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海

歌海杂志 省级期刊

Songs Bimonthly

杂志简介:《歌海》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2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苑之星、艺苑名家、本期特稿、青年论坛、艺苑评谭_戏剧评论、艺苑评谭_音乐评论、艺苑评谭_美术评论、文化视域、画韵墨香、剧本园地等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国际刊号:1007-4910
国内刊号:45-1228/J
全年订价:¥ 252.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
复合影响因子:0.2
总发文量:2774
总被引量:2238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145
期刊他引率:1
  • 论仪式音声表述的三个人文特征

    作者:齐琨 刊期: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仪式音声研究逐步成为中国音乐学界热点,众多学者在曹本冶提出的“音声”概念基础上,拓展了传统音乐研究的视野。在田野个案基础上,关注音声表述的人文特征,将其归纳为“通礼明俗”、“寻音救度”、“乐以发和”三个方面。

  • 南门蜡山仪式音乐调查研究

    作者:徐海波 刊期:2011年第05期

    甘肃省中部汉族居住的山区,目前流行着一种在每年春夏之交举行的以祈求风调雨顺、禳解雷雨冰雹等自然灾害、驱逐五方“瘟神”为核心内容的民俗活动,当地人称其为“蜡山”。以会宁县南门村的蜡山活动为考察对象,对当地阴PEl、师公主持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蜡山活动及仪式音乐进行调查,初步分析认为:当地的蜡山习俗来源于我国先秦时的蜡祭。蜡山...

  • 兰司铁1909年蒙古族历史录音寻踪

    作者:邹婧 刊期:2011年第05期

    1909年芬兰语言学家兰司铁(GJ.Ramstedt)曾在Urga(今乌兰巴托)地区录制了一批蒙古族音乐历史录音资料,通过对录制者兰司铁及其所从事的科学考察活动和蒙古族民歌的收集采录工作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探索该资料的录制过程,确定录音的缘起和动机,并对1909年的录音资料文本内容进行译释解析。

  • 贵州毛南族音乐文化述略

    作者:杨殿斛 刊期:2011年第05期

    贵州毛南族自称“佯僙人”,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三万多人口。在聚居地,毛南人还保留着体现民族历史记忆的民族音乐。这些音乐伴随着婚丧嫁娶等生活的诸多方面,是毛南人历史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呈现又有独特的场合和时间,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文化呈示中,主要呈现为民歌、器乐以及生活化的仪式音声,这些使得毛南族音乐文...

  • 延边朝鲜族“南道盘索里”音乐特征分析

    作者:宁颖 刊期:2011年第05期

    “盘索里”(pansori)是17世纪产生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一种说唱艺术,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东北地区,现在主要流传于韩国和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延边,局内持有者将“盘索里”约定俗成地分为“南道盘索里”和“西道盘索里”两个类别。其中,延边“南道盘索里”与韩国“盘索里”本系同宗。尽管如此,延边“南道盘索里”现已...

  • 茶马古道滇藏路线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作者:张璐 刊期:2011年第05期

    站在民族音乐学角度,重构茶马古道,对滇藏路线之滇中的大理云南驿、沙溪镇、丽江、中甸、德钦县等地做尽可能全面、有深度的选点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茶马古道作为我国西南部多个少数民族沟通交流的良好枢纽,在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各民族音乐的交流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音乐中发生的碰撞与融合,彰显了各个民族的交融,慢...

  • 后喻文化:民间丧葬仪式音乐的现代诉求——湖南桃江县松木塘丧葬仪式音乐变迁考察

    作者:赵凌 刊期:2011年第05期

    松木塘丧葬仪式及仪式音乐在21世纪前后经历了一系列继承与变化的过程。仪式时间减短,仪式音乐表演中加入了流行歌曲与戏曲曲牌的演奏,仪式音乐伴奏乐器中增设了西洋铜管乐器。在仪式及仪式音乐的变迁过程中,年青一代的喜好成为推动仪式变迁的动力。

  • 从文化本位理念看刀郎木卡姆的变迁

    作者:滕祯 刊期:2011年第05期

    阿瓦提县三部编创的刀郎木卡姆音乐是由职业艺人和专业音乐工作者共同改编与创作的木卡姆,这种改编与创作导致刀郎木卡姆的表演形式与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变化,结合十二木卡姆和传统刀郎木卡姆的表演及构成规律,采用文化本位理念对其变异型态以及文化内涵的变迁进行解释。旨在透过音乐现象的音声与表演层面,发掘其内在固定的模式,进一步解释音...

  • 壮族啵咧探析

    作者:高嬿 刊期:2011年第05期

    啵咧是壮族民间簧振类气呜乐器,方言称为“bi lie”。广泛流传于龙州县金龙镇的啵咧在形制构造、音域、音列、音色、演奏场所、常用技法、特色指法、沿用习俗、演奏乐曲等方面独具特色,具体包括:区别于唢呐三孔定调的“四孔定调原理”,古老的“打、按相结合,以按为主”的演奏方法及多用左手中指在原孔打出向下三度音的三连音技法,啵咧在丧...

  • 壮族民歌“直腔”唱法初探

    作者:张国成 刊期:2011年第05期

    我国的民歌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民歌的演唱一直以来被音乐学家和声乐学家所研究,却因为风格各异而收效甚微。其实,民歌的演唱和艺术歌曲一样,都要遵循人类基本的发声技巧和生理基础。壮族民歌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对支撑壮族民歌演唱的发声和生理知识进行剖析和探讨,总结出壮族民歌演唱新方法对其他各民族民歌的演唱...

  • 论歌唱的四种张力

    作者:唐忠新 刊期:2011年第05期

    歌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两方面的完美结合。从歌唱技巧方面来看,气息、声带、共鸣腔体在发声过程中必须相互协调、共同配合,在情感的带动下完成一个共同的使命。要完成这一神圣的任务,要有四种张力共同作用:气息的张力、声带的张力、共鸣腔体的张力与歌唱情感的张力。

  • 声乐演唱中的音色处理

    作者:梅丛笑 刊期:2011年第05期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人们听歌首先听到的是人的声音,也就是演唱者的音色。巧用音色的变化,是歌唱艺术处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提升声音的品质,再对高质量的声音在音色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变化处理,可以使演唱更具艺术感染力,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 谈“声与情”结合演唱所要具备的能力

    作者:何梦苓 刊期:2011年第05期

    “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依靠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要想在演唱中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必须熟悉歌曲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和作品的中心思想,用“声”、用“情”去歌唱,才能使演唱艺术魅力富有更强的感染力,才能让听众产生共鸣。

  • 谈影视音乐的构成及审美

    作者:刘宁 刊期:2011年第05期

    存在于不同社会文化阶段的不同音乐风格及多种音乐形式,造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标准,在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音乐更起到润色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影视音乐,必然要分析影视音乐的构成和审美两大要素,在以片头曲、插曲、片尾曲及背景音乐的构成元素下,引申出审美的自然性,并以举例的方式加以论述,希望人们能够从中看到影...

  • 《百鸟朝凤》民族音乐语境之解构

    作者:肖丹丹 刊期:2011年第05期

    从音乐的线条、和谐和意境三方面入手,对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进行剖析,可以发现该曲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作曲技法,使音乐具有典型的钢琴织体特点和时代风格。在作品中尽显具有中国音乐民族特征的线状旋律、和谐结构、情景交融综合体现的风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