望陛下牢牢记住秦始皇不闻其过而失去江山的深刻教训。”王卫尉当着众大臣的面质问汉高祖,说的话又这么直白,汉高祖觉得很没有面子,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他仔细想了一下,又不得不承认王卫尉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宣布退朝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8篇

室内有一家知名杂志社招聘两名编辑,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的萧鸿毫不犹豫地把简历投了过去。经过一番严格的笔试和面试,萧鸿最终以综合分第三名的成绩落选。她是一飞不肯轻易服输的人,何况这个单位无论是从人员构成还是从未来前景上看,都非常不错,他不甘心就这样错过了机会。调整好思绪后,她鼓起勇气给杂志社老总打电话,希望他们能给她一个实习锻炼的机会,她愿意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有感于她的执著和坚持,杂志社破例给了她一个实习的机会。

进了杂志社后,萧鸿才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她在第一天的工作日记中郑重写下: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要想超越别人,必须比别人多花几倍甚至更多的力气。从此,萧鸿把整个心思都扑在了杂志的编辑工作中去,每天上班,她都笑容满面主动问编辑们有什么事可以帮忙的,在她看来,哪怕是让她做一点点小事,都是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就这样,萧鸿在累积经验的同时也在快速进步着。

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肯定,首先就要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对于这一点,萧鸿是明白的。因此,在工作会议上,她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常常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经过大家的讨论和指点,一个初具雏形的设想很快就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方案。有时,她为了做出更好的选题,不仅浏览了很多的报纸、杂志和网站,还和许多同学、老师、朋友交流想法,常常是在不经意间,灵光一闪,一个鲜活的选题就崩出来了。最让萧鸿感到欣慰的是,经自己采写编辑的稿子,莫过于得到读者的来信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