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学报

硅酸盐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杂志简介:《硅酸盐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310/T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工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陶瓷增材制造专题_陶瓷增材制造专题-编者按、陶瓷增材制造专题_陶瓷增材制造专题-综合评述、陶瓷增材制造专题_陶瓷增材制造专题-研究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硅酸盐学会
国际刊号:0454-5648
国内刊号:11-2310/TQ
全年订价:¥ 166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化工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1.04
总发文量:3598
总被引量:37021
H指数:59
引用半衰期:4.6773
立即指数:0.0383
期刊他引率:0.9248
平均引文率:12.8393
  • Ba0.6Sr0.4TiO3-Mg2TiO4复合陶瓷材料的介电可调性及微波特性

    作者:孙建英; 翟继卫; 丑修建; 姚熹 刊期:2007年第11期

    采用常规的陶瓷工艺方法制备了 Ba0.6Sr0.4TiO3-Mg2TiO4(BST-MT)复合陶瓷材料,并对其相结构、介电以及可调性和微波特性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和介电温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BST-MT复合陶瓷具有BST和MT两相结构,非铁电相MT的增加降低了其铁电性,使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减小。介电偏压和微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BST-MT复合材料仍能保持较高的可调...

  • 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Zr-Si-C涂层

    作者:殷小玮; GUTMANAS; Elazar; 成来飞; 张立同 刊期:2007年第11期

    为了提高Zr-Si-C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基于粉末埋入反应辅助涂覆工艺,采用新型化学气相反应法在SiC陶瓷表面制备Zr-Si-C涂层。SiC陶瓷基片被包埋于Zr-1%(质量分数)I2混合粉体中,在850~1100℃进行化学气相反应。碘促进Zr原子向SiC陶瓷表面的传输,Zr与SiC之间的扩散反应导致在SiC表面生成连续的Zr-Si-C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结合X...

  • BaFe12O19/聚氨酯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作者:周超; 戴红莲; 李世普 刊期:2007年第11期

    通过BaFe12O19硅烷偶联剂改性,聚乙二醇1000、甲苯二异氰酸酯在二甲苯溶液中预聚合,预聚物溶液在分散剂聚乙烯毗咯烷酮K30的水溶液中悬浮聚合,三步合成了BaFe12O19,聚氨酯复合微球。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差示扫描同步热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微球的形貌、结构、玻璃化温度(Tg)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球以BaFe12O1...

  • 包覆SiO2的硬脂酸相变储能材料的低热固相化学合成及其热性能

    作者:柴卉; 曾令可; 刘平安; 王慧; 程小苏; 税安泽 刊期:2007年第11期

    采用低热固相化学反应法,一步制备了表面包覆SiO2的硬脂酸相变储能纳米粒子。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表面包覆SiO2的硬脂酸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利用动态光散射激光力度仪测定了材料的粒径分布,同时对材料表面包覆前后的接触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硬脂酸纳米粒子表面成功包覆了SiO2层。包覆的硬脂酸纳米粒子为球状,粒径大约...

  • 分散剂聚乙二醇对Si3N4纳米粉末分散性的影响

    作者:吕志杰; 赵军; 艾兴 刊期:2007年第11期

    纳米相颗粒弥散在陶瓷基体中构成的陶瓷刀具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制备这类复合材料的关键在于纳米级陶瓷粉体的充分分散和复合粉体的均匀混合。基于此,研究了制备Si3N4基陶瓷刀具材料所用纳米Si3N4粉末分散性与悬浮液pH值、分散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分子量及用量之间的关系。为得到分散良好、抗团聚的纳米Si3N4悬浮液,用PEG...

  • 锌尖晶石ZnM2O4(M=Cr,Mn,Fe)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在可见光下对染料的光催化降解

    作者:姜妍彦; 李景刚; 隋小涛; 宁桂玲; 王承遇 刊期:2007年第11期

    采用无机盐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锌、硝酸铁、硝酸铬、硝酸锰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在空气气氛中,制得干凝胶经600℃热处理制备了系列锌尖晶石ZnM2O4(M=Cr,Mn,Fe)纳米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粉体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ZnCr2O4,ZnMn2O4和ZnFe2O4粉体均为单一尖晶石晶体结构,呈不规则颗粒状,粒径为1...

