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报

古生物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古生物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188/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方法、学会讯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国际刊号:0001-6616
国内刊号:32-1188/Q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53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73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被引量:6088
H指数:31
引用半衰期:10.1421
立即指数:0.1286
期刊他引率:0.7979
平均引文率:41.9571
  • 湖北宜昌地区晚奥陶世三叶虫动物群及分带序列

    作者:周志强; 周志毅; 袁文伟 刊期:2005年第03期

    从湖北宜昌黄花场和普溪河桥宝塔组剖面获得的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华南晚奥陶世三叶虫动物群内容,包括22属、1亚属、31种之多.新材料保存完美,很大程度上完整了有关三叶虫的形态特征.Remopleurides amphitryonoides Lu, 1975一种由于新发现了活动颊、唇瓣、胸部及尾部, 证明它确实是Remopleurides的成员,排除了对该种归属的怀疑.文中建立了1新属...

  • 陕西凤县熊家山界河街组早石炭世牙形刺动物群

    作者:王平; 王成源 刊期:2005年第03期

    首次描述并图示了位于华北地台和华南地台之间的秦岭山脉中的早石炭世杜内阶上部的牙形刺.这一牙形刺动物群与欧洲杜内阶的牙形刺动物群非常相似.文中描述了两个新种:Pseudopolygnathus nodosus sp. nov.和 Pseudopolygnathus paramultistriatus sp. nov.

  • 南海北部大陆架琼东南盆地西南部新近纪沟鞭藻类

    作者:何承全; 祝幼华; 麦文 刊期:2005年第03期

    首次报道的低纬度晚第三纪(新近纪)丰富多样的海相沟鞭藻类,产自南海北部大陆架琼东南盆地西南部的两钻孔(主要是Ya21-1-2井,少量为Ya21-1-1井),经鉴定达40余种.文中仅对其中的31种4亚种进行了照相和对15种2亚种和1新种 (Impletosphaeridium capillare sp. nov.)在我国进行了首次描述;在新近系建立2个沟鞭藻组合:即 Hystrichosphaeropsis obscur...

  • 中国湘南早侏罗世双壳类壳体内的遗迹化石——兼论遗迹化石属Talpina Hagenow,1840

    作者:FrankSTILLER 刊期:2005年第03期

    论文描述的双壳类壳体内的钻孔遗迹组合发现于湖南省东南部宜章县下坪附近的心田门组上部(早侏罗世,早辛涅缪尔期)浅海沉积地层中.这个遗迹化石群中,帚虫类动物制造的钻孔Talpina hunanensis ichnosp. nov. (新遗迹化石种)明显地占据了大部分,偶尔共生的其它钻孔包括:Rogerella ichnosp.(蔓足亚纲尖胸类的遗迹)、Calcideletrix ichnosp.(可能是...

  • 记中国南方广东省南雄盆地晚白垩世一新的窃蛋龙类化石

    作者:吕君昌; 张宝堃 刊期:2005年第03期

    文中记述的窃蛋龙类一新属新种: 遗忘始兴龙Shixinggia oblita gen. et sp. nov.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于1995年采自中国广东省南雄盆地的始兴县.它具有以下特征: 相对短的肠骨前突, 肠骨高度与长度之比率大, 并且肠骨的前突及后突的腹边缘均高于髋臼的背边缘.遗忘始兴龙还显示另一特征为股骨近端转子嵴内表面具有一大的气孔, 胫骨近端也有类似的相...

  • 辽宁西部早三叠世苏铁植物一新属——Mediocycas gen.nov.及其演化意义

    作者:李楠; 傅晓平; 张武; 郑少林; 曹雨 刊期:2005年第03期

    报道苏铁植物大孢子叶化石一新属--中间苏铁属(Mediocycas gen. nov.).标本采集于辽宁省西部,喀左县杨树沟煤矿后山的早三叠世红砬组. 这些标本以前曾被处理为疑问化石 (Problematicum).因当时资料不足,所以没有确定属种名称.但鉴于这些化石在苏铁类早期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故对它们作了重新研究.文中除了以喀左中间苏铁(Mediocycas k...

  •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组合及其特征

    作者:方爱民; 阎臻; 刘小汉; 陶君容; 李继亮; 潘裕生 刊期:2005年第03期

    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它对确定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时间的上限、探讨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上部层位再次找到了一批植物化石,经研究鉴定约有10余种,隶属7科9属.相比前人发现,这些植物化石多是新出现的科...

  • 节肢动物头区起源和演化机制分析

    作者:王修强; 陈均远; 杨永华 刊期:2005年第03期

    帽天山页岩动物群研究表明节肢动物头区化过程包括复合型头区形成和口后附肢特异化两个独立事件.其中复合型头区形成经历了原头、原复合头和真复合头3个演化阶段.节肢动物原头只有口前两个相互独立的体节,后来通过躯干体节向前端归并形成具有3个或3个以上口后头区体节的复合型头区;但头区腹部口后附肢特异化事件显然滞后于背部体节的愈合,头区口...

  • 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中海绵新材料

    作者:杨兴莲; 赵元龙; 朱茂炎 刊期:2005年第03期

    描述了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中海绵化石1新属(Zunyispongia gen. nov.),2新种(Zunyispongia triangularia gen. et sp. nov., Choiafanensis. sp. nov. ),通过对其形态功能的分析和讨论证实了寒武纪早期海绵动物的骨骼是由细小骨针向粗大骨针演变,骨架结构从不稳定型向稳定型发展.

  • 精确重建古大气CO2浓度的气孔方法

    作者:解三平; 阎德飞; 韦利杰; 丛培允; 孙柏年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气CO2浓度与气候之间的耦合关系,维护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精确重建古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尤为重要.在众多研究古大气CO2浓度的方法中,化石植物叶片气孔方法已被证明是一种比较精确和理想的方法.文章介绍了气孔方法恢复古大气CO2浓度的概念、方法以及最新应用,用气孔比率法恢复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的大气CO2浓度变...

  • 样品预处理对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金权 刊期:2005年第03期

    文中主要阐述样品预处理方法不同对于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将产生重要影响,并直接关系到由此而得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分析样品采自扬子地台震旦纪蓝田组剖面,并对相同岩石样品采取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得到的两套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值.这种分析差主要是来源于分析样品中残存的碳酸盐.因此,在对全岩分析样品实施有机碳同位素测定...

  • 此三台非彼三台——纠正一则化石产地之误

    作者:廖卓庭; 刘陆军; 李洁 刊期:2005年第03期

  • 评介T.P.琼斯和N.P.罗合编的《化石植物和孢粉的现代技术》

    作者:刘陆军; 姚兆奇 刊期:2005年第03期

    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国际上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使地质勘探,特别是石油勘探事业迅猛发展,这刺激了孢粉分析技术的改进和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显微技术的创新(特别是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共聚焦显微技术)、地球化学(特别是生物地球化学)手段的革新、化石植物中基因物质的提取以及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应用,使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