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海

歌海杂志 省级期刊

Songs Bimonthly

杂志简介:《歌海》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2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苑之星、艺苑名家、本期特稿、青年论坛、艺苑评谭_戏剧评论、艺苑评谭_音乐评论、艺苑评谭_美术评论、文化视域、画韵墨香、剧本园地等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国际刊号:1007-4910
国内刊号:45-1228/J
全年订价:¥ 252.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
复合影响因子:0.2
总发文量:2774
总被引量:2238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145
期刊他引率:1
  • 艺苑之星

    刊期:2017年第06期

    苏晓庆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青年歌唱家。曾多次代表国家和广西前往欧洲、美国、新加坡、台湾等 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交流。

  • 现代桂剧《赤子丹心》塑造黄大年感人形象

    刊期:2017年第06期

    近日,以地理学家黄大年的事迹为蓝本,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创编的现代桂剧《赤子丹心》在广西南宁拉开巡演序幕。

  • 艺术生涯中的几个片断——兼谈彩调音乐的创作

    作者:沈桂芳 刊期:2017年第06期

    "误入"彩调1959年六七月间某天,陈亚昭来我家说广西彩调剧团来桂林,在艺术馆演出叫我去玩。事后我才知道他去考了彩调团并推荐了我,当时我在学校拉二胡是小有名气的。我去后见了团长沈禹峤和乐队队长戴海平,他们向我了解了家庭的一些情况后,叫人拿了把二胡来叫我拉,叫我拉了一首刘天华的《独弦操》和一首陆修棠的《怀乡行》,看得出他们很满意,...

  • 桂·芳

    作者:龙杰锋 刊期:2017年第06期

    八桂大地,茶花芬芳,桂芳!哈哈!有意思吧?天意啊!彩调这朵山茶花香飘万里、芬芳世界,都与这个人有莫大的关系。在此隆重推出:女名男相的桂芳,沈桂芳,我们的沈哥,彩调音乐界的大咖!说起来,我与沈桂芳还真有点缘分,如果说江波老师(彩调艺术大师)与戴海平老师(彩调音乐大师)为代表的团队,从1956年到""结束20多年,是他们精诚合作的黄金时代,...

  • 有个老头儿名叫桂芳

    作者:胡红一 刊期:2017年第06期

    小小呀姑娘呀,纺呀棉花哪哎哟。白白的那个棉呀棉花,纺成纱啊哎哟……你不知道它有多么好听!那是二十年前,就在南宁剧场,原创彩调剧《哪嗬咿嗬嗨》拉开序幕,女主角桂姑演唱那首极富象征性和写意性、音色甜美情感单纯的《小小姑娘纺棉花》,犹如一记重拳KO了来自中原大地的我。从此,有个河南人永远难忘这出广西戏,还有戏中那群来自民国初年的调子...

  • “岭南古琴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作者:马达 刊期:2017年第06期

    古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末年,宋朝皇室的南移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广东,从此广州的琴学得到了大力发展,宋、明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交流增多,岭南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清代,岭南琴派声名渐显。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岭南古琴活动在广州地区有了进一步发展。近...

  • 作为实践哲学的古琴

    作者:周钟 刊期:2017年第06期

    琴,作为一种使用属概念命名的乐器,天然具有一种哲学性。作为实践哲学的古琴,实即古琴的真正本质,并体现在治国之道、文化仪式和传习三教三个方面——以琴治国是一种基于普遍联系的人文世界观的无为而治和政治姿态,弹琴其实是一种让身心投入并沉浸其间的具有神圣感的文化仪式,并作为一种特殊载体,在实践中传习乃至弘扬儒、佛、道三教哲学。

  • 岭南琴派传承的三个阶段

    作者:魏伶旭; 陈雅先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梳理岭南琴派传承脉络的基础上,将岭南琴派的传承分为三个阶段:宋朝末年宋室南迁,中原琴谱流散于广东冈州地区,由此岭南琴派开始萌芽;后历经元、明、清初琴乐文化在岭南地域文化之中孕育,并最终于清道光年间生成岭南琴派;自黄景星之后岭南琴派逐渐没落,至现代杨新伦起岭南琴派再次得以复兴。

  • 岭南派古琴生存现状及思考——以广州七木琴社为例

    作者:脱凡; 马达 刊期:2017年第06期

    岭南派古琴目前在广州的传承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琴人们创办琴社,重视古琴生存空间的保护和人文关怀,通过多重努力,将岭南派古琴的传承发展落到了实处,其知音递增使传承有了生存的土壤,不再后继乏力。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效与出现的问题,值得思考与讨论。

  • 广东古琴研究会在社会音乐教育中的贡献与作用

    作者:麦燕彦 刊期:2017年第06期

    通过分析广东古琴研究会在社会音乐教育中的贡献,结合广东古琴研究会的教学平台之七木琴社、澄心琴社、大佛寺古琴班的社会音乐教育现实情况,总结广东古琴研究会在社会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为广东古琴研究会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从京剧旦角看近现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作者:刘昱 刊期:2017年第06期

    旦角本是京剧女角色的统称,但在京剧发展的前期,一直由男性扮演,女性甚至没有观看戏曲的权利。直到清末民初,女性慢慢进入由男性一统天下的京剧舞台。京剧旦角的发展史亦是女性地位与社会意识的成长史。

  • 云南蒙自洞经音乐谈演仪式调查——《文昌大洞仙经阐微》个案研究

    作者:吴琼 刊期:2017年第06期

    《文昌大洞仙经阐微》是滇南蒙自市洞经音乐中的重要经典,主要在文昌会期时进行谈演,谈演活动通常为五天。洞经音乐谈演体系包含经书、仪式与音乐三部分,缺一不可。对蒙自市东村仁寿寺洞经会谈演《文昌大洞仙经阐微》仪式活动进行个案研究,重点涉及谈演的经书、仪式、音乐三部分,以期对蒙自洞经谈演仪式有较为全面的关照。由这三方面共同构成的...

  • 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节奏处理——兼述梅西安之观点

    作者:卢矜矜 刊期:2017年第06期

    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德彪西以一己之力开辟了全新的作曲世界,尤其是其作品中隐含的强烈结构感及奇特的节奏处理,影响了后世无数作曲家。文章在梅西安分析成果的基础上,以德彪西钢琴作品为研究主体,对其作品的节奏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 民国时期的武汉汉剧活动与文化

    作者:吴佳文 刊期:2017年第06期

    汉剧如汉水,源远且流长,它作为我国流传已久的古老戏剧剧种之一,素有"国粹母体"之称。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民国时期武汉的报刊资料,整理出民国时期武汉汉剧音乐生活相关内容,并将其分为时令节日、祭祀仪式和筹款赈灾等方面,期望能够管窥民国时期武汉的汉剧音乐生活状况,并由此探索文化与汉剧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 谈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作者:刘慧 刊期:2017年第06期

    舞台美术是随着舞台演出的不断发展而进化的,是集多元化为一体的舞台表现形式。它由舞台布景、灯光、服饰、化妆、道具等构成,结合剧本内容,运用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手段,更好呈现剧本内涵,烘托艺术效果,彰显舞台魅力。舞台设计可打破单纯的视觉美感的追求,转而追求一种动态的空间美感,为戏剧角色营造所需的生活环境,为演员塑造人物形象、展开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