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福建中医药 湿温辨治临床体会 【正文】

湿温辨治临床体会

作者:唐志英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医疗室; 福建漳浦353215
湿温   辨证论治   体会  

摘要:湿温是感受湿热邪气引起的病证,是夏、秋季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缓等为主要特征。其特点为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变部位在脾胃,邪热稽留气分。薛生白《湿热病篇》曾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或有先因于湿,再因饥劳而病者,亦属内伤挟湿,标本同病。”因此,湿温的发病是内外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叶天士谓:“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吴鞠通云:“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湿热邪气多由口鼻而人,由肌表伤者较少。正如薛生白所说:“湿热之邪,因表伤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湿为土之气,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二者同属中土,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致病多太阴、阳明受病,发展演变往往以脾胃为中心。由于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难以速化,与热相合,更是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所以本病传变较一般温病缓慢。大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