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艺术

福建艺术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 Arts

杂志简介:《福建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13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特别策划·百年回响、专题研究、书画评介、火花茶会、原创驿站、艺术动态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4-2075
国内刊号:35-1139/J
全年订价:¥ 192.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1945
总被引量:1372
H指数:10
立即指数:0.0078
期刊他引率:0.9661
平均引文率:2.2326
  • 沈铁梅在《李亚仙》中表演艺术的意义

    作者:王评章 刊期:2017年第09期

    全国地方戏南方会演中再看川剧《李亚仙》,已是第三次看这个戏了,每次看都有收获,是所谓“常看常新”的戏,或是可以“温故知新”的戏。收获并不在戏的思想上,而在表演艺术上。

  • 戏剧让年轻的心更加开阔——第二耩海峡两岸(厦门)大学生戏剧节的思考

    作者:曾学文 刊期:2017年第09期

    旅行大巴在门口久久等候,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报告厅里还在欢庆闹腾,来自台湾师范大学表演研究所、台湾艺术大学表演学系的学生与当晚演出《十二公民》的华侨大学学生艺术团语言表演队.

  • 成熟的舞台“炫技派”——梨园戏传统剧目《刘文龙》兼论上路流派艺术传统

    作者:黄文娟; 徐东树 刊期:2017年第09期

    现有关于南戏剧目《刘文龙》的几种文本,以广东潮安发现的宣德写本《金钗记》最为有名。然而最初引起笔者震动的,不是其文献价值而是它出世时的情景:1975年12月潮安县西山溪的一座明代墓葬被发掘出来,男女合葬的墓制,在男主人的尸骸下贴颅而枕的枕头里。

  • 狂欢的自觉文化构形——元剧喜剧性新论

    作者:王小梅; 林忠锦 刊期:2017年第09期

    俄国著名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诗学主张“颠倒看世界”和狂欢式的逻辑即反常态逻辑,视角从上层的官方投向底层的民间,从而“对欧洲文化发展的线索作出了新的理论阐述”。

  • 打造戏剧精品攀登艺术高峰——首都专家畅谈高甲戏《大稻埕》

    刊期:2017年第09期

    厦门市金莲隍高甲戏剧团创作排演的新编高甲戏《大稻埕》,以《马关条约》后日本占据台湾的历史为背景,通过遭逢剧变下台湾大稻埕商人林天来一家的命运与抗争,抒写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该剧曾先后荣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剧目奖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入选“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名录”...

  • 用一根线条吟哦咏叹:王来文的白描艺术

    作者:何光锐 刊期:2017年第09期

    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也是生命化的艺术。唐人张彦远说:“无线者非画也”,一根线条的质地、弹性、节奏与韵律,承载着作者的品格、灵气、情性与素养,蕴含了一个人在当下的所有生命信息。

  • 新颖之美——朱以撒花笺书法创作形式的探讨与赏析

    作者:高炎丹 刊期:2017年第09期

    书法创作是书法家艺术表达的需要,是书法家个人情愫的流露。高质量的书法创作不单有迥异而独特的书法风格,还应有文心情怀的抒发。书法展览则是将书法创作呈现给公众。因此书法展览使书法创作衍生出社会属性。

  • 表演习俗与观剧心理的诗意展现——以明代福建咏剧诗为中心

    作者:田彩仙 刊期:2017年第09期

    咏剧诗包括戏曲剧本中歌咏戏曲内容的诗歌与观剧诗,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观剧诗。福建戏曲在宋元时已相当发达,随着戏曲的繁荣,咏剧类作品也随之盛行,宋代福建的咏剧诗便初显成就。

  • 演京剧的提线木偶“姚家班”

    作者:何慧 刊期:2017年第09期

    提线木偶戏是闽浙边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但是唱腔受流行在浙南温州一带的瓯剧唱腔影响,都以乱弹为主,高腔、昆腔为辅。

  • 郭祖荣音乐作品研究现状述评

    作者:项彬彬 刊期:2017年第09期

    郭祖荣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其作品数量多,成就高,迄今共创作二百多部(首)作品,涉及室内乐、交响乐、合唱等多种音乐体裁,郭祖荣的作品兼具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因素。

  • 徐景新作品《问云儿》的演唱诠释——以音乐会演唱形式为例

    作者:陈乃航 刊期:2017年第09期

    《问云儿》是电视剧《苍天有泪》中的一支插曲,由琼瑶作词、徐景新作曲。这首歌曲最初是为电视剧剧情需要而创作,后经过改编多用于民族声乐教材,经过改编的歌曲在旋律上变化较大,演唱上也增加了更多的难度。本文将通过结合实践体验与科学歌唱方法的领悟,尝试从声音塑造、音乐处理与舞台表演等三方面对演唱该作品的艺术要求做些诠释。

  • 琵琶起源初探

    作者:段玉媛 刊期:2017年第09期

    关于琵琶的来源,最早应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世纪,当时的波斯(现伊朗地区)已经在使用“乌德”这种乐器了。乌德琴也被学者们认为是中国曲项琵琶等琉特类弹拨乐器共同的始祖。

  • 芗剧据情取曲与曲唱用情——以《汉宫皇后》唱段为例

    作者:许美香 刊期:2017年第09期

    芗剧(歌仔戏)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源于曲艺锦歌,以唱为主,流行于闽南和台湾地区。

  • 角色体验、程式设计与人物塑造——《巷零别徐复出》中吴三福表演然会

    作者:杨帅 刊期:2017年第09期

    戏曲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在剧作家提供的文学形象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所以首先要熟读剧本,理解剧本内涵、作者的创作意图,统观全剧,总揽全局,从剧作的整体来把握线索、事件、人物的作用和关系.

  • 故一个有温度的剧作者

    作者:吴慧颖 刊期:2017年第09期

    新一届福建省戏剧征文比赛揭晓,厦门市金莲陧高甲剧团的青年编剧黄相平以现代戏《老有所依》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