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杂志简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378/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社会·文化·法律、教育教学研究、体育与健康

主管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4-8891
国内刊号:45-1378/G4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4
复合影响因子:0.47
总发文量:2862
总被引量:3684
H指数:14
期刊他引率:1
  • 党的群众路线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

    作者:吕朝辉 刊期:2016年第05期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大政治优势。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特征,意味着其群众路线的实践情况具有不同于内地的特殊性,既有值得借鉴的成功一面,也有值得反思的不足之处。经过综合分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聚焦点,在于满足各族群众的民生需求和提升当地政府的服务能力。

  • 国家安全视域下平安边疆的建设

    作者:苏紫程 刊期:2016年第05期

    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着力建设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从顶层设计上要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平安中国的建设。作为国家治理有机组成部分的边疆治理,仍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取向,追求和建设平安边疆。以边疆政治安全为根本、经济安全为基础、社会安全和文化安全为保障的平安边疆,不仅是边疆民众公共安全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实现边疆...

  • 云南各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作者:张增勇; 朱丽; 贺松兰 刊期:2016年第05期

    由于特殊的生境,在长期的历史社会生活实践中,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创造了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共同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由于当下各种形式和情况的不断变化,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加强时,其对中华文认同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也带来了诸多不定因...

  • 论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体系

    作者:马宇飞 刊期:2016年第05期

    边疆是个具有地理、政治、历史、文化意义的动态性存在,而陆疆长期是中国边疆治理的重心。中国陆地边疆面积广袤且治理生态特殊,这是构建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体系的现实依据,同时,该机制的构建又具有理论依据。此外,明晰合力治边体系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明确治边体系在陆疆治理中的功能,有助于人们在深化正确认知的同时,更充分、有效地运用"合力...

  • 善治与陆地边疆治理

    作者:浦永 刊期:2016年第05期

    陆地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的重要议题,"边疆"的特性凸显治理的紧迫性。其作为国家政治地理空间的重要单元,须明确在现代民族国家战略框架下治理的理想目标及为了实现这种理想国家和边疆自身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构中应该把治理置于世情、国情、党情及边疆内部具体实际的现实环境中,并基于这样的现实为治理的最佳状态...

  • 左江岩画区的铜鼓文化

    作者:蒋廷瑜 刊期:2016年第05期

    左江岩画中出现的铜鼓,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发现,历史文献也记载了左江流域的铜鼓文化,丰富了岩画研究的内容。

  • “雒王”与“雄王”问题考辨——与刘瑞先生商榷

    作者:谢崇安 刊期:2016年第05期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者,曾根据遗址出土木简文书和今人辑佚的《南越志》,提出了中越古史记载的"雒王"是"雄王"误写的观点。作者经考辨却认为: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书,报告者是把其中的"雒"字误释为"雄"字,反而是再次证明中越古籍中的"雄王"是"雒王"的讹变;而且,今人辑佚的五世纪的《南越志》也多经后人改写,称越南古代"雄王...

  • 晚清民国时期广东粤剧向广西的传播

    作者:唐咸明 刊期:2016年第05期

    晚清民国时期,粤剧以广东为中心,以粤剧艺人等为传播主体,通过城镇商业网络、水路和陆路等传播客体,在广西城乡地区流传和发展。粤剧向广西传播有3次浪潮:清朝中叶、清末民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本土业余粤剧团体的兴起和发展,是民国时期粤剧西传的最重要结果。

  • 族群与神祇:台湾福客关系与义民爷信仰

    作者:祁开龙 刊期:2016年第05期

    义民爷信仰是一种与大众爷、有应公信仰接近的鬼魂信仰,普遍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但台湾客家人在族群意识的主导下,不断抬高它的神格,将其塑造成具有特殊德行的神,将其视为台湾客家人相互认同的标志。台湾客家人之所以要将义民爷信仰构建成如此高的地位,是台湾客家人与福佬人在特殊区域社会背景下长期互动的结果。探讨台湾客家义民爷...

  • 高甲戏与闽南乡土社会

    作者:洪映红; 黄雅君 刊期:2016年第05期

    作为闽南地区最重要的地方戏种之一,高甲戏在形成发展的历程中,始终根植于闽南乡土社会,兼收并蓄各优秀剧种的精髓,从而得到丰富并发展。高甲戏的戏目内容和表现形态,蕴含着的闽南人的性格特质,以及浓郁的闽南地域民俗文化特点,高甲戏是闽南乡土社会民间生活的产物。纵观历史进程,高甲戏的发展几经风雨,但在高甲戏活态传承和戏种恢复的当代,闽南...

  • 龙舟习俗与地域社会建构——以小洲村为例

    作者:黄素娟 刊期:2016年第05期

    龙舟习俗被视为是传统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的一种重要手段。小洲村的龙舟活动在村内通过宗族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进行组织,而在村外则起着缔结联盟的作用。与本村关系最为紧密的盟友互称为"兄弟村",关系较疏远的称为"老表村"。而关系不好的乡村,即便是近邻,双方也不会有龙舟来往。

  • 广西明清民族英雄及其产生原因

    作者:黄明光; 杨秀富 刊期:2016年第05期

    广西明清民族英雄产生,涉及多方面因素。倭寇及法国殖民者的侵略暴行,激发了中国军民极大抗倭及抗法斗争精神,是产生广西明清民族英雄的社会原因;中国军队治军严谨,战法独特,军队之间互相配合为军事原因;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反抗意识,系主观原因。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造就了明朝抗击倭寇领袖瓦氏夫人、清代抗法将领岑毓英、冯子材、抗法、抗日...

  • 贵州台江苗族银饰符号形式美解析

    作者:杨艾云 刊期:2016年第05期

    贵州台江苗族银饰不仅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与内涵,展现民族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从形式美的角度来审视,无论色彩、素材来源、造型,还是组合方式与工艺制作,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其不菲的价值。

  • 闽西客家土楼的建筑形态与文化理念

    作者:谢彪 刊期:2016年第05期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传承着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和族群记忆。本文从"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耕读传家"的宗法秩序等三方面对闽西客家土楼建筑文化进行探讨。通过对土楼面临的困境分析,提出客家土楼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措施,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 崇左“封眼”仪式——以江州村东、西、北街屯为例

    作者:杨丽云 刊期:2016年第05期

    "封眼"是流传在左江流域的民间仪式。在深入广西崇左市江州镇江州村东、西、北街屯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的"封眼"仪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封眼"是土民反抗土司强占其新娘初夜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崇左深厚的土司历史文化、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需求、维持新娘的洁净性功能和集体记忆使得"封眼"仪式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