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学报

光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Optica Sinica

杂志简介:《光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252/O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大气光学与海洋光学、光纤光学与光通信、几何光学、全息、图像处理、成像系统、仪器,测量与计量、机器视觉、光学设计与制造、光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国际刊号:0253-2239
国内刊号:31-1252/O4
全年订价:¥ 382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7
复合影响因子:1.81
总发文量:7286
总被引量:62652
H指数:51
引用半衰期:3.3616
立即指数:0.067
期刊他引率:0.6854
平均引文率:17.2085
  • 相干合成中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性能研究

    作者:李兴珂; 何云涛 刊期:2016年第12期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SPGD)是一种基于直接性能指标优化的相位控制方法,在自适应光学中有较好的适用性。该算法主要包含增益系数和随机扰动幅度两个可变参数,其取值对算法收敛性有很大的影响。对双边SPGD算法实现收敛时参数的取值要求进行研究,结合算法原理分析了算法参数的取值范围,并通过大量仿真实验找出所有使双边SPGD算法收敛的增益系数和...

  • 单腔原子芯片系统中高效率的四极磁阱转移

    作者:程俊; 许忻平; 张敬芳; 陈钰水; 张海潮; 王育竹 刊期:2016年第12期

    利用两对部分重叠的磁光阱(MOT)和转移线圈产生的可移动四极磁阱(QMT)实现了87Rb冷原子从MOT中心向原子芯片的高效率输运。采取了线性增加转移线圈电流、同时保持MOT线圈电流不变的QMT移动方式,磁阱的移动速度构型为类Blackman型。利用该QMT输运方案,冷原子从MOT中心转移到原子芯片表面,转移过程中冷原子温度升高约30μK,原子转移效率高于90%。该...

  • 扫描积分塔尔博特光刻条纹质量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作者:邓茜; 赵立新; 唐燕; 姚靖威; 刘俊伯; 胡松 刊期:2016年第12期

    基于角谱衍射理论,对扫描积分塔尔博特光刻术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了扫描距离、扫描起始位置、扫描速度非匀速以及照明光源不同特性对扫描积分塔尔博特光刻所得光栅条纹质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扫描距离为塔尔博特周期的整数倍时,扫描起始位置、扫描速度的非匀速性对扫描积分塔尔博特光刻的成像质量影响较小;当入射光源存在一定谱...

  • 环境变温下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中滤波器扫描波动抑制研究

    作者:江俊峰; 闫金玲; 王双; 刘琨; 刘铁根; 臧传军; 谢仁伟; 何盼; 楚奇梁; 潘玉恒 刊期:2016年第12期

    针对可调谐光纤法布里-珀罗滤波器(FFP-TF)在环境温度变化过程中扫频非线性曲线的随机波动增大,引起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系统解调不稳定的现象,提出了基于光纤迈克耳孙辅助干涉仪的一种稳定解调性能的方法,通过辅助干涉仪实现了对法布里-珀罗标准具光波长间隔的细分,编制了局部光频细分解调算法。利用搭建的光谱周期为9.53GHz的辅助干涉仪进...

  • 能量收发效率对共焦点反射式光通信组网天线系统性能的影响

    作者:张涛; 付强; 姜会林; 曹桂兴 刊期:2016年第12期

    激光通信组网天线系统能量发射效率与接收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其通信能力的强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组网天线系统基本模型,分析其能量发射效率与接收效率的算法并进行数学建模,推导出了其能量发射效率与接收效率的计算公式,深入讨论了能量发射效率和能量接收效率与旋转抛物面上下开口直径、焦距以及会聚透镜单元口径、焦距等光学结构参数...

  • 新型层间迹正交码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系统

    作者:李鹏旭; 杨育红; 朱义君; 张艳语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为提升可见光双层叠加系统的通信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叠加编码系统。该系统在充分考虑远、近距离通信特点的基础上,将迹正交编码与叠加系统相结合,使双层信号满足迹正交特性,有效消除了层间干扰,提升了信号间的欧氏距离,并获得了一定的编码增益。针对此新型系统采用复杂度为线性的求和检测算法能够获得与最大似然(ML)检测算法相同的译码性能。通...

  • 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的光学模式转换技术

    作者:李路遥; 闫连山; 叶佳; 郑春雨; 潘炜; 罗斌 刊期:2016年第12期

    模式转换技术是光学模分复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用于实现任意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模分复用系统实现信道接入、交换及分插复用的基础。采用纯相位空间光调制的方式实现光学模式转换,通过改变加载于空间光调制器上的相位全息图,控制不同模式的产生。对相位全息图产生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适应的模拟退火算法,结合图形处理器并行计算,与传统的...

