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研究

古汉语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杂志简介:《古汉语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145/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简讯、冷门绝学专栏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1-5442
国内刊号:43-1145/H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4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685
总被引量:5403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7.125
立即指数:0.0417
期刊他引率:0.8785
平均引文率:10.4861
  •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

    作者:吴福祥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认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已有演变的规律、解释共时语言现象、预测未来演变的方向。此外,本文还尝试提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几个亟需开展或加强的研究课题。

  • 从语序问题看语法事实中的“优先序列”

    作者:姚振武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认为用排列“优先序列”这种“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处理语言事实有时是不科学的。与此相关,本文还认为把某种语序与人的某种所谓“认知心理”直接挂钩也是很值得怀疑的。

  • 本刊重要补充声明

    刊期:2005年第02期

  • “N1+N(的)2+便是”的句法分析

    作者:周崇谦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分析“N1+N(的)2+便是”的句法结构,论证了“的”可以与名词构成“的”字结构,“便是”仍起判断作用,“N,N(的)2”分别是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强调“的便是”不是一个语言单位。

  • 忆劭西师谈“依句辨品”的来历

    作者:孙良明 刊期:2005年第02期

    《语文建设》1995年第6、第10两期刊载拙作《谈“例不十,则法不立”的出处》、《再谈“例不十,则法不立”的出处》两篇小文,谈到1963年暑假劭西师给我谈话时,讲到《新著国语文法》第一版“自序”中名言“例不十,不立法”的来历。劭西师说从前守旧派反对变法,提出“利不百,法不立”,他将“利不百”改成“例不十”。拙文谈到劭西师说的古...

  • 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之辨伪与求真

    作者:周守晋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对麦耘教授的《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本文认为:(1)在谐声材料方面对王力上古声母研究的批评缺乏根据。不能成立。(2)麦文对《汉语历史音韵学》的评价和对有关批评者的反批评失之片面。(3)不能割裂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联系:既要鼓励创新,又不能缺少批评。

  • 音韵学与简帛文献研究

    作者:黄耀堃 刊期:2005年第02期

    音韵学家虽然对简帛文献感兴趣.然而大都只作内向性的研究,利用简帛文献作为完善音韵体系的材料,对文献本身没有很大兴趣。本文举例说明运用音韵方法处理简帛文献,对简帛文献整体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 《通雅》与古韵分部

    作者:周远富 刊期:2005年第02期

    方以智认为上古韵部较中古多有“通转”,《通雅》发明“东冬江通”、“真先青通”、“庚阳通”、“齐微皆来通”、“鱼模麻通”、“尤萧通”、“侵覃通”等规律,并在归并古韵基础上,概括古韵为“中通”、“天人”、“亨阳”、“知来”、“无多”、“道咎”、“寒还”等七部。这是古韵学史上真正就古音实际探求古韵部的先导。

  • 《韵镜》所标“开合”及相关问题再研究

    作者:杨军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认为《韵镜》所标的“开合”只能作“开”或“合”,并且证明今见本所作的“开合”是本书流传于日本期间,校读者的批注被误抄于正文之中造成的。

  • 文献正文的训诂与专书词汇研究的基本方法

    作者:宋永培 刊期:2005年第02期

    上古文献的实际情形是,通过正文对史实的表述来充分地解释语词的含义与相互关系。因而上古专书词汇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从这一实际情形出发,循序渐进地熟读与钻研专书的每一章节,发掘全书正文是如何解释语词的关系、含义、用法、构词的.进而对专书词汇作出系统客观的清理,并概括专书词汇的理论与规律。

  • 训诂与词汇史研究

    作者:丁喜霞 刊期:2005年第02期

    语料的准确可靠是保证词汇史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的必要前提。文章从语料的搜集与处理、词语溯源、语言演变细节的描写等三个方面,举例说明训诂知识和训诂方法的运用在词汇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旨在说明词汇史研究和训诂研究应该有机结合,隔则互损,通则双赢。

  • 纬书词语拾诂

    作者:雷汉卿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选择考释了“礴礉”、“策身扶老”、“碌贞”、“淖濡”、“释译”、“娐娐”、“万业”七个始见于纬书而现行语文辞书没有收列的词语。

  • 《水经注》词语拾零

    作者:王东 刊期:2005年第02期

    ①水上杂树交荫,云垂烟接。自是水流潭涨,波襄转泛。②陂水南北十里,东西六十步,子午潭涨,渊而不流,亦谓之桑社渊。③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涨不测。④睢水又东合乌慈水,水出县西南乌慈渚,潭涨东北流,与长直故渎合。⑤陂水北出为鲷陂,陂水潭涨,引渎北注汝阴,四周隍堑,下注颍水。⑥堵水于县,塌以为陂,东西夹岗,水相去五...

  • 唐宋词语考释二则

    作者:曾良旵 刊期:2005年第02期

    《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朝嚼齿木”条:“粗胡叶根,极为精也。坚齿口香,消食去癊,用之半月,口气顿除,牙疼齿惫,三旬即愈。要须熟嚼净揩,令涎癊流出,多水净漱,斯其法也。”又同上卷一:“槟榔、豆蔻糅以丁香龙脑咀嚼,能令口香,亦可消食去癊。”《汉语大字典》释此例“癊”为“心病”,误。《汉语大词典》也...

  • “一介之使”辨

    作者:刘德辉 刊期:2005年第02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何谓“一介之使”?通行的解释是:“遣一介之使,派遣一个使臣。介通个,单独之义。”(王伯祥《史记选》,1982)“一介之使,一个使者。一介,一个。之,结构助词。”(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1963)各种选本的注释大抵如此,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也是这么注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