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ansu Radio & TV University

杂志简介:《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40/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丝绸之路文化、语言·文学、教育、思政·党建、法律、传播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国际刊号:1008-4630
国内刊号:62-1140/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82999992370605
复合影响因子:0.2
总发文量:1285
总被引量:1781
H指数:12
引用半衰期:5.4722
立即指数:0.0185
期刊他引率:0.9674
平均引文率:5.537
  • 《西和乞巧歌》及西、礼乞巧习俗散论

    作者:彭金山 刊期:2016年第01期

    西和县、礼县一带的乞巧习俗,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唱词之系统完整,为全国少见。赵殿举先生编纂于1936年的《西和乞巧歌》是第一部较早系统记录西和乞巧歌词的文献资料。《西和民间乞巧唱词集》和《仇池乞巧风俗录》是2007年以后的乞巧歌辑录本。西和乞巧歌是旧制度下农家女子情感的宣泄、心声的表达,是地方风俗的真实记录、社会史的存照。...

  • 氐羌遗韵:陇南古民居建筑及其文化传承——以西汉水流域民居建筑为例

    作者:刘吉平 李杰 刊期:2016年第01期

    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个性与独特精神的重要特征。西汉水流域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多元文化相互冲突、交流融合,陇南古民居建筑文化形成了独有特征。西汉水上游的瓦屋民居建筑呈现出秦早期文化传承与繁荣的商业贸易的突出特色,西汉水下游的民居建筑仍然保持着氐羌文化的遗韵。由汉及氐羌,西汉水流域民族民间文化在保留地域...

  • 西汉初期汉匈关系对汉边境的地理环境影响

    作者:马小娟 刊期:2016年第01期

    西汉时期匈奴一直是北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西汉初期是匈奴势力走向鼎盛的时段,主要是冒顿单于、老上单干以及军臣单干时期,这个时期西汉政府虽然多次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但并不能阻挡匈奴南下侵边。匈奴往往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频繁南侵于长城周围。匈奴的这种军事行为以及西汉王朝的一些徙民政策影响了西汉王朝北方边境的地理环境,最主要...

  • 阚氏高昌时期吐鲁番地名考释——《阚氏高昌永康九年、十年送使出人、出马条记文书》之摩诃演与磨诃演、其养与乾养考释

    作者:任亭亭 刊期:2016年第01期

    《阚氏高昌永康九年、十年送使出人、出马条记文书》由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小组定名,收录于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的《新获吐鲁番文献》一书中,荣新江教授已对文书中所涉及的城镇信息进行了解读。对文书所涉及的摩诃演与磨诃演,其养与乾养两组城镇地名的进一步探讨,对研究古代吐鲁番的城镇规划及历史变迁有重要的价值,是研究吐鲁番地...

  • 西安藏传佛教古刹广仁寺历史述略

    作者:薛舒凡 刊期:2016年第01期

    广仁寺是陕西省内唯一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西安城内西北隅。该寺兴建于康熙四十四年,至今300余年。在此期间,广仁寺几经兴衰,但依然屹立于关中平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挥了作用。

  • 他者眼光与本土视角: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民国时期西北边疆社会生态——《大西北的呼唤:女传教士西北见闻录》读后

    作者:钟荣帆 汪洪亮 刊期:2016年第01期

    《大西北的呼唤:女传教士西北见闻录》是金乐婷和其丈夫在1920—1923年进入西北传教过程中的见闻录。全书由十七个章节及四个附录组成,该书客观地记录了当时西北社会的政治、文化、民生和民族关系等,是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西北社会的一部颇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本文试图通过该书来呈现民国时期西北边疆社会生态,进而指出该书的学术价值。

  • 【丝绸之路文化】栏目约稿函

    刊期:2016年第01期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近期“一带一路”成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其意义之深远不言而喻。“一带一路”中所涵盖的“新丝绸之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文化大走廊”,其厚积薄发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对华夏文明丰富的积淀与内涵进行新的诠释,由此强化沿线广袤区域间更为广泛的互...

  • 论《诗经偶笺》景境体味中的文学思想

    作者:孔德超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万时华的《诗经偶笺》是明代晚期注解《诗经》很有价值的一部著作。以文学性的思想和文学批评的眼光研究《诗》学是《诗经偶笺》的重要艺术特色。万时华积极寻找并发现蕴藏在诗歌中的文学思想,而不是僵化地推衍圣人之义。对景境的体味即是其重要的《诗》学方法论。这不仅使《诗》学重新定义了“诗”的本质,也充分体现了明代后期经学与文学的互...

  • 王了望的文学思想与晚明清初学术思潮的转变

    作者:焦福维 王峰 刊期:2016年第01期

    王了望为明末清初陇上文坛、书坛的一位大家,然史载阙如。纵观其文学创作,受明代中后期文艺思潮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抒写性灵,表达自我,追求个性,崇情尚趣的特征。其在明末清初的学风巨变中既有坚持又有反思,摒弃了明末文风的流弊而选择了以风雅精神表达性灵的文学观念。

  • 雪漠小说“磨盘世界”里的形象阐释

    作者:魏斌 刊期:2016年第01期

    雪漠小说在“磨盘世界”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展现了西部大漠上的个体面对命运的安排和严酷的自然环境所做出的顽强挣扎,其中对于“人”、“兽”、“鬼”尤其是“人”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突出。探究了“人”、“兽”、“鬼”及三者之间的联系,诠释了面对同样的生存压力,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与顽强。而对“磨盘”里的女性形象的详细阐释,则...

  • 激情涌动下的癫狂与沉郁——论贾植芳小说语言艺术

    作者:钱秀琴 刊期:2016年第01期

    贾植芳是“七月派”作家之一,由于受俄国形式主义语言学转向的启发,善于将自己的主体情感渗透在作品的语言中,通过变异的语言形式,以癫狂、沉郁而又蕴含强烈激情的语言特质,传达出对于民族生存文化状态和国民灵魂的独特思考,同时也折射出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

  • 诗性的人文关怀——试论张炜《九月寓言》的民间书写

    作者:乔雪 刊期:2016年第01期

    《九月寓言》相对于张炜此前的其他创作是一次重大的变化,他由对道德与历史的批判意识转向了对于乡村本真状态和生命激情的诗性书写,由此变得更加朴素和深刻。对于整个当代文坛来讲,他的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民间理念也是丰富的,呈现出诗意化和浓郁的民间情调,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力作。而在传达朴素的民间情感时,透露出的是对野地世界与乡村生命...

  • 汉语道歉回应语的策略特点分析——以90后在校大学生为例

    作者:张婧 刊期:2016年第01期

    言语行为的研究一直是语用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然而,道歉回应作为一种常见的“挽救面子的行为”却较少有人研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中国90后在校大学生的道歉回应的策略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期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划分道歉回应的模式。

  • 论电视镜像下甘南藏区物质文化的裂解与重构

    作者:许小平 张硕勋 费史佳 刊期:2016年第01期

    物质文化是民族文化体系中的表层结构,在与异质文化交流时,最容易受到其影响并表现出来。随着甘南藏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电视媒介的普及,藏区的饮食、建筑、服饰等外显文化也由此变迁。选取甘南藏区五个有代表性的村庄开展田野调查,在系统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电视镜像下甘南藏区服饰文化的演变,概括论述电视对甘南农牧民家园、居室格...

  •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身份认同下的视觉化叙事研究

    作者:纪倩茹 刊期:2016年第01期

    “十七年”(1949-1966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十七年”电影发展历程来看,这一时期中的几个转折点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是其开放的艺术氛围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从单一的政治语境引向了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