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海

歌海杂志 省级期刊

Songs Bimonthly

杂志简介:《歌海》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2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苑之星、艺苑名家、本期特稿、青年论坛、艺苑评谭_戏剧评论、艺苑评谭_音乐评论、艺苑评谭_美术评论、文化视域、画韵墨香、剧本园地等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国际刊号:1007-4910
国内刊号:45-1228/J
全年订价:¥ 252.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
复合影响因子:0.2
总发文量:2774
总被引量:2238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145
期刊他引率:1
  • 上海崇福道院早晚功课仪式音乐考察与简析

    作者:李萍 刊期:2013年第02期

    早晚功课是道教重要的内修科仪。以上海崇福道院早晚功课仪式音乐为研究对象,描述崇福道院早晚功课的仪程,梳理科仪文本的内容与源流,简要分析音乐在该仪式中的功能,为理解正一道早晚功课仪式音乐的内涵与意义提供参考。

  • 古梅山峒区汉族梅山教仪式音乐活动实录——以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益门村“和娘娘”为例

    作者:赵书峰 刊期:2013年第02期

    作为一种农耕、渔猎文化的代表,古梅山峒区汉族梅山教是由巫、道、傩等多元文化元素构成的一种复合型的汉族民间宗教仪式文本。通过对它的代表性法事——“和娘娘”仪式音乐活动进行全程记录与描述,借以观照出该仪式及其音乐多元分层与相互融合的文化特征。

  • 制度中的口头仪式--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呼格吉勒图嘎查祝寿乃日为例

    作者:李佳音 刊期:2013年第02期

    从内蒙古牧区祝寿乃日这一典型习俗制度入手,观察贯穿于整个乃日中区别于日常生活的口头艺术形式,分析在建构秩序与社会的乃日制度中,声音与身体行为之间结构性关系,将音乐的形态分析着眼于动态的行为造成的不同声音结果来阐述其音乐特征。

  • 赣南闾山教神诞仪式音声考察——以安远县铁丰村“真君诞”仪式音声为例

    作者:蒋燮 刊期:2013年第02期

    神诞仪式是赣南阊山教一种重要法事仪式活动,内容较为纷繁复杂。安远县铁丰村万寿宫“真君诞”仪式以其丰富多样的音声内容,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赣南闾山教神诞仪式的传统观念,彰显了此类仪式音声的基本风格与独特价值。

  • 论“刘三姐艺术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吴霜 刊期:2013年第02期

    “刘三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登上艺术舞台以来,在广西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成为了一个时期广西文化繁荣的象征,而其中具有区域化特征的“刘三姐艺术文化圈”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包含了文学、音乐、戏曲、民俗等构成要素,它既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具有开放性的时代风格。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刘三姐”作为...

  • 贵州三都县马联村水族端节音乐文化调查报告

    作者:赵凌; 谢传红 刊期:2013年第02期

    贵州三都县马联村水族端节音乐文化以铜鼓音乐文化为其主要内容。铜鼓音乐具备一个共同的核·心节奏与音调,并在此基础上可做变奏处理。铜鼓音乐的核心节奏与音调的形成具备特定的象征意义。水族铜鼓的历史传说与社会习俗以及个人对铜鼓音乐的体验构成了水族端节铜鼓音乐文化的立体式架构。

  • 上海港码头搬运号子的传承现状

    作者:王雅婕 刊期:2013年第02期

    上海港码头搬运号子见证了上海这座港口城市的成长与辉煌,是上海的码头文化为音乐领域留下的巨大财富,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社会价值。在采访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上海港码头搬运号子的传承脉络为主线,通过回顾历史背景、分析号子与劳动的关系、解剖传承方式,把握上海港码头号子中兼纳百川的海派风格精髓,进而将其今昔文化景观作以对照。

  • 桂南边境“巫文化"中的天琴现象——宁明地区“做天”巫仪实地考查

    作者:宋唐 刊期:2013年第02期

    通过实地考查、实际参与和切身体验,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边境宁明地区“做天”巫仪进行具体考查,并以民间“做天”巫仪执仪者黄英梅、岑艺清、黄秀兰、农惠花、王海良为专访对象,对宁明地区的巫文化“做天”仪式的宗教性与音乐性进行较为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中延续的“五四”精神

    作者:孙莉 刊期:2013年第02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下,作曲家们用音乐作品去表现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苦痛,作品凝聚的是血泪的控诉和战斗的呐喊。他们探寻的艺术、社会、人生道路等“五四”精神,一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延续着。

  • 壮族音乐素材与苗族音乐素材在创作中的结合

    作者:戴丽霞 刊期:2013年第02期

    广西是壮族与苗族的聚居地,有着研究与挖掘壮族、苗族音乐素材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如何在音乐创作中挖掘和运用壮族、苗族音乐素材,并在创作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是传承、保护和发展壮族、苗族音乐,丰富音乐创作手段的有效途径。

  • 论广西本土歌曲的钢琴伴奏编配

    作者:李晓曲 刊期:2013年第02期

    钢琴伴奏编配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综合了众多演奏技法与和声理论。广西本土歌曲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所以对广西本土歌曲进行钢琴伴奏编配,既要有合理的演奏方法,又要能体现浓郁的广西本土音乐特征。通过对既有的伴奏编配手法进行归纳比较,可以总结出一些专门针对广西本土歌曲的钢琴伴奏编配方法。

  • “泛听音乐”与“聆听音乐”的比较性意义

    作者:毛羁龙 刊期:2013年第02期

    欣赏音乐,会运用到两种方法:一种是“泛听音乐”,另一种是“聆听音乐”。比较这两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泛听音乐”与“聆听音乐”运用的场合是不同的;二是“泛听音乐”与“聆听音乐”涉猎音乐的广度是不一样的;三是“泛听音乐”与“聆听音乐”理解音乐的深度也是不相同的。

  • 韶山旅游景区红色歌曲应用探析

    作者:蒋河 刊期:2013年第02期

    韶山是以缅怀为主题的旅游胜地。红色歌曲承载着人们对的信仰与崇拜,它运用于韶山旅游景区,通过背景音乐、歌舞表演、音像制品等形式传播,强化了旅游主题氛围,并承担着仪式音乐、音乐商品、审美娱乐、文化符号等功能。

  • 谈戏曲演员的演唱心理培养

    作者:范晓萍 刊期:2013年第02期

    在戏曲演唱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演唱技能、技,j的训练和培养,而容易忽视演唱心理对演唱所起的作用与影响。演唱心理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的掌握及艺术情感的发生与发展,演唱心理的培养对于戏曲演员的演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强调进行演唱心理培养的同时,也不否定声乐技能、技巧训练的重要,而应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 谈歌剧《伤逝》中的文学悲剧色彩——以子君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为例

    作者:叶梦萍 刊期:2013年第02期

    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是一部优秀经典的民族歌剧,它以鲁迅同名小说为文学蓝本,讲述了“五四”时期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封建社会的悲剧。强烈的文学悲剧色彩在歌剧中贯穿始末,更是在子君咏叹调中频频出现。作曲家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更加丰满了鲁迅原作的血肉,昭示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