  • 多纤芯弹性光网络中纤芯选择算法

    作者:宣贺君; 王宇平; 徐展琦; 郝姗姗 刊期:2016年第12期

    针对多纤芯弹性光网络中业务的路径选择、纤芯选择和频谱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全局约束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纤芯轮换选择的启发式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在改进算法中,根据不同的排序策略将业务排序;然后根据业务的源宿结点以及所选取的路径将业务划分到不同的业务集合中,在同一类业务集合中采用基于纤芯轮换的选择机制进行纤芯的选择;在选中...

  • 卫星光通信系统振动源的模拟设计

    作者:刘洋; 宋延嵩; 佟首峰; 常帅; 于笑楠; 安喆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为了便于空间激光通信中捕获、跟踪性能的测试,提出了一种卫星振动模拟源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主要由上位机借助LabVIEW软件解析标准振动功率谱密度函数,将模拟出的平台振动信号传给以STM32F4为核心的控制系统,驱动振镜进行俯仰、方位摆动。借助欧空局设计的SILEX平台模型,推导验证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并搭建实验现场,通过探测器对光斑脱靶量进行...

  • 基于饱和像素剔除的自动对焦评价函数

    作者:王烨茹; 冯华君; 徐之海; 李奇; 陈跃庭 刊期:2016年第12期

    对含光源等过亮区域场景的自动对焦较为常见,这些区域导致了图像像素的饱和,然而所提出的现有的评价函数适用于一般场景,无法适用于像夜景光源的场景。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饱和像素在离焦过程中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去除饱和像素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且其可以用于评估包含光源或者过亮区域场景的图像质量。通过对大津法进行修改得到对焦窗口二值...

  • 结合迭代收缩可行域的单视图多光谱生物发光断层成像

    作者:余景景; 王海玉; 李启越 刊期:2016年第12期

    生物发光断层成像(BLT)是在已知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和生物体体表的光强分布的条件下,重建荧光光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由于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传输过程复杂,并且测量信息有限,BLT的光源重建问题充满挑战。为了在较少的测量下获得稳定的重建,提出了基于单视图测量的多光谱BLT重建方法,为了克服逆问题的不适定性,算法设计中结合迭代收缩可行区域...

  • 一种多距离融合的大深度测量范围相移阴影叠栅轮廓术

    作者:艾永旭; 周翔; 杜虎兵; 郭家玉; 费梓轩; 李东 刊期:2016年第12期

    针对传统阴影叠栅轮廓术深度测量范围有限的问题,根据阴影叠栅条纹对比度的变化特点,提出了大深度范围内的阴影叠栅轮廓新型测量方法。该方法将光栅置于不同的高度,在物体表面形成叠栅条纹,通过将不同高度范围内的条纹相位测量结果相互融合,实现了大深度范围内的阴影叠栅轮廓测量。分析了光栅处于不同位置时叠栅条纹的相位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重...

  • 二维多相机全场数字图像相关变形测量方法

    作者:刘聪; 戴云彤; 戴美玲; 刘晓鹏; 朱程鹏; 邵新星; 何小元 刊期:2016年第12期

    从理论上推导了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中应变精度的影响因素,指出应变计算精度会随着窗口尺寸的变小而下降。为了提高图像有效分辨率,针对细长平面试件提出了一种二维多相机全场DIC方法。该方法根据特征点检测及匹配算法定位特征点对的亚像素位置,通过DIC方法对特征点对进行高精度配准,利用发展的逐步优化单应矩阵方法求解图像变换关系,得到变形...

  • 基于硬件的等光频间隔采样及频谱分析方法

    作者:姚艳南; 张福民; 曲兴华 刊期:2016年第12期

    提出一种基于硬件的等光频间隔采样消除调频连续波(FMCW)激光测距系统调频非线性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等光频间隔采样通过硬件数据采集即可一步实现,无需再进行后续繁杂的软件处理过程,极大地节省了内存空间和数据处理时间,并且较之基于软件的等光频间隔重采样方法采样位置更准确。研究了调频非线性对调频连续波激光测距系统测距精度的影响以及...

  • 基于编码光栅的空间不连续三维物体表面的绝对相位获取方法

    作者:肖素枝; 陶卫; 赵辉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为快速获取空间不连续三维物体表面的绝对相位,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光栅的相位展开方法。该方法只需投射一幅带有编码信息的光栅条纹图像,即可获取相位展开所必需的条纹级数信息,从而得到整个被测表面的绝对相位信息。根据相位-深度关系,可获得整个被测表面的三维信息。与基于格雷码的相位展开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依赖被测物体的灰度信息,抗噪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