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Bijie University

杂志简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5036/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修辞学专栏、逻辑学专栏、彝学专栏、文学、传播学、教育心理学

主管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主办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0239
国内刊号:52-5036/Z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2518
总被引量:2909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7.9722
立即指数:0.0189
期刊他引率:0.9006
平均引文率:9.0264
  • 南宋文章评点中的句子修辞

    作者:张秋娥 刊期:2018年第01期

    南宋文章评点是指南宋时期评点者用"评(评语或批语)"和"点(点线等符号)"对文章进行的随文评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句子修辞学内容。南宋文章评点者用"评"和"点"随文评议句子修辞方法,既使句子修辞方法更加显明、具体,又让句子修辞方法更具有操作性,更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既展现了南宋时期的句子修辞观念,也开创了随文评点的句子修...

  • 严复的翻译修辞思想

    作者:高万云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严复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翻译著作,而且也留下了深刻的翻译修辞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与语言本质的科学认识,二是根据翻译之难提出了信、达、雅的修辞原则,三是阐发了得体、分科、通人的翻译修辞技巧。

  • 论量词“粒”的范畴化过程——从计量谷类到计量球类

    作者:赵景宇 刊期:2018年第01期

    量词"粒"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是个范畴化的过程。在对量词"粒"所选择的名词性成分进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备[+小][+球状][+可食]特征的谷物类名词是量词"粒"范畴的范畴中心;"粒"范畴从范畴中心向外扩展,先扩展到小型球状物体,再扩展到小型球状流体物、附着物、非可见物,最后扩展到与球类有关的时间物,形成一个连锁性链条,即量词...

  • 云南彝文古籍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现状与对策

    作者:费晓辉; 龙倮贵 刊期:2018年第01期

    云南彝文古籍同川、黔、桂三省(区)彝文古籍,其载体、体裁样式及内容而言,涵盖面较广,其内容涉及彝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在现代化语境下,无法很好地完成彝文古籍的抢救与整理、保护与传承、利用与开发。因此,云南彝文古籍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很有必要,并就此提出合理、可行的云南彝文古籍数据库共建共享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云南彝文古籍资源共...

  • 彝族学者普璋开与海外彝文古籍文献的抢救性翻译

    作者:普梅笑 刊期:2018年第01期

    彝族学者普璋开自2001年开始以个人身份同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布莱德利合作,翻译海外彝语南部方言区古籍以来,计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14年,大卫先生陆续寄来从法国、英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采集的2000余张彝族南部方言区彝文古籍文献影印件。普璋开根据这些影印件复抄经书100余卷,四行体翻译40余卷100多篇经文,为海外彝语南部方言区古籍文献的抢救...

  • 彝语南部方言的文化内涵研究

    作者:李伟良 刊期:2018年第01期

    尼苏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其所操的彝语属彝语南部方言,对尼苏话做语言人类学研究,有助于我们从语言层面透视尼苏人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彝语南部方言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尼苏人的世界观、社会历史状况以及经济文化生活,这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 现代逻辑与先验逻辑的“对立”与“统一”——基于“判断理论”的分析

    作者:王策 刊期:2018年第01期

    康德虽然对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做出了明确区分,但弗雷格认为分析与综合仅仅是一种主观性和准心理行为。弗雷格从批判康德的判断理论入手,通过谓词逻辑的构造,成功地清除了康德在判断理论中隐藏的逻辑与心理的混淆,为哲学从认识论走向逻辑语义学奠定了基础。然而,后者倡导的现代量词理论、逻辑的形式主义、判断先于概念以及把"函项/自变元"作为...

  • 罗素论命题与事实的同构关系

    作者:陈晓华; 欧文 刊期:2018年第01期

    罗素提出命题是用来指称使其成为真或假的事实的方式,从而构造了命题与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罗素把所有的命题都以或真或假的方式来对应肯定的事实,另一方面,把事实以及事实的形式归属为两个相反的性质:肯定的性质和否定的性质。这一做法直接导致命题与事实的同构不一致,同时多出来一个本体:否定事实。否定事实是否存在,关键在于对事实...

  • “因明”起源问题探微

    作者:傅光全 刊期:2018年第01期

    "因明处"由昙无谶(Dharmaksema)第一次带入汉语体系;玄奘的译讲及使用,使得"因明"业已成为佛教论辩、推理体系的主题词;"因明处"和"因明"所对应的原语面世的确切时间至今尚无定论。

  • 文学的回归与“人”的生命价值的找寻——关于“朦胧诗”现象的历史反思

    作者:范立红 刊期:2018年第01期

    "朦胧诗"现象的发生是从对极左政治的怀疑与批判开始的,它承接"五四"新文化运动"人的文学"的传统,恢复了"人"在文学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出了对人的情感、个体生命体验的强烈关注,它是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直接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价值、命运的思考历程。

  • 从晚明文学思潮看《金瓶梅》儒释道三教合一

    作者:王召妍 刊期:2018年第01期

    晚明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是儒释道三教合一、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本思想。在此大背景之下,《金瓶梅》持儒家伦理观为主要创作思想,秉持忠孝悌道;借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来布局篇章、安排人物命运及情节架构。儒释道三教在小说中是糅合并存、而非割裂独立的。

  • 唐代科举考试帖经研究

    作者:彭健 刊期:2018年第01期

    帖经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永隆二年以后,明经进士二科始帖经,并分别于当年和开元二十五年以诏令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定制。帖经标准一般为"每经十帖"和《老子》五帖。但在试贴的发展过程中,"孤章绝句"、"倒拔"等帖经弊端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以诗赎帖的现象。帖经地位在"三项试"考试制度中地位不高,不仅是帖经重背诵而轻经义的...

  • “土包子”探源

    作者:景盛轩 刊期:2018年第01期

    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考察,现代口语中"土包子"一词的词源当为"土■子",犹言"土农民"。"■"方言记音字为"包",又音转为"巴""棒"等不同的形式。

  • 简帛医籍文献句式研究

    作者:程文文; 明茂修 刊期:2018年第01期

    简帛医籍文献具有较强的口语性,能真实反映汉语早期语言面貌。通过对简帛医籍文献句式的穷尽性统计,发现了一些新的语法特点:语法学家认为"者也"句式是上古汉语的"典型结构",在简帛医籍文献中出现频率很低;简帛医籍文献中出现了新的"是为""为是"判断式。全面考察简帛医籍文献中的句式,对于纵向理解古汉语句式的使用情况和发展演变路径...

  • 《集韵》《广韵》收字比较

    作者:雷励 刊期:2018年第01期

    《广韵》、《集韵》相同的字形有18910个,《集韵》新增字共有11864个字形,以单音字或只出现一次的字形占多数,《广韵》所收字在《集韵》中基本能找到。《集韵》所收字形的规模,大约为《广韵》的1.5倍,即《集韵》新增字形占自身所收总字形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总的来说,新增字形对小韵增减及音系结构的影响不大,异读字也只在新增字形里占少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