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杂志简介:《广东培正学院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主办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793
总被引量:531
H指数:2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6.129
  • 香港社区建设经验探索与借鉴

    作者:王琳 刊期:2010年第02期

    论述了香港社区建设的经验。香港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香港非政府组织、志愿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及香港社区制度建设对内地社区建设的启示。

  • 我院学报又一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刊期:2010年第02期

    我院学报2009年第3期所刊载的思政部王琳教授的《城市基层民主制度的演进:从广度到深度》一文又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MF1)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据统计,我院学报创刊以来,所刊载的论文已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这种情况在全国民办高校学报中是比较少见的。(弁纪思)

  • 论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

    作者:彭清玮 刊期:2010年第02期

    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不同质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因为多种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贫富差距还将长期存在;由于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大的国家机器,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不会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

  • 略论企业捐赠的必要性

    作者:周要 刊期:2010年第02期

    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已进入无形资产的竞争时代,捐赠有助于推进企业文化的培养、企业品牌的塑造等无形资产的配置,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寻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及其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同时,企业捐赠发扬了奉献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有利于巩固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客观上对社会道德建设起推动作用,且有利于共...

  •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逻辑进程

    作者:袁惠仪 刊期:2010年第02期

    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备的历史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同他的整个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是在继承吸收和批判前人,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科学的异化理论的。

  •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之思考

    作者:冯桂锋 刊期:2010年第02期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两大对立思潮。西方哲学自希腊哲学以来依次呈现出三个特征,即理性主义、现代非理性主义和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由理性主义向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及其向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进,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它们在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和历史观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理性主义、现代非理性主义和后现代非理性主...

  • 金融危机与经济学改革

    作者:杰弗里·M.·霍奇森; 龚威(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2008年的金融崩溃导致了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看法的大转变。这场危机为经济学本身的改革与复兴(从由数学技术统治的学科转向以理解真实世界的制度和参与者为方向的学问)创造了有利条件吗?为什么对金融崩塌的警告未被注意?最近的问题既与市场个体主义思想在全球的胜利有关,又与被夸大了的建模和资格的作用有关。经济学的这些失败部分归咎于该学...

  • 闲暇、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包含教育与健康的模型

    作者:陈利锋 刊期:2010年第02期

    对传统的增长理论模型加以拓展以纳入闲暇因素的作用,分析闲暇对于经济系统长期的影响,认为积极健康的闲暇消费方式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并且把健康作为一种和教育并列的资本,引入到增长理论模型中,认为健康和教育一样都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而带来经济的增长。

  • 土家族“小名”文化研究——以土家族地区巴东人小名现象为例

    作者:陈发喜 刊期:2010年第02期

    在中国,每个人出生后,家人总要为之取一个暂时的名字,叫乳名(小名),人们对此小名特别重视,小名算是中国的一大文化景观。本文探讨土家族小名的文化内涵,土家族小名承载了平实的中华人文精神,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正义的心理倾向,有与其他各民族共通的现象。

  • 试论英汉商标词翻译的美学原则

    作者:曾艳 刊期:2010年第02期

    随着商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商标的翻译是否得体,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审美观,是否能激发消费者的审美愉悦感进而产生购买欲与其相应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及市场销售量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因商标翻译具有其特殊性,本文试从翻译关学的视角,结合实例分析,探讨英汉商标词翻译的美学原则:商标词翻译要尽量体现商标词的音韵美、形象美、意象美、...

  • 浅论南北宋之交诗歌创作的整体过渡现象

    作者:郝天培 刊期:2010年第02期

    在宋代诗歌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以苏黄为中心的北宋元祜诗坛,一个是以陆杨范尤为代表的南宋中兴诗坛。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重新把持朝政,以及其间诸多大家、名家的相继过世,元祜诗坛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至南宋中兴诗人兴起,其间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诗坛的一个相对寂寞的阶段。在这一过渡时期内诸多中小作家在诗歌创作...

  • “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金圣叹评点《水浒》美学思想初探

    作者:肖启斌 刊期:2010年第02期

    金圣叹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点评大家,在小说批评和理论创造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探讨了金圣叹品评《水浒》所阐发的美学思想,其具有新意和闪光点的美学观点是:因缘生法、三境之说以及人物性格的典型之说,阐述了他的美学贡献。

  • 鲁迅与库切小说的批判精神之比较

    作者:石杰 刊期:2010年第02期

    鲁迅与库切小说的批判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鲁迅解剖的是国民的劣根性,库切揭露的是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在南非的罪恶,但二者在本质上则是一致的。两位作家均暴露了文明的虚伪,展示了人性中的嗜血、奴性、瞒和骗。从而体现出作家深刻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和冷峻的民族自省精神,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人类的大爱。

  • 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作者:刘晓光 刊期:2010年第02期

    韩愈的《师说》对我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然而,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道”并非指的是一种具体而微的“专业知识”,而是指对孔孟学说及其伦理精神的热爱、认同、实践和无止境的追求。所说的“传道”并非指的是现代教学论意义上的“传递知识”,而是指传承一种自尧舜以来生生不...

  • 农历和阳历月份信息提取的实验研究

    作者:曾细红 刊期:2010年第02期

    采用实验法研究月份信息的提取。结果表明,月份的不同呈现形式影响人们提取相应的月份信息。与提取某个月之前的信息比,人们更善于提取某个月之后的月份信息。当提取的月份与问题中给出的月份不在同一年内时,被试要花更长的时间,并更易出错,并以12个月为单位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