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67/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CCIR2020、基础学科研究、教学研究、应用学科研究、博士论坛

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1-6600
国内刊号:45-1067/N
全年订价:¥ 132.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96
复合影响因子:1.66
总发文量:1695
总被引量:8212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3.6418
立即指数:0.1278
期刊他引率:0.5502
平均引文率:11.6667
  • 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

    作者:王枬 徐莉 刊期:2016年第01期

    广西的民族学校历经百年演进。如今,挂有"民族牌匾"的民族学校共118所,分布于广西各地。由于各地发展差异以及各民族学校不同的价值取向,民族学校的发展类型有三:顺应—生存型、同质—单一型和融合—发展型。从历史的视角看,广西三种发展类型的民族学校在发展中走过了不同的成长路径;从发展的现状看,由于生存条件以及学校自身对当地条件利用...

  • 我国民族教育视阈中的文化认同及其“文化”释义

    作者:刘远杰 孙杰远 刊期:2016年第01期

    "文化认同"的对象是"文化",此"文化"即作为"文化认同"涵义中的"文化"而存在,它不是一种普适性文化定义。"民族教育"语境下的"文化认同",其"文化"应特指"民族文化"。"文化认同"意识与行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主体关于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和文化核心价值的认同性,此为判断文化认同的根本依据,亦应成为我国现代民族教育实践中文化...

  • 边疆治理视野下的广西边境文化安全问题及对策

    作者:黄健毅 刊期:2016年第01期

    边疆治理历来是国家大事。南疆广西在大开放与大开发新时期下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文化问题,广西边境地区尤为明显:经济利益诱惑下的犯罪频现、频繁合作交流下的文化入侵、民族文化瓦解下的认同焦虑。针对新问题,可从意义的认识、主体的自觉、学校的职能三方面思考广西边境文化建设。

  • 民族地区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态势、问题及其对策——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证分析

    作者:吴桂彬 黄瑞捷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4年广西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均略高于全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平均就业率,但从师范类的毕业生培养总量、民族就业、专业就业、就业去向、专业对口率等分析,仍存在诸多结构性的深层问题。为此,要结合薄弱地方教育师资需求,加大定向就业的"免费师范生"招生政策执行力度;在师范类高校转型期间,加强专业特色与综合性的深度融合;强化对师范生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研究述略

    作者:周全华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政治哲学和认知科学的层面来"化"中国哲学学术,仍然可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不过,不能因中国传统哲学的体悟层面难以被"化",就视为旧物而扬弃之。从哲学的更为广阔的意义,即为民族构建精神家园的视域来看,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还只是在政治意识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也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 现代自我的资本批判——现代价值危机与《资本论》

    作者:路红芳 刊期:2016年第01期

    启蒙运动对"人的解放"筹划失败,后果是塑造了以"情感的自我"为典型特征的"现代自我"。贯穿着马克思"解放"理想的《资本论》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现代自我"这一价值主体的虚构性,从而呈现"现代自我"的现实面目——"资本的自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基于"情感的自我"的价值个体主义缺少现实的依托,只是一种观念的虚构,价值...

  • 托马斯·斯坎伦的反休谟主义动机理论

    作者:须大为 刊期:2016年第01期

    休谟主义动机理论主张动机由欲望和信念构成的组合产生。斯坎伦的动机理论为休谟主义动机理论提供了一种替代,该理论认为动机的来源不是欲望,而是理由判断。斯坎伦对欲望的分析表明广义欲望中包含的被激发的欲望是激发的结果而不是起点,常识意义上欲望又蕴含着理由判断,而理由判断才是动机的来源。事实上,斯坎伦的这一理论并不否认动机由认知因...

  • 中国审美的人文意蕴

    作者:丁来先 刊期:2016年第01期

    传统的中国审美和中国特殊的人文路线相关,和中国特殊的走向人的(精神的人)方式有关,对人的理解及走向人的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美的基本方向、基调与审美风格。西方文化传统认为人主要在走向神的过程中成为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则认为人主要在和谐融入社会之中成为人。因此,传统的中国审美对阴柔秀美风格,对基于和谐的审美情感,对含蓄的...

  • 略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与不足

    作者:吴时红 刊期:2016年第01期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基础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而非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是主观化、个人化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等范畴而非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实践观)。虽然在主观上"实践存在论美学"依然力图通过维护实践论美学的理论价值,试图从多方面去推动实践论美学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美学的...

  • “文化嵌入”的神圣性分析维度——以化隆拉面馆经营模式的生成为例

    作者:张岳 熊花 刊期:2016年第01期

    "嵌入性"之所以能够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格兰诺维特对"嵌入性"概念的重新定义,使其从一个波拉尼式宏大的、整体性的、思想启迪性的话语转变为一种中观的、可衡量的、具有操作性的概念;而作为嵌入性概念扩展过程中其他类型的嵌入概念之一,"文化嵌入"还缺乏这种"可操作化"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

  • “自然”身体的文化转化:瑶族婚礼的过渡意义

    作者:冯智明 刊期:2016年第01期

    过渡礼仪对于个体有着从自然人逐步过渡为社会人的意义,基于对人之身体的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双重属性的认知,近年来的身体研究丰富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广西龙胜县红瑶的传统"送大亲"婚礼以新娘为中心,实现了其身份转换和"自然"身体的文化转化,并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

  • 从天琴琴师称谓论中越边境布傣人的宗教信仰

    作者:黄美新 刊期:2016年第01期

    作为壮族的一个支系,布傣是古骆越人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广西中越边境左江流域一带,这一族群自称为ph6thai 2(布傣)或kn2th3(土人)。an1ti1(天琴)作为一种弹拨乐器,主要用于布傣民间宗教活动,因此,布傣的宗教神职人员也称为天琴琴师,其称谓主要有p6 m2(巫公)、m6 m2(巫婆)、p6i1(仙公)、m6i1(仙婆)、...

  • 战时“农都”改良推广旱地农作物的方法、原因及特点——以玉米为例

    作者:唐凌 李敏 刊期:2016年第01期

    柳州沙塘作为抗战时期中国的"农都",在引进及推广旱地农作物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支撑了大后方经济的发展。玉米品种的优化及其种植技术的改良是"农都"科研的主要领域之一,中央农业实验所和广西农事试验场等科研机构及相关人员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研究,既延续了传统,也开辟出新的道路;既发挥出科研主体的作用,也运用了社...

  • 论豫湘桂战役期间战时“农都”的财产损失

    作者:潘济华 刊期:2016年第01期

    豫湘桂战役期间,日军入侵对战时"农都"造成毁灭性破坏,其中,被迫疏散的农业机关和学校在疏散的路途上或者在疏散地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财产的巨大损失,沙塘各单位的建筑物和图书仪器设备等大量损毁。战后的农业科研受到严重影响,再未能恢复到战时水平。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基本着力点

    作者:何小春 刊期:2016年第01期

    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之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精神信仰的生成,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聚焦价值形态的深度开掘,为"培育"提供科学的内容参照;其次要通过方法创新的精细建构,为"培育"提供扎实的实践范式;最后要注重载体形式的多向拓展,为"培育"提供立体化的实施渠道,以切实增强"培育"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