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文史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Guizhou Cul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贵州文史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004/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合研究、说图、四库学研究、贵州研究、文献整理与研究

主管单位: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国际刊号:1000-8705
国内刊号:52-1004/K
全年订价:¥ 127.2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1004
总被引量:2475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10.1644
立即指数:0.0211
期刊他引率:0.939
平均引文率:13
  • 《离骚》狂放奇艳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分析

    作者:冉卫华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认为,《离骚》具有狂放和奇艳的艺术特色。其狂放的艺术特色是与楚民族“剽轻”的性格特征和屈子悲剧性的人生际遇分不开的。其奇艳的艺术特色除受当时的时代风气影响外,还与屈子对荆楚秀丽山川和楚地重繁饰的巫教的艺术体验有关。

  • 从《曹风·蜉蝣》说开来——浅论《诗经》中的生死观

    作者:马黎丽 刊期:2006年第04期

    《曹风·蜉蝣》是一首通篇感叹人生短暂的诗歌,《诗经》中其它作品如《唐风·蟋蟀》和《小雅·颊弁》也表达过类似情感。从《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来看,当时的人们承受着战争,饥馑,徭役,被剥削,遭遗弃,生离死别,亡国失家等苦难,但是《诗经》中触及生与死的主题,抒发人生短暂的悲叹的作品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缘于诗经时代人们重视“生”,...

  • “季夏”名称探源

    作者:陈小梅 刊期:2006年第04期

    “季夏”这一概念是战国时的邹衍正式提出来的,本文归纳出古人对“季夏”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说法:夏秋之交说与主四季最后十八天说。最后通过分析并得出:“季夏”处于夏秋之交说是较有说服力的。

  • 舜的神话及舜历史形象的演变

    作者:李美清 刊期:2006年第04期

    舜是一个神,但同时他又是中国历史上的圣君典范,本文拟就综合各家所述,加之自己浅见,对舜神话及舜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作一个综合阐释。

  • 《诗经》的重要传播地——陕西洽川

    作者:张启成 刊期:2006年第04期

    陕西合阳县的洽(音he)川是著名的国家级自然风号名胜区,这里不仅风光秀美,而且文化底蕴异常丰富而深厚,笔者于2006年4月上旬,随同中国诗经学会的中外学者五十余人,共同到西安附近的洽川进行了考察,并认真地进行了研讨,此文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 《全明词》疏失遗漏考

    作者:朱传季 刊期:2006年第04期

    《全明词》的问世为学术界一大盛事,然而由于工程浩大,疏失遗漏在所难免,笔者就所触资料所发现的问题,予以指证,以期对补辑、校订工作有所补益。

  • 浅析宋代祝颂词的涵义和分类

    作者:梁葆莉; 叶修成 刊期:2006年第04期

    宋代祝颂词在《全宋词》中所占数目最多,但几乎无人问津。本文试图给祝颂词的概念作一科学的界定。按照祝颂对象,将祝颂词分为祝颂皇室词、祝颂官吏词、祝颂友人词、祝颂家人词、自祝自颂词五类。通过分析,指出视颂词并不全是歌功颂德、无病呻吟之作,有的作品同样具有深挚的感情,丰富的思想内容。

  • 关于“夜郎文化”的思考

    作者:彭长林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被认为属于“夜郎文化”的威宁中水、赫章可乐、普安铜鼓山等遗址和墓地的出土遗物的对比研究,指出过去所认定的“夜郎文化”实际上是包含了三种不同的青铜时代文化类型,由此得出的“夜郎文化”并非严格上的考古学文化,而仅是一个大杂烩。

  • 鲁迅与佛教文化

    作者:龙永干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作为现代文化中最为决绝与激烈的反叛者的鲁迅,因为自小与佛教文化的因缘让他与佛教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具体表现在他对佛陀人格的整合、对悲智双运情怀的认同、对虚无与死亡主题的表达以及对于佛教文化弊端的觉察等等方面。

  • 出色的细节处理——鲁迅小说关于笑的描写

    作者:叶润桐 刊期:2006年第04期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作品的血肉。真实而精当的细节描写,对一篇作品展现环境、刻划人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杰出的作家,都十分重视对细节的选择、提炼和处理,决不是随手拈来、率意而为、漫不经心的。鲁迅小说对细节的安排和处理就很精采,常有独到之处。比如关于笑的描写,由于他的巧妙安排,精心着笔,不仅...

  •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作者:龚妮丽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活动以及音乐美学思想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乐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合一,强调音乐的美与伦理道德的善相统一;二是传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既吸收不同的音乐文化,又统一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音乐文化整体;三是以“和”为美的审美意识,遍及儒、道各家,在不同的哲学流派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 钱泰吉和他的《曝书杂记》

    作者:寇淑慧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介绍清代后期颇有成就的校勘学家、版本学家和藏书家钱泰吉的生平经历,从记录其读书、治学、考订和校雠实践的三卷本读书笔记《曝书杂记》入手分析,具体阐述他在校勘、版本、经学文献考订、地方文献著录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并认为其著述中所反映的一些关于藏书、校勘和刊刻工作的思想观点,对于今天的文献学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 逆谐表达的应用语言学透视

    作者:崔庆鹤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描述了现代流行表达之一——逆谐的几种常见方式,运用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逆谐表达产生和存在的内部语言机制及外部文化因素,并试图运用社会语言学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逆谐表达规范度的考查。

  • 曾参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传承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杨柱 刊期:2006年第04期

    曾参作为孔子之后的儒学代表人物,全面继承了孔子“学为君子”、“为人孝弟”、“反省内求”等教育思想,阐释了君子人格、孝道、“慎独”等观念,明确了“孝”在儒学理论体系中的实践标准,从道德伦理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传承者。

  • 论魏晋士人“孝先于忠”的观念

    作者:甄静 刊期:2006年第04期

    “忠”、“孝”是中国古代两种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二者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基础。通常统治者往往更重视忠,但魏晋时期却由于种种原因,忠孝关系倒错,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