  • SnO2纳米晶粒对α-Al2O3微滤膜的改性作用

    作者:周健儿; 胡学兵; 于云; 胡行方; 胡飞; 汪永清; 张小珍 刊期:2007年第11期

    采用原位生成法,对α-Al2O3微滤膜进行SnO2改性,考察了SnCl4浓度和浸渍次数对膜水通量及膜孔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SnCl4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浸渍次数为二次时,SnO2的改性作用最佳,改性后的α-Al2O3微滤膜纯净水通量达到6.52 m^3/(m^2·h)。同时发现,经SnO2改性后的α-Al2O3微滤膜,其孔径分布窄,具有良好的孔结构。

  •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片状粉末

    作者:李悦; 叶红齐; 刘辉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介绍了一种制备片状TiO2粉末的简便方法。先在玻璃基片上涂覆一层α-氰基丙烯酸乙酯为主体的“502胶”作为脱模层,再以溶胶-凝胶涂膜法在其表面涂覆TiO2薄膜,经丙酮浸泡溶解脱模层后得到片状粉末。考察了影响溶胶形成及最后片状粉末形貌的一些因素。X射线衍射及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表明,400℃煅烧3h后TiO2粉末为锐钛矿型,具有明显片状结构,粒径为10...

  • 分散剂用量对钛酸锶钡水基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李明利; 梁辉; 徐明霞; 李晓雷; 徐廷献; 岳志峰 刊期:2007年第11期

    使用聚甲基丙烯酸铵(ammonium polymethacrylate,PMAA-NH4)作为分散剂,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分散剂用量对钛酸锶钡(Ba0.6Sr0.4TiO3)水基浆料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PMAA-NH4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Ba(0.6)Sr0.4TiO3粉体的zeta电位,在加入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4%时,zeta电位为负值,达到最小,从而提高了Ba0.6Sr0.4TiO3...

  • 添加剂对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电解腐蚀的影响

    作者:席锦会; 吉喆; 谢英杰; 顾永琴 刊期:2007年第11期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无添加剂和添加V2O5的Ag-NiFe2O4/NiO金属陶瓷惰性阳极。铝电解试验在960℃进行,电流密度为0.5A/cm^2,电解时间为8 h,研究了无添加剂和添加2.0%(质量分数,下同)V2O5的Ag-NiFe2O4/NiO样品在Na3AlF6-5%CaF2-5%Al2O3熔体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无添加剂的样品有较明显的腐蚀迹象,而添加2.0%V2O5的样品腐蚀后尺寸略有变化,...

  • 正丁醇水溶液通氨气法制备TiO2粉体

    作者:孙爱华; 郭鹏举; 李志祥; 陈林; 李勇; 崔平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以TiCl4为原料,正丁醇和水的混合液为溶剂,通入氨气促使TiCl4水解,制备出不同粒径的Ti02粉体。由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温度、pH值对粉体的晶型、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通氨气,3≤pH≤8时,所得TiO2粉体均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相,且pH=3时制得的粉体为60nm左右的球形颗粒,分散性很好;而pH=...

  • 欢迎订阅2008年《人工晶体学报》

    刊期:2007年第11期

  • 硫酸铵盐制备氧化铝粉体及透明氧化铝陶瓷的微观结构

    作者:王守平; 孙俊才; 高陇桥; 沈丽红; 王琴; 刘翠平 刊期:2007年第11期

    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对在生产线上硫酸铵盐制得的类球形高纯氧化铝粉体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粉体表观特征对透明氧化铝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超过1200℃时,获得的氧化铝粉体为三方α-Al2O3类球形晶粒,粉体中未发现γ-Al2O3。粉体的比表面积对陶瓷的烧成收缩有重要影响。采用干压成型时,具有适当低的比表面积的粉体制备透明氧化...

  • 氧化钼/二氧化硅纳米复合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催化性能

    作者:詹拥共; 蔡炳新; 高建军; 刘玉章; 黄小妮 刊期:2007年第11期

    通过微乳凝胶法制备的一系列不同MoO3质量分数(4%~16%)的MoO3/SiO2纳米复合催化剂,由差示扫描量热一热重分析确定催化剂前驱体的焙烧温度,分析了MoO3在SiO2表面的阈值;运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Fourier转换红外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形貌以及催化剂表层氧化钼与氧化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以环己烷催化脱氢制备环己烯为目标反应,...

  • 基于能量平衡方法的压痕尺寸效应分析

    作者:周亮; 姚英学; 刘琦 刊期:2007年第11期

    针对硬度测试中出现的压痕尺寸效应现象,采用纳米压痕技术与原子力显微技术相结合,得到压痕过程中的载荷与压深加载卸载曲线和压痕三维图,从中可以得到压痕过程中压头所做的塑性功、最大压深、塑性变形面积、塑性变形体积等,并以此为变量提出了一个基于能量平衡方法的改进模型,此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压痕尺寸效应。单晶硅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大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